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学指导书(精)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1.张厚粲等.心理与教育统计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程书肖,李仲来.教育统计方法.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3.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杨宗义.教育统计学.重庆:科技人民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5.王孝玲.教育统计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6.John E.Freund & Gary A.Simon.Modern Elementary Statistics.Prentice Hall,1997(9)7.William D.Ergle.Introductory Statistics with A Minitab Guide.Duxbury Press,1995(1)8.Perry R.Hinton.Statistics Explained.Routledge,2004(1)9.Riccardo Russo.Statistic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Psychology Press,2003(1)5※<参考文章>5主要参考资料1.叶佩华,陈一白.《教育统计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2.张厚粲等.心理与教育统计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3.程书肖,李仲来.《教育统计方法》.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4.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杨宗义.《教育统计学》.重庆:科技人民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6.李仲涟.常用教育与心理统计方法.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7.赫德元.教育与心理统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8.王孝玲主编.教育统计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美)Edward W.Minium著,高振业,秦仲实译.教育统计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10.John E.Freund & Gary A.Simon.Modern Elementary Statistics.Prentice Hall,1997(9)11.William D.Ergle.Introductory Statistics with A Minitab Guide.Duxbury Press,1995(1)12.Perry R.Hinton.Statistics Explained.Routledge,2004(1)13.Riccardo Russo.Statistic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Psychology Press,2003(1)14.陈社育,柳夕浪编著. 教育实验方法.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0415.舒华著. 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04 16.[美]威兼·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17.张一中著.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年18.张文彤主编.SPSS11统计分析教程.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19.余建英,何旭宏编著.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0.杨晓明主编.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SPSS Advanced Models 10.0.SPSS Inc.199922.SPSS Base 10.0 User’s Guid e.SPSS Inc.199923.茆诗松.统计学基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李茂年,周兆麟.数理统计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25.[美]M·克莱因著,李宏魁译.数学:研究性的丧失.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6.李晓明.模糊性:人类认识之谜.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三版)教材辅导书-教材精讲-第十章 卡方检验【圣才出品】
又可称为正态吻合性检验。
2.独立性检验是用来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各种分类之间是否有关联或是否具有
独立性的问题。两个因素是指所要研究的两个不同事物。例如性别与对某个问题的态度是
否有关系,这里性别是一个因素,分为男女两个类别,态度是另一个因素,可分为赞同、
不置可否、反对等多种类别。各因素分类的多少视研究的内容及所划分的分类标志而定。 这种类型的 2 检验适用于探讨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关联(非独立)或无关(独立),如
另外,在许多分类研究中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如自由度很大,有几个类别的理论次数虽
然很小,但在可以接受的标准范围内,只有一个类别的理论次数低于 1。此时,一个简单
的处理原则是设法使每一个类别的理论次数都不要低于 1,分类中不超过 20%的类别的理
论次数可以小于 5。在理论次数较小的特殊的四格表中,应运用一个精确的多项检验来避 免使用近似的 2 检验。
(二) 2 检验的类别 2 检验因研究的问题不同,可以细分为多种类型,如配合度检验、独立性检验、同质
2 / 26
圣才电子书
性检验等等。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1.配合度检验主要用来检验一个因素多项分类的实际观察数与某理论次数是否接近, 这种 2 检验方法有时也称为无差假说检验。当对连续数据的正态性进行检验时,这种检验
的是列联表中每项分类单元格中的实计数与理论次数。 3.一旦 2 值大于某一临界值,即可获得显著的统计结论。这个临界值是由某一特定
的差异性。理论或总体的分布状况,用统计的期望值来表示。 2 检验的统计原理,是比较
观察值与理论值的差别,如果两者的差异越小,检验的结果越不容易达到显著性水平;两
者的差异越大,检验的结果越可能达到显著性水平,就可以下结论拒绝虚无假设而接受备
张敏强版《教育和心理统计学》1到3章读书笔记课件资料
《绪论》1.什么是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是数理统计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把统计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教育实际工作和各种心理实验、心理测验等科学研究中,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达到更为准确地掌握情况、探索规律、制订方案、目的,为教育与心理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2.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及本书体系。
1)描述统计学:这一部分主要是研究和简缩数据和描述这些数据。
例如: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以这些参数来反映观测数据的集中趋势。
计算标准差、方差等,以这些参数来反映观测数据的离散趋势。
描述统计学主要是描述事务的典型性、波动范围以及相互关系,提示事物的内部规律。
