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南京大学 中国古代建筑史 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前言及绪论中国建筑历史沿革1、早期:萌芽期:夏、商、西周成型期:东周、秦汉2、中期:交融期:魏晋南北朝成熟期:隋唐、五代、辽、宋、金、元3、晚期:明、清4、近现代时期:19世纪中~1949年(1)祭祀建筑:(2)坛庙形制:(3)宫殿与坛庙的关系:(4)陵寝形制: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南方气候炎热而潮湿的山区有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干旱少雨地区有土墙平顶或土坯拱顶的房屋(密肋平顶),清真寺则用穹窿顶黄河中上游利用黄土断崖挖出横穴作居室,称之为窑洞东北与西南大森林中有利用原木垒成墙体的“井干”式建筑木构架承重的建筑,这种建筑广泛分布于汉、满、朝鲜、回、侗、白等民族地区,是中国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
木构架建筑特点取材方便,易于加工。
适应性强,使用灵活。
抗震性能优越,结构体系成熟。
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
施工简便,速度快、周期短。
便于修缮,易于拆迁。
经济适用,造型优美。
木构架建筑根本缺陷砍伐林木,破坏自然受潮虫朽,屡遭火灾简支梁架,空间不大穿斗式木构架的特色穿斗式(或称“串逗”式)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这种木构架方式,广泛应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穿斗式木构架示意图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南北各地宫殿、庙宇、厅堂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抬梁式木构架示意图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前言及绪论穿斗式与抬梁式木构架比较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如居室、杂屋) ;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四大特色
民居是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建筑类型,也是分布最广泛的建筑类型。
由于社会的发展,民居随着时代不断地嬗变,当今存在的传统民居最早的不超过明代,绝大多数是清代及以后所建。
由于民居最贴近人民的日常生活,比较直接地反映所在地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特色(自然条件指地形、地势、气候等。
人文环境指仪礼及风俗习惯等),因此民居的特色可概括为如下数点:
(一)多样性、灵活性、系列性:各地各民族的民居,都有一种自己的典型形式,有自己独有的名称,但又不是简单的定型设计,而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又从属于一定的系列,如北京四合院、江南的“四水归堂”、云南的“一颗印”等,都各自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特色,但又同时属于中国特有的庭院式建筑。
(二)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应用地方建筑材料是民居一大特色,森林地区就用井干壁体,黄土高原就挖窑洞,多煤的晋城就烧砖、盖青砖小楼,西南的干栏建筑用竹材,广大的中原地区则用木构架体系的房屋,用砖或土坯做维护结构。
(三)结构不拘一格:官式建筑有一定“则例”规定,用料较大,而民居在结构上则十分灵活,如抬梁与穿斗并用等,以争取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
(四)注重装饰:砖、木、石雕是民居装饰的重要手法,集中地运用于大门、门窗棂格、影壁、屋脊以及封火山墙等重要部位,遂使各地民居各具地方风格与民族特色。
《中外建筑史》课程笔记
《中外建筑史》课程笔记第一章: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中国古代建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交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从北方的雄伟宫殿到南方的精巧园林,从西北的土楼窑洞到西南的吊脚楼,每一种建筑都反映了当地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然而,在这多样的风格中,木构架建筑因其普遍性和适应性,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形式。
1.2 木构架的特色木构架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它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通过榫卯结构将柱、梁、枋等构件连接起来,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使得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中有效地吸收和分散能量,减少损害。
同时,木构架建筑施工速度快,便于维修和扩建,也易于搬迁和重组。
1.3 单体建筑的构成单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单位,其构成包括屋顶、墙体、柱子、地面和门窗等部分。
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其形式多样,如悬山、硬山、庑殿、歇山等,不同的屋顶形式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等级和建筑功能。
墙体主要起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柱子则是支撑屋顶和梁架的主要构件,而地面和门窗则分别起到承载和通风采光的作用。
1.4 建筑群的组合中国古代建筑往往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如宫殿、寺庙、府邸等。
建筑群的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如中轴线布局、对称式布局等。
中轴线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最常见的布局方式,它以一条中轴线为基准,将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依次排列在轴线两侧,形成严谨的空间序列。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秩序观念。
1.5 建筑类型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丰富多样,每种建筑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形式。
宫殿主要用于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其规模宏大、装饰华丽,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寺庙用于供奉神佛和举行宗教活动,其建筑形式庄重而神秘,给人以崇敬之感。
府邸则是官员和贵族的住宅,其布局严谨、装饰精美,展现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此外,还有园林、陵墓、桥梁等建筑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
墙面,北方皇家园林建筑显得十分厚重,江南园林则较轻巧; 其它细部处理,江南园林不仅力求纤细,而且在图案的编织上也相当 灵巧,北方皇家园林则比较严谨、粗壮、朴拙。
6、单体建筑的屋顶类型: 中国建筑的“第五立面”——屋顶(主要的五种形式)
绪论
7、中国古代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善择基址、因地制宜、整治环境、心理补偿。 8、有名的工官:
隋代:宇文恺---隋代东西都城的规划、设计与营造者。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 城市建设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之一。
