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数学最经典题
初二数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初二数学经典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个数是无理数?A. 3.14159B. πC. 0.33333...D. √2答案:D2.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的长度是?A. 5B. 6C. 7D. 8答案:A3.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4,这个数是?A. 16B. -16C. 4D. 2答案:A4. 一个正数的倒数是1/8,这个正数是?A. 8B. 1/8C. 1/7D. 7答案:A5. 一个二次方程x² - 5x + 6 = 0的解是?A. x = 2, 3B. x = 3, 4C. x = 1, 6D. x = 2, 4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一个数的立方根是2,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87. 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答案:78.58. 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可以是______或______。
答案:5,-59.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2米、3米和4米,它的体积是______立方米。
答案:2410. 一个数的平方是25,这个数可以是______或______。
答案:5,-5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5分)11. 计算下列表达式的值:(1) (-2)³ + √4 - 2π答案:-7 + 2 - 6.28 = -11.28(2) √(3² + 4²) - 1/2答案:√(9 + 16) - 0.5 = √25 - 0.5 = 5 - 0.5 = 4.5(3) (-3)² ÷ 2 - 1/3答案:9 ÷ 2 - 1/3 = 4.5 - 0.333... = 4.166...四、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2. 解方程:2x - 5 = 3x + 1答案:首先将方程两边的x项聚集在一边,得到2x - 3x = 1 + 5,即-x = 6,解得x = -6。
【解析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期末经典复习题(课后培优)(3)

一、选择题1.(0分)[ID :10227]若63n 是整数,则正整数n 的最小值是( )A .4B .5C .6D .72.(0分)[ID :10223]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成立的是( )A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 .如果两个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 .如果两个角都是45°,那么这两个角相等3.(0分)[ID :10222]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所示,点()3,4P 在函数的图象上.则关于x 的不等式4kx b +≤的解集是( )A .3x ≤B .3x ≥C .4x ≤D .4x ≥ 4.(0分)[ID :10220]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围成的四边形是( )A .矩形B .菱形C .正方形D .平行四边形5.(0分)[ID :10218]某体育用品商店一天中卖出某种品牌的运动鞋15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表所示: 鞋的尺码/cm 2323.5 24 24.5 25 销售量/双 1 3 3 6 2 则这15双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A .24.5,24.5B .24.5,24C .24,24D .23.5,246.(0分)[ID :10217]已知M 、N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AM =MN =2,NB =1,以点A 为圆心,AN 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B 为圆心,BM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 ,连接AC ,BC ,则△ABC 一定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7.(0分)[ID :10208]下列说法:①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②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形成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④经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一定能把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其中正确的有()个.A.4B.3C.2D.18.(0分)[ID:1020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M是BC的中点,且AM=9,BD=12,AD=10,则ABCD的面积是()A.30B.36C.54D.729.(0分)[ID:10193]如图,以 Rt△ABC的斜边 BC为一边在△ABC的同侧作正方形 BCEF,设正方形的中心为 O,连接 AO,如果 AB=4,AO=62,那么 AC 的长等于()A.12B.16C.43D.8210.(0分)[ID:10180]如图,一次函数y=mx+n与y=mnx(m≠0,n≠0)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能是()A.B.C.D.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是( )11.(0分)[ID:10175]函数y=√x+3A.x≠0B.x>﹣3C.x≥﹣3且x≠0D.x>﹣3且x≠0 12.(0分)[ID:10171]()23-)A.﹣3B.3或﹣3C.9D.313.(0分)[ID:10167]如图,在▱ABCD中,AB=6,BC=8,∠BCD的平分线交AD于点E,交BA的延长线于点F,则AE+AF的值等于()A .2B .3C .4D .614.(0分)[ID :10157]如图,一个工人拿一个2.5米长的梯子,底端A 放在距离墙根C 点0.7米处,另一头B 点靠墙,如果梯子的顶部下滑0.4米,梯子的底部向外滑( )米A .0.4B .0.6C .0.7D .0.815.(0分)[ID :10152]正比例函数()0y kx k =≠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y kx k =-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二、填空题16.(0分)[ID :10325]将一次函数y=3x ﹣1的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的图象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__.17.(0分)[ID :103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y =kx 和y =﹣x +3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kx <﹣x +3的解集是_____.18.(0分)[ID :10309]若ab <0,则代数式2a b 可化简为_____.19.(0分)[ID :10301]如图所示,将四根木条组成的矩形木框变成▱ABCD 的形状,并使其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最小的内角的度数是_____.20.(0分)[ID :10295]一艘轮船在小岛A 的北偏东60°方向距小岛80海里的B 处,沿正西方向航行3小时后到达小岛的北偏西45°的C 处,则该船行驶的速度为____________海里/时.21.(0分)[ID :1028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3,BC =5,∠B 的平分线BE 交AD 于点E ,则DE 的长为____________.22.