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柱色谱技术

合集下载

柱色谱实验报告

柱色谱实验报告

柱色谱实验报告柱色谱实验报告引言:柱色谱(Column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化学、药学等领域的分离技术。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柱色谱技术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以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柱色谱柱、样品混合物、溶剂、色谱柱填料等。

2. 实验方法:a. 准备柱色谱柱:将填料均匀填充至柱内,注意保持填料层的均匀性。

b. 样品预处理: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溶解于合适的溶剂中,并进行必要的前处理,如过滤、浓缩等。

c. 样品加载:将预处理好的样品溶液缓慢地加入柱中,避免产生气泡。

d. 溶剂选择: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以实现样品分离。

e. 溶剂梯度洗脱:通过改变溶剂体系中溶剂的组成,控制样品在柱内的停留时间,实现样品分离。

f. 分离效果评价:通过观察柱床上的色带,并进行必要的检测手段,如紫外可见光谱、质谱等,评价分离效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柱色谱实验的结果主要通过观察柱床上的色带来进行评价。

色带的宽度和形状可以反映样品的分离程度,色带越窄越尖锐,说明分离效果越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收集不同色带的组分,进一步进行纯化和分析。

柱色谱实验的成功与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填料的选择、溶剂体系的优化、样品的预处理等。

填料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离要求来确定,不同填料具有不同的亲疏水性和分离能力。

溶剂体系的优化是柱色谱实验中关键的一步,通过调整溶剂的极性和流动速度,可以实现对样品的有效分离。

样品的预处理也是确保柱色谱实验成功的重要环节,如样品的过滤、浓缩等,可以避免填料堵塞和背景噪音的干扰。

柱色谱实验不仅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混合物,还可以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收集不同色带的组分,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分析。

例如,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可以确定某个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从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此外,柱色谱实验还可以与其他分析方法相结合,如质谱联用、核磁共振等,进一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经典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经典柱色谱技术

经典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经典柱色谱技术
仪器分析技术
三、分离原理
❖ 阳离子交换树脂 RSO3 - H + +Na+ 交→换
RSO3 -Na + +H+
❖ 阴离子交换树脂 RN+(CH3)3OH - +Cl-
交换
→ RN+(CH3)3Cl - +OH-
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不同离子时,样品组分离子与流动相离子在 树脂上产生竞争交换,交换能力弱的离子易被流动相洗脱,交换能力强 的后被洗脱,从而使样品组分达到分离的效果。
磺酸基(-SO3H) 磷酸基(-PO3H2) 羧酸基(-COOH)
酚羟基(-OH)
阴离子交换剂:强碱型和弱碱型
可电离的基团
伯胺基(-NH2) 仲胺基(-NHCH3 ) 叔胺基(-N(CH3)2) 季胺基(-N+(CH3) 3 )
仪器分析技术
2、离子交换树脂的特性
二乙烯苯
1)重量交联度:树脂中所含交联剂的百分率。
二、离子交换树脂及其性能
离子交换树脂是具有网状结构的复杂的有机高分子聚 合物。网状结构的骨架部分一般很稳定,不溶于酸、碱和一 般溶剂。在网状结构的骨架上有许多可被交换的活性基团。
离子交换树脂
仪器分析技术
1、离子交换剂的分类 根据活性基团的不同、离子交换树脂可分为:
阳离子交换剂:强酸型和弱酸型
可电离的基团
的流动相; ➢ 3)柱顶部链接一个漏斗,在搅拌下缓慢均匀连续地加入凝胶悬浮液,
同时打开柱的出口,维持适当流速,使凝胶颗粒水平沉积到所需高度; ➢ 4)拆除漏斗,用滤纸片盖住凝胶床表面,再用大量洗脱剂将凝胶床洗
涤一段时间。
仪器分析技术
3、加样
• 用流动相平横处理; • 样品过滤或离心; • 打开色谱柱活塞,让流动相与凝胶床刚好

大学柱色谱实验报告(3篇)

大学柱色谱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柱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柱色谱实验的操作技能,包括样品的制备、色谱柱的填充、洗脱剂的选择和样品的收集。

3. 学习如何分析色谱分离的结果,并能够根据分离效果评估实验条件。

二、实验原理柱色谱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来实现分离的技术。

实验中,将含有目标组分的混合物通过填充有吸附剂的色谱柱,由于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它们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也会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 柱色谱柱(玻璃或塑料)- 漏斗- 烧杯- 滴定管- 铁架台- 秒表2. 试剂:- 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等)- 混合样品(含目标组分)- 洗脱剂(根据目标组分的极性选择)- 标准样品(用于对照和定量分析)四、实验步骤1. 准备色谱柱:将吸附剂倒入漏斗中,用滴定管缓慢倒入色谱柱中,使其填充紧密。

2. 样品制备: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混合样品,用适量的溶剂溶解。

3. 样品上样:将样品溶液缓慢滴加到色谱柱顶部,注意控制流速。

4. 洗脱:将洗脱剂滴加到色谱柱顶部,控制流速,收集流出液。

5. 收集分离组分:观察色谱柱中的分离情况,记录各组分对应的收集时间。

6. 样品分析:将收集到的各组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薄层色谱、红外光谱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分离效果:观察色谱柱中的分离情况,记录各组分对应的收集时间,分析分离效果。

2. 定量分析:根据收集到的各组分量,计算其含量,并与标准样品进行对照。

3. 优化实验条件:根据分离效果,分析实验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如吸附剂类型、洗脱剂类型、流速等,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

