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阶段特征复习
高三历史阶段特征点复习
高三历史阶段特征点复习高三历史一统复习一、注重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1、同一时期中国政治史、经济史的联系;2、同一时期世界政治史、经济史的联系;3、同一时期中国史、世界史的联系;二、注重历史的阶段特征三、注重教材基础知识、基本史实的准确掌握(一统历史命题思路重在考察学生的教材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附:必修一、必修二知识整合及各时期主要阶段特征一、中国古代史(必修一专题1,必修二专题1)【历史主线】1政治史: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2经济史:农业、手工业、商业、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历史主体】教材大字的为历史主体,小字的为知识点的拓展1、政治史:早期政治制度→封建政治制度①王位世袭制(夏启)②分封制(目的、内容―∣对象、义务、权利∣、特点、影响、与宗法制的联系与区别)③宗法制(目的、内容、特点、影响、与分封制的联系与区别)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基础、内容、核心、矛盾、趋势、评价)内容―中央:秦朝:三公九卿(职能)→西汉:中朝外朝(职能、作用)→唐朝:三省六部(职能、运作流程、作用)→北宋:中书门下,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职能、作用)→元朝:中书省→明朝:内阁(职能、机构、作用)→清朝:军机处(最初目的、职能、作用)内容―地方:秦朝:郡县制(作用)→汉初:郡国并行制(结果),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设制史(作用)→唐朝:节度使(结果)→北宋:派文臣到地方做官、设通判、设转运使(影响)→元朝:行省制★特别注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确立(影响)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2、经济史:①农业―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条件、特点、影响)、土地制度、耕作方式、耕作技术、生产工具、水利灌溉、水利工具、农品种、特点。
②手工业(亲,此部分只需了解,最多考1个选择题)③商业―商品经济:各时期商业和海外贸易的表现,特别注意三个时期的表现(唐朝、宋朝、明清时期)、市与城市的变迁(宋前后的变化)、特点;④资本主义的萌芽:(原因、时间、地点、特征、缓慢发展的原因)⑤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原因、表现、影响)、海禁(原因、影响)、闭关锁国(原因、影响)1、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 年9月)1840-1860: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60-190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01-191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期1912-1927:北洋军阀统治和国民大革命的兴起1927-1937:第二次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1937-1945:抗日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1945-1949:解放战争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总特点:屈辱3、主要矛盾: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分期界标:“五四”运动--阶段划分依据:领导阶级不同(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前期):资产阶级领导;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前途(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后期):无产阶级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前途5、中国近代化的沉浮: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高三历史复习之历史阶段特征
三、中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并逐渐向 近代文明转型 ——明清
明清(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走向 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的时期。
1.政治上: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 皇权高度集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 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 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 衰落。
3.思想上: (1)近代科技出现,推动了人文 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完善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 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 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十一、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800~ 1918年)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 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经济上: 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 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 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 往空前繁荣。 3、思想上: 理学的兴起
4. 文化上: (1)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 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书法(王羲 之)、绘画(顾恺之)、文学等艺术的 发展; (2)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 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 (3)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 阶层队伍扩大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1.政治上:
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 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 主政治的道路。 2.经济上: 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 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 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 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3.思想上: 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 民主和科学精神,在社会上起到了 思想启蒙的作用。 4.社会生活上: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 展。
通史阶段特征复习
中国通史阶段特征复习编辑高三历史备课组聂永忠老师杨凤辉老师一、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一、先秦、秦汉时期(远古时期—公元220年)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由商周时期井田制下的集体耕作,到春秋战国以来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3.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体裁多样;实用科学是科学发展的特点。
二、魏晋到宋元时期(公元220—1368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发展;三省体制的初创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儒学在佛、道冲击下的自我发展;文学、书画艺术具有士人特质隋唐以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为标志的古代政治制度走向成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从“三教合一”到三教并行直至儒学的复兴;唐诗为文学的主要形式宋元地方权力由分散到集中,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商业发展,城市繁荣,海外贸易兴盛儒学发展到理学;四大发明的完成与外传;文艺全面繁荣,世俗性增强明清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时期。