(0分)[ID :10260]在ABC ∆中,13AC BC ==, 10AB =,则ABC ∆面积为_______. 23.(0分)[ID :10259]甲、乙、丙三人进行飞镖比赛,已知他们每人五次投得的成绩如图6-Z -2所示,那么三人中成绩最稳定的是________.24.(0分)[ID :10251]A 、B 、C 三地在同一直线上,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相向匀速行驶,甲车先出发2小时,甲车到达B 地后立即调头,并将速度提高10%后与乙车同向行驶,乙车到达A 地后,继续保持原速向远离B 的方向行驶,经过一段时间后两车同时到达C 地,设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 (千米),甲行驶的时间x (小时).y 与x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B 、C 两地相距_____千米.25.(0分)[ID :10246]一组数据:1、2、5、3、3、4、2、4,它们的平均数为_______,中位数为_______,方差是_______.三、解答题26.(0分)[ID :10421]如图,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O 点,DE ∥AC ,CE ∥BD .(1)求证:四边形OCED为矩形;(2)在BC上截取CF=CO,连接OF,若AC=16,BD=12,求四边形OFCD的面积.27.(0分)[ID:10412]如图,在Rt△ABC中,∠A=90°,∠B=30°,D、E分别是AB、BC 的中点,若DE=3,求B C的长.28.(0分)[ID:10365]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E,F分别是AB,BC 上的点,AE=CF,并且∠AED=∠CF D.求证:(1)△AED≌△CFD;(2)四边形ABCD是菱形.29.(0分)[ID:10359]已知:如图,E,F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两点,且BE DF=.求证:四边形AECF是菱形.30.(0分)[ID:10337]将函数y=x+b(b为常数)的图象位于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至其上方后,所得的折线是函数y=|x+b|(b为常数)的图象(1)当b=0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函数112y x=+与y=|x+b|的图象,并利用这两个图象回答:x取什么值时,112x+比|x|大?(2)若函数y=|x+b|(b为常数)的图象在直线y=1下方的点的横坐标x满足0<x<3,直接写出b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D2.C3.A4.C5.A6.B7.C8.D9.B10.C11.B12.D13.C14.D15.B二、填空题16.y=3x+2【解析】【详解】将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可得y=3x﹣1+3=3x+2故答案为y=3x+217.x<1【解析】观察图象即可得不等式kx<-x+3的解集是x<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及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会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8.【解析】【分析】二次根式有意义就隐含条件b>0由ab<0先判断出ab的符号再进行化简即可【详解】若ab<0且代数式有意义;故有b>0a<0;则代数式=|a|=-a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19.30°【解析】【分析】过A作AE⊥BC于点E由四根木条组成的矩形木框变成▱ABCD的形状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可得AE=AB由此即可求得∠ABE=30°即平行四边形中最小的内角为30°【详解】解:过A作20.【解析】【分析】设该船行驶的速度为x海里/时由已知可得BC=3xAQ⊥BC∠BAQ=60°∠CAQ=45°AB=80海里在直角三角形ABQ中求出AQBQ再在直角三角形AQC中求出CQ得出BC=40+21.2【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出AD∥BC则∠AEB=∠CBE再由∠ABE =∠CBE则∠AEB=∠ABE则AE=AB从而求出DE【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22.6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判断为等腰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边的高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作出AB边上的高CD∵AC=BC=13AB=10∴△ABC是等腰三角形∴AD=BD=5根据勾股定理C23.乙【解析】【分析】通过图示波动的幅度即可推出【详解】通过图示可看出一至三次甲乙丙中乙最稳定波动最小四至五次三人基本一样故选乙【点睛】考查数据统计的知识点24.【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甲乙两车的速度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解答本题【详解】解:设甲车的速度为a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为b千米/小时解得∴AB两地的距离为:80×9=7225.33【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即可求出答案将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是中位数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得到这组数据的方差【详解】平均数=将数据重新排列是:12233445三、解答题26.27.28.29.30.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参考解析】**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7n是完全平方数,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n为7.【详解】∴7n是完全平方数;∴n的最小正整数值为7.故选:D.【点睛】主要考查了乘除法法则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是非负数.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乘法法则a b ab ⋅=,除法法则b b a a=.解题关键是分解成一个完全平方数和一个代数式的积的形式. 2.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首先写出各个命题的逆命题,再进一步判断真假.解:A 、逆命题是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错误;B 、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错误;C 、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正确;D 、相等的两个角都是45°,错误.故选C .3.A解析:A【解析】【分析】观察函数图象结合点P 的坐标,即可得出不等式的解集.【详解】解: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3x ≤时,4kx b +≤.故选:A .【点睛】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观察函数图象,找出不等式4kx b +≤的解集是解题的关键.4.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所得四边形的对边都平行且相等,那么其为平行四边形,再根据邻边互相垂直且相等,可得四边形是正方形.【详解】解:∵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AD 的中点,∴EH//FG//BD ,EF//AC//HG ,EH =FG =12BD ,EF =HG =12AC ,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AC ⊥BD ,AC =BD ,∴EF ⊥FG ,FE =FG ,∴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正方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构造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答.5.