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产业升级及经验和教训_黄湘燕
新加坡产业空间发展历程及启示
1 概述 : 新加坡 产业发 展背景
新 加 坡 国土 面 积 狭 小 , 自然 资 源 缺 乏 。 国 家 成 立之 初 , 政 局 动荡 , 经济贫穷, 人 民生 活 困 难。 仅 仪 用 了一 代 人 的 时 间 , 新 加 坡通 过 快 速 工 业 化 发展 , 实 现 了持 续 的经 济 增 长, 成 长为
me a n ss h o u l d me e t h en t e e d so f e c o n o mi cg r o wt h.
关 键 词 新加坡 J 产业发展 』 产业空间 f 规划 』 空间利用
K e y w o r d sn d u s t r i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J I n d u s t r i a l s p a c e f P l a n n i n g f L a n d u s e p a t t e r n
o n i n d u s t r i a l s p a c ep l a n n i n g a n dma n a g e me n t a r e s u mma r i z e ,i d n c l u d i n g 1 ) i n n o v a t i v e s p a c i a l p a t t e r n s , 2 1 mi x e dl a n du s e ,3 s 1
e mph a s i s o n g r e e n o nv i r o n me n t , p l a n n i n g a d a pt e dt o he t c h a n g e . I t i s wo r t h o u ra t t e n t i o n t h a t i n du s t r i a l s p a c e a ndpl a n n i n g
新加坡产业转型升级及其对广东的启示
硬 约束不 断 加强 等等 。调整 产业 结构 , 变经 济发 展方式 , 进经 济持 续稳 定 的发展 已经成 为各 界 转 促
共识 。过 去 5 0年来 , 新加坡 经济 发展取 得 了举 世瞩 目的成 就 , 中一个 非常重要 的原因就 是成功 的 其 产业 结构转 型 。学 习新 加坡 发展转 型 的先进经 验和做 法 , 于在新 时期 下促进 广东转 变经 济发展 方 对
1 以出 口贸 易转 型升级 为重点 的初期 阶段 (9 9 16 、 1 5 — 9 7年 ) 9 9年新 加坡 取得 自治 , 产业结 。1 5 其 构表 现为 以转 口贸易 为 中心 的第三 产业 在 国民经济 中 占据 主要地 位 , 包括制造 业 、 筑业 、 而 建 水利 电
力在 内的第 二产业 则处 于次要 地位 。这种 产业结 构非 常脆弱 , 容易 受到外 部经济 波动 的影 响。1 5 90
年代末 至 16 9 0年 代初 , 由于邻 近 的其 他东 南亚 国家纷 纷开展 直接 的进 出 1贸易 , : 3 使经 由新加坡 转 口 的 贸易额急 剧下 降 , 新加 坡经 济迅速 陷入萧 条 , 业人 口急剧增 加 。面对这 些 困难 , 失 新加 坡政府 提 出
了工业 化 的发 展战 略 , 主张发 展进 口替 代产业 , 变单 纯依 赖转 口贸 易 的畸形 产业 结构 。这 一 时期 改 重点 发展食 品 、 印刷 、 织 、 装 、 纺 服 木材 加工 等产业 。经 过近 l 的发 展 , 0年 制造 业 占国内生产 总值 比
・
9 ・ 8
《 跨弗亏 》 0 年第 4 21 0 期
经 济 76 %。 为新 加坡 日后 的经济起 飞 打下 了坚实 基础 。『 .3 这 l 】 2 以产业 结构 多样 化 为重 点 的 中期 阶段 (9 7 1 7 、 16 — 9 9年 ) 16 。 9 5年 8月 新加 坡 脱离 马来 西 亚联
新加坡先进制造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先进制造业发展经验及启示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家,其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新加坡成功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得益于政府的积极扶持和引导。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注重鼓励创新和技术升级,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财政支持和补贴,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机会。
此外,政府还着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降低税负、简化审批程序等方式,吸引外资并促进国内企业的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政府搭建了一个稳定、有利于发展的商业环境,为先进制造业提供了宽松的土壤。
其次,新加坡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优势。
位于东南亚交通要冲的新加坡,拥有发达的港口和机场,能够方便快捷地与世界各地进行物流和贸易往来。
这使得新加坡成为一个重要的中转和分销中心,吸引了大量的跨国企业和外国投资。
同时,新加坡还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提升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制造业的竞争力。
新加坡还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政府积极鼓励年轻人选择STEM (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学科,提供奖学金和资助,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
此外,政府和企业还合作设立了一系列研究机构和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研发资源,帮助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新加坡的高等教育系统也非常注重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培训,培养了适应先进制造业需求的人才。
此外,新加坡还注重合作与开放。
新加坡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与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市场和发展机会。
同时,新加坡也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学习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种开放和合作的态度使得新加坡能够吸收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新加坡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给其他国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政府的积极扶持和引导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制定支持创新和技术升级的政策,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机会。
