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风筝》观后谈信仰Word
观电视剧风筝有感范文4篇
观电视剧《风筝》有感范文4篇【篇一】最近断续看了差不多2遍电视剧《风筝》,看后感觉非常喜欢,总是感觉意犹未尽、回味无穷,虽然剧情、剧中人物基本是虚构的,但确让我感觉非常真实的存在,让人非常牵挂和津津乐道,感觉在短时间内很难走出这部剧,很难在其他影视作品里找到这种感觉了,剧中人物郑耀先、韩冰、林桃、小五、四哥、宫庶、延娥、钱副部长、陈局长等角色深入人心,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我甚至很难想象郑耀先和宫庶这两个演员再演其他人物是什么样。
本来这个剧也有不少逻辑上的漏洞和问题,也有一些不合理之处,剧情也不算曲折,内容也不算丰富饱满,但为何他确创造了最高的收视率,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追捧和热议呢?我自己也感觉很奇怪,明明剧情有不合理不合逻辑之处,确令人可以无视他的一些缺点和不足,而非常喜欢这部剧和剧中人物,这是为什么呢?经过仔细思量后,我个人觉得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这部剧是多年不见的深刻刻画了人性细节的作品,此剧对剧中人物的人性细节的描述刻画非常细致感人,人物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非常真实的,不是脸谱的做作的虚假的虚伪的,而且剧中人物的人性和感情基本都是正面的真挚的真诚的感人的有情有义的(包括国民党的人),不象现在许多恶俗的影视作品里的人物那样是庸俗的神经质的暴躁的无厘头的自私的偏激的狭隘的虚伪的,看了只会令人反感和厌恶,而风筝里的人物是感人的真挚的,他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这是这部剧最大的成功之处。
我一直认为艺术应该来源于生活而高过生活,而不是把生活中庸俗的生活和人物直接搬上荧幕,甚至还刻意夸大夸张,这样观众能得到什么,本来社会和生活就很庸俗,还要再看这些比生活还庸俗丑恶的电视和人物,不是更堵心吗?摔跤吧爸爸,为什么这么成功这么受欢迎,我们那些影视工作者难道还不懂吗?第二,这部剧的一些思想内容非常深刻和值得思考回味。
我觉得此剧隐晦的表达了一个让人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真实的真挚的真诚的人性和神圣的信仰使命职责孰轻孰重,他们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吗,是一定要选择的吗,政治生活和个人生活是什么关系,有轻重之分吗?个人关系感情和政治党派之间的斗争是两难选择吗?必须要牺牲一方吗?如果不是人类公认的反对的行为如叛徒犯罪卖国等,有必要过分强调党派政治而牺牲人性、牺牲人和人之间真挚真诚的感情和关系吗?那些不讲人性而高举所谓伟大旗帜高喊政治口号的人物真的有那么高尚吗,他们比那些充满人性的所谓政治觉悟低下的普通百姓的言行和所作所为更高尚正确吗?那些为了政治党派信仰而牺牲家庭家人正常生活的理念和做法是绝对正确的吗?那种所谓的革命、牺牲和执着是必要的吗?政治、革命是什么,他最终承诺带给百姓的幸福实现了吗,剧中角色徐百川讲的对革命政治的评论有道理吗?许多所谓政治革命对百姓来说不过是一次重新洗牌罢了,他带来巨大的社会动荡和混乱的同时其实并没有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新东西和改变,百姓做出了巨大牺牲的同时并没有得到他希望得到的东西,他用生命和家庭家人的牺牲追求的信仰也许不过是空中楼阁水中捞月罢了。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共产党人处处是满满的信仰
精选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共产党人处处是满满的信仰近日,谍战大剧《风筝》热播,备受广大观众好评。
笔者在被《风筝》紧张剧情所吸引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
共产党员的“信仰”,是一种“锲而不舍”的坚守。
郑耀先卧底军统十八载,隐姓埋名大半生,经历枪林弹雨、遭受辱骂批斗、尝尽人间冷暖,但他从未忘记组织赋予的神圣使命,从未放弃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支撑他走到最后的就是共产党员的“信仰”。
这“信仰”,是面对党旗、举起右手时立下的铮铮誓言,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庄重承诺,是共产党员一辈子的坚守。
相比郑耀先,相比那些为实现共产主义付出生命和鲜血的先烈先辈们,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叫苦、埋怨、不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像郑耀先一样为了心中的信仰继续坚守、奋斗下去,我们才能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
共产党员的“信仰”,是一份“取之不尽”的力量。
在《风筝》中,有这样一个剧情:郑耀先问即将被枪决的曾墨怡,年纪轻轻的就死了,图个什么呢?曾墨怡只说了两个字:信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正是有了这份“信仰”,才给了曾墨怡、陆汉卿等无尽的勇气与力量,让他们即使受尽折磨、遍体鳞伤,也决不低头、从不屈服,毅然决然、英勇无畏地保护着自己的同志、完成组织交给任务。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党也开启了新征程、迎来了新挑战。
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这就更需要广大党员坚守“信仰”,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迎接挑战、挫败困难、赢取胜利。
共产党员的“信仰”,是一团“绚烂不灭”的火焰。
郑耀先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生死考验、面对了太多的是非抉择,但他每次都能在浴火中重生、绝境中崛起,满怀希望地开始新的工作与生活。
是“信仰”之火给了他温暖,带给他希望,给予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动力。
“信仰”就像一团绚烂不灭的火焰,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让广大党员步履坚定、奋力向前。
