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双黄连注射剂毒性的认识
双黄连注射液的合理使用及问题浅析
![双黄连注射液的合理使用及问题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b0421d6edb6f1aff001f94.png)
双黄连注射液的合理使用及问题浅析【摘要】中药注射液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尤以过敏反应居多。
近年来,临床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时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对临床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其合理使用方法,从而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合理使用;安全双黄连注射液是纯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成份为金银花、黄芩、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清宣风热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也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疗效较好。
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有些患者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后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
1 用药后的不良反应11 皮疹、瘙痒输液后患者出现局部皮肤瘙痒,分布大小不等的鲜红色丘疹及红斑,继而遍及全身,瘙痒剧烈,伴有发热、烦躁不安等,此种过敏反应发生较多,但对机体损伤较小。
12 消化系统患者在使用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停药后症状即可自行缓解。
13 循环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输液后头晕、头痛、血压升高、心慌、血管疼痛等反应的出现。
14 呼吸系统有些患者在用药后会出现过敏性哮喘、呼吸困难等情况。
15 过敏性休克有些患者在静脉滴注后数秒钟或数分钟后先出现局部瘙痒、皮疹,继而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较严重的症状。
2 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21 处方因素双黄连注射液是从植物中提取精制而成,因此其成分复杂,且有未知的成分存在。
金银花中含有绿原酸,作为抗原进入机体则会产生高致敏反应[1]。
药物中若存在药物大颗粒、高分子蛋白及杂质等,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22 临床用药因素221 给药量给药量过大或浓度偏高,静脉点滴速度过快,均会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22 给药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不同的给药浓度和给药速度,都会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影响。
223 配伍双黄连注射剂如与化学药抗生素合并使用,可能会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产生凝聚、析出,因而发生不良反应。
注射用双黄连安全性分析评价报告
![注射用双黄连安全性分析评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b61515f02d276a201292e35.png)
注射用双黄连安全性分析评价报告【中图分类号】R39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越来越多,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受到广大公众的关注。
注射用双黄连是纯中药制剂,其成分为金银花、连翘和黄芩的提取物。
其作用为清热解毒,辛凉解表,轻宣透邪。
具有广谱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常用于呼吸道感染,由于疗效显著,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说明书中仅提到有“血管疼痛、皮疹”不良反应,而检测数据显示有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查询,有报道注射用双黄连引起烦躁、瘙痒、失眠、气急、药物热及轻度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静滴时少数患者出现轻度血管刺激性疼痛,减慢滴速后症状可消失,偶发为静脉炎。
从文献报道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所反映的情况,注射用双黄连临床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多种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但目前的产品说明书中缺少相关安全性提示信息。
一、注射用双黄连基本信息情况(一)说明书情况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哈药集团二厂警示语:1.本品与青霉素等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配伍时须照常做过敏试验2.本品与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及大环内脂类(红霉素、白霉素)等配伍时易产生浑浊或沉淀,请勿配伍使用。
3.本品在溶解过程中如出现浑浊或沉淀,则禁止使用。
4.如出现皮疹应立即停药。
5.过敏体质的患者慎用。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成份】连翘、金银花、黄芩。
【性状】本品为黄棕色无定形粉末或疏松固体状物;味苦、涩;有引湿性。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咳嗽、咽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上呼、轻型肺炎、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规格】每支装600mg、900mg、1.2g。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
每次每公斤体重60毫克,一日1次,或遵医嘱。
临用前,先以适量灭菌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再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稀释。
双黄连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双黄连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afa3fdbd64783e09122be4.png)
双黄连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注射剂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注射剂的特点是比较多的,在患者急救和感染类疾病当中得了广泛应用。
在使用注射剂之后,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部位和器官是比较多的,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也限制了我国新型药物的开发和应用。
本文主要论述双黄连注射剂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旨在为我国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参考。
