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3.认识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过程与方法

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及分布。

2.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自然环境表现及变化规律。

3.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

4.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5.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农业特色。

3.西北地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方法:归纳法、读图分析法、分析对比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

学法指导: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读图训练,让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以及农业特色;通过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准备

搜集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能够运用地图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地形特点。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并能够通过地图描述出自然景观变化规律与降水差异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及分布。

2.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自然环境表现及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方法:归纳法、读图分析法、分析对比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学法指导: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读图训练,让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以及农业特色;通过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

1.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等相关知识。

2.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

3.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图文资料。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既领略了"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也欣赏了山青水碧的江南美景。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到西北地区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沙漠、戈壁、雪山、清川、绿洲,还有茫茫的草原,淳朴的风俗民情将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感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西北地区(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知识点一、草原和荒漠

1.位置和范围

读P73图,找到大兴安岭、昆仑——阿尔金山,以及长城。

2.地形

读图,找出“三山夹两盆”的地形。

3气候与景观

(1)提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为什么以干旱为主

“西北地区位置图",请同学们读图并按比例尺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喀什到最近海洋的直线距离各约多少千米;再从”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图上,看一看,这两个地方的年平均降水量大约各是多少毫米。(量算并读图)分别是558千米和3510千米,400毫米和50毫米以下。

通过以上读图和量算,哪位同学能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本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很难到达,降水稀少,所以非常干旱。

思考: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温带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大陆性,降水少。所以具备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少雨的特征。以稳定带,以水定型。如果时间充裕可与其他气候类型作对比。由于气候干旱,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2)提问:西北地区非常干旱,为什么图上天山山区还有茂密的牧草,放牧着成群的牛羊(讨论法)

天山上有冰雪,夏季气温升高,冰雪融化,使得这里水草丰美,可以放牧牲畜。

(3)为什么西北地区植被由东向西,从草原变为荒地

请同学们看“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分布图”,结合此图回答以上问题。

本区深居内陆的位置和东西狭长的轮廓造成东西降水量不同,东部降水稍多,西部降水十分稀少,所以植被由东向西出现了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4)为什么本区多内流河和内流湖特点是什么

本区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强烈,所以河流稀少。河流沿途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发、渗漏,因而水量越来越少,下游多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内陆湖,不能东流入海。

(5)为什么农田、村镇、城市在本区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生:(在教师提示引导下回答)本区气候干旱,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大多近水而作,择水而居东部主要集中在黄河沿岸平原,呈带状,西部集中在沙漠边缘的绿洲上,呈点状,铁路沿线的工矿区也呈带状。

(6)通过看多幅地图分析总结,西北地区气候特征:“干旱”,提示从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来分析。

提示:要用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积极主动的找方法、找联系,自觉形成分析问题

的动力,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影响其特征的原因是:身居内陆,距海遥远,又有山脉阻隔。

(7)活动:分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为什么古人会这么说

总结归纳,距海遥远,加上山脉阻隔,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呈现干旱特征。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同学们仔细想想,西部特殊的地形特征像那个字“疆”解释一下。

设计意图:形象生动,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深刻体会地理学科涵盖的知识含量。

四、作业设计整理笔记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西北地区农业特点,认识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2.理解这种农业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能够运用地图分析并能理解形成这种农业生产特点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自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

2.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西北地区农业特色。

2.西北地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读图分析法、分析对比法、自主学习法

学法指导: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读图训练,让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以及农业特色;通过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西北地区因为降水稀少,只能生长低矮的草场,所以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但局部地区若有充足的水源,也可发展种植业。那么种植业怎么发展水是影响西北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关键因素,不但农田、村镇、城市、“寻水”分布,就是古代的丝绸之路和现代的铁路、公路也大都沿着有水草的绿洲和黄河谷地而建。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知识点二、牧区与灌溉农业区

1. 畜牧业

“定居轮牧”比“游牧”有什么优点

请同学们看图,结合四幅图思考“定居轮牧”的好处。(讨论回答)

