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
【doc】清代广西进士的分布地理研究
清代广西进士的分布地理研究78⑧广西文史2005年第1期清代西遴圭纷布地理研巍滕兰花人才分布地理是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研究人才地域分布状况,特征和影响因素.【l我国地理环境相当复杂,加上悠久的历史,人才的时空分布表现得十分复杂,研究人才分布地理,可以揭示人地关系的历史发展规律.自隋代开创了科举取士的风气后,历代均以科举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科举录取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当地的文化水平.而作为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的进士,是传统社会里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各地进士的分布状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才的空间分布,结构状况以及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内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本文以《明清进士题名碑录》,清代谢启昆《广西通志?选举表》辅以各府州县志等文献资料,对清代广西进士的籍贯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作一个初步的研究,以求教于方家.一进士籍贯分布状况与变迁趋势据《清实录》记载,乾隆年间广西每届会试取中2—8名,嘉庆年间为3—5名,道光年间为5一lO名,咸丰年间为2—8名,同治年间为11—14名,光绪年间为11—13名.表格中的政区设置以谢启昆《广西通志》卷三《郡县沿革表洋.宣称实行罢教,要求一日未达,便一日不复教.广大学生首先响应教授们的斗争,声援教授的同时,积极开垦荒地种菜,养猪养鱼,生产自救,并发起组织"劳动生产团".同年3月12日,西大接中央银行桂林分行拨款通知书:"由教部电汇款计参千伍百万元."虽然杯水车薪,但为救燃眉之急,理应取之回校,学校派人到银行领取,银行却以库存寸头不足,钞票尚未运到而拒发.3月21日,公费同学,即告断炊.学校将全部存款倒出,又卖掉汽油一桶之款付出,仅能维持两日伙食.学校又派人到银行催促,可是银行多方推脱拒不付款.在此情况下,同学们忍无可忍,采取行动,于3月30日中午出发,结队游行,由将军桥步行到中央银行门前.游行队伍前面打着白布横额"广西大学员生工警要求央行付款行列",并有号兵奏乐引队,沿途高呼口号:"我们要吃饭",人数近千人,悲愤激昂,路人为之动容.游行队伍包围央行,学生用油墨在银行门前大书对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是古诗却符合当时桂林景象,还用沥青把"中央银行"添改成"种殃银行".学生代表多人与央行行长陈汉平交涉,陈答复:"中央银行确实没有钱,昨天飞机因气候关系没有着陆,你们不信,我可以打开仓库给大家看…--..".下午四时许,在广大师生强大压力下,由广西,交通,中国,中国农民四间银行各借给中央银行五百万银元,合计二千万交付学生代表,其余欠款由四间银行作保证,在三天内以光洋折合,全部付清,到下午六时多才把款领到,斗争胜利结束,学生回校."3.30''斗争,受到国民党中央社和中央桂林分社恶毒攻击,学校撰文予以反驳.[71(高言弘广西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广西大学教授)[1】广西日报.民35年1月1日【2】胡华编:中国革命史讲义,523页【3】【6】广西金融志【4】小春秋报民35年6月【5】广西日报.民37年4月18日【7】广西大学校史清代广西进士的分布地理研究表1清代广西各府州进士人数统计表府州县,州,厅进士人数临桂县185灵川县30永福县9兴安县8全州4桂阳朔县3林府灌阳县1义宁县3永宁州6西延分州0龙胜厅,中渡厅0 小计298郁林州22郁北流县17林博白县14直隶陆川县.7州兴业县2小计62苍梧县25容县14梧岑溪县6州府藤县5怀集县0小计50桂平县18浔平南县13州贵县8府武宣县3小计42●宣化县27永淳县3隆安县3南横州7宁府新宁州3忠州,果化土州0归德土州小计3879府州县,州,厅进士人数马平县12上秀(金秀)8融县5象州2柳柳城,来宾县0州府罗城县0怀远,西林县0雒容,凌云县0上林,安隆长官司0小计3宜山县2天河县1思恩县0庆河池州1远府安化厅0天峨副长官司0永顺副长官司10 {小计5天保县0镇奉议土州4安向武,都康土州0府上映土州0小计4灵山县2廉钦州县1州府合浦县1小计4,平乐县21贺县7昭平县6平恭城县3乐荔浦县1府修仁,信都县0富川县0永安州0小计?r38广西文史2005年第1期府州县,州,厅进士人数武缘县3上林县3迁江县l思宾州0恩白山,那马土巡检司0 府兴隆,古零土巡检司0 安定,都阳土巡检司0定罗,旧城土巡检司0小计7崇善县l永廉县4左州l龙州厅l养利州,宁明州0罗白,罗阳土县0太茗盛,思州土州0皿府太平,安平,万承土州0结伦,镇远,都结土州0全茗,龙英,结安土州0思陵,江州,凭祥土州0明江厅,上下冰土厅0上龙土巡检司0小计7注:表中的进士人数以《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和杨新益等编着《广西教育史——从汉代到清末>为主要依据,并参照谢启昆的《广西通志>,钟文典《广西通史>以及有关方志统计而成.一》为制表依据.考虑到与现代广西辖境相吻合,所以把隶属广东省管辖的廉州府也列入考察区域.百色厅1875年升为百色直隶厅,1886年归顺州升为归顺直隶州,1892年上思州升为上思直隶厅,但均无中式进士,故表格不列出.从以上表格可看出,清代广西进士共有585名,桂林府298名,直隶郁林州62名,梧州府50名,浔州府42名,南宁府38名,平乐府38名,柳州府27名,太平府7名,思恩府7名,庆远府5名,镇安府4名,廉州府4名,泗城府3 名,b基本上集中在桂东北,桂东南这些开发较早,人口密集的地区.为了对各府进士分布的密集度做出更直观的描述,我们不妨把清代广西的进士人数分: 地区进行统计,兹列表如下.桂东北的桂林府和桂东南的郁林州,浔州府,梧州府为进士分布密集区,平均每县进士均为l0人以上.进士分布一般区有柳州府,平乐府,南宁府和廉州府,平均每县进士为1人以上,其中柳州,平乐,南宁三府所辖之县平均每县进士人数为3人.桂西南,桂西北,桂西的庆远府,思恩府,泗城府,镇安府,太平府则为进士分布稀疏区,平均每县进士不足1人.百色直隶厅,归顺直隶厅,上思直隶厅无进士中举.虽然这种统计不能十分准确地反映各府管辖下不同的县进士人数的平均值,但大体上能透射出各府厅文化发展的高低发展水平.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清代广西进士的籍贯分布在前期和后期并无特别明显的变化,仍集中在丘陵,平地,河谷盆地,也就是经济条件较好,交通较便利的地区,如桂林府,梧州府,郁林州,浔州府,南宁府,柳州府等中式进士较多且一直保持优势.一些交通不便利,经济较落后的边远地区的文教事业相当落后,因而中式进士者寥寥无几,如太平府,泗城府,思恩府,镇安府.到嘉庆后期,这种分布状况有所变化,文化教育事业较发达的府中式进士人数的排位基本上保持不变,只是有一些府人数有所上升,如泗城府.地处桂西,桂西北,桂西南的边远地区,虽然中式进士人数平均数仍很低,但还是有所增加,如镇安府的进士人数在前期为零,后期中式进士达4名,一跃上升到第8位. 密集区的府所辖各县平均进士数基本上在后期都有所增加,而且名次排列变化幅度不大.进士分布一般区里的各府平均每县进士人数排位变幅亦不大.二进士分布成因及特点地理环境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社会环境则对人才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清代广西进士的地理分布的成因亦是如此.第一,经济繁荣是进士产生的基础.进士的分布有随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变化的趋势.清代广西进士的分布地理研究表2清代广西进士籍贯分布程度简表府辖县数进土人数(单位:入)密集区平均每县(州,直隶厅)(单位:个)总数进士人数密桂林府1229824.8集郁林府f|56212浔州府4421O.5区梧州府55010——南宁府9274.7般平尔翳9384.2柳州府8383区廉州府44'1镇安府1550.8稀思恩府1270.6疏泗城府530.6区庆远府540.3太平府2570.3零百色直隶厅5O0分布归顺直隶州3O0区上思直隶厅100总计161275854.6经济发展程度是影响人才分布的重要因素,因为人需要一定的生活条件才能成长,经济的繁荣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可以从事广泛的社会活动.江苏,江西两省在明清两代中式进士人数一直居全国前列,就与它们所在的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相对富裕这一客观条件有关.