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学习辅导4[1]

合集下载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高11%,执 行结果提高13%,,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 程度为(C ) 113% 113% 111% A、13%-11% B、 C、 D 1、 1
111%
111%
113%
17: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 决于( A)。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 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一.判断题部分 1: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 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 隔成反比。( × ) 2: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计算的 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 )
3: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当各组 单位数出现的次数均相等时,按加权算数 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按简单算数平均数计 算的结果相同。( √ ) 4:同一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 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
26、第一批产品废品率1%,第二批产品 废品率1.5%,第三批产品废品率2%, 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25%,第二批 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0%,则平均废品率 为(C)。
A、1.5% C、1.6% B、4% D、4.5%
27、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 %,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 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4.76% B、95.45% C、200% D、76%
A . 500 700 600 500 700 600 110 % 115 % 105 %
110 % 500 115 % 700 105 % 600 B . 500 700 600
110 % 115 % 105 % C . 3 10 % 15 % 5 % D . 3

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答案

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②2.②3.④4.④5.①6.③(三)多项选择题1.②③④⑤2.①③⑤3.②③⑤4.②③⑤5.②③④6.②④(四)填空题1.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2.数量性3.同质大量差异同质4.总体单位品质数量5.总体数量数字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②2.③3.②4.②5.③6.④(三)多项选择题1.①③④2.①②③④⑤3.①③④4.①②④⑤5.②③④6.②③⑤ 7.①③⑤(四)填空题1.定期统计报表专门调查2.总体单位在总体中所处的地位不同3.明确调查目的4.调查项目的承担者调查资料的报送者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④2.④3.②4.③5.①6.③ 7.②8.①(三)多项选择题1.①③2.①②④3.①②③⑤4.②⑤5.③④6.①② 7.①⑤8.①②④⑤(四)填空题1.分组汇总2.汇总制表3.统计调查统计分析4.同质性差异性5.分组标志6.主词宾词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④2.②3.④4.④5.③(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2.①②③⑤3.②③⑤4.①②③④⑤5.①③④⑤6.③④ 7.①②③④8.②③④⑤(四)填空题1.总体总量标志总量2.时期指标时点指标3.价值单位劳动量单位4.性质不同但有联系 5.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6.水平 累计 7强度(四)计算题1.因为2000年计划完成相对数是110%,所以实际产值=1188%1101080=⨯=⨯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产值 2000年计划产值比1999年增长8%, 所以1999年的计划产值=1000%811080=+那么2000年实际产值比1999年计划产值增长=%8.181%10010001188=-⨯ 2.(1)%100⨯=计划数实际数计划执行进度从第四年第四季度到第五年第三季度这一年的时间,实际上这一年的产量达到 176********=+++ 则%5.103%100170176%100=⨯=⨯=计划数实际数计划执行进度这一题规定年末产量应达到170,所以提前时间按照水平法来算。

《统计学原理》自学指导

《统计学原理》自学指导

《统计学原理》自学指导书一、课程编码及适用专业总学时:60面授学时:24自学学时:36适用专业:会计学、工商管理专科二、课程性质《统计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函授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方法,为专业课学习和进行统计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统计的产生和发展;掌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的方法;掌握综合指标法、时间数列、统计指数、抽样推断、相关分析的理论和计算方法。

各部分的具体要求:(一)理解基本概念:统计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指标、标志、变量等。

(二)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

(三)熟练掌握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计算方法: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和标志变异指标。

(四)了解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掌握时间数列的趋势分析方法。

(五)熟练掌握统计指数的计算方法。

(六)掌握抽样推断的方法。

(七)掌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

为学好统计学原理这门课,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抓主要矛盾,有条件地略去一些次要因素,找出问题的本质。

2、要抓住重点,即应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主要公式。

3、学习是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际应用。

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为了学好本课程,首先要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应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学习。

在学习中要刻苦钻研、踏踏实实、虚心求教、持之以恒。

在学习时要抓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要理解问题是如何提出和引申的,又是怎样解决和应用的;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前后是如何呼应的;要重在理解,能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不要死记;通过习题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所以应按要求完成布置的作业题。

