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学具的使用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如何有效的利用学具

小学数学如何有效的利用学具

小学数学如何有效的利用学具作者:杨灵芝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27期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具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操作学具时,可以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主动地接受学习。

在教学中运用好学具,要掌握学具使用的技巧和学具使用的时机,熟悉注意事项,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让孩子们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人人学不同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不同的知识。

关键词:学具操作演示分类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67-01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所学知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具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操作学具时,可以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主动地接受学习,教师只是扮演指导者的角色。

在教学中运用好学具,要掌握学具使用的技巧和学具使用的时机,熟悉注意事项,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让孩子们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人人学不同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不同的知识。

所以,在各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针对不同的学段,不同的课程学习内容,选取合适的学具,让学生乐学,学的开心,学的明白。

1 广搜学具,理解数学来源生活为了让学生感知新课程中“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服务于数学”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只要内容符合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就让学生广泛的搜集学具,深刻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观察物体”时,主要学四种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这些立体图形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此,我让学生在家里找到图形,然后带来,在课堂上观察研究。

第二天,学生带来了五花八门的立体图形:牙膏盒,药盒,化妆品包装盒,魔方,骰子,正方体纸盒,圆柱形杯子,茶叶桶,饮料瓶,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等。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学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学具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示数学知识,可以很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比如,通过小球和秤,可以教授学生尺度与度量问题;通过小珠算盘,可以更好地教授加减乘除;通过几何制图板、木质积木等,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几何知识如图形、立体等。

其次,学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记忆所学知识。

通过触摸、拼装等方式进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让他们的记忆更加深刻和持久。

而这种记忆,往往比单纯的读书记忆更加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同时,学生在使用学具时需要亲身操作,这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进而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

再次,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创新精神,提高创造力。

学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尝试不同方式的操作,从而不断尝试、发现、探究新的学习方法。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有帮助,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创新思维,更加独立、科学地思考问题。

最后,学具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合作学习。

在学具的帮助下,学生很容易形成合作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学块可以互相借鉴、交流经验,帮助提高集体中的学习效果。

而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表现以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记忆知识、发挥创新力,还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习。

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具,创造丰富、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更好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和学具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和学具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和学具的研究韩彩娟(甘肃省平凉市咗昭区上寺台回民小学,甘肃平凉744000)扌商要:从学科知识本身的特点来看,数学是一门强调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学科,这导致大部分小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明显的困难。

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适当地利用教具和学具,既能够营造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又能够简化小学生的理解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所以,教师需要重点关注教具与学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具中图分类号:0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192(2020)10-0037-02引言在小学阶段,数学课堂对于实现学生全面成长有所帮助,但数学也是小学生的主要难点之一。

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教师合理地利用教具、学具展开教学十分必要。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小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他们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起着决定性作用皿。

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教师完善数学课堂教学造成了阻碍。

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教师教学理念无法适应需求的问题。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新的教学现状,教师只有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而对教学的手段和课堂的模式进行创新,才能适应学生的变化,实现更好、更高效的教学。

但对于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传统的单方面讲解模式仍然是他们开展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方式。

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不断降低,同时也使得数学知识的逻辑化、抽象化,阻碍了小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快速理解和吸收。

除此之外,教师对教具、学具等辅助性教学工具以及多媒体等新兴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重视,这使得数学课堂更显枯燥,无法让学生主动地、长时间地集中于知识教学上,从而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和学具的途径(-)结合课前导入增加课堂趣味性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课前导入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探究

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探究

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探究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具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来呈现,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拼图、数学积木等视觉教具,能够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拼图、搭积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

使用几何模型、数轴模
型等教具,可以使学生对几何形状和数学运算有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
学具来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使用计算器、拼
图等学具,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在使用学具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思考和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学具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使用学具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合作
和交流,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帮助,互相促进,提
高学习效果。

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
运用学具,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教学反思(15篇)_3

数学教学反思(15篇)_3

数学教学反思(15篇)数学教学反思1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

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

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

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小学数学课堂要重视学具运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是通过感知,认识表象,获得概念认识,形成原理探究的意识。