其次,充分发挥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优势,加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建设。
考察报告:新加坡经济转型升级的经验和启示
考察报告:新加坡经济转型升级的经验和启示近日,作为赴新加坡“新型开发园区规划”专题培训班的一员,经过短暂的十天培训学习,近距离接触新加坡的社会现状、人文理念、经济结构及发展成果,深深感受到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的前瞻性、有序性和可行性。
新加坡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为独立国家,国土面积718平方公里,人口547万,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
作为昔日一个地小物薄、资源缺乏、建国时间不长、人才短缺的袖珍国家,在短短50年时间里,创造出了成为世界五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世界第二大货柜码头、第二大电子工业中心、第三大炼油中心,以及人均GDP达到71318美元、全球经济体竞争力排名位居世界第二位,国际贸易最开放的国家等经济发展奇迹。
奇迹的产生,与新加坡政府历年来主导并持续进行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是密不可分的,是值得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中认真思考和借鉴的。
一、新加坡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成功经验(一)努力保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着力打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构成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的三个基础条件分别是“宏观经济及政治的稳定”、“健全的法治制度”及“着重教育及培训”。
新加坡政府将经济、政治的稳定看作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
为了保持社会稳定,新加坡政府打造多元文化,使新加坡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容纳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在新加坡和谐共处;对外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从而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了相对稳定、和谐的国内、国际环境。
同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
政府制订并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建设干净而葱绿的城市,打造花园城市这一烫金名片;政府投资建设港口、机场、公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完善吸引外资的硬性条件。
(二)实行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引导作用新加坡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除了执政党的先进理念和适宜的政治社会环境外,最关键的还是形成了一套符合新加坡实际、能够把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的体制机制。
考察报告:新加坡经济转型升级的经验和启示
考察报告:新加坡经济转型升级的经验和启示近日,作为赴新加坡“新型开发园区规划”专题培训班的一员,经过短暂的十天培训学习,近距离接触新加坡的社会现状、人文理念、经济结构及发展成果,深深感受到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的前瞻性、有序性和可行性。
新加坡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为独立国家,国土面积718平方公里,人口547万,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
作为昔日一个地小物薄、资源缺乏、建国时间不长、人才短缺的袖珍国家,在短短50年时间里,创造出了成为世界五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世界第二大货柜码头、第二大电子工业中心、第三大炼油中心,以及人均GDP达到71318美元、全球经济体竞争力排名位居世界第二位,国际贸易最开放的国家等经济发展奇迹。
奇迹的产生,与新加坡政府历年来主导并持续进行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是密不可分的,是值得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中认真思考和借鉴的。
一、新加坡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成功经验(一)努力保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着力打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构成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的三个基础条件分别是“宏观经济及政治的稳定”、“健全的法治制度”及“着重教育及培训”。
新加坡政府将经济、政治的稳定看作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
为了保持社会稳定,新加坡政府打造多元文化,使新加坡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容纳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在新加坡和谐共处;对外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从而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了相对稳定、和谐的国内、国际环境。
同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
政府制订并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建设干净而葱绿的城市,打造花园城市这一烫金名片;政府投资建设港口、机场、公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完善吸引外资的硬性条件。
(二)实行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引导作用新加坡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除了执政党的先进理念和适宜的政治社会环境外,最关键的还是形成了一套符合新加坡实际、能够把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的体制机制。
新加坡产业转型发展经验谈