六、问题与讨论1.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色谱柱填充不均匀,导致分离效果不佳。

- 洗脱剂选择不当,导致分离效果不佳。

- 流速控制不当,导致分离效果不佳。

2. 解决方法:- 优化色谱柱填充方法,确保填充均匀。

- 根据目标组分的极性选择合适的洗脱剂。

柱层析

柱层析

柱层析技术柱层析技术也称柱色谱技术。

一根柱子里先填充不溶性基质形成固定相,将蛋白质混合样品加到柱子上后用特别的溶剂洗脱,溶剂组成流动相。

在样品从柱子上洗脱下来的过程中,根据蛋白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向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经过多次反复分配,将不同蛋白组分逐一分离。

根据填充基质和样品分配交换原理不同,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亲和层析是三种分离蛋白质的经典层析技术。

柱层析分离净化的实验技巧和方法1柱层析操作方法的选择目前,柱色谱分离的操作方式,主要包括常压分离、减压分离和加压分离3种模式。

常压分离是最简单的分离模式方便、简单,但是洗脱时间长。

减压分离尽管能节省填料的使用量,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填料会使溶剂挥发,并且有时在柱子外面会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易分解的化合物也难以得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或真空泵抽气。

加压分离可以加快淋洗剂的流动速度,缩短样品的洗脱时间,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液更快洗脱。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等。

2柱子规格的选择市场上有各种规格的柱层析分离柱。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分离就好。

目前市场上的柱子,其径高比一般在1: 5~10范围,在实际使用时,填料量一般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含量进行具体分析。

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的分离度较大,就可以减少填料量,使用内径相对较小的柱子(如 2 cm ×20 cm的柱子) ;如果Rf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增加填料量,比如用 3 cm内径的柱子。

3装柱柱层析色谱柱的填装主要有湿法和干法两种,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

柱子底端的活塞一定不要涂润滑剂,否则会被淋洗剂带到淋洗液中,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的阀门。

干法和湿法装柱没什么实质性差别,只要能把柱子装实就行。

装完的柱子应该有适度的紧密(太密了淋洗剂流速太慢) ,并且一定要均匀,不然样品就会从一侧斜着流动。

柱色谱实验报告

柱色谱实验报告

柱色谱实验报告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柱色谱技术来分离混合物中的苯酚和甲苯,并测定两者的含量。

一、实验原理
柱色谱法是对物质进行分离和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

本实验中
使用的是正相柱色谱,即静相和流动相极性相似的柱子进行分离,这种柱色谱技术常用于分离具有不同极性的物质。

流动相越极性,进样物质在静相中沿着柱子下部逐渐吸附,其残留成分则向上移动,沿柱子逐渐分离。

这样,在离子交换、氢键和范德华力等作
用下,不同物质被吸附在流动相和静相界面处,并呈现分离的效果。

二、实验步骤
第一步:准备样品
取出1g苯酚甲苯混合物称到50ml瓶中,加入约10ml甲醇溶
解均匀。

第二步:制备流动相
将n-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按2:1的体积比加入到流动相瓶中,并摇匀。

第三步:进样、柱洗和分离
将制备好的样品注入柱子中,花费30分钟进行洗柱,在分离过程中,维持均匀的流速。

第四步:柱洗结束和分析
柱洗结束后,将柱子移动到荧光检测器上,即可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和浓度测定。

三、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分析得出,样品中苯酚和甲苯其峰值分别为11.23和22.45,而其相对峰度分别为0.353和0.659。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样品中苯酚和甲苯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5.3%和65.9%。

四、实验结论
通过这次柱色谱实验,我们成功地将混合物中的苯酚和甲苯分离,并测定出两者的质量分数。

此次实验使用的是正相柱色谱技术,柱子中的静相和流动相在极性上相似,达到了较为明显的分离效果。

总而言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柱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对于学习化学分析方法的同学来说,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柱色谱梯度洗脱

柱色谱梯度洗脱

柱色谱梯度洗脱
柱色谱梯度洗脱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色谱技术,通过逐渐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来实现分离。

在柱色谱中,混合物通过柱子时,不同成分会根据其与柱子填充物的相互作用而被分离。

梯度洗脱则是在分离过程中逐渐改变流动相的组成,从而改变混合物中不同成分与柱子填充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分离更加完全。

具体操作时,先将混合物加载到柱子上,然后用起始流动相洗脱,此时不同成分会根据其与柱子填充物的相互作用而被分离。

随着洗脱的进行,逐渐改变流动相的组成,使其洗脱能力逐渐增强,从而使分离更加完全。

梯度洗脱可以提高分离效率和分辨率,特别是对于复杂混合物的分离。

但需要注意的是,梯度洗脱可能会增加分析时间和成本,同时也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来控制流动相的组成和洗脱条件。

柱色谱梯度洗脱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可以提高分离效率和分辨率,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洗脱条件和流动相组成。

柱色谱的原理及应用实验

柱色谱的原理及应用实验

柱色谱的原理及应用实验1. 柱色谱的概述柱色谱(Chromatography)是一种分离技术,通过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作用下,使得不同组分在柱上发生吸附和解吸附过程,从而实现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柱色谱是分析化学中常见的实验方法之一,其原理及应用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2. 柱色谱的原理柱色谱的分离原理基于样品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吸附和解吸附的差异。

当样品溶液通过填充在柱子内的固定相时,样品组分会以不同的速率被固定相吸附并解吸附,从而分离出不同的组分。

具体来说,柱色谱可分为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两种类型:2.1 液相色谱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LC)是利用液体作为流动相的柱色谱。

液相色谱中的固定相一般是具有大量微孔的固体颗粒,称为填充剂。

样品在流动相的作用下,通过填充剂与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组分分离。

常见的液相色谱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毛细管电泳色谱(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等。

2.2 气相色谱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简称GC)是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柱色谱。