2)推断统计学: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研究如何利用数据去作出决策的方法。
推断统计学则是一种依据部份数剧去推论全体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进行教育与心理实验、对教育与心理研究或实验作出预测和规划的有力工具。
推断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有:统计检验、统计分析和非参数统计法。
3)多元统计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研究超过两个因素的教育与心理的研究和实验。
多元统计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出主要的因素,相近或相关的因素合并或归类。
多元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主成分分析、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
3.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1)与心理统计学的昨天:1904年美国人桑代克写的《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2)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今天:叶佩华主编的《教育统计学》,张厚粲主编的《心理与教育统计》等。
4.预备知识1)概念与术语<1>随机变量:教育与心理实验或观测,在相同的条件下,其结果可能不止一个,同实验或观测所得到的数据,事先无法确定,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因为可以用数字来表现,则称这些数字为随机变量。
它的特点是:离散性、变异性和规律性。
依其性质可分为: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四种称名变量:用于说明一事物与其它事物在属性上的不同或类别上的差异,但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学大纲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总学时:68学时学分:3学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通过统计学原理的介绍,方法的具体应用,以及学生自己讲练的结合,提高学生对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能力以及科学推论能力,并最终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科研素质,促进其相关学科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十三章。
第一章:导论(5)课时第一节:统计学(5)课时1、统计学的含义2、统计学分类3、内容、特性及原则4、性质第二节:学习意义与要求()课时第三节:预备知识()课时1、数的概念2、边加和及其运算法则3、变量及数据4、统计术语初识第二章:数据整理与表达课时概述(5)课时1、统计数据的用途2、一次完整的统计过程第一节:数据的搜集()课时1、经常性资料2、一时性资料第二节:数据的整理()课时1、检查数据2、整理方式第三节:数据的表达()课时1、统计表2、统计图第三章:集中量数课时第一节:算术平均数()课时1、定义式2、加权式及其变式3、平均数的性质第二节:中数()课时1、原量数法2、次数分布表的中数确定3、百分位数和四分位数第三节:众数()课时1、观察法2、经验法第四节:均数、中数与众数的比较()课时第四章课时第一节:方差与标准差()课时1、直观分析2、公式来源3、定义4、计算方法5、方差与标准差第二节:其它差异量()课时1、全距2、平均差3、百分位差4、四分位差第三节:中心动差()课时1、动差概念2、统计动差3、中心动差4、中心动差的级别第四节:差异量的比较与应用()课时1、优良差异量的条件2、比较与应用3、集中量与差异量的关系第五章:相对量数课时概述()课时1、绝对数与相对数2、原始分数的缺陷第一节:相对地位量数()课时1、百分等级2、标准分数3、其它导出分数第二节:相对差异量()课时1、意义2、标准差第六章:相关量数课时第一节:概述()课时1、事物的关系2、相关量数3、相关类型4、相关分析方法5、使用相关的注意事项6、相关结果的解释第二节:Pearson相关法()课时1、积差相关的意义2、计算3、检验4、使用条件第三节:等级相关法()课时1、意义2、使用条件3、分析方法4、检验第四节:质与量的相关()课时1、点二列相关法2、二列相关法第五节:品质相关法()课时1、意义2、计算3、检验第七章:数学分布及应用课时第一节:正态分布及应用()课时1、正态分布的理论2、标准正态分布曲线的使用3、应用第二节:二项分布()课时1、理论2、特点3、应用第三节:抽样分布()课时1、概念及原理2、常用抽样分布第八章:参数估计课时第一节:概述()课时1、统计推断2、统计推断的有关问题第二节:参数估计原理与方法()课时1、点估计2、区间估计第三节:总体均数的估计()课时1、定义2、方法第九章:两均数差异检验课时第一节:假设检验的原理()课时1、差异情况2、假设与假设检验3、显著性水平4、检验方法5、统计决策的两类错误6、假设检验的一般过程第二节:单总体均数之差检验()课时1、总体正态2、总体非正态,n≥303、检验过程第三节:双总体均数之差检验()课时1、均数之差的标准误2、检验方法与过程3、两均数差检验的条件第十章:方差分析课时第一节:基本原理()课时1、意义2、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3、基本过程第二节:方差齐性检验()课时1、意义2、检验方法3、方差不齐性的处理方法第三节:单因素设计的方差分析()课时1、实验设计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第四节:多重比较()课时1、q检验2、简化法3、t检验第十一章:回归分析课时第一节:概述()课时1、回归分析的意义2、内容第二节:一元线性回归()课时1、意义2、一元线性回归方程3、b和a的求解原理和方法第三节:方程的检验()课时1、方程检验——方差分析2、回归系数的检验3、回归效果评价——测定系数第四节:预测()课时1、预测的含义2、预测的标准误3、预测的置信区间第十二章:卡方检验课时第一节:概述()课时1、意义与特性2、x2检验的功能及规则3、连续性校正问题第二节:适合性检验()课时1、二项分布2、多项分布3、正态拟合性检验第三节:独立性检验()课时1、r×c列联表的x2检验2、2×2列联表的x2检验第十三章:非参数检验课时第一节:概述()课时1、参数法与非参数法2、非参数法的应用范围3、非参数法的优缺点4、参数和非参数的比较5、方法第二节:相关样本()课时1、符号检验2、符号秩次法(wilcoxon检验法)第三节:独立样本()课时1、秩和检验法2、中位数法三、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并结合学生的大量练习与实践四、成绩考核方式1.闭卷考试: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50%)2.平时成绩(20%):书面作业(共计13~15次)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范晓玲编著.《教育统计学与SPSS》.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二)主要参考书目国内1.张厚粲,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3.王孝玲,教育统计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4.唐国庆,范晓玲,简明教育统计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扈涛,教育统计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国外1.(美)D. 怀特著,叶佩华译,教育统计.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2.Richard C. Weiner,Statistics. Wm. C. Brown Publisher,1993(2) 3.Riccardo Russo,Statistic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Psychology Press,2003 4.Willian D. Ergle,Introductory Statistics with Minitab Guide. Duxbury press,1995 5.Jone E. Freund,Gary A. Simon,Modern Elementary Statistics,Prentice Hall,1997(9) 6.Perry R. Hinton,Statistics Explained. Routledge,2004(2)。