宋代:李诫---编修了《营造法式》,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官式建筑做法共3272 条,并附有大量精致的图样。
7、中西园林差异: 指导思想:
西方: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排斥自然、力求体现严谨理性。 东方:顺其自然,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布局:西方以建筑物为主,中国以水面为主。 园林要素处理 水面:西方水池规则形状,中国则凸凹有致 水的态势:西方喜动、实,中国则好静、虚。 植被:西方严格剪裁,中国则取其自然,顺其自然。 总体特点 对称均衡秩序——自由灵活不拘一格 理性图案美对称美几何美——自然美意境美
第一章
奴隶社会建筑
1、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 2、周,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 3、周,湖北圻春干栏式建筑,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 4、春秋:台榭建筑流行(高台建筑)。
著作和人物: 工匠祖师——鲁班《考工记》:春秋末年齐国的工艺官书中记叙6 种工艺、36个工种的技术规则。
6、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风格差异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五)举折、举架
(六)屋顶翘起如翼
装饰特征
(七)着色大胆 (八)装饰精巧
(九)用材讲究
九、中西方建筑比较
中西方建筑的差异,是文化差异的 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 异,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异,人的思维 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异。
1.建筑材料的不同;西方是以砖石为主要材料来营 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属于“石头史书”。我 国是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来营造的,属于木结构系统 ,被誉为“木头的史书”。
两个歇山顶呈十字相交而成。 目前留存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十 字脊建筑是北京故宫的角楼。
卷棚式屋顶可处理成硬山、悬山、 歇山等形式,从而产生出卷棚硬山 式、卷棚悬山式、卷棚歇山式等多
2. 屋顶组合形式 岳阳楼使用的就是盔顶
伊斯兰教清真寺中的天房即为穹顶
多出现在陕西等地的农村
多出现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和华北等地区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
攒尖顶 由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有重檐
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 无重檐 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与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无重檐
4.根据建筑物屋顶重檐>单檐的原理,屋顶形式的等级大 小依次是:
5.木构架建筑的特点
(1)优点:易取材、高适应、强抗震、快施工、好修搬。 (2)缺点:用料渐缺、不耐火、空间体量受限。
二、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屋顶
1. 屋顶基本形式 (1)从坡形上看:单坡、双坡、三坡、四坡、多坡、重檐。 (2)从组合形式来看:硬山、悬山、歇山、攒尖、庑殿、 卷棚。
2.屋顶组合形式
北京四合院内住宅垂花门内侧
北京四合院住宅垂花门内庭院
1500字论文中国古典建筑
1500字论文中国古典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摘要: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有着独特的单体造型,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以及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和缤纷绚丽的色彩运用。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
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
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
(二)独特的单体造型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
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
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
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采用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象。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彩。
早在汉代已有庑殿、歇山、悬山、囤顶、攒尖几种基本形式,并有了重檐顶。
以后又出现了勾连搭、单坡顶、十字坡顶、盂顶、拱券顶、穹窿顶等许多形式。
为了保护木构架,屋顶往往采用较大的出檐。
但出檐有碍采光,以及屋顶雨水下泄易冲毁台基,因此后来采用反曲屋面或屋面举拆、屋角起翘,于是屋顶和屋角显得更为轻盈活泼。
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中国古代建筑多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大到宫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
它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形式,也有由于宗教信仰或风水思想的影响而变异方向的。
方正严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黄河中游的地理位置与儒学中正思想的影响。
(三)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中国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
于建筑物上施彩绘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一项装饰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一、夏(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1、社会背景 2、建筑状况
修建沟渠;建筑城郭;修建监狱; 修筑宫室台榭-高台建筑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最早的庭院建筑
传统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开始走向定型(夏至商早期)
二、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2、建筑状况 •洛阳永宁寺(北魏最大的佛寺) 永宁寺塔(最高的塔) 《洛阳伽兰记》记载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
—现存最早的佛塔
•石窟:新疆克孜尔石窟—最早的石窟 •石刻技艺水平提高
第四节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一、隋(581-618年) 1、建设成就
兴修水利—大运河 大兴城—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 宇文恺—比例尺,制作模型
2)抬梁式(叠梁式) 屋基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短柱,短柱上再架梁,梁
