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方法研究 开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汇总
附件2: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类别:学科类学科:小学数学主持人姓名:主持人单位:市、县(区):填表日期:2016.4《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缘由及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数学学科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有效实践的工具性学科,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不可忽视。
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是数学教学核心工作之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根基和必须。
素质教育的呼声虽然不断,但是实际教学中,由于中考的竞争压力,我们的老师们不得不倾向于更为扎实的应试教育,于是学生本应该拥有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被题海战术取代了,本该属于学生自主阅读感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之魅力的时间被老师津津乐道的讲解剥夺了。
超量的试题剥夺了学生自我学习探索的机会,淹没了学生深入学习的激情,只会死板地应对考试,不会自己学习,也不爱自己研究学习的现象极为普遍,高分低能,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应付学习的学生多之又多。
加之现如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高耗的现象比较普遍,正是基于对这些背景状况的思考,我选择了这个课题作为研究方向。
旨在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把学生个体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热爱预习,学会学习,为他们后继学习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习惯基础。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一)研究目的通过“先学后教”的预习模式,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预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为高效课堂教学提供保障,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
此项研究的另一个目的是辐射带动周围同仁,促进数学教师对预习工作的积极思考和大胆改进。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课题研究依据学习兴趣顾名思义,它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
学习兴趣是指较少依赖于他人的自己独立的学习,它的实质在于内在的或自我驱动的自主选择学习,自主参与学习,通常表现为“我要学”、“我愿学”、“我乐学”。
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自身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自身的情感和需要,在其影响下的现代教育主张学习者应具有对自己学习活动的支配权和控制权,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3.有效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
“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二]现状分析: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常常受到教师“主导性”的排斥、羁押而被架空,学生只是“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于被动地学习,惰性强,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低下。
严重阻碍着学习自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抑制,实践能力无法锻炼,从而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培养农村学生小学数学预习习惯课题研究
如何培养农村学生小学数学预习习惯课题研究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赋予新的内涵,它作为探索性学习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做好心理、知识准备,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所以许多老师都跃跃欲试,大力提倡让学生课前预习,可是任何事情一开始都不会一帆风顺。
因为课前预习容易,课堂上课难,为什么?请听:其一:学生预习后给人的感觉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乱晃”.因为学生如果自己在预习时了解了那么一点表层的知识,上课时就不会认真听讲了.其二:本来原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通过预习则会变成“自古华山一条路”。
特别是有些数学知识预习后探究的价值就消弱甚至丧失了.其三:预习过的数学课堂,感觉变得不那么精彩……以上是好多数学老师对预习课堂的看法,可以说也是我曾经遇见过的事情。
记得曾多次当自己正在用优美的语言兴致勃勃的神秘的创设情景准备引入新课时,却被一些学生一下子揭开了面纱,弄得作为老师的我们顿时措手不及;当你在讲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有的同学已经大嚷他已经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当你在讲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有的学生正在用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验证乘法。
我们也曾经努力去阻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可是却枉然……如果在以前,学习资源相对匮乏、学习渠道相对单一的昨天我们不用担心,就可以那样做。
可是,在社会日益重视教育,信息传输方式多样,活动领域异常广阔的今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与父母及他人的交流中,在与周围世界互动的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积累些原生状态的经验和认识.即便是对教材,他们也不像过去那样被动、漠然。
因为现行教材图文并茂,贴近生活,会极大地调动孩子们自行阅读和思考的兴趣。
所以不管你希望不希望,愿意不愿意,它总在悄然地发生着。
因为预习已成为“满园春色关不住”,一不小心“一枝红杏就会出墙来”,这时尴尬的往往是我们老师自己……所以我们就针对这种现象试着安排学生给预习作业,比如课前可以布置学案(也是晚上预习作业),让孩子对新知有目的的预习。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课题实验计划[共五篇]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课题实验计划[共五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课题实验计划2017-2018第二学期《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课题实验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
探索课前预习设计的多种有效形式,提高作业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标(1).通过实践研究,更新教师作业设计理念,拓展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现代作业观,以期形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促使教师从“经验型”向“教研型”、“科研型”转化。
(2).通过实践研究,探索作业设计的多种有效形式,提高作业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3).初步构建适合小学生有效的作业操作的模式,形成合理有效评价的方案。
(4).通过作业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通过当前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现状的调查及原因分析,通过对作业内容的优化、结构的改善、评价方式的探索,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们将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预习作业形式的优化实践研究:着重从作业的趣味性和生活化方面进行研究归类,使学生对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
(2)预习作业评价方式的优化实践研究:传统的作业评价中客观性、公正性有余而人文性不足,而且只注重对作业结果的评价,忽视甚至忽略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甚至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都会有不良影响。
所以本研究将着力于探索如何高效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合理评价,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措施保证1、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
重点学习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
2、每学期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明确目标。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教研活动,多向老前辈学习。
4、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撰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积极投稿。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论证报告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新课程改革几年来,数学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各种具有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涌现,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地推动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亮点,还只是停留在点上的,特别是在一些条件优越的学校中产生的,从面上来说,不符合课改精神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正如前周济部长所指出的“应试教育从根本上还没有真正转变”一般,尤其存在于教学设施落后、师资条件差的农村学校之中。