广大党员只有成为党的伟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伟大事业的忠实实践者,在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才能看到新希望,迎来新时代胜利的曙光。
风筝读后感范文(通用24篇)
风筝读后感风筝读后感范文(通用24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风筝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风筝读后感篇1今天老师教了《风筝》这一课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文章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
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
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讨小兄弟宽耍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
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
鲁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主张,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从此能够健康成长。
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看,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思的问号。
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以为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多学习鲁迅先生的优点,从中得到启发,这样人才会有进步。
更加要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方法,本文以一分一总的形式来写这篇文章的。
我看了《风筝》这篇文章后,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讲了鲁迅认为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才玩的,所以他很不喜欢风筝。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信仰至高无上到底至高无上到什么程度到底要高到什么层次才能够让你有一个决心能够牺牲到你最纯朴人性中的那些基本关系这是电视剧《风筝》的片尾字幕,也是全剧的主旨。
《风筝》是柳云龙继《暗算》之后的又一部谍战力作。
《风筝》时间跨度更长,从1946年国共公开开战前夕到八十年代国家太平三四十年的时间,人物刻画也更加准确、丰满,对苦难、信仰这些基本问题展现的也更加有深度更加饱满。
很多谍战剧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取胜,《风筝》更着力在感情和人性上,浓墨重彩地刻画了郑耀先这个人物。
郑耀先苏区时期受党委派打入国民党内部,代号“风筝”。
郑耀先胆识过人,机变百出,是戴笠手下的八大金刚之一“六哥”。
抗日期间,郑耀先把日本情报机关搅的鸡犬不宁,为军统立下卓越功勋。
在国民党人眼里,郑耀先是最坚定的三民主义者。
郑耀先曾跟江心讲,自己最看不上的是“当盐不咸,当醋不酸”的特工,要像红酒无论哪里都能渗进去。
郑耀先自己身处敌营,共产党侦查员和军统六哥的身份已是水乳交融。
解放后郑耀先又以国名党留守人员周志乾的身份存在,只有谨小慎微,俨然没有了军统六哥的霸气。
《风筝》的主体就是周志乾在劳改农场,在香橙镇作为反革命嫌疑和右派,同时又是马小五的师傅的的经历。
郑耀先跟徒弟马小五说过,侦查员是这个世界上最特殊的群体。
“要敢常人所不敢,能常人所不能,为常人所不愿,忍常人所不能忍,甚至行常人所不齿,做常人所不屑。
“在军统,郑耀先有一帮过命的兄弟,他们是生死与共的交情。
解放后,郑耀先要铲除国名党特务,就要痛苦地割舍兄弟之情,甚至亲手把兄弟们送上刑场。
第二集有一场戏非常好。
郑耀先被共产党游击队伏击,生死未卜。
负责他安全的赵简之和部下赶到后哭喊着把他送进手术室,宋孝安上来对着赵简之一顿狂打,两人跪在医院门口求菩萨保佑。
四哥徐柏川慌乱中跑掉了鞋,抓着护士下命令,如果老六救不活,医生也得死。
郑耀先抢救要输血,四哥召集弟兄们排队献血。
这场戏短短十几分钟,气氛紧张,是郑耀先弟兄们的第一次集体亮相,隔着屏幕我都被他们兄弟间的深厚情谊深深地打动了。
电视剧《风筝》:超越谍战类型 自带史诗气质
超越谍战类型自带史诗气质——评电视剧《风筝》《风筝》的亮点之一是将谍战题材中的主角从先前的事件叙事、身份叙事升格为命运叙事,将其置于生命难以承受重负的戏剧冲突和矛盾压力之中。
《风筝》是一部具有人文厚度和哲学深度的“作者剧”,尽管存在些许难以消除的硬伤,还是无法遮蔽其从思想到艺术熠熠生辉的价值理性。
很难用常规的“精品”盖棺定论这样一部超越了谍战类型框架自带史诗气质的历史剧,特别是当它以人性的悲悯视角仰望尘封往事中那些曾在血与火的对弈中焕发出至真至诚、至情至性的民族同胞时,可贵地从政治立场对立的二元叙事和人物塑造的扁平标签中跳脱开来,升华为一种蕴含善、有神圣意味的崇高美。
时至今日,判定一部谍战剧的优劣,绝非是单纯讲述一个胜负输赢的故事那样浮浅,首先要解决政治立场分野下已成定势的类型主题逢迎、先入为主的敌我形象塑造和囿于猫鼠游戏的经验叙事。
电视剧《风筝》之所以卓尔不群,得益于国共双方群像的整体成功塑造,没有丑化、矮化国民党特工,彻底颠覆了过去好坏、正反的脸谱化图解。
各方只有立场不同,没有信仰之别,还原“社会的人”,基于人性人情的历史情境。
由于复归“信仰”本质,对以往经典共产党人的潜伏者和国民党特工都给予了智商与情商的平等刻画,令人信服地展现双方各为其主的“主义”之战,虽“身在曹营心在汉”,然而并不回避此间的友情和爱情。
这种类似“上帝的目光”,将《风筝》与之前的国产谍战剧创作拉开了距离。
《风筝》的亮点之一是将谍战题材中的主角从先前的事件叙事、身份叙事升格为命运叙事,将其置于生命难以承受重负的戏剧冲突和矛盾压力之中。
同时,完全规避了“假夫妻”谍战的套路,直接切入到分属两个阵营“未必能走到最后”却真心相爱的情侣关系,及其必然面临的信仰与爱情的艰难选择,这是《风筝》与同类题材创作截然不同的审美特质。
代号为“风筝”的中共党员郑耀先作为第一主角,早在1932年就受苏维埃政权委派成功渗透到国民党“军统”高层,成为戴笠麾下“八大金刚”中号称“鬼子六”、风传杀人不眨眼的“军统”六哥。
从《风筝》看信仰交锋
, ,
国防/ 臻_l