标签:双黄连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分析随着医学注射剂的广泛应用,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在多种医学注射剂当中,双黄连注射剂就是比较常见的,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是比较多的,相关报道证明,双黄连注射剂还会导致患者休克以及死亡。
导致注射剂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在消除注射剂杂质的前提下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随着双黄连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报道越来越多,必须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现对双黄连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问题解决措施进行研究。
1 双黄连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双黄连注射剂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和药物成分有关,该药物主要由三组中药成分制成,第一种药物成分是双花,第二种药物成分是黄苓,第三种药物成分是连翘,另外该注射当中的黄苓和绿原酸等还可以起到抵御病毒和抵抗人体内细菌的效果,双黄连注射剂内不仅含有注射液,还含有冻干粉[1]。
目前,该注射剂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当中,治疗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双黄连注射剂产生的不良反应是比较多的,不仅有患者血管刺激,还有患者皮疹反应出现,另外还有各种消化道现象产生,有时还会产生血尿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休克或者死亡。
2 双黄连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产生因素相关研究结果证明,导致双黄连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因素是比较多的,不仅和患者个体因素有关,还和注射剂的用量等有关。
2.1注射剂相关因素导致双黄连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因素是比较多的,首先是注射剂相关因素。
①双黄连注射剂是一种纯中药注射剂,无论是药物生产,还是药物使用,都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受各种生态条件的影响是很大的,药材来源不同就会导致药材质量不同,药材成分和治疗效果也不同,会直接影响到药物质量好坏;②双黄连注射剂的组成成分是比较多的,因此对其进行质量有效控制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那些可知成分,可以进行检测和质量控制,但对于那些未知成分,却无法进行检测和质量控制,更无法对药物成分含量进行确定,特别是那些急性物质;③在不同的生产厂家当中,其生产工艺都是不相同的,因此生产出的药物质量也会存在差异,这也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④在注射剂药物运输过程中,由于一些化合物具有挥发性强的特点,受环境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稍不注意,这些物质就可能变质,严重时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2]。
滥用双黄连针不良反应多
![滥用双黄连针不良反应多](https://img.taocdn.com/s3/m/2c919568561252d380eb6e7f.png)
滥用双黄连针不良反应多滥用中药会出现轻则过敏、不适,重则中毒、死亡的不良反应,这是记者从日前在华山医院举办的全国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学习班获悉的,其中双黄连针、黄芪针、红花针等尤其突出。
龙华医院药剂科主任顾希钧表示,民间一般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但随着近年来中药的大量使用,中药不良反应开始呈上升趋势。
一些常见的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红花注射剂、脉络宁针、穿琥宁针等多次出现不良反应。
根据华山医院中药不良反应报告,40种涉及不良反应的中药,出现次数最高的依次为茵栀黄注射液、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鱼腥草注射液。
顾希钧表示,中药不良反应的出现,大多与中药滥用有关。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但不少市民在买药时往往根据一种症状就买一种药,结果反而误了病,曾有市民投诉咳嗽吃川贝止咳露反而病情加重,医生诊断却发现他所患的是肺热咳嗽,并不是该药对症治疗的风寒感冒咳嗽。
此外,一些市民认为中药绿色、安全,就大量服用,但中药剂量过大、时间过久、炮制不当,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以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甘草为例,使用不当会出现水肿、头痛、高血压,而被视为补品的人参,长期超量服用也可能导致胸闷、烦躁、气喘、失眠甚至精神错乱等中枢神经过度兴奋症状。
专家提醒,服用中药、尤其是使用中成药注射剂前,应请教专科医生安全使用,在同时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中药注射液时,尤其容易引起不良反应,需谨慎用药。
(记者陈烨)3种驱虫药可引起脑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昨天(11日)发布第6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通报内容包括警惕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左旋咪唑等咪唑类驱虫药与脑炎综合征,盐酸芬氟拉明的心血管系统严重不良反应。
近年国内外研究证实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含马兜铃酸中药材的肾毒作用与其马兜铃酸含量和用药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
目前,马兜铃科的药材关木通、马兜铃、青木香、寻骨风、广防已、朱砂莲已检出马兜铃酸,天仙藤检出马兜铃酸类物质,其中关木通因安全性问题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消药用标准。
论述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
![论述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c1628541f01dc281e53af0c9.png)
双黄连注射剂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 其成分较为复杂, 包括金银花 、 黄芩、 连翘等, 具有清热解毒和光谱抗菌的功效, 对于治疗咽喉肿痛、 咳嗽、 发热、 呼吸 道感染 等症 状有 良好 的效果 , 在』 临床上 有广 泛的应 用 。 但随着 双 黄连注 射剂 的 广泛应用 , 其 不 良反 应也逐渐 增多 , 必须加 强对重要 制剂 的安全性 的分析 , 提高
注双 黄连 注射剂 患 者存在 不 良反应 的记 录进 行分 析 。 得 出结论 , 在f 晦床 应用 上 , 必须 根据 双黄 连注射 液 出现不 良反 应的 可 能原因 , 合 理用 药 , 提 高临床 用 药安全 。 [ 关键 词] 双 黄 连注射 剂 , 不 良反 应 ; 原 因分 析 中图分 类号 : F 4 3 3 .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9 1 4 X( 2 0 1 5 ) 0 1 — 0 3 2 2 — 0 1
致, 绿原酸和黄芩苷易溶, 不容易发生药物颗粒增多、 体积变大的现象。 研究 人员考察 了7 种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 , 发现配伍后某些输液
一
发生率 为2 . 5 6 %。 不 良反应 类型主 要为过 敏反应 , 其次为 消化 系统反 应 , 少 见发 热、 腹泻、 口腔溃疡和不适 , 过敏性紫瘫、 肝功能异常、 白细胞减少、 咳喘等。 4 、 用药情况
1 、 一 般资 料