两端承檩,层叠而上至最上层中间立脊瓜柱承脊檩。
梁柱结构体系 •室内少柱或无柱, 空间大且相对灵活。 •用材大,耗材较多。
3)井干式 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成矩形木框,层层累
叠为承重墙体。
• 耗材量大,空间受限制,封闭。
2、斗栱
第五节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元、明、清 1271年-1911年)
一、元(1271-1368年) 1、社会背景
2、木构技术变革
草率、简洁
3、宗教建筑兴盛
北京西四妙应寺白塔(藏传佛教) 山西洪洞县广胜下寺
山西永济县永乐宫 福建泉州清净寺(元代重建)
4、元大都
二、明(1368-1644年)
1、社会背景 2、建筑状况
宫殿 陵墓 河南安阳小屯村遗址
兰州理工大学789建筑与城市历史理论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建筑与城市历史理论》考试大纲层次:硕士考试科目代码:789适用招生专业:建筑学考试主要内容: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了解、掌握中、外建筑、城市历史发展过程、基本史实,以及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及其相关理论学说和代表人物。
要求考生具备学习观察和分析建筑现象的观点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时间安排详见考试时的具体要求。
三、考试内容(一)中国古代建筑1、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2)木构架的特色(3)单体建筑的构成(4)建筑群的组合(5)建筑与环境(6)建筑类型(7)工官制度2、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原始社会建筑(2)奴隶社会建筑(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5)封建社会后期建筑3、城市建设(1)概说(2)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3)地方城市的建设4、住宅与聚落(1)概说(2)实例5、宫殿、坛庙、陵墓(1)宫殿(2)坛庙(3)陵墓4、宗教建筑(1)概说(2)佛寺、道观及清真寺(3)佛塔经幢(4)石窟摩崖造像5、园林与风景建设(1)概说(2)明清皇家苑囿(3)明清江南私家园林(4)风景建设6、建筑意匠(1)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2)选址与布局(3)审美与建筑设计7、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1)台基、踏道、栏杆、铺地(2)大木作(3)墙壁(4)屋顶(5)装修(6)色彩与装饰8、清式建筑做法(1)大木作(2)石作与瓦作(3)小木作(4)彩画作(二)外国古建史(十九世纪末以前)1、古代希腊的建筑(1)圣地和庙宇的演进(2)柱式的演进(3)雅典卫城(4)开拓新领域2、古罗马的建筑(1)光辉的券拱技术(2)柱式的发展与定型(3)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4)古罗马建筑的矛盾(5)广场的演变(6)剧场和斗兽场(7)庙宇(8)公共浴场3、拜占庭的建筑(1)穹顶和集中式形制(2)装饰艺术(3)圣索菲亚大教堂(4)东欧的小教堂4、西欧中世纪建筑(1)从修道院教堂到城市教堂(2)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3)意大利的中世纪建筑(4)西班牙中世纪的伊斯兰建筑5、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1)春讯——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2)曲折的历程(3)众星灿烂(4)广场建筑群(5)活跃的理论(6)施工设备和技术(7)圣彼得大教堂和它的建造过程(8)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6、法国古典主义建筑(1)初期的变化(2)古典主义的根据和理论(3)绝对君权的纪念碑(4)君权衰退和洛可可7、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三)外国近现代建筑史1、十八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2)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3)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4)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1)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2)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与赖特的草原式住宅(3)法国对钢筋混凝土的应用(4)德意志制造联盟3、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1)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的持续及其流派(2)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的诞生(3)格罗皮厄斯与“包豪斯”学派(4)勒·柯比西埃(5)密斯·范·德·罗(6)赖特和他的有机建筑(7)阿尔托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1)战后的城市规划与实践(2)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与战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5、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1)进程中的反复与建筑既有物质需要又有情感需要的提出(2)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3)粗野主义倾向与勒柯布西耶的广泛影响(4)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5)典雅主义倾向(6)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7)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8)第三世界国家对地域性与现代性结合的探索(9)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6、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1)从现代到后现代(2)后现代主义(3)新理性主义(4)新地域主义(5)解构主义(6)新现代(7)高技派的新发展(8)简约的设计倾向建议参考书目:[1]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潘谷西.中国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建筑与规划快题设计(6小时快题)》考试大纲层次:硕士考试科目代码:501适用招生专业:建筑学考试主要内容:一、考试的基本要求:1、要求考生运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独立完成一项包括外部环境设计在内的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方案。
唐宋明清建筑史木构架墙体发展特点
一、唐宋明清建筑史1. 唐代建筑:唐代建筑具有浓厚的宫廷气息,宫殿、寺庙、园林等建筑风格独特,极富我国传统文化气息。
2. 宋代建筑:宋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体现出一种清新淡雅的风格。
3. 明代建筑:明代建筑大量采用了砖石结构,建筑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稳固性,呈现出一种庄严、厚重的气质。
4. 清代建筑:清代建筑继承了明代建筑的风格,同时又有所发展,注重对建筑空间的合理布局和装饰的精致雕琢,极具艺术价值。
二、木构架发展特点1. 唐代木构架建筑:唐代建筑以重檐歇山顶为主,屋顶多采用斗拱和悬山,体现出一种雄伟宏大的气势。
2. 宋代木构架建筑:宋代建筑注重屋顶的坡度和斗拱的利用,采用多檐歇山顶,屋顶形制简洁清秀。