《教育和心理统计学》1-3章读书笔记
《绪论》1.什么是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是数理统计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把统计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教育实际工作和各种心理实验、心理测验等科学研究中,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达到更为准确地掌握情况、探索规律、制订方案、目的,为教育与心理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2.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及本书体系。
1)描述统计学:这一部分主要是研究和简缩数据和描述这些数据。
例如: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以这些参数来反映观测数据的集中趋势。
计算标准差、方差等,以这些参数来反映观测数据的离散趋势。
描述统计学主要是描述事务的典型性、波动范围以及相互关系,提示事物的内部规律。
2)推断统计学: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研究如何利用数据去作出决策的方法。
推断统计学则是一种依据部份数剧去推论全体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进行教育与心理实验、对教育与心理研究或实验作出预测和规划的有力工具。
推断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有:统计检验、统计分析和非参数统计法。
3)多元统计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研究超过两个因素的教育与心理的研究和实验。
多元统计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出主要的因素,相近或相关的因素合并或归类。
多元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主成分分析、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
3.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1)与心理统计学的昨天:1904年美国人桑代克写的《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2)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今天:叶佩华主编的《教育统计学》,张厚粲主编的《心理与教育统计》等。
4.预备知识1)概念与术语<1>随机变量:教育与心理实验或观测,在相同的条件下,其结果可能不止一个,同实验或观测所得到的数据,事先无法确定,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因为可以用数字来表现,则称这些数字为随机变量。
它的特点是:离散性、变异性和规律性。
依其性质可分为: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四种称名变量:用于说明一事物与其它事物在属性上的不同或类别上的差异,但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
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常用的统计表与图【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全距也称为极差,是指一批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观察全部数据,找出其 中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以符号 R 表示全距,则全距的计算公式为:
R Max Min
(2)定组数 定组数就是要确定把整批数据划分为多少个等距的区组。组数用符号 K 表示。 ①组数大小依据数据的多少而定 组数太多,往往会削弱对数据分组整理的功用;太少,又可能会湮没数据内含的重要信 息。一般来说,当一批数据的个数在 200 个以内时,组数可取 8~18 组。如果数据来自一个 正态的总体,则可利用下述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即:
4 / 2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构成一个累积百分数分布表。 (3)说明 累积相对次数分布和累积百分数分布均有“以下”分布和“以上”分布两种。在应用时,应
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选用其中的一种。 (三)次数分布图的绘制 次数分布图通常有两种表达方式,包括次数直方图和次数多边图两种。 1.次数直方图 (1)含义 次数直方图是由若干宽度相等、高度不一的直方条紧密排列在同一基线上构成的图形。 (2)制作步骤 ①以细线条标出横轴和纵轴(取正半轴即可),使其垂直相交 a.为使图形美观,通常使横轴与纵轴的长度比为 5:3。 b.以纵轴为次数的量尺,按比例等间隔地标出刻度。 c.横轴代表测验分数的量尺,也按适当的比例等间隔地标出次数分布中各组的组中值。 d.一般说来,纵轴和横轴的尺度比例不一样。纵轴刻度往往从 0 开始,而横轴刻度则
2
K 1.87(N1)5
公式中的 N 为数据个数。 ②注意 事先计划的组数可能与实际分组时因考虑组距取整以及最低一组的起点位置不同而略 有差异,这种差异是正常的,最终结果应以实际划归的组数为准。 (3)定组距 组距用符号 i 表示,其一般原则是取奇数或 5 的倍数,如 1,3,5,7,9,10……等等。 具体的取值过程可通过全距 R 与组数 K 的比值来取整确定。 (4)写出组限 组限是每个组的起始点界限。例如,表 1-1 中列出的就是关于组限的几种不同表述方式。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三版)教材辅导书-教材精讲-第八章 假设检验【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第八章 假设检验
本章重点 假设检验的一般原理 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 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方差、标准差差异的检验 各类相关系数的检验 比率的显著性检验等假设检验方法与步骤。
在统计学中,通过样本统计量得出的差异做出一般性结论,判断总体参数之间是否存 在差异,这种推论过程称作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假设检验是推论统计中最重 要的内容,它的基本任务就是事先对总体参数或总体分布形态做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 本信息来判断原假设是否合理,从而决定是否接受原假设。
弃真概率 (I 型错误)
H0 为假
取伪错误 (第二类错误)
正确概率1
(3)一个好的检验应该在样本容量 n 一定的情况下,使犯这两类错误的概率 和
都尽可能小,但 不能定得过低,否则会使 大为增加。在实际问题中,一般总是控制
犯 I 型错误的概率 ,使 H0 成立时犯 I 型错误的概率不超过 。在这种原则下的统计假
(type I error),又称 错误。
(2)虚无假设 H0 本来不正确但却接受了 H0,这类错误称为取伪错误,即Ⅱ型错误 (type Ⅱ error),又称 错误。假设检验的各种可能结果如表 8-1 所示。
表 8-1 假设检验的各种可能结果
真实情况
接受 H0
判断结果
拒绝 H0
H0 为真
正确概率1
一、假设检验的原理 (一)假设与假设检验 1.假设是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方法,它是根据已知理论与事实对研究对象所做的
1 / 2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假定性说明。统计学中的假设一般专指用统计学术语对总体参数所做的假定性说明。
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常用统计参数【圣才出品】