中医在 治疗过程 中强调辩证 方法 , 根据不 同阶段 的病 症采取 不同的 治疗方 法, 在大 型医 院中 , 大部 分 中药 注射剂 是 由西 医大夫使 用 , 西医对 于中药 的性质 和 中医理 论 了解不够 , 很 容易 出现不 能准 确的对 症 下药 而双 黄连注 射剂 是 由 寒 凉性质 的 中药制成 , 对 于风 寒感 冒等虚寒 症状 的患 者严 禁使用 。 但 西 医对于 中医的辩 证 理论研 究不 够细 致 , 加大 了临床用 药 的安 全 问题 。 ( 4 ) 忽视 与 输液 配伍产 生 的变 化 部颁标 准规定 双 黄连注射 剂p H5 . 0 - 7 . 0 , 静 脉滴注 时 常用0 . 1 9 % 氯化 钠注 射 液或 5 %- 1 葡 萄糖 注射 液2 5 0 — 5 0 0 mL 配伍 , 而葡萄 糖注 射液 p H3 . 2 - 5 . 5 , 绿 原酸和 黄芩苷在 p H 较低 的溶液 中溶解度 下降 , 容易 发生 药物颗 粒增 多、 体 积 变 大 的现象 ; 而0 . 9 % 氯 化钠 注射 液p H4 . 5 - 7 . 0 , 与 双黄 连注 射剂 的p H值 基 本
浅谈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映
![浅谈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映](https://img.taocdn.com/s3/m/5fb06be3910ef12d2af9e755.png)
浅谈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映【摘要】注射用双黄连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制成的无菌粉针剂,主要成分为绿原酸、连翘粉、黄芩苷、黄铜苷等,但其不良反映屡有报道。
笔者综合了季风荣、毛晓燕、孟奥茂、毛彩香、姚民秀等作者的经验总结,分别介绍了双黄连注射治疗过程中用出现了剧烈头痛、静脉炎、胡萝卜素沉着症、血尿、呼吸、心跳骤停等症,供医务人员参考。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映注射用双黄连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制成的无菌粉针剂,主要成分为绿原酸、连翘粉、黄芩苷、黄铜苷等,但其不良反映屡有报道,现简述如下1剧烈头痛季风荣[1]报道2列患者均为儿童,因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用双黄连注射液10%糖500ml静脉滴注,滴注过程中患儿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改用病毒唑静脉滴注,头痛消失。
再次应用该药,又头痛发作,停药后头痛消失。
2静脉炎注射用双黄连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大,静脉给药可能引起静脉炎,毛晓燕[2]报道1列女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注射用双黄连3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qd用药6天患者自诉注射,血管疼痛,皮肤发红,停药后给予超短波照射治疗患处,症状消失。
3胡萝卜素沉着症孟奥茂[3]报道静脉滴注双黄连粉针剂致胡萝卜素沉着症3列,3例患者均为2-4岁儿童因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用双黄连粉针剂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 治疗,在用双黄连静脉滴注射或滴完1-2内出现皮肤轻至中度黄染,,均以手、足心明显,无巩膜黄染,为典型的胡萝卜素沉着表现,停药后消退时间2-3d,是否因药物色素感染导致,机制不明,提醒医药工作者注意。
4血尿毛彩香等[4]报道1列患儿,因持续高热,用注射用双黄连0.6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约2h滴完,1h后发现肉眼血尿,立即肌肉注射维生素K1 7mg,维生素C 0.3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同时辅以小儿九维他及中草药口服,3d痊愈。
5呼吸、心跳骤停注射用双黄连对蟾蜍离体心脏有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使收缩振幅减少16%-33%,收缩频率减少22%-33%,当剂量过大或静脉给药时,可致呼吸中枢麻痹,赵红等[5]报道1列男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注射用双黄连3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探讨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ab2c20576c66137ee06194e.png)
应 。另外 , 制剂 中的添加剂 、 增溶剂 、 稳定剂等均 能引起过敏
反应 。
又 出现轻微 寒战 , 立即停药 , 未给予 任何抗过敏 药 , l 约 O分
钟后患者症 状 消失。经 询问 , 者 曾有过 不 良反应 史 。次 患 日, 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 仅 口服双黄连 口服液 , 出现 不 未 良反应 。用药 5日, 患者痊愈 。 12 0 7 1 . 2 0 年 0月 2 7日, 患者 , ,2岁 , 男 2 因上呼 吸道感 染
2 I 从 3例临床资料看 出 , 良反 应的发 生除患者 个体 因 . 不 素外 , 同一批次 的药品质量 , 也是发生不 良反应 的主要 原因。 中药注射剂 生产工 艺粗糙 , 原材 料质 量差异 、 质控标 准的不 统一等低水 平重 复生产现象造成药 品的质量不稳定。因此 , 不 同批次的中药注射剂质量不一致 , 良反应的发生也是在 不
就诊 , 给予青霉素针 8 0万 u加入生理盐水 20 中静脉滴 0 5 ml
中滴注 , 滴至约 lO l , O m 后 患者 出现上身瘙痒 , 继见躯 干及 上
注射剂 , 成分多且复杂 , 色素 、 鞣质 、 白质 、 蛋 淀粉等成分 以胶
的改变 , 发生氧化 、 聚合 , 出现混浊沉淀 , 不溶性微粒增 加 , 从
20 0 8年 l 0月
中 国 民康 医学
Meia o r a fC ieeP o l at dclJu nlo hn s e pesHelh
0 t2 0 c.08 V0 . O S 12 HM No 2 .0
第2卷 0
下半月 第 2 O期
【 药物与临床 】
双 黄 连 注 射 剂 不 良反 应 原 因探 讨
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b005b78c77da26924c5b08b.png)
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双黄连注射剂为黄连、黄柏、黄芩、黄芪、金银花、连翘等中草药提取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其剂型分水针剂与粉针剂,主要成份为绿原酸,芩苷和连翘酸等,具有广谱抗菌和较强的抗呼吸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使细胞免疫功能增强等作用,具有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无耐药性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为了更好地有利于临床用药,现就相关报道综述如下。
1 过敏性反应1.1 过敏性皮炎赵氏等[1]报告2岁女孩因上感静滴双黄连10ml,静滴过程中,面部发红,全身出现充血性大小不等突出皮肤的皮疹,伴外阴水肿。
停止输液,对症处理2h后皮疹消退。
李氏等[2]报告5例成年患者因上感静滴双黄连粉针剂,用药10-30min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色丘疹,轻者仅局部皮肤出现红色丘疹,重者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色丘疹,伴面部潮红瘙痒等。
停止输液对症处理,30min至1h后症状均渐缓解。
古氏[3]报告2例6岁和8岁男孩因上感给予双黄连静滴,分别约15min—20min之后出现红色风团,高出皮肤伴瘙痒,烦躁不安,经停药和对症处理后渐缓解。
王氏[4]报告成年男性因上感静滴双黄连注射液,约4min后患者颈部、胸部出现红色充血性点状皮疹,并有发胀和痒感,脱敏治疗后,继续静滴约30min后,患者面部肿胀疼痛,双目难睁,全身出现红色丘疹,并有躁热瘙痒难忍等症状。
立即停药,积极对症处理3d后,全身丘疹及面部肿胀渐消,继续治疗3d症状好转,1周后康复。
1.2 过敏性静脉炎毛氏[5]报告1例成年女性因上感给予双黄连注射6d后,患者自诉注射血管疼痛,皮肤发红。
停药后给予超短波照射理疗1d后,症状消失。