考察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现象俯拾即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的多数农村学校中,上个世纪70年代前后的民转公教师还占有比较大的比例,代课教师也有一定的比例,这两者撑起了农村学校的半壁江山。
由于年龄大、缺乏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对新课程改革抱着一种“课改是青年教师的事,我们靠边站”的思想,没有融入到课改大潮之中,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
教师教得苦,学生也学得苦、累,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2、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不管本地实际,不研究学生特征,教学时心中无学生,满足于是否把教案完成了,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一种教学形式化的趋向。
3、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的作业量增加,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比较满意的分数,教师又增加了不少课外作业。
大量的作业,需要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去批改,使得教师陷于繁重的批改任务之中,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一种教师越忙、学生越苦的怪现象。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
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们花垣县董马库小学于2009年5月向州教科院申报立项课题——《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课题研究.6月获得立项,今天,我们正式开题.该项研究是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目的的教研活动。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一)课题背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
新课程下素质教育是注重开启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功能,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
教育的实质就是激励学生全面参与多样活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轻“学”;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课题意义:我校处于湘西北一个偏僻的苗族山区,多年来数学教学成绩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数学老师的心。
组织、实施《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小学的顺利实施。
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村地区的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数学有效预习方法的实践研究
数学有效预习方法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的目的和意义1、背景在我校,“向开放的课堂要效率”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
数学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追寻主体性,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场所。
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实现"高效的课堂"?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核心。
而预习先行,先学后教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因为通过预习,可以让我们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把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作为教师教学起点,学生会的坚决不教,避免在课堂上浪费学生的时间。
为更好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我们三年级数学组对"数学有效预习方法"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学生在预习中的现状是:(1)学生不会看数学课本进行预习;(2)大多数学生预习数学是在老师与家长的强烈要求下,缺乏预习的主动性;(3)学生对预习的具体方法不了解。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1)没有注重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提供帮助,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2)需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
多数学生在预习时采用看看书、画一画、做一做的方法,但同学间相互合作、交流较少,这说明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不强。
(3)学生缺少问题意识。
在学生预习结束后,学生在预习时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较少。
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意义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
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
因为学生的预习时间有限,再加上个人能力的限制,因此,不可能在预习时,把教材全都领会,总会遗留一些不懂的问题,盼望着上课时能得到解决,这样,听课时的积极性和目的性自然就比较强。
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
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的界定“农村小学”是指校址在农村的小学,主要生源为农村户口的的少年儿童。
“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是在农村小学就读的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
“预习”是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提前接触和熟悉,是一种探究性的自我学习活动。
“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方式,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
“数学预习习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对数学教材进行尝试学习的习惯。
“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是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探索培养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策略,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基础.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1、根据我校中年级学生的数学预习情况,调查分析影响数学预习习惯养成的原因。
研究探索培养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可行性方法、策略,并使其得到推广。
2、培养中年级学生的数学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积极倡导的发现学习法,是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探索和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预习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要从小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3、美国心理学家苏泊尔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课前预习是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并思考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的有效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一)研究方法本课题所采用的方法主要以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等。
第一阶段,学习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吸收借鉴、为我所用.第二阶段,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来摸清学生数学预习兴趣、习惯能力等现状,找出问题所在。
小学数学预习单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预习单开题报告小学数学预习单开题报告引言: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预习单展开讨论,探讨数学预习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数学预习单进行学习。
一、数学预习单的作用数学预习单是一种提前布置的作业,旨在让学生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前接触知识点:通过数学预习单,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到即将学习的知识点,了解基本概念和思想。
这样,在课堂上就能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解,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