3. 明代木构架建筑:明代建筑多采用歇山顶和抬檐式屋顶,注重楼阁的布局和形制,建筑风格庄严大气。
4. 清代木构架建筑:清代建筑延续了明代的风格,但注重对建筑空间的细腻雕琢和装饰品的运用,呈现出一种精致优美的风貌。
三、墙体发展特点1. 唐代墙体建筑:唐代建筑大量采用砖石结构和木质结构,墙体多用青砖和黄砖,呈现出一种宏伟气势。
2. 宋代墙体建筑:宋代建筑大量采用砖石结构,注重墙体的高度和厚度,墙体装饰精美,给人一种庄重雅致的感觉。
3. 明代墙体建筑:明代建筑大量使用砖石结构,注重墙体的稳固和耐久性,墙体装饰精致,造型丰富多样。
4. 清代墙体建筑:清代建筑延续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墙体结构更加注重稳固性和装饰的精美,呈现出一种雄伟庄严的气势。
四、总结唐宋明清时期的建筑史对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木构架和墙体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历史时期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发展。
唐宋时期建筑材料较为简单,注重气势磅礴的风格,而明清时期建筑更加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繁复的装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这些建筑风格和特点,不仅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建筑史1
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是: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 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 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 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 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在 斗拱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 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 模较大的建筑物。 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 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 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 部分的重量。
工官集制订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组织施 工于一身,实行一揽子领导与管理。
工官集制订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 组织施工于一身,实行一揽子领导与管理。 历史上曾出现不少有作为的工官,较为突出的有: 隋代的宇文恺——曾任营宗庙副监、营新都副监、仁寿宫 监、营东都副监、将作少匠、将作大匠、工部尚书等职。 宋代李诫——编修了《营造法式》。 明代蒯祥、徐杲。
+
“有机”是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各种不同 功能的要求;并易于和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可以相 互流通渗透。 这种现象在园林及南方气候温暖地区表现得最为淋漓 尽致:室内外庭院空间及花木景物和室内相互交融。这种 空间处理上的优势,完全得益于木框架结构体系的应用。 单体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 可分割性。例如在决定一座房屋的进深时,必须同时考虑 它的屋架用什么长度的梁和用几根檩条;而在画立面时必 须首先确定剖面梁架,否则难以在立面上得出屋顶的高度。 所以说,中国古典建筑是没有独立的立面设计的,也就是 说建筑物的外观必须和它的平面、结构同时考虑。
+ 屋顶等级(就正式建筑而言)
1、重檐庑殿 2、重檐歇山 3、单檐庑殿 4、单檐歇山 5、卷棚歇山 6、悬山 7、卷棚悬山 8、硬山 9、卷棚硬山
+ 四、建筑群的组合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庙坛、 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 建筑群。其中特别擅长于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 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人们对所在建筑群的生 活体验和艺术感受也只有进入到各个院落才能真正得到。 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 间,它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在易受自 然灾害袭击和社会不安因素侵犯的社会里,这种封闭的庭 院是最合适的建筑布局方案之一。庭院是房屋采光、通风、 排泄雨水的必需,也是进行室外活动和种植花木以美化生 活的理想解决办法。
木构架体系的三种结构形式
木构架体系的三种结构形式1. 传统木构架体系的魅力1.1. 传统木构架的基本概念哎呀,说到传统木构架,那真是让人感到一种老掉牙的亲切感。
它就像我们家里的老式家具,虽然看上去有些古老,但总有一种不可替代的独特味道。
传统木构架主要有三种形式:单柱式、框架式和拱形木构架。
每种形式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就像你喜欢的各种口味的冰淇淋,各具风味。
1.2. 单柱式木构架的魅力先来聊聊单柱式木构架,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形式,仿佛是木构架世界里的老爷子。
它的设计就像是大树的主干,一根大柱子支撑着整个结构。
你可以想象成一棵棵大树,支撑起整个房子。
这种设计简单直接,承重能力超强,就像老家里的大门框,无论风吹雨打都纹丝不动。
而且,它还能给房子带来一种稳重的感觉,让人觉得家里特别踏实。
尤其在一些古老的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结构,这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可以听到古人们的故事。
2. 框架式木构架的多样性2.1. 框架式木构架的构造说到框架式木构架,那真是现代木构架设计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它的设计就像是搭积木游戏,每块木板都是关键的组成部分。
这个设计最牛的地方在于它的灵活性,你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调整结构,就像给房子穿上了一件“可调节”的衣服。
框架式结构通过横梁和立柱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坚固的“网格”,这样不仅可以支撑起更大的空间,还能让房子的内部布置更加自由。
是不是觉得有点像玩乐高积木?没错,就是那种自由又富有创造力的感觉。
2.2. 框架式木构架的优点框架式木构架的另一个大优点就是可以实现大跨度的空间。
这就像是在房子里开辟了一个大舞台,不管你是想摆放大沙发还是开设个人小影院,空间都绰绰有余。
而且,这种结构还特别适合现代的设计风格,因为它让房子看起来更有层次感,仿佛给房子打了个漂亮的造型。
框架式木构架不仅能提供良好的结构支持,还能让房子看起来特别时尚,真是现代设计的好帮手。
3. 拱形木构架的独特风采3.1. 拱形木构架的特点最后来说说拱形木构架,这可是木构架中的“文艺小清新”。
重庆奉节建筑特征
重庆奉节建筑特征重庆奉节位于中国的巴蜀大地上,处于长江三峡山区的腹地,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奉节不仅有独特的地理环境,还有独特的建筑特征。
本文将介绍重庆奉节建筑的特点和魅力。
一、地理环境塑造了建筑特征奉节地处于长江三峡的山区,其地理环境对当地的建筑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奉节的主要城区坐落在一片崇山峻岭之中,环境险峻而秀美。
面对险峻的山势,奉节的建筑必须适应山地环境,融入自然景观。
1. 山地建筑奉节的建筑平均海拔较高,大部分地方位于山地区域,因此在建筑设计上,需要考虑山地环境的特点。