从 《风 筝 》看信 仰 交锋
画 高 炜
中图分类号 :E2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 编号 :1002—4484(2018)01—0087—01 作者:高炜 ,国防 大学政 治学院西安校 区军事 司法工作 系,讲师 ,专业技术上校
颇具 匠心的谍 战剧 《风 筝》一经播 出,立刻 引 发 关注和议论 。有 些观 众批评剧 中 “国民党个个有 情 有义 ,共产 党个个冷 酷无情”,俨 然一部褒 国贬 共的 “大毒草 ”。然 而遍 观其剧 ,笔 者却 觉得创 作 者 含 意 深 刻 ,令 人 击 节— — 共 产 党 人 的 成 功 之 道 在 本 剧 中体 现得 淋 漓尽 致 。
我 军 历来 十分 重 视 新 兵 训 练 与 实战 的 对接 。 战 争年代 ,新兵征集来后直接上战场,领 了枪 弹就投 入战斗,在炮 火硝烟中边打边训 ,不少人直到牺牲也 没能穿上一身军装。朝鲜战争爆发时,我人民空军刚 刚成立,飞行员平均飞行 时间不足 20小时,而且毫 无 实战 经 验 ,可 以说 是 不折 不 扣 的 “新兵 ”。 在 空军 是否参 战这个问题 上,毛泽东认 为 “躲在娘怀里的崽 没 出息”, 大手 一挥 把 他 们 派 往 了朝 鲜前线 。 就 是 这 样一批 “新兵”,在参战后不久即取得了辉煌战果 。
回望历史我们不难发现 ,虽然国共两党都秉承
自己的政 治信念 —— 三 民主 义与马列主义,都 接 受 苏联 “建立党军” 的理念,都 号召以主义凝聚 全党, 但 唯 有共产党真正做 到了用共 同的革命理论 教育全 党、用共 同的革命追 求指引全 党、 用党的组 织原则 协 调 人 际 关 系, 坚 决地 反 对 地 域 纽 带 而 强调 “五 湖 四 海”,反 对个人 亲疏 而强调 “同志 ” 关 系。 相 比之 下,国民党则由于其人 员成分和 “领 袖偏好”,在很 大程 度上保留-r ̄, t建社会 以人 际、血 缘关 系结成小 集团的做 法,从蒋介石到基 层官兵都喜 欢用拜把子、 认 老乡的方式拉 拢部 下、增进感情。
教师随笔 观电视剧《风筝》有感
教师随笔观电视剧《风筝》有感
妈妈最近新追了一个电视剧,柳云龙主演的谍战剧《风筝》,它讲的是狡黠机智的国民党军统王牌特工郑耀先的故事。
他其实是一个打入国民党内部多年的共产党员,他一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组织提供情报。
然而,在共产党员眼中,他是心狠手辣的“鬼子六”,大家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在国民党下层士兵当中,他是威望极高的军统“六哥”。
我是在妈妈追剧过程中,扫了几眼,也对这个电视剧产生了兴趣。
我是从中途开始追剧的,我一直好奇为什么这么多军统士兵对“六哥”郑耀先这么死心塌地,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也要救出他。
郑耀先的妻子,是中统女特工林桃,她本是要奉命刺杀郑耀先的,但在和郑耀先的接触中,爱上了他。
最后,为了掩护郑耀先,她把自己的脸刺花儿了然后自杀。
我想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大致就像他这样吧!不仅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而且讲义气,够意思,“一个苹果,能把果皮留给自己,把果肉留给别人”。
你能时时为别人着想,别人才能想着你。
作为老师,多为学生着想、多为学生考虑,学生才能爱戴你。
风筝观后感范文(通用20篇)
风筝观后感风筝观后感范文(通用20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风筝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风筝观后感篇1实话实说,在平常,我对于《风筝》这一类型的电视剧是关注的特别特别少的。
这一类型的电视剧,除了在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看过以外,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接触过了。
不仅因为它被如今大量的网络剧、青青剧给埋没掉,而且和我们也不趣味相投,自然而然不是我们看剧首选。
直到这一次,老师推荐的《风筝》,刷新了我以往对它的看法。
中国碟战剧的种类有太多太多,《风筝》仅仅只是其中一部。
但是,我不得不说《风筝》是我目前所看过的剧里最能触动我的,感受最深的一部剧。
该剧是以一名潜伏在军统高层、代号“风筝”的共产党员郑耀先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展开的一系列故事。
从《风筝》这部剧的第一集到最后一集,我仿佛陪着郑耀先走过了他的一生。
在郑耀先的一生里,我陪他笑过,哭过,痛过……虽说不上完全的感同身受,但也深刻的体会到了他的情感。
对于这样的一个塑造得淋漓尽致人物,我内心由衷地敬佩,但也很心酸,很心疼。
郑耀先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不忘初心,承担着责任,默默承受着磨难与痛苦。
其实在看《风筝》时,我个人并不希望他回到共产党,回到家,因为看到他回到共产党后,为了任务,为了信仰,他不得不完成他的使命,和他曾经亲如手足的兄弟关系破灭,妻离子散,背上各种不属实的罪名,切葱剥蒜扫大街……这样的他很痛苦。
作为观众的我,真的难以平复在看这种苦情场面的心情。
但是,我知道郑耀先他一定会选择回家,回共产党,因为他有信仰,也一定会坚守他的信仰。
也因此,他更能打动我的心。
在看《风筝》之前,我对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印象与看法,可以很直白的告诉你,就是一个坏的和一个好的的区别,也一直认为国民党就没有好人,没有情感,没有信仰,只有利益,只有自己,只会一昧的与共产党作对。
但是看过这部剧之后,我知道我错了。
国民党也是有信仰的,是有情感的,是有人才的。
【五年级作文】信仰
【五年级作文】信仰说起电视连续剧《风筝》,喜欢谍战片的应该没有人会不知道的。
今年寒假,我抽暇再次观看了这部令人感动、感慨的电视连续剧。
当钱副部长到医院看望生命垂危的郑耀先,问他还有什么愿望时,郑耀先从被子里伸出手,颤颤巍巍地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想看一次升国旗。
钱副部长用救护车将郑耀先拉到天安门广场,当躺在病床上的郑耀先听到国歌声响起时,用尽全身力气,举起右手,向着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敬礼,完成了他对祖国的最后一个人生夙愿!看到这里时,我已经是热泪盈眶了!这部46集的间谍电影《风筝》由“间谍之父”刘云龙执导和主演,讲述了潜伏在国民党军事统一高层的共产主义特工“风筝”的生活和情感,讲述了一个共产主义情报特工坚守信仰的传奇故事。