新加坡产业转型发展经验谈
佚名
【期刊名称】《城市开发(物业管理)》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目前,新加坡已形成电子、化工、生物医药、资信与传媒、物流、金融等多个产业群,是世界硬盘驱动器的主要供应国,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重要的区域石油交易中心、定价中心、混兑中心,是世界上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跨国企业重要的亚太区域物流与后勤管理中心,集中了110余家国际级银行、并成为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
【总页数】2页(P66-6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加快包装产业转型发展 [J], 吴妍
2.信息化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一体化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经验谈 [J], 吕俐
3.推动创意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新加坡的做法及对江苏的启示[J], 朱劲松
4.从新加坡土地管理经验谈土地可持续利用 [J], 曹端海
5.从新加坡的经验谈再保险中心的建立 [J], Robert Saville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新加坡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启示(作者:佚名来源:大庆日报2013年7月11日)日前,本人有幸赴新加坡参加了湖南省领导干部科学发展与领导力培训学习,学习考察了新加坡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生态建设、执政理念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特别是新加坡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启示一:要以政策为导向,提升经济发展战略。
政府的职责之一是制定合理、适时的产业政策导向,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在新加坡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结合新的经济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合理产业政策来指导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发展。
郴州在优化产业发展战略上,首先,要发展“两源”经济。
现阶段,郴州工业的发展要走出资源路径依赖,就要发展以矿业、矿产品深加工为主体的内源式经济,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体的外源式经济。
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由于我们紧邻广东,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不明显,承接简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渐渐失去竞争优势。
所以,要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大企业、大集团。
其次,要坚持“两条腿”走路。
既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又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达的服务业是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新加坡服务业增加值已占GDP的75%。
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
特别要抢抓高速机遇,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就苏仙区来说,要引进战略投资者,把飞天山景区策划成郴州东部生态旅游新城。
通过引进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美中小企业论坛等活动,提高景区知名度。
着眼于经营效益,按照生态原始的标准来建设相山瀑布公园。
发挥五盖山国际狩猎场的名牌优势,高起点规划和建设五盖山泛旅游产业集群。
启示二:要以人才为依托,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新加坡常变常新,但对人的“转型”,从不放松,特别注重动员民间的力量提高自我调整的能力。
我们在产业升级中,要把人的培养和转型、把练“脑袋”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新加坡以规划土地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做法
最 佳 、 率 最 高 、 益 最 大 的原 则 , 效 效
统 筹 安 排 工 业 区 内各 类 建 设 用 地 , 不 断 优化 园区 的 土地 利 用 结 构 和 布 局 , 成 比较 科 学 合理 的功 能 分 区 , 形 建 立 了生 产 建设 、 品项 目、 用 工 产 公
2B ) 在 “ 务 地 带 ” , 变 用 途 (2。 商 内 改
f 规 定 的变 动 范 围 内1不 需再 重 新 在 申请 ,同一 栋 建筑 内也 允许 具 有不 同 的用 途f 规定 的变 动范 围 内1 在 。商 务 地 带 1B) 于无 污 染 的用 途 , (1 用 商
务 地 带 28 ) 于有 污染 的用 途 。新 (2用 的商务 1 商 务 2地 带 内的产 业及 与 、 之 相 关 的活 动 是 否允 许 布 置 在该 地 带 内 ,主要 看 该 活 动对 周 围环境 是
次 允 许零 售 活 动 设 于仓 库 或 工业
带 内 。该计 划 有 利 于促 进 一 种 具有
来越模 糊 , 产业 分工越 来越 细 , 为此 , 必须提高规划 的灵活性 和适应 性 。总 的思路是 , 善用地分类标 准 , 完 增加用
地 的兼 容性 和规划 变更 的灵 活性 . 促
集 型 产 业 :沿 海 的 西南 区片 规 划 为
4注 重 土 地 立 体 开 发 利 用 . 动 . 推
限度地 减 少 了原 计 划 与 市 场需 求 不 匹 配 的风 险 ,使 得 特 定 地块 的开 发 更 富弹性 。目前 , 当数 量 的 白色地 相
带 已成 功 开 发 。关 于 “ 白色 地 带 ” 的
新加坡科教人才政策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级是为中上层的工程人员或管理人员开设 的专业文凭或证书课程。通常是由新加坡的四所理 工学院与新加坡管理大学,依据生产和社会需要确 定。除了开办传统的工程和工商课程之外,也通过 和私人企业界或大专院校的密切合作提供多元化的 学科培训。通过这方面的培训,获得新知识,进行灵 活、创意思维训练,提高中上层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 人员综合思维的能力。 第三级是针对一定层次政府公务员和公司高级 管理人员开设的各类学术性提高课程,由新加坡国 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和新加坡开 放大学受教育部委托主办。 新加坡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有始有终、从学前直 到退休的终身教育系统。这种职业教育和终生学习 机制的形成,为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优良的 人力资源基础。 (三)国际人才双向流动:拉动产业升级 1.大力引进海外人才 新加坡的人才引进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 始了。为了与周边新兴经济体竞争,新加坡政府注