奉节的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可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一幅水木相交的和谐画卷。
在山地环境中,建筑也需要更多地依托山势,借助层层台阶式的设计,以适应地形的起伏。
2. 水体建筑除了山地环境,奉节还拥有众多的水体资源,尤其是长江和奉节特有的小溪小河。
这些水体资源也为奉节的建筑特征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许多建筑物都以水为基底,或者在建筑周围设置水池,增加了湿润的感觉。
水与山的结合,使得奉节的建筑更富有魅力。
二、建筑风格体现历史文化奉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也在当地的建筑风格中得到了体现。
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使得奉节的建筑特征更加独特。
1. 木结构建筑奉节的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这是当地建筑历史文化的体现。
在古代的乡村建筑和一些府邸中,常见到木构架式的建筑风格。
木材具有良好的韧性和隔热性,能够很好地适应奉节的气候特点。
同时,木结构也与自然环境相吻合,营造出一种自然、朴实的氛围。
2. 建筑装饰奉节的建筑装饰多以传统的中国元素为主,如雕花、木雕、砖雕等。
这些装饰物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奉节建筑特征的体现。
精致的木雕和砖雕在建筑物上形成了独特的图案和花纹,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生活方式与建筑特征相结合奉节是一个具有浓厚乡村氛围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当地的建筑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室内环境艺术D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平面图
北京四合院民居鸟瞰图
战国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
在遗址中发现了 建筑具备取暖、排水、 冷藏、洗浴等多种功 能,体现了战国时期 室内功能的多样化。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出土的西周瓦
战国时期木结构榫卯
3.秦汉时期
• 木构架建筑渐趋成熟,抬梁式和穿斗式已 经形成,斗栱开始应用在建筑中,屋顶形 式多样化。 • 制砖技术和石刻技术有巨大进步。 • 家具适应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是我国低 型家具大发展的时期。
各地出土的汉代明器和陶屋
西汉墓内的空心砖
西汉墓内的空心砖
著名汉代将军霍去病墓马踏匈奴雕像
汉代画像砖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佛教的传入使得宗教建筑兴盛,外来文化的 引入影响了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多种艺术形 式,佛寺、佛塔和石窟有了巨大发展。 • 西北少数民族的迁入,在传统家具基础上增 加了垂足而坐的家具,为宋代废弃席坐创造 了条件。 • 石刻技术显示了高超的水平。
唐代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唐代砖塔
唐代砖塔
唐代砖塔
唐代砖塔
6、两宋时期
• 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 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 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 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福州华林寺大殿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正殿
河南登封少林寺初祖庵
河北正定隆兴寺佛香阁
江苏南京梁萧景墓墓表
江苏南京梁萧景墓石辟邪
5、隋唐时期
• 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 并已定型化。 • 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 建筑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 朴实无华,给以人庄重、大方的印象 。
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引流 、 、遵循于《 周礼・ 考工记> 的制度,匠人 “ 3 4 心 理 补 偿 . 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 面朝 采用文学与风水 的手法进行 补充。如许多城 市都有 “ 景 ” 八 、 后市 , 市朝一夫” 。有 的虽 不是 完全体 现 , 但都是 按规划 建造 的 , “ 十二 景” “ 、二十景” ……以增 强本 乡本 土的吸 引力 和凝 聚力 。另 包括州县等城 市也是如此 , 并且影响到朝鲜 、 本 、 国。 日 韩 有“ 山石 敢当” 和八卦 镜之类 镇物 , 泰 碑 以趋吉避 凶 , 一雅一 俗两
种举措 , 都是为 了满 足心理平衡的要求 。
8 山水式 园林
4 木构 架特 色
中国园林构图采用曲折的自由布局 , 自 , 自然, 因借 然 摹仿 与
中国的山水 画、 山水诗 文有共 同 的意境 ; 欧洲大 陆古典 园林惯 与 中国木构架的结 构体 系主要 由抬 梁式 、 穿斗 式 , 局部采 用三 用的几何 图形、 木修 剪 、 力造 作 的气 氛 , 树 人 大相异 趣 。强调 “ 虽 角形稳定构架 、 斗拱等。 由人作 , 白天开” 如颐和 园、 宛 , 拙政园等。 1抬 梁式 : ) 柱上 设 梁 , 上设 檀 , 上再 用矮 柱 支起 较 短 的 梁 梁
简明是指 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 , 平面轮廓十分简 洁明确。
等木构件 , 结构美 。有机是指室 内外 空间相互流通渗透 。 展示 2 平 面、 ) 结构 、 型不 可分 割。 造
墙建筑 ; 东北大森林 中的井干式 建筑 ; 有散 布于全 国各地 的木 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 显示 , 还 即无保 留地暴 露梁架 、 斗拱 、 柱子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特 征
中国建筑史(第七版)-框架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第一节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1木构架建筑的优点(5点)、缺点(3点)第二节木构架的特色1穿斗式建筑的特点(优点、缺点)2抬梁式建筑的特点(优点、缺点)3斗拱的定义,不同位置斗拱的名称(清代和宋代)第三节单体建筑的构成1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第一大点包括三小点,第二大点)2不同类型的单体建筑屋面样式第四节建筑群的组合1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处理手法(重点,结合故宫来分析)2庭院围合的方式(4种)第五节建筑与环境1历史上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几个方面关系(4个方面)第六节建筑类型1穴居和巢居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状况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1巢居、穴居的形成原因2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建筑类型(形成原因)3龙山和仰韶文化(父系和母系)4建筑沿轴向展开以及建筑装饰发展的开始原因5城市孕育的开始原因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1夏朝二里头遗址2商朝尸乡沟3西周a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四合院)B湖北蓟春干阑式建筑C瓦的发明4春秋a瓦的普遍使用和高台建筑的出现b开始砖的使用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