2. 强化记忆与巩固基础:数学预习单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并通过练习巩固基础。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数学预习单的完成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寻找解题方法和策略,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二、如何有效地利用数学预习单进行学习要想有效地利用数学预习单进行学习,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认真阅读题目:在开始解题之前,学生应该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条件。
这样可以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因理解错误而导致的错误答案。
2. 分析解题思路:在阅读题目后,学生应该分析解题思路,确定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可以通过列式、画图等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3. 自主解题:在明确了解题思路后,学生应该独立完成预习单上的练习题。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适当参考教材和课本,但不能完全依赖答案。
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4. 总结归纳:在完成数学预习单后,学生应该总结归纳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可以将解题思路、公式和注意事项等整理成笔记,方便以后的复习和巩固。
小学数学预习单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预习单开题报告小学数学预习单开题报告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是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预习数学知识,我们设计了一份小学数学预习单。
本报告旨在介绍该预习单的设计理念和内容安排,并探讨如何通过这份预习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预习单设计理念1. 培养数学兴趣在设计预习单时,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引入有趣的题材和生活实例,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可以引入有趣的图形拼凑游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几何形状的特点。
2. 强化基础知识预习单的内容安排紧密围绕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
我们将重点关注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形状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的练习和应用题,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数学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因此,我们在预习单中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解决题目。
这些题目既包括传统的计算题,也包括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的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将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预习单内容安排1. 数的认识在数的认识部分,我们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自然数的顺序和数量关系。
通过练习填写数表、找规律等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对数的感知能力。
2. 运算运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我们将分别涵盖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
通过练习运算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并培养运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3. 几何形状几何形状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实践,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同时,我们还将引入一些有趣的几何拼图游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几何形状的特点。
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技能。
我们将通过收集和整理实际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整理、分类和分析。
农村小学数学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开题报告农村小学数学开题报告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小学数学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小学数学开题报告1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领域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当作重中之重。
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就很难实现。
目前,对于大多数的小学特别是广大农村小学而言,课程资源的匮乏,仍是广大教师推进新课程的重要障碍。
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始终是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按照教材、教参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的是新的课程环境,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学生思想等都是全新的,且社会发展一日千里,教师再传统的教学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渠道地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才能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因此,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势在必行。
农村乡土资源无处不是,无奇不有,生活处处有数学。
只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的状况开发,大山深处、田间地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土水文、四季物候,都可以成为农村小学丰富的自然资源。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石中英对本土知识及农村生活曾作过极富感情的描述:“老人是财富,经历是财富,乡村妈妈充满了智慧,我们要用‘朝圣般’的心情回忆乡村生活,乡村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爷爷奶奶就像图书馆。
”这番话语充满了诗意、充满了智慧,为农村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
我校提出《农村小学数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目的在于改变以往认为农村小学“信息贫乏,课程资源也就贫乏”的认识和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及当地文化传统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原有经验和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数学实践的时空,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提供广阔的舞台,并力求通过我们卓有成效的研究,体现数学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方法研究》开题报告费县芍药山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
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并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多年的乡村小学数学教学,使我渐渐发现由于所处的环境、物质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的孩子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
我对我所教的班级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发现:课外主动预习数学的学生占5%,偶尔会预习的约占9%,有86%的学生课后根本不预习。
并且有预习习惯的学生也只是看看书,提前熟悉要学的内容,没能真正理解预习的内涵,使预习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预习效果。
因此,对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国内很多数学教师都在积极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且探索出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农村小学教学中,一些现有的预习习惯和方法并不能顺利实行。
另外,由于教学条件的影响,很多教师不注意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没有体会到课前预习的真正意义,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预习新的理念,去发现新的规律。
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通过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学会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研究的意义:1、以教育科研为平台,推动学校的“校本研究”。