数学学科强调学习思维,而思维离不开具体的可感的生活事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就是直观的事物,可以让学生在直观的形中,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如一年级《分与合》这个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拿出教具,或者老师根据学习喜好设计教具,将9张喜羊羊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们思考如何分,学生们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那么,他们就能懂得分与合的意思,也为《加法和减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里我们只要学生动手分分、用笔记记,合作谈论谈论,学生们就能掌握这一学习内容,并能形成深刻的影响。

当然,学生在不断使用学具中,也能初步形成一些数学算理。

如《认识除法》学习中,我们就是通过教具的分来让学生理解的,而有余数的除法也可以数形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形的观察进行获得抽象思维。

当然,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激发自主学习能力的当下,我们的使用学具教学能够让学生主动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获得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找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构建特质。

二、小学数学学具教学开展方法探究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形式多样,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师生互动,以生为本的开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合作学习的构建为基础,让他们学会学习。

1、让学生主体参与,实践获真知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改变课堂师生关系,要重视民主平等,以及和谐的学习氛围的营造。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们丰富了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本文将从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学具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学具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上进行详细阐述。

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类型的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

在教学整数加减法时,老师可以通过数轴、计数棒等学具让学生直观感受正数和负数的关系。

学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更好地理解数学。

学具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难题,比如在教学几何中,老师可以利用几何模型或者拼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形状和空间关系。

学具在数学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

学具的选择和使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选择合适的学具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在选择学具时,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来进行选择。

比如在小学一年级教学加法时,老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计数棒或者珠算工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概念。

老师应合理使用学具,不能一味依赖学具来代替教学,而是要灵活运用学具和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具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利用学具,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们可以通过实物操作,观察实验,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学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数时,老师可以利用图形展示板让学生直观感受分数的大小和比较。

通过学具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具与学具的使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具与学具的使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具与学具的使用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和改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具与学具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

教具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器材,而学具则是学生用来进行数学学习的辅助工具。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具与学具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具的使用现状1. 普遍使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们普遍开始重视教具的运用,尝试将教学内容与具体的实物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教具种类多样小学数学课堂上使用的教具种类相当丰富。

例如,常见的计数棒、尺子、图形磁铁、地图等,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知识。

3. 教具使用不充分尽管小学数学课堂上使用教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教具的使用并不充分。

有的教师因缺乏时间或缺乏相关培训,无法合理运用教具,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具的使用现状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学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具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通过触摸和操作学具,学生可以深入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 学具种类有限尽管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学具种类相对较少。

这给教师们选择学具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也限制了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对策研究1. 教师培训与技能提升针对教师在教具使用方面的不足,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技能提升。

通过相关的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对教具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教具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宽学具选择渠道学校和教师可以与学具供应商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拓宽学具的选择渠道。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科学使用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科学使用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科学使用内容摘要:在数学教学中,离不开教具与学具的使用。

在教学实际中,学具准备要力求有序;要创设情境,灵活使用教学具;要注重学具教学的时机,归纳总结操作方法;还要注意课内操作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具学具。

教学用具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低年级,科学有效的使用学具操作,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我认为主要应该这样做:第一,学具准备要力求有序。

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年龄小自理水平差,一个班级假如实行最简单的一次操作,前后要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

这样既影响了教学进程又要冲淡课堂气氛;而且还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为此,我在学具准备中要求学生做到:1、学具存放有序。

2、学具摆设有序。

要求学生将学具摆设在课桌前缘,操作时听清要领后再动手等。

这样学生操作就有条不紊,可使原来的“乱、哄、慢”转化为“静、快、齐”。

在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时,我注意通过直观演示、形象讲解、恰当指导,协助学生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学会操作。

如开始学习10以内加法3+2=5时,学生拿着小棒不知往哪里放,只摆了5根,表达不出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就拿着小棒在投影仪上边示范边讲解摆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用小棒自己去解决类似的问题。

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8+9=17时,很多学生用最原始的方法先摆出8根,再数出9根,我这样启发学生,不用数的方法,能不能借助以前的知识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7呢?学生有的用9凑成10,有的用8凑成10,很快发现了进位加法的方法,因为在课堂中注重了学具操作训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节省了时间,课堂教学效率高。