第2章常用统计参数【学习目标】1.了解各种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和地位量数的概念、性质和作用,理解各种量数的适用条件及特点。
2.识记相关、散点图及相关系数的概念与彼此之间的关系。
3.掌握各种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使用各种量数对测量数据的数据特征进行描述。
4.掌握各种常见相关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
2.1复习笔记一组变量的次数分布,一般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中心位置:用以度量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描述它们的中心位于何处,故对其数量化描述称为位置度量数或集中量数。
离散性:反映一组数据的分散程度,即次数分布的离散程度。
对其数量化描述称为次数分布变异特性的度量或差异量数。
中心位置相同的次数分布,其离散程度不一定相同。
对任何一个已知的次数分布,均可以计算出反映上述统计特征的量数。
在教育与心理统计中,总体统计特征的量数称为参数,用希腊字母表示,如μ,σ2,ρ等;样本统计特征的量数称为统计量,用英文字母表示,如X,S2,r等。
一、集中量数集中量数是指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数,等等,其作用都是用于度量次数分布的集中趋势。
(一)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均数)是用以度量连续变量次数分布集中趋势的最常用的集中量数。
1.总体平均数与样本平均数(1)总体平均数如果一个总体X 包含N 个元素,x i 是这个总体中的第i 个元素,则称x i 为第i 次观测值,那么对x 来讲,该总体的算术平均数被定义为:11=Nii x N μ=∑式中:μ——总体算术平均数;N——总体容量;i x ——第i 次观测值。
(2)样本平均数当无法对总体进行全面观测时,对于样本X ,其算术平均数被定义为:11n i i X x n =∑式中:X ——样本平均数;n ——样本容量。
2.加权平均数若已知各组平均数和各组人数,要求总的平均数时,则要用加权平均数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式中:——总平均数(或加权平均数);12,,,k n n n …——各组人数;12,k ,X X X …,——各组平均数;12t k n n n n =+++…——总人数。
【教育统计学自学指导及作业】
教育统计学课程自学指导及作业课程名称:教育统计学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教育统计的主要统计方法和适用条件,能够运用教育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教育文献资料,为评价教育效率,改进教育措施,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科学研究基础。
教材:《教育统计学》(第四版),王孝玲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书目:1.《新编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教育统计学》,五晓柳,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授课教师:杨凤英联系电话:132****9210邮箱:***************自学进度表课程自学要求及作业:第一章绪论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教育统计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理解学习教育统计学的意义,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本章自学重点、难点及注意问题:重点:教育统计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随机变量、总体和样本、统计量和参数的涵义难点:随机变量、参数的涵义本章考核知识点: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随机变量、总体和样本、统计量和参与的涵义作业题:1、教育统计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2、什么叫随机变量、总体与样本、统计量与参数?第二章数据的初步整理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熟悉统计数据的分类,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基本结构及编制要求,能比较熟练地绘制各种统计图表。
本章自学重点、难点及注意问题:重点: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编制方法、统计图的基本结构和编制方法、常用的统计图表的编制方法。
难点: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注意问题:不同种类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区别本章考核知识点: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编制方法、统计图的基本结构和编制规则、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编制。
作业题:1、将下列30个英语分数编成组距为5的简单频数、累计频数、累计百分比分布表,并绘制成直方图、多边图、累计频数、累计百分比多边图。
76 71 66 63 88 83 77 72 68 64 70 76 81 79 7371 66 61 55 65 74 86 78 82 74 84 67 72 76 742、根据某班数学测验成绩表绘制成以下几种图:(1)分别用单式纵条图、横条图和圆形图比较该班数学测验成绩各等级的人数和构成比;(2)分别用复式纵条图和横条图比较三个小组数学测验成绩各种等级的人数百分比。
统计学学习指导书(完整版)
④统计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
2.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①该市国有全部工业企业
②该市国有每一个工业企业
③该市国有某一台设备
④该市国有工业企业全部生产设备
3.对某市高等学校科研所进行调查,统计总体是( )。
①某市所有的高等学校②某一高等学校科研所
(六)统计学的分科
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可将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从统计研究和应用角度,可将统计学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七)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
统计方法和数学方法一样,并不能独立地直接研究和探索客观现象的规律,而是给各学科提供了一种研究和探索客观规律的数量方法;统计学与数学又有本质区别。
④年工资总额⑤产品合格率
4.研究某厂全体工人情况,可变标志有( )。
①工龄②性别③工资④工种⑤籍贯
5.统计指标构成要素包括()。
①指标名称②计量单位③计算方法
④时空限制⑤指标数值
6.在工业普查中()。
①机器台数是统计指标
②机器台数是离散变量
③工业总产值5亿元是统计指标
④工业总产值是离散变量
⑤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7.对某市工业生产进行调查,得到以下资料,其中的统计指标是( )。
①某企业为亏损企业②实际产值为1.1亿元
③职工人数为10万人④某企业资金利率为30%
⑤机器台数为750台
8.品质标志表示事物质的特征,数量标志表示事物量的特征,所以()。
①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②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③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1.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 )
《统计学》自学指导书
