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
藻类水华的发生机理及控制措施初步研究——以贵州乌江思林水库为例
![藻类水华的发生机理及控制措施初步研究——以贵州乌江思林水库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07293d0866fb84ae45c8dcb.png)
藻类水华的发生机理及控制措施初步研究——以贵州乌江思林水库为例摘要:藻类水华会引起水质恶化,造成水体缺氧,造成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本文初步分析了思林水库发生藻类水华的原因,提出了思林水库水环境治理措施初步建议,对水库蓄水初期水环境治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藻类水华;富营养化;控制措施0 前言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贵州省西北部乌蒙山东麓。
乌江流域是我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
乌江思林水电站位于乌江干流中游思南县境内,是乌江干流规划的第八个梯级。
思林电站的建设形成了思林水库,思林水库正常蓄水位440m,坝址多年平均流量849m3/s,具备日调节性能。
2009 年3 月28 日,思林水库开始下闸蓄水。
蓄水成库初期,在水库坝前、支流和部分河段等断面开始出现藻类水华,其中坝前断面的和文家店断面出现的该现象尤为严重。
思林水库藻类水华,给库周的老百姓饮用水安全带来一定影响。
为了保护思林水库生态环境,保障水库周边饮用水安全,维护思林电站和水库周边区域的和谐发展环境,思林电站建设单位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专门组织了专家对思林水库藻类水华开展调查研究,以求充分了解此次藻类水华的基本情况及影响,找出思林水库藻类水华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此,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廖文根研究员会同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师范大学、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对思林水库藻类水华问题进行了实地诊断调查。
贵州师范大学和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对思林水库水质及浮游植物进行了细致的监测、检测。
本文根据专家现场诊断调查结论、监测检测数据、乌江流域的水环境状况,对思林水库藻类水华的发生机理及控制措施进行初步研究。
1 乌江流域水环境基本状况乌江流域位于东经104°18′~109°22′,北纬26°07′~30°22′,流域总面积8.79 万km2。
乌江中上游位于黔中地区,是贵州目前最发达的地区,流域居住人口近2000 万。
水华的防治措施
![水华的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8f1273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6e.png)
水华的防治措施概述水华(即藻华)是指由于水体中蓝藻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水质恶化和环境问题。
水华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来减少或消除水华的发生。
水华的成因水华是由于水体中过度富营养(主要是氮、磷等营养物质)和适宜生长条件下,优势藻类大量繁殖导致的。
主要的成因包括:1.过度施肥:农业和养殖业使用大量化肥和饲料,过度施肥导致养分进入水体,成为藻类繁殖的营养物质;2.工业废水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释放到水体中容易引起水华;3.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不当:城市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不当导致大量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进入水体;4.水体水质富营养化:当水体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时,藻类容易大量繁殖。
水华的防治措施1. 管理源头污染源头污染控制是水华防治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管理农业、养殖业、工业废水和城市排水等污染源,控制水体中营养物质的输入。
•农业和养殖业方面,要合理使用化肥和饲料,避免过度施肥,利用土壤测试和精准施肥技术来减少养分的流失。
•工业废水处理要规范严格,确保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要实施全面的管网覆盖和处理设施改造,确保废水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减少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进入水体。
2. 营养物质去除水华的发生与水体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有关,因此采取适当的方法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可以减少水华的发生。
•水体内源和外源的营养物质消耗:通过增加水生植物和人工采净等方式,增加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消耗,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浓度。
•生物清除:利用某些微生物、浮游生物和滤食能力强的生物来吸附和消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
3. 水体生态修复水体生态修复是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和抑制水华发生的重要手段。
•底泥处理:底泥中富集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在水体修复过程中,可以采取底泥吸附和底泥剥离等方式,减少底泥中营养物质的释放。
水华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
![水华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40ebb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7.png)
水华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一、水华爆发的原因水华是指湖泊、河流或海洋中大量浮游藻类快速繁殖所形成的绿色或蓝绿色浑浊水体现象。
水华爆发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养分过剩:养分是水华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使水体中的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养分过剩的主要原因包括农业污染、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工业废水等。
2. 水温和光照条件:水华藻类对水温和光照条件较为敏感。
过高或过低的水温,以及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会刺激水华藻类繁殖。
3. 水体流动性差:水流缓慢或污水停滞的地方容易形成水华。
水体流动性差会使养分集聚,加速水华的形成。
4. 水体酸碱度和溶解氧:水体过酸或过碱,溶解氧过低都会导致水华藻类大规模繁殖。
二、水华治理的方法水华治理是保护水质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华治理方法:1. 控制养分源:减少农业污染的排放是控制养分过剩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加强农业管理、推广科学施肥、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设施等措施可有效控制养分源。
2. 加强污水处理:加大对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处理力度,建设合理高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可以有效减少水体中有机物和养分的输入。
3. 改善水体流动性:修复河道、湖泊,提高水体流动性,有助于减少水体中养分堆积,阻止水华的形成。
4. 生物防治:引入适当的浮游生物,如苦水藻、小型鱼类等,以控制水华藻类数量。
此外,一些细菌和微生物也可以应用于水华的治理。
5. 环境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的水体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监测水质变化和水华爆发,可以更早发现和治理水华。
6. 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华治理的认识,倡导环境友好行为,鼓励人们节约用水,加强对水体保护的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华治理的良好氛围。
水华的治理是一个全社会的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水质的持续改善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 王秀凤, 严从新, 易恩军. 水华发生原因的探讨与水华发生的预防与治理技术现状[J]. 水科学进展, 2017, 28(1):1-11.2. 杨娟. 水华与富营养化关系研究进展[J]. 深水湾, 2017(4):151-154.3. 林菘泉, 冯军, 杨公明.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防治对策及技术手段[J]. 中国环境科技, 2017, 37(9):29-35.。
水库蓝藻“水华”的暴发成因及防治措施
![水库蓝藻“水华”的暴发成因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e6bb7442e3f5727a5e96263.png)
中光合作用 极大减弱 ,从而使水体溶 解氧降低 ,引起
鱼、虾等生物 的大量死亡 ,产生生物污染 。
二 、诱发水库暴 发蓝藻水华的成因 1 水体 中的氮、磷 (、P 比例失调 ,易暴发 蓝藻 . N )
N 、P比例在 水体 中达 到 7:1 ,是浮 游植物 正 常
磷酸盐 的代用 品 。农业生产上应合理控制施肥量 。实
依据水体水华暴发形成 的机理 ,防治水 体蓝藻大 量产生 的根本性措施是减少水 体的氮 、磷含 量,控 制 主要污染物一 藻类 、有机物生成 ,使 富营养化水体得 到净化。
氮 、磷 含量增加 ,使得水体透 明度下 降,深层喜光 的 生物 因缺 光而 大量 死 亡 ,导致 水体 生物 生 态环 境 失
施 污水 分 流 、截 流 和污 水净 化处 理 ,减少 污水 排放 量 。在水 体投 饵养殖 时 ,要做好养殖规划 ,兼顾经济 效益和生态效益 ,且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 。
2 物 理 方 法 治 理 .