等级。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1979年至 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 9.8%,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3.o%的增长速 度。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经济总量 达到32801亿美元,居世界第4位。但是,作为经济 运行基础的实体经济——第二产业当中,国有企业 和民营企业普遍自我创新能力不足,自有知识产权 极少,跨国企业核心技术普遍掌握在外籍人员手中。 非但没有实现期望中的技术转让,而且外企对核心 技术的保护有越来越严格的趋势,以保护知识产权 名义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技术保护主义”,阻止发展 中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维持其在世界经济发展史 上形成的国际产业分工中的有利地位,保护其掠夺 性和剥削式的超额既得利润,转移其资源消耗和生 态压力,同时掌控对发展中国家经贸关系的主动权, 影响发展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家经济发展的进程,对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产业转型升级也就成为经 济良性发展的必需。认真研究新加坡在科技、教育 与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具 有重要意义。 二、新加坡科教人才政策 (一)确定科技发展重点,引导产业升级 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在世界各 地设立了将近20个海外办事处,推动新加坡迈向环 球化和区域化,新加坡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发展局 鼓励国内外公司在新加坡设立总部,把新加坡作为 跳板,借以进入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目前已经有 约4000多个跨国企业在新加坡成立区域总部。新 加坡政府鼓励一些跨国企业在新加坡的制造业获得 较快发展的同时,进而在新加坡开始研发,加快在新 加坡建立工业基地。进入2l世纪,越来越多的公司
新加坡产业升级及经验和教训_黄湘燕
新加坡产业升级及经验和教训□黄湘燕内容摘要2008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领导干部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专题研究班”的学习,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接受培训。
通过学习培训和参观访问,我对新加坡的产业升级印象非常深刻,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也有一些不足需要吸取教训。
新加坡产业升级及经验和教训2008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领导干部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专题研究班”的学习,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接受培训。
通过学习培训和参观访问,我对新加坡的产业升级印象非常深刻,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也有一些不足需要吸取教训。
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发展历程产业升级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纵观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发展,发达国家快速增长的经济,都是建立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基础上的。
新加坡1959年成立自治政府,1965年正式成为独立国家,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从一个建国初期经济极不发达的城市小国,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从一个人均GDP达不足320美元的简单经济体,发展成为一个人均GDP达30000多美元的城市经济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目前新加坡拥有了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硬盘生产国;世界第二大钻井平台生产基地;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成为发展中国家仿效的典范。
40多年间,新加坡平均增速超过8%,西方发达国家花了一、两百年时间实现的产业升级,新加坡只用了短短的40多年就完成了,新加坡创造了经济奇迹。
新加坡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无疑更加直接而有益。
新加坡的产业升级大约是每十年一次,其产业升级可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主要发展转口贸易。
新加坡是一个国土狭小的岛国,没有资源,淡水主要由马来西亚提供,不能抽地下水;大米要从马来西亚和泰国进口,填海用的土也要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运过来。
新加坡税收管理的经验对我国税收征管的启示
新加坡税收管理的经验对我国税收征管的启示作者:王晓燕高翔来源:《商业会计》2015年第24期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5)24-0042-02摘要:税收征管是整个税务工作的前沿阵地和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征管效率。
本文基于新加坡税收管理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税收征管工作的借鉴措施。
关键词:税收征管信息化顾客战略收征管是税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发挥税收作用的根本保证,也是确保国家税收收入的必要环节。
我国税收征管工作在新税制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大成绩,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税收征管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税收征管也越来越繁杂。