1战国(1)木架结构不发达情况下,建造大体量建筑的解决办法2秦朝3汉朝(1)木架建筑的成熟(2)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的发展(3)抬梁式和穿斗式的形成(4)斗栱的使用(5)高颐墓石阙4三国、晋、南北朝(1)佛教的传入,高层佛塔的出现,佛寺、佛塔、石窟(2)舍宅为寺(3)石窟类型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1隋(1)大兴城、洛阳城2唐朝六个建筑特点3宋朝(1)与唐朝的更本性变化以及原因(2)6个特点(3)《营造法式》、宋代石塔4辽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第五节封建社会后期建筑1元(1)减柱法,其起始原因及弊端(2)山西洪洞广胜下寺大殿立面2明朝(1)6个特点(2)砖墙的普及3清朝(1)5个特点第二章城市建设第一节概说1城市结构形态的演变(4个阶段)P542城市公共工程的发展(6点)第二节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1古代都城东移的原因P592古代都城的三种建设模式3都城建设的宫廷特点(封建统治)4汉长安城建设特点及平面图P605七大古都P626隋大兴城(唐长安)P667宋东京P708元大都P729元明北京城P74第三节地方城市建设1地方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4点)P792南宋平江府P84第三章住宅与聚落第一节概说1存在早期聚落的两大原因P872土楼3干阑式建筑4阿以旺P97第二节实例1四合院P982江苏吴县东山尊让堂3福建永定客家土楼P1034窑洞5西藏襄色林主楼P109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第一节宫殿1中国古代宫殿发张阶段(4点)P1172明清故宫,(艺术手法,布局、平面图)P123第二节坛庙1坛庙的三种类型及例子2天坛平面图、布局及艺术特点P1323社稷坛、太庙4太原晋祠圣母殿平面图、特点P1355曲阜孔庙平面图及特点第三节陵墓1地下埋葬制与墓室的演变过程p1392明代陵墓的创新p1423明十三陵,尤其是长陵P148第五章宗教建筑第一节概说第二节佛寺、道观及清真寺1佛教寺院的两种类型(佛塔为主、佛殿为主)特点P1552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P1563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P1614云南傣族寺庙P1695山西芮城永乐宫P1716新疆喀什阿巴伙加玛扎第三节佛塔经幢1五种佛塔类型及特点P1762楼阁寺塔代表(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3密檐塔代表(河南登封嵩岳寺塔)P1814单层塔代表(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塔)5喇嘛塔代表(北京妙音寺白塔)6金刚宝座塔(北京正觉寺塔)7傣族佛塔(云南景洪曼飞龙塔)9经幢名词解释、唐宋经幢对比第四节石窟、摩崖造像1四大石窟(敦煌鸣沙山、山西大同云冈、河南洛阳龙门、山西太原天龙山)P1892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5点)3摩崖造像名词解释第六章园林与风景建设第一节概说1唐宋至明清山水风景园林的继承发展(4个点)P194第二节明清皇家苑囿1清代帝苑两大部分(居住和朝见、游乐)P1982清代苑囿的指导思想P1983皇家园林的特点(4点)P1994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第三节明清江南私家园林1《园冶》内容(见红宝书)2私家园林特点或设计手法(大点4点,小点若干)P2053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的比较(举例比较)(见红宝书)第四节风景建设1风景建设的类型(4点)P2162上述四种风景胜地的共同点(3点)3风景名胜发展的原因(6点)P2174风景建设的原则和手法(3点)P2185中国古代风景点的3种意境塑造手法P220第七章华夏意匠第一节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1实践理性、工具理性、试错法2三种观念(宇宙观、自然观、环境观)P2293社会文化心理对建筑的影响(3点)P232第二节选址与布局(5大点)1对环境的分析与利用(6点)P2342环境改造与方位变通3几何关系与均衡对称秩序4同构关系与自然秩序5空间序列与总体权衡“过白”名词解释,图示第三节审美与建筑设计1形式美在中国建筑的特色(3点)P2552空间与屋顶艺术中国建筑的特殊矛盾性(3点)P2573模数制与结构体系“材”所指代的三方面内容P258中国古代建筑模数制特点(2点)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多为名词解释)第一节台基、踏步、栏杆、铺地1台基(普通台基、须弥座)P2632踏步(1)如意踏步(2)礓䃰(慢道)P265(3)辇道(4)左墄右平P2653单勾阑、重台勾栏、寻杖绞角造、寻杖合角造、斗子蜀柱第二节大木作1大木作P2672开间(面阔)3通面阔4步P2675通进深6举势7生起8侧脚P2759移柱造10减柱造P27611副阶周匝12额枋13地栿P276h14平板枋15雀替16骑马雀替17斗拱P27618斗拱的特点P277(或见红宝书)19计心造、偷心造P27920举架(举折)P27921推山、收山P28022出际(屋废)P28023椽24砌上明造(见红宝书)25拖脚26叉柱造、缠柱造P281第三节墙壁1版筑P2822空斗墙P283第四节屋顶1庑殿顶2歇山顶3悬山顶4硬山顶5攒尖顶6单坡顶7平顶8檐口曲线的做法P2859水戗发戗10嫩戗发戗第五节装修1隔扇门P2892罩P2893平闇P2904平棋P2905藻井p2906卷棚(轩)p2917角叶P294第九章清式建筑做法第一节大木作1大木P296(注意与大木作区别)2大木大式3大木小式P2964檩数分配图P2985台明高6庑殿顶推山P2997悬山顶挑山P3008歇山顶收山P2999宋清用材之比较P30510水戗发戗11嫩戗发戗P306第二节石作与瓦作1墁地2清式石栏杆的特点P310第三节小木作第四节彩画1三种彩画(P316)第十章近代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1近代中国建筑的突出特点P32121927至1937年间建筑繁盛的表现P324第十一章城市建设1张謇开发南通P3342中国固有形式第十二章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建筑制度1近代中国居住建筑的3种形式P3492里弄住宅的演进P3553建筑制度近代化的历史作用P385第十三章建筑教育、建筑设计机构和职业团体与中国近现代建筑师1营造学社P3962五位建筑大师及代表建筑P398第十四章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1西方折衷主义建筑的两种形态P408 2南京中山陵P4143三种设计模式P4204仁立地毯公司P4225南京外交部办公楼。
中国建筑史复习笔记
中国建筑史复习笔记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1.多样性:1)南方气候炎热潮湿的山区——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2)北方游牧名族——便于迁徙的轻质骨架覆以毛毡——毡包3)新疆干旱少雨地区——土墙平顶或土胚拱顶4)黄河中上游——黄土断崖挖出的横穴——窑洞5)东北与西南大森林——利用原木垒成墙体——井干式2.主流:使用木构架承重的建筑二.木构架建筑的优势与缺陷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1.优势: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
3)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2.缺陷:1)木材越来越稀少。
2)易遭火警。
3)难以满足大空间、复杂的空间需求。
三.组群布局1.以木构架结构为主的中国修建系统,在平面布局方面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中国古代修建群体布局:讲求深度的深远美。
讲求条理的节奏美。
讲求序列的次序美。
讲求乐趣的意境美。
1)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
2)纵横轴线同等重要。
3)部分有轴线。
4)无轴线。
2.庭院的围合方式:1)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2)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为廊院。