气相色谱通过样品在气相状态下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组分的分离。

在气相色谱中,固定相一般是高沸点、官能团化或载体型的吸附剂物质,如活性炭、分子筛等。

样品通过进样器进入气相色谱柱,在高温下通过柱子进行分离。

3. 柱色谱的应用实验柱色谱技术在多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物质的分离、纯化和分析等方面。

3.1 药物分析柱色谱在药物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柱色谱技术,可以对药物的纯度、含量和成分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例如,药物研发过程中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新药品的质量进行评估,为药物研发提供支持。

3.2 食品安全检测柱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柱色谱法原理

柱色谱法原理

柱色谱法原理
柱色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分离技术,它通过样品在柱子中的
分配和吸附作用,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开来。

柱色谱法的原理主要包括样品的分配和吸附两个过程。

首先,当样品通过柱子时,不同成分会根据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
而被分配到不同程度的固定相和流动相中。

这个过程称为分配。

分配系数是指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的平衡常数,它决定了不同成分在柱子中的分离程度。

通过控制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性质,可以实现对不同成分的选择性分离。

其次,分配后的成分会在固定相中发生吸附作用。

固定相通常是一种多孔材料,它能够吸附样品成分并延长其停留时间,使不同成分在柱子中逐渐分离开来。

吸附的强弱取决于成分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例如范德华力、静电作用力等。

通过控制固定相的性质和流动相的流速,可以实现对成分的有效分离。

在实际应用中,柱色谱法通常通过不同的柱子和流动相来实现对不同成分的分离。

例如,正相柱色谱法和反相柱色谱法就是根据固定相的性质来分类的。

正相柱色谱法使用亲水性固定相,适用于分离疏水性物质;而反相柱色谱法使用疏水性固定相,适用于分离亲水性物质。

总的来说,柱色谱法的原理是基于分配和吸附两个过程,通过控制固定相和流
动相的性质,实现对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有效分离。

这种分离技术在化学分析、生物医药、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ODS-3液相色谱柱

ODS-3液相色谱柱

Inertsil ODS-3液相色谱柱Inertsil ODS-3液相色谱柱产品简介Inertsil 3系列的硅胶基于可实现对目的颗粒直径进行控制的独有合成手法,而作为HPLC填料专用产品而制造,因此,与以往产品相比,它可以缩小粒度分布宽幅,而其低压力的秘密正在于此。

以往的硅胶由于包含有细微颗粒及倾斜颗粒,因此有着压力升高的倾向。

而Inertsil 3系列的均整颗粒可完全确保溶离液的流路,因此有着无与伦比的低压力优势。

另外,Inertsil 3系列由于其硅胶表面极其均一化,因此其化学修饰是稳定的,从而也就能够保证各批次填充剂稳定的质量. • 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 低柱压• 高惰性• 重现性优良• 强大的文献背景支持Inertsil ODS-3液相色谱柱特点介绍新型的高效球形多孔硅胶填料Inertsil ODS-3 代表了当今世界上新一代的 C18 反相填料.它的基质是一种新型的高纯硅胶.这种硅胶不仅纯度高达 99.999% , 而且颗粒球形对称度好, 表面均匀光滑.从而使硅胶的理化性质更加均一, 载体机械强度大, 键合度及柱效更高.更由于 GL Sciences 公司高超的化学键合技术, 使得 Inertsil ODS-3 成为了世界上最好的 C18反相填料之一. 极低的柱压Inertsil ODS-3 中的硅胶颗粒有着近乎完美的球形表面和几乎一致的颗粒大小.因此柱子在使用中的压力较低.如图中所示, 使用甲醇和水作为流动相, Inertsil ODS-3 的柱压比其他品牌明显要低. 较低的柱压意味着在装填填料时的应力较小, 而柱子的寿命则更长.高度惰性众所周知, 位于硅胶表面上的残留硅醇基可以引起峰形的严重拖尾和样品的吸附, 尤其是对胺类等含氮的样品, 分离效果更不理想.在 Inertsil ODS-3 的生产过程中, GL Sciences 公司凭借着他们开发的一种新型的端基封尾技术, 将残留的硅醇基尽可能除尽.为了保证每一支柱子都有最大的惰性, 它们都经过了严格的质量检控, 这其中包括了核磁共振的检测.独特的填装技术Inertsil ODS-3 采用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填装工艺以保证产品的独特性, 严格的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 每一支柱子在出厂前均经过严格的测试.此外, Inertsil ODS-3V 还附有填料批次的质量认证证书, 满足更加严格的质量需求填料规格固定相颗粒形状颗粒尺寸(um)孔径(A)孔体积(mL/g)比表面积(m2/g)碳载量%端基封尾pH 范围ODS-3 Spherical 3, 5, 8 100 1.05 450 15.0 Yes 2-。

柱色谱实验报告

柱色谱实验报告

柱色谱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柱色谱技术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掌握柱色谱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柱色谱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原理:柱色谱是一种以柱状填料为固定相的色谱技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物质分离的方法。

在柱色谱实验中,首先需要准备填料,并将填料装入柱子中,然后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通过柱子,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相互作用,使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出来。

实验步骤:1. 准备填料,将所需填料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处理和激活。

2. 装填柱子,将填料装入柱子中,并进行均匀压实。

3. 样品处理,将待分离的混合物进行前处理,如溶解、过滤等。

4. 进样和洗脱,将样品溶液通过柱子,洗脱待分离的成分。

5. 收集洗脱液,根据实验要求,收集洗脱液中的不同组分。

6. 结果分析,对收集的洗脱液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成功地对混合物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得到了目标组分,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鉴定。

实验数据表明,柱色谱技术在分离和纯化混合物中具有很高的效果和应用价值。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柱色谱实验,我们对柱色谱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柱色谱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对柱色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柱色谱技术在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很高的分离和纯化效果,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手段。

综上所述,柱色谱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柱色谱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验操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掌握柱色谱技术,为科学研究和实验分析做出更大的贡献。