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税收工作的效率,使得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远高于同期其他国家水平。
以2013年为例,我国征管费用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约为2%,加上纳税成本,则可达3%—5%,一些农村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甚至达到10%,而一些发达国家征收成本一般不到1%。
一、我国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税务机构臃肿,征管效率不高我国传统设置税务机构的做法,形成了过多的中间管理层次,在这种锥形化的组织结构中,不仅上下沟通过程中的信息和能量衰减很大,而且导致行政管理人员偏多,真正直接为纳税人服务的一线人员相对不足,既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又影响了整个组织的运转效率。
在这种税务组织结构中,各职能部门分别独立,工作流程相互割裂,各职能部门分别开发适合用于本部门职能的软件系统,缺乏一体化建设规划,在信息共享建设方面产生了许多问题,如数据集中度低,难以综合利用;数据传输手段各异,方式混杂,导致税收征管手段信息化程度不够,影响了税收征管效率。
(二)征管理念存在偏差长期以来,这种税务机关作为管理者高高在上、纳税人作为监管对象被动服从的思维定式根深蒂固。
借鉴新加坡经验 推进苏州和谐社区建设
借鉴新加坡经验推进苏州和谐社区建设
陈燕颜
【期刊名称】《领导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8(000)003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陈燕颜
【作者单位】苏州市民政局副局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733.964
【相关文献】
1.借鉴国外经验推进我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云南省档案干部赴新加坡学习口述历史档案管理先进经验 [J], 曾燕
2.借鉴新加坡经验,助推“数字苏州”建设 [J], 潘吉;王雷
3.南京新加坡合建生态科技园借鉴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黄根成梁保华罗志军出席奠基仪式 [J], 李宗长;顾雷鸣
4.从借鉴建造城市到学习塑造品牌——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培训迄今举办200期 [J], 宗荷
5.借鉴新加坡经验扎实推进“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新加坡信息化建设经验对广西商务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J], 雷巧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融危机后新加坡经济战略调整举措及启示
…
资
" I l l
合
一
魄
一 … … … 成
◆ 地
打造独特
环球部市
俐 籼 … … … 珈 蝻 … …
吸引和培养不 同领域 人才 , 建立汇集顶 尖工作、 优秀人 才与专业网络 的“ 人 才生态系统 ” , 使 新加坡 在城市规 划、 法律 与会计服务 、 风险管理及 供应链 管理 等领域 发挥领导 力 : 到2 0 2 0 年成 立五个 世界级
提高劳动生产率 。将劳动生产率增 长从过去十年 的 1 %提 高到 2 %至 3 %, 使 未来 十 年年 均经 济 增 长率达 到 3 % 至
5 %。二是 保持制造业 的国 际竞争力 , 将 制造业 占 G DP比 重维 持 在 2 0 %至 2 5 %, 促 进 制 造 业 朝 更 高 增 值 领 域 转
强在 风险管理 、 资产管理 、 私人银行 方面的强 项 , 同时制定 一些具前 瞻性 的城市 方案 , 将 这些 方案出 口
至亚洲和全 球。
U
哑洲枢纽
.
到2 0 2 0年 , 将 新加坡本地 亿元企业从 5 0 0家增加 到 1 0 0 0家。具体措施 包括 设立一 个类似 出入 口
创 新 型 经 济 体 和 更 具 活 力 的 国际 大都 市 。
型。 三是 打造 具 有 国际竞 争 力 的本地 全球 性 中型 企业 。 四是提升研 发创 新能 力, 到2 0 1 5 年将R &D占GDP比重 提 升到 3 . 5 %。五是打造 环球特 色 , 吸 引顶尖人才 , 打造世 界
学院 , 提供艺术 、 设计 、 时尚和体育科 学等新的发展路径 , 让 新加坡成为举世 闻名的文化之都 , 形成 具活
新加坡产业转型的实践、理论与启示
第三 , 断做 强 自己的 品牌 , 造 品牌效 应 。企业 应 不 断提 高 其 服务 价 值 及潜 在 可 服 务范 围 , 化产 不 创 优
业链 中的资金 流 和信 息流 , 同时应 与政 府合 作促 进产 业链 整合 , 强产 业 的竞争 优势 。 增 第四, 发展 劳 动密 集 型产业 。由于 技术 要素 密集 型 产业 投入 产 出 的 比率较 高 , 产 费 用下 降 较 快 , 生 一 个 区域一 般会 选择 发 展这 些 产业 。结合 绍兴 实 际 , 以发展 与 技 术 要 素相结 合 的劳 动 密集 型产 业 。这 里 可
维普资讯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 ( 学 社 会科 学 ) 哲
第2 3卷
亿美 元增 加 到 2 0 0 6年 的 9 7 .2亿美 元 。绍兴 企业 在 吸引外 资 的 同时应 面 向世 界 , 足 自身 , 合东 道 国实 立 结
际需 要 , 制定 对外 发 展战 略 , 积极地 走 出去 。
四、 语 结
产业转 型是一个 国家或地 区发展 到一定 阶段 的必 经 之路 。基 于各 自发展 背景 不 同 , 于转 型我们 可 以 对
借鉴但不 能照搬 。就绍兴 而言 , 这个过 程需要 政府 、 企业 和行业协 会 的共 同努 力 和作 用 : 政府应 充 当好 “ 引导
人” 后援 团” 和“ 的角 色 , 为转 型创造 良好 的市 场环境 , 还应 和企 业加 强合 作 , 原有 的传 统 产业 和高新技 术产 把
业 结合起来 , 增强技 术与传统 产业 和地方 专业 化产业 的融合 , 以技术创 新来 改造传统 产业 , 以此 为基 础促 并 进 传统产业 优化升级 ; 企业则 应扮演好 “ 索者 ” 表 演者 ” 探 和“ 的角 色 , 分发挥 创新 能力 , 充 为转 型注入 活力 ; 行
新加坡产业升级的经验
新加坡产业升级的经验作者: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课题组来源:《财经界》2008年第10期产业升级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发达国家快速增长的经济,都是建立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上的。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借鉴同样有着殖民经历的弱小国家新加坡的经验,而不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经验,无疑更加直接而有益。
新加坡政府积极推动、建立特殊经济园区,充分利用跨国产业转移的机遇,尤其是注重创造动态比较优势等经验值得借鉴。
同时,还要看到其不足,从而吸取改进,甚至,中国可以将新加坡作为一个媒介与其合作,直接承接转移来的产业和技术。
