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电气工程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电气工程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之一,是探索电子运动规律及应用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其未来在电力系统、电子通信、自动控制等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基本电路理论,包括电流、电阻、电压等基本概念。

2. 理解电磁场理论,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基本原理。

3. 掌握电机原理及应用,理解各类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4. 熟悉电力系统组成及运行原理,了解电网结构和电能传输过程。

5. 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包括半导体器件原理和数字电路设计等内容。

三、教学内容1. 电路理论- 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 基本电路分析方法- 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的特点2. 电磁场理论- 静电场和静磁场基本原理-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3. 电机原理及应用- 直流电机、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电机性能参数及其调节方法- 电机在各种工程中的应用4. 电力系统- 电网结构及其组成- 发电厂、变电站、配电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电力传输的方式和电能计量5. 电子技术基础- 半导体器件原理及应用-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设计- 逻辑门电路和存储器件四、教学方式1. 理论课程:采用讲授、互动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课程:通过电路实验、电机调试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论文撰写:要求学生撰写一定数量的电气工程相关论文,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考核安排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前半学期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4. 期末考试:覆盖整个学期内容,考核学生对电气工程知识的全面掌握能力。

六、教学资料1. 课程教材:《电气工程基础》等。

2. 参考书目:《电动力学》、《电力系统分析》等。

电气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概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介绍电气工程概论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电气工程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包括电气工程的历史背景、发展趋势、现代应用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 了解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2. 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创新思维。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电气工程的历史发展和应用领域;2. 电路分析与设计;3. 电磁场理论与应用;4. 电力系统与电力传输;5. 电子电气设备与控制技术;6. 电气工程中的安全与可靠性。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验:组织电路实验和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并解决实际电气工程案例,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4. 研究项目:要求学生进行小型电气工程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等;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于电气工程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第六部分:参考教材1. 《电路分析基础》;2. 《电磁场与电磁波导论》;3. 《电力系统工程》;4. 《电子电工材料与元器件》;5. 《电气工程安全与可靠性》。

第七部分: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教师有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并会及时告知学生。

电气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气工程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课程代码:250534学分:3总学时:48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电机学考核方式:闭卷、笔试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电气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各环节的设备和系统工作原理,建立电力系统的整体概念。

掌握发电厂、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了解电气二次接线,看懂二次接线图。

掌握电力系统负荷计算,稳态分析、故障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前景;核电厂及其它新能源发电厂的特点;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气主接线概念及分类;工厂供电系统主接线;二次接线的基本概念;架空线路的参数的计算公式;双绕组、三绕组、自耦、分裂绕组变压器的特点;短路的概念、类型;不对称短路的计算。

理解电力系统、电力网和动力系统的划分;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及对其基本要求;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的基本生产过程;接地保护;典型的发电厂和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形式;信号回路的特点及分类;电力系统负荷及负荷曲线、电网损耗、用户负荷、尖峰电流的计算;功率因数及无功补偿;无功功率补偿和调压措施的原理;潮流计算的过程;有限容量电力网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

掌握电力网的组成及作用;额定电压的基本概念及电力系统中各设备额定电压的确定方法;变压器、输电线、高压开关、互感器等电气设备的基本特性;有汇流母线和无汇流母线的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形式、特点、倒闸操作;电力系统控制回路的组成及操作过程分析;电力系统负荷的计算方法;架空线路和变压器的等值电路、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标幺值的定义、特点、基准值的选择及计算;无限大电源供电网络三相短路计算;电力系统序网络的建立。

电气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概论教学大纲1. 前言电气工程是一门关于电力传输、电子科技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学科,涉及广泛的领域。