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
2.经济上:发展与迟滞。
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自主发展,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特征
2023届历史二轮复习资料——阶段特征先秦至秦汉夏商周三代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沿用;夏商两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盛行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
(2)经济上:刀耕火种,集体劳作。
井田制是主要土地制度,由奴隶集体劳动;青铜铸造业发达,进入“青铜时代”;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3)文化上:流行占卜;甲骨文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
统治者敬天保民思想。
贵族垄断教育,学在官府。
春秋战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1)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礼崩乐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社会动荡不安;各国为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法,贵族政治逐步走向官僚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雏形出现;奴隶主贵族没落,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强大;士阶层活跃。
(2)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得到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重农抑商政策兴起。
(3)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科技文化也取得较快的发展。
(4)民族关系上:诸侯争霸战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但客观上加强了华夏族和其他各族的接触,华夏认同感逐渐增强,促进了民族交融,国家渐趋统一,为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了条件。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1)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中外朝、尚书台、刺史、察举);汉承秦制且有创新。
汉武加强中央集权。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2)经济上: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汉代铁犁牛耕推广到全国,农业生产力不断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关系发展,汉代田庄经济兴起,豪强地主势力强大;手工业较发达,领先世界;商品经济不断发展,陆上丝绸之路繁荣,政府对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3)思想文化上: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尊崇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科技和文化全面繁荣。
高考生必备的通史和阶段特征知识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20--589) ●总体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发展, 江南经济开始开发 (1)政治: ①分裂---动荡; ②政治制度腐朽: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 (2)经济: ①北方经济几度破坏和恢复 (原因) ②南方经济开始开发 (原因、表现) (3)民族: 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趋势(方式?)
3.西周简介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由周
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 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成王五年营 建东都洛邑。历史上将东迁之前那一时期的 周朝称为西周。西周共传12王,历时275年左 右。从西周开始,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 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族逐步形成, 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其它还有夷、蛮、 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少数民族。
16.齐国简介
南齐(公元479—502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
南朝的第二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 在时间最短的一个,仅有二十三年,为萧道 成所建。史称南齐或南朝齐(以与北朝的北 齐相区别)或萧齐。
17.梁国简介
南朝梁(502年-557年),中国历史上南北
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梁朝后期国势败 坏,北齐和西魏相继来攻,失去了大片土地, 注定了北强南弱之势。 557年,陈霸先废帝 自立,改国号陈。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政权(王朝)的演变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特征
一、中国古代政权(王朝)演变
1、中国古代政权(王朝)更替:
夏 商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前2070) (前1600)
(前1046-前771) (前770-前475) (前475)
秦(前221)源自(楚汉战争)(前206-前202)
西汉
高中历史_通史资料_(全套)整理【精品版】
高考历史通史资料全套整理[精品版]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第1讲中国古代史●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总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具体史实】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经济上: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历史阶段特征全录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阶段特征全录中国古代史重要提示:1、中国古代史通常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大部分来梳理,且之间互为因果。
以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为例,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有:(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2)统治者推行重视经济发展的政策;(此处可替换,如,民族交流频繁的原因,即可将此处“经济”换成开明的民族政策)(3)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文化科技发达;(6)人民的辛勤劳动;(7)前代良好的经济基础。
(这是中古史归纳原因的一般公式,务请牢记)2、使用时注意结合课本,“阶段特征全录”只起梳理和归纳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将相关课本的知识充实进来。
第一单元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
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基本线索】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1)原始民主制。
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
尧、舜、禹时期的“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2)分封制和井田制。
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世袭制代替了“让”制。