营 养盐 的 需求 比例 。一般 暴 发蓝 藻水 华 的水体 N: P 达到 1 0:1 乃至 2 l 0: 。在蓝 藻大量 生长 时 ,此 时增
华 ”的藻类能产 生不好 的气味及毒素 ,会严 重影响城 市供水 。 () 体 生态 环 境 失衡 2水 水体 富 营养 化 ,有 效
条件 ,p 值 达到 8 0 H ~l ,水 体严 重老化 时 ( 久旱不 下
雨) 都可 以诱发蓝藻 的大量生长 。
三、水库预防和控制蓝藻水华大量暴发的措施
() 响供水 1影 水体 暴发蓝 藻水华 后 ,水质 的感 官性状和饮水安全性均 发生显著变化 ,许 多形成 “ 水
食蓝藻 的生物控制蓝藻 的力度 是有 限的。
水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
![水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0b1bc06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f.png)
水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水藻爆发是指水体中水藻数量急剧增加,形成大面积漂浮或密集聚集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很多地方都会出现,特别是在富营养化的水域中更为常见。
以下是水藻爆发的主要原因和治理方法的简要介绍。
原因:1. 富营养化:水体中过多的养分,如氮、磷等,会刺激水藻的生长。
这些养分来自农业排放、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等。
2. 外源养分输入:水体周围的陆地上,有过多的肥料和农药使用,或者存在河流直接向水体输入富含养分的污水,都会促使水藻爆发。
3. 水体流动减弱:当水体流动减弱,如湖泊的水流停滞或河流的流速减弱,水藻就易于聚集和生长。
4. 水中溶氧含量下降:水体中溶氧含量下降会导致水藻爆发。
溶氧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水体受到污染、腐殖质的增加、大量藻类的呼吸等。
治理方法:1. 控制外源养分输入:加强农业管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减少污水的直接流入水体。
推广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有效控制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
2. 增加水体流动:采取措施增加水体流动,如清理河道、引导湖泊水流、增设人工湿地等,以减少水藻的聚集和生长。
3. 改善水体质量: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合理处理农业和工业废水,避免直接排入水体。
促进水体自我净化能力的恢复,如引入水生植物等。
4. 生物控制:引入控制水藻的天敌,如某些浮游动物和鱼类,控制水藻的数量。
然而,引入外来物种需要谨慎,以防止引起新的生态问题。
综上所述,水藻爆发的原因主要是富营养化、外源养分输入、水体流动减弱和水中溶氧含量下降。
治理方法包括控制养分输入、增加水体流动、改善水体质量和引入生物控制。
为了有效治理水藻爆发,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揭秘蓝藻水华爆发的成因来龙去脉
![揭秘蓝藻水华爆发的成因来龙去脉](https://img.taocdn.com/s3/m/0da83c6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6.png)
揭秘蓝藻水华爆发的成因来龙去脉蓝藻水华,也被称为蓝藻细胞爆发、蓝藻暴发等,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现象。
蓝藻水华一旦发生,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了解蓝藻水华爆发的成因是非常重要的。
蓝藻是一类原生于水环境中的细菌,它们属于一种叫做蓝藻菌门或蓝藻纲的微生物。
蓝藻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能够利用光能产生自身所需的能量。
一般情况下,蓝藻以低浓度存在于水体中,而且受到其他水生植物的竞争和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限制,无法大规模繁殖。
然而,一些特定的环境因素会导致蓝藻水华的爆发。
首先,营养物质的过度供应是蓝藻水华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蓝藻对于各类营养物质,特别是氮、磷等无机化合物的需求较高。
当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有机物或无机物时,就会为蓝藻的生长和繁殖提供充足的营养来源,从而促成蓝藻水华的爆发。
其次,高温和充足的阳光也是蓝藻水华爆发的因素之一。
蓝藻对于温暖的水温和充足的阳光表现出了较高的适应性。
高温和充足的阳光能够促进蓝藻的光合作用,加速其繁殖过程。
在夏季或炎热环境中,水温升高,阳光充足,这就为蓝藻水华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水体流动性不强也是蓝藻水华发生的原因之一。
当水流不畅,水体停滞或通过塘坝时,蓝藻会更容易聚集并形成水华。
水体流动性低不仅减弱了蓝藻菌群的稀释效应,还会影响水体中的物理、化学环境,为蓝藻的繁殖提供了更加适宜的条件。
蓝藻水华的爆发对水质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首先,蓝藻水华含有丰富的腐败有机物和毒素,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其次,蓝藻水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危害。
此外,蓝藻水华爆发后,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为了有效控制和减轻蓝藻水华爆发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控制和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排放,特别是氮、磷等富营养物质的排放。
这可以通过加强农田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来实现。
水华防治措施及相关原理
![水华防治措施及相关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2cf41a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c.png)
水华防治措施及相关原理导言水华(即藻类水华)是指水体中大量富营养盐的存在下,水中藻类的繁殖过程,导致水体变浑浊、色彩变化以及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华的发生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研究和实施水华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水华防治措施1. 机械清除机械清除是最直接和简单的水华防治措施之一。
通过人工手段,将富营养盐源和水华物质从水体中抽取或清除出去,以恢复水质。
机械清除方法包括使用网、滤网等设备进行捕捞和过滤,以去除藻类和其他富营养盐源。
机械清除在小水域的水华防治中较为常见,效果较好。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某些生物物种对水华的有效抑制和控制。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式包括引入一些水生动物,如草鱼、鲫鱼等,它们可以食用水中的藻类,从而控制水华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利用某些能分泌抗藻物质的微生物来控制藻类的繁殖,从而达到防治水华的目的。
3.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水华防治手段。
通过向水体中添加化学药剂,实现对藻类的抑制和控制。
常见的化学药剂包括铜硫酸盐、过氧化氢等。