定居轮牧可以改善牧民的居住条件。可以用机械打草、挤奶、剪毛。还可以使牲畜免遭暴风雪的侵袭。

教师总结:在新疆雪灾的新闻调查中,其中有一户牧民是游牧的,另外一户是定居轮牧的,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定居轮牧的牧民的牲畜几乎没有损失,而游牧牧民的牲畜死伤则相当惨重。

【承转】西北地区草场资源非常丰富,但人类在利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请看漫画“请嘴下留情”结合此图说明人类在利用草场资源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请提出你的建议。

过度放牧,草场超载,土地沙化严重。可以建设人工草场;还可以划区轮牧;减少单位面积载畜量;还可以改良牲畜品种,使其吃的少,产肉产毛多。

教师总结:治沙和防止草场退化成为西北地区人民的重要任务。

2.农业

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新疆云量少、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植物体内的糖分积累的多。

【承转】提到新疆的瓜果,我们立刻会想到甜甜的哈密瓜、葡萄。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请看“平原灌溉渠道”分析此图可知本区以灌溉农业为主,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长良好。下面,请同学们听一首北朝民歌《敕勒歌》,从中体味具有“外江南”誉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那“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和谐美景。

总结一下,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西北地区农业发展需注意哪些问题

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因此,西北地区牧业和农业的发展要十分重视生态环

境的保护。西部大开发要把生态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分组讨论,条件有哪些有利的不利的

生1:注意节约水资源。

生2:注意防止土地荒漠化。

3. 新疆古老的灌溉系统——坎儿井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水源,古称“井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吐鲁番是坎儿井的故乡。全长5000多千米,被誉为“地下长城”。

讲解坎儿井的构造:坎儿井有四部分组成,简单描述坎儿井工作原理。

【畅所欲言】坎儿井这样设计有哪些优点

(减少蒸发,节约水源;避免污染,保证水质。没有暴晒,水温清凉;自流灌溉,不需动力。)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做一小结,将自然地理特征总结,或请学生总结。进一步了解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总结归纳知识的体系。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加深对区域地理学习一般方法的认识,懂得如何归纳方法,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的方法。

四、作业设计整理笔记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反思 地理组温顺5月初我校组织开展了一年一度的“树蕙杯教学大赛”活动,这次赛事中我的教学内容为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各位听课领导与教师的悉心指导,收获颇多。同时自己在回顾教学过程时也发现了一些细节和问题,值得反思。下面我就《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这节课以及评课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总体来说非常清晰,分为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特点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突出该地区的特殊地形特征、东西差异大的植被特点、干旱的气候及其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第二部分农业特点是利用前一部分所学习的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西北地区畜牧业的东西差异和西北地区东西部灌溉农业的不同特点。所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围绕干旱这一突出自然特征,先通过地表景观让学生认识到该地区气候干旱,再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让学生理解西北地区在总体干旱的特征下由于西北东西跨度大干旱程度由东向西逐渐加重,由此进一步认识干旱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对本地区河流的影响,更影响了本地区的农业特点:无法像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一样发展大范围的种植业,从而延伸出西北地区的种植业只能在有灌溉水源的局部地区发展,而在适合草类生长的地方更适合发展畜牧业,形成了我国重要的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而由于干旱程度不同畜牧业和种植业的生产特点也在西北地区的内部区域中出现了自东向西的过渡变化。 在根据本节的教学设计思想展开教学时,我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读图首先明确本区的地理位置以及范围,让学生对西北地区有一个大体的印象。在进行自然特征的教学中,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在七年级下学期就已经学习过世界区域地理,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因此我尝试先复习,让学生回忆区域地理的学习模块,然后将自然环境的几大要素: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点、植被特点等按照区域地理的模块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来学习掌握,由于教材中提供的地图与景观图有限,我利用教学课件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视频和图片资料。考虑到班级中的电视屏幕大小有限,部分地图在课件中体现或许效果不好,我运用教师基本功中的版画技巧,在黑板上

