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讲义浅基础设计1
基础工程课件 第2章 浅基础设计原理-1
地基: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天然地基:地基土有良好土层,不需经人工
处理,而直接承受基础荷载的天然岩土层, 即为天然地基。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一般将天然地基上,
埋臵深度小于5m的基础及埋臵深度虽超过5m 但小于基础宽度的基础统称为天然地基上的 浅基础。
人工地基:当天然地基土层较软弱或具有
平板式筏基是一块等厚度(0.5~2.5m)的钢 混平板; 梁板式筏基是在筏板上沿柱轴纵横向设臵基 础梁而形成。
筏板基础可在六层住宅中使用,也可在50层 的高层建筑中使用,如美国休斯敦市的52层壳体 广场大楼就是采用天然地基上的筏板基础,它的 厚度为2.52m。
4.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侧墙、 内隔墙组成,形成一个整体性好、空间刚度大的箱 体。 箱形基础比筏板基础具有更大的抗弯刚度,可 视为绝对刚性基础,产生的沉降通常较为均匀。适 用于软弱地基上的高层、重型或对不均匀沉降有严 格要求的建筑物。
砖墙
肋
底板 垫层
过梁
(a)
(b)
单独基础
图2-2墙下扩展条形基础
图2-3墙下独立基础
(a)
(b)
(c)
柱下独立基础
2.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长度远大于宽度的基础 分为墙下条形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和十字交叉条形基础。 墙下条形基础:横截面积根据受力条件又可分为不带肋 和带肋两种。可看作是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特例,其计算 属于平面应变问题,只考虑在基础横向(扩展方向、基底宽 方向)受力发生破坏。
表3-1 基础材料 混凝土基础 毛石混凝土基 础 砖基础 毛石基础
无筋扩展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 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 pk≤100 1:1.00 100< pk≤200 1:1.00 200< pk≤300 1:1.25
基础工程 第二章:浅基础
Fk f a G d w hw
Fk f a G d w hw
(独立基础)
b
或
b
(方形基础) (条形基础)
b
Fk fa Gd
或
b
Fk f a G d w hw
• 基础底面面积确定步骤
暂不考虑宽度修 正
f a f ak d m (d 0.5)
饱和粘土短期承载力:fa=3.14cu+γmd 地基与基础底面宽度无关
• 按静载荷试验方法确定
载荷试验装置 荷 载 次梁
支 墩 百分表 试坑
承压板 主梁
千斤顶
静载荷试验装置
静载荷试验装置
试验p~s曲线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低压缩性土
高压缩性土
p~s 曲线为“陡降型”; 一般取“比例界限荷载 p1”作为地 基承载力特征值;
2.5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1.按地基持力层承载力计算基础底面尺寸 2.地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3.按允许沉降差调整基础底面尺寸 4、地基稳定性验算
1. 按地基持力层承载力计算基础底面尺寸 中心荷载作用
• 持力层承载力要求:
Fk Gk d 持力层
pk f a
• 基底压力
pk
Fk Gk A
• 基础底面面积及埋深: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标准组合;
• 地基变形: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准永久组合; • 地基稳定:承载力极限状态、基本组合; • 基础结构内力与强度:承载力极限状态、基本组合。
基本组合值=1.35标准组合值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 •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应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 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 设计;
基础工程第二章_浅基础
不
满
计算地基承受荷载
确定基底平面尺寸
足
必要时的验算
(软弱下卧层强度、变形稳定、抗滑验算等)
计算地基净反力
基础结构设计(基础剖面尺寸、配筋)
编制施工说明、绘施工图
二、浅基础设计方法
常规设计法 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方法
三、地基基础设计原则
1、对地基计算的要求
地基复杂程度
分级 建筑物规模 依据 功能特征
选择地基基础类型时要考虑的因素:
建筑物的性质
用途 重要性 结构形式 荷载形式 荷载大小
地基的工程地质 和水文地质条件
岩土层的分布 岩土的性质 地下水
建筑物的型式与功能 场地勘察与室内试验资料 上部结构荷载资料
场地施工技术条件
基础型式方案比较
设
拟定基础型式及平面布置
计
确定基础埋深
步 骤
确定地基承载力
(5)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值可取标准组 合值的1.35倍。
(6)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 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 要性系数γ0不应小于1.0。
第二节 浅基础的类型
▪扩展基础 ▪联合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 ▪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筏形基础 ▪箱形基础 ▪壳体基础
5、冻胀土中基础埋深的要求
dmin = zd– hmax
Zd 设计冻深; Z0 标准冻深;
hmax允许残留冻土最大厚度
室内地面
Z0 Zd
dmin hmax
基础埋深
冻胀丘Pingo
随冻结面向下发展,当冻结层上水的压力大于上覆土层强度时,地 表就发生隆起,便形成冻胀丘。
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