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得.【详解】这组数据中,24.5出现了6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24.5,这组数据一共有15个数,按从小到大排序后第8个数是24.5,所以中位数为24.5,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熟练掌握中位数、众数的定义以及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B【解析】【分析】依据作图即可得到AC =AN =4,BC =BM =3,AB =2+2+1=5,进而得到AC 2+BC 2=AB 2,即可得出△ABC 是直角三角形.【详解】如图所示,AC =AN =4,BC =BM =3,AB =2+2+1=5,∴AC 2+BC 2=AB 2,∴△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ACB =90°,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7.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①正确;∵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形成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②错误;∵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才是矩形,∴③错误;∵经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一定能把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④正确;其中正确的有2个,故选C.考点:中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判定.8.D解析:D【解析】【分析】求▱ABCD的面积,就需求出BC边上的高,可过D作DE∥AM,交BC的延长线于E,那么四边形ADEM也是平行四边形,则AM=DE;在△BDE中,三角形的三边长正好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因此△BDE是直角三角形;可过D作DF⊥BC于F,根据三角形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可求出DF的长,也就求出了BC边上的高,由此可求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详解】作DE∥AM,交BC的延长线于E,则ADEM是平行四边形,∴DE=AM=9,ME=AD=10,又由题意可得,BM=12BC=12AD=5,则BE=15,在△BDE中,∵BD2+DE2=144+81=225=BE2,∴△BDE是直角三角形,且∠BDE=90°,过D作DF⊥BE于F,则DF=365 BD DEBE⋅=,∴S▱ABCD=BC•FD=10×365=7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正确地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9.B解析:B【解析】【分析】首选在AC 上截取4CG AB ==,连接OG ,利用SAS 可证△ABO ≌△GCO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62OA OG ==,AOB COG ∠=∠,则可证△AO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12AG =,从而可得AC 的长度.【详解】解:如下图所示,在AC 上截取4CG AB ==,连接OG ,∵四边形BCEF 是正方形,90BAC ∠=︒,∴OB OC =,90BAC BOC ∠=∠=︒,∴点B 、A 、O 、C 四点共圆,∴ABO ACO ∠=∠,在△ABO 和△GCO 中,{BA CGABO ACO OB OC=∠=∠=,∴△ABO ≌△GCO ,∴62OA OG ==,AOB COG ∠=∠,∵90BOC COG BOG ∠=∠+∠=︒,∴90AOG AOB BOG ∠=∠+∠=︒,∴△AO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2626212AG =+=,∴12416AC =+=.故选:B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0.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m、n同正,同负,一正一负时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判断.【详解】解:①当mn>0时,m、n同号,y=mnx过一三象限;同正时,y=mx+n经过一、二、三象限,同负时,y=mx+n过二、三、四象限;②当mn<0时,m、n异号,y=mnx过二四象限,m>0,n<0时,y=mx+n经过一、三、四象限;m<0,n>0时,y=mx+n过一、二、四象限;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由题意得:x+3>0,解得:x>-3.故选B.12.D解析: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0)(0)a aa a⎧=⎨-<⎩.【详解】|3|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化简.a≥0a;当a≤0a.13.C解析:C【解析】【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8,CD=AB=6,∴∠F=∠DCF,∵∠C平分线为CF,∴∠FCB=∠DCF,∴∠F=∠FCB,∴BF=BC=8,同理:DE=CD=6,∴AF=BF−AB=2,AE=AD−DE=2∴AE+AF=4故选C14.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解:∵AB=2.5米,AC=0.7米,∴BC(米).∵梯子的顶部下滑0.4米,∴BE=0.4米,∴EC=BC﹣0.4=2(米),∴DC(米),∴梯子的底部向外滑出AD=1.5﹣0.7=0.8(米).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15.B解析:B【解析】【分析】由于正比例函数y=kx(k≠0)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可得k>0,-k<0,然后判断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的象限即可.【详解】解:∵正比例函数y=kx(k≠0)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k>0,∴-k<0,∴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y=kx+b(k≠0)中k,b的符号与图象所经过的象限如下:当k>0,b>0时,图象过一、二、三象限;当k>0,b<0时,图象过一、三、四象限;k<0,b>0时,图象过一、二、四象限;k<0,b<0时,图象过二、三、四象限.二、填空题16.y=3x+2【解析】【详解】将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可得y=3x﹣1+3=3x+2故答案为y=3x+2解析:y=3x+2.【解析】【详解】将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可得y=3x﹣1+3=3x+2.故答案为y=3x+2.17.x<1【解析】观察图象即可得不等式kx<-x+3的解集是x<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及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会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解析:x<1【解析】观察图象即可得不等式kx<-x+3的解集是x<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及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会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8.【解析】【分析】二次根式有意义就隐含条件b>0由ab<0先判断出ab的符号再进行化简即可【详解】若ab<0且代数式有意义;故有b>0a<0;则代数式=|a|=-a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解析:【解析】【分析】二次根式有意义,就隐含条件b>0,由ab<0,先判断出a、b的符号,再进行化简即可.