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究竟读什么
语文导读法——钱梦龙
语文导读法2007-09-04 17:49:52“导读”是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传统模式“讲读”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讲读”是一个内涵模糊的概念。
所谓“讲”,究竟是谁讲?讲什么?怎样讲?为什么讲? 所谓“读”,又是谁读?读什么?怎样读?为什么读? 都没有确切的界说。
这样一个对语文阅读教学有着导向作用重要概念,内涵如此不明不白,实践中自然难免出现偏差。
很多语文课上的“讲读”,事实上成了老师的“读读讲讲”,已变为“满堂灌”、“注入式”的代名词。
“导读”的内涵是清楚而确定的。
“导”,指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引导、辅导、因势利导;“读”,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
“导”和“读”的结合,勾画出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幅“师生互动”的图景,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滔滔讲授,学生默默聆受”这种单向的“授—受”格局。
从“讲读”到“导读”,既是教学模式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更新。
在讲读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命运的“主宰”,学生则完全处于“被支配”、“被灌输”的地位。
导读模式不同于讲读模式的最根本之点,是学生角色的变化,即由“被支配”、“被灌输”的对象,一变而为“主动的求知者”、“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则相应地由高高在上的主宰者变为平等的指导者、帮助者、鼓励者、合作者。
这是教学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一次“阵地转移”,也是传统教学观转向现代教学观的一次“观念革命”。
一、理论设计语文导读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教学认识论。
这种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认识与一般的认识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不同于的特点。
最主要的特点是,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学生)和认识客体(教材)之间还介入了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从而构成了一种“三边”互动的认识活动。
(见下图)在导读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和作为主导的教师共同组成以教材为对象的互动过程,这一互动过程就是训练。
基于这一认识,语文导读法的理论设计可以简明地概括为三句话: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有感情朗读文章的方法
有感情朗读文章的方法一、“入情入境”。
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
”“入境”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二、用自己的方式朗读。
要注重个体差异性,不要以自己的“标准答案”去套,要进行创造性地朗读,朗读的形式不拘一格,如朗读、诵读、表演读等。
三、可适当的根据文章加入一些动作,其实只要你进入文章加动作就很自然了四、不要通篇一个声调,要有适当的扬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
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朗读训练的功能(一)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
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
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教师讲解等。
朗读可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把语言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
此外,课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仅凭默读和教师的讲解固然也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再辅之以朗读这一重要的声音因素,使几种器官并用,就可以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也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是学生自主学习,增强语感,领悟全文,实现知识内化的主要途径。
一、揭题激趣,趣中求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英国学者罗素说:“一切学科在本质上应从心志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
在讲授新课前我们往往会布置预习新课的任务,学生能成功预习好新课那将对讲授新课时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揭题激趣、布置任务,将是我们教者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那么以趣导读理所当然成为我们的“手段”。
如预习新课《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师激疑:“同学们有看过《我的战友邱少云》这部电影吗?”教师问:“为什么邱少云被火烧的时候趴在地上纹丝不动呢?难道他不怕火烧,不怕痛的吗?”以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需要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解决的!揭题激趣,趣中求读,有了读的需求,学生才会兴致勃勃地带着急于探究的心理,进入预习状态。
在通读课文中,扫清阅读的障碍,通过语言文字,了解了课文内容及脉络,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以读为本,读中理解。
我们让学生读,究竟读什么,为什么读,他们全然不知。
教师必须打破“讲读模式”,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读,通过自主读来解决问题,强化“自主”阅读的意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从而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有这么一句话:“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死是件悲惨的事,可小女孩为何面带微笑呢?作为生活在幸福时代的小学生来说这个问题的确令人费解。
为了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深刻领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我没有直接解释,而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去读,去理解,让他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阅读选择题答题技巧
1、略读文章:首先,要认真阅读课文,略读一遍,弄清全文大意,明确文中究竟提出了哪些观点和问题。
2、审题:其次,遇到阅读理解中的选择题就要仔细审题,一定要把对
文章的理解做到最深。
3、反驳:再次,反复阅读原文,如果每道题都有可能A、B、C或D
四个选项,要想选出最优答案,就必须仔细思考,把每一个选项的内
容都一一分析,并争取证明其不正确。
4、比较答案:最后,再逐一比较,将满足要求的正确答案选出,对于