1.3 药物性高热张氏等[6]报告肺气肿患者以双黄连静滴,用药6d后,出现心慌、胸闷、气喘明显加重,T高达40℃,伴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
代氏[7]报告7例男性患儿在静滴双黄连约30min后,均出现畏寒、发热、全身发抖、心率加快,停药及对症处理后,症状渐缓解。
警惕双黄连制剂的不良反应
![警惕双黄连制剂的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3d8fff84a8956bec0875e338.png)
警惕双黄连制剂的不良反应摘要】目的探讨双黄连制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检索2000-2011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双黄连制剂致ADR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双黄连制剂致ADR主要表现为全身红斑,头晕,恶心呕吐,泛酸,皮肤潮红、瘙痒,眼睑浮肿,畏冷、寒战。
其次为心前区不适、胸闷等症状,手指关节、腕、肩、肘、膝关节疼痛,出血性结肠炎,过敏性休克。
结论临床应重视对双黄连制剂的合理应用,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关键词】双黄连口服液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015-01双黄连制剂指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等提取物制成的粉针、水针及口服液等剂型,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
临床上还用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的治疗。
[1]近年来,随着双黄连制剂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2001年11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首次通报了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
通报发布后,仍陆续收到有关双黄连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
据不完全统计2000-2006年就有95例双黄连口服液不良反应的报道,2006-2011年将近170例双黄连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应该引起我们广大消费者的警惕,作者对文献报道进行统计、分析,试图找出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表述。
一、双黄连制剂不良反应的特点(1)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在收到的双黄连制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占总体不良反应病例报告72.64%,其中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总体严重病例报告的 76.57%。
(2)变态反应发生率高文献报道的双黄连制剂155例不良反应以各种变态反应居多,且表现形式多样。
变态反应占76.8%(119/155),其中皮肤变态反应77例次,过敏性休克12例次,过敏性哮喘和血管神经水肿各11例次,药物热8例次,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ADR发生率分别为23.80%、3.79%和4.48%。
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原因
![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4e27152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9.png)
针对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Annual work summary
A
总之,针对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
应,医生应充分了解药物的特点和
适应症,严格掌握使用指征,并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
B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
疗建议,合理使用药物,减少不良
反应的发生风险
5
章节 PART
双黄连注射剂的 合理使用和管理
药物相互作用
患者在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时,双黄连注射剂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 反应的发生。例如,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等不良反应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Annual work summary
用药不当
医生的用药不当或患者的使用方法不正确也可能导致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例如,超 剂量使用、不合理的药物配伍等都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谨慎联合用药:如果患者正在使用其他药物,医生应考虑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风 险,谨慎联合使用双黄连注射剂。如需联合使用,应遵循药品说明书的建议,并密切 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
针对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3
4
5
从小剂量开始使用
在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时,医生应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健康状 况等因素,从小剂量开始使用, 并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逐步调整
过敏反应是双黄连注 射剂最为常见的不良 反应之一,通常表现 为皮疹、荨麻疹、瘙 痒等皮肤症状。少数 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 过敏反应,如过敏性 休克、呼吸困难等
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Annual work summary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双黄连注射剂可能导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
![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e3741b0b4e767f5acfceb9.png)
连注射剂不 良反应 的文献资料 2 3篇 , 对不 良反应的类型 , 产 生 的原 因及预 防进行分析 。
2 不 良反 应 的 类型
2 . 1 皮疹 、 皮炎
主要表 现为荨麻疹样 药疹 、 麻疹样药 疹 、 猩
注射液 、 0 . 9 %氯化钠注 射液 。静脉 注射双 黄连注 射液 时应缓 慢滴 注 , 有报 道称 不 良反应 症 状轻 重 与输液 速度 成 正 比 。 护士在用药过程中密切 观察 患者 , 特别是首次应用者 。科室做
・
双 黄连 注射 液 的不 良反应 分 析
韦光 华
【 关键 词】 双黄连注射液 ; 不 良反应 【 中图分类号】 R 9 6 9 . 3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6 7 4 — 3 2 9 6 ( 2 0 1 3 ) 0 6 B一 0 0 8 8 ~ O 1
双黄 连注射液是从 金银花 、 黄芩 、 连翘 3味中药提取制成 的纯 中药制剂 , 功能 为清热解毒 、 清宣风热 , 具有抗菌抗病毒 的 作用 , 疗效好 , 临床常用 于病 毒及细 菌感染 引起 的上呼吸道感 染、 扁桃腺 炎 、 咽炎 、 肺 炎等 。随着 临床上 广泛使用 , 其 不 良反 应的报道也 日渐增多 。笔 者对双黄 连注射 剂引起 不 良反应 的
2 01 1 , 4: 3 4 5.
