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

合集下载

景观生态学应用原理

景观生态学应用原理

景观生态学应用原理首先是景观格局原理。

景观格局是指景观空间上不同元素的组合和相对位置。

景观格局原理认为,景观的格局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景观格局应该是多样性、连续性和扩展性的。

多样性指的是景观中不同类型的生境和植被类型的存在,它有助于提供不同的生境条件,满足不同生物的生存需求。

连续性指的是不同景观类型之间无明显的边界隔离,有助于生物的迁移和交流,维持种群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扩展性指的是景观面积足够大,以容纳足够的种群数量和种类,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其次是景观过程原理。

景观过程指的是景观中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景观过程原理认为,景观中的生物和环境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些相互作用关系决定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景观过程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种间关系等。

例如,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基础,它们在景观中起到了调节和平衡生物群落结构的作用。

景观过程的研究可以揭示景观格局与生态功能之间的关系,为景观合理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是景观功能原理。

景观功能指的是景观对于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服务和价值。

景观功能原理认为,良好的景观应该能够提供多种功能,包括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生态功能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维持、物质循环、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

经济功能指的是景观所提供的资源和经济收益,如农业产出、旅游业发展等。

社会功能指的是景观对于人类的健康、休闲和文化价值的满足。

景观功能的研究可以为景观规划和管理提供指导,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原理包括景观格局原理、景观过程原理和景观功能原理。

这些原理揭示了景观的空间结构、生态过程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为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景观,可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绿地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完整性和连通性

绿地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完整性和连通性
• 1、引入相关学科知识,巩固景观格局-生 、引入相关学科知识,巩固景观格局 生 态过程理论基础, 态过程理论基础,开拓研究视野 • 2、生态过程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机理探索与 、 模拟研究 • 3、改进完善现有景观格局分析主要手段 、改进完善现有景观格局分析主要手段— ——景观指数 景观指数 • 4、加强格局-过程相互关系的研究 、加强格局-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这是景观生态学 的基本前提。二者相互作用而表现出一定的景观生态功能,并 且这种相互作用受尺度的制约。
• 3、研究方法 、 •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是指利用景观指数、 技 术分析景观格局的时空异质性,从而实现 对生态过程的研究。 其目的是从看似无序 的景观要素镶嵌中,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 规律性,并确定产生和控制空间格局的因 子和机制。
绿地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完 整性和连通性
城市与环境学院 马鹏刚

• 景观的概念

•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进展

• 西安市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与过程的 完整性和连通性 •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

§1 景观的概念
• 1、景观的概念 • R. Forman & M. Godron(1985)认为景观是由 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 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同时认为一个景观 应具备下述四个特征: • 1)景观是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 • 2)组成景观的各生态系统间存在物质、能量流动 和相互影响; • 3)景观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 4)景观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特征与一定的干扰状况 的聚合相对应。
• 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 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 ——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 ——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 匀性及其复杂性。 • 缀块性(patchness) 缀块性(patchness) ——缀块的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与配置关系。 ——缀块的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与配置关系。 景观连接度(landscape connectivity) 景观连接度(landscape connectivity) ——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量度。 ——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量度。

城市景观规划的可持续性与生态环境

城市景观规划的可持续性与生态环境

城市景观规划的可持续性与生态环境一、引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在城市规划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城市景观规划的可持续性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它不仅关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景观规划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城市景观规划与生态环境城市景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内外环境的设计和管理,使城市具备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环境。

它不仅包括城市公园、绿地、湖泊等自然景观的规划和建设,也包括城市建筑、道路、交通等人工景观的布局和设计。

城市景观规划的核心目标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城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方。

城市景观规划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保护生态环境。

首先,它可以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包括公园、林地、湿地等自然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为城市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等生态服务。

其次,城市景观规划可以通过合理布局道路和建筑,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例如,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减少尾气排放和交通拥堵。

此外,城市景观规划还可以通过保护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三、城市景观规划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然而,城市景观规划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用地不断扩大,大量的自然景观被破坏和消失,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其次,城市景观规划往往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此外,城市景观规划的实施也面临着技术和资金的限制。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城市景观规划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政府可以制定一些激励政策,鼓励开发商在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例如,给予符合生态环境标准的建筑项目一定的奖励和优惠政策。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城市景观规划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

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

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摘要: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是衡量现代城市生态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指标。