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加速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韩非子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集权地需要。
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
高考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史通史和阶段特征复习
(五)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常按政治、经济、
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五大部分来梳理,且之间互为因果。
1.原始社会(史实→阶段特征)
(1)史实
①政治
②经济
③文化 ④民族
(2)阶段总特征
(五)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常按政治、经济、
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五大部分来梳理,且之间互为因果。
1.原始社会(史实→阶段特征)
(1)史实
①政治
②经济
③文化 ④民族
禅让制
南稻北粟
图画文字
刀耕火种 陶器 养蚕缫丝
彩陶画 “傩”戏
物物交换
氏族公社公有制、集体劳动、
平均分配
(2)阶段总特征 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与奠基时期。(其他内容略:政治、经济
2.夏商、西周(史实→阶段特征) (1)史实
①政治
②经济
③文化 ④民
(2)阶段总特征
2.夏商、西周(史实→阶段特征) (1)史实
(五)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常按政治、经济、文化 系、对外关系五大部分来梳理,且之间互为因果。
(五)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常按政治、经济、文化
系、对外关系五大部分来梳理,且之间互为因果。
政治:政治局势和政权更替、政治制度、改革变法、阶级关系、民
交流、外交政策、国际格局与国际关系
经济:空间格局、产业格局、农业、手工业、商业、生产工具与生
人口、货币、交通、土地制度、经济政策、城市、民族和对外交流
度、经济体制、国际经济格局与国家之间经济关系
文化:思想、宗教、科技、文学、艺术、民族和对外交流、文化政
意识
例如:某一时期
(1)史实
①政治
②经济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详解一、政治: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1.夏商周时期“天下共主”的确立(1)王位世袭制: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①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②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
③内容: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
④作用:周王室和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
(3)宗法制①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
②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③内容:按血缘亲疏,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
④作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5)世官制:实行世卿世禄制,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1)王权体制面临的挑战:争霸与兼并战争;诸侯变法运动;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2)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从世卿制到任官制;官僚政治雏形出现;郡县制出现。
3.商鞅变法(1)背景①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②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各国进行变法。
③军事:兼并战争十分频繁。
④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出现,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
(2)内容①前期: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②后期: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经济: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
政治:推广县制,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3)特点①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法律推动和巩固改革。
高考总复习历史阶段特征(时代背景)
文化:程朱理学、心学兴起;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文艺繁荣,戏曲成熟。
政治:宋朝二府三司,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元朝中央一省制,地方行省制度。
经济:江南成为经济重心。打破坊市制度,早市、夜市、街市、草市、鱼市繁荣,出现纸币“交子”。海贸发达,元朝泉州为外贸港口。棉纺织业发展,黄道婆。
政治:中华民国建立,《临时约法》。袁世凯复辟帝制,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列强忙于一战。
经济:轻工业发展快。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快;抵制日货;实业救国。
文化:新文化运动。李大钊举旗。禁止缠足,剪辫易服,中山装。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中国近代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中国近代史
民国时期(1912~1949)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文化:学习西方技术(器物)。
政治: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太平天国运动(1851),洋务运动。
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经济:工厂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资本原始积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促使世界市场雏形形成和发展。商业资本主导,重商主义思想兴起。
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思想;近代科学兴起。
政治:17世纪的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2内战、1649共和国、1653克伦威尔护国政体、1660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光荣革命),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1756—1763年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通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
2、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5--1912) ①政治: A.列强侵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清王朝推行新政,但最终走向覆亡。 C.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斗争不断:如戊戌变法、义和团 运动和辛亥革命。 ②经济: A.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并掀起 瓜分中国的狂潮。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 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③思想: 民主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兴起维新思潮、实业救国 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潮。 ④社会:断发、不缠足运动、电影、见面礼
1、19世纪中后期(1840--1894)