为了确保“风筝”永远像一把利刀一样刺中敌人的心脏,在最关键的时刻给国民党以致命的打击,郑耀贤不得不成为同志们眼中的“军统六兄弟”!突如其来的逮捕和牺牲使他与该组织失去了联系。
郑耀贤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无处降落。
在对军统的怀疑、对中统的盘算以及对共产主义游击队的追捕和杀戮中,他为了忠于党而英勇而明智地战斗。
革命胜利后,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身份始终得不到组织的公开承认,只能以另一种独特的形式继续潜伏,为党组织提供重要的情报,协助新中国的公安机关,破获多起潜伏敌特大案!在他30多年的潜伏生涯中,他被敌人,被自己的同志长期追杀,不得已隐姓埋名,妻离子散,承受着身体、心理和情感上的巨大痛苦。
忍常人所不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受,为常人所不能为!是什么支撑着他?这是信仰,坚定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罗曼·罗兰曾说过:信仰是一切力量之首,是一切的源泉。
这既是一部谍战片,更是一场关于信仰、关于人性的探索!郑耀先对信仰的坚定执着令人感动,对人性的揭露深刻、细腻,令人感慨!是的,像郑耀贤这样的共产主义者,有不止一个是忍辱负重、无怨无悔地献身一生的?有多少有志之士为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而献出了生命,忘却了自己?。
《风筝》读后感
《风筝》读后感《风筝》读后感1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风筝》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筝》读后感1《风筝》这部小说,因柳云龙的同名电视剧而出名。
谍战剧是最近几年的热门题材,电视剧好坏还在演员和改编质量,听口碑讲还是不错的,由于没看过电视剧,不好评论,还是单说说这部原著吧。
这部小说,从谍战的故事角度讲,并不见得讲的有多么的生动、扣人心弦。
隐蔽战线嘛,真真假假,以假为多。
但是它从形形色色的假中体现了一个"真"字。
给读者真实的代入感只是其一,还原那些无名英雄和站在对立面的我们所谓的"特务"的真实人性,才是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故事梗概和文学评价这部小说以重庆为背景,国民党王牌特工军统六哥,实为我党最优秀的隐蔽战士"风筝".在解放战争中和共产党打交道为开始,历时三十年,不顾个人安危,忍辱负重,终于揪出真正的军统特工"坚冰".这其中经历了钱溢飞为军统九死一生的在解放区获取情报;极其巧妙的通过镇压学生运动,传递绝密情报,避免作战部队的损失;为了彻查坚冰而不惜自残躯体以换取继续潜伏的机会;解放后暗度陈仓的培养关门弟子,和顽固的杨旭东周旋到底;最后和"坚冰"的正面冲击,作为故事的高潮和结尾。
整部小说就是明暗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剧情简单的向前发展。
明线就是钱溢飞的身份,读者一开始就知道了;而"坚冰"是谁?作为暗线,直到小说最后才将谜底揭晓。
单从讲故事的角度来说,这个谜底并不是那么的令人满意,缺少了那么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
文中也说,有些事情,随着当事人的离去,已经无从知晓,也没有必要知晓真相了。
实际上就是对之前挖的坑,缺少了令人信服的答案,不得已而为之。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岁月如歌信仰似金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岁月如歌信仰似金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岁月如歌信仰似金
新年之际,一部电视大剧登上了荧屏,在播出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引起了人们对人生与信仰的讨论。
她不再给人以脸谱化的设计,不再只以善恶划界,而是赋予了敌我双方有血有肉的诠释,彰显真实,这在谍战剧中可算是另类,但她所要真实表达的,是信仰,是强烈的信念,是一份特殊的使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这部电视剧,就是由柳云龙执导的电视剧-- 《风筝》。
从剧情中看岁月如歌
《风筝》选取了20 世纪40 年代至70 年代末的30 多年,这正是中国人民从争取解放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平凡的30 多年。
起点是20 世纪40 年代,也就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序幕由国共隐秘战线。
谍战剧《风筝》观后谈信仰
谍战剧《风筝》观后谈信仰东方卫视热播谍战剧《风筝》第33集中,潜伏在国民党军统的中共地下党员王牌特工“风筝”郑耀先,在清除了伪装准备逃回台湾的国民党残余特务宋孝安后,与徒弟马小五的一段对话让我感触最深,他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信仰!在国民党潜伏时,郑耀先与宋孝安属结拜兄弟,有义!但在国家利益面前,兄弟的情义轻于鸿毛!郑耀先心情沉重地对马小五说:“小五啊,你一直问我,怎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侦查员。
侦查员,是这个世界上最特殊的人群!最优秀的侦查员,往往招人恨!恨他们的不仅仅是敌人,还有他们的朋友、亲人!干上这一行,要敢常人所不敢,能常人所不能,为常人所不愿,忍常人所不能忍;甚至行常人所不齿,做常人所不屑!这个职业,最要的还有忍受,忍受失去一切常人应该得到的,忍受家人、朋友终身的误解,忍受职业给你带来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但在国家需要你面前,你有选择吗?没有!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为国家牺牲,你做到了,这本身就说明了你的价值!和这种价值相比,还有什么比他更完美的回报?”马小五说:“入党誓词里有要随时准备着牺牲个人的一切,为人类解放奋斗终生。
”郑耀先告诉他“我无法回答你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我,不会仅仅是一次。
大丈夫立于天地间,命可轻抛,但义不能绝!这个义,不是别的,是信仰!没有什么可以凌驾它之上了!!!”电视剧《风筝》郑耀先由柳云龙主演,他在剧中把军统六哥郑耀先演得义薄云天、凌厉诡异,把肩负重任的平民周志乾演得隐忍内敛、善良朴实。