北方地区—区域特征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区域特征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差异,了解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北方农业在耕作方式、农作物、矿产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本课的学习,体会人地协调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材分析】: 1、教材首先讲述了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的特征。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明确该地区的位置、范围,熟悉该 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 2、课文第一段描述北方地区面积较小,仅占全国总面积的20%,但人口却较多,约占40%,是全国人口众多的地区之一; 课文第二部分讲述了北方地区在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方面的优势。 教学中可通过活动的安排,如结合“民居邮票”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了解,以及由于自然环境而 对人们产生、生活的影响,使之对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领悟更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朗读学生熟悉的反映我国北方的诗词,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导入我国北方地区区域特征的教学。 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北方地区地形”,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找出主要山脉、平原、高原、丘陵,了解北方地形特征。 (平原面积广大) 2、找出主要河流、湖泊,说说北方河流水文特点。 (湖泊少,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水资源短缺) 然后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并思考一下问题: 1、北方地区所占的面积、人口比说明什么问题? (北方地区是我国人口稠密的地区)

2、“黑土地”、“黄土地”分别指什么平原?为什么? (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北方地区范围”,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省级行政区域,了解北方地区行政区划。 教师小结: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南北方在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受这些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北方在农 业生产方式、物产等方面会有哪些特征和优势呢?引出下一课题——有关“北方地区物产丰富”的教学。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图“北方地区主要物产分布”,完成以下活动: 1、说出北方地区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旱地、水田、草地、林地等) 2、在图中指出林地、草地的主要分布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如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等;草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和高原,如东北平原、黄土高原等) 3、思考北方耕地的主要类型及原因。

初中地理《区域特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导入部分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回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并重点强调北方地区的位置。通过展示北方地区一年四季的景观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北方地区四季变化,激发学习北方地区的欲望。然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本节内容共设计五大教学环节,现将五大教学环节展示如下: 自主学习一: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展示北方地区的地形图,通过观察地形图找出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秦岭、淮河,既而归纳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即北方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 淮河以北。 展示北方地区范围图,通过小组合作找出位于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大致的了解北方地区的范围。 自主学习二:自然地理特征 展示北方地区地形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后,自然而然的就知道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其次,复习回顾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让学生明确北方地区位于我国第二、三阶梯。为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北方地区的地形,我给学生展示了北方地区的地形景观图,并让学生观察土地颜色,为后面农业学习做铺垫。 展示北方地区的河流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到黑龙江、松花江、黄河、

淮河、海河,明确这些河流的地理位置,在此基础上补充华北平原 的来历。归纳北方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小;汛期短;有冰期,越往北越长;含沙量较大,黄河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次,通过闪烁图标展示了山东丘陵、辽东丘陵的位置,并明确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的地理方位。 展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图和温带季风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引导学生归纳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说出温带季风 气候的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如此推断出北方 地区的耕地以旱地为主。 自主学习三:北方地区的农业 结合课本P8 文字和图6—1—3 北方地区主要物产分布图完成下 列表格。 没有的农作物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的同时了解北方地区的物产。 自主学习四:北方地区的工业 展示北方地区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让学生小组内合作找 到我国第一大和第二大油田的名称及地理位置,找到大同煤矿、神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答:略。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板书: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讲授新课] 大屏幕显示投影图: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 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教师在总结南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时,用鼠标在地图上说明其地形位置和大致范围)在大屏幕图中找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提问)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武汉、广州——南方地区。 同学们请看课本第7页图5.9中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填表(大屏幕显示,

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精品教案1

区域特征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特点。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湖泊及黄海、东海和南海,分析其通江达海的交通区位优势。(重点)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重点) 3、运用图像资料,说出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及主要矿产和工业的分布。 4、运用图文资料,比较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地理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重点、难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 【教学方法】多媒体导入法、探究法、列表对比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往昔之南方地区,古人曾留下许多美丽的诗篇;今日之南方地区,诸业兴旺,城乡建设 日新月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山清水碧、物产富饶的南方地区。 第一,教师向学生展示本节课教学目标: 、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

2、展示南方地区的土壤类型差异,对比认知: 教师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自然景观图