从顺治到道光三十年,广西全省中式进士为308人,其中桂林府161人,占52.27%,庆远,太平,思恩,泗城府等开发较晚,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进士人数最少,总共只有20人,占6.6%.镇安府无一人.自咸丰初年至光绪六年,广西共中式进士139名,其中桂林府为78名,占总数的56.6%,梧州,浔州,郁林,南宁四府合计46名,占33.3%.庆远和镇安两府无一人.桂林府,郁林州,梧州府,浔州府为进士分布密集区,县平均进士人数在l0人以上.桂林府高达24.8人,而且这种密集现象一直持续到清末,这与这些地区本身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这几个府州地处桂东南和桂北一带,自然环境优越,经济发达,均属开发较早的地区.在清代,广西农业较发达的地区也就集中在这些地区.在乾隆二十九年,广西民田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平乐,浔州,南宁诸府和郁林州,总面积为61869顷,占全省民田的70%以上.[41桂林府自秦代以来一直是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湘桂走廊的必经之路,扼广西与中原交往的咽喉要道,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浔州,梧州,郁林三地处桂东南河谷平原,农业,商业较发达,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和广阔的活动空间.梧州府在清朝前期县平均进士人数居第6位,后期跃居第3位,这与梧州随着经济发展而渐成为与广东交流的中心地区,文教事业迅速发展有密切关系.第二,便利的交通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经济的发达带来了大量的移民和外来文化,文化的相互渗透从而产生了不受地理环境所束缚的超地理环境因子.文化不断向纵深方向交流,传播,对当地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现代交通方式出现以前,利用陆路和水路运输是最优的运输方式,在交通线附近的地区的发展就因此而得利.清代,广东商品往内地销售途径之一便是沿着西江水系逆流而上,进入广西,再销往西南各省.广西境内的江河如浔江,西江,桂江成了联系两广与西南各地的重要纽带.桂林府,郁林州,梧州府浔州府这些地区成了广西与中原及沿海诸省的交通要道.以桂林为例,它历来是中原腹地与岭南的重要通道和物资集散地, 交通较发达,有通往湖南的桂林官道,通往安南的大道,通往广东的桂江水路,如此的便利条件吸引着大量中原移民来到桂林居住,他们所带来的中原文化推动着桂林本地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为进士的产生提供了可靠的文化保障.梧州位于西江水路的中心地段,向东可溯江达广州,向北可逆水行舟北上柳州,桂林,沿湘江入湖南,转入长江水系,继而北上中原.又可溯西江西行,经贵县,达南宁,再沿左右江西进至百色,最后进入云贵高原.这样的地理位置使梧州一直占据着水路交通枢纽之利.梧州的文化亦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而发达起来.82⑧广西文史2005年第1期第三,教育的发达则为人地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文化保障.学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学校的分布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文化分布的重心,体现了该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清代教育组织主要是官学和书院,社学三处系统.官学作为官方机构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学校的教材由皇帝钦定,科举考试亦以此为标准,所以官学发达地区,进士分布也就较稠密.广西在清代共有府,州,县学84所,书院221所,社学65所,义学213所.桂林,梧州,浔州,郁林地区就有府州县学25所.【5这些学校就占了清代广西全省学校的三分之一强,为进士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桂林在清代就出了4名状元,仅次于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四省,名列全国第五.【6而这4 名状元均出自临桂县,临桂县的陈继昌更是在嘉庆二十年连中三元,获"三元及第"殊荣.这种荣誉在清代全国范围内仅两人获得,一人是苏州人,另一个就是陈继昌.故桂林有"状元城"之美称.南宁,廉州,柳州,平乐府处于广西中心地带,经济发展程度和教育水平均不及桂林等发达地区,所以进士分布较桂北少.桂西和桂西北的太平,镇安,泗城,庆远,思恩等府,多为土司管辖地,虽然在清中后期一直进行改土归流,但土司势力仍十分强大,"蛮夷人物强悍,风俗荒芜",…交通条件差,经济落后,教育水平低,只是在嘉庆以后,随着西北和西南的开发速度的加快,这些地区的进士人数才有所增加.如百色在1875年升为直隶厅,成为桂西政治,经济,军事重镇,教育水平才有所提高.1881年设立了鹅城书院,后陆续设了一些学堂,收童讲学.太平府的龙州在明代以前无书院,乾隆三年后方设有暨南,三楚,龙泉等书院,社学和义学亦方陆续设立.再如,明代的东兰壮人尚"不通官语,鲜诵诗书",【8】白山土司至清道光时期仍是"自司官官族外,解汉语者甚稀"o[gl这样的发展状况使得该地区的教育水平自然要远远落后于广西的其它发达地区.进士的分布在某种程度上还表现出了一定的历史传承性,因为文化传统的积累和沉淀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且文化杰出人物的示范和感召作用十分显着.如桂林府的进士数一直位居全省首位,"三元及第"的临桂籍状元陈继昌,其祖父陈宏谋就是雍乾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南宁府宣化县的钟德祥于光绪二年考中进士,官至五品,其弟钟德瑞及其子钟刚中分别于光绪十六年和三十年考取进士,乡人对钟氏家族有"一门三进士"的美称.【l刚雍正十一年,武宣陈仁,陈旭兄弟同登甲科,时人谓之"二龙".同治光绪年间,灌阳县的唐景崧,唐景崇,唐景同胞兄弟三人先后中式进士,钦点翰林,时人称之为"同胞三翰林".【lI】可见,这种宗族好学上进的风气对社会上的士子努力进取有着很强的潜移默化之功.在上述规律中,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进士分布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发达地区的进士分布总比较密集,经济落后地区的进士分布就较稀疏,这是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分析和研究清代广西进士人才的空间分布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滕兰花,女,广西民族学院讲师,现为云南大学中国历史地理学专业2004级博士生)【1】张步天.<中国历史文化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3年:第265页.【2】广西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教育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l0页.【3】【6】杨新益,梁精华等编着.<广西教育史——从汉代到清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49页.【4】钟文典.<广西通史>第一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446页.【5】蒙荫昭,梁全进主编.《广西教育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98页.【7】民国《镇安府志》第166页.【8】(明)黄佐.《广西通志》卷八十七.【91(清)朱锦.<白山司志》卷九.【10】《南宁市志?综合卷?人物志》.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8年:第848页.【ll】广西史志资料丛书,梁精华.<广西科举史话》.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5页.。
清代桂林进士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探析