第二,创设情境,灵活使用教学具。

新课标数学教材不但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窗、图画,而且为充分使用学具操作提供了依据。

所以,教学中我就特别注意设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给每位同学提供了用学具展示自我的机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发挥学具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发挥学具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发挥学具的作用【摘要】小学生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过渡期,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数学学具的操作和使用。

科学使用学具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等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中使用学具需要抓住使用时机,操作与理解数学原理相结合。

学具操作应力求有序,充分优化操作过程。

本文分几个方面阐述了学具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课堂中有效使用学具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学具课堂教学操作【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49-0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热情。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数学活动,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经验,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认真实践、合作交流、质疑反思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学具作为小学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发挥着其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学具辅助教学,能够优化课堂教学。

一、学具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1.巧用数学学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学具创设合适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本身,体会数学的魅力。

为学生创造运用学具动手操作的机会,能够使学习更具趣味性和高效性。

如在整理乘法表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准备好表内乘法卡片,让孩子先通过分类整理找到整理乘法算式的依据,然后再按照他们发现的规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摆成排或列。

这样不仅使原本枯燥的填表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他们要想从杂乱无章的乘法算式中理出头绪,就必须关注乘法算式之间乘数和积的关系,从而真正达到了整理乘法表的教学目的,同时也产生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效果。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本文将从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选择和使用学具的原则以及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浅谈。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具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功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利用色彩鲜艳的拼图、立体模型、计数棒等学具,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增加学习动力。

2.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许多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具可以通过视觉、触觉等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比如用小球、小方块等学具展示几何图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促进交流和合作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小组活动或合作游戏等形式使用学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通过学具的使用,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选择和使用学具的原则在选择和使用学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学具时,应考虑其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学具的选择应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能够对教学目标做到有针对性。

2.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学具应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使用学具时更加乐于参与,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容易操作和携带学具的操作性和携带性也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学具应该简单易操作,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实践操作,学具也应该方便携带,以便教师随时使用。

4.与教学内容衔接紧密学具应能够与教材内容融为一体,与教学内容衔接紧密。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促进教学效果。

5.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在选择学具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学具,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教学效率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教学效率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教学效率《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所谓学具操作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动手操作已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

一、使用学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

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如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

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二、使用学具,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

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使用学具,能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操作学具能使物质的外部操作(物化)过渡到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的运用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的运用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的运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07-21T03:28:02.395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5期作者:桂书奎[导读]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难点课程。

数学水平的提高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桂书奎福泉市陆坪藜山小学 550500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难点课程。

数学水平的提高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制定创新教学策略,如在数学课堂上加入各种学具,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师生交流互动,有效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具;教学策略小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动,在思维方面,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所以他们在学习抽象性较强的知识时,经常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

学具的运用可以让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以此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学具在教学中的运用,深入探究怎样更好的利用学具教学,真正让学具帮助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一、学具应具有实用性学具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而同样的学具可能会有很多种,样式不同、颜色不同等。

教师要关注学具的实用性,若在课堂中需要学生上台展示学具操作或者展示作品,那么教师应选择颜色、大小等比较适当的学具以便于其余学生观察。

教师还应选择方便操作的学具,可以让学生操作的时间缩短,提高课堂效率。

如教师在《5 的组成》一课中,有的教师为了体现生活性,让学生准备5颗豆子,课堂上学生在分一分的时候,豆子摆不稳,有的学生的豆子滚到了座位下,教师秩序较乱,学生特别注意保护好豆子不乱滚,精力没有放在怎么分一分、有几种分法上,因此操作效果受到了影响。

在这一课中完全可以选择小棒来作为学具,达到的效果会更好。

教师还应选择简洁的学具,小学生有比较爱玩、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花哨的学具会干扰学生的操作。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们往往会使用不同的学具来辅助教学,比如算盘、数学拼图、数轴等,这些学具可以直观地展现数学概念,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从学具的种类、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深入解析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学具的种类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常见的学具有很多种类,它们都各自有不同的用途和特点。