产业升级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纵观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发展,发达国家快速增长的经济都是建立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上的。
以新加坡为例,它经过40年的努力,从一个简单的经济体,发展成为年人均GDP25191美元的城市经济国家。
新加坡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适时地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
新加坡产业升级回顾新加坡政府从1961年起就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国际情况,制定产业调整的政策,推动产业升级,从而使新加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其产业升级可分为五个阶段:(一)1961年至1970年,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二)1971年至1978年,发展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三)1979年至1985年,进一步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四)1985年至1997年,发展“全商务”产业链。
在这一阶段,新加坡将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未来发展的两大动力部门,把资讯业和金融业变成两大支柱产业。
在服务业方面,政府提出全商务概念,鼓励跨国公司在新加坡从事生产以外的工作。
推出商业总部计划,奖励并协助在新加坡注册的公司或企业,将其技术扩展到本区域,并提供商业、技术和专业服务,走商业区域化、国际化道路。
同时,大力培植本地企业的全球观,强调本地企业向外发展并加以指导;(五)1998年至今,竞争力提升阶段。
考察报告:关于赴新加坡学习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考察报告:关于赴新加坡学习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2017年9月10日—24日,在省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我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县域经济发展与领导力提升专题培训。
期间,学习了15门课程,考察参观了7个场所,所学所见所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面积与XX相当,仅700多平方公里,经济基础薄弱、没有经济腹地、内需市场十分有限,但它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堪称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当前我县与转型升级前的新加坡及其相似,也存在经济增长粗放、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和环境硬约束不断加强等难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鉴学习新加坡转型升级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加坡成功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善于借梯上楼,突出结构调整。
新加坡作为后起国家,其经济腾飞归功于适时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
几十年来,新加坡审时度势、抢占先机,顺应国际经济发展潮流,因地制宜制定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在初期阶段,受东南亚邻国“垂直贸易”影响,新加坡依托国外投资商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积极推行工业化政策;在中期阶段,抓住东盟成立、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借助外资积极发展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在中后期阶段,采取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吸引国际知名企业落户新加坡,借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后期阶段,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借助国外高新技术大力发展以知识为主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着力建设“知识型产业枢纽”。
善于借船出海,突出招商引资。
新加坡紧跟国际经济发展的先进潮流,坚持政府主导,成立了负责招商引资的专门机构——经济发展局,采取大力引进国外资本的策略,以跨国公司投资为重点,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亲商环境,成功引进美孚石油、荷兰菲利浦、日本石川重工等一大批跨国公司,“总部经济”成为新加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统计,外资企业已构成新加坡经济的重要基石,外资占新加坡全部投资的比重超过33%、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超过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产业升级及经验和教训□黄湘燕内容摘要2008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领导干部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专题研究班”的学习,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接受培训。
通过学习培训和参观访问,我对新加坡的产业升级印象非常深刻,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也有一些不足需要吸取教训。
新加坡产业升级及经验和教训2008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领导干部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专题研究班”的学习,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接受培训。
通过学习培训和参观访问,我对新加坡的产业升级印象非常深刻,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也有一些不足需要吸取教训。
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发展历程产业升级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纵观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发展,发达国家快速增长的经济,都是建立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基础上的。