本文以中山市为例,分析城市景观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并为未来中山市城市景观格局的改进提出了初步方案。

通过这一典型分析,文章旨在探讨中国的一些园林绿化质量教高的先进城市,应探讨如何使城市建设再上一个台阶,领导全国其它城市的景观生态建设。

关键词:中山市,城市设计,景观规划,景观生态,景观连续性1 引言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镶嵌体。

在这一景观镶嵌体中发生着一系列的生态过程。

从内容上来分,有生物过程、非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

生物过程如某一地段内植物的生长、有机物的分解和养份的循环利用过程,水的生物自净过程,生物群落的演替,物种之间的过程,物种的空间运动等。

非生物过程如风、水和土及其它物质的流动,能流和信息流等。

人文过程则是城市景观中最复杂的过程,包括人的空间运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程,及与之相关的物流、能流和价值流。

从空间上分,景观中的这些过程可分为垂直过程(vertical)和水平(horizontal)过程。

垂直过程发生在某一景观单元或生态系统的内部而水平过程发生在不同的景观单元或生态系统之间。

尊重生态过程进行景观和城市规划是生态规划的核心。

生态规划特别注意到传统的城市与景观规划中功能分区方法的不足,而提出土地利用应体现土地本身的内在价值,这种内在价值是由自然过程所决定的。

即自然的地质、土壤、水文、植物、动物和基于这些自然因子层的文化历史决定了某一地段应适合于某种用途。

从17世纪英国规划学家patrick eddes的"先调查后规划"到本世纪50年代i. mchar的自然设计(desin with nature),生态规划发展了一整套的从土地适应性分析到土地利用的规划方法论和技术,即叠加技术(overlay) (faludi 1973; steinitz, parker, 等1976;steiner, youn等1987 )。

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规划设计及其可持续发展

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规划设计及其可持续发展

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规划设计及其可持续发展摘要:目前,城市绿化已成为发现城市现代化和城市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引起了公民和市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景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规划理念越来越重要,人们对生态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园林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态概念的基础上,城市园林设计应尊重生态、节能和节水原则,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城市环境。

有鉴于此,本文结合城市园林的具体要素,分析了当前中国园林绿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前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废水、垃圾、废气等导致了城市的污染,对城市景观造成了严重破坏。

我国重视生态发展理念,景观生态设计是景观永恒的主题。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景观设计师强调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应局限于理论,而应成为城市景观设计的要素之一。

在设计城市景观规划时,必须确保灵活应用环境原则和景观规划方法,使城市规划适应城市经济、景观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一、园林景观布局的原则园林的形状由园林的内容决定,景观的布置必须符合综合要求。

园林的主要功能是改善环境,创造美好的游戏和休息。

园林的景观布局需要综合解决功能利用、园林工作、经济基础等方面的景观设计问题,必须符合统一的指导方针。

园林的设计包括水和植物、地形、建筑等。

为了达到标准布局,你必须把园林的景色融入大自然。

园林能很好地调节城市的生态,是一个艺术空间,一个反映城市人类心理的自然空间。

为了创建理想的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规划城市景观设计。

结合景观生态学的规划和原则以及景观规划原则,可以深化和拓展城市景观的规定性和内容,从而决定性地推动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长远规划城市建设设计科学合理景观的总体激励对城市的长期发展具有巨大影响。

但是城市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景观一般不那么好。

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2

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2

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2(a)慎明渠转暗在治理易于污染的城区明渠的简单做法是将其覆盖,明渠转暗,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对改善城市卫生面貌有一定的益处。

但在盖去明渠的同时,也埋葬了一种城里人能体验到的自然的过程。

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几十年填埋排水渠的历史之后,已开始回味明渠的意义,并重新考虑明渠的设计,成为城市难得之景观(Thayer 1989).起湾道排洪渠的南段已覆盖(图10),而北段尚为明渠。

建议不再覆盖。

在可能的情况下打通已覆盖的暗渠,使之与现有明渠连为一体。

(b)节制使用工程措施,还水道以自然本色目前,国内对城市河渠的工程处理基本上都是水泥衬底和驳岸,裁弯取直,这似乎对排洪排污有效,但实际上这种工程措施是落后的。

目前,国际先进国家已普遍反对河道治理的这种工程措施,包括美国洛杉机河流治理,都强调还河道以自然本色。

拓宽河道使之成为一个水-湿地-旱地生境系列综合体,节制地使用钢筋水泥,至少有以下几大好处:第一,减少工程投资;第二,利用自然的生态过程净化污水;第三,维护城市中难得的自然生境。

