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评课稿(经典性评价)培训课件
坐井观天教学评课稿(通用6篇)
![坐井观天教学评课稿(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b5ac1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6.png)
坐井观天教学评课稿坐井观天教学评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如何把评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坐井观天教学评课稿(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坐井观天教学评课稿1《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的内容。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肖潇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
老师的这节课无疑是精彩的。
从整体上看,这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课前准备充分。
本课教师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井沿”、“无边无际”等词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
如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
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
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紧扣“读”,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语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
同时,充分发挥导学的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方法、带着要求来读书,读得有目的、有内容、有体验。
4、肖潇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如: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分角色的读,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坐井观天 说课稿PPT课件
![坐井观天 说课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8e9ce352d380eb63946dd3.png)
2、在读的基础上,设计相关问题,由浅入深。通过小鸟的观点正确和青蛙 的观点错误原因的分析,逐步深入,使学生自己体会并悟出道理,明白“坐井 观天”这则寓言的道理,引出“我们不要学习青蛙,应该怎么做”的问题,让 学生自由想象,各自发挥,把明白的道理用于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为此,设 计了相关问题:
少的意思,让学生知道这是错误的,应该拓 宽视野,扩充这几的视野,才不会被人笑话 。
第6页/共23页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要求读出青蛙和小
鸟角色不同的语气。 (二)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青蛙目光短浅,
见识少,启发学生不做青蛙那样的人。
第7页/共23页
五、教学准备
第21页/共23页
整节课,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其间运用启发式谈话法、讲读法、表演法进 行课文学习,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中学习、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第22页/共23页
感谢您的观看!
坐井观天
第23页/共23页
一、说教材
课文《坐井观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 文二年级四单元的内容,这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 的寓言故事,讲的是井底的青蛙和天上的小鸟争 论天大小,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小鸟知道天 是无边无际的。通过它们的争论,我们可以清楚 地知道青蛙的目光短浅,见识少还自以为是,是 不值得大家学习的。
第1页/共23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备背景音乐、图片、小鸟和青蛙的卡纸头饰 。
第8页/共23页
六、说教法及学法
(一)教学活动中,阅读课文贯穿始终。 无论是理解词语或是句子,都是在读的基础上进行。
第9页/共23页
(二)问题设置连贯,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理解故事寓意。 设置问题由浅入深,吧深刻的寓意层层揭示,青蛙不仅在于它的目光
《坐井观天》评课
![《坐井观天》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2921a8b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8.png)
《坐井观天》评课精简
噫,今个儿听了堂《坐井观天》的课,讲得硬是巴适得板!老师一开口,那川普就逗得全班娃儿笑眯眯的,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
课文里头,青蛙坐在井里头,只看到井口大点的天,就说天就只有那么大。
老师讲到这里,特意问了句:“你们哪个晓得,为啥子青蛙会这样说?”娃儿们七嘴八舌,有说青蛙懒,有说青蛙没见过世面,逗得老师直笑,说:“对头,这就是‘坐井观天’的道理,眼光短浅,只看到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
讲到后面,老师还拿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摆,说有的娃儿学习不专心,只晓得耍手机、打游戏,就像那只青蛙一样,不晓得外面的世界有多大,知识有多深。
这话一出,娃儿们一个个都坐直了身子,听得分外认真。
最逗的是,老师还让娃儿们分组演了一遍课文,有的演青蛙,有的演小鸟,还有旁白。
那青蛙一脸憨态,小鸟一副得意样儿,逗得全班哈哈大笑。
演完了,老师还点评了几句,说哪个哪个演得好,哪个哪个还需要努力,娃儿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总的来说,这堂课硬是生动又有趣,不仅让娃儿们懂了“坐井观天”的道理,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
看来,这老师的教学方法硬是有一套,以后还得多来学习学习嘞!。
小学二年级《坐井观天》评课稿示范
![小学二年级《坐井观天》评课稿示范](https://img.taocdn.com/s3/m/ff186ba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2.png)
小学二年级《坐井观天》评课稿示范小学二年级《坐井观天》评课稿示范小学二年级《坐井观天》评课稿示范二年级《坐井观天》评课稿《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想通过青蛙和小鸟之间的三次对话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要鼠目寸光,要目光长远;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或者意见;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做能够观整个天空的小鸟。
王老师从齐读课题出发,看似直接导入,实际上是动画激趣,通过看与课文相符的FLASH动画理解课题,熟悉课文。
之后王老师从画面定格的地方进行深入挖掘启迪,从了解井出发,为之后青蛙和小鸟奠基。
接着进行了主人公的位置定位,这样就可以开始“表演”了。
整个过程我觉得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朗读的教导真实有效,浑然天成。
例如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青蛙问:“你从哪儿来呀?”不仅强调是什么句子,而且强调语气。
小鸟问:“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从理解小鸟飞了多远出发,感受小鸟的累与渴。
还有一个教师从重点词语的理解出发,体会内容,深究复原当时情境。
2.重点词语的理解与生活紧密结合。
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3.训练说话井然有序,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王老师秉承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将课文的讲解控制在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让生造句给予看图说话这个阶梯,生即使刚开始不理解,看到图后就会有话可说。
建议:“青蛙在小鸟的建议下,终于跳出了井底,看到了好多美的东西。
续编青蛙与小鸟的第四次对话”和“坐井观天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对调,效果会更加。
坐井观天是个完整的故事,完整的故事必然有完整的寓意。