新加坡1959年成立自治政府,1965年正式成为独立国家,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从一个建国初期经济极不发达的城市小国,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从一个人均GDP达不足320美元的简单经济体,发展成为一个人均GDP达30000多美元的城市经济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目前新加坡拥有了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硬盘生产国;世界第二大钻井平台生产基地;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成为发展中国家仿效的典范。
40多年间,新加坡平均增速超过8%,西方发达国家花了一、两百年时间实现的产业升级,新加坡只用了短短的40多年就完成了,新加坡创造了经济奇迹。
新加坡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无疑更加直接而有益。
新加坡的产业升级大约是每十年一次,其产业升级可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主要发展转口贸易。
新加坡是一个国土狭小的岛国,没有资源,淡水主要由马来西亚提供,不能抽地下水;大米要从马来西亚和泰国进口,填海用的土也要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运过来。
在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土上,怎么样来发展经济呢?新加坡唯一的好处是它有一个停泊环境良好的天然港口,加上又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是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必经之地,是发展贸易的理想口岸,于是就发展转口贸易,选择了实施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
这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新加坡在世界港口贸易的重要地位,使之成为今天世界最繁忙的海港之一。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发展劳动(低技能)密集型的产业。
新加坡独立后,政府面临英殖民地留下的满目疮痍,经济结构畸形,种族矛盾纷杂,社会政治动荡,特别是失业率高达14%。
为了应对大量失业和经济结构单一等问题,必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加上当时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又受到了国内市场规模狭小,原材料供应不足因素的等严峻挑战,于是新加坡政府及时调整经济战略和经济政策,提出出口导向型战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有效的产业政策,促进了大批的服装、纺织、玩具、木器等产业的进入,新加坡工业化进程由此初步展开。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
由于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涌入,就业率不断提高,失业率下降到4%。
这时新加坡政府及时调整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的换代升级,鼓励发展高技能密集型产业,淘汰低技能劳动密集型产业。
一是通过工资政策引导产业升级,用提高工资成本的方法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实行投资和税收政策引导投资方向,扶持高技能密集型企业;三是强化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在此期间,一批电脑、电脑附件制造业和石化业的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相继落户新加坡,建立起了精密仪器、机械工程和航空工业,高技能密集型产业获得了迅速发展。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
70代年以来,新加坡吸引了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尽管这10年里国民经济平均增长率超过10%,但新加坡仍然还只是跨国公司总部经济链条中的生产加工基地,产品在海外设计,只是借用新加坡工厂的生产线来生产。
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就是,仍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所以,到了80年代,新加坡政府提出“全商务”概念,打造“全商务”产业链。
鼓励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从“制造基地”发展到“总部基地”。
把新加坡发展成为具备全商务能力的全球化城市,为此推出商业总部计划,奖励并协助在新加坡注册的公司或企业,将其技术扩展到本区域,并提供商业、技术和专业服务,走商业区域化、国际化道路。
日本跨国企业纷纷在新加坡设立营运总部,如夏普、三洋、富士能、美乐达等。
一些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工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鼓励,如集成电路制造、计算机、工业电子设备和特殊化学产品等。
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经济步入了成熟阶段,增长速度放慢。
为3企业家天地2009年3月中旬刊此新加坡政府提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强调技术与知识含量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政策。
一是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投入60亿元实施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计划;二是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计划,通过鼓励产业集群的竞争,形成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这一时期的最大的动作是,推广“新加坡一号计划”-填造裕廊岛工程,政府规划投资,把位于新加坡西南海滨的裕廊七个小群岛通过填海连结起来,整合成一个化工基地,政府建设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如共用码头、共用管道、集中运输,大大降低了企业各种费用和物流成本,提高了聚集效益和外部效益,也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
目前,裕廊岛上的垂直集成化工综合区已成为世界级规模的石油和化工生产基地,西方五大石油公司加强了在新加坡的投资,使新加坡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石化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壮大。