A.本区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口,长江等大河连通海洋,有利于对外开放 B.本区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 C.本区制造业发达,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众多 D.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本区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2.既是我国钢铁工业中心,又分布在长江沿岸的城市是 ( ) A.上海、武汉 B.重庆、成都 C.南京、无锡 D.郑州、西安 3. 南方地区主要经济作物是 ( ) A.水稻 B.花生 C.甜菜 D.油菜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主要气候类型为______ _、____ ___,气候湿热,耕地以______为主,主要粮食作为________,主要的水果有________________(任填2种即可) 2).填出图中字母所处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_ 3).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省级行政区名称: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4).图上所示区域内最著名的矿产资源为__________但煤炭、石油资源少._______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_________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教学反思】 1、利用多媒体中的音乐和图片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顺利导入新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学生读图、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等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注意力集中,效果较好。同时展示大量南方地区的相关图片,加深了学生的直观印象,使遥远的地理事物变得清晰可见,提高了学习兴趣。 3、列表比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了对比区域差异的方法,强化了学生的记忆,深化了教学的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下教案第八章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一节自然条件与农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 2.能够在地形图上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 3.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4.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过程与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及其他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北地区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讲授: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自然环境特点还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西北地区和我们生活的南方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西北地区,了解西北地区为什么干旱,以及干旱的环境下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板书:一、自然特征

1.位置和范围 阅读:阅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并提问:怎么描述西北地区的范围呢?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学生:(略) 师生小结: 位置: (1)经纬度位置:73°E-123°E,32°N-50°N (2)地形上: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古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3)邻国: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 范围: (1)地形: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2)政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提问:结合教材图,判断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哪一级阶梯?西北地区的地势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并发言,教师给予指导。 2.地形 提问:观察西北地区地形图,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单元有哪些?从东到西,找到主要的山脉、高原和盆地。 师生小结:从东往西,主要是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西部由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阿尔金山。西北地区山脉纵横,从东向西逐渐深入内陆,水汽很难到达,降水比较少,因此西北地区比较干旱。 补充知识: (1)内蒙古高原地貌特点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在1 000米以上。高原上开阔坦荡,起伏和缓,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滚滚的荒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是较大的沙漠。 (2)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天山南北两侧,属于南疆和北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居于盆地内部,是我国最大沙漠。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内陆盆地,是一个半封闭的盆地。所以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进行比较,如下表所示: (3)吐鲁番盆地 天山山间断层陷落而成,盆地中的艾丁湖是我国陆地上的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155米。提问:西北地区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呢? 3.气候 师生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是本区的显著特征。

《第一节 区域特征》教案1

《第一节区域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 响。 4.明确西北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比较法、启发引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与同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势。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的特点。 板书: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 [讲授新课] 读图8-1-1:西北地区地形图。 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及位置,然后提问。 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达这里吗?(很

难) 想一想: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润气流有何影响?(阻挡气流) 总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加上东西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 想一想: 1.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稀少) 2.气候有何特点?(干旱为主) 3.河流分布多少?(河流稀少) 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从气候、地形方面找原 因) 板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那么本区各地干旱程度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考,教师点拨:降水有东西差异(东部多,西部少),干旱程度也应是西部较东部地区更为干燥。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降水的东西差异,会导致植被差异吗? 想一想: 1.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缺水) 2.西北地区的西部都是沙漠吗?(不是) 3.哪些地方不是呢?(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教师进一步解释为:地表水、地下水丰富的地区。我们把沙漠地区,水分条件较好,能生长植物的地方,叫绿洲。 提问:这些绿洲的分布有何特点?(盆地边缘) 想一想: 1.西北地区的主要农业类型是什么?(灌溉农业) 教师进一步介绍西北地区的草原和牧场。 想一想: 1.土地荒漠化会带来什么后果?(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 2.如何治理土地荒漠化?(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减少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使用 清洁能源等等) [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复习总结) 提问:回答: 1.本区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2.东西方向山脉?对湿润气流阻挡。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矿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自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 教学重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的影响。 教具准备: 1、图片: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 2、有关投影片若干 3、录音:草原歌曲《天堂》、北朝民歌《敕勒歌》。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启发诱导、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师: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既领略了"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也欣赏了山青水碧的江南美景。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到西北地区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沙漠、戈壁、雪山、清川、绿洲,还有茫茫

