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凤华第二章教育基本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教育的发展 教育作为一种历史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 化,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形式也在不断 的变化,据此,我们将教育的发展分为原始社 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和现代社会教育。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原始社会教育
古代社会教育
现代社会教育
1.原始社会教育 特点: (1)原始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原始地融合在一 起;
的概念以及特点,了解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 困惑问题。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的产生 三、教育的发展
案例分析: 新华社洛杉矶7月14日电(记者陈勇)人类可能 不是世界上唯一向后代“传道授业”的物种。科学家 发现,成年猫鼬也会有技巧地教育幼崽如何捕猎,可 谓“优秀教师”。 成年猫鼬会把活的蚱蜢和蝎子等食物带给幼崽,
思考: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青少的
身心发展又有什么规律呢?
结论(规律2):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 阶段性
思考:教育中如何遵循这一规律?
—— 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年 龄阶段的儿童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客观现实表明:儿童身高有的早长,有的晚 长;智力上有的聪明早慧,有的大器晚成; 在学业上,有的对文科感兴趣,有的对理科 感兴趣,有的对艺术感兴趣;有的性格内向, 有的性格外向……
一方面,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同一过程;另一方 面,教育传递的内容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
(2)原始社会教育具有原始的平等性; 一方面,原始社会教育没有阶级性;另一方面, 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包含着平等的精神。
(3)原始社会教育的目的、内容、 方法的原始性。 教育目的是使年轻一代获得参加 社会生活的能力、本领;
③专门教育需求的出现。
一方面,奴隶制、封建制国家需 要专门的统治者;另一方面,人 类社会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经验需 要传递。
(2)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3)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阶级性体现在统治阶级和被统 治阶级的受教育权上,等级性体 现在统治阶级内部各层次的受教 育权上。
(4)教育方法呆板,注重体罚。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教育的概念,理解教育的本质; 2、了解教育的产生、发展的基本情况,掌握其中
的一些教育常识; 3、掌握教育的两大规律,能运用教育规律的原理解
释教育问题; 4、掌握教育目的的概念,了解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
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特点; 5、了解提出素质教育概念的背景,掌握素质教育
…………
(1)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 影响
①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 度服务;
②通过传播一定的思想意识影响社会 的舆论、道德风尚,直接或间接地作 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政治活 动,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
④通过教育活动实现对受教育者 的阶层选拔,延续原有的政治关 系;
二、教育的内部规律(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的规律) 1.人的发展的概念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身心两个方面 的积极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各因素的作用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生物前 提;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动力。
人口状况(人口)
教育
社会意识形态(文化)
…Baidu Nhomakorabea……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 约
具体地表现在:
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 权;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③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2)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 和决定教育的发展
①生产力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 速度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 标的制定
“教学工作”费时费力。研究人员发现,
成年猫鼬为了教育幼崽,自己每天的捕食时间 和食量都有所下降,但“教师”们依旧无怨无 悔。猫鼬“教师”的优秀之处还在于,它们会 因材施教,随着幼崽年龄和捕食技能的增长, 不断提高“课程”难度。
桑顿等人认为,这个有趣的现象表明,教
育并不需要人类所特有的抽象思维和高级智力, 而是多种动物独立进化出的一种培育后代的能 力。动物借助简单的机制,也能达到人类智力 相似的功能。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研究发现:人身体的发育是从“头部向下肢、从 中心部位向全身的边缘”进行的。心理的发展中 先是以无意注意为主,以后逐渐发展了有意注意; 先发展机械记忆,后发展意义记忆;先发展形象 思维,后发展抽象逻辑思维。
思考:以上研究结果说明青少年 身心发展有什么规律?
结论(规律1):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为推广终身教育的 代表作。
当今世界教育的趋势(新概念)
全民教育:
全体国民都有受教育的基本 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 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 要求。
..\全民教育思想.doc
环境教育
❖ 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 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 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 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 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 活动过程。简而言之,环境教育就是以人类 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现代科技和现代 生产力迅猛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因此,人类 对生存环境恶化的担扰导致了环境教育的应 运而生,其原始的动机还是来自于人类对自 身生命的关爱和珍惜。
有意识地训练其捕食技巧,还会根据“学生”捕食的 熟练程度,对食物进行预先处理,让“学生”能更好 地掌握捕食技巧。比如,成年猫鼬带一只活的蚱蜢给 幼崽后,一般会在旁边看着“学生”捕捉猎物。一旦 “学生”水平不够,蚱蜢要逃走,“教师”会出来把 蚱蜢的翅膀打掉,再让“学生”练习。“教师”还会 先把所捕捉到的蝎子的尾刺拔掉,让“学生”安全练 习。
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育的结构 和教育的内容
(3)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制约 与影响
①人口数量对教育发展产生影响
②人口质量对教育发展产生影响
③人口结构对教育发展产生影响
(4)社会的意识形态影响教育思 想、内容和方法
2、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育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政治) 社会物质生产力(经济) 人口状况(人口) 社会意识形态(文化)
3.现代社会教育 特点: (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现实;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原因: ①社会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需要教育与生产劳 动相结合; ②社会政治的发展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教育逐步普及,教育对象不断扩大;
❖以上内容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二、教育的产生
1.产生教育的条件
(1)劳动使人类从动物界脱离 出来,使人处于一种有意识的状 态,这是教育产生的最基本的条 件;
(2)语言的产生,使经验的积 累和传递变得更加容易,这是教 育产生的可能性条件。
2.产生教育的需要
(1)人类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 经验的需要;
⑤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政治的实现。
(2)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力的 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③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对人口状况的影响 ①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②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 ③教育可以促进人口迁移; ④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结构。
(4)教育对社会形态的传播起重要作用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产生活经验, 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教育方法是以看、模仿、做等掌 握直接经验的方法为主。
2.古代社会教育
特点:
(1)学校的产生和发展使教育成为相对独立 的活动;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①生产力的发展为学校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物 质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 产品剩余 育者和受教育者出现
专门的教
②文字的产生使得人类间接经验 的代际传递成为可能;
(4)教育的科学化与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表现:
在教育内容上,增加了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社 会教育知识和新的科研成果;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班级授课制广泛应用,大大 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学方法上,创造和运用了一系列的现代教学 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现代生产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为教 学手段的更新和现代化提供了保证。
你认为成年猫鼬的这种活动是教育吗?为 什么?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 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 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的基本途径。
对于教育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 个方面理解:
(1)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 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 品德的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还是 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 是教育。
❖ 智力与遗传的关系
父母
子女
优+优 优+一般 一般+一般 劣+劣