困难的题目就要反复思考,不要轻易放弃,并从偏题、生词、语义等
方面去思考,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以便找出答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胚、岂、痴、婴、窘”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童年的发现。
教学难点:文中较难理解的几个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过什么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
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交流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方法一)1、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
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2、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a)“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b)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c)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d)“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e)“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3、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文阅读技巧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文阅读技巧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而课文阅读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语文教案,需要针对课文阅读技巧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拓展四个方面来论述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文阅读技巧。
背景介绍:小学四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此时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积累,需要进一步提升课文阅读技巧。
课文阅读不仅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是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前准备:在教案中,课前准备是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教师需要提前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其次,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细节、培养分析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辅助教学工具,如图片、实物或PPT等,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
在教案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课文阅读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或播放录音带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调和节奏。
接着,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让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猜测人物心理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参与度。
课后拓展:课后拓展是巩固和拓展学生课文阅读技巧的重要环节。
在教案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作业,例如写读后感、整理课文关键词汇、创作延伸故事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优秀作品或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如口语对话、角色扮演等,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结:通过以上的教案设计,可以帮助小学四年级学生更好地提升课文阅读技巧。
在课前准备中,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设计精心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在课后拓展中,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作业和拓展阅读资源。
四年级语文课文朗读与理解
四年级语文课文朗读与理解语文课文朗读与理解是四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朗读与理解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文字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本文将介绍四年级语文课文朗读与理解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的方法。
一、四年级语文课文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培养正确的语音和语调。
同时,朗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在四年级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拼音知识,可以较为熟练地读出词语和句子。
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音知识,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提高朗读能力的方法1.多读多练: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感兴趣的课文进行反复朗读,通过多次练习,熟悉课文的内容和语音表达方式。
可以选择一些短篇文章,例如小故事或轻松有趣的文章,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2.注意语音语调:在朗读时,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自然流畅性。
可以通过模仿老师的朗读或者听录音来学习正确的语音表达方式。
同时,也可以请家长或者朋友进行朗读评估和指导,帮助纠正发音错误和语调问题。
3.注重语感培养:学生在朗读时需要注意语感的培养。
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接触不同类型的文章,培养对不同文章风格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学生还可以尝试朗读一些诗歌或韵文,通过感受其中的韵律和美感,提高自己的语感。
三、四年级语文课文理解的重要性除了朗读,理解课文也是四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
通过理解课文,学生可以提升对文字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培养自己的阅读策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思维,提高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