使垂直的和水平的生态过程得以延续,即可以成为自然水生、湿生和旱生生物的栖息地,也是城市各自然栖息地斑块以及于城郊自然基质间的生物廊道。

(c)治理污染,引注清水除西河外,上述几个水系都已遭严重污染,主要因为城市生活污水排入其中所造成(图6)。

应设排污管将污水分别处理,同时沟通通水系,引注自然清水,使污水河成为清溪。

结合两岸绿化带,使河道两侧成为人们消暑纳凉,闻花香听鸟语之好处去,此也是中山市人民之理想(杨桂濂,1996)。

(2)连接城中残遗斑块中山市城区目前保留有多个山丘而成为建成环境中的自然残遗斑块,并陆续成为公园绿地。

这些绿色斑块象是城市海洋中的孤岛,相互之间缺乏(图1),与城外自然丘陵山地也没有结构和功能上的,建立这些是中山市整体景观可望发生重大改观的一个突破点。

建立这种景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a)水系廊道联接城中绿色斑块以上述水系络结构为,将城中孤立斑块连为一体,形成一种串珠式结构(图7),这就要求城市扩展和旧城改造过程中有意识地留出绿化用地,以保持山体与水系之间的空间,这种空间是山、水景观元素之间自然过程的必然(如水源于山泉),也为生物提供一个连续空间。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让我们看到了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繁荣与便利,同时也暴露了城市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应运而生。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核心理念是在城市发展中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构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城市景观系统。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强调的不仅仅是绿化,更注重的是自然与建筑的融合。

在规划中,我们需要探讨如何在城市建设中保留自然地貌、水系、植被以及野生动植物群落。

在一些成功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建设中的自然元素被很好地保留下来,作为城市景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自然元素不仅为城市赋予了独特的景观特色,同时也提供了生态系统功能,提高了城市的可持续性。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还需要关注城市生态网络的建立。

通过建设绿道、生态廊道、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将城市中的绿色空间连结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网络。

这样的设计可以促进城市间的生物流动,维持动植物的基因交换和种群连续性,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到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创造出更多的公共开放空间供人们休闲和活动。

这些空间不仅要有绿地和花坛,还可以引入湖泊、河流和湿地等自然水体,以及减少硬化地面,增加自然渗透体系。

这些措施不仅能增加城市的景观价值,还可以提供城市水资源的自我净化和调节能力。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还要注重生态教育的普及。

通过在城市中建设生态公园、生态学校等,让市民更加了解和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行动。

生态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更需要将生态教育融入到城市的各个领域和层面。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空间、景观、文化和社会等因素。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和民众的参与。

同时,由于每个城市的特点和需求都不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也需要因地制宜,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这需要城市规划师、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人士和市民之间的密切合作。

景观生态学-4格局与过程

景观生态学-4格局与过程

景观生态学-4格局与过程景观生态学是一个关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自然生态系统,还包括人工生态系统和不同尺度的景观空间。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角度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格局和过程。

格局是指景观空间的空间结构、组织、形态和分布,描述了景观的形状、大小、分布和连接方式。

景观格局的特点和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景观格局中,联结性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景观联结性指各个空间要素间通过生态过程的连通程度。

高连通性的景观可以促进物种迁移和种群扩散,降低遗传分化和物种灭绝的风险。

反之,低连通性的景观使得物种无法迁移和扩散,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景观连通性的维护可以通过提高景观的空间复杂度来实现。

景观复杂度指景观中要素间空间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程度。

提高景观复杂度可以增加景观内部的空间异质性,增强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相反,降低景观复杂度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提高对外部干扰的敏感程度。

在景观格局中,景观斑块大小和分布格局也是重要的因素。

斑块大小对物种领域分布、头数大小和维持时间有着重要影响。

斑块的分布格局直接影响物种在景观中的连通程度。

一般来说,大面积、集中分布的斑块会提高物种的连通程度,增加物种迁移和扩散的可能性。

所谓的过程,是指景观中在空间中发生的生态作用,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传输以及地管理作用。