清代桂林进士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探析刘方进(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1)清代既是古代中国科举考试集大成的时代,也是科举制度从鼎盛走向衰落的时代。
“清代科举考试,多承明制,特详订条例,严防弊端,较明加慎。
”[1]序例相对完善的科举制度,不仅为统治者选取了大量优秀人才,也为清代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清史稿》载:“有清以科举为抡才大典,虽初制多沿明旧,而慎重科名,严防弊窦,立法之周,得人之盛,远轶前代。
其间条例之损益,风会之变迁,系乎人才之盛衰,朝政之得失。
”[2]3149可见科举取士对清政府至关重要。
考察清代某一地域进士群体的时空分布状况,对于研究这一地区科举制度、人才分布、文教艺术以及社会构建都有重要价值。
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科举制度研究开始受到学界关注,至21世纪初,这一领域的研究论著迭出,已取得斐然的学术成就,同时,区域性科举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
在广西地区,蒙荫昭、梁全进主编的《广西教育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唐佐明、唐凌主编《广西考试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二书充实了广西科举历史的研究,滕兰花《清代广西进士分布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黄明光《广西桂林科举考试的亮点》(《教育与考试》,2013年第4期)等文章,对清代广西全省和各地进士人数、籍贯分布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
本文选择今桂林地区清代进士群体为研究对象,一方面由于桂林地区清代进士群体地域分布和整体概况的研究似乎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另一方面是因为桂林地区作为清代广西的文化核心区,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其进士人数和名次都令广西其他地区望尘莫及,地域分布上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本文以今桂林地区的清代文科常科进士群体为研究对象,先通过对清代桂林进士人数、名次和籍贯分布进行考证分析,再分析清代桂林进士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的成因。
清代湖南进士的时空分布
清代湖南进士的时空分布王毓伟(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 411201 )【摘要】清代湖南进士整体发展过程以雍正二年和咸丰二年两个时间点为界限,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经历了落后到兴起再到鼎盛的转变。
终清一代,湖南由于进士团体的不懈努力,从科举落后之地一跃而成为国家仰仗的重要省份。
清代湖南进士时空分布受经济、考试地点、书院教育和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展现出了较为稳定的分布特征。
总体上湘中、湘北多进士,湘西、湘南为科举落后之地,长沙府在湖南科举中一枝独秀。
【关键词】清代湖南进士时空分布【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8)04—页码—所占页数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史研究已经成为热潮,区域文化史也得到重视,各区域关于进士的研究著作也层出不穷,如厐思纯编著《明清贵州七百进士》一书详细地阐述了贵州地区科举文进士的情况。
然在学界专门论述湖南进士的文章著作尚少,本文结合《明清进题名碑录》、光绪十一年的《湖南通志》等资料,①在仔细整理进士名单、籍贯、中试年代的基础上,拟就清代湖南进士的时空分布展开论述。
雍正二年前的地理分布清朝初期由于湖南未能单独开设贡院,至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考试前,湖南整体科举情况均极为庸常,“可怜湖南数千里赋税之地,渐弃为科第沦落之乡。
"②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下旨:“开科以取士,薄敛以劝农,诚安民急务,顺归各省准照恩诏事例,一体遵行。
”③次年会试共取士373名,但湖南省无人上榜,直到顺治九年才有善化人黃鈊,武陵人陈维国、茶陵人尹惟日、澧州人俞崇修和田郡玉五人中进士.此后除康熙六年(1667年)、康熙九年和康熙十五年三科外,湖南皆有举人中进士,然而每科进士人数很少,少则只一人,多则不过六七人.至雍正二年,在清初30次科考中全国共录取了7298名进士,湖南进士人数只有68名。
见表1。
表1 雍正二年前湖南进士分布情况从上表看来,清代前期湖南进士的地域分布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长沙、常德、岳州三府是这一时期进士主要产出地。
29、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沈登苗中国文化研究
29、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沈登苗/中国文化研究/1999/59-66/北京/【正文】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一简单的回顾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人们对历史人才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时,就以具体的历史人物和抽象的科举中式人数为取样对象。
前者如丁文江的《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注:《科学》第八卷第一期(1923年)。
),以《二十四史》列传人物的籍贯为主要对象。
后者如张耀翔的《中国人才产生地》(注:《晨报副刊》第1480—1481号(1926年)。
),以清代进士的地理分布为研究核心。
此后数十年,除潘光旦、费孝通、何炳棣等的若干研究外,有分量的历史人才地理分布及变迁的文章不多见。
70年代末以来,历史人才地理分布的研究再掀高潮。
然这一时期的探讨仍以具体的历史人物和抽象的进士人数为两大素材。
典型的如陈正祥的《中国文化中心的迁移》(注:载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三联,1983年,第1—16页。
)、吴培玉的《我国历代人才的地理分布与流向》(注:载《人才研究》,1988年第二期。
)都以唐代诗人、北宋宰相和唐前后期的进士、明代三鼎甲等的籍贯分布来考察人才聚集地及其走势,直到80年代末,相关的研究基本上未涉及人才和进士在地理分布上的具体比较。
1991年第一期《教育研究》发表了缪进鸿教授的著名论文《长江三角洲与其他地区人才的比较研究》,对人才和进士的空间分布作了若干间接的比较,显露了进士与人才在地理分布中的一些内在联系,隐现了唐至清科举和人才中心城市形成和转移的轨迹,为后人的进一步探索起了筚路蓝缕的作用。
近几年,有关历史人才地理分布的佳作时有发表。
如陈国生的《〈明史〉入传人物本贯的地理分布及形成原因刍论》(注:载陈国生:《〈明史〉入传人物本贯的地理分布及形成原因刍论》,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二期。
)、范金明的《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注:载《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二期。
清代陕西进士群体姓氏的时空分布探讨
清代陕西进士群体姓氏的时空分布探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在古代科举中,进士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当今学界对进士群体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尤其是对于进士群体的时空分布方面研究更是硕果累累,但是对于进士群体的姓氏研究却是鲜有涉及,只有寥寥几篇。
如,刘陆军《明清河南进士群体姓氏分布及鼎甲者分布小计》o较为完整地罗列了河南进士的姓氏状况。
盛菊《清代安徽进士群体的姓氏分布》0分析了清代安徽进士群体姓氏层次及地域分布的基本状态,并揭示其主要特点。