在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坐井观天的意思和体现了什么样的人是相辅相成的,不能人为割裂。
之后的续编故事应该属于思维和说话的拓展练习。
这是我的几点想法。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505358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4.png)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评课是我们每年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
本次我选取
的课程是《坐井观天》,这是一篇古代寓言,讲述了一个人在井底观
察天空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告诫人们要放下成见,多角度地
看待问题,不要陷入自己的小圈子中。
首先,我想强调一下本次课的语言表达。
教师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非常流畅自然,没有出现任何生硬的连接词,更没有出现硬生生插入
一句“首先”“其次”之类的词语,非常符合接地气的写作风格。
这样的表达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其次,我觉得本节课的互动非常出色。
老师运用了多种方式引导学
生思考,例如问题探究和群策群力的讨论。
这样的互动模式非常有利
于学生的参与和动手实践,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
老师不仅深入浅出的解析了寓
言故事的主题,还通过引用近现代的例子,帮助学生形成了更加通俗
易懂的认知模式。
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最后,我认为本节课所存在的一些缺陷可以在今后进一步改进。
例
如在思考提问环节中,可能需要老师设置更多的引导问题,以满足学
生好奇心的探究。
另外,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
综上所述,本节课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把控上都非常出色,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
希望教师们能够借鉴其中的经验并进行创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人教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坐井观天》评课稿
![人教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坐井观天》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6d963d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e.png)
人教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坐井观天》评课稿近日,听了李老师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一课,我认为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主要体现在李老师老师导得有方,学生学得主动,读书读得深入。
师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教学全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
由于李老师启发,诱导得法,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李老师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李老师抓住故事序幕,把握三次对话。
课文第一节,简短的两句话交代了青蛙与小鸟各自所在位置,为下文对话提供了背景,并在某种程度上预示出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双方对事物的认识可能出现差异.这是故事的序幕,也是学生理解的基础.所以在这一部分的处理上,笔墨较多.首先是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于井的认识可能不够正确或充分,所以通过学生的理解和老师的简笔画使学生对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认识井沿所在位置,理解“沿”即“边”,而青蛙与小鸟位置的演示是为下文的理解做一次必要的铺垫。
三次对话以二三次对话为主.第二次对话在学生初步理解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天只有井口大”之上抓住“说大话”“井口大”两个点,理解什么是“说大话”,哪句话是大话,进而引出青蛙对天的认识:“只有井口大”。
“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换一种说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不过语气的程度不同。
小鸟对青蛙的少见多怪并未反唇相讥,它诚恳地指出善意地纠正:“你看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在这里,通过课件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跟随小鸟到天空飞翔,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
就此,第二次对话结束了。
在这一次对话中,学生们找到了青蛙与小鸟争论的焦点:对天的认识不同。
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板书在设计上也是以此为主:第三次对话我则抓住了两个“笑”:“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
坐井观天评课稿(经典性评价)
![坐井观天评课稿(经典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82dfe49c850ad02de804195.png)
《坐井观天》评课稿袁华首先感谢孙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一堂课。
与其说是一堂精彩的课,还不如说是一堂扎实、有效的,平实又本真的课。
下面我就从项目性评价阐述一下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孙老师能根据关键要素: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和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搭设了两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是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看到的天不一样呢?第二个是语言训练平台,你认为谁说得对呢?那你能帮小鸟劝劝青蛙吗?这两个平台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搭设的。
第一个平台是从教学内容出发的,为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会读疑问句和感叹句;第二个平台是让学生从交流中理解寓意,知道要全面看问题。
二、学生能根据教师所搭设的平台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理解文本。
如识字教学就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课伊始,教师就通过故事的讲述,用直观、形象的版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然后教师拓展“碗的边呢?(碗沿)小河的边呢?(河沿)”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沿”的意思,然后再学习生字,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一些。
再如:对于“无边无际”一词的教学也是别有用心,在理解了“无边无际”意思是,孙老师扩展学生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还有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教师用这种方式教学,学生不仅能很好的理解“井沿”“无边无际”词句的意思,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交互。
师生交互和谐,生生交互热烈。
针对学生年纪比较小,注意力比较分散,孙老师采用2人小组合作,这样操作起来更有实效性。
如教师范读后同桌互相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生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收获,在读中训练语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
同时发挥导学的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要求来读书,读的有目的、有内容、有体验。
