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欣赏.ppt
合集下载
中外古建筑赏析ppt课件
建 筑
中 国 建
思想筑
天礼等 家 人制级 族 合观观 思 一念念 想
中国古建筑在建筑类型上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宫殿、宗庙、公府、 馆榭、地下宫室、离宫、坛、祠、警鼓台、舞台、观景楼阁等。它们 的种类和使用功能虽不相同,但始终流露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这基 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建筑镶嵌在 自然中,仿佛是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大梁 Da liang
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 脊。常用松 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国传统 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斗拱 Dou Gong
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 形短木叫拱, 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 置于柱头和额访、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 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
Fang Biao
塔
Ta
影 壁
Ying Bi
中国寺庙园林中的塔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出现,几乎成为寺庙的 标志性建筑。中国寺庙园林中的塔,开始时是移 借模仿印度佛教建筑中的塔的形制,原朴意味十 分浓烈。
建 筑
中 国 建
区别筑
秦隋宋 明 汉唐元 清 时时时 时 期期期 期
秦汉时期建筑特点
豪 放朴拙
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为 主要结构方式,辅以砖瓦。山西五 台南禅寺大殿,以中国之最的身份, 向世人展示最古老的建筑构件。
保持构架制原则
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 比例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 和直棂窗,色彩简介明快,风格 庄重朴实。
完整的院落组织, 多样的平面布局
建筑造型优美,内容丰富 多彩室内空间布局灵活。
筑
筑型
区
思代
别
想表
【中国建筑赏析】中国古代木构架做法 ppt课件
大木---柱 1 柱的分类:按所处位置分,总的可分为外柱和 内柱两大类。 按结构所处部位分,又可分为檐柱、 金柱、中柱、山柱、角柱、都柱、望柱、童柱 等; 按形状分,又可分为直柱、梭柱、收分柱、瓜柱、束 竹柱、盘龙柱等。
2
柱的布置和处理
1)生起:宋,辽建筑的 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 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这在宋《营造法式》 中称为“生起”。 2)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 斜住高的 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 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三、中国古代木结构的构造做法(p267,296)
1 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 是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大木构件包 括柱.梁或枋.雀替.檩.椽以及斗栱等构件。大木构 件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 “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 :指的是清式 大木做法的两种类型,可简单认为有斗拱和无斗拱 建筑的不同处理,其中有斗拱建筑称为大式建筑 (殿式建筑),无斗拱建筑称为小式建筑 2 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 的是建筑中的装饰构件的处理。小木构件包括门 . 窗.天花(藻井)和栏干.家具.陈设等等。 3 除了大木作和小木作外,中国古代建筑做 法还有石作、泥作、瓦作、油漆作、彩画作等等。
大木—梁或枋
枋 枋为水平承重和联系构件,有额枋、平板枋、檐枋、柱头枋、
随梁枋等。
额枋(阑额) 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有时两根叠用,上面
的清谓之大额枋,下面的叫小额枋(由额),二者用垫板(额垫板)。 如位于室内柱头上,则称内额,位于地脚处的叫地袱.如不穿入柱头而在 柱顶上放一根通长达整个建筑物立面的硕大枋料,则称檐额,檐额下用 绰幕枋。 平板枋 宋称普拍枋, 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 柱头枋 檐柱或内柱中心线上,用于联结各朵斗拱的枋料,称为柱 头枋,清式称正心枋。在里跳或外跳拱上的联系枋料,称为罗汉枋。 雀替 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 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雀替可用于柱间的挂落 下,成为纯装饰构件