四、提高课文理解能力的方法1.细读理解:学生在读课文时,要注重细节的把握和理解。
可以多次阅读同一篇课文,逐渐提高对细节的敏感度。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画出关键词、划出重点句子,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认读小学课文
认读小学课文在小学阶段,课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通过阅读和学习课文,学生能够巩固语文基础,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认读小学课文。
一、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课文在认读小学课文之前,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年级和语文水平选择合适的课文。
每个年级的课文都有相应的难易程度,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课文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选择的课文过于简单,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挑战;而选择的课文过于难,可能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影响学习效果。
二、通读课文,理解上下文在认读课文之前,可以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通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节。
在通读时,可以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理解故事情节或论述结构的发展。
三、注重语文知识点在认读课文时,要注重语文知识点的学习。
课文中会涉及到词语的解释、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内容。
学生可以将这些知识点记录下来,进行逐一分析和理解。
如果遇到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可以查字典或向老师请教,加深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
四、积极思考课文主题在认读课文时,要积极思考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每个课文都有其独特的主题,通过思考主题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学生可以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或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
五、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在认读小学课文时,可以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来提高阅读能力。
比如,可以进行课文的分段阅读,逐段理解;可以寻找关键词语,了解其含义;可以进行跳读,快速了解内容梗概等。
多样化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
六、进行课文的写作练习认读课文之后,可以进行写作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写下对课文的感想、理解或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通过写作练习,可以提高语文写作水平,培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结起来,正确认读小学课文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关键。
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课文,通读课文并理解上下文,注重语文知识点的学习,积极思考课文主题,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进行课文的写作练习,都是提高课文认读水平的有效方法。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情感升华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1、课前播放美好春天的视频2、图片、课件、爱心卡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对话春天,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一段视频,你看到这些春天的美景有什么感觉?你们还想到那些词啊?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美好的感觉。
2、是呀,春天给我们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老师也很喜欢春天。
所以,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享受春天的诗歌,你能用享受的语气读一下吗?(诗歌内容是摘自课文中的美好景象部分)生有感情的朗读(《享受春天》)。
3、看来你们都很会享受春天。
但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那里许许多多的孩子不能像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他们正饱受战乱之苦……(放战争残酷场面的视频)师:看了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对战争的感觉,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春天美好与战争残酷产生不同的感觉。
4、战争太可怕了,所以我们心中呼唤和平。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设计意图:因为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孩子对战争很陌生,所以,先给他们播放春天美好的视频,再给他们播放战争残酷的视频,让美好与恐怖进行实际景象的对比,使学生对美好生活与战争残酷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觉,更能激发他们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情感。
我发现两段不同的视频放完后,孩子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 1、要读准字音。
2、想想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大屏幕: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课文背诵与朗读技巧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课文背诵与朗读技巧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背诵与朗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背诵课文,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语文素养。
而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调、语速和语音准确性。
下面,我将从背诵与朗读两方面,介绍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课文的技巧。
一、背诵技巧1. 理解课文:在进行背诵之前,首先要理解课文的内容。
可以通过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关系、观点主旨等。
只有理解课文,才能更好地背诵,形成准确的语感。
2. 分段背诵:将长篇课文分成若干小段,逐段进行背诵。
先背诵第一段,掌握好语调和语音,然后逐渐添加下一段。