减轻或消失 … 。
2 . 2 胃肠道 的反应 2 . 3 呼吸系统 反应
哮鸣音等 。
表 现为 胃脘 部冷痛 、 暖气 、 纳减或腹 部持 表现为阵发性 咳嗽或持续性 咳嗽 , 肺部
续性绞痛 ; 腹胀难忍 、 口泛清涎 、 恶心欲吐 、 大便稀溏等 L 2 J 。
2 . 4 过敏性休 克
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b42e11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6.png)
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简介双黄连注射剂是一种中成药,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肺炎、乙肝等。
但是,双黄连注射剂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通过对其不良反应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双黄连注射剂的合理应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良反应的种类胃肠道反应双黄连注射剂的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双黄连注射剂的味道和口感有关,这种药物较为苦涩,容易引起胃肠道刺激。
过敏反应双黄连注射剂的过敏反应相对较为严重,不过发生率并不高。
过敏反应的表现包括皮疹、瘙痒、哮喘、荨麻疹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过敏性休克。
肝损害双黄连注射剂也会引起肝损害,包括肝功能损害、黄疸和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
此种情况可能与双黄连注射剂的成分有关。
其他双黄连注射剂的其他不良反应较为罕见,主要包括头痛、头晕、口渴等轻微不适感。
原因分析加药过程中交叉感染双黄连注射剂的生产过程需要进行加药和混合,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就会导致注射剂中的细菌含量增加,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药品质量问题如果双黄连注射剂的药品质量不良,可能存在一些其他物质或化合物,会引起不良反应。
用药过程中的问题用药过程中的问题也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
例如,注射的方法不正确,或者是用药的剂量不合理,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加强生产管理对于双黄连注射剂的生产过程中的杂质和细菌等问题进行加强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严格控制成品质量严格控制双黄连注射剂的药品质量,避免不必要的药品添加和污染。
控制剂量在用药过程中控制双黄连注射剂的剂量,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确保注射方法正确注射方法正确也是预防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关键。
要求医务人员必须通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注射方法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结论综上所述,双黄连注射剂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也有可能发生。
通过对其不良反应的种类、原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和预防
![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和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892e0f11f90f76c660371ad8.png)
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摘要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广泛应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热等疾病的治疗,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不良反应逐渐增多,因此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使用时应了解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做到安全、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预防双黄连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能;还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等作用。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对热病神昏、中风偏瘫、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热等疾病的治疗。
但在临床的用药当中时有不良反应的报道,因此我们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时应当了解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做到安全、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现结合文献就其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概述如下。
1 不良反应类型1.1 过敏性休克最早1min,最迟30min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胸闷气短、肢端发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严重者昏迷、四肢抽搐,皮肤黏膜紫绀;甚者可致死亡。
1.2 药物性皮炎双黄连注射液可引起多种药物性皮炎,表现为荨麻疹样药疹、麻疹样药疹、猩红热样药疹,严重者可引起大疱性表皮松解性药疹。
1.3 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胃脘部冷痛、嗳气、纳减或腹部持续性绞痛;腹胀难忍、口泛清涎、恶心欲吐、大便稀溏等。
1.4 喉头水肿双黄连注射液致敏反应可表现为卡他性黏膜性反应,主要症状为打喷嚏、鼻塞、咽部不适、呛咳、声音嘶哑、舌体活动受限、说话不清、呼吸困难,失声等。
1.5 急性左心衰有报道因静滴双黄连注射液突然出现口唇紫绀、不能平卧、呼吸急促、咯粉红色泡沫痰、烦躁不安,双肺可闻喘鸣,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率16次/min,心音低钝等急性左心衰症状。
1.6 精神症状因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液可引起精神症状。
1.7 与青霉素联合静滴致不良反应有报道双黄连注射液20mL+青霉素800万u联合输液,30min后患者高热41℃,烦躁不安、抽搐、血压下降。
立即停止输液并抢救,恢复正常。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2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2](https://img.taocdn.com/s3/m/a36bcfc5d5bbfd0a795673b6.png)
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在实现中药现代化的今天,中药注射液广泛应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但是在临床应用上中药注射液引起的种种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
据上海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统计,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占14%。
今天,我们小组将近年来采用双黄连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的一个案例分析了一下案例:王氏,成年女性。
静滴双黄连约10min后,出现全身瘙痒、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继而出现意识模糊、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全身寒战,BP血压下降到40/20mmHg,四肢躯干散在性分布大小不等的红色斑丘疹,立即停药吸氧及抗休克抢救处理,约10min后,渐清醒,症状缓解,BP恢复至90/70 mmHg,观察8h后,症状消失。