第四节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浅基础的常规设计(1)
7 浅基础设计ⅠShallow Foundation Design1基础工程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包含了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个部分 。
它们有着各自的功能。
上部结构是完成设计预定功能的主体结构。
基础通常指建筑物最下端与地基直接接触并经过了特殊处理的结构部件。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方的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并维持建筑物稳定的岩土体。
地基的功能是承受建筑物 的荷载并保持建筑物稳定。
受建筑物影响最大的那一 部分地基称为地基持力层(也 称为主要受力层);位于持力 层之下的地基称为下卧层。
特 别地,当下卧层的土性明显比 持力层软弱时则将该层称为软 弱下卧层。
27.1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 7.2 浅基础的类型 7.3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7.4 地基承载力 7.5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7.6 地基变形验算 7.7 扩展基础设计 7.8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7.9 筏形基础设计 7.10 减轻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37.1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 7.1.1 概述 7.1.2 概率极限设计方法与极限状态设计原则 7.1.3 地基基础设计基本规定47.1.1 概述基础是连接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过渡结构。
其作用是将上部结构承受的各种荷载安全传递至地基,并使地基在 建筑物允许的沉降变形值内正常工作,从而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因此,基础工程的设计必须根据上部结构传力体系的特点、建筑物 对地下空间使用功能的要求、地基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结合施工设备 能力,考虑经济造价等各方面要求,合理选择,比较基础工程设计方 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进行基础工程设计时,应将地基、基础视为一个整体,在基础底 面处满足变形协调条件及静力平衡条件(基础底面的压力之和与地基 反力之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为支撑建筑物的地基如为天然状态则为天然地基,若经过人工 处理则为人工地基。
基础一般按埋置深度、施工方法分为浅基础与深基础。
荷载相对传至浅部受力层,采用普通基坑开挖,敞坑排水的基础 称为浅基础,如砖混结构的墙下条形基础、柱下单独基础;柱下条形 基础,十字交叉基础,片筏基础,高层结构的箱形基础等。
第一章 绪论和第二章浅基础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基础工程:研究下部结构物与岩土相互作用共同承担上部结构物所产生各种变形与稳定问题。
持力层:在地基基础设计时,直接承受基础荷载的土层。
(持力层受附加应力影响,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当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比满足一定条件时,此时深度为持力层底面)下卧层:承受压力的这一部分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部分为下卧层。
(注:根据承受荷载不同,持力层和下卧层也不同)地基: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它地层来承担,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
地基可分为:①天然地基:开挖基坑后可以直接修筑基础的地基;②人工地基:不能满足要求而需要事先进行人工处理的地基。
基础: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
基础的作用:扩散压力;传递压力;调整地基变形;抗滑或抗倾覆及减振。
基础可分为:①浅基础:指埋深不大的基础(d<5m);(1)采用常规施工方法修建;大开挖——降水——建造基础——回填土(2)不计基础侧面的摩擦力。
②深基础:对于浅层土质不良,需要利用深处良好地层;(1)采用专门的施工方法和机具建造的基础;(2)计算承载力时需要计入基础侧面的摩擦力。
③深浅结合的基础:桩——筏基础、桩——箱基础。
地基基础设计方案:①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优先选用)——天然地基②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③天然地基上的深基础④深浅结合的基础(桩-筏基础、桩-箱基础)对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①地基承载力要求②地基变形要求③基础强度、刚度、耐久性要求④对坝基,有抗渗要求。
基础分类:地基液化:——液化层常采用原位测试方法来判别。
地震液化在地质上有如下的宏观现象:①喷水冒砂:土体中剩余孔隙水压力所产生的管涌所导致的水和砂在地面上喷出。
②地下砂层液化:地基中某些砂层,在其上虽覆盖有一定厚度的非液化土层,但当地震烈度大于7度时,地下饱和砂层可发生液化,地基的强度降低。
液化土层的判别: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有振动强度、透水性、密度、粘性、静应力状态等。
当地基内存在如下土层特点时应注意:(1)若土的密度大,振动下体积收缩的趋势小,不易液化。
浅基础课程设计