郑耀先潜伏国民党军统时,经历了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同志曾墨怡时心灵谴责、亲眼看见女朋友程真儿在自己面前被暗杀牺牲后的孤立无助,连上线陆汉卿同志为保护他而自杀,他都不能有一丝的心酸和表露,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潜伏着,因为他要确保“风筝”像一把尖刀始终刺在敌人的心脏上,在最关键时刻给国民党致命一击!在国家交给你重任时,你的个人利益不算什么!这就是责任,这就是他的信仰!当他长期在军统内部潜伏时,受到同志的误解,从“时间久了,我有时都分不清自己是白还是红”这句话,可以想象地到他当时的茫然无助;当他孤苦伶仃的在军统独自奋斗时,受到军统戴老板的怀疑、中统的尾随陷害、游击队的亡命追杀,让他无路可退、无处可逃,可以想象地到他心里的委屈痛苦!虽然他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四处飘逸,但是他的信仰一直没有动摇过,我们看到的却是“六哥”对信仰的坚守震撼灵魂深处,他为了这份坚守的信仰而活了下来!解放了,由于组织没有找到证明郑耀先身份的有力证据,断了线的“风筝”依然在风中飘荡。
《风筝》观后感范文
《风筝》观后感范文电影《风筝》你看过吗?主要讲了什么样剧情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风筝》观后感范文,欢迎参考阅读!《风筝》观后感范文1 不久我看完了我认为有史以来最好看的谍战片《风筝》,看得心潮起伏,但是没有这个笔力去写剧评,因为我在博客和网上看到过好多篇非常犀利精彩的《风筝》影评。
这个影评不是写风花雪月那般随意和好写的,因此我不敢蹚浑水,但我想到了一事,前几日一女博友发来纸条感谢我推荐她看《风筝》剧,觉得看片很有收获的时候,纸条的方式,彼此敲了点感想。
大家都知道,纸条是私看的,因此敲击的时候更随心所欲,掺杂了个人感情,不用斟酌酝酿,信手拈来,因此也更真实。
今日我心血来潮,把私人纸条复制了下来发成了博文,权当对《风筝》电视剧的喜爱吧!以下都是我跟一女博友纸条交流的探讨《风筝》电视剧观后感,若是有言语过激,请多多包涵,嘿嘿。
“嗯,这个电视剧,对现代人是有启迪的。
今天我哥打我电话,我第一次推荐了他《风筝》电视剧,谍战片中算第一好看了。
他说就是放的咯?说的土话,风筝的意思。
我说是的。
他听我的有要看的意思。
因为曾经我听他说过看过所有的谍战片,呵呵。
那个郑耀先我很喜欢,后来的处境令人怜悯。
他的腿瘸了,我也仍旧是喜欢看他,因为他的脑子没变,嘿嘿。
自导自演,还帅气,我还是第一次见识。
我喜欢听他的声音,好听。
都说导演要求女演员潜规则,若是柳云龙的话,我觉得女演员也不亏啊!他是最帅的导演了。
嗯,他演技好,适合演谍战片。
就是他演的片子不多。
《风筝》看着也很虐心的,我看到他和女主情投意合,患难下相互取暖。
好不容易化敌为友,暗生情愫,却相爱不能相守,遗憾但无奈。
看到凄惨的结局,催人泪下。
好可怜啊!“风筝”那么快就死去了,我很心疼!要是他还能疗养养伤那该多好啊!女主死了,“风筝”也倒下了,我大惊失色,结果被救活了,我很欣慰。
然而疾病缠身的他被女儿嫌弃,心上人死在自己的眼前。
一下子经历了生离死别!痛失爱人相等于失去了信仰,活着无趣,这才是迅速加速他死亡的原因。
2019-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岁月如歌 信仰似金-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岁月如歌信仰似金课件来源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岁月如歌信仰似金2018年新年之际,一部电视大剧登上了荧屏,在播出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引起了人们对人生与信仰的讨论。
她不再给人以脸谱化的设计,不再只以善恶划界,而是赋予了敌我双方有血有肉的诠释,彰显真实,这在谍战剧中可算是另类,但她所要真实表达的,是信仰,是强烈的信念,是一份特殊的使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这部电视剧,就是由柳云龙执导的电视剧--《风筝》。
从剧情中看岁月如歌《风筝》选取了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末的30多年,这正是中国人民从争取解放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平凡的30多年。
起点是20世纪40年代,也就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序幕由国共隐秘战线的斗争而拉开,中国共产党、军统、中统等各方互相渗透。
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求民主、求解放;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各方既互相倾轧,又一致压制民主,镇压革命。
在这样纷繁的矛盾与冲突中,男主人公郑耀先一登场就面临艰难的困境--为了能够长期潜伏,要亲手将自己的同志曾墨怡送上刑场,这是他经历的第一个重大的人生考验。
正可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而后,之后打击接踵而至,先是自己的同志兼恋人程真儿死在了咫尺之遥,自己撕心裂肺地痛,却无能为力,而且需要不动声色。
紧接着,中统的阴谋和自己同志的误会险些使他送命。
死里逃生之后,又不得不接受戴笠的任务,去延安与国民党特工"影子"接头,而不知彼此身份的初见,开启了郑耀先与寒冰羁绊半生的信仰及情感纠葛。
从40年代彼此互相怀疑身份,到50年代共同历经苦难,两颗心渐渐靠近,到60年代在运动中发现彼此的真实身份,命运仿佛和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彼此本是不同阵营,却一直认为对方是自己同志,以至彼此相互靠近,甚至心生爱慕。
《风筝》观后感_1500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风筝》观后感_1500 字重庆军统王牌特工郑耀先,以狡黠机智和心狠手辣闻名。
郑耀先其实就是潜伏在军统的共产党特工“风筝”,为了确保“风筝”像一把尖刀始终刺在敌人的心脏上,在最关键时刻给国民党致命一击,郑耀先不得不成为自己同志眼中人人得以诛之的军统六哥。
上线的牺牲让他和组织失去了联系,解放后他化名国民党留用人员周志乾,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继续为组织提供重要情报。