这样做不仅有助于记忆,还能够练习对语言的组织和表达。
3. 归纳总结:背诵完一篇课文后,可以尝试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可以写出故事的梗概或者提炼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样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在复习时可以通过总结来回忆。
二、朗读技巧1. 初读为主:在开始朗读课文时,首先要进行初读。
初读的目的是理解课文的整体意思和语境,不必过于纠结于细节。
可以先进行默读,然后按照语调逐句朗读出来。
2. 注意语调和语音: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起伏和语音的准确性。
语调应与课文的情感表达相符合,要注意句子的重音和停顿;语音要准确清晰,特别是字音和音调,注意区分相似的音节和音调。
3. 互相合作:可以与同学或家长一起进行朗读练习。
可以互相纠正发音错误,共同提高朗读水平。
也可以通过合作朗读来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增加朗读的表现力。
总之,背诵与朗读是三年级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背诵技巧,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而通过有意识的朗读练习,可以达到更好地理解课文和提升语音语调的目的。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背诵与朗读,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加油吧,同学们!。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后阅读写作发音+解释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后阅读写作发音
+解释
本文主要介绍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课后阅读内容,包括写作和发音,并提供了对一些生词的解释。
课后阅读
语文七年级上册的课后阅读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
- 人生的起点
- 传统文化
- 初中生活
- 珍惜爱情
每个单元包括一些文章和诗歌,通过阅读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丰富阅读体验。
写作
在研究语文的过程中,写作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本册教材通过让学生模仿优秀的文章和诗歌进行写作,帮助学生提高了写作的水平。
发音
正确的发音是语文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册教材通过对一些重点音节的介绍和发音规则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发音方法。
生词解释
本文提供了一些在研究中容易出现的生词的解释,包括:
- 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喻年轻人没有大人的顾虑,勇往直前。
- 脍炙人口:形容文章或言论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
- 牵肠挂肚:形容为亲人、朋友或事业操心担忧,不得安宁。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完成语文学习任务,提高语文水平。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读中悟情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悟情宽城区小南小学李洪岩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悟情小南小学李洪岩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通过读,既能使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又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但是,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我们虽能听到学生响亮的朗读声,但也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跟着少数“朗读能手”在转。
究竟在读什么,为什么这样读,他们全然不知。
以致一堂课下来,问问他们读懂什么,只会两眼直瞪瞪地看着老师。
试问,学生的声音到哪里去了呢?是不是他们真的无话可说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目中无人”“胸中无本”“手中无法”,没有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没有注意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没有架起学生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启而不发”“引而不达”的尴尬境地。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必须依据新课标的有关理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而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必须打破“讲读模式”,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小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思考。
学生阅读课文必须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阅读课堂不能滥竽充数,不能空手赶集,不能依赖老师和同学,应强化“自主阅读”的意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一、创设情境引读,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阅读教学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在朗读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只小鸟》一课,是冰心老人所作的人文情愫较浓的文章,文质兼美,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们在遵循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下,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阅读方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亲情的伟大,唤起学生保护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朗读——语文教学的关键
、
多种形式 , 培养学 生读 书的兴趣
教学 中采取 多种 朗读形 式 , 激发 学生兴 趣 , 使学 生 愿意读 、 于读 。低年级可 以以读为主 , 乐 以读代讲 , 避 要 免繁琐 的教学分析 。如果课 堂上教师一 味地讲 , 无论 这 是对于低年级还是高年级 的学 生来 说都是单一的 。 也是
者的感情 有 了 自己的体验 , 知情共 同参 与 , 达到 “ 正确 、 流利 、 有感情 ” 的朗读要求 , 也很好 地培养 了学 生的 朗读
能力 。
己选读 、 小组齐读 、 分角色读 、 女生赛读 、 男 小组 合作读 、 用 自己喜欢 的方式读 、 范读 引读 、 帮读 、 领读 、 乐 朗读 配 等多种形式 , 根据 学生 的年龄特 点灵活运用 。如低年级 学生就喜欢 以竞赛 、 表演 的形式去读 。
理解 品味课 文 内容 。学生对 课文 内容 理将 文章 的情感发 挥到淋漓尽致 的地步 。对课 才 文理解 的深浅程度直接 能影响到学 生朗读 ,在教学 中, 教师 要引导 学生在 充分 理解 的基础 上 “ 到渠成 ” 水 地感