的草原,淳朴的风俗民情将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感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三节--西北地区(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特带来了西北地区一组画面供大家欣赏。 (学生观看图片) 1、请注意观察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农牧业以及交通运输方面的特点。 2、要把自己看到的画面与在预习过程中读到的文字叙述结合起来。师:(录象结束)我们就欣赏到这里,同学们可能没尽兴,以后我们再找机会继续欣赏。 师:(学生看完之后)请同学们每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把通过预习和观看录象获得的知识相互交流一下,针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讨论,力争在小范围把问题消化掉,如果还有不明白的问题请作出标记,等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生:讨论 师:(待学生讨论基本完毕)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相信大家一定了解了西北地区的许多知识,也可能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同学们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生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为什么以干旱为主? 师:投影"西北地区位置图",请同学们读图并按课本11.32图上的比例尺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喀什到最近海洋的直线距离各约多少千米;再从"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图上,看一看,这两个地方的年平均降水量大约各是多少毫米。

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导案

第一节认识区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举例说明区域的含义、特点,能够叙述出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海南岛的交通和旅游图”的分析、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本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具使用】多媒体与教学案。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比较分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学法指导】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一:知识结构 二:基础知识点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 (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3、划分指标

单一指标自然要素 综合指标人文要素 4、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 2、功能区 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 重点解释: 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 - 不一定。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 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 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 东部季风区符合上述要求,是一个区域。 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 提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其划分的依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它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4、为什么说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都存在差异性? 提示: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就是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区域进一步划分的基础,应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性就越小。我们所说的区域内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内部就没有差异,只不过是求大同存小异罢了。 5、为什么说区域既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反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提示:区域内的地理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整体。其地形、气候、土壤、生物等具有相似性,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各区域所处位置不同,水热条件、土壤类型、生物种类等也存在着地域差异。 6、认识区域特征有什么实践意义? (1)整体性对于利用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差异性有利于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开放性有利于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第一节_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南方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不同人眼中的南方地区 文人、画家笔下的南方: 摄影者、食客眼中的南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欣赏南方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 承转:我们面前的“南方”也就是我们的学习任务:一桌知识与技能的“大餐”,学会读图分析和感悟生活。 【讲授新课】 一、描述位置做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学生指图描述本区的相对位置和海陆位置;在描述边界线的基础上,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二、读图、查找定位置:认识南方地区主要的地理事物,熟悉其空间分布 1.找出边界:秦岭、淮河、青藏高原。标注海洋和河流:东海、南海、长江、珠江。 2.查找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查找山脉:横断山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南岭、台湾山脉。 3.识图填图:在相应的空格里,填上各地理事物的名称,检测读图效果。 三、分析、探究、找差异: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和内部地形差异,探究南方地区内部地形差异。

读南方地区分层设色地形图,对比高度表说出颜色如何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几个色区?估计各自的海拔大致是多少?各区域叫什么名称?结合我国地形知识,描述各区域的地形特点,将结果填到表中。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设计意图】学会读图,能够从图中提炼地理信息;学会比较,通过收集各地形区的资料,总结各地形区的特征。 四、分析资料说联系 (一)探究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查找北纬30°线和北回归线,并标注出来,分析南方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及所属的温度带、干湿区。通过本区域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到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通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特点。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气温高,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少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处于我国四大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综上所述,南方地区位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复习中国气候知识,提高阅读地图、总结规律的能力,进而获得新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分析地形、气候、土壤之间的关系 1.提供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出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差别;在寒潮影响范围图上,找出云南和广州的大致位置,看看哪个地区最易受到寒潮影响。结合地形图和动画,分析两组同纬度的地区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围、区的地形、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3、分析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业特色,认识坎儿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确定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2、初步学会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2、通过学习自然环境、灌溉农业、畜牧业、坎儿井等知识,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

教学难点: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学法指导】 1、重要知识点在书上、图上做好标记,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2、认真阅读图文资料,仔细分析,同学间互助合作。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细毛羊等课外资料。 学生:1.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 2、查找坎儿井的资料。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 教师:大家学过王之涣的《词》吧,谁还记得? 学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师(出示我国四理区域图):诗人在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同时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边疆壮美景色的画卷。画卷描绘的是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呢?