柱色谱法原理

柱色谱法原理

柱色谱法原理
柱色谱法是一种基于分离样品中不同成分的相互作用力大小而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固定在柱子内壁上的吸附剂对样品中的成分进行吸附和解吸,从而分离出不同的组分。

柱色谱法主要包括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两种类型。

在液相色谱中,溶剂被用作流动相,样品被溶解在流动相中,通过与固定在柱子内壁上的吸附剂相互作用来进行分离。

在气相色谱中,样品被蒸发成气体,通过与柱子内涂层上的吸附剂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

在柱色谱法中,样品通过流动相慢慢流过柱子,与吸附剂相互作用。

不同的组分具有不同的吸附力,因此会以不同的速度通过柱子。

通过调节流动相的组成和流动速度,可以控制各组分通过柱子的时间,从而实现分离。

在分离完成后,可以使用不同的检测器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光谱仪、荧光检测器、质谱仪等。

这些检测器可以通过测量样品中不同组分的吸收、发射或质量来确定其浓度和相对含量。

总而言之,柱色谱法通过利用吸附剂对样品中不同组分的吸附力进行分离和检测,实现了对复杂样品的组分分析和检测。

凝胶色谱技术-教案.

凝胶色谱技术-教案.

授课章节名称凝胶色谱技术授课形式讲授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识内容及要求了解色谱技术分类与各类色谱技术;熟悉凝胶色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技能内容及要求能独立完成凝胶色谱纯化的具体操作;能掌握凝胶色谱设备的操作流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凝胶色谱;色谱分离中凝胶的分类;柱色谱凝胶的选择;凝胶柱色谱的操作难点:凝胶柱色谱的操作教学方法讲授法、发现法、提问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1凝胶色谱2色谱分离中凝胶的分类3柱色谱凝胶的选择4凝胶柱色谱的操作凝胶层析常被称为凝胶过滤色谱(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GFC),有时也叫凝胶渗透色谱(Gel penetration chromatography, GPC),是利用凝胶粒子为固定相并具有网状结构,根据样品的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

是含有尺寸大小不同分子的样品进入层析柱后,较大的分子不能通过孔道扩散进入凝胶珠体内部,较早的流出层析柱。

较小的分子可以通过部分孔道,更小的分子可通过任意孔道扩散进入珠体内部。

这种颗粒内部扩散的结果,使小分子向柱下方移动速度最慢,中等分子次之,样品根据分子大小的不同依次顺序从层析柱内流出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凝胶介质像分子筛一样,将大小不同的分子进行分离,因而又叫体积排阻色谱(Size excluding chromatography, SEC)。

图1 凝胶层析法的原理1 分子大小不同混合物上柱;2 洗脱开始:3 小分子扩散进入凝胶颗粒内,大分子则被排阻于颗粒之外;4 尺寸不同的大小分子分开;5 大分子行程较短,已洗脱出层析柱,小分子尚在进行中一、色谱分离中凝胶的分类1交联葡聚糖凝胶葡聚糖商品凝胶牌号为:Sephadex。

它是以环氧氯丙烷进行交联的葡聚糖珠状凝胶。

交联程度决定凝胶孔结构,依据孔径不同形成G型凝胶的系列产品。

G后面的数字越大表示孔径越大,排阻极限也越大。

粗颗粒(Coarse)流速较快,细颗粒(Fine)流速较慢。

五、液相色谱分离法

五、液相色谱分离法

五、液相色谱分离法(一)色谱法分离原理色谱法(Chromatography)又称层析法,是一种高效分离方法,它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由物理化学性质:溶解度、蒸汽压、吸附能力、离子交换能力、亲和能力及分子大小等决定)的微小差异进行分离。

当互不相溶的两相做相对运动时,被测物质在两相之间进行连续多次分配,这样原来微小的分配差异被不断放大,从而使各组分得到分离。

本节主要介绍经典的液相色谱法,包括柱色谱、纸色谱和薄层色谱。

1、固定相和流动相色谱分离体系有两个相构成,固定的一相称为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移动的一相称为流动相(mobile phase)。

固定相,在经典柱色谱中也称为柱填料。

通常是一些具有特定的分离性质,具有一定粒度和刚性的颗粒均匀的多孔物质,如吸附剂、离子交换剂、反相填料等。

流动相有气体和液体两种。

在经典柱色谱中流动相也称为洗脱剂,液相色谱的流动相通常由混合溶剂以及一些添加剂(如无机盐、酸等)组成。

流动相对样品组分要有一定的溶解度;粘度小,易流动;纯度要高。

色谱分离应根据被分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使分配系数K值适当,以实现定量分离的目的。

因此,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是色谱分离的关键。

2、色谱分配系数在色谱分离时,溶质随着流动相向前迁移,在这个过程中,它既能进入固定相,又能进入流动相,即在两相之间进行分配。

分配系数定义为对于确定的色谱体系,K值在低浓度和一定温度下是个常数,它的大小取决于的溶质的溶解、吸附、离子交换等性质。

在色谱分离过程中,K值大的溶质,在固定相的停留时间长,移动速度慢。

两个化合物之间的K值相差越大,越容易分离。

(二)柱色谱柱色谱(Column Chromatography)是最常见的色谱分离形式,它具有高效、简便和分离容量较大等特点,常用于复杂样品分离和精制化合物的纯化。

柱色谱主要有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类。

前者常用氧化铝或硅胶为柱填料。

简述柱色谱的分离原理。

简述柱色谱的分离原理。

简述柱色谱的分离原理。

柱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它利用柱中的不同组分在柱上的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分离。

柱色谱分离原理主要取决于柱内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包括物质的气相行为和溶剂行为。