生态过程是指物种在景观空间中的交互作用,包括食物链、捕食和繁殖等过程。

能量和物质循环是景观生态系统维持的重要过程。

通常将景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分为两类:小区域过程和大区域过程。

小区域过程是指在景观中小面积内发生的相对封闭的生态过程。

典型的小区域过程包括物种之间的关系、食物链的关系和生态圈中微生物的生物地理和化学作用。

大区域过程是指在大规模景观空间范围内发生的宏观生态学过程,例如物种迁移、鸟类迁徙和气候变化。

大区域过程对小区域过程有重要影响,因为大区域过程决定了物种的来源和去向以及其生态系统中的连通性。

景观生态学与城市可持续性景观规划方案

景观生态学与城市可持续性景观规划方案

景观生态学与城市可持续性景观规划方案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的学科。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城市可持续性成为了全球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的重要课题。

城市可持续性景观规划方案就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提供社会、环境和经济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设计策略。

首先,城市可持续性景观规划方案应该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保留或恢复城市中的河流、湿地、森林等自然景观,不仅可以提供城市居民的生态服务,比如水源保护、空气净化和气温调节,还能提升城市的生态美感和生态文化价值。

其次,城市可持续性景观规划方案应该注重提高城市景观的生态功能。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绿地、植被和空地利用,增加城市的碳吸收能力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污染物排放。

例如,可以建立城市农田、城市森林和城市湿地等生态系统,提供农业生产、空气净化和雨水滞留等生态服务功能。

再次,城市可持续性景观规划方案应该注重提升人与自然的互动与体验。

通过创造性的景观设计和规划,使城市居民能够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美景和健康的休闲活动。

例如,在城市绿地和公园中设置步道、健身设施和游憩区域,为居民提供运动和休闲的场所。

最后,城市可持续性景观规划方案应该注重社区参与和文化保护。

通过鼓励居民参与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使城市景观与居民需求相结合,提升城市居民的满意度和社区凝聚力。

同时,要尊重和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景观设计中,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和独特性。

综上所述,景观生态学与城市可持续性景观规划方案密切相关。

通过科学的景观生态学原理指导和城市可持续性发展需求的考虑,可实现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景观的生态功能、提升人与自然的互动和体验、促进社区参与和文化保护等目标,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

只有注重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城市可持续性的发展策略,才能真正实现城市景观的可持续性,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

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生态系统服务的系统耦合

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生态系统服务的系统耦合

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生态系统服务的系统耦合作者:王书明张志华来源:《鄱阳湖学刊》2017年第02期[摘要]傅伯杰院士提出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生态系统服务三者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第一,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影响,景观格局作用于生态过程,同时生态过程对景观格局形成反馈。

第二,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带来生态系统过程的改变,生态系统过程的改变影响着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

第三,需开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生态管理,集成有利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案,根据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结果,为土地利用决策提出建议,将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改善方案反馈到景观空间单元上,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景观格局的优化。

此外,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生态系统服务三方耦合概念也适用于海洋生态系统。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生态系统服务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景观生态学于20世纪30年代源起于欧洲,并在北美发展壮大,主要应用于土地利用与规划、资源开发与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

中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在历经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紧随国际研究的前沿动态,另一方面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与城市景观生态、生态脆弱区的景观生态、生态恢复等相结合的研究,目前在国际上已占有一席之地。

傅伯杰院士多年来一直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并于1999年当选为国际景观生态学会副主席,他在土地利用格局、生态过程及尺度效应方面的研究为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外,他将生态系统服务引入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研究中,不仅服务于国家的生态文明战略,而且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为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通过对其景观生态学思想进行述评,力求加强对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理解,从而把握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动态。

一、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耦合及其尺度转换(一)格局与过程傅伯杰提出,格局是形成对世界认识的外在表现,过程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机理进行描述,而格局和过程一般指的是不同的景观或地理单元在空间上所具有的关系及对这种关系进行响应的演变过程。