统计学(课程自学指导书)课程名称:统计学原理自学学时:64课时推荐教材:《统计学》(修订版本),杜欢政等.科学出版社,2010.2参考资料:《统计学原理》,李洁明,祁新娥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四版《统计学》袁卫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统计学》,贾俊平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统计学》,[美]David Freedman 等.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考核方式:平时作业成绩×30%+笔试(闭卷)成绩×70%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统计学》是经管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是以定量分析为主的方法论科学。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
第一章绪论学时:9学时(面授3学时,自学6学时)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1、了解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2、重点掌握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统计学的特点3、了解统计工作任务、掌握统计工作的过程4、重点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二、重点与难点1、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2、统计学的特点3、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三、学习方法指导1、本章主要介绍统计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但是一些理论贯穿于本课程的始终,因此希望学员认真阅读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2、特别强调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学员必须做到熟练掌握每一个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学好以后各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3、学员可以通过认真阅读教材,然后做章后的练习来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
四、典型例题介绍1、例题1:单选题: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D。
分析说明如下:对于总体中的各个单位来说,可以有多个标志,对于总体而言可以有许多指标。
教育和心理统计学自学考试大纲.doc
教育和心理统计学自学考试大纲WORD完美格式编辑ⅰ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首先,《教育与心理统计》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是统计学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应用所产生的。
其任务是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人员提供统计分析工具,以分析心理和教育现象的数量规律性。
它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和测试考生的教育和心理统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这是进一步学习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教育测量学等课程的前提。
课程特点:(a)强有力的逻辑分析;(二)概念和公式的使用;(3)通过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教育和心理现象和规律进行定量分析和理解。
因此,在考生自学和自考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门课程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的考生理解和掌握教育和心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能力和推理统计能力,并解决教育、教学和管理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考生应了解并掌握一些必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并做出科学决策。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整体掌握教育和心理统计的基本理论,掌握教育和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分析和处理;能运用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解决教育和心理学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和区别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是一门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解决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课程,因此它与教育学、心理学和统计学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统计学是教育和心理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所以学习教育和心理统计学课程需要一些统计学预备知识。
当然,教育心理学统计在内容上更注重统计学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本课程是一门方法论课程,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提供了很好的工具,而教育学和心理学为这种方法的学习提供了载体,并在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上不断完善。
考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把握两个要点:一是要全面了解教育和心理统计的基础知识,以便在具体应用中选择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二是注意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了解和掌握数据统计处理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条件和操作过程。
自考心理与教育统计05951整理概况
绪论(一)什么是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概念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教育与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内容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一、二章节)推断统计: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情况。
(四、五、六、七、八、九章节)多元分析统计:寻找主要影响因素,对相近或相关因素合并或归类。
(三)教育与心理统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1904年美国人桑代克写的《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是第一本教育与心理统计的专著。
(四)预备知识1. 随机现象及随机变量的概念随机现象:在相同的条件下,其分数或者其他数据结果可能不止一个,由实验或观测得到的数据,事先无法确定。
随机变量: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