电气工程概论作为电气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应用范围,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2 理解电气工程的核心理论,如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电力系统等;2.3 熟悉电气工程的应用领域和行业发展动态;2.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3.1 电气工程基础知识3.1.1 电气工程的起源与发展3.1.2 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1.3 电气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定律3.2 电路分析3.2.1 直流电路分析3.2.2 交流电路分析3.2.3 电路元件的特性与参数3.3 信号与系统3.3.1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3.3.2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3.3.3 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3.4 电力系统3.4.1 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3.4.2 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3.4.3 电力系统的暂态分析3.5 电气工程的应用领域3.5.1 电力供应与配电系统3.5.2 电气设备与控制系统3.5.3 电力电子与调速技术3.6 电气工程的行业发展动态3.6.1 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3.6.2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3.6.3 电气工程的创新与前沿技术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实践项目和科研活动,深入了解电气工程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

5. 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评估、作业报告、小组项目和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同时,还将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评价。

电气工程基础教案.doc

电气工程基础教案.doc

教学内容:电气工程的历史和形成、地位和发展、展望。

教学重点:电气工程学科的分学科分类的未来发展;;教学难点:电气工程学科所包含的内容,设备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充分利用网络课程中的多媒体素材来表示抽象概念。

教学要求:了解电气工程的历史和形成、电气工程的地位和发展、电气工程的展望。

1.1 电气工程的历史和形成电气工程是研究电磁领域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以电工科学中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而形成的工程技术称为电气工程。

根据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现状,可将其分为相对独立的五个分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电机与电器及其控制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工新技术。

其结构简图如下图所示。

1. 2 电气工程的地位和发展1.电气工程学科的地位电气工程学科在国家科技体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一些基本工业(能源、电力、电工制造等)所依靠的技术科学;是另一些基本工业(交通、铁路、冶金、化工、机械等)必不可少的支持技术;是一些高新技术的重要科技组成部分。

2.发展解放前,我国电工科学的基础薄弱而落后。

建国后,有了多方面的巨大发展。

我国一次能源总产量达10.9亿吨标准煤(2000),居世界第三位,比1949年增长了44倍。

但电能比重仍较落后,只占国民经济总能源消耗的25%左右。

1949年,我国电力工业的发电量4.3亿kWh(世界排序第25位)、装机容量1850MW(世界排序第21位)。

2003年,分别增加到19052亿kWh和391GW(皆居世界第二位),各增大443倍和211倍。

截至2003年底,我国水电装机达92170MW,占发电总装机的24%,年发电量2830亿kWh,占总发电量的15%。

3.实例:(1)电工制造业以技术复杂的汽轮发电机组为例:我国1956年才试制成功6000kW机组;2002年,已制成并投产900MW,即46年期间汽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的制造能力扩大到1500倍,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电气工程基础 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基础   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基础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90402Z10课程名称:电气工程基础/Electrical 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学分:64(4)/4先修课程:电路理论、电机学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卓越工程师教材、教学参考书:1.《电气工程基础》,熊信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电气工程基础》,刘笙,科学出版社3.《电能系统基础》,单渊达,机械工业出版社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电气工程基础》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涵括了电力产生、变换、传输、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有关电气工程问题如一二次接线、发电原理、负荷计算、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继电保护、防雷接地等专业知识有较系统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如《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新能源发电技术》、《配电网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作为电气专业学生专业课系统学习的先期导入,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基础和铺垫作用显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建立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负荷计算、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继电保护整定等计算方法;熟悉电力系统稳定的基本概念;了解高电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的基本概念;远距离输电线路的自然功率与电压分布;各种过电压的形成及其限制措施;建立一次、二次系统的概念,看懂一二次接线图,熟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原理及作用。

具备电力系统发、输、变、配各环节的系统知识体系结构,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学生毕业后从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相关领域的科研、设计和运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能力:具备阅读和绘制电气一、次系统图的能力,具备基本的负荷计算、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能力;通过成熟电力系统实际案例分析和学习,具备基本的电力系统设计、运营和分析能力。

电气工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电气工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电气工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气工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气工程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进行电气工程教学,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制定电气工程教学大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首先,教学大纲应与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相适应,紧跟时代的步伐。