解题前,要对所学内容基本掌握;解题时,要看懂题意,注意分析,熟练应用各种理论和公式。

统计学原理学习辅导一

统计学原理学习辅导一

统计学原理学习辅导一第一章总论一、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1、统计的涵义统计一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不同的涵义。

统计有时指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统计有时指统计资料,即通过统计工作过程所取得各项数据资料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统计有时指统计科学,即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的科学。

统计的三种涵义是密切联系的。

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和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这些数量方面的研究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它们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

3.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可概括为:社会性;总体性;变异性。

二、统计工作过程及统计研究方法1、统计工作过程统计工作过程所包括的环节有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资料的提供与开发。

2、统计研究方法统计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

三、国家统计的职能(1,3,0)国家统计兼有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等三种职能。

四、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1、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目的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构成的整体。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体单位称总体单位。

在一次特定范围、目的的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不容混淆的,二者的含义是确切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但是随着统计研究任务、目的及范围的变化,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统计总体同时具有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等特点。

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数要足够的多,总体应由大量的总体单位所构成,大量性是对统计总体的基本要求;同质性是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变标志,即至少有一个具有某一共同标志表现的标志,使它们可以结合起来构成总体,同质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变异性就是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变异标志,即至少有一个不同标志表现的标志,作为所要研究问题的对象。

经济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

经济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

经济统计学教学团队二0一0年十一月第一章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一、内容提要本章是对本书内容的概括总结,其目的在于提供对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对象、特点和作用的基本认识,为系统学习全书,掌握全书的逻辑体系及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打下基础。

学习本章要掌握社会经济统计的对象、特点和作用,理解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熟练掌握社会经济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本章主要内容:(一)社会经济统计的对象、特点和作用1.什么是社会经济统计社会经济统计是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并以数字为依据来具体分析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各种经济关系、发展变化规律以及质变的数量界限,达到对社会经济现象整体的具体的认识,从而为各决策机构制定政策、计划提供可靠依据的一门科学。

社会经济统计的对象:社会经济统计是从数量方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包括数量多少,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等。

社会经济统计所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可度量的,是可以用数字计量的社会经济现象。

但由于社会经济现象的质与量是不可分割的,在分析研究时,必须把质和量统一起来。

2.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1)数量性。

即社会经济统计所认识的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统计上的数量型是通过各种统计指标的数值表现出来的,它与会计数字和计划指标不同。

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性使它拥有一些优点,但也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事实都能用数字来反映,因此,在以数字为主的情况下,还需搜集、了解各种情况,弥补自己的不足,达到正确认识的目的。

(2)总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要对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得出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这个过程是从对个体的实际表现的认识过度到对总体的数量表现的认识。

(3)具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是抽象的量,这是统计和数学的一个重要区别。

数学所研究的量是脱离了具体对象的数量关系,统计所研究的量是具体事物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PPT学习教案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PPT学习教案

(二)比例相对指标 (轻重工业比例)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中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用以分析总 体范围内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
比例相对指标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量 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第8页/共41页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三)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现象数量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指标, 用以说明某一同类现象在同一时间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以 表明同类实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
第9页/共41页
第二节 相对指标
(四)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 用来表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它和 其他相对指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是同类现象指标的对比。强度相 对强指度标相以对双指重标计量另单一位个表有示联,系某是而种一性现质种象不复总名量同指数的标。现象总量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位置可以互换,因而有正指标、逆指标之分。 实际应用时应注意与平均指标的区别。
水泥——(80/100)=80% 第二季度 生铁——(618/600)=103%,钢材—— (300/350)=85.71%
水泥——(180/200)=90% 2)求上半年(一,二季度合并)进货 情况, 解法同 上 生铁——(618+500)/(600+500)= 101.64% 钢材——(300+300)/(250+350)= 100% 水泥——(180+80)/300=86.67% 3)上半年累计计划完成程度执行情况 (计划 期一年 ,实际 期半年 ) 生铁——(618+500)/2000=55.9% 钢材——(600)/1000=60% 水泥——260/500=52%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概括总结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概括总结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概括总结第一部分:概率论基础《统计学原理》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概率论是统计学的基础,它研究的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本部分包括事件与概率、条件概率与独立性、贝叶斯定理等内容。