情朗读 。如 在教学《 生命桥 》 , 中的重 点和难点是 理 时 文 解老羚羊那 种把生的希望 留给年轻羚羊 , 死亡 留给 自 把 己的伟大献 身精 神 , 学生在 一步步精读课 文的过程 中初
很让学生厌烦 的事 ,所 以在 朗读 时可 以采取 指名读 、 自
堂上的气氛很快 就变得肃穆起来 , 学生 的情感不 由 自主 地受 到了熏染 , 带着这 样 的情感 读课 文 , 学生不但 读得 人味 , 还读得动情 , 把整堂语文课 推向了新 的高潮 。在这 个过程 中, 生对课 文 内容不但 有 了“ 知” 而且 对作 学 认 ,
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1、认真阅读,整体感知一般要求孩子至少读三遍。
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
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
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
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
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
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
三年级的孩子还没达到倒读的水平,所以我现在还是引导孩子先读文章。
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2、仔细审题,切忌粗心首先要静下心来,认真读题。
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
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
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
有很多孩子都是因为粗心而导致失分的,例如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有的同学反而把加点的字给解释了。
有的本是要求写近义词,结果却写成了反义词。
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弄清题目要求。
3、按题目要求,完整答题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的文章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再次浏览阅读理解的全文,了解阅读理解全文的概貌。
看完后,应记住阅读理解文章的要点,可让学生用笔在文章中做一点相应的标志符号。
同时我们一定要提醒孩子掌握好阅读理解的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阅读理解的答题时间,先易后难是做阅读理解题目时的一般方法。
碰到阅读理解的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
高中语文早读
高中语文早读篇一:高三语文早读应该读什么高三语文早读应该读什么高三语文早读应该读什么高三早自习对于高三的同学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读书时间,尤其是可以开口读、有感情地朗读。
但是,高三的早自习对学生读什么怎么读要求更高,因为作为复习的重要延伸和补充,早自习要有效率是十分关键的。
一读读与当前复习内容对应的文本材料,力求消化所学。
早自习首先当然要服务于当前的复习教学,要将当前所复习的内容在早自习的“读”中加以消化。
如正在复习文言文,早自习肯定要先大量地阅读与之相应的文言文本,特别是课本中的课文,在比较熟悉的课文中去体会文言复习的有关要求和应考技巧。
这里所说的文本材料,不能仅仅是指所学的课文,还应包括课本中与课文紧密配合的相关知识短文和专题研究材料,还应包括曾经和现在所做的学习笔记,还应包括训练与考试中出现的一些文本材料等,还可以选择少量的课外新材料。
只有这样交叉地、互助式的去读,消化的效果才会更好。
二读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知识并透彻理解,力求知识过关且能熟练运用。
复习,说到底首先是基础知识的广泛积累和过关,可以说没有基础知识,一切复习都是空谈。
我们同学在复习过程中,总会大量地遇到问题,首先是知识问题。
怎么办?要利用早自习时间有针对性地有步骤地加强学习、钻研并深入理解和消化。
这一点,是很多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容易忽视或者本就不愿意去做的。
须知,你放弃知识,就等于你放弃高考。
还需说明的是,知识的掌握不光是理解和记住,还应主动加以运用,能否熟练运用实际上就是检验你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掌握程度。
因此,必要的训练决不能少,要从实际操练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再及时作出改进。
须牢记决不能用大量做题代替知识理解和记忆。
三读读与当前所写作文(含周记、)相类相关的典范文章,力求消除写作困惑。
到了高三,提高作文水平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探究自身写作问题并明白问题所在的基础上进行反复升格训练。
那么,自身写作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我想,在高三有限的时间里,选读与所写文章相类相近的典范文章去读,是最便捷的方法。
“三问式”文本细读探究——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为例
“三问式”文本细读探究——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为例
周洋
【期刊名称】《辽宁教育》
【年(卷),期】2024()1
【摘要】文本细读是语文教师课前至关重要的备课环节之一,也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基石。
文本细读究竟读什么、怎么读、从什么角度读是很多教师存在疑惑的问题“。
三问式”文本细读能逐一解决上述问题,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为例,教师
可在教学中通过确定文本细读的内容,再现文本细读的步骤,探寻文本细读的角度,发挥阅读教学的最高效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页数】4页(P80-83)
【作者】周洋
【作者单位】辽宁省实验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突出"三个立足",彰显口语交际育人价值——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转述"一课为例
2.聚焦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及评析
3.运用“陌生化”理论,指向“言语品质”深度教学——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的实践
探索4.紧扣核心问题落实语文要素——以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的教学为例5.创新话题,推进文本细读深入——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 字词认读:学生需要学习认读常见的字词,包括常用的汉字、常见的词语和短句。
2. 基础阅读:学生要学会按顺序阅读短文或句子,并理解其中的基本内容。
3. 识字量扩展:学生要逐步扩展认读的字词,学会阅读更复杂的词语和句子。
4. 理解能力:学生需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理解简单的描述和表达,培养理解能力。
5. 细节理解:学生需要学会从短文或句子中获取细节信息,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6. 归纳总结:学生需要学会将所读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主要信息。
7. 文章情感理解:学生需要学会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情感倾向和意图。
以上是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如有需要,可随时追问。
初中语文教案二:如何正确理解课文?