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老师让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评课稿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f7174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6.png)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评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XXXX小学的XXX老师。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给大家做一次关于《坐井观天》第一课时的评课。
首先,我想先介绍一下《坐井观天》这本教材。
《坐井观天》是一套新编的小学语文教材,精选了许多经典故事、优秀作品,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这套教材突破了传统语文教育的框架,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方式吸引学生们的兴趣。
第一课《观察》,是整个教材的开篇之作。
通过一个小孩子观察夜空的故事,向学生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思想,那就是眼界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了他的认知宽度和思考深度,而眼界的拓宽,则离不开观察与思考。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以期能够达到这三个目标。
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
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张纸和一支铅笔,让他们到窗前观察外面的景物,并进行细致的记录。
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使用了一段文本,让学生们阅读并回答问题。
这段文本描述了一个早晨小鸟的观察,通过细致描写小鸟在观察中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物。
我设置了一些阅读理解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并回答。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加深对观察与思考的理解。
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我组织了一个小组讨论环节。
我将学生重新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关于观察与思考的话题,并记录下各自的思考结果。
这样的讨论既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一定会对观察与思考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一定会受益匪浅。
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少不了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
作为教师,我将积极与家长沟通,争取他们的参与和合作,促使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观察与思考的方法。
《坐井观天》优质课件最新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件
![《坐井观天》优质课件最新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48bda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2.png)
《坐井观天》优质课件最新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坐井观天》。
内容主要包括故事梗概、角色分析、道理启示等。
详细内容涉及: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结构分析、主旨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句子和段落意思。
2.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语文素养。
3. 通过分析故事角色和道理启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主旨思想,分析故事角色心理。
2. 教学重点:生字词学习,句子段落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井底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井底之蛙为什觉得天只有井口那大?2. 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句子解析:挑选重点句子,详细讲解其含义和表达方式。
5. 课文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故事发展脉络。
6. 角色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各个角色特点和心理。
8.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坐井观天》2. 主要内容:生字词列表句子解析课文结构图角色分析道理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生字词,并注音。
用自己话复述课文故事。
根据故事内容,谈谈你对“井底之蛙”理解。
答案:1. 生字词注音:略2. 复述故事:略3. 对“井底之蛙”理解:示例:井底之蛙代表那些见识短浅、自以为是人。
我们要拓宽自己视野,不断学习,才能避免成为井底之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发现部分学生在分析课文结构和角色心理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与《坐井观天》主题相关其他故事,如《狐狸和葡萄》,以加深对道理启示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坐井观天》评课稿
![坐井观天》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a435ce627284b73f3425000.png)
坐井观天》评课稿听周老师教的《坐井观天》这一堂生动有趣的阅读课,收获很多,下面我简要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看法: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致力与“学”,服务于“学”。
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2、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听了周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这一堂生动有趣的阅读课,收获很多,下面我简要地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看法: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致力与“学”,服务于“学”。
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
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
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3、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周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总之,整堂课周老师始终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发言都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始终积极的投入学习,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思维、想象的能力。
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
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3、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周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最新部编版语文级上册《坐井观天》课例评析课件 (一)
![最新部编版语文级上册《坐井观天》课例评析课件 (一)](https://img.taocdn.com/s3/m/cd85ba5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0.png)
最新部编版语文级上册《坐井观天》课例评析课件 (一)最新部编版语文级上册《坐井观天》课例评析课件是一套很受关注的资料,对于教师们的教学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下面,我们来对这个课例进行评析。
一、知识与技能该课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知识与技能是其中之一。