【详解】若ab<0故有b>0,a<0;.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方法与运用:当a>0;当a<0;当a=0.19.30°【解析】【分析】过A作AE⊥BC于点E由四根木条组成的矩形木框变成▱ABCD的形状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可得AE=AB由此即可求得∠ABE=30°即平行四边形中最小的内角为30°【详解】解:过A作解析:30°【解析】【分析】过A作AE⊥BC于点E,由四根木条组成的矩形木框变成▱ABCD的形状,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可得AE=12AB,由此即可求得∠ABE=30°,即平行四边形中最小的内角为30°.【详解】解:过A作AE⊥BC于点E,如图所示:由四根木条组成的矩形木框变成▱ABCD的形状,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得到AE=12AB,又△ABE为直角三角形,∴∠ABE=30°,则平行四边形中最小的内角为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性质,根据题意求得AE=12AB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0.【解析】【分析】设该船行驶的速度为x海里/时由已知可得BC=3xAQ⊥BC∠BAQ=60°∠CAQ=45°AB=80海里在直角三角形ABQ中求出AQBQ 再在直角三角形AQC中求出CQ得出BC=40+404033【解析】【分析】设该船行驶的速度为x海里/时,由已知可得BC=3x,AQ⊥BC,∠BAQ=60°,∠CAQ=45°,AB=80海里,在直角三角形ABQ中求出AQ、BQ,再在直角三角形AQC中求出CQ,得出BC=40+3=3x,解方程即可.【详解】如图所示:该船行驶的速度为x海里/时,3小时后到达小岛的北偏西45°的C处,由题意得:AB=80海里,BC=3x海里,在直角三角形ABQ中,∠BAQ=60°,∴∠B=90°−60°=30°,∴AQ=12AB=40,BQ3AQ=3在直角三角形AQC中,∠CAQ=45°,∴CQ=AQ=40,∴BC=40+33x,解得:x=4033+.40403+/时;4040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熟练掌握方向角是解题的关键.21.2【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出AD∥BC则∠AEB=∠CBE 再由∠ABE=∠CBE则∠AEB=∠ABE则AE=AB从而求出DE【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出AD∥BC,则∠AEB=∠CBE,再由∠ABE=∠CBE,则∠AEB=∠ABE,则AE=AB,从而求出DE.【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EB=∠CBE,∵∠B的平分线BE交AD于点E,∴∠ABE=∠CBE,∴∠AEB=∠ABE,∴AE =AB ,∵AB =3,BC =5,∴DE =AD -AE =BC -AB =5-3=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相等.22.6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判断为等腰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边的高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作出AB 边上的高CD∵AC=BC=13AB=10∴△ABC 是等腰三角形∴AD=BD=5根据勾股定理C 解析:6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判断ABC ∆为等腰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边的高,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作出AB 边上的高CD∵AC=BC=13, AB=10,∴△ABC 是等腰三角形,∴AD=BD=5,根据勾股定理 CD 2=AC 2-AD 2, 22135-,12ABC SCD AB =⋅=112102⨯⨯=60, 故答案为:60.【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勾股定理,关键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利用勾股定理求出三角形的高.23.乙【解析】【分析】通过图示波动的幅度即可推出【详解】通过图示可看出一至三次甲乙丙中乙最稳定波动最小四至五次三人基本一样故选乙【点睛】考查数据统计的知识点解析:乙【解析】【分析】通过图示波动的幅度即可推出.【详解】通过图示可看出,一至三次甲乙丙中,乙最稳定,波动最小,四至五次三人基本一样,故选乙【点睛】考查数据统计的知识点24.【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甲乙两车的速度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解答本题【详解】解:设甲车的速度为a 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为b 千米/小时解得∴AB 两地的距离为:80×9=72解析:【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甲乙两车的速度,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解答本题.【详解】解:设甲车的速度为a 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为b 千米/小时,(62)()560(62)(96)a b b a -⨯+=⎧⎨-=-⎩,解得8060a b =⎧⎨=⎩, ∴A 、B 两地的距离为:80×9=720千米, 设乙车从B 地到C 地用的时间为x 小时,60x =80(1+10%)(x+2﹣9),解得,x =22,则B 、C 两地相距:60×22=1320(千米) 故答案为:1320.【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5.33【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即可求出答案将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是中位数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得到这组数据的方差【详解】平均数=将数据重新排列是:12233445解析:3, 3,32. 【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即可求出答案,将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是中位数,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得到这组数据的方差.【详解】平均数=1(12533424)38⨯+++++++=,将数据重新排列是:1、2、2、3、3、4、4、5,∴中位数是3332+=, 方差=222221(13)2(23)2(33)2(43)(53)8⎡⎤⨯-+⨯-+⨯-+⨯-+-⎣⎦=32, 故答案为:3,3,32. 【点睛】此题考查计算能力,计算平均数,中位数,方差,正确掌握各计算的公式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6.(1)证明见解析;(2)2165. 【解析】【分析】(1)由DE ∥AC ,CE ∥BD 可得四边形OCED 为平行四边形,又AC ⊥BD 从而得四边形OCED 为矩形;(2)过点O 作OH ⊥BC ,垂足为H ,由已知可得三角形OBC 、OCD 的面积,BC 的长,由面积法可得OH 的长,从而可得三角形OCF 的面积,三角形OCD 与三角形OCF 的和即为所求.【详解】(1)∵DE ∥AC ,CE ∥BD ,∴四边形OCED 为平行四边形.又∵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DOC=90°.∴四边形OCED 为矩形.(2)∵菱形ABCD ,∴AC 与BD 互相垂直平分于点O ,∴OD =OB =12BD =6,OA =OC =12AC =8,∴CF=CO=8,S △BOC =S △DOC =12OD OC ⋅=24,在Rt △OBC 中,BC =10,.作OH ⊥BC 于点H ,则有12BC·OH=24,∴OH=245,∴S △COF =12CF·OH=965.∴S 四边形OFCD =S △DOC +S △OCF =2165.【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点,计算出OH 的长度是解题关键.27.