第六阶段:1998年之后,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加坡在反思亚洲金融风暴和经济衰退后,面对着中国和印度崛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新加坡为了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巨变,政府希望借着产业前沿的拓展,产业技术与人力资源的提升,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等,来带动企业投入知识取向的研发、创新等活动,以此提升国际竞争力。
新加坡政府一是加强对生物医学、信息产业等世界级科学工程的基础研究;二是设立全国科学奖学金,吸引年轻人从事科研工作;三是政府投入巨资,建设新加坡科技研究中心———纬壹科技城。
在政府的倡导下,以信息产业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工业迅速发展。
以往的增长,依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国外的投资。
未来的经济增长,取决于知识、价值创造、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这些最终取决于全新的人力资源。
所以在2000年,新加坡政府推出了跨世纪的文化发展战略《文艺复兴城市》,加大文化领域的投入,把新加坡发展“成为一个充满动感与魅力的世界级艺术城市”。
政府将增拨资金,加大投入,构建文化“软件”,通过文艺复兴城市,推动文艺复兴经济。
2002年新加坡公布了“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以推动文化产业为主体的创意产业的发展,在未来10年内使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翻一番,希望到2012年创意产业的增加值能提高到全国GDP的6%。
新加坡产业升级的经验教训纵观新加坡产业升级的过程,不单纯是依靠市场机制的诱导,主要是政府主动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结果。
总的来说,新加坡的产业升级是一种典型的政府主导下的产业升级。
40多年来,新加坡政府通过经济发展计划、建立工业园区、努力提升投资环境、实行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充分利用跨国产业转移的机遇等种种措施,推动经济发展及产业的转型,从而建立起相对合理的产业结构。
这种政府主导下的产业升级的经验是:制定产业政策合理引导。
新加坡产业升级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适时地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
新加坡政府决策层有强烈危机感,在每一次转折关头,面对变化了的世界经济形势,他们都能够及时调整政策,制定新的发展政策。
在新加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过程中,产业政策起着主导作用,政府灵活运用经济政策,调整税收和财政资助,提供投资贷款,促进产业发展。
制定鼓励企业投资发展的政策,如实行“新兴工业地位”政策,凡是获得了新兴工业地位的企业就可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而且政府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
在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时,实行进口配额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业,保护新兴工业。
在实施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时,取消出口配额,对出口厂商给予所得税减免优惠。
为了促进产业升级,加速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经济发展局出台技术培训基金政策:要求雇主必须为低工资收入的工人上缴相等于1%工资数额的基金,政府可用这笔基金支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训练费用,迫使企业使用高技能人才,促使企业升级。
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
加强内部资金积累,成功引进外资,新加坡是最成功的招商引资典范。
早在1961年新加坡就成立了经济发展局,在明晰的经济战略指导下,该局将最大的精力用在招商引资上。
无论内资还是外资,都针对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全力争取。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他们没有搞人海战术,没有搞全民招商,遍布全球的招商团队只有四五十人,他们是一支队伍精干、善于学习、乐于奉献的招商引资队伍。
他们中大多熟悉国际通行规则,而且是某一领域的“专家”。
他们专门研究国际产业动态,善于抓住机会。
70-80年代当时抓住了就欧美发达国家内受工资成本大幅提高和工人运动的压力,吸引了大批欧美企业包括通用电器、惠普、飞利浦等跨国企业到新加坡投资。
找准目标,锲而不舍,经济发展局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在世界范围内瞄准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指定专人长期追踪,认真研究其生产情况,发展战略,结合本国情况,写出可行性报告,有的放矢的争取,不但费用节省,而且成功率相当高。
提供优质服务,经济发展局早在60年代就首创了“一站式”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尤其在2000年以后,新加坡强力推行电子政务,有许多种服务可在网上完成,一些小型企业投资,只须在网上申请就可完成,极大地简化了办事程序。
对于每个有前途的项目和产业,政府总是不遗余力地引进。
新加坡政府大力引进国外资本,尤其是以引进跨国公司投资为重点。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超过7000家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机构或总部,“总部经济”已构成新加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建立工业园区提供载体。
新加坡推动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就是园区体制。
新加坡园区的类型有多种多样,但无论是哪种园区,都是单一层次体制,机构之间的协作简易、信息流动被极大地简化,与政府相关的交易成本很低,这种园区的制度安排保证了较好的规模经济,提供了较好的经济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从长期来看,可以节约土地资源。
这些专业的园区可以提供便利完善的水电等基础设施、高效率的服务和较低的初期投资成本,这都是吸引外商进驻的有利条件。
4企业家天地2009年3月中旬刊新加坡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工业园区的国家之一,如裕廊工业园区,已成为在世界上久负盛名的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