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教科版)一、力的作用和力的特点1.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力的表示方法:矢量表示。

3.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者方向。

4.力的特点: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若干个力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力,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力的矢量相加得到。

2.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力,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三角函数得到。

三、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根据胡克定律,弹簧伸缩的长度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将待测力挂在弹簧上,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根据弹簧的刻度表读取力的大小。

四、力的平衡1.力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

2.力的平衡方法: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五、摩擦力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物体相对滑动或者相对运动时,由于接触面间的不规则性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特点: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3.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六、质量与重量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固有的特性,表示物体的惯性大小。

2. 质量的单位:千克(kg)。

3.重量的概念: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所受的力。

4.重量的计算公式:重量=质量×重力加速度。

5.重力加速度的近似值:9.8m/s²。

七、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测量1.力的大小的测量:弹簧测力计、天平等。

2.力的方向的测量:使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

八、简单机械1.杠杆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力的乘积相等。

2.转动力矩:力对物体产生转动的效果。

3.计算转动力矩:力的大小×力臂的长度。

4.一级杠杆原理:力×力臂=重力×重力臂。

5.力矩的平衡条件:力矩的和为零。

九、浮力1.浮力的概念: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力。

2.浮力的大小: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运动和相互关系,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认识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八年级物理教科版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

一、运动物体1.位置和位移:位置是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量。

2.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3.力的概念与力的计算: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计量单位是牛顿。

4.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是多个力的矢量和,分解力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部分力。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恒定的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

二、机械1.机械能与能量转化: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

2.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轮轴和斜面四种简单机械。

3.摩擦、滑行与滑动:摩擦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滑行是摩擦力较小的运动形式,滑动是摩擦力较大的运动形式。

4.斜面的力分析:斜面上的力可以分解为垂直方向力和平行方向力。

5.浮力与压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物体受到的力除以面积就是压力。

三、热与温度1.温度的概念与温度计: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状态的物理量,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温度。

2.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热的传导是指物体内部热量的传递,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的运动导致热量的传递,辐射是指通过辐射能量的传递。

3.物体的热膨胀:物体受热膨胀,受冷收缩,可以通过热膨胀的应用制作热敏器件等。

四、光学1.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2.平面镜、球面镜和透镜:平面镜是具有平滑反射面的镜子,球面镜是具有球形反射面的镜子,透镜是光线在透镜内折射和反射的光学元件。

3.凸透镜的焦距和物像关系:凸透镜具有两个焦点,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以及透镜的焦距决定了物体和像的关系。

4.色散与白光的组成: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色散,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七章力一、力概念部分: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知识点部分: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或者说使物体发生形变 )。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是指: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弹力概念部分:1、弹力(1)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 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 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2、弹簧测力计(4)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知识点归纳:
1. 电与磁
- 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 串联和并联电路
- 伏安特性图和欧姆定律
- 电阻和电功率的计算
- 电源和电源对电路的作用
- 理解电的导体和绝缘体
- 理解电阻的影响因素:材料的种类、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 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U=IR
- 磁铁和磁性物质的基本概念
- 理解磁场和磁力线
- 理解磁感应强度和磁感应线的概念
- 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安培环路定理和洛伦兹力定律
2. 光学
- 光的传播和反射
-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理解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指数比值- 理解图像的形成和成像公式:S₁/S₂ = D₁/D₂
- 理解光的总反射和全内反射的条件
- 理解光的色散和彩虹的形成
- 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和成像规律
- 理解倒立、正立、放大和缩小的图像
- 理解光的散射和衍射的现象
3. 音与声
- 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理解声音的音高、音量和音色
- 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震源到听者的距离的关系:V = fλ
- 理解声音的反射、吸收和衍射
- 理解共鸣和声音的倍增器
这些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知识点,但以上内容应该能够涵盖大部分重要内容。

为了更全面地学习物理知识,建议参考教材或教师的讲解内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1Km =103m 。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教科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教科版.docx

第七章力―、力1. 力的概念(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祖耳的,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在受力。

相互作用力的关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受力物体不是同一个物体(作用点没在同一物体上)。

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O(3) 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咨砂为杏。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

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描述:(1) 力的单位:牛顿,符号是N 。

⑵力的三要素:力的太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 力的示意图a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b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图示法和示意图唯一的区别就是鲂就。

2)常见的力的示意图举例:常见的力的图示的画法G = 20牛G = 40牛二、力的分类1、重力⑴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疽力_作用。

(2) 重力的大小a、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 ; m是质量,单位千克(kg)。

g=9. 8N/kgo只有在估算和规定g=10N/kg时才能选10计算g=9. 8N/kg 物理意义:表示每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 8N。

b、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 重力的方向:竖喜向了。

八年级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一、电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1、电的概念:电是在物体中存在的能量,即电子的运动方向和程度,其基本单位是电流。