其中,先从文本整体分析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们系统性地理解文章主旨和基本情节。
然后,着重介绍了文本情节性标图的拟定方法,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文本情节性,并运用情节性标图将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并提高自主阅读和理解的能力,这同时也是《坐井观天》这篇文章教学的重点。
二、情感态度文章内容相对抽象,很难直接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该课件在情感态度的引导上下了很多功夫。
首先,提出读书的好处,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所在,培养起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其次,以“井中之人”进行情感引导,让学生体验“井中之人”的心情,并快速转换心态,从不同观角出发去找到全新的故事情节和内涵;最后,引导学生们讨论“坐井观天”在生活中具有的启示和应用。
三、交际应用该课件重视交际应用,鼓励学生从文本解读的角度出发,展开探究和交流,让学生在分享中学习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外扩展教师对课件进行了大量的拓展,引导学生进行长篇阅读,加强对“生与死”的探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尊重感,提升学生整体的人文素质。
综上所述,最新部编版语文级上册《坐井观天》课例评析课件是一份很好的教学资料,它全面而充分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篇文学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部分进行深入探讨,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使其更好地发挥教学的作用。
《坐井观天》评课
![《坐井观天》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8afcd8977e21af45b207a8be.png)
《坐井观天》评课稿徐老师的《坐井观天》我听了三次,她一次比一次上得好,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我印象非常深刻,下面我就这节课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徐老师语言亲切自然,感染力很强,通过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感知和品味,使学生理解了寓意。
再加上她适时地点拨与引导,激发了学生读的激情,学生始终读得入情入境、有滋有味,准确地把握了青蛙、小鸟的心理和思想感情。
另外,徐老师能抓住语文教学的特点,把握时机,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故事情节之中,使其有种身临其境之感。
如:在指导学生理解“无边无际”时,徐老师通过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让学生在趣味中练习说话,同时形象地理解了词句的含义。
二、字义理解到位而且拓展得当。
徐老师引导学生根据黑板上画的一口井找出“井沿”在哪里,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了“井沿”就是井的边沿。
徐老师顺势拓展问学生:“那么桌子的边沿叫什么?”“桌沿。
”学生齐声回答。
徐老师追问:“杯子的边沿呢?”“杯沿。
”学生又异口同声地回答。
这个训练让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沿”的意思,连运用也变得灵活自如了,真是拍案叫绝。
三、生字教学扎实有效。
在认读本课生字新词时,徐老师着重强调了学生容易搞混的“喝”和“渴”字,她说:“喝水要用口,所以‘喝’字是口字旁;口渴了要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
”为了让学生牢牢记住,她还编了一个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带着学生一起读,学生趣味盎然地分清了这两个字。
在指导“沿”字的书写时,徐老师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说说写“沿”字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她一边总结一边示范书写:“左边三点水要写得窄一些,右边的字要写得宽一些,右上角像‘几’但不是‘几’,横折弯不要写成横折弯钩。
”最后学生练习书写。
这样的生字教学扎扎实实,事半功倍。
四、构思巧妙,设计合理。
徐老师为了让学生真切地理解青蛙的感受,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把书卷成一个圆筒,然后闭上一只眼睛向里面看。
这个方法很好,使学生亲身体会到青蛙的感受,原来青蛙的视线被井壁挡住了,所以他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真是一只眼界狭小的青蛙。
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评课稿(共3页)
![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评课稿(共3页)](https://img.taocdn.com/s3/m/0e2df628ad51f01dc381f138.png)
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评课稿1、教学课件设计精巧在这节课中,看到侯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就能发现,侯老师在这节课的设计上一定花了不少心思。
教学课件设计的十分生动,以实物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活跃的特点,采用动画展示的形式,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井沿”“无边无际”等词语的含义。
2、识字教学,展示教学亮点识字教学也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
识字写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在这堂课上,侯老师另辟蹊径,在开始授课的时候,侯老师就通过故事的讲述,用直观、形象的版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
对于“无边无际”一词的教学也是别有用心,在理解了“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这一引导,不仅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要学的词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做到了知识的迁移,这种能力的培养也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侯老师的这一点,做的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
3、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知道“读”的重要性。
在这节课中,侯老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以及文章的含义,使教学有一个水到渠成的效果。
并且侯老师在学生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范读,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吸引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4、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侯老师也善于创造想象的空间,不着痕迹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评课稿
![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87a560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c.png)
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评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上午好!现在我代表二年级语文组就x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一课作简单的评课。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x老师一次又一次来到学校为我们悉心指导,感谢x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试讲、修订,磨课。
在x老师的指导下,今天x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真实、扎实的课堂,一堂真正落实三性的课堂。
一、学科性任务——落地生根语文的学科性是语文学科本身所承载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学科教育务中最基础的任务。
1.学科性体现在基础知识的过手。
首先写字方面的过手,学生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黄老师指导书写“井”和“观”,重点提示学生易错笔画,在课堂的引入部分自然而然让学生去观察、发现。