初中语文教案二:如何正确理解课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正确理解课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只有理解了课文,才能真正掌握课文的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同时也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考试。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发现理解课文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那些比较难的文章。
那么,如何正确理解课文呢?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掌握课文的基本信息理解一篇课文,首先要了解其基本信息,例如作者、篇名、出处、内容概要等等。
掌握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题,整体框架和大意,为后续的理解奠定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通过提问、带领学生查找,由浅入深、逐渐提高学生获取基本信息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精通阅读的人。
二、注意阅读方式正确的阅读方式对于理解课文也很重要。
在阅读时,要有目的性,侧重点不同,阅读方式也不同。
比如寻找主旨,要更加关注文章的中心思想;寻找细节,要更加关注文章的细节描写;寻找语言技巧,要更加关注作者运用的语言技巧。
另外,在阅读时,还应该适当地进行推测。
如果理解有难度的句子,可以通过上下文和文字背景进行推测,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理解文章的难点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懂的词语、句子或段落,这些就是文章的难点。
针对这些难点,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加深理解,比如:1、查阅辞典,了解生词的意义;2、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成分,辅助理解;3、理清段落结构,抓住段落意思,从而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
四、多角度分析文章理解一篇课文,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文章有很多层次,有背景、有经历、有人物、有情感、有议论,等等。
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来分析文章,推测作者的目的、态度、性格等。
这样有利于发现文章中的内在联系,透彻理解文章的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理解课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不仅能让我们更快地掌握知识,还能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神话故事-我们该怎么读
神话故事,我们该怎么读神话故事,我们该怎么读笔者曾做过一个关于“学生最喜欢的课文体裁”的访谈,发现神话故事占据首位。
为什么?因为学生觉得神话故事给人一种很神奇的感觉。
神奇在何处?大多数学生回答不上来。
由此可见,学生虽然喜欢读神话故事,但并不会读这类课文。
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去读这类课文呢?以苏教版第七册课文《开天辟地》为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解读神话故事类文本:一、品神奇的语言,呈现诗意画面读神话类故事文本,首先要品读它的语言,而它的语言与其他类课文有所不同,既通俗易懂,又回味无穷,充满想象的张力,能让读者产生神奇的感觉,带来诗意的享受。
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品读这类教材的语言时,必须着力于读出语言背后所蕴含的画面,寻找那一份诗意。
例如《开天辟地》这篇教材的第二自然段出现了十五个“一”,通过对比品析,我们会发现,这些“一”除了语调不同外,语势、语意、语境也各不相同,这些变异了的“一”整合在一起,不仅产生了不同的画面,更呈现出韵律美,读起来抑扬顿挫,回味无穷。
这一段还有这样一句话:“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这句话连用了四组反义词和一组近义词,这些词语意思很直白,但内涵却很丰富,其中“冉冉”和“渐渐”不仅表示天地形成时间与速度之长,而且隐含了许许多多盘古开天辟地中艰辛的过程性画面。
再如第四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
”初读这句话,觉得通俗易懂,没有什么可回味的,再读,又发现其中韵味无穷,极高,究竟怎样高?极厚,究竟怎样厚?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产生丰富的画面。
同时,全文运用了对仗、排比、夸张、比喻、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虽然这些知识不必要求掌握,但我们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相关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特点,感受其中的美与诗意。
二、读神奇的故事,理清行文结构神话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的课文体裁,它之所以吸引学生,主要是因为故事情节的神奇性吸引着孩子们的好奇心,这个神奇性不仅表现在故事的内容上,还体现在它的行文结构上,而行文结构的神奇性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我们重点指导。
课文阅读与理解
课文阅读与理解课文阅读与理解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拓展知识面,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力。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探讨课文阅读与理解的重要性、方法以及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重要性课文阅读与理解对学习语言和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大量词汇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课文是知识的宝库,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各种文化知识、历史事件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再者,课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总之,课文阅读与理解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方法。
二、阅读方法要提高课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就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首先,要采用有针对性的阅读策略。
比如,在阅读课文之前,可以先浏览全文,了解大致内容和结构,然后再逐段阅读,注重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其次,要适时使用课外参考资料。
有时候,课文中会出现一些生词和难句,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参考资料来解决疑惑。
此外,要注重细节。
有时候,一些关键的细节信息对于理解整篇文章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应该细心捕捉并加以理解。
最后,要进行复述和总结。
在阅读完一篇课文后,学生可以通过复述的方式来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可以总结出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首先,可以选择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文章进行再阅读和理解练习,通过多次反复阅读和思考,逐渐提高对课文的理解。