浅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关键概念、原理和公式;2. 学生能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3. 学生能了解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提升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问题分析、思考和解决;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等工具,搜集和整理课程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浅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学科基础,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科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学科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学科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参与度,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教材第一章:基础知识介绍- 第一节:关键概念解读- 第二节:原理阐述- 第三节:公式推导与应用2. 教材第二章: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节:实际案例分析- 第五节:生活中相关现象的解释3. 教材第三章: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 第六节:问题分析方法- 第七节:解决思路与策略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第一章第一节至第三节,掌握基础知识;第二周:第二章第四节,分析实际案例;第三周:第二章第五节,了解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周:第三章第六节至第七节,学习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合理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科素养。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21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概述
1. 浅基础的定义 通常将基础的埋置深度小于基础最小宽度,且只需经过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就可建造的基础称作浅基础。
2. 浅基础的荷载传递
上部结构
基础
应力和变形
地基
荷载
基底压力
3. 地基基础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
基础设计时,除须保证基础结构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外,同时还须选择合理的基础尺寸和布置方案,使地基的反力和沉降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基础设计包括地基与基础两部分,又常称为地基基础设计。
(3)部分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验算; (6)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3、荷载的设计值
荷载代表值与荷载分项系数γ的乘积。
设计时,为保证结构的可靠性,需要确定同时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以及每种荷载所采用的代表值,这一工作称为荷载(效应)组合。在地基基础设计中,一般有如下几种荷载组合:
4、荷载的组合
(1)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标准组合SK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准永久组合SK’
浅基础设计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 建筑基础所用的材料及基础的结构型式; (2) 基础的埋置深度; (3) 地基土的承载力; (4)基础的形状和布置,以及与相邻基础、地下构筑物和地下管道的关系; (5) 上部结构类型、使用要求及对不均匀沉降的敏感性; (6) 施工期限、施工方法及所需的施工设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浅基础体型不大、结构简单,在计算单个基础时,一 般既不遵循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变形协调条件,也不考虑地基与 基础的相互作用。这种简化法也经常用于其它复杂基础的初步 设计,称为常规设计。
不难看出常规设计法有 不合理之处,因为地基、
基础和上部结构沿接触面分离后,虽然满足静力平衡 但却完全忽略了三者之间受荷前后的变形连续性。
六.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
其实,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者是相互联系成 整体来承担荷载而发生变形的。这时,三部分都将按 各自的刚度对变形产生相互制约的作用,从而使整个 体系的内力(包括柱脚和基底的反力)和变形(包括 基础沉降)发生变化。显然,当地基软弱、结构物对 不均匀沉降敏感时,上述常规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的 差别就愈大。
(1)柔性结构
如排架结构等,由于屋架铰 接于柱顶,整个承重体系对基础 的不均匀沉降有很大的顺从性, 故基础的沉降差不会引起主体结 构的附加应力,传给基础的柱荷 载也不因此而有所变动。结构与 地基变形之间并不存在彼此制约、 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类结构最适 合按常规方法设计。
六.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
性基础
刚性基础具有非常
大的抗弯刚度,受荷后
基础不挠曲,因此,原
来是平面的基底,沉降
后仍然保持平面(如图
6-3)。此处把刚性基础 能跨越基底中部,将所
承担的荷载相对集中地
传至基底边缘的现象叫
做基础的“架越作用”。
6-3
六.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