在柱色谱分离中,柱内物质按其分子量大小,疏水性,疏亲性,溶解度和其他实验条件在柱内发生不同的迁移行为,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

柱色谱分离的原理是建立在物质的气相行为和溶剂行为的基础上的。

在柱色谱过程中,柱内物质的气相行为决定了物质在柱内的迁移行为,柱内物质的溶剂行为决定了物质在柱内的溶解度。

柱内物质的气相行为是由物质的分子量大小,溶解度,疏水性和疏亲性等决定的。

物质的分子量大小是指物质的分子量越大,该物质在柱内的迁移速度越慢,这意味着物质的分子量越大,其在柱内的停留时间就越长。

物质的溶解度是指物质的溶解度越低,该物质在柱内的迁移速度就越慢,这意味着物质的溶解度越低,其在柱内的停留时间就越长。

物质的疏水性和疏亲性是指单组分或混合物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此影响到柱内物质的迁移行为。

因此,柱色谱分离的原理是建立在物质的气相行为和溶剂行为的基础上的。

柱内物质按其分子量大小,疏水性,疏亲性,溶解度和其他实验条件在柱内发生不同的迁移行为,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

由于柱色谱技术的特点,使它成为现代分析技术
中最重要的一种,在精细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化学,药物分析和生物化学中被广泛应用。

简述柱色谱的分离原理

简述柱色谱的分离原理

简述柱色谱的分离原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柱色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分离技术,它利用不同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相互作用差异实现化合物的分离。

柱色谱技术可以根据色谱柱的不同类型分为几种,比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等等。

本文将主要介绍液相色谱中柱色谱的分离原理。

柱色谱的分离原理主要包括两部分:分配与吸附。

分配是指化合物在液相和固相之间的分配行为;吸附是指化合物在固相表面上的吸附现象。

在柱色谱中,通常会将样品溶解在流动相中,然后经过柱子填充的固体固定相上进行分离。

柱色谱的原理是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不同相之间的平衡分配,即分配系数(K)来实现分离。

在液相色谱中,液相是流动相,固相是填充在色谱柱中的填料。

当样品混合物进入柱子时,不同成分会根据其分配系数在液相和固相之间反复分配,从而实现分离。

在柱色谱的过程中,固相的选择对分离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固相材料对化合物的吸附力有所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固相能够提高分离效率。

常见的固相包括硅胶、氧化铝、聚合物等。

也可以根据需要对固相进行改性以适应不同样品的分离需求。

柱色谱的分离原理还涉及流动相的选择。

流动相的性质也会影响到柱色谱的分离效果,比如流动相的极性、流动速度等。

对于液相色谱而言,流动相通常是溶解了所需成分的溶液,因此溶解度、极性、PH值等参数也需要注意。

柱色谱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化学分离技术,它基于不同化合物在流动相和固相之间的分配和吸附行为实现分离。

通过合理选择固相和流动相,可以实现高效、快速、准确的化合物分离和定量分析。

希望通过本文对柱色谱分离原理的介绍,读者能够对柱色谱技术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第二篇示例:柱色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离和纯化化合物的技术,通过柱色谱可以高效地分离并测定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

柱色谱的分离原理是利用化合物在不同固定相(填料)和流动相(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差异,从而实现分离。

柱色谱分为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两种,其中液相色谱是最常用的一种。

高效液相色谱相关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相关技术

RP-HPLC中流动相组成与其性质的关系
离子抑制色谱(Ion Suppression Chromatography)
RCOO- + H+
RCOOH
R-NH2 + H+
+ R-NH3
流动相:缓冲液+有机溶剂
离子对色谱(Ion-pair(ed) Chromatography, IPC)
R-aq + C+aq [RC]aq [RC]org
高效液相色谱相关技术
报告人:王俊德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
内容目录
一、液相色谱进展 二、液相色谱分离模式 三、柱技术和柱选择 四、HPLC样品制备与制备液相色谱技术 五、HPLC定性定量分析 六、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一、 液相色谱进展
简单回顾 1970年代初,LC复苏,出现HPLC。 1990年代,HPLC仪器销售额年增长超过两位数,接近
有机:A 合成高分子
B 天然高分子(多糖凝胶) Sephadex, Argarose, 纤维素和淀粉,Chitosan C 多孔碳
几何结构
全孔,6~10nm,30nm以上
无孔微球,1~2µ m 表面多孔
分子烙印聚合物(MIP)
MIP 原理
共价键型
非共价键型
N-Cbz-L-Tyr
N-Cbz-L-Tyr
4)整体柱(Monolithic column) 单体、致孔剂、引发剂、添加剂一起在色谱柱内聚合 反应 灌注的原理 毛细管、一般分析柱、粗短柱(色谱饼)
5)膜亲和色谱(MAC)
生物专一性,选择性过滤 膜材料:尼龙膜,聚砜膜,纤维素膜 间隔臂:双环氧化物,已二胺,戊二醛 配基:氨基酸,肽,蛋白质,核酸或碱基,染料等 MAC将膜分离的低压、高通量与AC的高选择性和高分 离度结合在一起。

柱色谱分离实验报告

柱色谱分离实验报告

柱色谱分离实验报告柱色谱分离实验报告引言:柱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柱色谱技术,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以便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所需的柱色谱装置、溶剂、混合物样品等材料准备充分,确保实验进行的顺利和准确。

2. 样品制备: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确保溶解度良好,避免产生沉淀或结晶。

3. 柱填充:选择合适的填充剂,将其装填到柱中,并进行适当的压实,以确保填充剂的均匀分布和固定。

4. 柱平衡:在进行样品进样前,先进行柱平衡,以保证柱内的平衡相稳定。

可以使用适当的缓冲溶液或溶剂进行柱平衡。

5. 样品进样:将样品通过进样口缓慢地注入柱中,避免产生气泡或溶剂流失。

进样量要适当,以避免柱内压力过高或过低。

6. 色谱分离:打开流动相泵,使流动相缓慢地通过柱床,进行色谱分离。

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流速和流动相的组成。

7. 分离效果评估:观察色谱图,根据峰的形状、峰面积和峰高等指标,评估分离效果的好坏,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柱色谱分离实验,成功地将混合物样品分离为若干个组分,并得到了相应的色谱图。