不良反应原因分析:1.中药制剂本身成分复杂,制剂过程中不仅杂质难以除尽,而且会产生新的不溶物质,进入体内后,代谢与排泄的速度较慢,蓄积到产生不良反应的阈值量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肌体产生变态反应。
2.同一品种,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中药制剂,虽然检验合格,但仍存在着质量差异,也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3.个体因素,有的患者可能属于高敏和特异性的过敏体质,易产生不良反应。
4.临床医生的辨症能力,配伍用药,用药剂量,用药速度以及给药途径,也是导致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所在。
防范措施1.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包括药物与食物的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对于过敏性体质和有过敏史者原则上不用或慎用。
2.要注意双黄连注射剂使用中的配伍禁忌,最好单用,不宜与其它药物配伍使用3.要严格按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及用法使用,切勿擅自增加剂量,药物浓度不宜过高,滴速不宜过快。
4.要在静滴30min内应倍加监护,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5.要熟知双黄连引起不良反应的常见症状,以便及时识别和处理。
6.在一个疗程中要尽可能采用同一厂家和同一批次的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7.为确保双黄连注射剂的质量和疗效,要采用现配现用,并严格执行无茵操作。
浅谈对双黄连注射剂毒性的认识
![浅谈对双黄连注射剂毒性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d9048cbb69dc5022abea000c.png)
浅谈对双黄连注射剂毒性的认识摘要: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剂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类型及特点。
方法对双黄连注射液的现代药理、毒理、不良反应进行系统总结,通过分析提出规避双黄连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建议。
结果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明确,毒性机制复杂,其临床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
结论使用联合用药需谨慎,中药注射液有待系统研究。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毒理双黄连注射剂是由金银花、黄岑。
连翘提取物制成的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绿原酸、连翘酚、连翘苷、黄酮苷、黄岑苷等),包括双黄连注射剂、双黄连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灭菌粉末等剂型。
因其具有清热解毒、广谱抗菌、较强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及抗流感病毒作用而常为临床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发热、咳嗽、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轻型肺炎、急性腭扁桃体炎等。
于1992年1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首批必备中成药。
然而随着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ADR报道亦日趋增多。
寻找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将双黄连注射剂药理、毒性及不良反应综述如下一、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体外抑菌试验表明该药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产碱杆菌、费氏柠檬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
双黄连注射对白色念珠菌等5种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抑病毒作用:双黄连注射液对多种病毒包括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Ⅳ型),多种流感病毒变株(B型),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3、7、21型,柯萨奇病毒B3型,艾克病毒8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其半数中毒质量浓度(TC50)为6100 μg/ml,抗M HV-3病毒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304.9μg/ml,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指数(T I)为20.07。
3.其他作用:双黄连注射液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诱导组织中淋巴细胞的调亡,在抗菌抗病毒、抗癌、抗炎解热治疗中,在自体组织损伤后的重建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氨苄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头孢唑啉钠及红霉素配伍后对金葡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明显增强; 静脉滴注会产生心脏抑制、血管扩张作用,可使血压下降。
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179014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5.png)
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是什么双黄连注射液清热解毒,清宣风热,相信很多人都注射过,那么你知道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1.变态反应。
以荨麻疹最多,少数出现花斑样血斑。
2.过敏性休克。
一般于注射的数秒至5分钟内发生,先是局部瘙痒、皮疹,继而心慌、胸闷、呼吸困难、血绀、血压下降,很快出现意识丧失和肢体抽搐,个别出现呼吸、心跳骤停。
3.消化系统。
恶心、呕吐、肠痉挛、腹泻、黄疸等。
一般为一过性,停药或常规处理即可恢复。
4.循环系统。
静脉炎、血管疼痛、血压升高、房颤、短暂心跳过速,停药后对症治疗均能恢复。
5.神经系统。
神志不清、头晕、头痛。
双黄连注射液的注意事项1.咳喘病、严重血管神经性水肿、静脉炎及对本品过敏者慎用。
2.15岁以下,50岁以上患者使用本品时应注意监护。
3.与复方葡糖糖注射液同用,使本品疗效降低。
4.与氨基糖苷类同用产生沉淀,疗效丧失。
5.与红霉素同用,超过1.2g即产生沉淀。
6.与地塞米松同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时,影响疗效,使病程延长。
7.与环丙沙星同用,可产生沉淀。
双黄连注射液的相互作用1 与复方葡萄糖注射液同用,使本品疗效降低。
2 与氨基苷类同用产生沉淀,疗效丧失。
3 与红霉素同用,超过1.2g即产生沉淀。
4 与地塞米松同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时,影响疗效,使病程加长。
5 与环丙沙星同用,可产生沉淀。
浅析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浅析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a1fef4f1f111f18582d05a0b.png)
浅析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双黄连注射剂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抗病毒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它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制而成。
临床上广泛用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的治疗。
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不良反应偶见报道,现综述如下:1 致寒战高热胡莉莉报道某患儿,男,4岁。