①政治:A.列强侵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新式军队诞生(海军、陆军) C.中国外交: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对外开放(五口通商、 总理衙门) ②经济:A.列强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 B.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 b.近代工业出现:洋务企业、民族工业 ③思想: A.开始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师夷长技以制 夷”----“中体西用”) B.民主思想开始产生(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 ④社会:易服;报刊;铁路、轮船航运;邮政、电报
4、 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①政治上: A.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政府实现名义上的国 家统一----国民党对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数次反革命围剿 并迫使红军长征----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由“不抵抗” 到 “攘外必先安内”,再到联共抗日 B.中共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和进行土地革命的方针---开创工农武装据道路(南方革命根据地)----制定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C.日本开始局部的侵华战争 D.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日益转向民族矛盾。 ②经济上: A.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 B.官僚资本开始形成 ③思想上: 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以通史方式整合的历史阶段特征及重点识记内容(1)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以通史方式整合的历史阶段特征及重点识记内容(1)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以通史方式整合的历史阶段特征及重点识记内容(1)一、先秦时期(远古时期~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阶段特征综述】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社会转型,政治形态上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经济上从原始粗放的集体耕作逐渐过渡到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政治上:国家治理从商朝的方国联盟过渡到西周的封邦建国(分权体制),再到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形成郡县制(中央集权体制)。
政治生态从以血缘关系为选拔官员依据的“家天下”,逐渐发展到按才干政绩选拔官员的“公天下”,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为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最终建立奠定了基础。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内容。
生产力发展,促使千耦其耘的土地国有制(如井田制)被以个体农耕为主的土地私有制取代。
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以家庭为单位、铁犁牛耕、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主要特点的小农经济,并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
手工业由单一的官营手工业形态(如工商食官制度)逐渐发展到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型态,官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青铜铸造的高超技艺成就了一个神奇的时代——青铜时代。
商业发展中出现了以范蠡、子贡为代表的私商;一些新兴的封建城市如临淄、邯郸、郢等发展为商业都会。
3.思想文化:敬天保民的思想是中国早期基本政治和治国方针,“上天”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有“德”者,“以德配天”成为夏商周兴衰更替的社会共识。
生产力发展,社会剧烈变革,使西周的礼乐文化逐渐崩溃瓦解,出现了中古史上唯一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诗经》和楚辞成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墨子》记载的科技成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说明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产生。
最新通史复习:中外历史阶段特征[人教版]
一、先秦时期1.政治: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度)的确立、发展及逐步瓦解。
2.经济:小农经济逐步成为中国古代最近本的经济形态。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其基本特点之一。
延续于整个中国古代历史。
3.思想文化: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基础。
二、秦汉时期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
秦朝统一后,建立起专制主义集权制度,西汉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
2.经济:小农经济继续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加强。
3.思想文化: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此不复存在。
三、隋唐时期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2.经济:曲辕犁、筒车的出现,我国犁耕技术完善,水利事业发展,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3.文化:科技发展,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楷书、草书流行,唐诗更是流芳百世。
四、宋元时期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消除藩镇割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2.经济: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市”“坊”界限被打破;纸币出现;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经济部门;景德镇成为瓷都。
3.思想文化:理学产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高峰,活字印刷术发明、火药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文人画、风俗画各领风骚,宋词、元曲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五、明清时期1.政治: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2.经济: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和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在江南一些地区和行业出现。
3.思想文化: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开始出现,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科学进入总结阶段,出现了一大批总结性科技著作;以《红楼梦》为代表的明清小说,反应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事实;京剧诞生并发展。
1.古希腊文明:从公元前8世纪起,伴随着奴隶制城邦的形成和发展,希腊工商业发展起来,推动了以雅典城邦为典型的民主政治的兴起,并走向繁荣;同时,古希腊的文化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人文主义思想对近代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中艺术班高考历史冲刺:历史通史阶段特征总结
高中艺术班高考历史冲刺:历史通史阶段特征总结(整理:李建岗)用途:构建知识体系(社会的纵向与横向联系)。
时代背景,社会状况,社会环境,解释历史现象。
★一古代中国史阶段特征(秦--清1840年前)★1:公元前2070-770●政治:神权与王权结合,宗法色彩浓厚,等级森严。
●经济:实行井田制,奴隶集体耕种,青铜铸造业发达,出现妇功,商人出现●文化:出现甲骨文,周易,青铜文明,天干地支纪年法*★2: 公元前770-221求改革。
(商鞅变法)●经济:铁犁牛耕出现(春秋)和推广(战国),修建水利工程,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土地逐渐私有化,出现新兴的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层。