3)主房前两侧工具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称之为三合院。
1四.修建与环境1.善择基址2.因地制宜3.整治环境4.心理补偿四.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贸易与工业修建6.教诲、文化、娱乐修建7.园林与风景修建8.市政修建9.标志性建筑10.防备修建五.工官制度1.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系统体例的产物。
2.历史上有名的工官:隋代——XXX宋朝——XXX明代——XXX、XXX等第二节中国古代修建的立面构成1.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一.种类1.庑殿(宋称四阿顶)2.歇山(宋称九脊殿)3.悬山4.硬山5.攒尖(宋称斗尖)6.单坡7.平顶2二.屋顶的组合形态一)水平组合1.正脊并联1)屋檐勾连2)并连式抱厦3)翼角对接2.正脊串联1)两夹2)骑楼3)迭落4)牌楼5)阙式串联3.正脊相交1)丁字相交2)十字相交3)转角相交二)竖向组合1.重檐构成1)重檐庑殿2)重檐歇山3)重檐攒尖4)密檐塔2.重楼构成三.屋顶做法一)屋面曲线1.檐口曲线2.屋面曲线3.屋脊曲线二)屋角三)屋脊和屋面粉饰2.单体修建的“平分”——屋身33.单体建筑的“下分”——台基一.台基的基本构成1.XXX2.台阶垂带踏跺如意踏跺礓礤3.栏杆4.月台正座月台包台基月台第三节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类型及特点一.叠(抬)梁式特点:柱上搁置XXX,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
中国古代建筑特征综述-终_OK
王贵祥的观点
可从文化取向、建筑目的、建筑理念上来分析中国古代建筑何以 形成木结构的主流 其三是建筑理念方面。古代罗马建筑师,早在2000年以前,就 提出了“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三原则。建筑首先要坚固, 坚固与久远是联系在一起的,欲求坚固与久远,石头是最恰当的 建筑材料。另外,西方人关注建筑的外在的美,即建筑应该给人 以愉悦的感觉。因而,十分重视建筑的外部造型,但在西方文化 中,对于建筑之内部空间上的品质,却讨论的不多。无论建筑多 么巨大,室内多么阴沉,只要坚固耐用,只要外观愉目,就是好 的。中国人则不同,古代中国人既不求建筑坚固久远,也不简单 地将建筑外形的美观作为一个目标。中国人更多地追求是空间的 适宜与阴阳的和合。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显然,与西方人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建筑实体的坚固与美观相反 ,中国人更关注空间的背负与怀抱,及阴阳的和谐。
木构架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节 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使整个木构架在消减地震力的破坏方 面具备很大的潜力。
7
木构架的优势
(四)施工速度快 ◆ 木材加工远比石料快。 ◆ 建筑观念不同,中国建筑观念强调实用性,《老子·道德 经》:“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 技术上的优势:采用建筑模数制。
民间建筑
各地自主建造的,由各地工匠参与设计并承担施工,因地制宜,建筑式 样变化多端,地方特色鲜明。
43
三、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及空间特征
1、 单体平面:采用骨架系统
◆ 柱网 ◆间
由相邻两榀房架构成的结构单元称为“间”。 面阔方向,一般明间>次间>梢间。
进深方向,步架距离相等,步架指檩与檩之间的水 平距离。
34
抬梁式
35
抬梁式
中国建筑史复习1-9章详细摘记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0.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1建筑的多样性:南方山区有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用,认为是由原始社会的巢居发展而来)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干旱少雨地区有土墙平顶或土坯拱顶房屋黄河中上游利用原木垒成墙体的“井干”式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则使用木构承重的建筑2建筑的主流:木构承重建筑——优点:a取材方便b适应性强c有较强的抗震性能d施工速度快e便于修缮搬迁缺陷:a木材稀少b易发生火灾c用量大d难以满足大空间需求0.2 木构架的特色1穿斗式木构件:(或称“串斗”式,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区)构架用料小,柱子排列密,用于空间尺度不大的室内特点:a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b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c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2抬梁式木构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可采用跨度大的梁,取得较大的室内空间特点:a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梁总数可达3-5根)b柱上采用斗拱时,梁头搁置于斗拱上我国北方屋面设保温层(一般用土加石灰构成)3斗拱:定义:主要由斗、拱、昂构成。
一般使用在高级官式建筑。
最早形象见于周代铜器命名:宋代称“铺作”,清代称“斗科”或“斗拱”,江南称“牌科”分类:柱头上的斗拱称为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是承托屋檐重量的主体两柱之间置于阑额(清称额枋)称为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起辅助支撑角柱上的称为转角铺作(清称角科),起承托角梁及屋角作用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唐宋前重结构,明清以后重装饰。
(注意斗拱的命名)4其他:叉手:台基:柱础:0.3 单体建筑的构成1单体建筑的特点:简明:是指平面以“间”为单位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结构的暴露:a表现木材力学的性b改善木材通风条件c便于及时维修有机:室内空间的灵活分隔另一个特点:平面、结构、造型三者不可分割性2屋顶的命名和识图0.4 建筑群的组合1庭院:概念: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中国建筑史》(东南潘谷西)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木架建筑优势: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木架建筑的缺陷1.木材越来越稀少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3.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二、木构架的特色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
穿斗式(或称“串逗”式)木构架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pipi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这种木构架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亮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是,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两者比较: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室)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较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南方的一些庙宇、厅堂多混合使用这两者。