化学处理可以迅速减少水中藻类的数量,但也会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需要谨慎使用,避免对水质和生物造成严重伤害。
4. 高效养殖方式高效养殖方式是一种通过合理调控水体营养盐含量、光照条件等,优化养殖密度和养殖方式,以预防和控制水华的发生。
通过科学配置养殖舱底结构、增加养殖效率等方式,降低饲料残渣和富营养盐的排放,减少水华的发生几率。
相关原理藻类繁殖原理藻类的繁殖主要受限于养分的供应和生态环境的条件。
当水体中存在过多的富营养盐时,藻类得到大量的养分供应,从而迅速繁殖,形成水华。
此外,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也会直接影响藻类的繁殖速度和数量。
水华防治原理水华防治原理分为两个方面:控制富营养盐供应和改善水体环境。
通过减少农业、工业等活动对水体的营养盐输入,可控制富营养盐的供应。
同时,改善水体环境,如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水温等,可以显著减少藻类的繁殖。
水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
![水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0929806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9.png)
水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引言水藻爆发是一种常见的水体环境问题,给水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水藻爆发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治理方法。
水藻爆发的原因水藻爆发是水域生态系统中水藻数量异常增多的现象。
以下列举了几个可能的原因:1. 营养盐过剩:水体中的营养盐是水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当水体中的营养盐(如氮、磷等)过剩,容易导致水藻生长速度加快,从而引发爆发。
2. 光照条件:水藻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如果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或光照不足,会限制水藻的生长。
3. 水温:水温是影响水藻生长的重要因素。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水藻爆发的发生。
4. 水体流动性:水体流动性的改变会影响水藻的分布和生长。
当水体流动性较低时,水藻容易在特定区域内聚集而形成爆发。
水藻爆发的治理方法为了有效治理水藻爆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减少营养盐输入:控制城市、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减少营养盐的输入量。
此外,合理施肥和土壤保护也能减少农田径流中的营养物质流入水域。
2. 提高水体质量:加强水体环境的治理,改善水质条件,减少水中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含量,从而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3. 控制温度:采取保护河道和水体周边植被、增加水体阴凉面积等方法,降低水体的温度,减少水温对水藻生长的影响。
4. 提高水体流动性:加大水体流动的力度,通过增加水流速度、建设人工湖泊等方式,增强水体流动性,防止水藻大量累积。
5. 生物调控:引入某些水生动物(如鱼类、无脊椎动物)来控制水藻的生长。
这些动物能够食用水藻,从而减少水藻数量。
6. 生物降解剂:使用特定的生物降解剂来控制水藻的生长。
这些降解剂可以破坏水藻的细胞结构,减少水藻数量。
7. 多方式治理: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综合治理水体环境,以提高治理效果。
结论水藻爆发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为了有效治理水藻爆发,需要从营养盐输入、水体质量、温度、水体流动性等方面入手。
水华的成因及防治
![水华的成因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8260c3f581b6bd97e19ea06.png)
2 环境因子 从国内一些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调查资料来看,水库发生富营养化与气候 变化关系很大,气候条件能促成藻类水华的发生。藻类为中温性微生物。 在环境因子中,水温、气温和光 照是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已有研究表明,气候偏暖致使水温 升高,充足的光照、温暖的水环境是引起水华发生的必要条件。
1.光照 2.水温 3.水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其他因素
2 规划措施
1)要从根本上遏制水质恶化意识,发挥工程长久效 益,必须依靠法律手段加强管理,包括硅周期、停 滞时间 水文因子 水位、流量、流速氮磷 营养因子 水华暴发 其他因素风、蒸发 环境因子 降雨、降尘 光照、气温
2)编制水环境保护条例和水土程保护条例,制定 流域近期和长远规划,加强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流域内人们的法制意识、环保 意识与节水意识,落实《水法》、《水土保持法》、 《水污染防治法》等各项法律法规,保证库区水质 不受污染。
2
水温在光照适宜、高营养盐的水体中, 较高的温度对铜绿微囊藻成为优势种 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进而影响微囊藻 水华的形成。
1. 环境光照对藻类光合作用和水华暴发影响重大。 有室内实验研究[7]发现,随着光照强度(1000~ 5000lx)的不断增大,藻类生长的比增长率也加 大。当光强从1000lx 增加到4000lx时,藻类数量 增加较快,4000lx 以后渐趋平缓,在5000lx 基 本上达到最大值。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强与藻 类的关系不尽相同。在各温度下,1000~5000lx 的光强与藻类数量的增加可以用半对数或指数方 程来表示。在15℃的温度下,藻类数量与光强呈 指数关系,说明在温度较低时光强对藻类生长的 影响很显著,且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光强太弱 (500lx 以下)或太强(10000lx 以上)都不适于 藻类的生长。一般认为3000~4000lx 是水华藻 类的最适宜光强。
揭秘蓝藻水华爆发的成因来龙去脉
![揭秘蓝藻水华爆发的成因来龙去脉](https://img.taocdn.com/s3/m/6466314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4.png)
揭秘蓝藻水华爆发的成因来龙去脉蓝藻水华是一种在许多淡水环境中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它是由称为蓝藻的细菌类群引起的。
蓝藻是一种微生物,它们通常存在于水体中,支持着许多生物的生态系统。
然而,当藻类过度生长并且达到超过正常水平时,就会发生所谓的“蓝藻水华爆发”现象。
蓝藻水华的爆发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环境因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首先,蓝藻水华通常发生在富含营养物质的水体中。
过多的营养物质,如氮和磷,可以促进蓝藻的生长。
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关键要素,但当过量出现时,就会导致蓝藻过度生长。
气候变化也是蓝藻水华爆发的一个关键因素。
温暖的气候和高温天气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温度,从而刺激蓝藻的生长。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降雨模式的改变,使水体中的养分更容易流入水源。