其次,可以进行阅读理解练习题的训练。
通过做阅读理解练习题,可以培养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和细节的理解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学生可以参加课外阅读活动,读一些与兴趣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课文阅读与理解是学习语言和培养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阅读方法和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拓展知识面,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学生们应该重视起来,加强课文阅读与理解的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课文究竟读什么?一、读文章写了什么1.写的是什么(1)写的对象是什么?(是谁或者是什么事物又或者是谁和谁)(2)写的是对象的什么?(是谁的什么或者是什么事物的什么又或者是谁和谁的什么)2.是怎么写的(1)层次是什么?(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又或者是逻辑上分几层)(2)重点使用了哪些手法?①是人物、事物的描写还是正面、侧面的描写或者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描写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反问、设问、互文、通感、反语、反复、顶真、对比、借代等)③表现方法(3)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殊之处二、读作者写作意图1.为什么写这个?(1)为什么写这个材料(2)为什么选这个材料的这些内容2、为什么这样写(1)为什么使用这些手段这样写(2)为什么这样特别处理三、读文章表达意思(1)谁什么样是表达了作者我,或者谁什么样还是表达了作者我或谁对谁或者对作者我怎么样还是表达了作者我、或者谁,对什么事物什么样(2)还是什么事物什么样是表达了什么事物什么样还是表达了什么事物,对作者我或者对谁什么样还是表达了什么事物什么样四、读懂课文教什么以及重点教什么怎么才能理解课文教的是什么?1、抓关键词语。
一个句子里词语很多,但最能表达句意的词只有一两个或几个,这就是一句话的关键词语,我们能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特殊意义和感情色彩,整个句子的意思便清楚了。
2、联系上下文。
联系上下文中有关的词句或段落是正确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
3、联系时代背景。
阅读文章要联系文章写作时代背景,才能领会它的含义。
4、用缩句法读懂长句。
有些句子附加成分多,句子较长可以用缩句的方法,先抓“主干”,剔去“枝干”,然后再分析这些“枝叶”的作用,逐步深入理解句子的意思。
这四种方法,不是孤立的,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不断提出问题,步步深入地去理解句子的含义。
2.阅读课文怎么教教什么”的核心是学生“学什么”。
教学的核心是什么?——《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明确指出:“应该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教学过程的变化是,“学习过程现在正趋向于代替教学过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教育规划研究所所长进一步说:“教学的核心即学生的学习”。
因此,当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时候,当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时候,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
考虑教什么,一定要从学生学什么出发,学生应该学的、必须学的,就应该是应该教的、必须教的。
下面我就以我们六年级的《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来谈下我的阅读教学方法。
首先我对于这课我的设计理念是这样的: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应注重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品味语言文字的深层次内涵,让学生在读中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体悟,再现文字中呈现的情景,体会文本的主旨。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奋斗与生存”这个主题单元的最后一篇。
本文选自童话作家杨红樱长篇小说《男生日记》。
是由一个男孩的日记改编成的课文,这篇日记的本身也是这个男孩的读后感。
课文讲述了《鲁宾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在阅读中,“我”懂得了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课文点明了“我”读的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的由来,介绍了这本书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以及“我”喜爱的书中名言和书中人物,突出了“我”对名言的理解和从人物身上萌生的希望。
表达“我”珍藏这本书的打算,发人深思。
故事告诉我们此书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的书。
根据对教材的初步分析与理解,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清课文脉络。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人生的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兴趣。
3.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其中,目标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人生的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兴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3“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是教学难点。
我是分为两课时来教授的。
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环节来进行教学,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整节课围绕上述三个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本课时的教学,在学生回答交流的基础上,通过谈话并以抒情性的语言引出课题,然后指导读题,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
在此基础上过渡到第二环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最后,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说说本文所写的事情,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主要是在细读课文,品味朗读的基础上,增强体验,拓宽延展。
学生感悟文章中的思想感情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环境熏陶,为此在教学中,我想通过抓住“生活中你遇到过让你害怕的危险的事情吗”和“面对可能,如何克服”这样两条线索来设计教学,想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回顾内容,温故知新;引读赏析,自读探究;引导总结,升华理解;引导阅读,学习阅读。