电气工程作为一门应用科学,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和技术,因此教学大纲需要及时更新,引入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教学大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气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因此,教学大纲应明确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要求,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另外,教学大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电气工程领域需要不断创新的人才,因此教学大纲应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二、教学内容电气工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含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

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等内容,这些理论知识是电气工程学习的基础。

实践技能部分包括电子元器件的使用、电路的设计与调试、电力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等内容,这些实践技能是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

此外,教学内容还应包含一定的工程伦理和安全教育。

电气工程涉及到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因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工程伦理素养,以确保工作的安全可靠。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电气工程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首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入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来掌握理论知识。

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其次,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通过实践来学习和掌握知识。

电力工程基础教材大纲-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中心

电力工程基础教材大纲-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中心

<<电气工程基础(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F03100012、课程名称(中/英文):电气工程基础(一)Fundamental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一)3、学时/学分:72/44、先修课程:<<工程数学>>、<<基本电路理论>>5、面向对象:电气工程系6、开课院(系)、教研室:电气工程系7、教材、教学参考书:教材名称、作者、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电气工程基础》,中国科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编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使学生对有关电气工程问题有较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2、使学生深入了解电气工程中主要电力设备的特性、数学模型、相互关系及试验方法,为进一步掌握和研究电气工程规划、设计和运行等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电厂、变电所电气部分及监控系统的组成和运行特性、掌握电气工程中绝缘与过电压的知识和原理,并使学生在电气工程计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

4、使学生对应用计算机进行电气工程问题分析和计算的方法有一定程度掌握。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电气工程引论及其基本概念(1)使学生了解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史及未来趋势,了解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发电厂及变电所类型、电力系统运行特点及电能质量指标。

(2)要求掌握直流电路、单相交流电路、对称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以及电力机械的力矩与功率的关系、机械能量转换等概念。

2、电力设备的理论及模型(1)电力负荷的运行特性及数模。

要求了解和掌握负荷与负荷曲线、负荷的静态特性、感应电动机特性及数模、厂用电动机自起动特性。

(2)输电线的参数及数模。

要求了解电力线路结构、阻抗、导纳、线路方程、波阻抗与自然功率。

电气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基础教学大纲电气工程基础教学大纲是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是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电气工程基础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电气工程素养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目标电气工程基础教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电气工程基础知识体系,掌握电路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理解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电路的设计和实验。

同时,该课程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课程内容电气工程基础教学大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路基本概念: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件,如电源、电阻、电容、电感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基本元件的特性和基本电路的组成。

2. 电路分析方法:介绍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方法的应用,能够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参数。

3. 交流电路分析:介绍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学生需要了解交流电路中的频率、相位等概念,能够分析交流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4. 电磁场理论:介绍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和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学生需要了解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电磁波的特性,能够分析电磁场中的电场和磁场分布。

5. 电气工程实践:介绍电气工程实践中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学生需要了解电气工程实践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电路的设计和实验。

三、教学方法电气工程基础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和思考。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电气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C3601606课程名称:电气工程课程英文名称:Electrical Engineering总学时:120(讲课学时36、实习学时8、自学学时76)学分: 6开课单位: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授课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函授)前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理论、电机学、电磁场教材:《电气工程基础》刘笙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2。

参考书:(1)《电力系统分析》纪建伟主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发电厂电气部分》范锡普主编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0。

(3)《电力系统稳态分析》陈珩主编。

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4)《电力系统分析》上、下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5)《高电压技术》周启龙、刘恒赤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课。

通过对电气工程基础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电力系统的组成和稳态运行方式,深入理解电网各元件的特性数学模型和相互间的关系,掌握大中型发电厂、变电站的电气主系统设计与运行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及绝缘理论,电气设备高压试验的内容和方法,电力系统过电压分析及其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电力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引论(2学时)了解电力系统电力网及动力系统的关系﹑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及对电力系统运行的要求等。