【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AC=2DE=6,再根据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BC 的长即可.【详解】∵ D 、E 是AB 、BC 的中点,DE=3∴AC=2DE=6∵∠A=90°,∠B=30°∴BC=2AC=1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熟练掌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8.(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 证得结论;(2)由“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证得结论.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 .在△AED 与△CFD 中,A C AE CFAED CFD ===∠∠⎧⎪⎨⎪∠∠⎩, ∴△AED ≌△CFD (ASA );(2)由(1)知,△AED ≌△CFD ,则AD=CD .又∵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菱形.点睛: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的性质与定理.29.见解析【解析】【分析】连接AC,交BD于O,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OA=OC,OB=OD,AC⊥BD根据BE=DF可得OE=OF,由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即可判定,【详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D=OB,OA=OC,BD⊥AC,∵BE=DF,∴DE=BF,∴OE=OF,∵OA=OC,AC⊥EF,OE=OF,∴四边形AECF为菱形.【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对角线互相垂直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30.(1)见解析,223x-<<;(2)21b--【解析】【分析】(1)画出函数图象,求出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利用图象法即可解决问题;(2)利用图象法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当b=0时,y=|x+b|=|x|列表如下:x-101112y x =+ 121 12 y =|x|1 0 1 描点并连线;∴如图所示:该函数图像为所求∵1y x 12||y x ⎧=+⎪⎨⎪⎩= ∴2x=-32=-y 3⎧⎪⎪⎨⎪⎪⎩或y=x=22⎧⎨⎩ ∴两个函数的交点坐标为A 2233⎛⎫- ⎪⎝⎭,,B(2,2), ∴观察图象可知:223x -<<时,112x +比||x 大; (2)如图,观察图象可知满足条件的b 的值为21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是解题的关键.。
初二下册数学计算题题目

练习题(1)4+(3)2+ 38 ; 2) 218)4()3(322-------(3)])3(3[64)5.2(223332---+⨯---(4)30125)3(25+--π ; (5)223(6)27(5)-+- (6)103248(2)-+-+ ; (6)223(6)27(5)-+- (7)103248(2)-+-+ ; (8) ()2312162724--+-+ (9)391282+----; (10)()22331211264()2742-⨯+⨯-- (11)1882-+; (12) 223(6)27(5)-+-(13)()233116831327⨯---+-; (14)()()223393228+-+---(15)272-+-; (16)3641111612525-+-. (17)1201()(2)(10)3-+-⨯--︱5-︱; (18)()239183216----(19)()132482-+-+; (20)(21)0.250.490.64;(23124-(23) 23311161(3)827-+-;(24223(6)27(5)- (25) 0|2|(12)4--+; (26) ()()()2323312332⎛⎫---- ⎪⎝⎭(27) 391282-; (280111()242-+- (29)()234a b ab b a ⎛⎫⎛⎫-⨯-÷- ⎪ ⎪⎝⎭⎝⎭ (30)21111x x x ⎛⎫-÷ ⎪--⎝⎭(1)21)2(11+-•+÷-x x x x (2)32232)()2(b a c ab ---÷ (3)2323()2()a a a ÷- (4)0142)3()101()2()21(-++-----π (5)222)()()(ba ab ab ab b a b a b -•-+-÷-(6)(31031624π--⎛⎫⎛⎫-⋅-÷ ⎪ ⎪⎝⎭⎝⎭ (7)2211yx xy y x y x -÷⎪⎪⎭⎫ ⎝⎛++- 四、解方程:1、(1)3513+=+x x ; (2) 11322x x x-+=---(4)512552x x x =--- (5) 25231x x x x +=++. (6) (7)2、当x 为何值时,代数式 的值等于23、若使 互为倒数,求x 的值。
初二数学下册练习题湘教版

初二数学下册练习题湘教版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的学科,通过练习题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和提高数学知识。
下面是初二数学下册湘教版的一些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填空题1. 已知一条直角边长为3,求斜边的长度为______。
2. 一只青蛙在一个深度为20米的井里,白天它每次往上跳3米,夜晚会下滑2米,问它需要跳多少次才能跳出井口?3. 小明家的电费是每度0.5元,上个月共用电100度,应缴纳的电费为______元。
4. 甲、乙两个数的和为75,乙数是甲数的2倍减去10,求甲、乙两个数各是多少?5.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它的周长为______厘米。
二、选择题1. 已知点A(2,3),点B(x,5),若AB的距离等于5,则x的值为:A. -1B. 1C. 3D. 72. 一个数减去它的四分之一等于15,这个数是:A. 10B. 20C. 25D. 303. 一个数的一半加上它的四分之一等于15,这个数是:A. 10B. 15C. 20D. 304.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它的周长是24,求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A. 长:6,宽:12B. 长:4,宽:6C. 长:8,宽:4D. 长:12,宽:65. A、B两个数的和为100,若B大于A,则A、B两个数可能是:A. 20、80B. 30、70C. 40、60D. 50、50三、解答题1. 用竖式计算:(1)345 + 78 = ________(2)789 - 256 = ________(3)23 × 4 = ________(4)78 ÷ 6 = ________(5)136 ÷ 17 = 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 小明每天步行上学,来回共需用时1小时40分钟,若小明来回步行时间的比为5:8,那么小明步行去学校的时间是多少分钟?3. 一个线段长14米,将它分成3段,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的长度之比为2:3:4,求第一段的长度。
初二数学经典题练习及答案

10、如图 12,已知直线 y
1 x 与双曲线 y
k (k
0) 交于 A,B 两点,且点 A 的横坐标为 4 .
2
x
( 1)求 k 的值;
( 2)若双曲线 y k (k 0) 上一点 C 的纵坐标为 8,求 △ AOC 的面积; x
( 3)过原点 O 的另一条直线 l 交双曲线 y k (k 0) 于 P, Q 两点( P 点在第一象限) ,若由点 x
E
N
C
D
A
B
M
3、 如图,分别以△ ABC的 AC和 BC为一边,在△ ABC的外侧作正方形 ACDE和正方形 CBFG,点 P 是 EF 的中点.求证:点 P 到边 AB的距离等于 AB的一半.
证明:分别过 E、 C、 F 作直线 AB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M、 O、 N,
在梯形 MEFN中, WE平行 NF
∴ PE⊥ PD.
)
( ii )当点 E 与点 C重合时,点 P 恰好在 AC中点处,此时, PE⊥ PD.
( iii )当点 E在 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
∵ ∠ PEC=∠ PDC,∠ 1=∠2,
∴ ∠ DPE=∠ DCE=90°,
∴ PE⊥ PD.