2、电的分类:根据电源的不同,电可分为直流电和交流电。

3、电的应用:电可以用于供热、照明、动力等,如家用电器的使用、电池的充电、电动汽车的驱动等等。

二、电路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1、电路概念:电路是指电子仪器中连接电阻、电容、电源等电子元
件的线路,用于控制电子仪器的电流流动和信号的传递。

2、电路的组成:电路由电源、电阻、电容、电感、开关、指示器、
接插件等电子元件组成。

3、电路的运用:电路可用于电子仪器的设计和控制,如电视机、电
风扇、电子秤、电池充电器等的维修。

三、电势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1、电势的概念:电势指通过电路中电子元件而产生的力,电势的大
小及其方向由其电路中电源所决定。

2、电势的分类:电势可分为电位差和电压。

电位差是指两电源之间
的电势差异,而电压是指电路中电源处的电位差。

3、电势的应用:电势可以用于各类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安装,如电视机、电风扇、电子秤、电饭锅等家用电器的维修和安装,以及应用电动机、变压器等电子元件的安装。

四、能量转换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及例题11-1 杠杆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及例题11-1 杠杆

类型四 杠杆的动态变化
如图11-1-6所示,重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
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水平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
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
( C)
图11-1-6
A.动力臂逐渐变大
B.阻力臂逐渐变小
C.动力F逐渐变大
D.动力F逐渐减小
【解析】 杠杆在转动的过程中符合杠杆平衡的条
件,即阻力为硬棒的重力,大小不变,硬棒在竖直位置
等臂 动力臂等于阻 杠杆 力臂L1 =L2
特点
省力、 费距离
应用举例
如撬棒、铡刀、 钢丝钳、羊角 锤、开瓶器、扳 手、手推车等
费力、 省距离
如钓鱼竿、镊 子、理发剪刀、 起重机吊臂等
不省力、 不费力
如天平等
归类探究
类型一 画力臂 如图11-1-1所示,课桌的重心在O点,若在
课桌的C点用力F把桌腿B抬离地面,在抬起时另一桌腿A 没有滑动,请在图中画出F相对于A点的力臂L1 和重力G 的示意图。
图11-1-8
4.[2016·南京]图11-1-9中正在使用的机械,属于费 力杠杆的有_①__③_____。




图11-1-9
分层作业
图11-1-3
类型三 杠杆的类型及应用
如图11-1-4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

(D)
图11-1-4
【解析】 判断一个杠杆是什么类型的杠杆,通常采 用比较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长短。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是 省力杠杆,反之是费力杠杆。钢丝钳、起子、羊角锤是省 力杠杆,镊子是费力杠杆。
【点悟】 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是省力杠杆,反之就 是费力杠杆;省力杠杆费距离,费力杠杆省距离。明确三 种类型的杠杆是解此类问题的关键。

教科版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一静、快一慢、方向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
7.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体运动规律、能量转化以及相互作用的科学,通过学习物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现象。

本文将对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力、功与机械能1. 力及其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常用符号为F,国际单位为牛顿(N)。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合成成一个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

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更好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 功与功率当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能量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称为功。

功等于力乘以力的方向位移。

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值。

4. 机械能与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两个部分,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意味着系统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

二、光与影1. 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定律光以直线传播,直线传播的路径叫做光线。

光线在界面上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物体的反射与成像光线经物体反射后会形成我们看到的影像,影像可以是实像或虚像,物体与影像的大小、位置关系可以通过光线追迹法来确定。

3. 光的折射与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折射定律给出了光线折射的定量关系。

4. 光的色散与其它现象光的色散是指光在传播中不同波长的光被分离开来,形成七彩的光谱。

此外,光还会出现干涉现象、衍射现象等。

三、电与磁1. 电流、电压与电阻电流是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电压是指电荷做单位电荷的功所需的能量,电阻是电流与电压的比值。

2. 电阻与电阻定律电阻是材料抵抗电流流动的程度,欧姆定律给出了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3. 平行电路与串联电路在电路中,电路元件可以是串联或并联连接。

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电压相加;并联电路中电流相加,电压相等。

4. 磁、电磁与电磁感应电荷运动产生磁场,磁体静止产生磁场。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第七章力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说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是指: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身长和他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三、重力1.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作用点叫重心,施力物体是地球。

3.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3.重力计算公式:G=mg ,(g= 9.8N/kg)。

第八章力与运动一、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说明:a或者说总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原来运动的则会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仍保持静止。

b牛顿第一定律也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不需要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力。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二、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二力平衡。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几个力称为平衡力。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性质相同得力。

4、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会改变,包括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快到慢,由慢到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常考点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常考点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选择题)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讨论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一、物理量
1、时间。