在自己“风筝”的身份被组织证实后,他仍然以隐蔽的方式,协助公安局破获多起潜伏特务。
在三十多年的情报员生涯中,他被敌人长期追杀,忍受着妻离子散。
对他来说,情报员本身就意味着牺牲,而一个人能有资格为国家牺牲,就是对自身价值的最好证明。
本属于天际却难以割舍对黄土的眷念,当悲痛和自由同时降临,它已看不清归家的方向。
孤独瓢泊,飞过高山野鲮,越过江河沟渠。
年华渐逝,被狂风撕扯着羽翼,被暴雨打断了筋骨。
它终究再也支撑不住,坠落在暗夜的雪地里,悄无声息。
寒冷摧残着意志,它拼尽全力守护炽热的灵魂,直到停止心跳。
冬去春来,阳光让大地重新变得柔暖,百灵皆醒万物复苏。
桃花盛开在乡间,远处传来一阵欢笑,纯真孩童带回了那只红色的风筝......这段话献给电视剧《风筝》献给历史中的无名英雄。
最近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热播的《风筝》收视率一路攀升,再次掀起了谍战剧热。
电视剧里面由柳云龙扮演的风筝,军统“六哥”郑耀先以精湛的演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他向组织吐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的时候,老戏骨的爆发力让镜头前的我几次哽咽飙泪,深深地为这部剧的编排和表演暗自叫好。
认识柳云龙是从他自导自演的《暗算》开始,那部剧是我看过的最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读《风筝》有感:信念,灵魂深处的牵绊_读后感_模板
读《风筝》有感:信念,灵魂深处的牵绊_读后感_模板信念,灵魂深处的牵绊——读《风筝》有感文/梁青娥软磨硬缠得来《风筝》一书。
读完,感慨颇多。
人民日报韩松落说:一件好的叙事作品,要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是故事;第二层,是情感、信念;第三层,是哲学观念。
很多叙事作品,至少能做到第二层,也就是传递情感和信念。
而能够触碰某种哲学观念的,则有可能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
人们很容易会忘记作为载体的故事,却会牢牢记住作品所传达的观念。
《风筝》一书,所传递的便是信念与人性激烈冲突的最终抉择。
书中的人性,也着实让我感动。
张旭东、赵简之,杜孝先他们本来是令人憎恶的国民党特务,可他们为了兄弟之情不计任何回报甚至用牺牲生命来保护“六哥”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憎恨不起来的;头号招牌的荷香,为了养育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敲掉了所有的金牙,那时候的她是善良而无私的。
书中的人物不再是非黑即白。
无论敌人,友人,坏人还是好人,都离不开一个“人”字。
站在人性的角度去诠释立场、阶级、信仰,每一个人身上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但最能带给我理性思考的则是信念。
它是哲学中试图探讨的深奥问题,是哲学意义上的观念设定:信念对一个人来说,到底是不是本质需求?信念在一个人成为“这个人”的过程中,当与人性相冲突的时候,信念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郑耀先是一个天才情报员,他正直,善良,对未来充满希翼,渴望“回家”(共产党的根据地),以至于在以记者身份回延安的时候,他真情流露。
但他又充满野性,有着为了信仰奋不顾身的一面。
特殊的工作,让他走上了危险的荒野。
为了这份工作,他“此生隐姓埋名,烂入泥沙”。
他把属于自己的角色扮演的很成功,不管是言谈举止、生活习惯、为人处世,还是在权力博弈等方面,都给自己打上了环境赋予的独特烙印。
因为“扮演”太成功了,以至于他的联络员被假象迷惑,根据地的战友也对他恨之入骨。
随着唯一联络人也是唯一能证明他身份的老陆的牺牲,他和组织联系切断了,更重要的是,他处在一个人性的路口,失去约束,失去牵绊,善恶的选择从此全部交于他。
【范文】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岁月如歌 信仰似金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岁月如歌信仰似金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岁月如歌信仰似金2018年新年之际,一部电视大剧登上了荧屏,在播出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引起了人们对人生与信仰的讨论。
她不再给人以脸谱化的设计,不再只以善恶划界,而是赋予了敌我双方有血有肉的诠释,彰显真实,这在谍战剧中可算是另类,但她所要真实表达的,是信仰,是强烈的信念,是一份特殊的使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这部电视剧,就是由柳云龙执导的电视剧--《风筝》。
从剧情中看岁月如歌《风筝》选取了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末的30多年,这正是中国人民从争取解放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平凡的30多年。
起点是20世纪40年代,也就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序幕由国共隐秘战线的斗争而拉开,中国共产党、军统、中统等各方互相渗透。
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求民主、求解放;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各方既互相倾轧,又一致压制民主,镇压革命。
在这样纷繁的矛盾与冲突中,男主人公郑耀先一登场就面临艰难的困境--为了能够长期潜伏,要亲手将自己的同志曾墨怡送上刑场,这是他经历的第一个重大的人生考验。
正可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而后,之后打击接踵而至,先是自己的同志兼恋人程真儿死在了咫尺之遥,自己撕心裂肺地痛,却无能为力,而且需要不动声色。
紧接着,中统的阴谋和自己同志的误会险些使他送命。
死里逃生之后,又不得不接受戴笠的任务,去延安与国民党特工"影子"接头,而不知彼此身份的初见,开启了郑耀先与寒冰羁绊半生的信仰及情感纠葛。
从40年代彼此互相怀疑身份,到50年代共同历经苦难,两颗心渐渐靠近,到60年代在运动中发现彼此的真实身份,命运仿佛和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彼此本是不同阵营,却一直认为对方是自己同志,以至彼此相互靠近,甚至心生爱慕。