第二章基本概念(2学时)了解电力系统中的能量形式及转换方式,交直流传输方法。

第三章电力系统负荷运行特征及数学模型(2学时)了解电力系统负荷特性建立数学模型。

第四章输电线参数及模型(2学时)(1)了解电力线路参数的物理意义(2)掌握输电线参数计算,建立三相输电线路模型。

第五章电力变压器参数及模型(2学时)了解变压器及等值电路,学会双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参数计算,了解变压器非标准变比时的等值电路及变压器并列运行。

电气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电气工程概论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电气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学科概貌。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建立对电气工程的整体认识,了解电气工程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课程内容1. 电气工程概述2. 电路基础3. 电气元件与电路4. 电力系统5. 电力电子技术6. 控制理论与应用7. 电气工程实践三、教学目标1. 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熟悉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理解电气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4. 了解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原理;5. 掌握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6. 熟悉控制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7. 提高实践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理论课程通过课堂教学、讲解、讨论等方式进行;实践课程通过实验操作、案例分析、课外实践等方式进行。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将积极参与讨论,探究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实验报告和期末考核,其中期末考核所占比重最大。

学生需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认真完成作业、合理安排实践时间、独立撰写实验报告,以期末考核最终评价为主要依据,综合考察学生对电气工程概论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态度。

六、参考教材1. 《电气工程概论》魏广元著2. 《电气工程基础》肖川著3. 《电力系统分析》张四平著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电气工程概述第3-4周电路基础第5-6周电气元件与电路第7-8周电力系统第9-10周电力电子技术第11-12周控制理论与应用第13-14周电气工程实践八、教学辅助手段1. 课件资料:PPT演示、实验指导2. 实验设备:万用表、示波器、电源等3. 实践场地:电工实验室、模拟实训中心等以上为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电气工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日后深入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电气工程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教学大纲电气工程教学大纲电气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工科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基础理论、技术和应用能力,为社会的电力供应、能源利用和信息传输提供支持。

而电气工程教学大纲,则是指导电气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文件,它的编制对于培养优秀的电气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气工程教学大纲的编制原则电气工程教学大纲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 系统性原则:电气工程教学大纲应以系统性为基础,将电气工程学科的各个领域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前瞻性原则:电气工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教学大纲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及时反映电气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确保学生具备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3. 实践性原则:电气工程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大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习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中。

4. 综合性原则:电气工程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教学大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具备跨学科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电气工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电气工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等基础理论课程,这些课程是电气工程学习的基础,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电力系统、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是电气工程学习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的核心理论和技术。

3.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4.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发展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电气工程教学大纲的实施与改革电气工程教学大纲的实施与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实施教学大纲需要配套的教材、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同时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气工程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s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课程编号:学时数:32其中实验(实训D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0适用专业:自动化、自动化(试点)、测控技术与仪器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电气工程基础是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专业课。

主要内容涉及电力网及其分析、电气主接线与配电装置、电力系统短路分析、电气设备的选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接地与电气平安、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

使学生掌握电气系统的运行、维护和设计计算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工程设计方法和运行管理。

同时,了解电力工程基础、变电站一次设备、二次系统与自动装置、用电管理知识,为今后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绪论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能的生产过程。

掌握电力系统电压等级。

重点:电力系统电压等级。

难点:电能的生产过程。

(二)电力负荷计算了解电力负荷与负荷曲线、计算负荷的意义。

掌握确定计算负荷的方法、尖峰电流的计算、无功功率补偿。

重点:负荷计算、无功补偿。

难点:尖峰电流的计算。

(三)电力系统的一次接线了解电力网的接线方式、发电厂、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

掌握中性点接地方式。

重点:中性点接地方式。

难点:中性点接地方式故障分析。

(四)电力系统稳态计算基础了解电力系统元件参数及等值电路。

掌握输电线路导线截面的选择、电力网的电能损耗。

重点:输电线路导线截面的选择。

难点:电力网的电能损耗。

(五)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基础了解短路的基本概念、短路原因、危害。

掌握短路电流的计算和短路电流的效应。

重点:短路电流计算。

难点:短路电流的效应。

(六)电力系统稳定性概论了解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电力系统的机电特性。

掌握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和暂态稳定性。

重点: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

难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

(七)发电厂及变电所一次设备了解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那么、开关电器的灭弧原理和配电装置。