3.基础相对刚度的影响
部作结 荷用论 载越: 分明基 布显础 越,相 不基对 一底刚 致压度 。力越
(2)敏感性结构
最常见的砖石砌体承重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 构,对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反应都很灵敏,故称之为敏 感性结构。此类结构应考虑相互作用的影响。
(3)刚性结构
烟囱、水塔、高炉、筒仓这类的高耸结构物之下 整体配置的独立基础与上部结构浑然一体,使整个体 系具有很大的刚度,当地基不均匀时,基础转动倾斜, 但几乎不会发生相对挠曲。这类结构也可采用常规设 计。
做在天然地基上,埋置深度小于5米的一般基础(柱基或墙 基)以及埋置深度虽超过5米,但小于基础宽度的大尺寸基础 (如箱形基础),在计算中基础的侧面摩擦力不必考虑,统 称为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2.1 概 述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
1.防止地基土发生剪切破坏和丧失稳定性,应具有足 够的安全度;
2.控制地基的变形量,使之不超过建筑物的地基特征 变形允许值;
1.柔性基础
柔性基础的抗弯刚度很小。它 (b) 好比放在地上的柔软薄膜,可以随 着地基的变形而任意弯曲。基础上 任意一点的荷载传递到基底时不可 能向旁边扩散分布,象直接作用在 地基上一样。基底反力分布与作用 于基础上的荷载分布完全一致,均 布荷载下柔性基础的基底沉降是中 部大、边沿小。
六.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
1第二章浅基础设计 1
2.1 概述 2.2 浅基础类型 2.3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2.4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2.5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2.6 地基特征变形验算和基础底面尺寸调整 2.7 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基本规定 2.8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2.9 减轻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2.1 概 述
3.基础本身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三、地基基础方案
1.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2.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 3.天然地基上的深基础、桩基础。
2.1 概 述
人工地基:加固上部土层,提高土层的承载力,再把基础做 在这种经过人工加固后的土层上。这种地基叫做人工地基。
桩基础:在地基中打桩,把建筑物支撑在桩台上,建筑物的荷 载由桩传到地基深处较为坚实的土层。这种基础叫做桩基础。
地基基础设计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安全等级、平面布置和
上部结构类型,充分考虑建筑场地和地基岩土条件,结合施工条件
以及工期、造价等各方面要求,合理选择地基基础方案,因地制宜、
精心设计,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一、选择地基基础类型,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
1、建筑物的性质;2、地基的地质情况。
二、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2.2 浅基础的类型
2.1 概 述
五、浅基础设计内容及步骤
1.了解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基础类型、 平面布置及埋深;
2.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3.进行必要的地基稳定性和变形验算; 4.基础结构的内力分析和截面设计,并绘制施工图。
六.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常规设计法是把上 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三 者作为彼此离散的独立 结构单元进行力学分析 (如图6-1)。
2.2 浅基础的类型
可按照基础材料、构造类型、受力特点分类。 一、按材料分:
1、砖基础: 大放角基础。两皮一收或两皮一收与一皮一收相间。注意对 材料的最底要求。
2、毛石基础: 毛石:未经加工整平的石料。注意其构造要求及台阶高宽比要 求。 3、灰土基础: 依体积比分为3:7灰土、2:8灰土,
灰土干重度≥14.5~15.5KN/m3 ,容许承载力可达250~300KPa。 应:捏紧成团,落地开花。
由此可见,合理的分析方法,原则上应该以地基、 基础、上部结构之间必须同时满足静力平衡和变形协 调两个条件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它们在外荷 作作用下相互制约、彼此影响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 安全、经济的设计目的。
六.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
(二)、地基和基础的相互作用
(a)
(1)基础刚度对基底压力的影响
分大 布, 与架 上越
6-6
6-7
六.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
(2)地基非均质性的影响 1.地基压缩性不均匀的影响
6-8
六.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
2.不均匀地基上荷载分布不同的影响
图6-9
六.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
(三)、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上部结构刚度:整个上部结构对基础不均匀沉降或 挠曲的抵抗能力,或称整体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