物理学的一种基本量,它一般以秒(s)为单位。

2、距离。

物理学的另一种基本量,它一般以米(m)计算。

3、加速度。

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速率,一般以米/秒的平方(m/s2)计算。

4、功率。

机械能量单位时间变换的速率,一般以瓦(W)计算。

5、速度。

物体运动的速率,一般以米/秒计算。

二、力学
1、力的效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三定律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它的加速度。

3、物理学中的摩擦力摩擦力是一种抗力,它能够减缓物体的运动和停止物体的运动。

4、压力压力是每平方米收到的压力,一般以帕斯卡(Pa)计算。

三、电学
1、电容电容是一种电介质,它可以储存电能。

2、电压电压是电动势,它可以用伏特(V)来表示。

3、电流电流是电荷流动的量,可以用安培(A)表示。

4、导电性导电性是指电荷能够在物体表面得以发挥作用。

5、电阻电阻是抗电流作用的量,可以用欧姆(Ω)来表示。

四、声学
1、振动振动是物体处于有序或无序运动状态的一种态度。

2、声音声音是一种由振动产生的有音调的波,可以用分贝(dB)表示。

3、声压声压是振动产生的压力,它可以使物体的一些部位振动。

八年级教科版物理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教科版物理知识点大全

物理是一门探索物质世界和自然规律的学科,它研究物质的本性、运动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八年级教科版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元素与化合物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
-物质的三态和相变
2.运动和力学:
-力的作用与效果
-力的分解与合成
-牛顿三定律
-物体的平衡与非平衡
-动量与动量守恒
3.机械波与声音:
-波的概念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4.光的传播与光的特性:
-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折射和色散
-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5.电学基础知识:
-电荷和电流
-电压和电阻
-串联与并联电路
-电功和电能
6.磁学基础知识:
-磁场和磁力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磁感应与发电原理7.热学基础知识:
-热量和温度
-内能和热传递
-热能与功的转化
8.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流体的性质和压强
-物质的密度与浮力
-物质的导热性和传导性9.环境与资源的利用:
-能源与能源转换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
10.科学实验与实践:
-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
-实验设计和分析
这些知识点覆盖了八年级教科版物理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
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物理世界的基本认识,并培养科学思维
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应结合实际生活、思维锻
炼和动手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电压
1. 电压的作用
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 电压的单位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1 kV = 1000V,1 V = 1000 mV ,1 mV = 1000μV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 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2. 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三、电阻
1. 电阻的概念
用导体材料制成的能阻碍电流通过的部件。

2. 电阻的单位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 MΩ = 1000 kΩ,1 kΩ = 1000Ω
四、欧姆定律
1. 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

3. 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U=IR、R=U/I。

4. 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电解液导电;适用于气体导电;适用于晶体二级管等电子元件的导电)。

不适用范围:不适用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等。

5.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各用电器互相影响;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的位置变了,控制作用不变。

6.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有多条通路;各用电器互不影响;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一条支路。

教科版八年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八年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一、长度及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µm;1µm=103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

①“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

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

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长度的估测:受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对长度进行估测,此时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比如指头的宽度大约为1cm,拳头的宽度大约为10cm等。

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秒(s)”。

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µs)”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µs。

(2)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停表、时钟等。

(3)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

3.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微观世界的运动(1)宁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教科版(人教版)《在流体中运动》知识点和经典例题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教科版(人教版)《在流体中运动》知识点和经典例题总结

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一、知识点梳理1.流体: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与统称为流体,如空气、水等。

2.流体的压强:前面学过的液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它们是流体静止时的压强,流体流动时也有压强,此时的压强叫流体的压强。

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流速小的地方压强。

知识点2 飞机的升力1.飞机的机翼与空气流动速度飞机的机翼一般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由于机翼上方的空气要比下方的空气运行的路程,所以机翼上方的空气流动比下方要。

2.升力的产生从机翼上方流过的空气通过的路程长,速度,从机翼下方通过的空气通过的路程短、速度;于是空气对机翼上表面的压强,对下表面的压强,机翼上下表面所受压力差的方向,这个压力差就叫“举力”,又叫飞机的“升力”,。

二、典型例题考点1.流体压强与流速画出右边纸张在水平方向的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纸片靠近,说明内、外侧气体对纸的压力关系为F内<F外,因为纸的内、外两面受力面积相等,所以纸的内侧气体压强p内外侧气体压强p外(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而纸外侧的气体压强p外,由此推测吹气使得纸内侧气体压强(后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练习1.下列实例中,不能利用气体或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A.在火车进、出站台时,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B.“过堂风”会把居室中侧面摆放的衣柜门吹开C.用气筒给篮球打气,将气筒活塞往下压时感觉吃力D.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随风飘动例2.如图所示: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B.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C.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D.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练习 2.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严重变形。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第一章:力与运动1、力的定义和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力的单位是牛顿(N),一个普通的成年人的体重约等于质量是700N。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表面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第二章:压强与浮力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其定义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3、浮力:浮力是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托的力。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4、浮沉条件:物体的浮沉条件取决于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会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会悬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会下沉。