因患急性扁桃体炎收住院治疗.患儿咽喉不适3d,咳出黄绿色痰,体温38℃,咽部明显充血,双侧扁桃体Ⅲ0肿大.并附有脓栓形成。
检查心肺正常wBcl4×109?L-1,N0.86,L0.14静脉滴注第一组液体青霉索400万IU,进行顺利。
第二组液体用双黄连粉针剂900mg静脉滴注,当滴注20min时患儿突然体温升高至41℃,伴有显寒战、手足抽搐,两目上翻等反应,当即停用第二组液体,急用鲁米那70mg,安痛定1.5ml肌肉注射,同时静脉滴注地毫米松3mg患儿高热渐退,寒战消失,并安静入睡。
随后停用双黄连粉针剂,继续用青霉索台氨苄西林静脉滴注治疗,未出现类似情况。
2 致肠痉挛万培祥报道某患者,男,26岁,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双黄连3.0g加5%葡萄糖500ml静滴,开始滴速较快(120滴/min),当药液输入15min时,出现脐周腹隐痛,旋即表现为绞痛。
查体仪见脐周腹部轻度压痛,肠呜音活跃,考虑肠痉挛,减慢滴速,10min后腹痛减轻30min后腹痛消失。
3 致血尿据报道1例8个月女患儿,因持续高热39℃人院治疗,用双黄连粉针0.6g加人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滴,约2h滴完。
随后发现肉眼血尿,即做肾功能检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对症处理肌注维生素K17mg,同时给予维生素C0.3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m1中静滴,3d痊愈。
4 致头晕塔娜等报告2例男性老年患者.因慢性支气管炎伴肺部感染,给予头孢唑啉钠4.0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300ml静滴,清疗后效果不佳,改用双黄连3.6g加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30~40滴/min左右,患者即感头晕,测血压正常,停药即自行缓解。
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f4ea70ee87c24028905fc341.png)
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使用双黄连注射液的患者387例,其中58例发生不良反应,分析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提供参考。
预防和减少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用药时间等,而患者年龄对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关工作人员要多关注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尽量避免发生不良反应,适量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标签: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因素双黄连注射液是从金银花、黄芩、连翘猿味中药提取制成的纯中药制剂,功能为清热解毒、清宣风热,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疗效好,临床常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咽炎、肺炎等。
随着临床上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渐增多。
通过检索近年内我国公开发行的期刊中有关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1],对不良反应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及预防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使用双黄连注射液的患者387例,其中58例发生不良反应,占1.99%,男28例,女30例;年龄6个月~71岁,平均43.85岁。
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8例,肺炎15例,咽炎9例,扁桃体炎6例急性支气管炎6例,病毒性肠炎4例。
1.2用法用量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量的不同,10~40ml双黄连注射液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
1.3方法对58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和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时间首次用药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有45例,占800%,用药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有1I例,占20%,最快在2~3min内出现不良反应,最慢在用药2h后出现不良反应。
3不良反应分类3.1皮疹、瘙瘴、寻麻疹等皮肤过敏反应(32例),是双黄连注射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占不良反应的57.1%,均发生于首次用药30min内,且有下列表现:面部,四肢,躯干出现局部或全身皮疹、痉痒、寻麻疹等皮肤过敏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双黄连注射剂毒性的认识
摘要: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剂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类型及特点。
方法对双黄连注射液的现代药理、毒理、不良反应进行系统总结,通过分析提出规避双黄连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建议。
结果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明确,毒性机制复杂,其临床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
结论使用联合用药需谨慎,中药注射液有待系统研究。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毒理
双黄连注射剂是由金银花、黄岑。
连翘提取物制成的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绿原酸、连翘酚、连翘苷、黄酮苷、黄岑苷等),包括双黄连注射剂、双黄连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灭菌粉末等剂型。
因其具有清热解毒、广谱抗菌、较强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及抗流感病毒作用而常为临床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发热、咳嗽、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轻型肺炎、急性腭扁桃体炎等。
于1992年1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首批必备中成药。
然而随着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ADR报道亦日趋增多。
寻找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将双黄连注射剂药理、毒性及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一、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体外抑菌试验表明该药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产碱杆菌、费氏柠檬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
双黄连注射对白色念珠菌等5种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抑病毒作用:双黄连注射液对多种病毒包括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Ⅳ型),多种流感病毒变株(B型),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3、7、21型,柯萨奇病毒B3型,艾克病毒8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其半数中毒质量浓度(TC50)为6100 μg/ml,抗M HV-3病毒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304.9μg/ml,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指数(T I)为20.07。