除了环境因素和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也对蓝藻水华的爆发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过度的农业活动导致了过多的农药和化肥流入水体,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刺激蓝藻的生长。
此外,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也会增加水体中的养分,从而助长了蓝藻的繁殖。
蓝藻水华的爆发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有重大影响。
对于生态系统来说,蓝藻过度生长会耗尽水体中的氧气,使其变为无氧状态,从而导致其他生物的死亡。
此外,由于蓝藻水华可以释放出毒素,这些毒素在食物链中被传递,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对于人类来说,接触含有蓝藻水华的水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
蓝藻水华释放的毒素可以引起胃肠道症状、呼吸道问题和皮肤刺激。
因此,暴露在蓝藻水华中的人们被建议避免直接接触水源,不要游泳、钓鱼或进行其他水上活动。
为了应对蓝藻水华爆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监测和提前预警系统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密切观察水体的营养物质浓度和蓝藻的生长情况,可以及时发现蓝藻水华的迹象,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应对。
其次,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是关键。
通过加强农业管理、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和改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从而降低蓝藻水华爆发的风险。
水华的成因及防治分析
![水华的成因及防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0232200a76e58fafab003fc.png)
2.4 其他因子 除上述三大因子外,水体pH 值、沉积物内源释放 等因素也会影响藻类生长和水华暴发,对此也有一 些相关研究[16-18]。张军[19]以广东某水库为研究 对象,人工模拟藻类水华现象中pH 值的变化,发 现水体pH 值与藻类数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刘春光[20]利用水族箱模拟微宇宙系统研究了藻类 在不同pH 值和曝气条件下的生长和种类变化,结 果显示在pH=8.0-9.5 范围内,pH=8.5 时藻类生 长状况最好,pH=9.5 时生长最差,人为改变pH 值使其远离8.5 能够抑制藻类生长。另外,曝气不 能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昼间曝气甚至还有明显 的促进作用。是水污染控制与治理中最为棘手而又 代价昂贵的难题。
防治措施
1. 政策措施 严格控制水域周边兴建氮肥厂和磷肥厂及氮磷排放 量大的其它化工企业。大力推广和应用生态农业技 术,最大限度地防止水土流失。尽快出台禁用含磷 洗涤剂的政策,以减少入库TP 排放。政府应该制定 保护库区环境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库区环保产业, 在税收、许可、政府投入等方面支持环保产业的发 展,同时制定一些相应的环保科技发展政策,大力 支持各种实体开展如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技术、 水库漂浮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等一系列的库区环 保科技攻关研究,确保三峡水库的长治久安,持续 发展。
2.2 水温在光照适宜、高营养盐的பைடு நூலகம்体中,较 高的温度对铜绿微囊藻成为优势种有明显的 促进作用,进而影响微囊藻水华的形成。蓝 藻最适温度范围是 25—35℃,对高温的耐 受性要强于其它藻类
2.3.流量 流量既影响水质,同时又是水体流速的决定 因素。流量的增大有利于水中有机物、氮、 磷等营养物质的稀释,从而藻类的比增长速 度将会减小,有利于控制藻华的发生。现阶 段有关水量对藻类生长的研究不多,多数都 是模拟水量的变化对水质的研究.也就是限 制藻类生长的营养盐因素的研究。
蓝藻及蓝藻水华的治理措施
![蓝藻及蓝藻水华的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c09312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e.png)
蓝藻及蓝藻水华的治理措施蓝藻水华是水体中的蓝藻快速大量增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蓝藻群体或者导致水体颜色发生变化的一种现象,严重时可在水体表面漂浮积聚形成一层绿色的藻席,甚至藻浆,蓝藻水华发生的根源主要在于水体富集了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近年来,蓝藻水华在养殖水体中呈现高发、频发、暴发态势。
从本质上讲,蓝藻水华是以蓝藻为载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的结果。
在含营养物质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在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或并有腥臭味的浮沫,被称为“水华”。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孔繁翔研究员等在2007年对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4阶段的理论假设:即蓝藻的生长与水华的形成可以分为休眠、复苏、生长、上浮及聚集4个阶段。
每个阶段中,蓝藻的生理特性及主导环境影响因子有所不同。
在冬季,水华蓝藻的休眠主要受低温及黑暗环境所影响。
春季的复苏过程主要受湖泊沉积表面的温度和溶解氧控制,而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所需要的物质与能量,决定水华在春季和夏季的生长状况。
一旦有合适的气象与水文条件,已在水体中积累的大量蓝藻群体将上浮到水体表面积聚,形成可见的水华。
水华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远远大于水体环境的自身容量。
形成水华的蓝藻主要有微囊藻、鱼腥藻、色球藻、螺旋藻、拟项圈藻、腔球藻、尖头藻颤藻、裂面藻、胶鞘藻、束毛藻等十多个属,其中微囊藻属是分布最广、最为常见的蓝藻。
当微囊藻之类具假空泡的蓝藻过量繁殖时,水的透明度极低,有光层变的很薄,蓝藻长时间处于低光照下,假空泡形成很快使细胞迅速上升,以致内压的升高尚来不及使假空泡破裂,藻体已升到光照过量的表层,形成斑状浮渣,浮渣分解时散发腥臭味,夜间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容易使鱼缺氧而死。
而且蓝藻死亡后产生羟氨或硫化氢,对水生动物有毒,破坏水体,降低水体的利用价值。
1蓝藻水华的一般成因1.1内因——蓝藻生物学特性蓝藻对高温、低光强和紫外线的适应,可以过量摄取无机碳和营养物质,低的氮磷比等因素都有利于蓝藻生长。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教学文稿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教学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4ac28086227916888486d7be.png)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去除藻类与控制其生长是湖泊水库水体恢复与保护的难题,本文从藻类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着手,试图归纳出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来解决长期以来反复困扰人们的难题,供同行参考。