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分,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唐宋以前,斗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明清以后,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远看檐下斗拱犹如密布一排雕饰品,但其结构作用仍未丧失。
斗拱的主要构架是:拱、斗、昂。
(p4)三、单体建筑的构成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是、有机。
(p5)单体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可分割性。
屋顶对建筑里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四、建筑与环境1.善择基址2.因地制宜3.政治环境4.心理补偿“风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古代建筑文化现象。
对风水可以这样认为:风水在古代特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许多实绩,今天仍可作为历史经验供我们借鉴;而它所依据的理论和是手段则早已失去现实意义,及时合乎科学原理的成分,也因远远落后于现代地质学、水文学、气象学、规划学和建筑学而无需再去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三)南北方建筑的差异
胶东民居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福建民居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福建南安官桥 镇漳里村蔡氏大厝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辽宁北镇 北镇庙寝殿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四)斗拱 斗栱的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 悬臂粱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
• 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 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栱时,则 梁头搁置于斗栱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 建筑物。
• 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 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 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 筑。因此,南方的一些庙宇、厅堂也多混合使用这二者。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斗拱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宋式斗拱细部分析图 斗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 作 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粱承托出檐 部分的重量。古代的殿堂出檐可达3米 左右,如无斗栱支撑,屋檐将难以保持 稳定。唐宋以前,斗栱的结构作用十 分明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明清以 后,斗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 用料变小,远看檐下斗栱犹如密布一排 雕饰品,但其结构作用(承托屋檐)仍未 丧失。
穿斗式(串逗式)木梁架的特点
• 穿斗式(或称“串逗”式)木构架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 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 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这种木构架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 南方地区。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二)抬梁式木构架 的特点
主讲:赵兵兵 教授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 构架的特色
单体建筑、建筑群 及建筑环境
工官制度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木架建筑的优势
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木架建筑也存在着一些根本性 缺陷:
绪论
了解古建筑的主要构筑类型;掌握木构建筑这一主流构筑类型的总体
特点(包括优、缺点);了解抬梁式、穿斗式等主要木结构体系的特点。 应
熟悉单体建筑常见的平面形式及其特点;能说出平面上各部位的名称。应 熟悉建筑群体典型的平面组合形式及其特点;理解各建筑及其外部空间的 组织原则和组织方式。熟悉古建筑的各大类型及其包含的子类;了解中国 古代与建筑业相关的工官制度,并能说出各时期一些代表性人物;熟悉历 史上与建筑相关的一些重要著作、文献和人物。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斗拱的变化
辽:奉国寺大殿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斗拱的变化
清:奉国寺无量殿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斗栱在宋代也称“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 称“斗科”或“斗栱”;在江南则称“牌科”。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斗拱的名称
一座木架建筑的建造,必须首先做好台基,使室内地面高出于室外地面,以 求达到防水、防潮和保持室内干燥洁净的目的。台基上则按柱网(柱子的分 布状况)安置石质柱础,其作用是保护柱子不受地下水上升侵蚀而导致腐烂。 木架立起后,即可铺盖瓦屋面、砌墙、安装门窗、油漆粉刷,最后铺设砖地 面(或石地面)。
小结
当建筑物非常高大而屋檐伸出相应加大时,斗栱挑出距离也必须增加,其方 法是增加栱和昂的叠加层数(即出跳数),每增加一层华栱或昂,斗栱即多出 一跳,最多可加至出五跳。如果是重檐建筑,一般是上檐斗栱比下檐斗栱多 一跳,以增加出檐深度。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利用斜杆组成三角形稳定构架的实例主要见之于唐宋殿宇的脊部用作叉手; 楼阁上下层之间的暗层和壁间的斜撑;上下内额间的斜撑和脊槫下与叉手成 90°角的斜撑等。可惜这种合理的做法并未得到发展,最后连叉手和斜杆也 在木构架中消失了。
首先,木材越来越稀少。 其次,木架建筑易遭易遭火灾、虫 灾、怕潮湿。 再次,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 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 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 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二、木构架的特色 (一)穿斗式(串逗式)
木梁架的特点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宋《营造法式》殿堂大木作制度 宋《营造法式》厅堂大木作制度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阁 院 寺 文 殊 殿 横 剖 面 图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木构架的特色
斗栱的主要构件是:栱、斗、昂。向外悬挑的华栱是短悬臂梁,是斗栱的主 干部件;“斗”是栱与昂的支座垫块;“昂”是斜的悬臂梁,和华栱的作用 相同。还有一些和上述栱昂横向相交的栱和斗只起联系作用而不起承重作用 (或承重作用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