综合( i )( ii )( iii ) , PE⊥ PD.
② ∴ ∠ 1=∠ 2.
∴ ∠ 1+∠ 3=∠ 2+∠ 3=90° .
∴ ∠ DPE=90° .
∴ PE⊥ PD.
( 2)①∵ AP=x,
∴ BF=PG= 2 x , PF=1- 2 x .
2
2
∴ S△PBE=BF· PF= 2 x ( 1 2 x )
2
2
1 x2 2 x.
(完整版)初二数学经典难题(带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经典难题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100分)1.(10分)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2.(10分)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的延长线交MN 于E、F.求证:∠DEN=∠F.3.(10分)如图,分别以△ABC的边AC、BC为一边,在△ABC外作正方形ACDE和CBFG,点P是EF的中点,求证:点P到AB的距离是AB的一半.4.(10分)设P是平行四边形ABCD内部的一点,且∠PBA=∠PDA.求证:∠PAB=∠PCB.5.(10分)P为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并且PA=a,PB=2a,PC=3a,求正方形的边长.6.(10分)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V立方米,开始用一根小水管向容器内注水,水面高度达到容器高度一半后,改用一根口径为小水管2倍的大水管注水.向容器中注满水的全过程共用时间t分.求两根水管各自注水的速度.7.(10分)(2009•郴州)如图1,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M(﹣2,﹣1),且P(﹣1,﹣2)为双曲线上的一点,Q为坐标平面上一动点,PA垂直于x轴,QB垂直于y轴,垂足分别是A、B.(1)写出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2)当点Q在直线MO上运动时,直线MO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使得△OBQ与△OAP面积相等?如果存在,请求出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当点Q在第一象限中的双曲线上运动时,作以OP、OQ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PCQ,求平行四边形OPCQ周长的最小值.8.(10分)(2008•海南)如图,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动点(P与A、C不重合),点E在线段BC上,且PE=PB.(1)求证:①PE=PD;②PE⊥PD;(2)设AP=x,△PBE的面积为y.①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②当x取何值时,y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9.(10分)(2010•河南)如图,直线y=k1x+b与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交于A(1,6),B(a,3)两点.(1)求k1、k2的值.(2)直接写出时x的取值范围;(3)如图,等腰梯形OBCD中,BC∥OD,OB=CD,OD边在x轴上,过点C作CE⊥OD于点E,CE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P,当梯形OBCD的面积为12时,请判断PC和PE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10.(10分)(2007•福州)如图,已知直线y=x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4.(1)求k的值;(2)若双曲线上一点C的纵坐标为8,求△AOC的面积;(3)过原点O的另一条直线l交双曲线于P,Q两点(P点在第一象限),若由点A,B,P,Q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24,求点P的坐标.初二数学经典难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100分)1.(10分)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初二数学下册第六章练习题含答案

初二数学下册第六章练习题含答案第一节选择题1. 下面哪个选项中的数是有理数?A. πB. √3C. 0.5D. -√2答案:C. 0.52. 以下哪个数是无理数?A. -4B. 1C. 2D. √7答案:D. √73. 下列数中,哪个数是无理数?A. -5B. 3/4C. √10D. 2.5答案:C. √104. 若一个数是有理数,是否一定是整数?A. 是B. 否答案:B. 否5. 下列选项中,哪个选项的数是有理数?A. -3B. 0C. 7/10D. √5答案:A. -3第二节填空题1. -√16的值是____。
答案:-42. 已知√25 = ___。
答案:53. (√2 + √3)²的值是_____。
答案:5 + 2√64. (1/2)³的结果是_____。
答案:1/85. -√9的值是_____。
答案:-3第三节计算题1. 计算:(-5) + 7 + (-3) + (-1) + 8。
答案:62. 计算:4 × (-3) × (-2) × 5。
答案:1203. 计算:(-2) × (-3) × (-4) ÷ (-6)。
答案:44. 计算:3 - 4 × (-2) - 5 ÷ 5。
答案:55. 计算:(-√4) × √16 ÷ (-2)。
答案:4第四节应用题1. 已知a = √3,b = √2,请问 a² + 2ab + b²的值是多少?答案:52. 设有一个正方形,边长为√5 cm,求该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周长为4√5 cm,面积为 5 cm²。
3. 一根长方形木板的宽度为√3 m,长度是2√2 m。
求该木板的面积。
答案:6 m²4. 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全程10 km。
它先以60 km/h的速度行驶5 km,然后以30 km/h的速度行驶剩下的路程。
初二下册数学题200道(带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练习题及答案
22.(8分)“五•一”期间,小明一家乘坐高铁前往某市旅游,计划第二天租用新能源汽车自驾出游.
根据以下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设租车时间为x小时,租用甲公司的车所需费用为y1元,租用乙公司的车所需费用为y2元,分别求出y1,y2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
(2)请你帮助小明计算并选择哪个出游方案合算.
【分析】(1)根据函数图象中的信息,分别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得y1,y2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即可;
(2)当y1=y2时,15x+80=30x,当y1>y2时,15x+80>30x,当y1<y2时,15x+80<30x,分求得x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方案.