学生:西北地区。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广袤、苍凉的西北地区。 【设计意图】 《词》同学们在小学就学了,很熟悉。用这首诗导入很容易唤起学生的记忆,增加对地理的亲近感。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二) 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视频资料)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教师(出示我国四理区域图):这首歌描写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优美景色? 学生:西北地区。 教师:不错,白云,牛羊成群,百鸟歌唱。歌曲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西北大草原的动人画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西北,感受西北。 【设计意图】 多彩的画面和着优美抒情的歌曲,瞬间把学生带到了那一望无际,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二、推进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请大家在学习中时刻牢记目标,带着目标学习。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 教具: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课时:1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出大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教学过程 [引入]: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 (课题)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 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 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在哪里──地理位置和范围(雄踞东方的大洲)

八年级地理下册 6.1 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以及农业生产、资源与工业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获取地理知识,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北方不同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差异性,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地区发展理念。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以及农业生产的特点。 2.分析北方地区不同区域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 1.掌握从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要素去分析概括某一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一般方法。 2.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读图导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上课用图、划分学习小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展示北方地区的雪景动画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知讲解

活动1: ?认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定位置 教师:展示北方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图,提出问题——如何描述北方地区的位置? 学生:北方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认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看地形 教师:展示我国地势阶梯图和北方地区地形图,要求学生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提出问题——北方地区所处的阶梯和主要地形区是什么? 学生:找地形。北方地区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是地形的主体,平原面积广大。 ?认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明气候 教师:出示我国的气候分布图。明确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 学生:本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教师:阅读两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区域差异。 学生:相同点——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不同点——哈尔滨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济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活动2: ?认识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政区 教师:展示北方地区范围图,找出东北三省和黄河中下游沿岸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说出它们的省级行政中心。 学生:完全位于北方地区的省份主要有:黑龙江省(哈尔滨)、吉林省(长春)、辽宁省(沈阳)、河北省(石家庄)、山东省(济南)、山西省(太原)等,陕西省(西安)、河南省(郑州)的大部分和安徽省和江苏省的一部分。 ?认识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农业 教师:出示表格,对比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农业的差异。

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课标要求】 1.位置与分布: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2.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查阅中国四大区域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简单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 2.分析地图及资料,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3.探究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查找南方地区的边界线,描述并评价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资料,确定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分析内部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运用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景观图欣赏,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通过阅读物产分布图,了解自然条件对水田农业生产的影响。 3.列举实例,说明南方地区丰富的物产,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基础上,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南方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策略】 以关于江南的话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始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不同人眼中的南方地区 文人、画家笔下的南方: 摄影者、食客眼中的南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欣赏南方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 承转:我们面前的“南方”也就是我们的学习任务:一桌知识与技能的“大餐”,学会读图分析和感悟生活。 讲授新课 一、描述位置做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青藏地区区域特征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 第一节区域特征 学情分析: 这节内容是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的第一节。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应初步明确学习区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各区域特征的形成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人类生产、生活与当地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通过对之前区域地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掌握其学习方法及内容,但由于初中地理已学到后期,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别也较明显。如何在课堂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是本节教学任务完美完成的关键点。本课时继续加强引导学习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可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能力、方法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设计思路: 根据“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思路,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先由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自主学习,了解本节知识的大致内容,再针对本节的重难点,小组内进行合作讨论,并展示讨论探究结果,然后教师对其进行精讲点拔,主要结合板书、板图帮助学生梳理各知识间的关系、构建地理知识的网络。教学过程中应用大量青藏地区的图片、音频、视频材料等来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说出主要地形组成。 3、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环境特点,认识高寒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对当地人民生活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结合地图分析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了解高寒环境下的农牧业特点及对当地生活、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1、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青藏地区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