概率的性质、计算方法和基本公式也是本部分的重点。

第二部分: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第二部分以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为核心,介绍了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定义和性质。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质量函数和分布函数、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都在本部分进行了详细讨论。

同时,本部分还介绍了常见的离散型分布(如伯努利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连续型分布(如均匀分布、正态分布)。

第三部分: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三部分讨论了多维随机变量和其分布。

多维随机变量是指由多个随机变量组成的向量,它的概率分布可以通过联合分布、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来描述。

本部分介绍了多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和密度函数,并给出了常见的两个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和边缘分布。

此外,还介绍了常见的多维分布,如多项分布和多元正态分布。

第四部分: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是统计学中重要的一环,它研究如何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的未知参数。

本部分介绍了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常见的参数估计方法。

点估计方法根据样本数据直接估计出总体参数的值,例如最大似然估计和矩估计。

区间估计是通过样本数据得到参数的一个范围估计,例如置信区间的构造和解释。

第五部分: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用于验证关于总体的其中一种假设的方法。

本部分详细介绍了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步骤,包括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选择合适的检验统计量和确定显著性水平等。

此外,还介绍了单总体、两总体和多总体的假设检验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实例。

通过对《统计学原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统计学是一门基于概率论的科学,它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

本书详细介绍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涵盖了概率论、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内容。

《统计学原理》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设立假设。原假设为 备择假设为
2.给定显著性水平。取显著性水平 ,由于是双侧检验,因此需要确定上下两个临界值 和 。查表得到 ,所以。拒绝区间为小于-1.96或者大于1.96。
3.检验统计量
4.检验判断。
由于z的实际值在-1.96和1.96之间,没有落入拒绝区间,所以接受原假设,认为净重是符合规定
(五)计算题
1.因为2000年计划完成相对数是110%,所以
实际产值=
2000年计划产值比1999年增长8%,
所以1999年的计划产值=
那么2000年实际产值比1999年计划产值增长=
2.(1)
从第四年第四季度到第五年第三季度这一年的时间,实际上这一年的产量达到

这一题规定年末产量应达到170,所以提前时间按照水平法来算。
3..根据题意,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
根据样本信息,计算统计量
4.检验判断。因为 ,所以在显著性水平0.01下,拒绝原假设,也就是说,含量是超过规定界限
第九章相关与回归
(一)判断题
1.×2.√3.√4.√5.×6.×7.×8.×
(二)单项选择题
1.① 2.① 3.③ 4.④ 5.④6.②7.②8.④
2.由题意
=8.89
3.由题意
令这个数为a。则
4.由题意
5.
销售额
售货员人数
组中值
20000-30000
30000-40000
40000-50000
50000-60000
60000-70000
70000-80000
80000以上
8
20
40
100
82
10
5
25000
35000

统计学原理 4

统计学原理 4

例:
某地区工业企业情况调查表
别 工人数(人)
1200 1800 1000 1000 5000

年产值(万元)
400 1000 400 200 2000
甲 厂 乙 丙 丁 厂 厂 厂
合 计
当研究企业平均规模时,那么企业就为总体单位, 企业总数为单位总量,各企业工人总数为标志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
工人总数 5000 企业平均规模= = =1250人/每厂 企业总数 4
绝对数还有这 么多区分啊!
总量的作用: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数据
STAT
中国: 它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总量是最 13亿人口 明显的数量特 它是其他指标的计算基础; 山地占国土面积的33% 征,在任何情 况下都是首先 男性占人口比重的51% 为人们所感受 和认识的数量。
它是决策和管理的依据;
960万平方公里国土
4.作用 主要是对事物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 位或不同个人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以反映现象之间的差 别程度。 (四)强度相对指标 1.含义: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 系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用来表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 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2.计算公式:
强度相对指标 某一总量指标数值 100% 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数值
价值单位计量的最大优点是它具有最广泛的综合性 和概括能力,能使不能加总的使用价值相加,可以表示 现象的总规模和总水平,但它脱离了物质内容,有时不 能准确的反映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把实物指标 和价值指标结合起来使用。
3.劳动量指标:劳动量指标是以劳动单位即工日、 工时等劳动时间计量的统计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作用
它是其他指标的计算基础;