【解答】解:(1)设y1=k1x+80,
把点(1,95)代入,可得
95=k1+80,
解得k1=15,
∴y1=15x+80(x≥0);
设y2=k2x,
把(1,30)代入,可得
30=k2,即k2=30,
∴y2=30x(x≥0);
(2)当y1=y2时,15x+80=30x,
解得x=;
当y1>y2时,15x+80>30x,
解得x<;
当y1<y2时,15x+80<30x,
解得x>;
∴当租车时间为小时,选择甲乙公司一样合算;当租车时间小于小时,选择乙公司合算;当租车时间大于小时,选择甲公司合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时注意:求正比例函数y=kx,只要一对x,y的值;而求一次函数y=kx+b,则需要两组x,y的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下册)数学题精选分式:一:如果abc=1,求证11++a ab +11++b bc +11++c ac =1解:二:已知a 1+b 1=)(29b a +,则a b +b a等于多少?解:三: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V 立方米,开始用一根小水管向容器内注水,水面高度达到容器高度一半后,改用一根口径为小水管2倍的大水管注水。
向容器中注满水的全过程共用时间t 分。
求两根水管各自注水的速度。
解:四:联系实际编拟一道关于分式方程2288+=xx 的应用题。
要求表述完整,条件充分并写出解答过程。
解略五:已知M =222y x xy -、N =2222yx y x -+,用“+”或“-”连结M 、N,有三种不同的形式,M+N 、M-N 、N-M ,请你任取其中一种进行计算,并简求值,其中x :y=5:2。
解:反比例函数:一:一张边长为16cm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面积一定且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1所示.小矩形的长x(cm)与宽y(cm)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E”图案的面积是多少?(3)如果小矩形的长是6≤x≤12cm,求小矩形宽的范围.二: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部分,点(110)A ,,(101)B ,是它的两个端点.(1)求此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请你举出一个能用本题的函数关系描述的生活实例.三:如图,⊙A 和⊙B 都与x 轴和y 轴相切,圆心A 和圆心B 都在反比例函数1y x的图象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四:如图11,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都经过点M (-2,1),且P (1,-2)为双曲线上的一点,Q 为坐标平面上一动点,PA 垂直于x 轴,QB 垂直于y 轴,垂足分别是A 、B .(1)写出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2)当点Q 在直线MO 上运动时,直线MO 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 ,使得△OBQ 与△OAP 面积相等?如果存在,请求出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12,当点Q 在第一象限中的双曲线上运动时,作以OP 、OQ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PCQ ,求平行四边形OPCQ 周长的最小值.五: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Y 轴和X 轴分别交于点A 、点8,与反比例函数y 一罟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点c(1,6)、点D(3,x).过点C 作CE 上y 轴于E ,过点D 作DF 上X 轴于F . (1)求m ,n 的值;(2)求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图11xyB()AOMQP图xyBCA OMPQ勾股定理:一:清朝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对数学很有兴趣的帝王.近日,•西安发现了他的数学专著,其中有一文《积求勾股法》,它对“三边长为3、4、5的整数倍的直角三角形,已知面积求边长”这一问题提出了解法:“若所设者为积数(面积),以积率六除之,平方开之得数,再以勾股弦各率乘之,即得勾股弦之数”.用现在的数学语言表述是:“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的整数倍,•设其面积为S ,则第一步:6S=m ;第二步:m =k ;第三步:分别用3、4、5乘以k ,得三边长”.(1)当面积S 等于150时,请用康熙的“积求勾股法”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2)你能证明“积求勾股法”的正确性吗?请写出证明过程.二: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底边长l5cm ,底边上的高长22.5cm .现沿底边依次从下往上裁剪宽度均为3cm 的矩形纸条,如图所示.已知剪得的纸条中有一张是正方形,则这张正方形纸条是( )A .第4张B .第5张C .第6张D .第7张三:如图,甲、乙两楼相距20米,甲楼高20米,小明站在距甲楼10米的A 处目测得点A 与甲、乙楼顶B C 、刚好在同一直线上,且A 与B 相距350米,若小明的身高忽略不计,则乙楼的高度是 米.四:恩施州自然风光无限,特别是以“雄、奇、秀、幽、险”著称于世.著名的恩施大峡谷()A 和世界级自然保护区星斗山()B 位于笔直的沪渝高速公路X 同侧,50km AB A =,、B 到直线X 的距离分别为10km 和40km ,要在沪渝高速公路旁修建一服务区P ,向A 、B 两景区运送游客.小民设计了两种方案,图(1)是方案一的示意图(AP 与直线X 垂直,垂足为P ),P 到A 、B 的距离之和1S PA PB =+,图(2)是方案二的示意图(点A 关于直线X 的对称点是A ',连接BA '交直线X 于点P ),P 到A 、B 的距离之和2S PA PB =+. (1)求1S 、2S ,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请你说明2S PA PB =+的值为最小;(3)拟建的恩施到张家界高速公路Y 与沪渝高速公路垂直,建立如图(3)所示的直角坐标系,B 到直线Y 的距离为30km ,请你在X 旁和Y 旁各修建一服务区P 、Q ,使P 、A 、B 、Q 组成的四边形的周长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P图(1)图(3)图(2)五: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C =90°,DE ⊥AC 于点F ,交BC 于点G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且AE AC =. (1)求证:BG FG =;(2)若2AD DC ==,求AB 的长.四边形:一:如图,△ACD 、△ABE 、△BCF 均为直线BC 同侧的等边三角形.(1) 当AB ≠AC 时,证明四边形ADFE 为平行四边形;(2) 当AB = AC 时,顺次连结A 、D 、F 、E 四点所构成的图形有哪几类?直接写出构成图形的类型和相应的条件.二: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分别在边BC 、AC 上,且CD=CE ,连DC EB GAFEFDABC结DE并延长至点F,使EF=AE,连结AF、BE和CF。