随机变量分为:称名变量: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属性上的不同或类别上的差异。
比如:性别顺序变量:可以按事物的某一属性,把它们按多少或从大到小排列。
等距变量:变量之间有相等的距离。
除了有量的大小还有相等单位。
比如:温度比率变量: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还有绝对零点。
比如:身高、体重总体指具有某一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样本指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
个体指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基本元素。
2. 常用的符号及其计算法则离散变量:数值只能用自然数和整数表达。
连续变量:能在一定区间内任意取值的变量。
二分称名变量:变量只能有两个结果,比如是或否,对或者错。
(笔记部分)第一章常用的统计表与图(一)次数分布表与图1. 次数分布的概念数据在各个不同数值点上所出现的次数情况(75分在100个人的班级中出现了8次),或是一批数据在整个取值范围内各个等距区间中所出现的次数情况(70~80这个区间内出现了15次)。
2. 次数分布图通常的两种表达方式次数直方图和次数多边图3. 简单次数分布表、次数直方图与次数多边图的编制(笔记部分)(二)几种常用的统计分析图1. 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圆形图的涵义一、散点图散点图是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修订本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概率与分布)【圣才出品】
5 / 2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何值均由它顶上左右两个值相加而得。按这种方法可为更大的 n 值求得二项式的各项系数。 它的优点在于能简捷地确定二项展开式的各项系数。
表 3-1 杨辉三角(n=10)
二、二项分布 (一)二项分布 1.二项分布所讨论的概率问题 对于随机变量 x 进行 n 次独立试验,若每次试验结果只出现对立事件 A 与 之一,在 每次试验中出现 A 的概率是 p,则出现 的概率为 1-p,记为 q=1-p,求在 n 次独立试验 下,A 出现次数为 x 的概率分布(其中 x=0,1,2,…,n)。 2.二项分布的计算公式 (二)二项分布的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二项分布的均值μ、方差σ2 和标准差σ分别为: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修订本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 3 章 概率与分布
【本章重点】 ☆ 概率的统计定义与古典定义 ☆ 概率的两个基本定理 ☆ 二项分布的定理与计算 ☆ 正态分布曲线的性质 ☆ 正态分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为: (二)二项分布 1.排列与组合 (1)排列 ①定义 从 n 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 m 个(m≤n)元素,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称为从 n 个 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a.当 m<n 时,所得排列称为选排列,记作 。 b.当 m=n 时,所得排列称全排列,记作 。 ②计算公式:
(2)组合 ①定义 从 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 m 个(m≤n)元素,不管顺序,并成一组,称为从 n 个不同 的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记作
4 / 23
圣才电子书
②计算公式: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心理统计初学者参考书
心理统计初学者参考书心理统计学是心理学中一门重要的方法学课程,在心理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本好的心理统计学参考书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适合初学者参考的心理统计学书籍。
1. 《心理统计学基础》(作者:吴于华、王晓鹏):这本书是一本经典的心理统计学教材,内容详实,易于理解。
它从基本概念开始介绍,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涵盖了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假设检验的原理与应用。
同时,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练习题,有助于读者巩固所学知识。
2. 《心理学统计方法与应用》(作者:刘晓东):这本书以心理学研究为背景,系统地介绍了心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它逐步引导读者了解和运用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技术。
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实例和应用案例,有助于读者将统计方法应用到实际研究中。
3. 《实用统计分析导论:SPSS操作与应用》(作者:谢建荣):这本书介绍了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用的统计分析技术。
它从实际研究问题出发,结合具体的案例,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SPSS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
这本书对于想要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初学者来说非常实用。
4. 《统计学习方法》(作者:李航):虽然这本书不是针对心理统计学的,但它对机器学习中的统计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它从贝叶斯决策理论、概率论、统计学习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对于了解统计学习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有很大的帮助。
总结起来,初学者可以从以上几本书中选择一本作为参考,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学习进度来确定合适的教材。
除了书籍,参加专业课程或者在线学习平台上的相关课程也是学习心理统计学的好方法。
掌握好心理统计学方法对于研究者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和解释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心理现象。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学指导书(精)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学指导书一、选择题1、中数在一个分布中的百分等级是()A、50B、75C、25D、50-512、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A、平均差B、平均误C、平均次数D、平均值3、两个N=20的不相关样本的平均数差D=2.55,其自由度为()A、39B、38C、18D、194、在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中,当Z≥2.58时,说明()A、P〈.05B、P〈.01C、P〉.01D、P≤.01)5、在一个二择一实验中,被试挑12次,结果他挑对10次,那么在Z=(X-MB /S这个公式中X应为()BA、12B、10C、9.5D、10.56、当XY间相关程度很小时,从X推测Y的可靠性就()A、很小B、很大C、中等D、大7、在处理两类刺激实验结果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不可以用正态分布来表示二项分布的近似值?