一般

71.5% 33.4% 18.6% 5.4%
25.4% 42.8% 66.9% 34.4%
3.1% 23.8% 14.5% 60.2%
资料
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乡下,发现了两个由狼哺育 的女孩。刚发现时约有七、八岁,其中一个很快就死了, 另一个被送到狐儿院进行教养。开始时,生活习性和狼一 样。通过专门培养才逐渐恢复了一些人性,但很慢。二年 后,才会直立,六年后才学会行走,四年后只能听懂几个 问题,仅仅学会了六个字,学了六年只学会了四十五个字。 十七岁时,她的智力只相当于普通四岁儿童的水平。 (《新华半月刊》1956年第1期)。狼孩所承受的是人遗 传的基因,但由于后天失去了人类社会的环境和教育,使 它几乎丧失了人的特性。
第二节 教育的一般规律
教育规律可以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而 一般规律又有如下划分方法:
教育的外部规律: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

发展的规律



教育的内部规律: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
发展的规律
一、教育的外部规律 (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对教育的制约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政治)
社会物质生产力(经济)
(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年轻一 代身心发展特点,对受教育者所进 行的一种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 品德、智力和体力,把受教育者培 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的本质
首先,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 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其次,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 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5)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19世纪以前 注重人文教育 19世纪以后 注重科学教育 20世纪开始将二者结合起来。
(6)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 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漫长一生中所接受的 各种训练和培养的总和。
1970年法国保罗.朗格朗著《终身教育引 论》,提出“终身教育” 的概念;
思考:这组材料说明青少年身心发展又有 什么规律呢?
结论(规律4):青少年身心发展具 有不平衡性
思考:教育实践中如何遵循这 一规律?
思考:
这又说明儿童身心发展有什么 规律呢?
结论(规律3):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
个别差异性
思考:教育中如何遵循这一规 律?
——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 生的个性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因 材施教、扬长避短,让学生获得最 大的发展。
研究材料: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几次高峰期,
第一次是出生的第一年,这一年中身高增长 25公分,体重增2—3公斤。第二次是6、7岁, 身高体重的变化不明显,但大脑和心理的变 化明显,脑重量达到成人的90﹪以上,心理 状况为接受学校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第三 次是青春期,女孩12、13岁,男孩14、15岁, 身高增长7—8cm,体重增长5—6kg。性征 明显,这时的青少年成人感更加强烈,更向 往独立,对异性好奇,易出现早恋。
结论(规律1):青少年的身心 发展具有顺序性
思考:教育过程中,如何遵循 这一规律?
——教育要由具体到抽象,由浅 入深,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操 之过急,简单粗暴。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人从出生到成熟分 为六个连续而又互相区别的阶段,即乳儿期 (出生——1周岁);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5、6岁,相当幼儿园阶段); 童年期(学龄初期:6、7——11、12岁,相 当小学阶段);少年期(学龄中期:11、 12——14、15岁,相当初中阶段);青年初 期(学龄晚期:14、15——17、18岁,相当 高中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