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重庆市科技改革与发展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重庆市科技改革和发展思路
重庆市科技改革和发展思路
和2004年工作要点
(讨论稿)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直辖以来,我市科技工作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教兴渝”战略的实施,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科技自身实力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技体制改革进壹步深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技术交易空前活跃,科技发展的宏观环境进壹步改善。可是,从总体水平见,于全国范围内比,近年我市科技进步总的位次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全社会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滞后,2002年全市R&D经费支出占当年GDP的比重只有0.64%,和全国水平差距近半;科技资源总量少,优势学科少,成果储备不足,拔尖人才缺乏;我市经济处于“爬坡过坎”阶段,对科技进步形成“硬约束”;全社会科技资源整合不够,未形成合力;科技综合管理职能的转变不到位等。
科技发展的战略和目标
于新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市科技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科技需求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产生重大的变
化。我市科技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战略是: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总体目标,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精神指引下,坚持科教兴渝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为己任,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三步走”的阶段目标分别是:
——到2007年,夯实科技进步的基础,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全社会R&D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1.5—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情况于全国的总位次由目前的第18位上升到第15位。
——到2010年,基本建成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有较好的科技进步基础,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成为全国“科技大市”。
——到2020年,建成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于知识创造、知识技术流动、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创新绩效方面于全国位居前列,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之上,成为全国“科技强市”和长江上游的科技中心。
于科技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将进壹步突出四项原则:壹是适度超前的原则,科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要提供支撑,更多地要发挥引领和导航的作用;二是政府引
导的原则,加强对“科教兴渝”的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增加对重点技术领域和非营利公共技术领域的科技投入;三是资源共享的原则,从构建重庆区域创新体系的高度,创新观念,整合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创新能力建设聚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和公共科技平台;四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原则,加强特色应用基础研究,突出优势学科、优势技术领域、优势产业的创新能力建设。
2004年科技工作的思路和要点
壹、工作思路
2004年我市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为中心,按照“三步走”战略和“加强集成,突出重点”的方针,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跨越发展,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进壹步激活、整合科技资源,凝聚科技力量,加大科技投入,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宏观环境。
工作重点:“深化俩项改革”,即做好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和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构建三大科技服务平台”,即创新能力设施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实施5+10创新工程”,即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现代农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五大领域的创新、产业化,于已有23个专项的基础上突出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
二、具体目标
全社会R&D支出占GDP的比例递增0.2个百分点之上,争取达到0.8%之上。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20%。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重点学科和技术领域,新建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10个,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摩托车、新材料等重点学科、先导产业和优势骨干行业,新建国家级和市级工程技术中心5—10个,其中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3个;专利俩量(申请量、授权量)年增长率达到30%之上,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技术交易额达到50亿元;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论文数稳定保持于国内前15位;获得市级之上重大科技成果100项。
结合科研机构转制,于巩固激光快速原形和模具制造生产力促进中心(RP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同时,通过新建、改造、重组,搭建支撑科技服务平台的重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5—10个。
科技进步总体情况于全国的排序升位。
三、主要任务
(壹)以创新为动力,深化“俩项改革”
壹是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对已转制科研机构,立足
于发展主业、增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和“造血”机能,引导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深化改革,根据自身特点,依法进行以XX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制。有条件的通过机构调整、资产重组,组建高科技企业集团或向中介服务机构转化。完成3—5个开发类科研院所的产权制度多元化改革试点。研究转制科研院所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方案。
支持鼓励中央于渝科研院所加快改革,发挥技术、人才优势,更多地为重庆经济发展服务。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要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建立和直辖市相适应的从事社会公益性科研的人员队伍和组织结构。具体实施要按照“分类指导,成熟壹个,实施壹个”的原则,于调整结构、转变机制、分流人员的基础上,分三种模式进行改革:壹部分按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的要求,探索试行理事会管理制;壹部分按非营利性机构运行和管理;壹部分转制为企业。
之上各项改革,必须建立灵活有效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探索技术和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和分配的实现形式。转制科研机构改制可自主决定职工工资标准和分配办法,建立以岗位效益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可试行对有贡献的职工特别是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运营管理人员给予股权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