*★3: 公元前221-公元220●政治:秦汉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关系奠基时期,秦汉开创的一系列制度,(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为后世王朝所沿袭●经济:小农经济得到发展,出现耦犁。
丝织业发展,冶铁业发明水排。
统一度量衡,出现了半两钱和五铢钱(汉代),海外贸易出现丝绸之路。
●文化:科技成就突出,董仲舒改进儒学,汉赋作品较多,史学有史记等名著220-589●处于国家大分裂时期,政权林立,民族融合加强,出现九品中正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政治:经济:马钧改进翻车,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出现白瓷,出现草市●文化:文学有建安风骨(曹操),佛教得到传播。
绘画有顾恺之,书法有王羲之。
**★5581-907(五代十国:907--960)●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出现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唐朝盛世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经济:生产工具有曲辕犁,修建了隋唐大运河;瓷器有南方青瓷北方白瓷,私人作坊兴起;市坊分区,草市夜市繁荣,大城市有长安和扬州、成都等●文化: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诗歌繁荣,艺术多姿多彩,书法家有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等。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6960--1368●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宋三分相权,完善科举制,元国家统一,设行省●经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出现了五大名窑,松江丝织业发达;市坊分区被打破,出现了最早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大都市有汴京、大都、泉州,全国经济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之简明通史福清一中历史组中国古代史(公元前2070—1840)【总体线索】:中国古代文明史从夏朝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两种社会形态。
中国古代史分为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七个时期。
第一阶段: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阶段特征】: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1.政治: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国家开始出现。
西周——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①分封制:奴隶社会时期以血缘为标准的地方管理制度②宗法制: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因权利世袭而产生的纷争③世官制:以血缘为纽带而产生的选官制度2.经济:农业:①土地制度:井田制(实质:土地归周天子个人私有)②耕作技术:刀耕火种③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兼有少量青铜器④耕作方式:集体劳作手工业:①行业:以青铜器为代表②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工商食官”商业:商人的出现3.文化:甲骨文——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奴隶社会的瓦解与封建制度的确立。
1.政治:①分封制逐渐瓦解,中央集权体制逐渐形成②战争频繁,政权更迭③选官制:军功授爵2.经济:农业:①小农经济的出现②土地制度的变革:地主土地私有制的产生③生产工具:铁农具的应用——人类真正进入农业文明时期④耕作技术:铁犁牛耕⑤耕作方式:个体劳动,家庭为单位⑥耕作特点:精耕细作手工业:①冶铁业: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②经营形态:田庄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出现商业:①商业中心——诸侯国的都城②政策:重农抑商政策3.文化:“百家争鸣”,道家、法家、儒家、墨家等成为主要的流派;指南仪器司南出现;文学:《诗经》与《离骚》为代表,奠定了我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第三阶段: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220 年)【阶段特征】:封建经济发展,封建制度建立,政治上出现大一统的局面,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1.政治:建立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①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②建立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西汉: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加强君主专制:设中朝②加强中央集权:A、郡国并行解决王国问题:推恩令、附益法B、地方监察制度:设刺史③完善选官制度:察举制东汉:中央集权衰落,豪强地主割据混战2. 经济: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汉:丝织业发展兴盛——丝绸之路杜诗发明水排3.思想文化:①统一思想:秦:焚书坑儒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文学艺术:汉赋③四大发明:造纸术的改进书写:小篆、隶书第四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年)【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开始改变我国农业经济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格局。
1.政治: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2.经济:①江南经济的开发②农业灌溉工具:翻车、筒车③草市出现3.民族关系:民族大融合4.文化:佛道教兴盛,儒教受到冲击;书法艺术:王羲之第五阶段:隋唐时期(581-907 年)【阶段特征】:本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中国处于世界发展前列,是最文明先进,最繁荣发达,最富庶的强大国家。
1.政治: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①三省六部制:分工、合作、制约②选官制:科举制2.经济:农业:①灌溉工具:筒车②耕作工具:曲辕犁手工业: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商业:严格的时空限制和管理方式唐末夜市的出现3.思想文化:①重学风气的兴盛②诗歌的成熟:风格:浪漫主义现实主义③四大发明:火药应用于军事、雕版印刷术的出现④书法艺术:草书的代表人物:张旭、怀素第六阶段: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 年) 【阶段特征】:政治上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在经济上,重心南移,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封建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1.政治:政治格局:分裂——局部统一——民族政权的并立——全国重新统一北宋:北宋初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改革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革(改革史复习提纲)元:加强中央集权:行省制2.经济:农业:经济重心南移手工业:①制瓷业兴盛②棉纺织业:技术推广,成为人们的主要衣着材料商业:①商品经济发达,时空限制打破②交子:四川地区③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3.思想文化:①理学发展:朱熹②文学:词、曲③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外传第七阶段:明清(1840 年鸦片战争前) 时期(1368-1840 年)【阶段特征】: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①君主专制的强化明:废宰相(明太祖)设内阁(明成祖)实行厂卫特务统治清:军机处的设置(雍正)地方:密折奏事②科举制:八股取士2.经济:农业: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经营形态: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瓷器:青花瓷流行、粉彩瓷器、珐琅瓷纺织业: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业:工商业市镇商帮、会馆出现白银流通、长途贸运3.对外关系:政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西方早期殖民侵略4.文化:思想:反封建民主思想李贽:个人需求既是“理”黄宗羲:限制君权,提出“公其是非于学校”工商皆本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众治王夫之:循天下之公(如何理解明清时期中国具有近代文明的曙光、文明的前夜,走向近代的可能?如何看待明末清初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为什么没有能够推动政治制度变革?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没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古代科技辉煌灿烂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文学:世俗文学的发展:小说艺术:京剧出现中国近代史(1840—1949)【总体线索】: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