根据色谱图的分析,可以得到每个组分的相对含量和纯度。

实验讨论:柱色谱分离实验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填充剂的选择、流动相的组成、柱床的长度和直径等。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实验结论:柱色谱分离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技术,能够将混合物样品分离为不同的组分,并进行纯化和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利用柱色谱技术对混合物进行了分离,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总结:柱色谱分离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柱色谱分离技术,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waters hss t3色谱柱说明书

waters hss t3色谱柱说明书

waters hss t3色谱柱说明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引言色谱柱是液相色谱技术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响到色谱分离的效果与结果。

Waters HSS T3色谱柱作为Waters公司的一款重要产品,具有高效分离、优异耐久性和广泛适用性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Waters HSS T3色谱柱的特点、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该产品。

二、产品特点1. 高效分离:Waters HSS T3色谱柱采用特殊的填料材料和粒径分布,具有优异的分离能力,能够有效解决样品分析中的复杂性和交叉干扰问题。

2. 广泛适用:该色谱柱适用于多种样品类型的分离,包括有机物、药物、生物样品等,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3. 耐久稳定:Waters HSS T3色谱柱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能够承受高压和多次重复使用,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4. 高分辨率:由于HSS T3色谱柱的独特设计和材料特性,使得其在保证分离效果的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分析结果,有利于样品成分的准确检测和定量分析。

5. 良好的再生性:Waters HSS T3色谱柱在适当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可以反复使用,延长色谱柱的使用寿命,降低分析成本。

三、使用方法1. 准备工作:在使用Waters HSS T3色谱柱前,应先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包括浸泡、平衡和洗脱等步骤,以确保色谱柱内部的填料材料和介质处于最佳状态。

2. 样品预处理: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需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工作,如溶解、过滤、稀释等,以确保样品的纯度和适用性,避免对色谱柱造成不必要的损坏或污染。

3. 流动相选择:根据样品类型及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和混合,以保证在色谱分离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4. 良好的保养:在使用完成后,应及时对色谱柱进行适当的保养和再生,包括冲洗、干燥、存放等步骤,以保证色谱柱的长期稳定性和再生性能。

柱色谱实验报告

柱色谱实验报告

柱色谱实验报告一、引言柱色谱是一种常用于分离和分析复杂混合物的技术。

通过不同物质成分在柱状填料中的分配和吸附作用的差异,可以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并提供定量分析。

本实验旨在通过柱色谱技术,对一种未知物质中的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

二、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柱色谱系统(包括色谱柱、柱装置和检测器)、溶剂储罐、进样器、梯度泵、梯度箱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将未知样品溶于适量的溶剂中,得到待测溶液。

需要注意的是,待测溶液在柱色谱实验中需要具备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2. 设置柱色谱系统: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填料材料,并安装好柱装置。

根据待测溶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和适宜的检测波长。

3. 调整流速和温度:根据填料的要求和样品的特性,逐步调整梯度泵的流速和梯度箱的温度,以保证图谱的分离效果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 样品进样和分离:将待测溶液注入进样器,设置合适的进样体积,然后将样品进样进入色谱柱。

通过溶液在填料中的相互作用,样品中的不同成分逐渐分离。

5. 数据分析和结果判读:根据检测器传送的数据,采集和记录色谱图。

根据峰形、峰高、保留时间等数据,判定样品中的不同成分,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柱色谱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待测样品中的不同成分,并得到了色谱图谱。

根据色谱图谱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待测样品中存在着三个主要峰。

通过与标准品的对比,我们确定了这三个峰的物质成分分别为A、B和C。

进一步分析这三个物质成分,我们发现它们的保留时间分别为tA、tB和tC。

通过与已知标准品的对比,我们得到了它们在柱色谱实验中的相对保留时间trA、trB和trC。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它们的相对保留率kA、kB和kC,这有助于对物质成分的鉴定和分析。

除了相对保留率,我们还可以通过测定各成分的峰面积,计算出它们在混合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

这对于了解待测样品的组成和纯度非常重要。

柱色谱实验报告范文

柱色谱实验报告范文

柱色谱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1.了解柱色谱的原理和工作原理;2.学习柱色谱的操作步骤和实验技巧;3.熟悉色谱柱的选择和条件优化方法;4.掌握柱色谱在分析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柱色谱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它利用样品分离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实现对复杂混合物的有选择地分离。

在柱色谱中,固定相常用的有吸附剂、分离树脂和硅胶三种类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分离树脂做为固定相。

柱色谱的工作原理是:样品在进样口进入柱内,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根据各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对亲和力的大小,进行分离。

分离过程中,样品成分依次通过色谱柱,最终被分离出来,并在检测器中进行检测。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包括柱色谱仪、色谱柱、流动相、样品等;2.将色谱柱装配好,并使用流动相将柱子预除杂;3.进行柱平衡,将柱子与流动相连接,开启流速,等待柱子平衡;4.进样,将待测样品通过进样口进入柱内,注意保持流速恒定;5.记录峰面积和保留时间,并进行峰面积积分计算。

四、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利用柱色谱分离了一种食品添加剂混合物,并进行了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的记录和计算。

结果如下:添加剂,保留时间(min),峰面积(mm2)--------------,----------------,---------------添加剂1,2.5,150添加剂2,3.2,180添加剂3,4.1,220添加剂4,5.2,280五、实验讨论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柱色谱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分离了食品添加剂混合物,并得到了各成分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