第三章:光学与声学1、光的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透明介质中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当光线通过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

2、光的反射:当光线遇到介质分界面时,会有一部分光线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介质中,这就是光的反射。

3、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

4、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等介质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和密度有关。

5、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强弱,音色是声音的品质。

第四章:热学与电磁学1、温度与热传递: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热传递是物体之间热量的转移。

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2、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知识点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知识点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知识点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知识点教科版知识点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课后练习1. 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计正确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kgC.一只母鸡的重力大约是1.5N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0.5kg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D.重力的单位是kg3.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C.物体将失去质量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4.2002年 12月,我国发射了神舟四号宇宙飞船,为载人飞行进行了仿真人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声改变)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

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

(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

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

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 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13.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4.摩擦力(f):(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3)f滑= µN 其中f滑:滑动摩擦力;µ:摩擦系数,与物体本身的粗糙程度有关;N:压力(固体在水平面上,压力=重力)(4)滚动摩擦力的大小也与物体的粗糙程度和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同一直线上的外力的大小。

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⑴确定研究物体⑵找参照物(施力物体)⑶假设f不存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⑷f与假定的运动情况相反。

15.摩擦力的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16.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或者说,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那么,能够代替那两个力作用效果的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17.合力的大小与分力之间的夹角有关。

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夹角越小,合力越大。

故力的方向相反(180°)时合力最小,为两个分力之差,合力的方向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力的方向相同(0°)时合力最大,为两个分力之和,合力的方向和任何一个力的方向相同。

1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2)因为不受力不存在,所以在实际中即为F合=0,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牛一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9.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注:(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2)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m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3)惯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说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在惯性的作用下。

应该说由于惯性或者具有惯性20.惯性现象的解释步骤:(1)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2)在外力的作用下哪一部分改变了运动状态;(3)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4)最后出现什么现象。

2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2.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23.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摩擦力静摩擦动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一对相互作用力:异体、共线、等大、反向;一对平衡力:共体、共线、等大、反向关键是受力物体是不是同一个物体24.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大小:固体放在水平面上,F压=G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且指向受压物体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画力的示意图时要注意)下图为重为G的物体在接触面上静止不动时所指出的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5.26.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表示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

单位是帕斯卡(Pa),还有百帕(h Pa)、千帕(K Pa)、兆帕(M Pa)。

定义式:P= F压/S受(P:压强(Pa)F压:压力(N); S受:受力面积(m2) 1Pa=1 N/ m2这种由定义引出来的公式叫比值定义法;以前还有速度、密度都是这样引出来的。

注:S指受力面积≠表面积≠接触面积27.帕斯卡是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一颗西瓜籽平放在手上,大约为20Pa;物理意义是1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0N。

28.增大压强的方法:①F压→,S受↓可↑P②S受→,F压↑可↑P③同时↑F压、↑S受可↑P。

同理,反过来可以减小压强。

29.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液体具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30.液体压强:p (Pa)P=ρ液g h(ρ液:液体的密度(kg/m3);h:深度(m)【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31.液体压强的规律: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2.计算压力和压强的一般方法:①固体:先算压力,再由P= F压/S受计算压强(固体放在水平面上,F压=G)②液体:先由P=ρ液g h计算压强,再由F压=P×S受计算压力。

33.特殊情况:①P=ρ固g h也适用于固体,但要求固体放在水平面上,并且上下一样粗。

②F压=G也适用于液体,但要求液体放在水平面上,并且上下一样粗。

34.液体压力和压强的特点35.连通器的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如锅炉水位计。

36.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想各个方向传递。

如汽车液压千斤顶、汽车液压刹车系统、铲车都是液压技术的应用。

(适用于静止的液体和温度、体积不发生变化的静止气体)液压技术能在无噪音的情况下把力放大,其放大的倍数由活塞面积的倍数决定。

公式为F1/S1=F2/S2,即F2= S2/S1 × F137.固体(能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力,液体(能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强,所以计算时固体先计算压力,液体先计算压强38.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是有区别的,大气压指直接和空气相连的气体压强,也就是空气压强,而气压指一部分的气体压强;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

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9.两个重要的实验:①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的大气压强的存在②托里拆利实验:不但证明的大气压强的存在,还精确的测出了大气压值:760mm汞柱高,即P0=ρ液g h =1.01×105Pa(1标准大气压下≈1.0x105Pa)40.大气压的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41.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流体。

42.伯努利原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体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

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机翼形状上下表面不对称(上凸),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

43.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44.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5.浮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液体(气体)具有重力46.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即F浮= 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