清代陕西省科举较前代发达,科举人物在数量上一直占据西北鳌头,在中国古代科举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以陕西为区域的进士姓氏研究至今未见,对清代陕西进士群体姓氏基本状况进行梳理,揭示姓氏时空分布的特点,可以为进士区域分布的非均衡状态、社会流动频率等科举领域重要问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探索视角,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因此,本文试图从进士的姓氏地域分布入手,揭示其分布特点以及分布的原因,进而分析陕西人口在清时期在姓氏方面的分布状况和规律。
一、清代陕西进士群体的构成研究范围是以陕甘分闲之后陕西政区,以江度柏《清朝进士题名录》[3]为依据,结合《陕西省志》等相关地方资料,经过统计清朝陕西进士为1031人,以姓氏为统领,二、进士数量在姓氏问分布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处理,1031名进士分布在168个姓氏中。
按照一定的数量标准,对168个姓氏进行四个层次分析,一是进士大姓拥有20人以上,有张、土、李、刘、陈、杨、赵、雷、赫、马10个姓,共有508位进士,占清朝陕西进士总量的%;二是进士常见姓,拥有进士数在8-20人之问,有吴、薛、孙、周、梁、高、党、徐、史、田、卫、侯、贾、何、阎、韩16个姓,总共186人,占进士%;三是拥有进士2-7人的进士,如韩、许、崔、白、屈等81个姓,276人,占进士总数%;四是仅有一位进士的进士稀见姓,诸如卿、游、单、符、楚、蒙等61个姓,61人,占进士总数% , 各个姓氏所有进士数相差很大,分布很不均衡。
明清河北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的开题报告
明清河北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进士是封建社会居高不下的人才晋升渠道之一。
河北作为明清时期文化中心地区之一,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进士。
因此,对明清河北进士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原文化的繁荣程度,也有助于深入探讨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征,对于我们认识明清时期的进士阶层、了解河北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问题目前,尚未有系统的研究对明清河北进士的时空分布进行全面梳理,大部分相关文献仅限于地方志、族谱、档案资料等,缺乏宏观的分析。
因此,该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明清河北进士的时空分布特点有哪些?河北进士的入仕路径和渠道是如何形成的?明清时期,河北地区的进士在仕途上的表现如何?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1.进士人数的分布特点分析:统计河北进士的分布数量和分布趋势,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世族等因素对进士人数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河北文化发展、政治经济变革等提供基础数据。
2.进士入仕渠道的探讨:具体分析明清时期各个进士科的年限和人数份额,以及进士中的状元、榜眼和探花等得分情况,探究进士入仕的途径和机会。
3.进士仕途表现的比较研究:筛选出在官场上具有一定影响的河北进士,就其所处官职、仕途经历、文治、武功贡献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河北地区进士在明清时期的整体素质水平与官场生涯表现。
本研究采用了文本分析、数据统计、历史比较等方法,运用文献、资料、图表、表格等多种方式进行分析,较为全面地考察了明清河北进士的时空分布特点。
四、预期结果与成果通过对明清河北进士的时空分布特点和进士入仕渠道的分析,预期可以得到以下一些结论:明清河北进士人数分布在国家和地域层面上的特点;各进士科的年限、人数份额和成功率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对具有代表性的河北进士个体官资贡献和生涯表现的具体阐述等。
以上研究成果有助于客观反映河北进士的整体素质水平和官场生涯表现,同时也能为研究明清时期文化、经济、政治制度提供依据。
清代山西进士的时间分布
清代山西进士的时间分布作者:王婷婷来源:《大经贸》2017年第08期【摘要】清代会试共开112科,共取山西籍进士1409名。
其朝代分布可划为三个不同阶段,其中清前期人数达到了历朝最高峰,但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
是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清代山西进士时间分布一、清代山西进士的人数经笔者对各种资料的分析对比,以县志为标准,存在争议者以其县志中其乡试中举情况是否有据可查为最终标准,得出清代山西进士共1409名。
分别为,顺治朝272名,康熙274名,雍正82名,乾隆311名,嘉庆140名,道光141名,同治56名,光绪86名。
以乾隆朝最多,而同治朝最少。
与其他朝代相比,山西历代进士人数共3377名,清代占到了38.3%,达到了历史之最,实现山西科举取士的鼎盛时期。
与其余各省相比,清代全国进士26726名,山西占5.27%,在十九省中位居第七。
二、清代山西进士的时间分布笔者结合《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中清代历朝进士数,与笔者统计之数据作一比对得出,顺治朝进士2964名,山西占9.2%。
以此类推,康熙4088,6.7,雍正1499,5.5,乾隆5385,5.8,嘉庆2821,5,道光3269,4.3,咸丰1046,4.5,同治1588,3.5,光绪4087,2.1。
各朝山西进士平均占比为5.17%。
将其转化为折线图后,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其一,顺治朝到雍正朝,成急速下降趋势。
三朝进士与各朝进士总数之占比平均值为7.13%,高于整体水平。
此阶段会试共开33科,取士628名,平均每科19名,占到了总数的44.6%。
其二,乾隆朝到道光朝,波动趋缓。
三朝平均占比为5.03%,且图形围绕此值上下波动,低于整体水平。
此阶段共开56科,取士592名,平均每科10.6名,占总数的42%。
其三,嘉庆朝到光绪朝,亦呈急速下降趋势。
清末三朝平均占比仅为3.37%,属历史最低。
此阶段共开24科,取士仅189名,平均每科7.8名,占总数的13.4%。
清代陕西进士群体姓氏的时空分布探讨
清代陕西进士群体姓氏的时空分布探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在古代科举中,进士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当今学界对进士群体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尤其是对于进士群体的时空分布方面研究更是硕果累累,但是对于进士群体的姓氏研究却是鲜有涉及,只有寥寥几篇。
如,刘陆军《明清河南进士群体姓氏分布及鼎甲者分布小计》o较为完整地罗列了河南进士的姓氏状况。
盛菊《清代安徽进士群体的姓氏分布》0分析了清代安徽进士群体姓氏层次及地域分布的基本状态,并揭示其主要特点。
清代陕西省科举较前代发达,科举人物在数量上一直占据西北鳌头,在中国古代科举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以陕西为区域的进士姓氏研究至今未见,对清代陕西进士群体姓氏基本状况进行梳理,揭示姓氏时空分布的特点,可以为进士区域分布的非均衡状态、社会流动频率等科举领域重要问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探索视角,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因此,本文试图从进士的姓氏地域分布入手,揭示其分布特点以及分布的原因,进而分析陕西人口在清时期在姓氏方面的分布状况和规律。
一、清代陕西进士群体的构成研究范围是以陕甘分闲之后陕西政区,以江度柏《清朝进士题名录》[3]为依据,结合《陕西省志》等相关地方资料,经过统计清朝陕西进士为1031人,以姓氏为统领,二、进士数量在姓氏问分布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处理,1031名进士分布在168个姓氏中。
按照一定的数量标准,对168个姓氏进行四个层次分析,一是进士大姓拥有20人以上,有张、土、李、刘、陈、杨、赵、雷、赫、马10个姓,共有508位进士,占清朝陕西进士总量的%;二是进士常见姓,拥有进士数在8-20人之问,有吴、薛、孙、周、梁、高、党、徐、史、田、卫、侯、贾、何、阎、韩16个姓,总共186人,占进士%;三是拥有进士2-7人的进士,如韩、许、崔、白、屈等81个姓,276人,占进士总数%;四是仅有一位进士的进士稀见姓,诸如卿、游、单、符、楚、蒙等61个姓,61人,占进士总数% , 各个姓氏所有进士数相差很大,分布很不均衡。