教学难点:“高”“寒”环境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目标 导入: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并展示青藏地区的一些景观图片。(聆听了来自青藏高原动听的声音,目睹了青藏高原迷人的景色,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该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吗?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自主学习:学生按要求,结合图文资料,完成导学案内容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_______部,被_________山、___________山、___________山、___________山、 ___________山环抱。 2.青藏地区主要包括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藏地区面积占全国的________,人口却只占了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地区。 4.青藏地区地形以______、_______为主,青藏高原平均海拔________米以上,有____________之称。 5.喜马拉雅山位于______与______交界,世界第一高峰____________位于此地,海拔______________。 6.青藏地区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其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的______________。 7.青藏高原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河流的发源地,还有我国第一大咸水湖: _________。 8.西藏首府拉萨有“__________”之称。 9.青藏地区有我国两大牧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主要畜种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有“高原之舟”之称。 10.青藏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较好的_____地区,如_______谷地和_____谷地,称为______农业。 主要农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展示交流 针对自主学习的内容,小组内针对疑点、难点展开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在课件上指图展示所完成导学案内容,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作点评并补充相关知识点。 四、合作探究 将全班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内分别讨论以下4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率先完成任务,率先完成的可以一起完成另外3个问题。 1.分析思考为何7月拉萨的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成都气温低? 2.青藏地区为何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3.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

蒙阳新星学校活页教案纸 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主备人王娜备课时间课题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1 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西北地区有哪些主要地形区?地形具有什么特点?3.西北地区气候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重难点重点: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难点:西北地区的气候对河流、植被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自东向西植被有什么变化规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重点难点突破措施 1.利用西北地区地形图分析西北地区的位置、地形分布特点。 2.根据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问题预设 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们的生活,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是什么原因导致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的?干旱的气候对西北地区的河流有什么影响?景观又有什么影响?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你能读出那些信息? 预习问题反馈 板书设计 亮点与反思亮点:反思:

学习流程及内容设计时间安排及学法指导 一.新课导入 教师说出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漠孤烟直” ,分别描述哪里的自然景观? 二.出示目标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 三.自主学习 1.对照教材72---74页的内容,完成《自主学习指导课程》123---124页“自主探究”的相关题目。 2.细读教材,勾划出重点、疑点内容。(分不同颜色进行勾划,并注意标注)。 四.合作探究 学习活动:草原和荒漠 1.位置和范围 教师板图西北地区,学生观察教材图8.3和教师板图,说出西北地区阶梯位置和范围,并在填出大兴安岭、长城、昆仑山、阿尔金山。 (1)西北地区大体位于我国地势的第几阶梯? (2)从图中说出西北地区的大体范围。 2.地形 读教材图8.3,分析得同出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地区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地区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并根据图8.3在板图上填出主要地形区。 3.气候 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降水分布有什么特点? 读教材,并根据图8.3,从海陆位置、地形的阻挡分析西北地区降水较少的原因和降水分布特点。 4.河流 让学生在图8.3中找出西北地区的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 西北地区河流多以什么河为主?其原因是什么? 5.景观 完成P73活动,认识西北地区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让学生根据西北地区降水分布特点来分析西北地区景观变化原因。 五.归纳梳理 学生回忆整节课所学内容,并自主归纳所学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六.当堂达标 教师选取合适的中考题目,利用多媒体出示给学生,学生快速完成,同桌之间交换检查对错,检验掌握情况。 1、教师充满激情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点明重点、难点),学生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 3.教师出示“自学指导”,学生通过完成“自学指导”的两个题目,继而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教材大意。 4.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指导课程》,同桌之间相互交换进行纠错,并交流自学收获,提出疑难问题相互讨论。 5.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难点内容,并自主归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派代表阐述各组观点,比较哪一组表现更好,提出表扬。 6.学生自主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 7.链接中考,体验成功。 作业布置:完成《自主学习指导课程》“达标测评”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