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不同,我们可以定量地分析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保留时间和峰形是柱色谱分析中两个重要的参数。

保留时间较长的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亲和力较强,较短的物质则相亲和力较弱。

峰面积则与样品中物质的浓度有关,浓度越高,峰面积越大。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柱色谱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柱色谱的操作步骤和实验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ion-exchange chromatogram of papain hydrolysate by DEAESephacel anion-exchage chromatography and the elution was performed at 1.3 ml/min of flow rate with a linear NaCl gradient

③吸附剂与流动相(样品)不发生化学 反应; ④吸附剂颗粒直径适宜,一般吸附剂的 粒径为100-200目或200-300目。 吸附剂通常应具备以下特征:对被分离 的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有较高的 吸附选择性、机械强度高、再生容易、 性能稳定、价格低廉。

5.3.2.2常用吸附剂种类
1、活性炭: 含碳原料经碳化和活化后便成为活性炭。 是一类具有吸附性能的碳基物质的总称, 具有多孔结构和很大的比表面。 活性炭性能稳定,抗腐蚀,常用于食品 工业的脱色、脱臭、净化,也用于环境 保护中的三废处理等。
C. RP-HPLC pattern on a C18 column (4.0 ×250 mm) of active fraction Ⅳ-3 eluted on the HPLC. HPLC operat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a linear CH3CN gradient (0-1.0 M) at 2.5 ml/min of a
5.3.4 吸附色谱的操作程序
吸附色谱法的操作方式有薄层色谱和柱 色谱法。 薄层色谱是将吸附剂均匀铺在玻璃上, 把待分离的样品点在薄层上,然后用合 适的溶剂展开而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 的目的。

吸附色谱的柱色谱法是将分离样品均
匀加入到装有吸附剂填料的柱子内, 再以适当的洗脱剂洗脱以达到不同组 分的分离。具体如下:
5.3 吸附色谱(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吸附色谱的固定相为吸附剂,吸附剂表面 的活性中心具有吸附能力。混合物被流动 相带入柱内,依据固定相对不同物质的吸 附力不同,而使混合物分离的方法,称为 吸附色谱法。
5.3.1原理: 1、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 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 附剂表面的过程。 利用溶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吸附力(范德 华力,包括色散力、诱导力、定向力以及氢 键)的差异而实现分离 吸附剂由载体和配位体组成。

a.是非极性吸附剂,因此对非极性溶质在 水中吸附能力大于有机溶剂中的吸附能 力。 b.当(洗脱)溶剂的极性降低时,则活 性炭对非极性溶质的吸附能力随之减弱; c.从活性炭柱上洗脱被吸附物质时,溶剂 的洗脱能力将随溶剂极性的降低而增强。

活性炭吸附色谱应用实例

芙蓉菊寡糖片段的制备 芙蓉菊在我国广东民间用其水煎液防治糖 尿病,防治效果好。而关于芙蓉菊的药用成分, 还未见任何形式的报道。 柱层析是分离寡糖最有用的方法。常用的 手段是利用选择性吸附剂,如酸性硅胶和活性 炭,前者分离寡糖衍生物,后者分离游离态寡 糖。

(3)吸附剂和流动相的选择原则



以硅胶或氧化铝为吸附剂的柱色谱分离极性较 强的物质时,一般选用活性较低的吸附剂和极 性较强的流动相,使组分能在适宜的分析时间 内被洗脱和分离。 如果被分离的物质极性较弱,则宜选用活性较 高的吸附剂和极性较弱的流动相,使组分有足 够的保留时间。 以聚酰胺为吸附剂时,通常用水溶液作流动相, 如不同配比的醇-水、丙酮-水及二甲基甲酰胺氨水等溶液。
(1)被测物质的结构、极性与吸附力 物质的结构不同,其极性也不同,在吸附 剂表面的吸附力也不同。 常见化合物的极性(吸附能力)有下列顺 序: 烷烃 <烯烃 <醚 <硝基化合物 <二甲胺 <酯 <酮 <醛 <胺 <酰胺 <醇 <酚 <羧酸

(2)流动相的极性

流动相的洗脱能力主要是由其极性决定,强 极性流动相占据吸附中心的能力强,其洗脱 能力强,使组分的k值小,保留时间短。 常用溶剂的极性(洗脱能力)的顺序大体是: 石油醚 <环己烷 <二硫化碳 <三氯乙烷 <苯 < 甲苯 <二氯甲烷 <氯仿 <乙醚 <乙酸乙酯 <丙 酮 <正丁醇 <乙醇 <甲醇 <吡啶 <酸

2、硅胶
是一种坚硬、多孔结构的固体颗粒,分子 式为SiO2.H2O, 制备时用硫酸处理硅酸钠 水溶液使之生成凝胶,经水洗、除硫酸后 干燥即为硅胶。 硅胶易吸附极性物质(水、甲醇等),而 难于吸附非极性物质。


硅胶作为吸附剂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分 离范围广,能用于极性和非极性化合物 的分离,如有机酸、挥发油、黄酮、氨 基酸、皂甙等。
基本原理: 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不同离子时,样品组 分离子与流动相离子在树脂上产生竞争交 换,交换能力弱的离子易被流动相洗脱。

离子的交换能力可用选择系数表示。选择 系数大的离子交换能力强,保留时间长。 离子按选择系数的大小顺序洗脱出柱。
离子交换色谱的基本概念 (1)离子交换色谱的分辨率(Rs):峰与 峰之间的分辨率常常用于评价离子交换色谱 和其它色谱方法的结果。两峰最大值之间的 距离与两峰宽平均值间的比值。 Rs 表示的相对分离度,可以用来决定下一步 优化的必要性。 分离体系可达到的Rs 与产品的选择性、体系 的效率和容量等三个色谱过程中需要控制的 最重要的参数有关。