在比较“喝”和“渴”的字形后,顺势指导学生书写这两个字,这样学生学得准,记得牢。
其次是识字方面的过手,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然后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自己认读,小老师教读,再把易错的词语“弄错”放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最后到生字的认读,在处理重难点生字“渴”和“喝”时,运用了字理识字方法,出示这两个字的篆文,让学生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和汉字的意思,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识字环节让学生层层闯关,步步深入,扎扎实实落实识字任务。
再次是词语的理解方面的过手,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百多里”,让学生能感知一百多里大概就是龙泉到天府广场往返的距离,这样学生就会一目了然,更好体会小鸟飞得远,很累很渴的感受。
联系上下文理解了“大话”,理解“无边无际”,一边出示图片,一边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等,让学生对词语理解更加深刻。
2.学科性体现在学习方式的有效。
本堂课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景,整合学习资源,优化学习环节。
x老师在引入部分,利用“井”“小鸟”“青蛙”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识字环节,用闯关,给小鸟补充能量逐渐飞到井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动机,顺势理解了井沿的意思。
《坐井观天》评课稿之欧阳歌谷创编
![《坐井观天》评课稿之欧阳歌谷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c6a0e5ee376baf1ffd4fad47.png)
《坐井观天》评欧阳歌谷(2021.02.01)《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卢老师的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课前准备充分本课教师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以实物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利用形象、直观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井沿”、“无边无际”等词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识字教学也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教师通过故事的讲述开始课堂,用直观、形象的版画及课件理解“井沿”,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
在学习“沿”“际”“信”时先让学生找找哪些字和它是朋友,然后让学生采用编顺口溜,加一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总结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对于“无边无际”一词的教学也是别有用心,在理解了“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三、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卢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四、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
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
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坐井观天评课稿
![坐井观天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585643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1.png)
坐井观天评课稿一、说教材《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第12课。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
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的理想境界。
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井观天》评课稿
袁华
首先感谢孙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一堂课。
与其说是一堂精彩的课,还不如说是一堂扎实、有效的,平实又本真的课。
下面我就从项目性评价阐述一下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孙老师能根据关键要素: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和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搭设了两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是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看到的天不一样呢?第二个是语言训练平台,你认为谁说得对呢?那你能帮小鸟劝劝青蛙吗?这两个平台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搭设的。
第一个平台是从教学内容出发的,为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会读疑问句和感叹句;第二个平台是让学生从交流中理解寓意,知道要全面看问题。
二、学生能根据教师所搭设的平台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理解文本。
如识字教学就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课伊始,教师就通过故事的讲述,用直观、形象的版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然后教师拓展“碗的边呢?(碗沿)小河的边呢?(河沿)”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沿”的意思,然后再学习生字,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一些。
再如:对于“无
边无际”一词的教学也是别有用心,在理解了“无边无际”意思是,孙老师扩展学生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还有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教师用这种方式教学,学生不仅能很好的理解“井沿”“无边无际”词句的意思,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交互。
师生交互和谐,生生交互热烈。
针对学生年纪比较小,注意力比较分散,孙老师采用2人小组合作,这样操作起来更有实效性。
如教师范读后同桌互相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生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收获,在读中训练语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
同时发挥导学的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要求来读书,读的有目的、有内容、有体验。
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老师让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让课堂短短的40分钟,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难忘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乃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
这节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我还有以下几点建议:
1、如在理解井口大小时,教师让同学们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
通过实践理解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
这样是不是会更好?
2、第三次对话两个“笑”:“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
同样是笑,笑的含义是不同的,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再理解一下?
我的评课到此结束,肯请领导和老师多多指教。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