《统计学原理》课后练习答案

《统计学原理》课后练习答案

各章训练参考答案第一章统计概述一.填空题1.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2.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统计工作3.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4.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信息职能5.统计设计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统计数据分析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统计数据分析6.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同质性7.总体单位名称总体单位8.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标志值9.可变的数量标志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10.数量指标质量指标11.统计指标体系12.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范畴具体数值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二.单项选择题1.B 2.B 3.B 4.C 5.C 6.B 7.D 8.D 9.C 10.C 11.D 12.C 13.C 14.B 15.C三.多项选择题1.A E 2.ABCDE 3.ACD 4.ABDE 5.BCEF6.ACDE 7.DE 8.BDF 9.BC 10.ACE四.判断题1.错2.对3.对4.错5.错6.错7.对8.对9.对10.对五.论述题1.答:对统计指标进行分类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从指标所反映现象的数量性能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从指标的计算形式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从指标的作用和功能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描述性指标、评价性指标和预警性指标三种。

2.答:指标和标志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所有统计指标都是可量的,而标志未必都可量,其中品质标志就不可量。

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其承担者是统计总体;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其承担者是总体单位。

③指标具有综合性,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而标志一般不具有综合性能。

指标和标志的联系主要表现在:①指标的数值以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为基础,是由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经过综合汇总而得到的,没有单位的标志表现,就没有总体的指标数值。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摘要: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数学的科学,它涉及数据的收集、分析、解释和展示。

本文旨在概述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概率论、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关键知识点。

1. 引言统计学是理解和解释数据的强大工具,它在科学研究、商业决策、政策制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统计学,我们可以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形成结论,并对未来进行预测。

2. 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统计学的基础,它涉及数据的概括和总结。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集中趋势的度量:平均数(均值)、中位数、众数。

- 离散程度的度量:方差、标准差、范围、四分位数。

- 形状的度量:偏度和峰度,用于描述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和尖峭度。

3. 推断性统计推断性统计使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它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抽样分布:样本统计量的分布,如样本均值的分布。

- 中心极限定理:样本均值分布趋于正态分布的定理。

- 置信区间:基于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区间。

- 假设检验:用于检验关于总体参数的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

4. 概率论概率论是统计学的核心,它提供了一套计算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理论框架。

主要包括:- 概率的定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条件概率:在某个条件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 贝叶斯定理:描述条件概率之间关系的定理。

- 随机变量:其值是随机的变量,可以是离散的或连续的。

5.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判断样本数据是否足以支持对总体的特定假设。

主要步骤包括:- 零假设(H0):通常是一个默认的无效应假设。

- 备择假设(H1):与零假设相对立的假设。

- 显著性水平:拒绝零假设的概率阈值。

- p-值:在零假设为真时,观察到的样本结果或更极端结果出现的概率。

6.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用于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如何影响因变量。

主要类型包括:- 线性回归:研究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统计学原理自学指导书

统计学原理自学指导书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部《统计学原理课程》自学指导书第一章总论一、本章主要掌握的内容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研究方法;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二、本章重点和难点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三、本章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明确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学科,就是研究社会经济统计方法的学科。

掌握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

2.统计的工作过程:统计设计是计划和安排;统计调查是获取资料;统计整理是对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为统计分析做准备,并进行简单的分析;统计分析是得出结论的过程,也就是对事物的数量特征的认识过程。

3.大量观察法用于统计调查过程;统计分组法用于统计整理阶段;综合指标法用于统计分析过程;统计推断法是在抽样调查后用来得到综合指标的方法。

4.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是统计学中最基本的一组概念,是理解其它基本概念的基础,也是认识统计工作过程的基础。