浅谈无锡市景观生态与格局的持续性

浅谈无锡市景观生态与格局的持续性
上海农业科技
2 1一 0l4
浅 谈 无 锡 市 景 观 生态 与格 局 的 持续 性
张通广 ( 苏省无 锡 明 日风 园艺有 限公 司 2 4 6 ) 江 10 4
摘 要 :维 护 景 观 生态 过程 与 格 局 的 连 续 性 是衡 量 现 代 城 市生 态 健 康 与 安 全 的重 要指 标 。 以无 锡 市为 例 ,
廊 道 、防 护 林 廊 道 、道 路 绿 地 廊 道 。
Ged s “ 调 查 后 规 划 ” 到 2 世 纪 5 代 I de的 先 0 O年 .Mc r Hag
套从土地适应性分析到土地利用 的规 划方法论和技术 , 即叠 加技术 ( v r y) Mc r 形象地 称之为 “ O el , Hag a 千层饼”模式
流等 。人 文 过 程 则 是 城 市 景 观 中最 复 杂 的 过程 , 括 人 的 空 包 间运 动 ,人类 的生 产 和 生活 过程 ,及 与 之相 关 的 物 流 、能 流
生态过程与景观 元素分布 及土地利用之 间的关系 , 它很难反
映水平生态 过程 与景观格 局之间的关系 ,如风、 、 水 土的流 动, 动物 的空 间运 动及人 的流动 , 灾害过程如城市火灾的扩
散 过 程 与 景 观格 局 之 关 系 。
始于2 世纪 3 年代而兴于 8 年代的景观生态学为解决 O 0 O
水 平 过 程 与 景 观 格 局 的 关 系 提 供 了强 有 力 的 理 论 指 导 , 而 从
和价值流。从空间上分 , 景观 中的这些过程 可分 为垂直过程
和 水 平过 程 。 垂直 过 程 发 生 在 某 一 景 观 单 元 或生 态 系 统 的 内 部 , 水 平 过程 发生 在 不 同 的 景 观 单 元 或生 态 系 统 之 间 。 而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恢复与景观可持续性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恢复与景观可持续性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恢复与景观可持续性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为城市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往往忽视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维护,导致城市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因此,在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生态恢复和景观的可持续性成为了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一、生态恢复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意义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和技术手段,修复、重建和改善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恢复的目标是重建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实现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恢复的意义在于:1. 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恢复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通过生态恢复,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提供清洁的水源和净化城市水体,提高城市环境的品质。

3. 人文关怀与精神抚慰:生态恢复可以营造出绿色和谐的城市环境,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为城市居民带来身心愉悦,增强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二、景观可持续性与城市发展景观可持续性是指在景观规划和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实现景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离不开景观的塑造与规划,因此,景观可持续性也成为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目标。

1. 环境可持续性:城市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合理规划城市植被,减少土地开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

2. 社会可持续性: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人文环境和社会需求,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提供公共空间供市民休闲娱乐,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3. 经济可持续性: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经济效益,提高城市景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城市旅游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三、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性实践1. 建立绿色基础设施:城市景观设计应通过建立绿色基础设施,如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的自然环境质量。

城市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分析

城市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分析

城市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是指城市中各种景观元素之间的空间分布模式和相互关系。

它反映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状况和演变趋势,对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探讨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方向。

1. 城市景观类型及其分布城市景观主要包括建筑物、绿地、水体、道路和开放空间等,它们在城市中呈现不同的分布格局。

建筑物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形成独特的城市天际线;绿地和水体则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和低密度区域,形成了城市的“绿肺”和水系;道路和开放空间则贯穿整个城市,连接各个功能区。

2. 景观格局特征城市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具有以下特征:(1)分布的离散性:不同类型的景观元素呈现离散分布,形成了城市的景观片段化特征。

(2)空间格局的复杂性:不同类型的景观元素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空间相互关系,包括聚集、分散、扩散等。

(3)景观形态的多样性:城市中的景观元素形态多样,既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也有不规则的自然形态。

3. 景观格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1)生态连通性:合理的景观格局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促进物种的迁移和交流,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生物多样性:多样化的景观格局可以提供丰富的生境类型,促进不同物种的栖息和繁衍,提高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水平。

(3)生态服务功能:景观格局的合理安排可以提供各类生态服务功能,如调节气候、净化水源、保持土壤稳定等,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4. 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为了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科学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合理分配各类景观元素,避免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2)增加城市绿地: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绿化率,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面积,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3)保护水体资源:加强对城市水体的保护和修复,建设城市湿地、人工湖泊等水体景观,提供生态栖息地和水资源。