算盘是一种古老的计算工具,可以用来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非常适合小学生使用。

而数学拼图则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拼插的方式,直观地感受到形状和空间的概念。

数轴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轴上的正负数,同时也可以用于解决简单的代数方程。

还有各种形状的几何模型、计数棒、计算器等等,都可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力工具。

三、学具在教学中的效果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学具可以让数学概念更加直观、形象化,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算盘的操作,学生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数字的增减变化,更容易理解加减乘除运算的规律。

学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通过使用学具,数学不再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公式,而是一种可以触摸、可以感受的生动的学科。

学具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使用学具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可以通过动手操作,主动地探索和学习。

四、如何合理使用学具学具的使用也需要老师们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操控。

老师在选择学具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学具。

在教授加法和减法的时候,可以使用算盘;在教授几何图形的时候,可以使用数学拼图。

老师在使用学具时,要适时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组织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们参与到学具的使用中来,积极地进行思考和讨论。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和提高解题能力。

本文将就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做一番探讨。

一、学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学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它具有直观、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学具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从而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学习加减乘除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各种具体的小玩具或器材来进行教学,比如使用小球或小石子进行加减法的教学,这样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意义,并且通过操纵小球或小石子来进行实践,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学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们在教学中更加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的热情。

二、学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通过使用各种具体的学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教学几何图形时,老师可以使用各种几何模型、纸板等物品,用来展示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各种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在教学分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分数版块或线段模型来展示分数的大小和大小比较,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含义和大小关系。

这些具体的学具通过视觉、触觉等感觉刺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使得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

学具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操纵各种学具进行实践操作,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学具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通过学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问题的本质和解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运用有效性的思考和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运用有效性的思考和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运用有效性的思考和研究发布时间:2021-08-17T16:15:20.8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第11期作者:刘淑香[导读] 教育部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多使用学具,不能仅仅依靠教具来进行教学刘淑香厦门市同安区汀溪中心小学 361100 摘要:教育部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多使用学具,不能仅仅依靠教具来进行教学。

教具与学具的基本区别就是,教具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操作的,而学具是每个学生自己实践操作,以达到教学效果。

教具只有教师能操作使用,学生只能观摩。

学具的使用应该作为平时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式,而不仅仅是按照课本死记硬背。

不能只靠学生自己模仿、记忆来学习数学,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活学活用,融会贯通才能学好数学,学生自己理解透彻才是最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运用;有效性引言: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伴随整个求学生涯。

小学数学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刻,这时打好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1.传统教学容易让学生倦怠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没有吸引力的情况下,注意力是集中不了很长时间的,传统理念下,教师的课程理论教学难免会让学生产生疲惫,课堂没有激情,学生在被迫的接受知识灌输,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2.传统教学很难内化传统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背诵基础知识,靠死记硬背的东西很难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只有深度的理解其中的奥妙,才能举一反三。

小学生本身年龄就小,死记下来的知识点很快就会被新的知识点覆盖,吃透知识点才能完成内化。

二、学具运用的实施效果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光靠教师的灌输,学生很难积极回应,提不起兴趣。

兴趣是行动的源动力,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上合理的使用学具,让学生自己操作得出来的规律和理论,更能记忆深刻并且深入理解。

有学具的加入,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就容易调动起来,自然就会感兴趣。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数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科,而数学教学中的教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具的使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具及其运用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的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目标。

在运用教具时,教师要明确教具的作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具,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具包括数学模型、图形、几何模型、计算工具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操纵这些教具,使数学概念和方法变得生动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

通过操作教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运用教具时,要遵循一些基本的教学原则。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选用教具。

其次要注重教具的操作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可以通过操纵和观察教具来感知数学规律,形成所需的数学概念。

最后要注意教具的启发性和激发性,使学生在使用教具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具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

在教授数字时,可以借助数字卡片、算盘等教具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大小、大小关系、相加相减等操作。

在教授图形时,可以使用图形拼图、图形模型等教具让学生了解各种基本图形的性质、关系和组合等。

在教授计算时,可以通过计算器、几何模型等教具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感知到数学的奥妙。

五、教学效果教具的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它使数学概念和方法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具的使用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牢固的数学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六、教学建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具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具,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地选用和使用教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科学使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科学使用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科学使用摘要:科学有效的使用学具操作,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科学使用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我认为主要应该这样做:第一,学具准备要力求有序。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一个班级如果进行最简单的一次操作,前后要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