电气工程基础 教学大纲1

电气工程基础   教学大纲1

电气工程基础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90437Z10课程名称:电气工程基础/ Basis f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电路理论、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模拟电子技术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教材、教学参考书:1. 张铁岩主编. 电气工程基础.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年;2. 熊信银、张步涵主编. 电气工程基础(第二版).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针对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等非电气工程类专业学生开设,一方面用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用于扩充其就业选择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能的产生、变换、输送、分配和使用全过程,使学生具备阅读绘制电力系统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图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电力负荷计算、潮流计算、短路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提升学生在从事电气控制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时处理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保护整定、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和简单电力系统电气设计的综合技能,为学生从事电力或电气控制相关的设计、运行、维护等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全面理解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过程,掌握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电厂、变电所电气部分及其监控系统的组成和运行特性,掌握负荷计算、潮流计算、短路计算、保护整定计算等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了解电气工程中主要一、二次电力设备,掌握其特性、原理、模型、相互关系及试验方法,具备基本的电力系统和电气工程领域知识体系。

能力:系统了解和认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理论和实践问题,具备基本的电气工程规划、设计和运行维护能力,使学生在电气工程计算能力和综合设计、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上得到培养和训练。

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学习和具体项目实例讲解和分析,扩充学生知识体系,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养。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无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1758课程负责人:刘涤尘课程中文名称: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Power Engineering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5课程学时数:90授课对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工程数学》、《电工基础》、《电机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基础》。

一、教学目的使学生建立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熟悉电力系统稳定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了解高电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的基本概念、远距离输电线路的自然功率与电压分布、各种过电压的形成及其限制措施;建立二次系统的概念,看懂二次接线图,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原理及作用,了解电力系统通信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要求熟悉“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与模型;简单电力系统稳定的基本物理概念和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措施;远距离输电线路的自然功率与电压分布;发电厂、变电所常用的控制与信号系统;电力系统常用的三种主要通信方式光纤通信、微波中继通信和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基本原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基本原理;配电网自动化的构成及功能。

”掌握“电力系统主设备元件的物理特性及等值电路;标幺值的概念、计算方法;各种操作过电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同步发电机同期并列装置和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等电力系统常用的自动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

”重点掌握“电力系统经典潮流计算的基本方法、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无功功率与电压之间的关系以及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电力系统对称和简单不对称故障的物理过程分析和计算方法;架空输电线路、变电站的雷害过程及防雷措施;输电线路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以及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1 概论熟悉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熟悉电力系统、电力网和动力系统的划分;熟悉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的基本生产过程,了解核电厂以及其他新能源发电厂的特点;掌握电力网的组成及作用,了解架空线路的额定电压与输送功率和输送距离的关系;掌握额定电压的基本概念以及电力系统中各设备额定电压的确定方法;熟悉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以及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了解我国电力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本章内容:1.1 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2 电力网、电力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划分1.3 发电厂1.4 电力网1.5 电力系统1.6 我国电力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重点:电力网、电力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划分及各设备额定电压的确定原则。

难点:各设备额定电压的确定原则。

2 电力系统的负荷掌握负荷的表示方法、负荷曲线和负荷曲线的类型以及各类负荷曲线的作用;掌握最大T的物理意义;熟悉负荷特性,了解负荷的数学模型;熟悉谐波分析中常用负荷利用时间max的若干特征量和电力系统中的主要谐波源及其特点。

本章内容:2.1 负荷的表示方法2.2 负荷的特性与模型2.3 电力系统中的谐波T的物理意义以重点:负荷曲线的类型以及各类负荷曲线的作用;最大负荷利用时间max及负荷特性。