5.标志是与总体单位相联系的概念。

对于标志,难点在于区别标志与标志的表现。

区别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

6.指标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它贯穿于统计工作全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7.注意区别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一个简易的区别二者的方法是根据单位来区别,一般而言数量指标是有单位的,它的单位一般是单一单位,如米、千克、立方米等,个别情况下有复合单位,但复合单位间是相乘的关系,如反映运输工具工作量的单位吨公里(1吨公里表示某一运输工具运送1吨货物运行了1公里)等。

质量指标一般是复合单位或无单位,但复合单位间是相除的关系,如:表示价格的元/千克等。

倍、番等单位的指标也属于质量指标(其实质是无单位)。

四、本章作业1.试述统计总体的特点。

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3.什么是标志与指标?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假设某市2005年商业企业有关统计资料见表1-1表1-1 某市2005年商业企业统计表要求:(1)试指出上表中的总体、总体单位、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一节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含义
总量指标又称绝对指标,或简称绝对数, 总量指标又称绝对指标,或简称绝对数, 又称绝对指标 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 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 规模或绝对水平的综合指标。 规模或绝对水平的综合指标。 表现形式:绝对数。 表现形式:绝对数。 2000年中国 年中国GDP为89404亿元 亿元。 如:2000年中国GDP为89404亿元。 2000年中国外汇储备为 2000年中国外汇储备为1656亿美元。 年中国外汇储备为1656亿美元 亿美元。
数 = 同期计划规定的累计数 计划完成相对数 计划期内各年累计完成 ×100%
提前完成计划时间= 计划期月数-实际完成月数) 提前完成计划时间=(计划期月数-实际完成月数)
+(超额完成计划数/平均每日计划数) 超额完成计划数/平均每日计划数)
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数的计算方法
计划期内某月止累计完成数 计划执行进度 = ×100% 本期计划数
结构相对数
1、概念:部分占全体的比例。 概念:部分占全体的比例。 2、作用:反映事物的内部构成、性质、 作用:反映事物的内部构成、性质、 质量及其变化。 质量及其变化。 3、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结构相对数= 总体某部分的数值×100% 总体的数值
4、特点: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为100% 特点: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为100% 或1。分子与分母位置不能互换。 分子与分母位置不能互换。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1、按总量指标的总体内容不同分: 按总量指标的总体内容不同分: 总体总量:指总体单位总数。 总体总量:指总体单位总数。 标志总量: 标志总量:指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 和。 研究某地区的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情况, 如:研究某地区的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情况, 职工人数”为总体总量, 工资总额” “职工人数”为总体总量,“工资总额”为 标志总量。 标志总量。 2、按总量指标所反映的时间不同分: 按总量指标所反映的时间不同分: 时期指标(时期数) 时期指标(时期数) 时点指标(时点数) 时点指标(时点数) 总产值、销售量为时期数;年末人口数、 如:总产值、销售量为时期数;年末人口数、 设备台数为时点数。 设备台数为时点数。 时期数与时点数的比较

《统计学原理》重点,难点问题教学辅导

《统计学原理》重点,难点问题教学辅导

《统计学原理》重点、难点问题教学辅导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答: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以用数值表示,即标志值。

2、什么是统计指标?统计指标和标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或范畴。

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量和数值单位等内容构成。

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是一对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

二者区别是: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不一定。

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

标志和指标的主要联系表现在:指标值往往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标志和指标存在着变换关系。

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是一对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不一定。

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

3、统计普查有哪些主要特点和应用意义?答: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性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

普查的特点:(1)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

因为普查的对象是时点现象,时点现象的数量在短期内往往变动不大,不需做连续登记。

(2)普查是全面调查。

它比任何其它调查方法都更能掌握全面、系统的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

(3)普查能解决全面统计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

因为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指标内容比定期统计报表更广泛、更详细,所以能取得更详尽的全面资料。

(4)普查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而不能经常进行。

4、抽样调查有哪些特点?有哪些优越性?答:(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其目的是要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解释和呈现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工程技术领域,统计学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它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方面。