这样既影响了教学进程又要冲淡课堂气氛;而且还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为此,我在学具准备中要求学生做到:1、学具存放有序。

2、学具摆设有序。

要求学生将学具摆设在课桌前缘,操作时听清要领后再动手等。

这样学生操作就有条不紊,可使原来的”乱、哄、慢”转化为”静、快、齐”。

在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时,我注意通过直观演示、形象讲解、恰当指导,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学会操作。

如开始学习10以内加法3+2=5时,学生拿着小棒不知往哪里放,只摆了5根,体现不出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就拿着小棒在投影仪上边示范边讲解摆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用小棒自己去解决类似的问题。

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8+9=17时,不少学生用最原始的方法先摆出8根,再数出9根,我这样启发学生,不用数的方法,能不能借助以前的知识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7呢?学生有的用9凑成10,有的用8凑成10,很快发现了进位加法的方法,由于在课堂中注重了学具操作训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节省了时间,课堂教学效率高。

第二,创设情境,灵活使用教学具。

新课标数学教材不仅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窗、图画,而且为充分使用学具操作提供了依据。

所以,教学中我就特别注意设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给每位同学提供了用学具展示自我的机会。

教师教具的使用,不仅只是为了直观地演示给学生看,更重要的是可为学生的学具操作起到引路示范作用。

所以,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创设情境,让教师手中的教具和学生手中的学具一起动起来。

我曾经这样引入一副信息窗:”小朋友,一年级和二年级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谁想去参加啦啦队?大家参加啦啦队的时候,不光要为他们加油,还要仔细观察看看谁知道的多,提的问题好。

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
宋文志、男、1992年毕业于白山师范学校,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在教学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能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并悉心钻研、勇于探究。在不断的总结和反思和学习中,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宿春杰,小学一级教师;任教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第一小学校。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国家级刊物知网上发表,指导的学生作文多次在省、区级竞赛上获奖。
三、使用学具可以构建学生的空间观念
构建学生的空间观念,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加强实际操作。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制作、拼摆、搭建等活动,对所探究的问题,有了更清晰、更直观、更全面的认知,并在脑海里形成了影像,构建了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对一个实物学具进行观察,先观察前面、后面和上面,再认真观察左面和右面,并抓住实物的特点进行对比。最后,学生会很轻松的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物体的立体模型,并构建了良好的空间观念。
二、使用学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恰当的使学具教学,刺激他们的感官,一下子就能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并能使之高度集中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学习《时间的认识》一课时,在学生对钟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通过对自制学具的拨动,能够很快总结出时针和分针的运行规律,并理解了“时”与“分”的进率。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使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在使用学具时,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量一量、算一算的过程中,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经验和方法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提高了其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并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造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使用学具教学,有着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使用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使用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使用之我见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因此,充分利用学具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学具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39-02如何有效地利用学具,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记忆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

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的使用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确定学具使用的必要性新课程倡导动手操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是时时都需要动手,处处都需要操作。

动手操作是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自主地开展有目的、有价值的动手动脑的探究过程。

教师在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之前,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把握教学目的,确定使用学具的必要性。

课堂中适时地让学生动手操作,灵活地引导学生处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操作活动有针对性,有目的性,讲究实效,避免流于形式。

如”倍的认识”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操作练习:让学生第一行摆两根小棒(强调两根是一份,要两根一起拿出来,摆成一堆),第二行也是两根一份,摆这样的三份(强调两根一份,摆出三堆)学生摆完后问:”第一行的两根是几份?第二行两根一份摆了这样的几份?”学生答后又强调说:”第二行有这样的三份,那么第二行就是第一行的3倍,也就是说第二行是3个2”。

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感知了什么是一份,什么是几份,很清楚地理解了倍的含义,接着又让他们用实物卡片进行了对应练习,巩固了对倍的认识。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学具的现状研究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学具的现状研究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学具的现状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得到了很多的发展机遇,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给小学生带来全新的数学体验。

学具作为辅助数学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中。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