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与景观格局

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与景观格局

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与景观格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与景观格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指的是城市内各种生态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生态功能,而景观格局则是指城市中各种景观要素的数量、分布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与景观格局是相互关联的,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城市中的绿地系统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缓解城市繁忙的生活节奏。

同时,绿地还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净化空气质量,提供新鲜的氧气。

城市的水系系统可以提供水资源,调节城市的温度和湿度,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

鸟类、昆虫等生物的存在也能够丰富城市的生态系统,提供观赏价值和生物多样性。

其次,城市的景观格局对于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城市中的道路交通网络的布局和规划,不仅关系到交通便利程度,还影响到城市的景观格局。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的运输效率。

同时,城市建筑的布局和景观设计,也对城市的整体形象产生重要影响。

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创造美观的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格局的改善还能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景观格局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城市绿地空间的不断减少,导致城市中缺乏足够的绿色空间,使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受到限制。

同时,城市中的土地使用规划和建筑设计不合理,导致城市的景观格局不平衡。

一些城市中充斥着高楼大厦,缺乏自然景观和公共绿地。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景观格局,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景观格局,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和水系系统,确保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同时,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管理,控制城市的高密度建设,提高城市的景观质量。

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机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一大关键。

古代堪舆把城市穴场喻为"胎息",意即大地母亲的胎座,城市及人居在这里通过水系、山体及风道等,吸吮着大地母亲的乳汁。

破坏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就切断自然的过程,包括风、水、物种、营养等的流动,必然会使城市这一大地之胎发育不良,以至失去生命。

历史上许多文明的消失也被归因于此。

翻开每一个中国古代城市史志的开篇---形胜篇,都在字里行间透出对区域山水格局连续性的关注和认知。

中国古代的城市地理学家们甚至把整个华夏大地的山水格局,都作为有机的连续体来认知和保护,每个州府衙门所在地,都城的所在地都从认知图式上和实际的规划上都被当作发脉于昆仑山的枝杆山系和水系上的一个穴场。

明皇朝曾明令禁止北京西山上的任何开山、填河工程,以保障京都山水龙脉不受断损。

断山、断水被堪舆认为是最不吉利的景观,如果古代中国人对山水格局连续性的吉凶观是基于经验和潜意识的(俞孔坚,1998),那么,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则是对我们维护这种整体景观基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NavehandLieberman,1984;FormanandGodron,1986;Forman,1995)。

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特别是80年代中期开始,借助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生态学观察和资料积累,面对高速公路及城市盲目扩张造成自然景观基质的破碎化,山脉被无情地切割,河流被任意截断,景观生态学提出了严重警告,照此下去,大量物种将不再持续生存下去,自然环境将不再可持续,人类自然也将不再可持续。

因此,维护大地景观格局的连续性,维护自然过程的连续性成为区域及景观规划的首要任务之一(Harris,1984;Schreiber,1988;Noss,1991;)。

城市绿色园林设计中的生态连通与景观营造

城市绿色园林设计中的生态连通与景观营造

城市绿色园林设计中的生态连通与景观营造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色园林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

绿色园林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连接城市与自然的纽带。

在城市绿色园林设计中,生态连通与景观营造是核心概念,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城市生态发展。

首先,生态连通是城市绿色园林设计的重要环节。

生态连通是指通过景观、道路和绿地等手段,打破城市内部和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隔离,形成一个完整且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生态连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其一,生态连通能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城市的建设往往会破坏原有的生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而在绿色园林设计中,通过生态连通,可以将零散的绿地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生态廊道,为动植物提供生存和繁衍的场所,从而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其二,生态连通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的建设常常面临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而通过生态连通,可以引入更多的绿植,增加氧气的产生,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并能够过滤和净化降雨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城市的空气和水质。

其三,生态连通有助于构建生态服务体系。

生态服务体系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各种服务。

通过生态连通,可以恢复或构建湿地、水源涵养区等生态功能区域,为城市提供水源、农业生产、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服务,增加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除了生态连通,景观营造也是城市绿色园林设计不可忽视的一环。

景观营造旨在通过绿色植被、水体、地形等元素的运用,打造出美丽、宜人的城市景观。

景观营造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景观营造能够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研究表明,良好的景观设计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城市绿色园林设计中,通过营造美丽的景观,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减轻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其二,景观营造有助于增加城市的吸引力。