但最终的结局是残酷的,两人最终必将永别。
信仰必将战胜情感的羁绊。
岁月如歌,平缓时有和缓的舞蹈与之相和,这正如郑耀先和寒冰在延安的一次次并不激烈的交锋,两人心心相惜,互相仰慕;激荡时亦有惊心动魄的剧情为这歌儿增添色彩,如郑耀先、林桃躲避追杀奔跑的身影;压抑时不乏内心的痛苦与挣扎,郑耀先找陆汉卿排解心中的苦闷与块垒,宛如歌曲中的低回婉转;而痛苦中亦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郑耀先在被批斗后的那一段戏剧小调,又给悲剧的乐谱以活跃的音符。
观电视剧风筝有感范文4篇
观电视剧《风筝》有感范文4篇【篇一】最近断续看了差不多2遍电视剧《风筝》,看后感觉非常喜欢,总是感觉意犹未尽、回味无穷,虽然剧情、剧中人物基本是虚构的,但确让我感觉非常真实的存在,让人非常牵挂和津津乐道,感觉在短时间内很难走出这部剧,很难在其他影视作品里找到这种感觉了,剧中人物郑耀先、韩冰、林桃、小五、四哥、宫庶、延娥、钱副部长、陈局长等角色深入人心,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我甚至很难想象郑耀先和宫庶这两个演员再演其他人物是什么样。
本来这个剧也有不少逻辑上的漏洞和问题,也有一些不合理之处,剧情也不算曲折,内容也不算丰富饱满,但为何他确创造了最高的收视率,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追捧和热议呢?我自己也感觉很奇怪,明明剧情有不合理不合逻辑之处,确令人可以无视他的一些缺点和不足,而非常喜欢这部剧和剧中人物,这是为什么呢?经过仔细思量后,我个人觉得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这部剧是多年不见的深刻刻画了人性细节的作品,此剧对剧中人物的人性细节的描述刻画非常细致感人,人物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非常真实的,不是脸谱的做作的虚假的虚伪的,而且剧中人物的人性和感情基本都是正面的真挚的真诚的感人的有情有义的(包括国民党的人),不象现在许多恶俗的影视作品里的人物那样是庸俗的神经质的暴躁的无厘头的自私的偏激的狭隘的虚伪的,看了只会令人反感和厌恶,而风筝里的人物是感人的真挚的,他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这是这部剧最大的成功之处。
我一直认为艺术应该来源于生活而高过生活,而不是把生活中庸俗的生活和人物直接搬上荧幕,甚至还刻意夸大夸张,这样观众能得到什么,本来社会和生活就很庸俗,还要再看这些比生活还庸俗丑恶的电视和人物,不是更堵心吗?摔跤吧爸爸,为什么这么成功这么受欢迎,我们那些影视工作者难道还不懂吗?第二,这部剧的一些思想内容非常深刻和值得思考回味。
我觉得此剧隐晦的表达了一个让人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真实的真挚的真诚的人性和神圣的信仰使命职责孰轻孰重,他们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吗,是一定要选择的吗,政治生活和个人生活是什么关系,有轻重之分吗?个人关系感情和政治党派之间的斗争是两难选择吗?必须要牺牲一方吗?如果不是人类公认的反对的行为如叛徒犯罪卖国等,有必要过分强调党派政治而牺牲人性、牺牲人和人之间真挚真诚的感情和关系吗?那些不讲人性而高举所谓伟大旗帜高喊政治口号的人物真的有那么高尚吗,他们比那些充满人性的所谓政治觉悟低下的普通百姓的言行和所作所为更高尚正确吗?那些为了政治党派信仰而牺牲家庭家人正常生活的理念和做法是绝对正确的吗?那种所谓的革命、牺牲和执着是必要的吗?政治、革命是什么,他最终承诺带给百姓的幸福实现了吗,剧中角色徐百川讲的对革命政治的评论有道理吗?许多所谓政治革命对百姓来说不过是一次重新洗牌罢了,他带来巨大的社会动荡和混乱的同时其实并没有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新东西和改变,百姓做出了巨大牺牲的同时并没有得到他希望得到的东西,他用生命和家庭家人的牺牲追求的信仰也许不过是空中楼阁水中捞月罢了。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篇一:无意中得知电视台正在播放柳云龙主演的电视剧《风筝》,因对当年其自导自演的《暗算》很是欣赏,遂从网络开始追起。
看了三集,有些失望,剧中某些背景音乐用了《暗算》的,但剧情却无法与《暗算》相比,于是大胆对先生预测一下剧情:“郑耀先的单线联系人老陆牺牲了,没人证明郑耀先的潜伏身份,解放后尤其是文革中备受误解甚至迫害,病入膏肓之时,另有一个知情人提供重要证明,郑耀先方得归队。
”可看在柳导柳演的份上,继续往后看,昨天终于结束全剧,不幸基本言中。
从剧情上说,漏洞太多,只举两例:高君宝是一个毫无实战经验的小特务,却能顺利出逃并多年后又顺利回到山城,在之前无任何铺垫的情况下却与韩冰接头;而郑耀先一直到最后也没当面拿出韩冰是“影子”的证据,只是推测。
这里借剧中的主要人物命运说说自己的观剧体会。
剧情显示,1946年以后,国共敌对是当时国内最主要矛盾,同时展现了国民党内中统和军统的矛盾,军统内部不同派系的矛盾,而明为军统六哥实为中共特工的郑耀先则处在三个矛盾的中心,故事也以此展开。
从共产党方面讲,郑耀先作为军统特务头子有抓捕、搜查、审讯及下令枪杀共产党人的行为,属罪大恶极,欲除之。
从军统方面讲,郑耀先虽能力过人,却也有被戴笠抓住的把柄(未能从中共特工曾墨怡住处找到情报),从而被戴笠疑为共产党并屡屡考查并欲除之;戴笠死后接手军统的毛人凤则忌惮郑的优秀及多年积攒的军统势力,也欲除之。
从中统方面讲,中统头子高占龙勘察出曾墨怡藏情报的手法也怀疑郑耀先及其在中统的女友程真儿是共产党更欲除之。
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中,郑耀先信仰坚定,借力打力,闪转腾挪,冲出重围,保全性命,直到解放。
解放后的郑耀先仍无法公开身份,继续隐姓埋名,默默付出,那怕被误解被仇视,仍坚守职责,不忘初心,牢记始终,追查潜伏的国民党特工“影子”,直到暮年!韩冰,一名潜伏在共产党内的军统特工,“信仰坚定,坚守职责,不忘初心,牢记始终”,追查潜伏在国民党内的共产党特工“风筝”,直到暮年!一切用在郑耀先身上的词语她都当之无愧,只是她的信仰与郑耀先完全不同,最终注定了她的人生悲剧。
三刷《风筝》后,我终于拨开了它的迷雾,谍战剧的天花板实至名归
三刷《风筝》后,我终于拨开了它的迷雾,谍战剧的天花板实至名归“信仰是至高无上的,具体到底至高无上到什么程度、什么层次呢?能让一个人有决心牺牲到你最纯朴人性中的那种基本关系,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坚持着,我们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关于谍战片的天花板这些年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潜伏》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因为豆瓣评分9.4,而《风筝》只有8.8,这两部局无疑都是极其出色的影片,我个人认为《潜伏》像是在讲故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所有立意都在剧情的表面。