清代湖南进士的时空分布
清代湖南进士的时空分布王毓伟(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411201 )【摘要】清代湖南进士整体发展过程以雍正二年和咸丰二年两个时间点为界限,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经历了落后到兴起再到鼎盛的转变。
终清一代,湖南由于进士团体的不懈努力,从科举落后之地一跃而成为国家仰仗的重要省份。
清代湖南进士时空分布受经济、考试地点、书院教育和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展现出了较为稳定的分布特征。
总体上湘中、湘北多进士,湘西、湘南为科举落后之地,长沙府在湖南科举中一枝独秀。
【关键词】清代湖南进士时空分布【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8)04-页码-所占页数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史研究已经成为热潮,区域文化史也得到重视,各区域关于进士的研究著作也层出不穷,如厐思纯编著《明清贵州七百进士》一书详细地阐述了贵州地区科举文进士的情况。
然在学界专门论述湖南进士的文章著作尚少,本文结合《明清进题名碑录》、光绪十一年的《湖南通志》等资料,①在仔细整理进士名单、籍贯、中试年代的基础上,拟就清代湖南进士的时空分布展开论述。
雍正二年前的地理分布清朝初期由于湖南未能单独开设贡院,至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考试前,湖南整体科举情况均极为庸常,“可怜湖南数千里赋税之地,渐弃为科第沦落之乡。
”②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下旨:“开科以取士,薄敛以劝农,诚安民急务,顺归各省准照恩诏事例,一体遵行。
”③次年会试共取士373名,但湖南省无人上榜,直到顺治九年才有善化人黃鈊,武陵人陈维国、茶陵人尹惟日、澧州人俞崇修和田郡玉五人中进士。
此后除康熙六年(1667年)、康熙九年和康熙十五年三科外,湖南皆有举人中进士,然而每科进士人数很少,少则只一人,多则不过六七人。
至雍正二年,在清初30次科考中全国共录取了7298名进士,湖南进士人数只有68名。
见表1。
表1 雍正二年前湖南进士分布情况从上表看来,清代前期湖南进士的地域分布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长沙、常德、岳州三府是这一时期进士主要产出地。
清代广西进士分布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清代广西进士分布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清代广西进士分布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人才分布地理是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研究人才地域分布状况、特征和影响因素。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清代广西进士的籍贯分布状况,探讨清代广西桂东和桂西地区发展不平衡对两地教育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一、进士籍贯分布状况清代广西的行政区划有所调整,省下设府和直隶州,到宜统三年,共设桂林、平乐、柳州、梧州、浔州、南宁、太平、庆远、镇安、思恩、泗城等11府,郁林、归顺2直隶州,上思、百色2直隶厅。
廉州府隶属广东省管辖,考虑到与现代广西辖境相吻合,所以把它也列入考察区域。
清代广西进士共有585名,桂林府298名,柳州府27名,庆远府5名,梧州府50名,太平府7名,南宁府38名,浔州府42名,平乐府38名,郁林直隶州62名,镇安府4名,思恩府7名,泗城府3名,廉州府4名。
为了清晰地显示进士分布地理状况,现按《清史稿·卷七十三·地理二○·广西》所记载的广西各府(直隶州、直隶厅)所辖县(厅、州、土司、土县、土长官司)的名称,根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和杨新益等编著《广西教育史一一从汉代到清末》所列的清代广西进士籍贯表进行各府下辖各县进士人数统计,列表如下:清代广西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区域内的发展水平却参差不齐,呈现出桂东地区的发展快于桂西地区的格局。
桂东与桂西地区分界线的走向大致上可以确定为由三江经融安、柳州、来宾、宾阳、南宁至钦州。
此线以东为桂东地区,以西为桂西地区。
桂东地区的范围大致划定为桂林府、柳州府、平乐府、梧州府、浔州府、廉州府及郁林直隶州。
桂西地区主要是指南宁府、思恩府、庆远府、太平府、泗城府、镇安府、百色直隶厅、上思直隶厅、归顺直隶州。
南宁由于其发展较慢,直至唐宋以后才开始较快发展,与桂西的联系更多一些,所以划归桂西地区。
桂东与桂西地区的社会发展不平衡从秦代开始即现端倪,至清代时已经表现得相当明显。
清代广西进士在桂东与桂西地区分布不平衡,它的密集程度也存在着东多西寡的差距。
宋元明清时期东南地区进士人才涌现的时空差异及其背景研究
4、揭示现象的空间分布差异虽然是地理学最富魅力 的地方,但地理现象的背后解释才是最富有挑战 性的课题,东南地区进士人才分布的时空差异背 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未知世界,吸引众多的学 者前去解释、探讨。但由于各人的学力及资料占 有的局限性,这样的解释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该 地文化现象的认知需求。现在仍需要投入大量的 人力,结合近年来出现的CHGIS技术,充分挖掘庞 大历史文献中的各类信息,通过拥有广阔视野、 训练有素的现代知识分子的科学研究,才能更深、 更准确地去揭示其内部的逻辑、因果关系,而这 样的工作也是现代学术界所急需的。
• ④历史文献方法:文献资料是历史研究的最重要源泉,中 国历史文献浩如烟海,其中有关东南地区的文献尤其多。 以往的研究,对文献的阅读往往浅尝辄止,没有专门对该 问题进行长时间的文献收集、阅读、思考,往往是脑海中 先有想法,然后再去寻求证据支持。真正的研究,应该是 “论从史出”,在收集、阅读文献过程中形成想法,进行 抽象,其所得出来的结论将经得起反复的检验。为了在研 究深度及广度上超过已有先行研究,本课题将尽可能阅读 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首先追求在资料收集、理解上超越 前人。 • ⑤实地调查法。进士人才涌现高度不均衡,除了时间及空 间上的不均衡外,还存在着家族间的不均衡,本课题拟选 择一些东南地区进士人才辈出的宗族,对其生产、生活的 基地进行实地采访调查,使历史研究走近现场,让研究建 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避免产生不出书斋的误解。本 课题的研究重心地区是温州,因此将选择温州地区历史上 人才辈出的宗族,对其进行实地的考察和采访。该调研计 划在2013年、2014进行。在此基础上,本课题还将调查范 围进一步扩大到福建、江西等某些进士人才涌现有过辉煌 的家族采访上。
• 3、全国的角度有沈登苗《明清进士与人才的时空 分布及其相互关系》(《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 冬之卷);就东南地区而论,较著者如范金民 《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 (《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夏唯中、范 金民《明清江南进士研究之二——人数众多的原 因分析》(《历史档案》1997年第4期)、郑建明 《试论江西进士的地理分布》(《中国历史地理 论丛》1999年第4期)。
论清代历科进士及历朝巍科人物的省级分布
论清代历科进士及历朝巍科人物的省级分布t◎沈登苗提要:清代全国各地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基本一致。
较大层面的不一致,大多可用特殊性加以解释,即各地巍科人物的多寡和内部进士的集中程度及产生的 时段有关。
研究的现状要求我们对进士地理分布的统计缩到最小时空单位,即以县 为纬、以科年为经对全国进士做动态研究,如此方能反映进士在清代人文地理研究 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有助于科举学的进展。
本文关于清代历科进士的省级分布、清代历朝巍科人物的省级分布的统计分析,为比较准确地进行县/科年为单位的动态 研究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探讨清代全国进士的时空分布打下一定基础。