城市的吸引力对于吸引人才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绿色园林景观可以为城市增添亮丽的风景线,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内容摘要现代城市是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如何维持并促进其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新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的解释以及对景观规划与生态规划之间关系的比较,阐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间的可协调性与一致性。

1.前言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

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生态系统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

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发表:城市规划 1998 作者:俞孔坚摘要: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是衡量现代城市生态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指标。

本文以中山市为例,分析城市景观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并为未来中山市城市景观格局的改进提出了初步方案。

通过这一典型分析,文章旨在探讨中国的一些园林绿化质量教高的先进城市,应探讨如何使城市建设再上一个台阶,领导全国其它城市的景观生态建设。

Connectivity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Patterns: With A Case Study at Zhong Shan in Guangdong ProvinceKongjian Yu*, Zheng Ye**, Di Hua Li*, Duan Tie Wu***(*Department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Landscape Bureau, Zhong Shang City;***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Connectivity of landscape processes and patterns is a major criteria for a secure and healthy city. Using Zhong Shan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issue of natural process and pattern connectivity in a urban landscape and proposed and schem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landscape in the case study area. The major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show a possible way for the already well landscaped cities to step further in landscape ecological improvement, and explore a new model for urban landscape improvement in other cities in China.Keywords: Zhong Shan City, Urban design,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connectivity.关键词:中山市,城市设计,景观规划,景观生态,景观连续性1 引言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镶嵌体。

在这一景观镶嵌体中发生着一系列的生态过程。

从内容上来分,有生物过程、非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

生物过程如某一地段内植物的生长、有机物的分解和养份的循环利用过程,水的生物自净过程,生物群落的演替,物种之间的过程,物种的空间运动等。

非生物过程如风、水和土及其它物质的流动,能流和信息流等。

人文过程则是城市景观中最复杂的过程,包括人的空间运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程,及与之相关的物流、能流和价值流。

从空间上分,景观中的这些过程可分为垂直过程(Vertical)和水平(Horizontal)过程。

垂直过程发生在某一景观单元或生态系统的内部而水平过程发生在不同的景观单元或生态系统之间。

尊重生态过程进行景观和城市规划是生态规划的核心。

生态规划特别注意到传统的城市与景观规划中功能分区方法的不足,而提出土地利用应体现土地本身的内在价值,这种内在价值是由自然过程所决定的。

即自然的地质、土壤、水文、植物、动物和基于这些自然因子层的文化历史决定了某一地段应适合于某种用途。

从17世纪英国规划学家Patrick Geddes的"先调查后规划"到本世纪50年代 I. McHarg的自然设计 (Design With Nature),生态规划发展了一整套的从土地适应性分析到土地利用的规划方法论和技术,即叠加技术(Overlay) (Faludi 1973; Steinitz, Parker, 等 1976;Steiner, Young等1987 )。

McHarg 形象地称之为"千层饼"模式(Layer-cake model)(1981)。

这种生态规划的千层饼模式实际上体现了规划以垂直生态过程的连续性为依据,使景观改变和土地利用方式适应于生态过程。

正如McHarg所说的"所有系统都追求生存与成功。

这种状态可以描述为负熵-适应-健康。

其对立面则是正熵-不适应-病态。

要达到第一种状态,系统需要找到最适的环境,使环境适应自己也使自己适应于环境"(1981)。

然而,生态规划的千层饼模式忽视了景观中的水平生态过程,千层饼生态规划模式只能反映类似从地质-水文-土壤-植被-动物-人类活动这样某个单一单元之内的生态过程与景观元素分布及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它很难反映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如风、水、土的流动,动物的空间运动及人的流动,灾害过程如城市火灾的扩散过程与景观格局之关系。

始于30年代而兴于80年代的景观生态学则为解决水平过程与景观格局的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从而使城市与景观的生态规划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景观生态规划时代。

景观生态强调水平过程与景观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Naveh and Lieberman 1983; Forman and Godron 1986; Risser 1987; Turner 1989;Forman 1995) 。

它把"斑块-廊道-基质"(Patch-corridor-matrix)作为分析任何一种景观的模式。

在一个人为影响占主要地位的景观中,特别是城市和城郊,自然景观和自然过程已被人类分隔得四分五裂,自然生态过程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已受到严重威胁,最终将威胁到人类及其文化的可持续性。