难点:负荷特性。

3 电力系统主设备元件掌握双绕组的Γ型等值电路、等值电路中各参数的物理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熟悉三绕组变压器的等值电路及其参数的计算;了解变压器的π型等值电路;熟悉架空线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掌握架空线路各参数的物理意义以及影响线路参数大小的因素;了解架空线路参数的计算公式;掌握输电线路的一字型等值电路、π型等值电路和T型等值电路及其适用范围;了解电缆线路。

掌握开关电弧的产生和熄灭原理;熟悉高压断路器的种类、结构、应用范围;掌握油断路器和六氟化硫断路器灭弧室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真空电弧的特征及真空灭弧室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熟悉负荷开关与熔断器组合的应用;熟悉隔离开关的种类和作用。

掌握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工作特点、性能要求、误差来源和接线方式;熟悉提高互感器精度所采取的措施;了解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工作原理。

本章内容:3.1 电力变压器的等值电路及参数计算3.2 输电线路3.3 高压开关电器3.4 高压互感器重点:双绕组变压器参数的计算方法及Γ型等值电路;架空线路参数的物理意义、影响因素及等值电路;开关电弧的产生和熄灭原理;油断路器、六氟化硫断路器灭弧室的灭弧原理和性能;电磁式高压互感器的工作特点和接线方式。

难点:三绕组变压器参数的计算及等值电路;六氟化硫断路器旋弧式灭弧装置;真空电弧、真空断路器触头;高压互感器的误差分析。

4 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熟悉无备用和有备用电力网的接线方式及其优缺点;掌握电气主接线的各种形式及其基本要求;掌握有汇流母线的单母线、双母线等接线的特点、倒闸操作顺序和优缺点、改进措施以及应用范围;掌握无汇流母线的单元接线、桥形接线和角形接线的特点、应用范围;熟悉典型的发电厂主接线形式;掌握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特点及使用范围。

本章内容:4.1 电力网的接线4.2 发电厂、变电所主接线4.3 中性点接地方式重点:单母接线及其倒闸操作;双母接线及其倒闸操作;桥形接线的特点;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特点。

难点:单母接线、双母接线的倒闸操作步骤;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析及单相接地故障等值电路的确定。

5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掌握电压降落、电压损耗、电压偏移等基本概念;掌握线路和变压器中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的计算公式及公式应用的注意点;掌握开式网络的潮流计算方法;熟悉简单闭式网和电磁环网的潮流计算;了解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有功功率平衡的必要性及备用容量的分类和类型、各类电厂的运行特点和合理组合;掌握负荷和发电机的功-频静特性;掌握电力系统一次调频、二次调频的过程及特点;了解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无功功率平衡的必要性、主要的无功电源及其特点;了解电压调整的原理和要求以及电压调整的必要性;掌握各种无功补偿和调压措施的原理和特点;掌握变压器分接头、并联电容器容量和调相机容量以及串联电容器容量的计算方法;掌握网损率的概念;了解计算网损的基本方法;掌握降低网损的技术措施;掌握等耗量微增率原则的基本原理。

本章内容:5.1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5.2 电力系统的频率与有功功率5.3 电力系统的电压与无功功率5.4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重点:电压降落、电压损耗、电压偏移等基本概念;线路和变压器中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的计算;开式网络的潮流计算方法;一次调频、二次调频的过程及特点;各种无功电源及其特点;中枢点调压方式及电压调整的基本原理;各种无功补偿和调压措施的原理以及调压的计算方法;网损率的概念;降低网损的技术措施;火电厂间经济功率分布的等耗量微增率原则。