关键词:历科进士巍科人物清代省级分布作者沈登苗,浙江慈溪人,独立学者(邮政编码315300)。
一旧题重拾20世纪90年代后期,笔者在缪进鸿教授等的无私帮助下,撰写了《明清全国 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以下简称《关系》)一文。
文章明确提出并*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毛晓阳教授、江庆柏教授、侯美珍教授的帮助,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186杭州学刊2018年第1期翔实论证了明清全国人才中心随着科举中心的转移而转移,科举中心实质上就是教 育中心和文化中心,也基本上是人才中心的观点,为研究明清全国的区域文化与人 才分布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并认为,我们在整体上对科举制度的客观性、选拔人才 的公正性、考试内容的智力性不应怀疑,对科举的教育功能应重新评估[1]。
以此文 为基础,笔者接着又写了科举与教育、人才方面的一系列论文[2],在学术界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同时还把有关资料应用到其他研究中[3]。
撰写《关系》时,仅进士的 统计表格就有数百页,根本不可能把有价值的资料都反映出来。
故在后续研究中,我在引用并标注出处时往往说明:含未发表的统计资料。
这些后续研究成果,均收 人我的论文集《文化的薪火》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台湾成功大学的侯美珍教授来信热情鼓励,同时提出问题:关于进士人数的引 用(指《关系》发表后的若干引用),他人不能复查,影响了可信度,别人更不能 享用。
清代广西郁林州进士时空分布初探
博 白县
1 2 4 1 1 5 14
陆 川 县
1
1
1 4 7
兴 业 县
1
1 2
合计 1 10 6 12 2 10 20 61
数 据来源 :《明清历科进士题名 碑录》、《明清进 士题 名 碑 录索 引》、《清朝进士 题名录 》、《(嘉 庆 )广 西通志 (点 校 本 )》、《广 西通 志 ·教 育 志》、《 (乾 隆 )静林 州 志》、
时 期 , 由于 广 西 边 疆 的开 发 ,汉 文 化 举 行 文科 常 科 考试 112次 ,包 括 正科 48科 ,加 科 2
进 一 步 在 林 州 传 播 ,逐 渐 与 当 地 文 科 ,恩 科 26科 ,取 中进 士 26849名 ]。其 中 ,广
化 融 合 ,为 林 州 人 才 的 兴 起 创 造 了条 件 。在 此 西 取 中进 士 585名 ,而 鬻林 州 取 中进 士 61名 。从
第 39卷 第4期
玉林师 范 学院 学报 (哲 学社 会 科学 )
Vo1.39 No.4
20 பைடு நூலகம் 8年
JOURNAL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Social Science)
清代广西 沓林 州进士 时空分布初探
口 陈 福 山
(玉林市玉州 区城北街道办事处 文化 站 ,广西 玉林 537000)
[摘 要]清代 ,广 西 林 州及所辖博 白、北流 、陆川 、兴业 四县 涌现 出了大量进 士,其 分布呈现 一 定 的时空特征 :时间上 ,各个 时期取 中进士人数 不一 ,呈波浪 式,即集 中又有所差异 ;空间上,各 县 均有分布 ,但数量 多寡 有别 ,具有一定 的不平衡 性。这种 时空分布特征 是广西 林州政 治环境 、经 济基础 、交通网络 、学校教育等综合 因素影 响的结果 。
清代甘肃进士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育 文 化 发 展 水 平 的 客 苦 ,E 豆 映 清 代 黼 要 1 = 济 、 化 发展 水平 的 重 要标 志 。 文
一
经
从 总 体 匕看 , 代 .肃 的 3 2名 逆 t 叼 E 较 清 E j 3 钉 匕 集 中 的 地 区 是 兰 少 府 、 昌 府 、 H 隶 少 、 、 H 巩 秦 直 H凉 I 1
月 这 八, 奇, 个朐 吵卜 垦 膏代 一 和莲士 分 布 最 多 的 地 I 日 区 , 是分布最集 中的地 区 ; 士分布 较少 的区域 也 进 是 甘 、 、 西 ]围 陵 、 肃 I 隶 卅I这 些 区 城 l I 安 府 l I 刍 l 、 卜 量e , 者
2 1 年5 01 月
陇东学院学报
Junlo o gog U i  ̄i ora fLn dn n e t v y
Ma 2 1 y 01
第2卷 第3 2 期
V0. 2 N . 12 o 3
清 代 甘 肃进 士 的空 问分 布、 征 及 其原 因 特
杨 银 权
( 宝鸡文理学院 历史系, 陕西 宝鸡 711) 203
分 布 状 况 , 衡 量 — 个 地 区 在 各 地 区 的 分 布 状 况 , 们 列 表 说 明 : 是 我 清 代 甘 肃各 府 、 隶 州进 士数 目表 直 经济 发 展水 平 、 化 教 育 水 平 和 学 风 、 风 的最 直 文 文 接标志之— 一。 由 于 清 代 甘 肃 省 各 地 区 经 济 和 文 化 孝妇 ( 每低 的 砉 , 也区 的 逆} 空 I 唏 也 呈 耳 异 二 司
清代广西鬱林州进士时空分布初探
清代广西鬱林州进士时空分布初探陈福山【摘要】清代,广西鬱林州及所辖博白、北流、陆川、兴业四县涌现出了大量进士,其分布呈现一定的时空特征:时间上,各个时期取中进士人数不一,呈波浪式,即集中又有所差异;空间上,各县均有分布,但数量多寡有别,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这种时空分布特征是广西鬱林州政治环境、经济基础、交通网络、学校教育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期刊名称】《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9)004【总页数】5页(P32-36)【关键词】清代;广西鬱林州;进士;时空分布【作者】陈福山【作者单位】玉林市玉州区城北街道办事处文化站,广西玉林5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91/297清代是广西鬱林州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广西边疆的开发,汉文化进一步在鬱林州传播,逐渐与当地文化融合,为鬱林州人才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在此历史背景下,鬱林州及所辖博白、北流、陆川、兴业四县涌现出大量的进士。
据统计,清代鬱林州取中进士人数仅次于同时期的桂林府,居清代广西进士总数第二位[1]。
清代鬱林州进士的多寡与时空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鬱林州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
因此,考察清代鬱林州进士的时空分布,有助于更好地研究清代鬱林州进士群体,有助于了解清代鬱林州人才分布规律及人文地理。
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就清代广西鬱林州进士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为便于考察清代鬱林州进士时空分布状况,以宣统三年(1911)的行政区划为准[2]。
一、清代广西鬱林州进士的时间分布及特征从顺治三年(1646)首次开科取士,至光绪三十年(1904)举行最后一次考试,259年间,共举行文科常科考试112次,包括正科48科,加科2科,恩科26科,取中进士26849名[3]。
其中,广西取中进士585名,而鬱林州取中进士61名。
从时间上看,除顺治、康熙两朝外,清代各个时期鬱林州均有取中进士。
为了更好地反映鬱林州进士人数在清代各个时期分布状况,制表如下:表1 鬱林州清代各个时期进士人数分布表数据来源:《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清朝进士题名录》、《(嘉庆)广西通志(点校本)》、《广西通志·教育志》、《(乾隆)鬰林州志》、《(光绪)鬰林州志》、《(光绪)北流县志》、《(道光)博白县志》、《(民国)陆川县志》、《(乾隆)兴业县志》。
清代福建进士的时空分布管窥
清代福建进士的时空分布管窥
朱乐平
【期刊名称】《教育与考试》
【年(卷),期】2015(0)5
【摘要】千年的科举制与中国无数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某一地区的进士数量的变化无不折射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时代烙印.清代福建进士在时间维度上整体呈下降趋势,且绝对量与相对量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差异性;在空间维度上分布比较广泛,但地域不平衡,且具有自然地理聚集性的特征.