第一环节:回顾内容,温故知新上课伊始,我设计通过检查字词认读,交流阅读情况入手,引导学生交流课后自主阅读的收获,搞清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以及这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叫——《鲁滨逊漂流记》。
明确这本书为何被称为“男孩子必读的书”?激起学习兴趣,为下面的读中悟情奠定基础。
由此抓住作者的情感变化,启发思考,并以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主线统领教学,引导学生勾画、感悟、讨论。
第二环节:引读赏析,自读探究第一,引领赏读,了解来历。
紧紧扣住文本的主旨,把情感的熏陶感染和语言的理解运用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能反映这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三代相传的来历,反复指导学生朗读,并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学会抓住重点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明白这本书是——吴冕的爷爷送给了吴冕的爸爸,吴冕的爸爸又把书送给了吴冕。
这真是一本——三代相传的书哇!第二,抓住关键,精读故事,圈点批注,潜心会文。
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引导学生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本三代相传的书是一本什么书呢?书中的鲁滨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吴冕看了感觉如何?这本书为什么能让“我”爱不释手?引导学生精读故事,圈点文中的关键词语探究并用文中的词来概括。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7——12 自然段,画出体现鲁滨逊聪明机智又坚强毅力的词句,多读几遍,并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紧扣中心词语组织教学,思路清晰。
抓住重点词语设问,既让学生学习问,又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还让他们产生自主探究的动力。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第三,引领概括,扩展阅读。
(1)引导概括:在学生精读故事、了解了书的内容的前提下,我进一步引领学生再读课文7——12 自然段,并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这段话进行概括,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主人公吴冕是怎样把书中故事的起因、主人公鲁滨逊怎样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经历了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以及他是一位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等内容用极简练的文字概括出来介绍给读者;从而引领学生学会概括的方法。
(2)扩展阅读:接下来,我给学生播放了《鲁滨逊漂流记》的相关影像资料,让学生进入情境,然后再读一读课文的原文,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并趁势进行小结,启发学生懂得原文生动传神的描绘,牵动着我们的心,可以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想对书中内容深刻了解,需要精读原文。
但原文描写的比较“具体”,我们有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一一阅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课文中吴冕用的这种写法——概括。
由此指导学生在以后的写作时既要学会“具体写”,也要学会“概括写”。
(3)想象说话: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后,让学生结合课文7——12自然段,想象这座“荒无人烟的小岛”的艰难和鲁滨逊在这座荒岛上生活会面临哪些困难和危险,培养他们的想象和生活认识能力;然后进行说话训练,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课外阅读原著。
练习过程中,可以相机出示问题:在这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可能,可能,还可能。
面对这些困难,鲁滨逊又是如何克服的呢?吴冕在文中向我们简要地介绍这方面的故事,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这些内容?(4)了解兴趣:通过指导学生在想象说话和再读课文的基础上,谈谈对这部小说的看法,是否有吸引力?能不能激起你的阅读兴趣?是否还想了解更多的内容?由此激发起学生读书的乐趣。
(5)交流、小结:在即将结束本环节教学时,师生合作交流,进行小结,让学生感觉到《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历险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而离奇,怪不得吴冕“爱不释手”。
随后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课外自己努力去探究。
布置学生课后读一读原著,以获得更深刻的感受。
第四、品读名言1.理解“名言”。
有了上面引领概括,扩展阅读的基础,在学生激起阅读兴趣的同时,教师巧妙过渡,引导学生品读作者笛福的名言,让学生懂得这本书让吴冕爱不释手还因为他很喜欢作者笛福在书中的“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这句名言。
通过指名朗读名言,引导学生读懂名言的意思,同时,让他们明白写名言不是难事,就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品读时教师利用班班通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一是理解说话:让学生想一想笛福为什么这样说?并能结合鲁滨逊当时的处境说一说?二是通过练习填空:如果鲁滨逊面对危险,那么他。
正因为鲁滨逊面对危险,所以他。
2.讨论人物形象。
通过理解名言,指导学生讨论吴缅心目中的鲁滨逊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透过课文进一步理解名言,明确鲁滨逊就是一个具有冒险进取精神的人,他用自己的经历向大家证明:他是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然后让学生联系文章内容或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一说对这句名言的理解吗?从思维训练角度看,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既理解名言,有明确了人物形象;从语文能力角度看,引导他们平时注重对生活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学写名言;从名言功能看,名言将引导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3.扩展阅读:老师用自己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时候发现的一句话:“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个绝对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来。
”引导学生读读这句话,然后结合《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向说说鲁滨逊为什么会这样说?从这句话中又能感悟到什么?由此引导学生找出书中类似的话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方法的指导,即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去体会。
这样的设计,旨在拓展教学时空,增加阅读量,通过这句话的学习还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让他们运用刚才理解名言的方法学习名言,巩固学习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