描述统计是对已有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包括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度量;推断统计则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内容。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统计学中的数据类型。

在统计学中,数据可以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两种类型。

定量数据是可以用数字表示的数据,包括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定性数据则是用文字描述的数据,通常表示某种特征或属性。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统计学中的概率理论。

概率是统计学的重要基础,它用来描述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概率理论包括基本概率、条件概率、贝叶斯定理等内容,它们在统计推断和决策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此外,统计学中的抽样技术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抽样技术是指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它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多种抽样方法,对于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统计学中的统计推断方法。

统计推断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种方法。

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方法;假设检验则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假设检验,判断总体参数是否符合某种假设。

总的来说,统计学原理知识点涉及到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概率理论、抽样技术和统计推断方法等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至关重要,它们不仅对于学习统计学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于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统计学原理辅导(冲突)

统计学原理辅导(冲突)

1、政治算术学派:17世纪的英国“威廉·配第”代表著作《政治算术》2、国势学派:.18世纪的德国“阿亨瓦尔”代表著作《近代欧洲各国国势学概论》。

定名“统计学”。

“统计学”的起源3、数理学派:19世纪的比利时“凯特勒”代表著作《社会物理学》“统计学之父”4、“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统计活动”或“统计工作”2.“统计资料”3.“统计理论”其基础是“统计活动”或“统计工作”5、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性质: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从数量方面认识社会现象,是一门系统论述社会经济统计方法的应用社会科学,是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特点:1.总体性; 2.数量性; 3.具体性6、总体。

是客观存在的整体,是统计研究的对象。

7、总体单位。

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

8、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或属性的名称①品质标志:如籍贯、性别、民族等不能用数值表示②数量标志:年龄、成绩、年级等9、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①离散变量:企业数、人口数、学生数。

只能取整数值②连续变量:产值、企业成本、利润。

可取任意10、统计指标:说明总体综合特征的数据资料。

数字表示11、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①数量指标: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

如GDP②质量指标:说明总体的质量特征。

如及格率、劳动生产率。

可用数值表示1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①时期指标:反映事物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的数量。

如价值量、产值。

是通过连续不断登记取得的,其数值大小与间隔的时间长短有关系②时点指标:反映事物在某一时刻发展变化的总量。

如人口数,企业数,存贷款余额等。

也称为存量指标。

是通过一次登记取得的,其数值大小与间隔的时间长短没有关系13、统计指标体系:1.若干个有联系的指标组成的整体2.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都是有联系的。

其中一个指标可以用其他指标表示出来。

3.指标体系对整体的描述和刻画更加全面、深刻。

14、存量: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个时刻或时点上的状态。

2.是时点指标。

统计学原理★4

统计学原理★4

25分将研究对象的总体划分为若干群,然后按随机原则从中成群地抽取样本单位,对抽中的群进行全面调查的一种抽样方法叫()。

••正确答案:B35分某企业生产A产品的工人有1000人,某日采用不重复抽样从中随机抽取100人调查他们的当日产量,样本人均产量为35件,产量的样本标准差为4.5件。

请以95.45%的置信度估计该日人均产量的置信区间。

•~35.85件•~30.85件正确答案:B45分随着被研究对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而连续不断进行登记,这属于()。

••正确答案:A55分下列属于负偏态的有()••>0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共5题,35分17分下列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有()。

•正确答案:AB27分统计指数,按反映的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正确答案:ABD37分多元线性相关的基本假设有()。