【总页数】6页(P37-42)
【作者】朱乐平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清代桂林进士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探析
2.《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清代福建进士籍贯误刊例析
3.清代广西鬱林州进士时空分布初探
4.清代湖南进士的时空分布
5.清代杭州府进士群体时空分布变化及特色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代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
清代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2005年1月第42卷第1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JournalofNorthwestNormal;清代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李润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清代进士人数的增减,随历朝的科举政策而变;不断增长的数量和进士较低的中额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不平衡状态,清中期以后,江南沿海地区高,内地边远;[中图分类号]K249/252[2005年1月第42卷第1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Jan.200 5 Vol142No11 清代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李润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清代进士人数的增减,随历朝的科举政策而变化,也明显受时局的影响,总体呈不规则的W形,但读书人不断增长的数量和进士较低的中额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由于历史、经济及文化原因,清代进士的地域分布呈现持续不平衡状态,清中期以后,江南沿海地区高,内地边远地区低的分布状况有所改观,这是实施兼顾全国的科考政策的结果,也说明内地文化教育水平在逐步提高。
[关键词]清代;进士;时空;分布[中图分类号]K24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9162(2005)0120062207 清代科举制度,承明代而来,共延续了260年112科,考取满汉进士26848人,成为科举考试实施比较连贯的一个时期。
考察清代进士时空分布状况,对于研究清代进士群体、科举制度,探讨古代人才分布规律及人文地理,积极意义。
20世纪20年代,受到了学界的关注,,(1993年)、范金(1997年)、(1997年)、沈登苗《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1999年)等等。
本文拟以清代进士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地域两个方面,考察清代进士群体分布状况及其特征。
朝、咸丰朝,按照降序排列,、道光、399,名,,乾隆五81人,是清代进士人数最少的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2005年1月第42卷第1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JournalofNorthwestNormal;清代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李润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清代进士人数的增减,随历朝的科举政策而变;不断增长的数量和进士较低的中额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不平衡状态,清中期以后,江南沿海地区高,内地边远;[中图分类号]K249/252[2005年1月第42卷第1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Jan.200 5 Vol142No11 清代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李润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清代进士人数的增减,随历朝的科举政策而变化,也明显受时局的影响,总体呈不规则的W形,但读书人不断增长的数量和进士较低的中额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由于历史、经济及文化原因,清代进士的地域分布呈现持续不平衡状态,清中期以后,江南沿海地区高,内地边远地区低的分布状况有所改观,这是实施兼顾全国的科考政策的结果,也说明内地文化教育水平在逐步提高。
[关键词]清代;进士;时空;分布[中图分类号]K24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9162(2005)0120062207 清代科举制度,承明代而来,共延续了260年112科,考取满汉进士26848人,成为科举考试实施比较连贯的一个时期。
考察清代进士时空分布状况,对于研究清代进士群体、科举制度,探讨古代人才分布规律及人文地理,积极意义。
20世纪20年代,受到了学界的关注,,(1993年)、范金(1997年)、(1997年)、沈登苗《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1999年)等等。
本文拟以清代进士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地域两个方面,考察清代进士群体分布状况及其特征。
朝、咸丰朝,按照降序排列,、道光、399,名,,乾隆五81人,是清代进士人数最少的一次。
,用坐标图表示,就可以得到《清代历朝进士平均录取人数曲线图》,图中横轴为朝代,纵轴为人数。
一、清代进士的时间分布清代历朝进士统计表① 朝代及年限顺治18年康熙61年雍正13年乾隆60年嘉庆25年道光30年咸丰11年同治13年光绪34年开科次数82152712155613 进士总数平均每科录取人数30644088149953852821326910461588408826848 3831019417299161991 4235112171920912264173141423917 9朝260年112科114榜将历朝进士总数,按照降序排列,依次是乾隆朝、康熙朝、光绪朝、道光朝、顺治朝、嘉庆朝、同治朝、雍正可以看到,坐标图曲线大体呈W形,即三高两低的趋势。
据此,把清代进士人数变化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顺治三年至顺治十八年(1646—1661)的8科。
共取中满汉进士3064名,平均每科录取383人,远远高于平均值23917人。
这是进士人数分布的第一个高峰期,单科人数最多的一榜就出现在这个时期,满汉进士多达449人,这也是清代科考中平均人数最多的时期,如果不包括100名满榜进士,则每科仍取中37015人,还是历科最高的。
第二阶段,自康熙三年至康熙六十年(1664—1721)的21科。
共取中进士4088名,平均每科录取19417人,远远低于平均值23917人。