1. 为什么黑臭河道和污染严重的水体没有藻类的产生?答:黑臭河道内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和浓度都比较高,其中的污染物消耗了水体中的大量的氧,造成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相当低,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所以藻类等低等微生物和植物都没有生存的条件。
但是藻类生长的营养源还是客观存在。
在河道治理的初级阶段,采取曝气复氧措施后,水体中的溶解氧得到了部分提高,加上温度合适,光照合适,藻类生长的条件就成熟了,因为原来水体中存在的低等生物抗污染能力强、繁殖快、不易消亡,流入水体中及原有水体中的富含磷、氮等营养源给了这些藻类等低等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生物能量。
致使通过污染治理后的初级阶段,藻类等低等生物迅速繁殖,形成另一公害而存在。
而该公害也是表示水体将遭破坏的标志。
2. 治理的总体指导原则是什么?答:水体环境将是继续治理改善和不治理将进一步恶化的关键。
治理的原则是:(1)标本兼治,分步实施;(2)物理化学治理为辅(指标),生物治理为主(治本);(3)对症治理为解决燃眉之急,长期维护为长治久安之策;(4)单项阶段治理打好基础,建立综合生态体系维系水体健康。
逐步创建水体的自我平衡和自我修复的生态环境。
3. 治理的阶段和过程如何?怎样操作?答:杀灭藻类和消除水华(1)采用物理方法:捞取水体中的丝状藻类和其它漂浮物。
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循环过滤的方法去除水藻。
(2)采用化学方法:(经常使用容易引起化学物质积累,造成二次污染;藻类等浮游生物产生耐受性,微生物变异等后果)使用硫酸铜、季铵盐、活性剂、高锰酸钾、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等化学药剂,对过多的浮游生物、藻类进行杀灭、絮凝、沉降等手段,能够比较迅速改善水质,看到效果。
水库蓝藻“水华”的暴发成因及防治措施
![水库蓝藻“水华”的暴发成因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197adff3169a4517623a398.png)
水库蓝藻“水华”的暴发成因及防治措施作者:刘佳汤瑜来源:《名城绘》2020年第09期摘要: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的藻类、浮游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灾害性的生态现象。
随着近年来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水体发生水华。
本文主要对诱发水库暴发蓝藻水华的成因和控制蓝藻水华大量暴发的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库蓝藻;水华;防治经济的突飞猛进伴随着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增加,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空间经受着强烈的考验。
而当今污染体现最为严重的是淡水湖库中的“绿潮”和海水中的“赤潮”,而绿潮即所谓的蓝藻死亡时会释放微囊藻毒素,对生态环境和人的生产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威胁人类饮用水安全,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1暴发蓝藻水华后的危害蓝藻大量繁殖常见于夏天,当蓝藻暴发时,其快速生长、死亡后会在水体表面或水体中聚集形成一层蓝绿色悬浮物,即称为“水华”,也有人称为“绿潮”。
污染水源,导致水质恶化,对鱼类等水生动物以及人、畜均有较大危害,严重时会造成鱼类的死亡,这主要是因为大量死亡的蓝藻尸体分解时消耗氧气,造成鱼类窒息死亡。
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含有大量微囊藻毒素,对动物的肝脏等器官会造成严重损害,是肝癌的主要诱因,2诱发水库暴发蓝藻水华的成因2.1 外部成因随着夏季的来临,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十堰市以晴朗、无风的天气为主,另外夏季季节性水库水位下降,水库尾区河道狭窄,水体交换不畅,局部水域的水体流动性差,水库水流速度<0.5m/s,易于藻类的聚集。
加之气温升高、光照充足,促进藻类大量繁殖,易发生水华。
2.2水体中的氮、磷(N、P)比例失调,易暴发蓝藻N、P比例在水体中达到7∶1是浮游植物正常营养盐的需求比例。
一般暴发蓝藻水华的水体N∶P达到10∶1乃至20∶1。
在蓝藻大量生成时,此时增加水中P的含量,蓝藻就会进一步疯长。
调整N∶P的比例,只有在蓝藻未大量生成之前,调整P的含量可以预防蓝藻的大量生成。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24f49f1b6c175f0e7cd13786.png)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去除藻类与控制其生长是湖泊水库水体恢复与保护的难题,本文从藻类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着手,试图归纳出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来解决长期以来反复困扰人们的难题,供同行参考。
1. 为什么黑臭河道和污染严重的水体没有藻类的产生?答:黑臭河道内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和浓度都比较高,其中的污染物消耗了水体中的大量的氧,造成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相当低,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所以藻类等低等微生物和植物都没有生存的条件。
但是藻类生长的营养源还是客观存在。
在河道治理的初级阶段,采取曝气复氧措施后,水体中的溶解氧得到了部分提高,加上温度合适,光照合适,藻类生长的条件就成熟了,因为原来水体中存在的低等生物抗污染能力强、繁殖快、不易消亡,流入水体中及原有水体中的富含磷、氮等营养源给了这些藻类等低等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生物能量。
致使通过污染治理后的初级阶段,藻类等低等生物迅速繁殖,形成另一公害而存在。
而该公害也是表示水体将遭破坏的标志。
2. 治理的总体指导原则是什么?答:水体环境将是继续治理改善和不治理将进一步恶化的关键。
治理的原则是:(1)标本兼治,分步实施;(2)物理化学治理为辅(指标),生物治理为主(治本);(3)对症治理为解决燃眉之急,长期维护为长治久安之策;(4)单项阶段治理打好基础,建立综合生态体系维系水体健康。
逐步创建水体的自我平衡和自我修复的生态环境。
3. 治理的阶段和过程如何?怎样操作?答:杀灭藻类和消除水华(1)采用物理方法:捞取水体中的丝状藻类和其它漂浮物。
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循环过滤的方法去除水藻。
(2)采用化学方法:(经常使用容易引起化学物质积累,造成二次污染;藻类等浮游生物产生耐受性,微生物变异等后果)使用硫酸铜、季铵盐、活性剂、高锰酸钾、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等化学药剂,对过多的浮游生物、藻类进行杀灭、絮凝、沉降等手段,能够比较迅速改善水质,看到效果。
但是,这些效果只是暂时的、局部的,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降解营养源,原来水体中的底等生物抗污染抗杀灭的能力比较强,一旦这些药剂的浓度减低、反应作用弱化后,这些低等生物又会迅速生长,恢复原样。
水华生物知识点汇总高一
![水华生物知识点汇总高一](https://img.taocdn.com/s3/m/f65f298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9.png)