(1)请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并加以证明。
(2)判断四边形ABDF是怎样的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3)若AB=6,BD=2DC,求四边形ABEF的面积。
三:如图,在△ABC中,∠A、∠B的平分线交于点D,DE∥AC交BC于点E,DF ∥BC交AC于点F.(1)点D是△ABC的________心;(2)求证:四边形DECF为菱形.四:在矩形ABCD中,点E是AD边上一点,连接BE,且∠ABE=30°,BE=DE,连接BD.点P从点E出发沿射线ED运动,过点P作PQ∥BD交直线BE于点Q.3PQ;(1) 当点P在线段ED上时(如图1),求证:BE=PD+3(2)若 BC=6,设PQ长为x,以P、Q、D三点为顶点所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为y,求y与 x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在②的条件下,当点P运动到线段ED的中点时,连接QC,过点P作PF ⊥QC,垂足为F,PF交对角线BD于点G(如图2),求线段PG的长。
解:五:如图,这是一张等腰梯形纸片,它的上底长为2,下底长为4,腰长为2,这样的纸片共有5张.打算用其中的几张来拼成较大的等腰梯形,那么你能拼出哪几种不同的等腰梯形?分别画出它们的示意图...,并写出它们的周长. 4222解:如图所示六: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F 分别是边BC 、AB 上的点,且EF=ED,EF ⊥ED.求证:AE 平分∠BAD.(第23题)EDBAF七: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 =8,将纸片折叠,使顶点B 落在边AD 的E 点上,BG =10.(1)当折痕的另一端F 在AB 边上时,如图(1).求△EFG 的面积.(2)当折痕的另一端F 在AD 边上时,如图(2).证明四边形BGEF 为菱形,并求出折痕GF 的长.HA BCD EF G∠八:(1)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用尺规在所给的两个矩形中各作一个不为正方形的菱形,且菱形的四个顶点都在矩形的边上.(保留作图痕迹) (2)写出你的作法.图(2)ABCDE FG H (A)(B)ABCDE F G图(1)ABCDE FGH (A)(B)O九:如图,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 上一动点(P 与A 、C 不重合),点E 在射线BC 上,且PE=PB . (1)求证:① PE=PD ; ② PE ⊥PD ; (2)设AP =x , △PBE 的面积为y .① 求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 ② 当x 取何值时,y 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AB CPDEABCPDEF ABC DPE12HA B CPDEF G123十: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G是CD边上的一个动点(点G与C、D不重合),以CG为一边在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CEFG,连结BG,DE.我们探究下列图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1)①猜想如图1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②将图1中的正方形CEFG绕着点C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任意角度α,得到如图2、如图3情形.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判断①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选取图2证明你的判断.(2)将原题中正方形改为矩形(如图4—6),且AB=a,BC=b,CE=ka, CG=kb (a≠b,k>0),第(1)题①中得到的结论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若成立,以图5为例简要说明理由.(3)在第(2)题图5中,连结DG、BE,且a=3,b=2,k=12,求22BE DG+的值.数据的分析:一:4.为了帮助贫困失学儿童,某团市委发起“爱心储蓄”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到期后可取回本金,而把利.息.捐给贫困失学儿童.某中学共有学生1200人,图1是该校各年级学生人数比例....分布的扇形统计图,图2是该校学生人均存款....情况的条形统计图.(1)九年级学生人均存款元;(2)该校学生人均存款多少元?(3)已知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2.25%(“爱心储蓄”免收利息税),且每351元能提供给一位失学儿童一学年的基本费用,那么该校一学年能帮助多少为贫困失学儿童。
二:如图是连续十周测试甲、乙两名运动员体能训练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教练组规定:体能测试成绩70分以上(包括70分)为合格。
⑴请根据图11中所提供的信息填写右表:⑵请从下面两个不同的角度对运动员体能测试结果进行判断:①依据平均数与成绩合格的次数比较甲和乙,的体能测试成绩较好;平均数中位数体能测试成绩合格次数②依据平均数与中位数比较甲和乙, 的体能测试成绩较好。
⑶依据折线统计图和成绩合格的次数,分析哪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效果较好。
三:如图所示,A 、B 两个旅游点从2002年至2006年“五、一”的旅游人数变化情况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表示.根据图中所示解答以下问题: (1)B 旅游点的旅游人数相对上一年,增长最快的是哪一年?(2)求A 、B 两个旅游点从2002到2006年旅游人数的平均数和方差,并从平均数和方差的角度,用一句话对这两个旅游点的情况进行评价;(3)A 旅游点现在的门票价格为每人80元,为保护旅游点环境和游客的安全,A 旅游点的最佳接待人数为4万人,为控制游客数量,A 旅游点决定提高门票价格.已知门票价格x (元)与游客人数y (万人)满足函数关系5100xy =-.若要使A 旅游点的游客人数不超过4万人,则门票价格至少应提高多少?甲 65 乙60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年 6 5 4 3 2 1万人A B参考答案初二(下册)数学题精选分式:一:如果abc=1,求证11++a ab +11++b bc +11++c ac =1解:原式=11++a ab +a ab abc a +++ababc bc a ab ++2=11++a ab +a ab a ++1+ab a ab++1=11++++a ab a ab=1二:已知a 1+b 1=)(29b a +,则a b +b a等于多少?解:a 1+b 1=)(29b a + ab b a +=)(29b a + 2(b a +)2=9ab 22a +4ab +22b =9ab 2(22b a +)=5abab b a 22+=25a b +b a =25 三: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V 立方米,开始用一根小水管向容器内注水,水面高度达到容器高度一半后,改用一根口径为小水管2倍的大水管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