通过查阅、整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发现学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具教学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对上海H学校的12个班级53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18位(其中10位为本研究者所在学校的教师,8位来自其他学校)的一线数学教师进行访谈,及32节课堂观察,采集数据来进一步了解、研究学具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使用的情况,本研究者发现对于学具的使用教师持肯定态度,学生也很喜欢操作学具。

同时,本研究者发现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使用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具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不受重视,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的不重视导致不配备学具或学具不齐全,从而使教师放弃学具教学,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自身原因导致学具不受重视,如部分教师认为学具教学太浪费时间,且不易控班而不用有学具,还有的教师认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比较方便、省事,所以很少使用学具;其次,学具在课堂使用的低效化,一方面学具教学大部分情况下是在展示课或公开课上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使用,为了操作而操作,流于形式导致低效,一方面是教师在使用学具教学时,指导不到位、操作时间少、操作后反馈流于形式而导致低效,另一方面是学生在操作时参与程度不够导致低效等。

通过以上研究,本论文在第三章节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性的策略,主要包括营造良好的学具使用环境、教师全面提升对学具的使用水平和提高学生使用学具的积极性这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学具的使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仅就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二、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

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

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

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

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个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l个10),十位商 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个1),个位商4。

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1.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

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

操作学具能使物质的外部操作(物化)过渡到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比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几何模型,运用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又如:利用学具操作,学生将圆柱侧面转化为原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公式。

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指出:通过感知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可使外部活动逐步内化为智慧活动。

3.学具的使用,因师生互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局面。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是这种认识活动特殊性的表现之一。

教育部《关于我国数学课程研制的初步设想》指出,要通过数学教学改革,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

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让儿童获取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选择适宜的思维方向和策略。

通过这些思维方式和策略的运用,不断解决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矛盾,教师讲解与自觉理解的矛盾和同学之间新知识理解水平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比如,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学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师生可利用一些三角形(其中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具,采用拼接法、度量法和幻灯演示法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等。

四、使用学具,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如:教学“同样多”时,让学生先摆5朵红花,然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的整齐地摆,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学具的操作,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等等。

五、使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

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合作操作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教学1L 和1000ml 的关系时,可分组让学生把l00ml 水倒进1L 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几次?同学们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记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六、使用学具,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是现代教学论特别强调的一个方面。

国外一些专家在进行小学教学新体系的研究时,都把发展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的三种能力之一(另外两种是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国的教育方针也强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五育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让学生分组做实验(一个圆柱形容器、一个圆锥形容器、沙子或水,让学生用圆锥容器向圆柱容器中装水或沙)证明V =31 Sh 的成立。

实验中,教 师不能满足于大多数正确或大致正确,而要注意引导学生严格、正确地运用直观操作,且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真正把操作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

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要引导学生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指出操作的不正确之处,继续进行实验,直到成功为止。

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七、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所以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如学习了分米后,让学生量课桌的长、宽;学习了面积单位后,让学生量常用物品的面积等。

八、使用学具,有助于形成“问题解决”意识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表的《休戚与共——关于数学教育失败向全国作的报告》中指出,数学教学应强调“数学问题解决”,使学生达到能从日常生活中和数学内部找出数学问题;能发展和应用各种策略去解决各种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再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可让学生根据学具卡(见教材图)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很多的问抽出教学新知所需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发现乘法分配律。

这样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数学问题解决”意识得到了强化和培养。

九、使用学具,可以开发学生智力。

科学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左半脑分管支配右半身的活动;右半脑支配左半身的活动。

反之人的左、右半身的活动可促进人的右、左半脑的协调开发。

左右半脑各司其职而又协同发挥作用。

据研究,人的大脑功能存在着很大的潜力,一般人只用了脑功能的10%左右,使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一是可以开发学生大脑的功能;二是通过左右手同时活动,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十、使用学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999年5月,教育部在北师大召开了“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数学课程相互关系研讨会”,会上强调指出:“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内涵包括多方面,既包括数学知识、能力的发展,又包括数学情感(兴趣、自信心和数学观等)的发展。

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的,而后者我们过去对它却不够重视。

我们必须把数学情感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和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平等看待。

”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

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如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

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十一、使用学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