难点:开式网络的潮流计算方法;简单闭式网和电磁环网的潮流计算方法;一次调频、二次调频的过程及特点;各种无功补偿和调压措施的原理以及调压的计算方法。

6 电力系统的对称故障分析了解短路的概念、类型、原因和危害;掌握标幺值的定义、特点、基准值的选择以及电力系统各元件标幺值的近似计算公式和运用;掌握恒定电势源电路突然三相短路的短路电流暂态变化过程以及短路电流周期分量、非周期分量、短路冲击电流、短路电流的有效值和母线残压的计算方法;熟悉同步发电机对称短路时稳态短路电流的分析与计算、同步发电机对称短路的暂态过程、次暂态过程、暂态电抗、暂态电势、次暂态电抗、次暂态电势等物理概念;了解异步电动机对称短路时的暂态过程;掌握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实用计算中输入阻抗、转移阻抗、电流分布系数和计算曲线法中计算电抗、发电厂合并原则以及用计算曲线解题等内容。

本章内容:6.1 短路的一般概念6.2 标幺制6.3 恒定电势源供电系统的三相短路6.4 有限容量电源的三相短路6.5 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重点:标幺值的定义、基准值的选择以及电力系统各元件标幺值的近似计算公式和运用;恒定电势源电路突然三相短路的分析、短路电流各分量的计算;输入阻抗、转移阻抗、电流分布系数和计算电抗的物理概念以及计算曲线和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

难点:基准值的选择以及电力系统各元件标幺值的近似计算公式;恒定电势源电路短路电流各分量的计算;输入阻抗、转移阻抗、电流分布系数的计算;计算曲线和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

7 电力系统元件的序阻抗和等值网络掌握对称分量法及其在不对称短路计算中的应用;掌握变压器的零序参数及其等值电路;了解架空输电线路的负序和零序参数计算原理,熟悉双回架空输电线的零序阻抗及其等值电路;熟悉同步电机序阻抗的物理概念;熟悉负荷序阻抗的表示方法;掌握各序网以及复合序网的制定方法。

本章内容:7.1 对称分量的原理7.2 变压器在各序电压作用下的等值电路及其序阻抗特性7.3 输电线路在各序电压作用下的序阻抗及等值电路7.4 架空输电线路的各序电纳(选学内容)7.5 同步电机的序阻抗7.6 负荷的序阻抗7.7 电力系统各序网络的制定重点:序阻抗的概念;变压器的零序参数及其等值电路;各序网以及复合序网的制定方法。

难点:变压器的零序参数及其等值电路;输电线路的序阻抗、序电纳的分析计算及等值电路;电力系统零序网络的制定。

8 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的分析掌握简单不对称短路的分析方法;掌握不对称短路时短路点各序电流、电压的计算方法以及正序等效定则;熟悉接地系数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各序电流、电压在网络中的分布规律以及计算方法;熟悉各序电压和电流分量经变压器后的相位变换。

本章内容:8.1 简单不对称短路的分析8.2 不对称短路时网络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8.3 电流和电压各序分量经变压器后的相位变换重点:简单不对称短路的分析方法;不对称短路时短路点各序电流、电压的计算方法以及正序等效定则;不对称短路时各序电流、电压在网络中的分布规律;电压和电流对称分量经变压器后的相位变换。

难点:各种简单不对称短路的序量边界条件分析以及短路点各序电流、电压的计算;各序电流、电压在网络中的分布计算;电压和电流对称分量经变压器后的相位变换。

9 电力系统稳定的基本概念掌握功角δ的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及其在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中的重要意义;熟悉同步发电机的转子运动特性;掌握静态稳定、暂态稳定的基本概念以及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本章内容:9.1 同步发电机的机电特性9.2 静态稳定的概念9.3 暂态稳定的概念9.4 提高稳定的措施重点:功角δ的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同步发电机的转子运动特性;静态稳定、暂态稳定的基本概念以及提高稳定性的措施。

难点:同步发电机的转子运动特性;静态、暂态稳定的分析及基本概念。

10章远距离输电熟悉长输电线路的等值电路、长线基本方程及其稳态解、空载线路的电压分布及并联电抗器的作用等;了解高压直流输电的优缺点、直流输电的接线方式及换流站的作用等;了解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常用的几种补偿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