中国古代建筑-PPT课件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可以从近百年上溯到六七千年以 前的上古时期。其中,经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分别是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代和明清时期。这 几个时期在建筑发展史上的共同特点是修建了大批 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包括宫殿、陵墓、都城以及防 御工事、水利工程等,且在建筑形式、选材等方面 的影响泽及后世。 其中,秦朝修建的秦始皇陵及长城、隋朝修建 的赵州桥、明清两朝的帝王宫殿紫禁城等至今还在 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没有正脊,有若干屋
上为锥形的屋顶
脊交于上端
屋面双坡
没有明显的正脊
形成长方形屋面
顶部是在平顶的屋顶四 周加上一圈外檐。
代表 南禅寺大殿、 太和殿 天安门城楼
一般亭、阁、塔 常用
庑殿顶 歇山顶
攒尖顶
卷棚顶 盝顶
注意:
(1)屋檐根据檐数可分为单檐、双重檐、三 重檐。重檐可增加建筑物的立面形态美感,又 可减小高大建筑檐面排水对基座的冲击力,所 以用“重檐三滴水”表示三重檐。
太和殿:面阔十一开间
(2)木头圆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 (有时是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 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3)大梁
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 用以形成屋脊。
(4)斗拱
定义:是我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件。方形木块叫 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 般置于柱头和额枋、屋面之间。
天坛
社稷坛 太庙
皇权至上 ,以中为尊
建筑群的主体建 筑都建在中轴线上, 次要建筑建于中轴线 两侧。这种明显的反 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 无上,中轴线纵长深 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 的尊严华贵。
中国建筑史11木构架做法ppt课件
11
(二)台基的组成
台明:台基的主体 台阶:台基的踏步 栏杆:台基的栏杆
—台基较高时设勾栏 月台:台明的延伸
—高等级的建筑才有
图7.13 台基示意图
12
台明按样式分为 1.普通台基 (1)构件组成
垂带石: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 象眼石: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 砚窝石:埋在台阶地下,用以抵抗阶之推力
(二)室外
1.在新石器中期已使用了卵石铺砌的室外路面,以卵石竖砌室外散水,至
少始于西周中期。 2.秦、汉时又在卵石两侧砌砖,使散水不易被冲散。 3.唐代就全用预制的地砖了。
铺于室外的地砖既为了防滑,又起着保护路面、装饰美观等作用。为此, 砖之表面多作成各种花纹。(苏州“花街铺地”)
22
第三节 木构架
(4)平座斗栱
图7.30 佛光寺大殿斗栱示意
图7.31 柱头斗栱和柱间斗栱
图7.32 转角斗栱36
5.发展历程: (1)最早形象见于周代铜器。 (2)汉时基本特点已形成,百花齐放。 (3)唐代是斗拱发展的一重要阶段。柱头 铺作已相当完善,并使用了下昂,总的形 制与后代相差不远;补间铺作简单。 (4)宋已经成熟。 转角铺作已经完善;补间铺作和柱头 铺作的尺度和形式已经统一。 规定了材的等级并把它和栔作为建筑 尺度的计量标准。 (5)辽金继承唐宋形制,但有若干变化。 补间铺作用45°和60°斜栱、斜昂。 (6)元起斗栱尺度渐小。 (7)明清斗拱尺度更小。
的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后来渐渐出现莲瓣、卷草纹饰、 力神、壶门等,造型日益复杂。
唐代须弥座更加华丽,装饰性很强; 五代、两宋、辽、金:壶门中佛像、伎乐人物雕刻更加细
腻生动。
元代起趋向简化,壶门及人物雕刻已不大使用。 明清,束腰变矮,莲瓣肥厚,装饰多用植物或几何纹样。
(二)台基的组成
台明:台基的主体 台阶:台基的踏步 栏杆:台基的栏杆
—台基较高时设勾栏 月台:台明的延伸
—高等级的建筑才有
图7.13 台基示意图
12
台明按样式分为 1.普通台基 (1)构件组成
垂带石: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 象眼石: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 砚窝石:埋在台阶地下,用以抵抗阶之推力
(二)室外
1.在新石器中期已使用了卵石铺砌的室外路面,以卵石竖砌室外散水,至
少始于西周中期。 2.秦、汉时又在卵石两侧砌砖,使散水不易被冲散。 3.唐代就全用预制的地砖了。
铺于室外的地砖既为了防滑,又起着保护路面、装饰美观等作用。为此, 砖之表面多作成各种花纹。(苏州“花街铺地”)
22
第三节 木构架
(4)平座斗栱
图7.30 佛光寺大殿斗栱示意
图7.31 柱头斗栱和柱间斗栱
图7.32 转角斗栱36
5.发展历程: (1)最早形象见于周代铜器。 (2)汉时基本特点已形成,百花齐放。 (3)唐代是斗拱发展的一重要阶段。柱头 铺作已相当完善,并使用了下昂,总的形 制与后代相差不远;补间铺作简单。 (4)宋已经成熟。 转角铺作已经完善;补间铺作和柱头 铺作的尺度和形式已经统一。 规定了材的等级并把它和栔作为建筑 尺度的计量标准。 (5)辽金继承唐宋形制,但有若干变化。 补间铺作用45°和60°斜栱、斜昂。 (6)元起斗栱尺度渐小。 (7)明清斗拱尺度更小。
的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后来渐渐出现莲瓣、卷草纹饰、 力神、壶门等,造型日益复杂。