正确答案:ABCD57分线性回归模型中加入随机误差项的原因有()。

正确答案:ABCD三、判断题共10题,40分14分在方差未知情况下,正态总体的小样本平均数服从自由度 n-1为的t分布。

所以可用t分布理论来检验方差未知的正态总体小样本平均数离差的显著性。

正确答案:A24分新的统计报表制度要围绕市场经济运行,采集与市场机制有关的统计信息,促进经营机制的全面转换。

正确答案:A34分按无关标志排队,其抽样效果相当于类型抽样。

•正确答案:B44分用数字来表现某一个人在年龄方面的特征,就称为数量标志。

•正确答案:A54分等比例分层抽样,是按照各类型组标志变异的程度大小来确定抽样单位数的多少。

•正确答案:B64分正态分布密度函数具有非负性的特点。

正确答案:A74分劳动单位是用劳动时间表示的计量单位,它是一种复合单位。

正确答案:A84分备择假设和原假设是对立的。

正确答案:A94分标准差适宜不同数据集的比较。

正确答案:A104分如果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样本平均数也同样服从正态分布。

•正确答案: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原理学习辅导(四)第八章 指数分析一、指数概念和指数的作用。

指数有广义指数和狭义指数之分。

广义指数指所有的相对数,即反映简单现象总体或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狭义指数是指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狭义指数是指数分析的主要方面。

按指数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体指数。

个体指数是反映个别现象(即简单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总体指数是反映全部现象总体(即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总指数按其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的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指数按其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对数量指标编制的反映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程度的指数称数量指标指数;对质量指标编制的反映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程度的指数称质量指标指数。

二、综合指数的特点、编制以及计算。

1.综合指数的概念 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形式。

编制综合指数的目的在于测定由不同度量单位的许多商品或产品所组成的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总动态。

综合指数包括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综合指数编制的特点是:(1)确定与指数化指标相联系的同度量因素;(2)对复杂现象总体所包括两个因素,把其中一个因素----同度量因素的时期加以固定,以便消除其变化,来测定我们所要研究的那个因素即指数化指标的变动。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指数化指标是数量指标,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数时,指数化指标是质量指标,以计算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2.综合指数的特点及同度量因素的确定。

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是先综合后对比。

即解决不同度量单位的问题,使得不能直接相加的现象变得可以相加,然后再进行对比分析。

所以,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有两个特点:第一,编制综合指数要从现象之间的联系中,确定与所要研究的现象有关联的同度量因素;第二,将引进的同度量因素固定,以测定指数化因素的变动,从而解决对比问题。

3.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1)数量指标指数0001p qp q∑∑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01p q ∑ -00p q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质量指标指数∑∑0111p q pq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11p q ∑-01p q ∑)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三、平均指数的概念、编制及计算。

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另一种计算形式,有其独立应用意义。

它可以是综合指数的变形,也可以是独立意义的平均指标指数。

在得不到全面资料的情况下必须运用平均指数。

平均指数是从个体指数出发来编制总指数的,计算形式为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1)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编制,是以基期总量00p q 为权数对个体数量指标指数进行加权算术平均,以此计算的加权平均数指数等于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0000p q p kq 上式中,K 表示数量指标的个体指数,00p q 表示基期的某个总量指标。

也就是说,要编制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一要掌握数量指标个体指数,二要掌握基期总量。

(2)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的编制,是以报告期总量11p q 为权数对个体质量指标指数进行加权调和平均,据此计算的加权平均数指数等于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11111p q k p q 上式中,K 表示质量指标个体指数,11p q 表示报告期的某个总量指标。

也就是说,要编制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一要掌握质量指标个体指数,二要掌握报告期总量。

在平均指数的应用中,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比较有两个重要特点:①综合指数主要适用于全面资料编制,而平均指数既可以依据全面资料编制,也可以依据非全面资料编制;②综合指数一般采用实际资料做权数编制,平均指数在编制时,除了用实际资料做权数外,也可以用估算的资料做权数。

四、因素分析的内容。

1.因素分析的定义因素分析是指从数量方面研究现象动态变动中受各种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

因素分析主要借助于指数体系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变动中各种因素变动发生作用的影响程度。

在指数体系中,某个总量指标(称结果指标)是两个原因指标的乘积的条件下,通过建立相应的指数体系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个方面对总量指标的变化进行因素分析。

在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果指数等于因素指数的乘积,二是结果指数的分子分母之差等于各因素指数分子分母之差的和。

因素分析主要分析以下两个问题:(1)利用综合指数体系,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总量指标的变动受各种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