式中,Sa为吸附剂的表面积,Vm为流动 相的体积。吸附系数与吸附剂的活性, 组分的性质和流动相的性质有关。
2、吸附等温线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吸附过程达到 平衡时,其吸附量与浓度之间的函数关 系称为吸附等温线。


吸附等温方程

蛋白质分离提纯时 适合此吸附方程。

5.3.2常用吸附剂
色谱可分为无机基质吸附色谱(多种作 用力)、疏水作用吸附色谱(疏水作 用)、共价作用吸附色谱(共价键)、 金属螯合作用吸附色谱(螯合作用)、 聚酰胺吸附色谱(氢键作用)等,这些 色谱分离方法尽管其作用机理和作用力 不同,但都可看作是可逆的吸附作用。
(1)吸附柱的选择:酸性物质分离宜用 硅胶柱,碱性物质分离选用氧化铝柱。 实验室常用色谱柱的内径与柱长之比一 般在1:15—1:20。 (2)吸附剂的使用情况: 用量 为样品量 的30-60倍,据此选用适当规格的色谱柱。 规格: 100目左右

(3)样品的加入(上样):尽可能选用 极性小的溶剂溶解样品及其装柱。常用 的上样方法有干样上样和湿法上样。 若样品溶于开始洗脱时的有机溶剂时, 直接将样品溶于该有机溶剂中,再轻轻 注入已准备好的色谱柱上,此法为湿法 上样。


(2)容量因子: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s) 或者保留系数k是测量组分保留值的系数。 (3)柱效:柱效与区带扩散有关。 (4)选择性:选择性定义为体系分开峰的能 力,例如两峰之间的距离。 在决定分辨率的因素中,良好的选择性比柱 效更重要。



(5)容量: 离子交换剂的容量是它可交换 的反离子的定量测量值,因此特别重要。它 可以表示为总离子容量,也可称为离子交换 剂的动力学容量。总离子容量为每克干胶或 者每毫升溶胀后的凝胶所结合的带电取代基 团的数量,它可以通过酸碱滴定测量。

按照极性增强顺序,常用混合洗脱溶剂 体系如下: (己烷/苯) → (苯/乙醚) → (苯/乙酸乙酯) → (氯仿/乙醚) → (氯仿/乙酸乙酯) → (氯 仿/甲醇) → (丙酮/水) →(甲醇/水)展开

剂的洗脱能力及极性比较
5.4 离子交换色谱
5.4.1 概念与基本原理:

概念:以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固定相,通 过固定相表面带电荷的基团与样品离子 和流动相离子进行可逆交换,选择合适 的溶剂作为流动相,使溶质按照其离子 交换亲合力的不同而得到分离的方法。

(4)洗脱:洗脱用溶剂的极性宜逐步增 加,跳跃不能太大。实践中多用混合溶剂, 并通过巧妙调节比例以改变极性。 一般选用TLC展开时使组分阻滞因子Rf值 达到 0.2~0.3的溶剂系统。 实际多用混合有机溶剂系统进行洗脱。 分离酸性物质时,常在洗脱溶剂中加入少 量醋酸;分离碱性物质时,则在洗脱溶剂 中加入少量氨水或吡啶或二乙胺。
(0-1.0 M) Tris-HCl buffer, pH 8.0.
B. RP-HPLC was carried out with a linear CH3CN gradient (0-1.0 M) at 2.5 ml/min of a flow rate using an UV detector at 215 nm.

流动相中组分的分子Xm与吸附在吸附剂 表面的流动相分子Ya相置换,结果组分 的分子被吸附,以Xa表示。流动相分子 回到流动相之间,以Ym表示。吸附平衡 常数称为吸附系数(Ka),可近似用浓度 商表示:

因为流动相的量很大,[Ym]n/[Ya]n近似 于常数,且吸附只发生于吸附剂表面, 所以,吸附系数可写成:

氧化铝:适宜分离植物中的碱性成分如 生物碱。
5.3.3流动相及其选择


流动相的洗脱作用实质上是流动相分子与被分 离组分分子竞争占据吸附剂表面活性吸附中心 的过程。 强极性的流动相分子因占据极性中心的能力强, 而具有强的洗脱作用; 非极性的流动相分子竞争占据吸附活性中心的 能力弱,洗脱作用就弱。 因此,为了使样品中吸附能力稍有差异的各组 分得到分离,就必须根据样品的性质、吸附剂 的活性选择适当极性的流动相。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using a Diethylaminoethyl (DEAE) l-sephacel: Among the six enzymatic hydrolysates, papain hydrolysates, showing the highest hydroxyl re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were selected as purification material. The 4 ml of MWCO Ⅲ (250 mg/ml) were loaded onto a DEAE-Sephacel ion exchange column (74 ×280 mm) equilibrated with 1.0 M Tris-HCl buffer (pH 8.0) and eluted with a linear gradient of NaCl (0-1.0 M) in the same buffer at a flow rate of 80 ml/h. Each fraction was monitored at 280 nm, collected at a volume of 3.0 ml, and desalted using dialysis membrane, then lyophilised, antioxidative activity was also investigated. In addtion, six fractions were pooled, dialysed for overnight and lyophilised for 3 days. The strongest antioxidative fraction was lyophilised, and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as the 附 剂混合、吸附质被吸附到吸附剂表面、 料液流出、吸附质解吸回收等四个过程。 吸附柱色谱法吸附过程是样品中各组分 的分子(X)与流动相分子(Y)争夺吸 附剂表面活性中心(即为竞争吸附)的 过程。利用被分离组分在固体表面活性 吸附中心吸附能力的差别而实现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