()A、N〈10B、N≥10C、N〉30 D N〉108、在心理实验中,有时安排两组被试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做实验,获得的两组数据是()A、相关的B、不相关的C、不一定D、一半相关,一半不相关9、运用非参数分析时,要求处理的数据是()A、十分精确的B、注明单位的C、大量的D、等级形式的10、在X2检验时,遇到下面哪种情况时不宜再用X2检验?()A、F〉10B、F〈5C、F〉5D、F〈10二、填空题1、统计是一种(),它要在()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2、用曲线图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时,如果两组被试的人数不同,就不能用()比较,用()数进行比较3、在集中趋势的指标中()、()不受极端数值的()4、当平均数大于中数或()时,曲线向()偏斜5、当一种变量增加时,另一种变量也随着(增加),说明这两者间有着()关系6、没有因果关系的事物之间,()系数()等于零7、正态分布因其M和()不同而各异,M值大,曲线的集中趋势在横轴上越偏()8、无论总体分布是否正态,从中抽取许多大样本,其平均数的分布都趋于()分布9、统计检验结果的显著与否是()的,它的科学性表现在说明了()可能有多大10、显著检验要解决的问题是两个()平均数据的差异是否显著地大于()误差三、名词解释1、X2检验2、双侧检验3、回归方程式4、Df四、简单应用题1、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极学生对声音的反应时ms如下:被试: 1 2 3 4 5 6 S小学生:300 331 265 287 390 402 51.24中学生:279 236 287 242 304 276 24.10问:1)两组的平均数和CV各是多少?2)从什么数值看出哪组学生的反应较快?3)从什么数值看出哪组的平均数代表性较大?2、10个被试的视觉和听觉反应时测定结果如下:被试号:1 2 3 4 5 6 7 8 9 10视觉: 179 180 180 190 193 198 200 203 240 250听觉: 150 135 130 140 140 150 140 147 150 2801)分别将两种反应时转换为等级数据2)两种反应时的等级相关系数等于什么?3)这两种反应时的相关性质和相关程度如何?综合本题具体条件说明相关系数的含义参考答案(A)一、选择题1. A 2、 D 3、B 4、D 5、C 6、A 7、 A 8、B 9、D 10、B二、填空题1、方法实验设计2、绝对的次数次数百分数3、中数众数影响4、众数右5、增加正相关6、相关不一定7、σ右8、正态9、相对推论正确 10、总体抽样三、名词解释5、X2检验:称为卡方,它是实际观察次数与假设次数偏离程度的指标。
自考心理与教育统计05951整理概况
绪论(一)什么是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概念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教育与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内容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一、二章节)推断统计: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情况。
(四、五、六、七、八、九章节)多元分析统计:寻找主要影响因素,对相近或相关因素合并或归类。
(三)教育与心理统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1904年美国人桑代克写的《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是第一本教育与心理统计的专著。
(四)预备知识1. 随机现象及随机变量的概念随机现象:在相同的条件下,其分数或者其他数据结果可能不止一个,由实验或观测得到的数据,事先无法确定。
随机变量: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
随机变量分为:称名变量: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属性上的不同或类别上的差异。
比如:性别顺序变量:可以按事物的某一属性,把它们按多少或从大到小排列。
等距变量:变量之间有相等的距离。
除了有量的大小还有相等单位。
比如:温度比率变量: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还有绝对零点。
比如:身高、体重总体指具有某一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样本指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
个体指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基本元素。
2. 常用的符号及其计算法则离散变量:数值只能用自然数和整数表达。
连续变量:能在一定区间内任意取值的变量。
二分称名变量:变量只能有两个结果,比如是或否,对或者错。
(笔记部分)第一章常用的统计表与图(一)次数分布表与图1. 次数分布的概念数据在各个不同数值点上所出现的次数情况(75分在100个人的班级中出现了8次),或是一批数据在整个取值范围内各个等距区间中所出现的次数情况(70~80这个区间内出现了15次)。
2. 次数分布图通常的两种表达方式次数直方图和次数多边图3. 简单次数分布表、次数直方图与次数多边图的编制(笔记部分)(二)几种常用的统计分析图1. 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圆形图的涵义一、散点图散点图是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学指导书
一、选择题
1、中数在一个分布中的百分等级是()
A、50
B、75
C、25
D、50-51
2、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
A、平均差
B、平均误
C、平均次数
D、平均值
3、两个N=20的不相关样本的平均数差D=2.55,其自由度为()
A、39
B、38
C、18
D、19
4、在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中,当Z≥2.58时,说明()
A、P〈.05
B、P〈.01
C、P〉.01
D、P≤.01
)5、在一个二择一实验中,被试挑12次,结果他挑对10次,那么在Z=(X-M
B /S
这个公式中X应为()
B
A、12
B、10
C、9.5
D、10.5
6、当XY间相关程度很小时,从X推测Y的可靠性就()
A、很小
B、很大
C、中等
D、大
7、在处理两类刺激实验结果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不可以用正态分布来表示二
项分布的近似值?()
A、N〈10
B、N≥10
C、N〉30 D N〉10
8、在心理实验中,有时安排两组被试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做实验,获得的两组
数据是()
A、相关的
B、不相关的
C、不一定
D、一半相关,一半不相关
9、运用非参数分析时,要求处理的数据是()
A、十分精确的
B、注明单位的
C、大量的
D、等级形式的
10、在X2检验时,遇到下面哪种情况时不宜再用X2检验?()
A、F〉10
B、F〈5
C、F〉5
D、F〈10
二、填空题
1、统计是一种(),它要在()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2、用曲线图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时,如果两组被试的人数不同,就不能用
()比较,用()数进行比较
3、在集中趋势的指标中()、()不受极端数值的()
4、当平均数大于中数或()时,曲线向()偏斜
5、当一种变量增加时,另一种变量也随着(增加),说明这两者间有着()关系
6、没有因果关系的事物之间,()系数()等于零
7、正态分布因其M和()不同而各异,M值大,曲线的集中趋势在横轴上越偏()
8、无论总体分布是否正态,从中抽取许多大样本,其平均数的分布都趋于
()分布
9、统计检验结果的显著与否是()的,它的科学性表现在说明了()可能有多大
10、显著检验要解决的问题是两个()平均数据的差异是否显著地大于()误差
三、名词解释
1、X2检验
2、双侧检验
3、回归方程式
4、Df
四、简单应用题
1、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极学生对声音的反应时ms如下:
被试: 1 2 3 4 5 6 S
小学生:300 331 265 287 390 402 51.24
中学生:279 236 287 242 304 276 24.10
问:
1)两组的平均数和CV各是多少?