水华生物知识点汇总高一水华是指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中大量浮游藻类繁殖形成的现象。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华也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在高一生物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水华的形成原因、影响及防治方法。
本文将对水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以便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1. 水华的形成原因水华的形成是由于水体中的浮游藻类过度生长而引起的。
主要原因如下:(1)富营养化:水体中富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是促进浮游藻类生长的主要原因。
工农业废水、化肥、厕所污水等的排放,使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增多,进而促使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
(2)温度条件:水华的发生与水温密切相关,适宜的温度能够提供浮游藻类生长所需的热量。
较高的水温有利于浮游藻类的繁殖,从而加速水华的形成。
(3)光照条件:光照是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较强的光照能够提供充足的能量,促进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4)水体流动性:水流的强弱和流速的快慢对水华的发生也起到一定的影响。
水流缓慢的湖泊、池塘等水体中容易形成水华。
2. 水华的影响水华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1)水质恶化:水华会导致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下降,光合作用减弱,进而影响到水体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此外,大量浮游藻类繁殖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影响水质的安全性。
(2)光照阻断:水华使得水体变浑浊,阻断了光线的透过,导致水中植物类生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饮水安全:水华中的一些藻类会产生毒素,对人畜饮水造成威胁,严重时可能引发食物链中毒事件。
(4)影响渔业:水华的发生会降低水体中养殖、捕捞的产量,对渔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3. 水华的防治方法为了减轻水华带来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1)源头治理:防止富营养化物质进入水体是最有效的控制水华的方法。
对农业、工业、生活废水进行规范处理,减少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
(2)生物控制:利用一些对浮游藻类有拮抗作用的生物来控制水华的生长,如适量引入食草鱼类、某些浸水植物等。
海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
![海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71b5337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8.png)
海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海洋中的海藻爆发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
下面将探讨导致海藻爆发的主要原因以及可以采取的治理措施。
原因1. 养分过剩:过量的营养物质进入海洋中会促进海藻的生长。
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养分,如果这些养分进入海洋中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就会导致海藻爆发。
2. 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这对一些海藻的生长是有利的。
高温环境下,海藻能够更快速地进行光合作用并繁殖。
3. 光照不足:过量的浑浊物质、海洋污染以及一些人为活动造成的影响,会减少海水中的透明度,进而降低海藻所需的光照,导致海藻生长不良。
4. 缺氧:海藻爆发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当爆发过于严重时,会导致水体缺氧,对其他生物造成威胁。
5. 外来物种的引入:某些外来物种如赤潮藻可以快速繁殖、适应环境,一旦引入海洋,容易导致海藻爆发。
治理措施1. 减少养分输入:加强农田和城市污水的处理,确保废水中的养分得到有效去除,减少养分进入海洋。
此外,控制农业和养殖业的养分使用,避免过度施肥和养殖。
2. 提高海洋环境水质: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清除海洋中的浑浊物质,保持光照透明度,为海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推广海洋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宣传、科普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海洋保护的重视和认识,减少个人和集体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4. 积极引入天敌或竞争物种:引入一些能够控制海藻生长的天敌或竞争物种,如一些食草性动物,以达到控制海藻爆发的目的。
5. 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强对海藻生态和爆发机制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及时了解海藻爆发的动态,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海藻爆发的原因多种多样,治理海藻爆发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水体蓝藻水华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水体蓝藻水华的成因及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df320141a37f111f0855b49.png)
水体蓝藻水华的成因及控制措施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异常增殖形成水华,使水体腥臭难闻,溶解氧减少,大量鱼类死亡,严重影响了水体的功能,改变了水生态环境,危害到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影响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许多水体已受到富营养化的严重威胁,且水华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有加重的趋势。
因此,认识藻类水华的形成原因,并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刻不容缓。
1.蓝藻水华的成因(1) 营养物质与藻类水华丹麦著名生态学家Jorgensen 指出浮游藻类的生长是富营养化的关键过程,着重研究氮、磷负荷与浮游藻类生产力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总磷、总氮等营养盐相对充足,能给水生生物( 主要是藻类) 大量繁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导致浮游藻类( 或大型水生植物) 爆发性增殖。
通常认为总氮的浓度超过0.2 mg /L,总磷的浓度超过0.02 mg /L 是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发生浓度.美国EPA 建议总磷浓度0.05 mg /L,正磷酸盐浓度0.025 mg /L 是湖泊和水库磷浓度的上限。