唐代须弥座更加华丽,装饰性很强; 五代、两宋、辽、金:壶门中佛像、伎乐人物雕刻更加细
腻生动。
元代起趋向简化,壶门及人物雕刻已不大使用。 明清,束腰变矮,莲瓣肥厚,装饰多用植物或几何纹样。
《中国古建筑》PPT课件
整理ppt
9
故宫简介
•
故宫又称“紫禁城”,明清两代皇宫,世界上最
大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
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明朝皇帝朱棣
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
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
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故宫
殿的位置,金代在圣母殿前又加建献殿,以后又
经元、明、清各代增建和重修,形成了现在晋祠
的格局。圣母殿是宋、辽、金时期祠庙建筑中唯 一保存下来的宋代木构。
整理ppt
4
晋祠简介
• 圣母殿面宽七间,进深六间,重檐九脊顶,殿身
采用殿堂型构架体系。在构架中将殿身前檐柱落 在一条三椽 上,从而使大殿前廊加宽,形成较宽 的开敞的举行祭拜圣母活动的空间。前檐柱采用 木雕盘龙柱形式,为宋元二年(1087年)遗物,也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柱。现存圣母殿上斗 拱有多种形式,正是历次重修所留下的遗迹。圣 母殿微微向上弯曲的屋顶轮廓,柔和秀美,总体 造型舒展而庄重,是宋代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殿内有四十三尊塑像,即圣母像及侍女像,尺度 与真人相近。人物性格、表情各不相同,姿态、 服装、发式因人而异,比例造型优美,是宋代塑 像中的上品。殿前有一以泉水汇成的水池,因游 鱼众多,名为鱼沼。池上有一座十字形平面的桥 梁,其东西方向的主桥为平桥,宽约5米,南北方 向次桥宽约3.5米,斜搭在主桥上。桥下有三十四 根石柱,也排列成十字型,上有木制梁、枋及桥 面板。这座桥被称为“整飞理pp梁t ”或“鱼沼飞梁”。 5
具有保护作用。彩画由简单到复杂,由低
级到高级。春秋时期就已经在木结构建筑
“古建筑课件-古建筑中的木结构与斗拱”
木结构古建筑的历史渊源及发展脉络
1
历史悠久
木结构古建筑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
技术创新
2
国古代,如中国的古代宫殿和寺庙。
在历史的演变中,木结构建筑采用不同
的设计和技术,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
风格和形式。
3
文化传承
木结构建筑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建筑技术和知识经过代代相传。
木结构古建筑的特点和优势
大观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座具代表性的木结 构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 游客。
太和殿
太和殿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最重要的木结构建 筑之一,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巅峰之作。
木结构古建筑的清洁、维护和 保护
1 定期清洁
2 防水处理
木结构建筑需要定期清洁和 保养,以保持其原有的美观。
木结构建筑需要进行防水处 理,以防止湿气和水分对木 材的损害。
3 防腐保护
木结构建筑需要进行防腐处理,以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
木结构在古建筑的装饰中的应用和表现
1
雕刻技术
木结构建筑中常用的装饰技术包括木雕
特色展示
中国古建筑中的木结构以其独特的造型和雕刻技艺 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
讲解大量具代表性的木结构古建筑实例
故宫
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典范,其中的木结构 建筑以其雄伟和精美的装饰闻名。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是一座由大量木结构建筑组成的皇 家行宫,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美和精湛工艺。
大观楼
古建筑课件——古建筑中 的木结构与斗拱
这个课件将介绍古建筑中的木结构与斗拱,包括木结构古建筑的定义、历史 渊源和优势,以及斗拱的解木结构的保护和在当代建筑中的启示。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课件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三)昂 昂是斗栱中斜置构件,起杠杆作用。又有上
昂与下昂之分。其中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 仅用于室内、平坐斗栱或斗栱里跳之上。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第三节 屋顶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种类
(一)庑殿 它的出现先于歇山,后来成为古代建筑中最
高级的屋顶式样。 一般用于皇宫、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可用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四)硬山 硬山也是两坡顶的一种,但屋面不悬出山墙
