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学指导书(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学指导书

一、选择题

1、中数在一个分布中的百分等级是()

A、50

B、75

C、25

D、50-51

2、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

A、平均差

B、平均误

C、平均次数

D、平均值

3、两个N=20的不相关样本的平均数差D=2.55,其自由度为()

A、39

B、38

C、18

D、19

4、在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中,当Z≥2.58时,说明()

A、P〈.05

B、P〈.01

C、P〉.01

D、P≤.01

)5、在一个二择一实验中,被试挑12次,结果他挑对10次,那么在Z=(X-M

B /S

这个公式中X应为()

B

A、12

B、10

C、9.5

D、10.5

6、当XY间相关程度很小时,从X推测Y的可靠性就()

A、很小

B、很大

C、中等

D、大

7、在处理两类刺激实验结果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不可以用正态分布来表示二

项分布的近似值?()

A、N〈10

B、N≥10

C、N〉30 D N〉10

8、在心理实验中,有时安排两组被试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做实验,获得的两组

数据是()

A、相关的

B、不相关的

C、不一定

D、一半相关,一半不相关

9、运用非参数分析时,要求处理的数据是()

A、十分精确的

B、注明单位的

C、大量的

D、等级形式的

10、在X2检验时,遇到下面哪种情况时不宜再用X2检验?()

A、F〉10

B、F〈5

C、F〉5

D、F〈10

二、填空题

1、统计是一种(),它要在()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2、用曲线图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时,如果两组被试的人数不同,就不能用

()比较,用()数进行比较

3、在集中趋势的指标中()、()不受极端数值的()

4、当平均数大于中数或()时,曲线向()偏斜

5、当一种变量增加时,另一种变量也随着(增加),说明这两者间有着()关系

6、没有因果关系的事物之间,()系数()等于零

7、正态分布因其M和()不同而各异,M值大,曲线的集中趋势在横轴上越偏()

8、无论总体分布是否正态,从中抽取许多大样本,其平均数的分布都趋于

()分布

9、统计检验结果的显著与否是()的,它的科学性表现在说明了()可能有多大

10、显著检验要解决的问题是两个()平均数据的差异是否显著地大于()误差

三、名词解释

1、X2检验

2、双侧检验

3、回归方程式

4、Df

四、简单应用题

1、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极学生对声音的反应时ms如下:

被试: 1 2 3 4 5 6 S

小学生:300 331 265 287 390 402 51.24

中学生:279 236 287 242 304 276 24.10

问:

1)两组的平均数和CV各是多少?

2)从什么数值看出哪组学生的反应较快?

3)从什么数值看出哪组的平均数代表性较大?

2、10个被试的视觉和听觉反应时测定结果如下:

被试号:1 2 3 4 5 6 7 8 9 10

视觉: 179 180 180 190 193 198 200 203 240 250

听觉: 150 135 130 140 140 150 140 147 150 280

1)分别将两种反应时转换为等级数据

2)两种反应时的等级相关系数等于什么?

3)这两种反应时的相关性质和相关程度如何?综合本题具体条件说明相关系数的含义

参考答案(A)

一、选择题

1. A 2、 D 3、B 4、D 5、C 6、A 7、 A 8、B 9、D 10、B

二、填空题

1、方法实验设计

2、绝对的次数次数百分数

3、中数众数影响

4、众数右

5、增加正相关

6、相关不一定

7、σ右

8、正态

9、相对推论正确 10、总体抽样

三、名词解释

5、X2检验:称为卡方,它是实际观察次数与假设次数偏离程度的指标。

6、双侧检验:它的特点是总体谁强谁弱没有方向性,它的否定区在分布的两端,如.05检

验水平,在分布的两端各有.025的否定区,大样本查正态分布表临界值为.05水平

1.96;.01水平

2.58。小样本根据df查t表

7、回归方程式:从一变量的数值预测另一变量的相应数值的直线方程式,当两个变量部分

相关时,有两个回归方程式。

8、df:能够独立变化的数据的数目。

四、简单应用题

1、解:1)小学五年级的平均数为:X1=∑x/n=1975/6=329

小学五年级的离中系数:CV1=(S1/X1)×100=(51.24/329)×100=16

初中二年级的平均数为:X2=∑x/n=1624/6=270

初中二年级的离中系数:CV2=(S2/X2)×100=(24.10/270)×100=9

2)从平均数可看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反应较性.因为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平均数270小于

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平均数329.

3) 初中二年级的平均数的代表性比较大,因为它的离散程度CV为9小于小学五年级的CV16。

2、解:(1)、被试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视觉RT(ms) 179 180 180 190 193 198 200 203 240 250

听觉RT(ms) 150 135 130 140 140 150 140 148 150 2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