天然水体中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本身的原生质,临界的氮磷比按重量计为7:1,当氮、磷比小于7∶1 时,氮将限制藻类的增长,否则,磷则可认为是藻类增长的限制因素。
(2) 气象因素在营养物质充分的条件下,光照强烈、水流缓慢、适合的水温最适宜藻类生长,其产生的污染有较强的空间差异性。
(3) 水生食物链失衡从本质上来说,水体藻类暴发是水中营养物质过剩导致生物物种失衡的过程,是一个环境改变而导致的生物过程,要更多地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考虑。
自然水域中存在水生食物链,各能量层次的生物通过捕食关系而紧密联系,相互间的影响也更大。
如果食浮游生物的鱼类数量减少或能力降低,将使水藻生长量超过消耗量,平衡被打破,发生富营养化。
该理论说明营养负荷的增加不是导致营养化的唯一原因。
因此,可以说水生食物链的结构失衡,是水体局部反复暴发蓝藻水华的关键因素。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https://img.taocdn.com/s3/m/1ae91c4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16.png)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和由此导致的蓝藻水华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过高,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导致蓝藻水华的大规模爆发。
本文将从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危害以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1. 农业活动农业活动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量施肥、农药的使用以及农田排水中的养分流失,都会导致养分进入水体,促进藻类的繁殖,进而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
2.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城市地表被水泥、沥青等覆盖,雨水无法渗透地下,而是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中,带走了许多污染物和养分。
此外,城市排水系统中的污水处理不完善,进一步加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3. 工业排放和生活污水工业排放和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养分,直接排入水体会造成水质恶化,为蓝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条件,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 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大量的蓝藻堆积在水体底部,消耗水体中的氧气,造成水中的生物缺氧,使得其他水生生物难以生存。
2. 毒素释放蓝藻水华中的一些藻类会产生毒素,如微囊藻会释放出微囊藻毒素,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食用了受到污染的水产品或者饮用富营养化的水源,可能导致中毒事件。
3. 生态系统破坏水体富营养化会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大量的蓝藻抢夺了其他水生植物的养分和光合作用所需的阳光,导致其他生物无法存活,这将进一步破坏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多样性。
三、应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1. 农业减肥、减药农业减肥、减药对于减少养分进入水体具有重要作用。
精确施肥,控制农药使用量,合理选择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养分的过量流失。
2. 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改善城市排水系统,采用雨水收集、雨水渗透等措施,减少雨水直排入水体的数量,降低养分和污染物的流入。
加强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确保处理后的污水符合排放标准。
赤潮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对策
![赤潮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a2b58d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e.png)
赤潮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对策一、从自然现象发展为灾害赤潮(redtide)是海洋中某些微小(2~20微米)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更小的细菌,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突然性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水华”(waterblooms)是一种在淡水中的自然生态现象,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
“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
这两种在自然界就有的赤潮和“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
在自然界中它们很快消失,并没有给水产动物和人类带来危害。
由于人类经济的发展,对大自然造成了许多干扰,最主要的是N、P营养成分的增加,造成淡水、海水的富营养化,为水中这些微小生物的爆发性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海洋中约有4000余种浮游藻类,其中约300种是可导致海水变色的赤潮种。
在300种赤潮种中约有70种能产生毒素,可通过鱼或贝类等食物链对人类造成毒害,可造成人类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中毒,如麻痹性贝毒(PSP)、腹泻性贝毒(DSP)、神经性贝毒(NSP)、记忆缺失性贝毒(ASP),严重的还可致死。
此外,还可造成大量的养殖贝类、虾类、蟹类和鱼类中毒死亡。
保护动物,如鳟鱼、海豚、海牛、海鸟、海狮、海鲸也有中毒致死的报道。
在赤潮消失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和分解,耗尽了水中的溶解氧,分解物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恶臭难闻,严重威胁海洋养殖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沿海渔民谈到赤潮变色,这不是灾害又是什么?同样地,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
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
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
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去除藻类与控制其生长是湖泊水库水体恢复与保护的难题,本文从藻类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着手,试图归纳出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来解决长期以来反复困扰人们的难题,供同行参考。
1.为什么黑臭河道和污染严重的水体没有藻类的产生