这一阶段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存在两对主要矛盾即: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一部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第一阶段: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阶段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1、政治:①西方国家侵略中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封建统治更加腐朽黑暗,统治秩序走向瓦解。
③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不断增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民主革命的序幕。
2、经济: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经济现象?)②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3、思想:①先进的中国人主张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②西方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
4、外交:①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②对西方及世界产生了新的认识。
第二阶段: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阶段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形成;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开辟。
1、政治:①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②中华民族出现了第一次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意识在中国兴起。
③为挽救民族危机,先进中国人的反应。
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2、经济:①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②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
3、思想:①地主阶级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②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推动了19世纪末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三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阶段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发展。
1、政治: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民主革命成为20世纪初期的进步潮流: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民国。
③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北洋军阀统治建立,民主制度艰难发展。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3、思想:①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③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第四阶段:1919年~1927年(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失败)【阶段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政治:①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②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③1924—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北洋军阀政府逐渐被南京国民政府取代。
2、经济:一战之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3、思想:①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并占主导地位。
②马克思主义在工农群众中广泛传播,第五阶段: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阶段特征】:国共对峙,民族矛盾逐渐上升并超越阶级矛盾成为当时主要矛盾。
1、政治: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统治②中共开始独立领导革命: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建立根据地与国民政府对峙;开展反围剿斗争;进行红军长征;随着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提出建立统一战线;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③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2、经济:①官僚资本主义产生②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又受束缚③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3、思想: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第六阶段:1937年~1945年(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阶段特征】: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
1、政治:①日本全面侵华:殖民统治、经济掠夺、奴化教育②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抗战③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对历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经济:①战乱使民族资本主义遭受劫难,日益萎缩,大批企业内迁;②日本在沦陷区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③官僚资本日益膨胀。
3、思想:①日本在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企图消磨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②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第七阶段:1945年~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阶段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政治:①争取实现国内民主和平斗争;②内战爆发,人民解放战争不断胜利: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2、经济:在三座大山的挤压下,民族工商业濒临破产,国民经济凋敝。
3、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发展,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现代史(1949——)【总体线索】: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其中1949—1952年,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巩固新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从1953—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工业化建设起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