之外。其山墙大多用砖石墙,并高出屋面, 墙头作出各种直线、折线或曲线形式,或另 在山面作出博风板、樨头等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少,建筑屋面常采用平顶。即在椽上铺板, 垫土坯或灰土,再拍实表面。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清式屋面铺作
1)小瓦 又称为蝴蝶瓦,是应用最广的屋面覆材。 可应用于底瓦、盖瓦、屋脊或构成装饰。 优点:生产简易、重量轻与灵活性。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2)筒板瓦 按质地可分为陶质和琉璃两种。 多用于宫殿、官署、庙宇等高级建筑。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2)陈设 以悬挂在墙壁或柱面的字画为多,一般厅堂
多在后壁正中上悬横匾,下挂堂幅,配以对 联,两旁置条幅,柱上再施木、竹板对联。
匾联大多是矩形和条形,木制多以红、黑、 金色漆为底色,竹制的则常保持其本来质地; 字画嵌以墨、金或石绿,印章用朱砂。
少数也使用戗兽的; ⑤栏板用整石凿成,以榫嵌插在望柱和地内;
(三)昂 昂是斗栱中斜置构件,起杠杆作用。又有上
昂与下昂之分。其中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 仅用于室内、平坐斗栱或斗栱里跳之上。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第三节 屋顶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种类
(一)庑殿 它的出现先于歇山,后来成为古代建筑中最
高级的屋顶式样。 一般用于皇宫、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可用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四)硬山 硬山也是两坡顶的一种,但屋面不悬出山墙
之外。其山墙大多用砖石墙,并高出屋面, 墙头作出各种直线、折线或曲线形式,或另 在山面作出博风板、樨头等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少,建筑屋面常采用平顶。即在椽上铺板, 垫土坯或灰土,再拍实表面。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清式屋面铺作
1)小瓦 又称为蝴蝶瓦,是应用最广的屋面覆材。 可应用于底瓦、盖瓦、屋脊或构成装饰。 优点:生产简易、重量轻与灵活性。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2)筒板瓦 按质地可分为陶质和琉璃两种。 多用于宫殿、官署、庙宇等高级建筑。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2)陈设 以悬挂在墙壁或柱面的字画为多,一般厅堂
多在后壁正中上悬横匾,下挂堂幅,配以对 联,两旁置条幅,柱上再施木、竹板对联。
匾联大多是矩形和条形,木制多以红、黑、 金色漆为底色,竹制的则常保持其本来质地; 字画嵌以墨、金或石绿,印章用朱砂。
少数也使用戗兽的; ⑤栏板用整石凿成,以榫嵌插在望柱和地内;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青 衣
-
19
屋各 面式
的 琉 璃 瓦 及
青 衣
-
20
屋脊和屋面装饰
•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一般用板瓦、筒瓦覆盖,用瓦条、砖或脊筒垒砌 屋脊,按其位置称为正脊、垂脊、戗脊等。
• 屋脊是屋顶上最容易漏雨的地方,在结构上加以覆盖是完全必要的。 古代建筑的能工巧匠在解决这个功能问题的同时,更加注意了它的艺 术处理,由简单的样式逐渐演变发展成形式多样的各种屋脊装饰。这 些装饰是中国古建筑装饰的一大特点。实用功能之外进一步被赋予了 装饰和标示等级的作用。
• 到了秦汉形成了独立的制陶业,并在工艺上作了许多改进,如改用瓦 榫头使瓦间相接更为吻合,取代瓦钉和瓦鼻。西汉时期工艺上又取得 明显的进步,使带有圆形瓦当的筒瓦,由三道工序简化成一道工序, 瓦的质量也有较大提高,因称“秦砖汉瓦”
青 衣
-
18
琉璃瓦
• 流光溢彩的琉璃瓦是中国传统的建筑物件,通常施以金黄、翠绿、碧
衣
-
10
屋顶的做法
• 屋面曲线包括建筑的檐口、屋 脊和屋面的曲线
• (1)檐口曲线的形成是由于檐柱
逐间生起的结果,为了使角部
升的更高,
除
使用由昂和其他角梁外,还在
檐檩下端垫以生头木。
• (2)屋面曲线,应包括纵向曲线 和横向曲线。屋面曲线的形成, 不但有利于雨水的宣泄,而且 为室内争取到较多的阳光,屋 面 秀外丽青衣形。因此也变得更加柔和和
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 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中国 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是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 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 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 征。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 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 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盝顶、卷棚顶 等形式。屋顶使建筑物稳重协 调,而且还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
古代木结构特征23页PPT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古代木结构特征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