3.其他作用:双黄连注射液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诱导组织中淋巴细胞的调亡,在抗菌抗病毒、抗癌、抗炎解热治疗中,在自体组织损伤后的重建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氨苄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头孢唑啉钠及红霉素配伍后对金葡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明显增强; 静脉滴注会产生心脏抑制、血管扩张作用,可使血压下降。
二、毒性机制
1.绿原酸:注射用双黄连以绿原酸为主要成分,它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是众多药材和中成药抗菌、消炎利胆的主要有效成分,通常作为定性甚至定量的指标。
同时它又是一种可疑的致敏物质,可引起变态反应,但口服后在小肠分泌液的作用下可转化成无致敏活性物质。
在大鼠、小鼠、豚鼠等同种动物、异种动物间试验结果均显示注射用双黄连引起过敏反应的程度高于绿原酸,推测注射用双黄连作为一个复方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于绿原酸本身。
2.黄岑苷:黄岑苷可降低血压,其降压机理是直接扩张血管或直接作用于血管感受器,反射性的引起降压。
体外药理实验表明,双黄连对蟾蜍体心脏有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使心脏收缩振幅减少13%~16%,收缩频率减少22%~33%,其中黄连静脉滴注会产生心脏抑制、血管扩张作用,可使血压下降。
关于黄岑致敏的机制尚不明。
推测与黄岑苷在体内受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影响,水解成黄岑苷原及葡萄糖醛酸,从而影响糖代谢过程有关。
3.其他:虽然在理论上变态反应与剂量关系不大,但药物引起的血细胞破坏,抗体滴度、内生致热源释放等,仍与血液中药物浓度密切相关。
金银花、连翘中含有皂苷。
当剂量过大(或浓度过高),可导致呼吸中枢麻痹。
另外,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看,不排除季节、贮存与过敏反应具有相关性的可能。
并且,配伍不当可能会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产生凝聚、析出等, 造成药效降低,毒副反应增加。
此外,双黄连中含有的鞣质也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可疑致敏物质。
三、不良反应
注射用双黄连是较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之一,据文献统计,排在我国1990—1999年引起不良反应中药的第2位。
2001年11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
测中心首次通报了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
通报发布后,国家中心仍陆续收到有关双黄连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2009年5月国家中心再次通报了双黄连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如下
1.变态反应:
1.1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慌、出汗等症状,神志模糊,呼之能应,面色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迟钝,口唇微紫绀,皮肤湿冷,肢端凉,脉搏细速摸不清。
开始于输液后10 min。
主要救治方法是肾上腺素 1 mg 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0 mg iv,10%葡萄糖酸钙10 m l+生理盐水,20 ml iv推注,生理盐水,250 ml+ VitC
2.0givdrip,,林格氏液500 ml快速滴脉滴。
通常15min 后症状消失。
1.2 皮肤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如迟发型荨麻疹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灼热,面部水肿,丘疹样粉红色风团,畏寒,发热。
开始于输液完后9 h。
主要救治方法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肌肉注射异丙嗪及柴胡,并静脉补液治。
通常10天后痊愈。
2.消化系统
2.1胃肠道反应:临床表现为具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患者出现呕吐、腹痛(为阵发性隐痛)等症状。
开始于给药30 min后。
主要救治方法是减慢注射速度,严重者停止注射。
通常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
2.2血管神经性水肿:临床表现为头面部瘙痒,眼睑颜面、手背、双下肢水肿,腹绞痛,便意频频,皮肤潮红,见密集的荨麻疹样皮疹,肿胀明显。
开始于静脉滴注至200 ml后。
主要救治方法是停止静脉滴注,给予肌注非那根25 mg、山莨菪碱(654-2)10 mg,,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 ml加地塞米松10 mg。
通常给药4 h后症状消失。
3.其他
还有胸闷、哮喘、静脉血管刺激反应、局部血管性静脉炎、心动过速、频繁房性早搏、双下肢瘫痪、幼儿水肿尿蛋白、急性溶血以及肝功能异常,血液病人白细胞降低,血尿等多种不良反应。
四.总结与讨论
双黄连注射剂作为一种中药注射液,存在给药途径特殊、化学成分复杂、原材料差异大等普遍问题。
其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为主,可导致过敏性休克。
对这类药物最好避免高浓度的一次性静滴给药。
有观察显示,液体中的药物浓度大于1%或滴速在80滴/min以上时,容易引起和加重不良反应。
因此,临床应用双黄连注射液滴速不宜过快,成人35~40滴/mind,小儿15~20滴/min,还应避免空腹用药,以免血药浓度过高,直接对胃肠产生刺激。
剂量不宜过大,稀释用溶媒不宜过少。
尽量使用生理盐水作溶媒。
以减少双黄连针剂的不良反应。
双黄连注射液与其他中药注射液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样,应规范制备工艺,减少与过敏相关物质的存在;解决注射剂中的杂质残留、颗粒过大等问题;提高控制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合理避免中药注射剂的合用及联用,建立并完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警体系;完善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救治。
加强中药注射剂的毒理研究,探讨并揭示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尽最大可能规避相关原因。
相信通过系统对双黄连注射液的研究,将会在发挥双黄连注射液疗效的同时,极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永俊.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327例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1):35.
[2] 袁宏伟.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505.
[3] 李东,方世平.注射用双黄连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对策[J].中国药业,2000,9(9):19220
[4] 熊雄.双黄连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分析[J].激光杂志,2003,24(2):90291
[5] 王燕,朱丹妮 .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溯源[J].中成药,2010,32(7):1207
[6] 高春联,苗明三.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与临床研究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0, 21(12):3066
[7] 任经天,吴晔.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J].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2004,13(4):188
[8] 袁宏伟. 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505
[9] 董文刚.刍议双黄连制剂研究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6:144
[10]孙传芬.静滴双黄连注射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