(2)利用综合指数编制的方法原理,通过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平均指标变动受各种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

例如,总平均工资的变动受不同技术级别工人平均工资和受不同技术级别工人结构变动的影响程度,分析企业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变动受各个工人组劳动生产率变动和各工人组工人数结构变动的影响程度。

2.因素分析的内容因素分析只能在具有乘积关系的指数体系中进行。

因素分析的内容包括相对数分析和绝对数分析。

相对数分析是指数体系间乘积关系的分析,指数分析一般就是指这种分析;绝对数分析是指指数体系中分子与分母差额关系的分析。

3.因素分析的步骤计算被分析指标的总变动程度和绝对额;计算各因素指标变动影响程度和绝对额;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总变动程度等于各因素变动程度之连乘积,总变动绝对额等于各因素变动影响绝对额之总和,4.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的具体形式;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相对数变动分析:0011p q p q∑∑= 0001p qp q ∑∑× ∑∑0111p q p q 绝对值变动分析: 11p q ∑-00p q ∑= (01p q ∑ -00p q ∑)×(11p q ∑-01p q ∑)例.要求:(1)计算三种产品的成本总指数以及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变动使总成本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2)计算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变动而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3)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说明总成本(相对程度和绝对额)变动情况。

解:(1)产品成本指数=%04.9648000461000111==∑∑p q p q 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变动使总成本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11p q ∑-01p q ∑)=461000-48000=-1900(万元)(2)产品产量总指数=%29.11442000480000001==∑∑p q p q 由于产量变动而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01p q ∑ -00p q ∑)=48000-42000=6000(万元)(3)总成本指数=%76.10942000461000011==∑∑p q p q11p q ∑-00p q ∑=46100-42000=4100(万元)指数体系:109.76%=96.04%×114.29%4100(万元)=-1900+6000分析说明:报告期总成本比基期增加了9.76%,增加的绝对额为4100万元.由于各种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平均降低了3.96%(甲、丙产品成本降低,乙产品成本提高),使总成本节约了1900万元;由于各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了14.29%,使报告期的总成本比基期增加了6000万元。

第九章 动态数列分析一、动态数列的概念和种类动态数列又称时间数列,它是指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

因此,动态数列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反映时间顺序变化的数列,一部分是反映各个指标值变化的数列。

动态数列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三种:1.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是将总量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它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间内达到的绝对水平及增减变化情况。

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又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所谓时期数列是指由时期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数列中每一指标值都是反映某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时期数列具有以下特点:(1)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3)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所谓时点数列是指由时点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数列中的每一指标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

时点数列具有以下特点:(1)数列指标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中各个指标值不具有可加性;(3)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2.相对指标动态数列相对指标动态数列是将一系列同类相对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

它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发展过程。

3.平均指标动态数列平均指标动态数列是将一系列平均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

它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标志一般水平的发展变动程度。

二、现象发展水平指标的种类及计算1.发展水平发展水平又称发展量。

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各个时期所达到的规模和发展的程度。

发展水平既可以表现为总量指标,也可表现为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

发展水平实际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数值。

2.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

它是动态数列中各项发展水平的平均数,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中发展的一般水平。

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既有区别又有共同之处,其区别是:序是平均数平均的是现象总体在不同时期上的数量表现,从动态上说明其在某一时期内发展的一般水平。

而一般平均数是将总体各单位同一时间的变量值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序时平均数是根据动态数列计算的,而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

其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差异抽象化。

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有以下几种方法:(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由于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而形成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①由时期数列计算 na a ∑= ②由时点数列计算时点数列有连续时点数列和间断时点数列之分,其计算方法也不相同。

在间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又有两种情况: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

公式为:12121121-++++=-n a a a a a n n 若间断的间隔不等,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公式为:∑--++++++=ff a a f a a f a a a n n n 11232121222 (2)由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由于这两种动态数列是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派生出来的,因此其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也是由总量指标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派生出来的。

具体方法为:先根据资料分别计算出所对比的两个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将两个序时平均数进行对比,从而得到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