2)从什么数值看出哪组学生的反应较快?
3)从什么数值看出哪组的平均数代表性较大?
2、10个被试的视觉和听觉反应时测定结果如下:
被试号:1 2 3 4 5 6 7 8 9 10
视觉: 179 180 180 190 193 198 200 203 240 250
听觉: 150 135 130 140 140 150 140 147 150 280
1)分别将两种反应时转换为等级数据
2)两种反应时的等级相关系数等于什么?
3)这两种反应时的相关性质和相关程度如何?综合本题具体条件说明相关系数的含义
参考答案(A)
一、选择题
1. A 2、 D 3、B 4、D 5、C 6、A 7、 A 8、B 9、D 10、B
二、填空题
1、方法实验设计
2、绝对的次数次数百分数
3、中数众数影响
4、众数右
5、增加正相关
6、相关不一定
7、σ右
8、正态
9、相对推论正确 10、总体抽样
三、名词解释
5、X2检验:称为卡方,它是实际观察次数与假设次数偏离程度的指标。
6、双侧检验:它的特点是总体谁强谁弱没有方向性,它的否定区在分布的两端,如.05检
验水平,在分布的两端各有.025的否定区,大样本查正态分布表临界值为.05水平
1.96;.01水平
2.58。
小样本根据df查t表
7、回归方程式:从一变量的数值预测另一变量的相应数值的直线方程式,当两个变量部分
相关时,有两个回归方程式。
8、df:能够独立变化的数据的数目。
四、简单应用题
1、解:1)小学五年级的平均数为:X1=∑x/n=1975/6=329
小学五年级的离中系数:CV1=(S1/X1)×100=(51.24/329)×100=16
初中二年级的平均数为:X2=∑x/n=1624/6=270
初中二年级的离中系数:CV2=(S2/X2)×100=(24.10/270)×100=9
2)从平均数可看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反应较性.因为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平均数270小于
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平均数329.
3) 初中二年级的平均数的代表性比较大,因为它的离散程度CV为9小于小学五年级的CV16。
2、解:(1)、被试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视觉RT(ms) 179 180 180 190 193 198 200 203 240 250
听觉RT(ms) 150 135 130 140 140 150 140 148 150 280
R1 10 8.5 8.5 7 6 5 4 3 2 1
R2 3 9 10 7 7 3 7 5 3 1
D 7 -0.5 -1.5 0 -1 2 -3 -2 -1 0
D2 49 0.25 2.25 0 1 4 9 4 1 0
得ΣD2=70.5
(2)、rρ=1-[6ΣD2/(n3-n)]
=1-[6×70.5/(103-10)]
=0.57
(3)这两种反应时的相关性质为正相关,相关程度为0.57。
说明了视觉与听觉的反应时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
五、综合应用题
解:首先提出虚无假设与备择假设: HO:μ1=μ2 HA:μ1≠μ2
(1)、第一组的样本平均数的标准误为:SX1= S1/√n=2.8/√49=0.4
第二组的样本平均数的标准误为:SX2= S2/√n=2.1√49=0.3
(2)、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标准误为:SXD=√SX12+ SX22=√(0.4)2+(0.3)2=0.5
(3)、Z=(X1-X2)/ SXD=(8.9-10.2)/0.5=-2.6
查表检验,被试间大样本,应该查正态分布表。
又因为是双侧检验,所以Z分布双
侧检验的临界值为:Z.05/2=1.96 Z.01/2=2.56
Z-2.6<Z.01/2-2.56 或Z 2.6>Z.01/2 2.56 P<.01
(4)、结论:两种方法的成绩差异是显著的,显著水平的.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