而《风筝》则是信仰与人性的纠缠,更为虐心,谍战也只是这部片表面的含义,前面六哥的叱咤风云和后面的凄凉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真的挺佩服柳云龙的胆大和心细,他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明面上的风采,而是更深层次地去挖掘去思考,他是所有国产谍战里最独一无二的一个,也向人们展现出了最真实的国共两党的斗争,在这里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是有信仰的,而且都愿为之奋斗与牺牲,所有这里只有立场和信仰的不同,而没有绝对的好坏和对错,全剧只有一个主旋律—信仰。
有人把全剧做了总结说:最善良的人是秋荷,最心疼的人是周乔,最坚强的是陆汉卿,最壮烈的是曾墨怡,最意气的是孝安,最可交的是宫庶,最无奈的是四哥,最没品相的是老毛,最悲情的是林桃,最会适应的是延娥,最不该死的是君宝,最小人的是袁农,最无脑的是江心,最活宝的是小五,最憨厚的是陈局,最坚忍的是韩冰,最凄惨的是六哥,最虐心的是观众!《风筝》之后再无谍战片,这是我三刷之后心中所得出的结论,《风筝》一定要看送审版51集的,删减后的会失去很多精味,其实风筝里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深思,也许多看几遍之后你会发现原来你之前根本没有看懂《风筝》。
韩冰为什么会反共?这是一个非常令人费解的问题,韩冰这个名字听上去就令人很冰冷,就像她的代号“影子”一样。
她作为一个老革命,16岁就入党了,参加过长征,到过太行山,而且在我党长达数十年的熏陶下依然不改反共决心,相对延娥对毛主席的崇拜,和老常对党的愧疚,韩冰的心果真和她的名字一样冰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谍战剧《风筝》观后谈信仰
东方卫视热播谍战剧《风筝》第33集中,潜伏在国民党军统的中共地下党员王牌特工“风筝”郑耀先,在清除了伪装准备逃回台湾的国民党残余特务宋孝安后,与徒弟马小五的一段对话让我感触最深,他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信仰!在国民党潜伏时,郑耀先与宋孝安属结拜兄弟,有义!但在国家利益面前,兄弟的情义轻于鸿毛!郑耀先心情沉重地对马小五说:“小五啊,你一直问我,怎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侦查员。
侦查员,是这个世界上最特殊的人群!最优秀的侦查员,往往招人恨!恨他们的不仅仅是敌人,还有他们的朋友、亲人!干上这一行,要敢常人所不敢,能常人所不能,为常人所不愿,忍常人所不能忍;甚至行常人所不齿,做常人所不屑!这个职业,最要的还有忍受,忍受失去一切常人应该得到的,忍受家人、朋友终身的误解,忍受职业给你带来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但在国家需要你面前,你有选择吗?没有!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为国家牺牲,你做到了,这本身就说明了你的价值!和这种价值相比,还有什么比他更完美的回报?”马小五说:“入党誓词里有要随时准备着牺牲个人的一切,为人类解放奋斗终生。
”郑耀先告诉他“我无法回答你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我,不会仅仅是一次。
大丈夫立于天地间,命可轻抛,但义不能绝!这个义,不是别的,是信仰!没有什么可以凌驾它之上了!!!”
电视剧《风筝》郑耀先由柳云龙主演,他在剧中把军统六哥郑耀先演得义薄云天、凌厉诡异,把肩负重任的平民周志乾演得隐忍内敛、
善良朴实。
郑耀先潜伏国民党军统时,经历了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同志曾墨怡时心灵谴责、亲眼看见女朋友程真儿在自己面前被暗杀牺牲后的孤立无助,连上线陆汉卿同志为保护他而自杀,他都不能有一丝的心酸和表露,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潜伏着,因为他要确保“风筝”像一把尖刀始终刺在敌人的心脏上,在最关键时刻给国民党致命一击!在国家交给你重任时,你的个人利益不算什么!这就是责任,这就是他的信仰!
当他长期在军统内部潜伏时,受到同志的误解,从“时间久了,我有时都分不清自己是白还是红”这句话,可以想象地到他当时的茫然无助;当他孤苦伶仃的在军统独自奋斗时,受到军统戴老板的怀疑、中统的尾随陷害、游击队的亡命追杀,让他无路可退、无处可逃,可以想象地到他心里的委屈痛苦!虽然他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四处飘逸,但是他的信仰一直没有动摇过,我们看到的却是“六哥”对信仰的坚守震撼灵魂深处,他为了这份坚守的信仰而活了下来!
解放了,由于组织没有找到证明郑耀先身份的有力证据,断了线的“风筝”依然在风中飘荡。
为了完成组织交代挖出国民党潜伏特务“影子”的工作任务,他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即使自己的女儿都狠心丢下不管、不见,内心的痛苦和酸楚常人无法体会,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直至挖出“影子”为止。
他对这个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敬佩和折服,他给我们诠释了这就是信仰,他的信仰凌驾于他个人利益至上!
观看电视剧《风筝》后,心情都是很沉重的,从“风筝”郑耀先
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他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牺牲了自己的美好的青春、真挚的爱情、难舍的亲情、患难的友情,忍受着失去一切常人应该得到的,忍受着家人、朋友终身的误解,毅然不顾个人的荣辱得失,出色地完成了组织安排的任务,靠的就是他坚守住了自己心中的信仰!难道他坚守的信仰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他的信仰让我羞愧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