2、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更新数学老师的教学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一)课题的界定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通过有效的预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教师,应从提高预习质量上入手,明确预习的要求,指导预习的方法,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强化预习这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
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赋予新的生命。
它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者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1、理论依据: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
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2、动机原则。
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内在动机的效应比外在动机持久而强有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将学生的预习的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3、反馈原则。
在教育理论上,为掌握某个课题,学生必须获得反馈,知道效果如何。
而“教”只是一种暂时状态,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自力更生。
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逐渐具备独立思考、探究发现和自我矫正的能力。
所以教师在选择合适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时还应该注意及时反馈,这样不仅能反映出学生的预习情况,更能反映出教师的预习方法的使用与否。
4、预习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之一。
数学课前预习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也能提高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为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能帮助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常识的联系,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法去观察、理解、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的目标1、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小学数学不同课型中前置作业的合理设计。
2、通过开展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方法的研究,力求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养成预习的教学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3、引导学生学会数学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1、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合适的内容,合理设计有效的前置作业。
2、指导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主动预习的意识和能力。
指导学生提前对所学内容有了解,能读懂书本例题,理解相关知识并能举例说明,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批注,能通过实践调查、实验探究、资料查阅等方式获取相关的课外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3、探索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和策略。
(1)针对不同学习内容提出不同的前置学习要求。
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内容涵盖多,有数学概念的掌握、计算能力的训练、空间观念的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等不同内容均有不同的要求,预习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所采用的形式也不一,其方法、策略的指导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2)教师指导时注意预习内容难易适度,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培养措施,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弹性要求,每次布置的前置学习任务可以有必做项和选做项。
这样即照顾到优秀生的发展,又使中下层学生不至于遇难而退。
4、评价方式多样化,采取家长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
课上组织学生或提问、或交流、或展示资料等,使评价多元化并落到实处,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法:文献法是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在对本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收集、阅读、整理、分析国内外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以及关于支持本课题的理论知识。
2、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访谈、开座谈会等手段,调查了解我校学生预习意识和能力,了解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3、行动研究法:从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并针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研究策略,加深对怎样有效进行合作交流的认识,获得具体操作办法。
4、个案研究法本课题将研究预习基础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对某一些典型学生的影响。
5、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中我们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及时总结现有经验,不断修正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调整研究方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查阅大量资料,加强理论学习,给课题的研究以有力的指导。
3、利用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课题研讨,对如何形成有效的预习方法进行研究。
4、对个案进行分析。
5、撰写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共分为三个研究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6月1.组建课题组,确立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论证。
2、申报课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实施。
(二)实施阶段:2015年7月—2016年5月1、通过开展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研究问题的成因,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2、根据人教版第二学段数学课程分类确定助学单。
3、各课题组成员结合本课题举行公开课和示范课,并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评价和探讨,找出助学单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成功与不足,初步形成对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的认识。
3.针对预习方法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师交流会、学生座谈会等,对课题进行研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有效的方法。
4.归类整合研究材料,撰写本阶段工作总结,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奠定基础。
(三)提高阶段:2016年6月—2016年10月1、结合本课题上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继续深入课堂实践中,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验证和提高,并不断巩固和完善。
2、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撰写本阶段工作总结。
(四)结题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2月1、召集课题组成员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并撰写结题报告。
2、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八、课题研究的成员分工课题负责人:闫玲玲,负责课题的总规划与实施工作。
课题成员:闻霜,丁丽丽,杨丽,刘其良,负责对课题所需素材的收集及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实践工作。
九、课题预期的研究成果及形式1、构建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教学案例。
2、构建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研究论文等。
3、构建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结题报告。
十、参考文献1、仲广群,《教学新密码—小学数学“助学课堂”范式》2014年版。
2、孙云晓《习惯决定命运性格决定人生》,漓江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出版。
3、小蔓,梅仲荪《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高洪亮,李秀华《数学应重视课前预习》,山东教育2001年第29期。
5、高劲松,《浅谈小学数学的预习作业》,《教学与管理》2003年第14期。
6、胡爱玉,《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月刊社,2005年12月上。
7、《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孙企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