这是进士人数分布的第一个低谷,这也是清代每科考中人数最少的时期。
除四科外,其他每科人数都在250人以下。
第三阶段,自雍正元年至乾隆十年(1723—1745)的10科。
共取中进士3131名,平均每科录取31311人,大大高[收稿日期]2004212208 ),男,甘肃庄浪人,文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从事古代文学、文献及社会史研究[作者简介]李润强(1969— 62 于平均值23917人,每科人数大多在300名以上。
这是进士康熙帝实行崇儒重道、稽古佑文的文化政策,重用科人数增加的第二个高峰期。
甲出身的士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由进士一途入仕,具第四阶段,自乾隆十三年至六十年(1748—1795)的22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于是,成千上万的士人参加到科考队科。
共取中进士3753名,平均每科录取17016人,远低于伍中来。
但是由于朝廷沿用康熙初年的进士中额,应考士平均值23917人。
这是进士人数分布的第二个低谷,与第一子人数的急剧增加和会试中额的保持不变之间的矛盾,文个低谷不同的是,进士人数分布逐渐降低,乾隆二十二年化大省与边远省份进士人数之差的矛盾,都越来越尖锐。
之前,均在200名以上,之后大多在200人以下,甚至乾隆康熙五十一年(1712),下谕旨:“近见直隶各省考取进士六十年递减到81人。
出现了清代单科人数和每科平均人数数额,或一省偏多,一省偏少,皆因南北卷中,未经分别最少的一个时期。
省份,故取中人数甚属不均。
今文教广敷,士子皆鼓励劝第五阶段,自嘉庆元年至光绪三十年(1796—1904)的学,各省赴试之人,倍多于昔,贫士自远方跋涉,赴试至51科。
共取中进士12811名,平均每科录取25112人,略高京,每限于额,多致遗漏,朕深为轸念。
自今以后,考取于平均值23917人。
这是进士人数渐趋上升的一个时期,到进士数额,不必豫定,……计省之大小,人之多寡,按省③ 了最后出现了清代进士人数增长的第三个高峰期,光绪朝酌定取中进士数额。
”这个政策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地人数大大高于平均值,每科人数大多在300名以上,且比区之间的差异有所平衡,但更加剧了全国应试人数和中额较稳定。
这个阶段,在上升过程中,还经历了一个跌荡的之间的矛盾。
不仅进士中额总数没有增加,反而将文化大时期。
道光朝中期和同治朝,进士人数有明显回落,不仅省的一些名额调剂给边远地区,使得文化发达地区的考试低于平均值,而且还低于嘉庆朝和光绪朝,每科在200名竞争愈加激烈,如这个谕旨执行之后的几科中,每科进士以下。
这样,第五阶段在整体呈上涨趋势的同时,形成了人数仍然没有超过200名。
一个近似U形的上升曲线。
雍正帝即位之初,就着力解决应考士子人数的急剧增进士人数五个阶段的变化,反映出了清代科举政策的,实行恩变化,以及科举与时局的密切关系。
下面对这五个阶段的,,入榜取中……发展进行必要的说明。
,,, 清初,统治者采用科举考试的手段笼络汉族知识分子,不仅要消解他们的反满的情绪,,,又取中落卷七十八名” )当年进士人数大幅度上升。
此后的会试,进士人满族政权中来,因此,,各级官府,,数都有明显的增加,除雍正五年(1727),由于受文字狱的人角度来说,,在某种程影响,科举大省浙江停会试,全国进士中额降到226名以度上,外(但这个人数也比康熙朝的多数科次人数要多),其余都情被重新引燃,,大部分汉族士在300名以上,最高达到399名。
乾隆帝即位以后,仍然沿人,在稍事观望之后,纷纷加入科考。
所以,在顺治帝在用了乃父的做法,进士人数增长的趋势一致延续到了乾隆位的十八年中,一边是科考名额非常充分,一边是应考者前期,这样,就出现了清代进士人数的第二个高峰期,应越来越多。
自顺治二年(1645)以后,乡试数额不断增加,试人数和中额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而且又出现副榜,当年恩诏“直省乡试卷,有文理优长、经过康熙、雍正朝数十年的发展,社会承平日久,至限于额数者,取作副榜,与正榜同发”,顺治八年(1651),乾隆朝,官吏考选出现了严重的壅滞。
一方面是社会稳定,恩诏乡试“顺天、江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加中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积累下来了大批官吏;另一方面, ② 十五名”。
会试人数除一科外,每科人数均接近400名,满族人士考选具有明显的优势,还有捐纳之类的异途等诸录取人数多于明末崇桢年间的进士人数,而且为了适应不多因素,对日益增长的科举正途的铨选都造成了很大的影断增加的应考人数,曾经两次打破惯例,加科考试。
虽只响,这个问题也成为困扰清廷的一大难题。
如乾隆三十年(1765),皇帝曾说“举人选用知县,需次动至三十余年,有区区九科,但在清代九朝中,进士人数却排名第五,至于平均每科录取人数,更是高居第一位。
其壮岁获售者既不得及锋而用,而晚遇者年力益复就衰, ④ 顺治末年,经过入关后十几年的发展,清王朝统治进每为轸惜。
朕常中夜思维,筹所以疏通壅滞之法”。
其实,入相对稳定时期,科举制度已得到完全实施,3064名满汉不仅举人如此,进士授官也明显迟延,乾隆朝中、晚期,进士和更多的举人等,充实了各级官府,成为清王朝的官进士有迟至十年,方才授官者。
吏或办事人员。
官吏人员不足的状况得到了初步解决,每但是乾隆帝却偏偏认定了中额太多这个原因,他认为,科保持大量的进士数额,对年轻的清廷来说,不是特别需先中者尚未授官,新中者又层出不穷,“因查(乡试)每科要。
成千的汉族士人进入官吏阶层,对满洲贵族的利益造中额一千二百九十名,统十年而计,加以恩科,则多至五成了一些冲击。
顺治十七年,清廷对乡、会试数额予以裁千余人。
而十年中所铨选者,不及五百人,除各科会试中减,“乡试照旧额减半”(同上),如浙江原来乡试中额107式外,其曾经拣选候选者,尚余数千。
经久愈多,遂成壅⑤ 名,减至54名。
受此影响,会试名额也随之减少,顺治十滞。
”对于臣子一再要求增加中额的奏请,乾隆九年(1744)八月,他下谕谴责,并不准再言增广中额之事:八年(1661)规定,“会试仍分南、北、中卷,照人数之多寡,随时定额”。
康熙初年,保守的鳌拜等人辅政,进一步“国家科目,岂为养老恤贫而设乎?若有造言生事者,是身取消了乡、会试副榜。
实际考中的人员越来越少,大约连投宪网,国法具在,何能逃于天网哉?夫旁求俊义,本欲顺治朝的一半也不到。
康熙帝归政之后,乡、会试的人数量能授官,若一味滥取广收,如何可得真才实济。
现在解也偶然有增加,但数额极少,大约只有几名。
这种科举政额已多,壅滞日甚,可作量为裁减之处”,并规定“嗣后如⑥ 策的变化反映在进士数额上,就是康熙年间持续出现了进有以加科广额为请者,必加以违制之处分,著为令”。
在士数额的低谷,21科中有17科人数在210名以下。
这种思路之下,进士中额一降再降,从乾隆十年以前的三63 百名以上,骤降至乾隆十几年的二百余名,再降至乾隆二十几年的一百余名,直至乾隆五十余年的一百名左右,持续降低进士人数,甚至出现了清代单科最低的进士人数———81人。
另外,乾隆帝大兴文字狱,把限制科举中额视作惩罚汉族进士的一种手段,所以,每当出现与考官、士人有关的文字狱时,他总是要以废除某省乡会试来要挟、恐吓,把提高乡、会试中额看作对士人的一种恩典。
所以,终其一生,没有大幅度提高乡会试中额,进士人数也没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平均每科录取17016人,不仅单科进士人数最低,而且每科的平均值也是清代开科以来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