因此,景观生态学应用于城市及景观规划中特别强调维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Connectivity)和完整性(Integrity)(Noss 1991; Schrieiber 1991)。

具体地讲在城市和郊区景观中要维护自然残遗斑块之间的联系,如残遗山林斑块,湿地等自然斑块之间的空间联系,维持城内残遗斑块与作为城市景观背景的自然山地或水系之间的联系。

这些空间联系的主要结构是廊道,如水系廊道,防护林廊道,道路绿地廊道。

岛屿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都有大量的科学观察证明维护自然与景观格局连续性对人类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意义(MacArthur and Wilson 1963,1967; Forman 1995)。

作为城市与景观规划师及管理者来说,这也是一种道德修养和伦理价值观,即所谓的隔离(连续)伦理(The ethic of isolation),它体现了人对自然过程的尊重(Forman,1990)。

美国波士顿的"蓝宝石项链"就是通过把城市中一系列绿地与自然地连接起来的而形成的杰作,也是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之父Olmsted的代表作。

这种自然过程与格局的连续伦理在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人居环境甚至墓葬景观规划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即风水说对山龙、水龙绵延连续的注重(Yu,1994)。

所以维持城市景观生态过程和格局的连续性(包括垂直过程和水平过程)是基于科学(反映了人们对维持人类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认识)而又高于科学的伦理和道德(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尊重,体现了人的价值观和文化水平)。

此外,自然景观格局的连续性还有更广的意义,包括人类的景观体验及其认知学的意义。

2 中山市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从历届市长到城建专业人员和普通市民,城市景观及绿地系统建设在中山市都得到高度重视,"园林城市"和"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的荣誉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其城市景观建设之成就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本文以中山市为例,一方面为中山市进一步在城市景观建设中提供一点参考,这也是中山市领导的期望(吴锐成,1996),更重要的是为全国其它城市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注意维护景观生态过程和格局的连续性提供借鉴。

讨论只限于中山市城区范围。

2.1 景观格局现状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山市已形成了良好的景观,集中体现在:(1) 在区域范围内,普遍的大地绿化,使中山市有了一个良好的整体生态景观背景,即郊野景观基质。

(2) 在城区范围内,已建成了多个面积可观的公园绿地,包括紫马岭公园,孙文公园。

这些新建的公园绿地加上原有的城中山丘绿地,形成了颇有中山市特色的城中绿岛景观(图1-2)。

(3) 社区绿地、各类专用绿地,街头公共绿地星罗棋布,设计讲究管理精细。

(4) 道路街道绿化质量较高(图3)未来中山市欲求城市景观上的长足发展,应努力克服以下几方面的景观缺陷:(1)城区内外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上缺乏连续,城区与区域景观尚未成为有机的整体。

特别在城市边缘带,自然景观生态过程和格局的不到应有的尊重(图1,4)。

(2) 城区各绿地斑块之间缺乏联系,如中山公园和西山公园等均被建筑物所包围,没有绿色的生命廊道与外界相连(图5)。

(3) 一些重要的自然过程与景观格局联系通道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和利用,包括水系廊道(图6)。

所以,中山市未来景观改进之重点方向应在于加强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

图2. 中山市的绿岛景观(俞孔坚摄)图3.中山市道路绿化绿之一(俞孔坚摄)图4.城市边缘所反映的城市扩展过程中对自然景观缺乏尊重(俞孔坚摄)图5.城中绿岛缺乏与外界联系的生命廊道(俞孔坚摄)图6.水系廊道没有的到维护,生活污水排入(俞孔坚摄)2.2 加强中山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连续性的几个关键途径在现有景观格局基础上,中山市可望通过以下几方面改善城区景观生态过程和格局的连续性(图7)。

(1)建立水系廊道网络首先,市政府提出的打通岐江两岸,建设绿化带的决定是明智的、将使中山市区城市景观大大改善,造福市民。

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这一绿色廊道在规划设计时应特别注重多种功能,除了作为文化和休闲娱乐走廊外,最重要的是它应作为自然过程的连续通道来设计,切忌过于精雕细刻,亭台楼阁之类,而应把南部和西南部郊野景观引入城市,并使之成为中山城区南北部郊野景观的一个联系廊道,使生物跨越城市而运动成为可能,使被城区割断的自然通道重新打开,也使市区腹地居民有机会接触自然(图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