答:黑臭河道内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和浓度都比较高,其中的污染物消耗了水体中的大量的氧,造成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相当低,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所以藻类等低等微生物和植物都没有生存的条件。
但是藻类生长的营养源还是客观存在。
在河道治理的初级阶段,采取曝气复氧措施后,水体中的溶解氧得到了部分提高,加上温度合适,光照合适,藻类生长的条件就成熟了,因为原来水体中存在的低等生物抗污染能力强、繁殖快、不易消亡,流入水体中及原有水体中的富含磷、氮等营养源给了这些藻类等低等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生物能量。
致使通过污染治理后的初级阶段,藻类等低等生物迅速繁殖,形成另一公害而存在。
而该公害也是表示水体将遭破坏的标志。
2. 治理的总体指导原则是什么
答:水体环境将是继续治理改善和不治理将进一步恶化的关键。
治理的原则是:
(1)标本兼治,分步实施;
(2)物理化学治理为辅(指标),生物治理为主(治本);
(3)对症治理为解决燃眉之急,长期维护为长治久安之策;
(4)单项阶段治理打好基础,建立综合生态体系维系水体健康。
逐步创建水体的自我平衡和自我修复的生态环境。
3. 治理的阶段和过程如何怎样操作
答:杀灭藻类和消除水华
(1)采用物理方法:
捞取水体中的丝状藻类和其它漂浮物。
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循环过滤的方法去除水藻。
(2)采用化学方法:(经常使用容易引起化学物质积累,造成二次污染;藻类等浮游生物产生耐受性,微生物变异等后果)
使用硫酸铜、季铵盐、活性剂、高锰酸钾、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等化学药剂,对过多的浮游生物、藻类进行杀灭、絮凝、沉降等手段,能够比较迅速改善水质,看到效果。
但是,这些效果只是暂时的、局部的,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降解营养源,原来水体中的底等生物抗污染抗杀灭的能力比较强,一旦这些药剂的浓度减低、反应作用弱化后,这些低等生物又会迅速生长,恢复原样。
更要注意的是,这些化学药剂的经常性、长期性使用,会引起化学物质的积累,引起水体中毒,造成二次污染,要谨慎应用。
(3)采用复合方法:
用含有微生物菌剂的黏土来吸附包裹水体中的藻类,然后用絮凝剂絮凝沉降已经包裹住藻类的黏土,阻断藻类生长的光照条件,达到把藻类从水体中均匀分布的状态中聚集与水体分离的目的,增加水体的透明度。
以上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水体的感官指标:提高透明度、减少异味和减低臭味;能够降低水体的污染指标:降低DOD、氨氮等。
(4)采用微生物的方法:
①曝气复氧:通过设备或其它手段,对水体曝气复氧是一个基本的措施。
其作用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
②在水质没有达到一定的健康水平的情况下,在此阶段可以布置一定量的人工水草,模仿污水处理中的挂膜技术,为微生物的寄居、生长、作用创造人工条件。
(细菌的悬浮生长型和细菌的附着生长型)
③投放微生物菌剂:根据水质分析报告的结果,分析水体中COD、氨氮、总磷、亚硝酸盐的含量等主要水质指标,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含量比例的情况,分阶段针对性的投入响应的微生物菌剂。
其主要成分就是:复合芽孢菌、酵母菌、聚磷菌、消化细菌和反消化细菌,当然同样的菌种又分为不同的菌株,其功能和作用各不相同。
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逐步消解和降低水体中的含量,并且能够平衡稳定这些元素的在水体中的含量和比例。
投加微生物菌剂主要达到2个作用,一是激活原水体和底泥中的土着微生物,其中有厌氧细菌兼氧细菌和好氧细菌,分别对水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分子、无机分子,进而分解成单体分子进入生态体系的循环链。
厌氧菌和兼氧菌把水体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好氧菌把水体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单质的氮气、二氧化碳和水。
二是通过投加的微生物菌种来补充水体种缺乏的某些关键的微生物和营养物质,并逐步驯化、增殖、传代、繁衍从而形成适合水体特定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和完备的优势菌群,达到菌相平衡和藻相平衡,协同分解水体中的有害有机物。
(5)采用生物技术(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方法:
采用以上4种方法和手段还不足以恢复和维持水体的自洁能力,要使水体进入比较良好的状态,接下来必须进行生物治理的方法。
逐步建立起一个人工生态系统
①种植水生植物:选种和当地水体和观赏相适应的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和观赏性植物。
水生植物的作用是综合性的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
②投加适量的鱼虾苗:鱼虾是生物链中最典型的消费者,它们能将植物状态的碳水化合物、初级蛋白质和脂肪转化为高级蛋白质和脂肪。
食草性鱼类,如草鱼、等;杂食性鱼类,如鲫鱼、扁鱼等;肉食性鱼类,如乌青、黑鱼、桂鱼等;还有的是专门吃浮游生物的,如鲢鱼、鳙鱼等。
这里所讲的水里养鱼,并不是象鱼塘那样高密度放养,更不是象目前淀山湖的网箱养鱼;而是从生物链的连接出发,在一些河道与湖泊中下意识地放养一些鱼虾。
在放养鱼虾时,要注意食草性、食杂性、食肉性之间的搭配。
放养数量要与水体面积相适应;还要控制鱼虾的生长繁殖。
水体中养殖鱼虾可以消耗水体中碳水化合物、初级蛋白质和脂肪,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水中植物和浮游生物的密度;同时,还能为同类提供食物。
鱼虾在的水里自由洄游,增添了水景的观赏效果。
③投加适量的螺蛳、蚌等贝壳类底栖动物:螺蚌等贝壳类动物和大量的底栖动物,在水底形成了另一个世界,它们既相辅相成,又消耗着大量剩下和留下来的枝叶、残体、尸体和排泄物,有一部分的小型无脊椎动物,还兼有将有机物质进行分解的作用。
它们的分泌物是良好的生物絮凝剂,对水体中的有机和无机的悬浮物起到凝聚沉降作用,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④水体面积大的还可以养殖适量的水禽。
形成多条食物链:绿色植物被草食动物所食,草食动物被肉食动物吃掉,植物和动物残体又可为小动物和低等动物分解,这种吃与被吃而形成了食物链关系。
其中的有机污染物不仅被细菌和真菌降解净化,而其降解的最终产物,一些无机化合物作为碳源、氮源和磷源,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参与食物网中的新陈代谢过程,并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逐级迁移转化,最后转变成水生作物、鱼、虾、蚌等产物。
在这个人工生态系统中,不仅有分解者生物、生产者生物,还有消费者生物,三者分工协作,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更有效的处理与利用,并由此可形成许多条食物链,构成纵横交错的食物网生态系统。
如果在各营养级之间保持适宜的数量比和能量比,就可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系统。
从而保持维系水体的健康稳定。
生物链的存在,促使生态环境中简单的无机物质→有机物质→简单无机物质……周而复始地反复循环,形成了通常所说的生态平衡。
⑤管理经常化日常化
由于城市的水体普遍都比较小,环境容量、纳污能力也相当小,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体系相当脆弱,容易受各种因素的环境污染的冲击,从而切断生物链,导致整个生态体系受到破坏。
水体的维护要建立日常化经常化的跟踪监测干预机制。
通过人的努力,科学管理,在河道、湖泊、水体中维系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生物链,并积极地、经常不断地进行必要的干预,促使其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