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合集下载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1、前言1.1 课程性质《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5个学习模块。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构成;掌握新能源的种类及特性;知道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并达到以下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能掌握新燃料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工作原理能认识到燃气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它们常见故障、日常维护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5.1 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以任务引领型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项目活动组织编写内容。

项目活动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教材应图文并茂,循序渐进,讲解清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城市燃气概况的认识。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在本标准基础上有所拓展,将城市燃气的新发展、新成果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在教材编写中要突出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以适应燃气行业发展的需^<。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开课系:交通工程学院适用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学时:36学分:2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根据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了本教学大纲,本课程主要讲授: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生物柴油汽车,二甲醚汽车,氢气汽车,由于条件限制,学习主要以理论为主。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本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的任务是: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新能源汽车结构及组成原理、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新能源汽车维护。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运用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体要求如下:1.要求学生认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2.要求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3.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汽车基础知识,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电动汽车用电机。

4.要求学生掌握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生物柴油汽车,二甲醚汽车,氢气汽车,电动汽车基础,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原理、驱动布置形式及关键技术。

5.要求学生掌握各类新能源汽车的特点与相关技术。

6.要求学生掌握部分新能源汽车维护知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新能源汽车概述教学要求1.了解新能源;2.了解新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3.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教学内容1.新能源汽车概述;2.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第二章纯电动汽车教学要求1.掌握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类及应用特点;2.掌握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3.掌握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和影响因素4. 了解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纯电动汽车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驶能耗6.掌握纯电动汽车的维护教学内容1.纯电动汽车概述、;2.纯电动汽车结构原理;3.典型纯电动汽车分析、4.纯电动汽车充电技术5.纯电动汽车的维护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混合动力汽车教学要求1.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及相关技术;2.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原理与结构3. 了解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4.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维护教学内容1.混合动力汽车概述;2.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3.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系统第四章天然气汽车教学要求1.了解天然气汽车的类型、特点及应用;2.熟悉天然气汽车主要类型、应用和结构;3.认识天然气汽车的优点;4. 了解天然气汽车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形式;教学内容1.天然气汽车概述;2.天然气汽车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第五章液化石油气汽车教学要求1.了解液化石油汽车的结构;2.掌握液化石油汽车主要参数;3.会识读不同汽车的标记;4.了解液化石油气专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5.了解液化石油气汽车维护教学内容1.液化石油气汽车概述;2.液化石油气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六章醇类燃料汽车教学要求1.了解醇类燃料汽车的特点、分类和应用;2.理解醇类燃料汽车性质特点、结构与工作原理;3.理解醇类燃料汽车维护教学内容1.醇类燃料汽车概述、2.醇类燃料汽车结构、工作原理、应用及维护第七章其他新能源汽车教学要求1.了解其他新能源的组成、类型及特点;2.掌握其他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参数;3. 了解其他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形式教学内容1.生物柴油汽车2.二甲醚汽车3.氢气汽车;四、学时分配建议五、学习质量标准1、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正确理解,熟练掌握课程内容,尤其是难点和重点,学习质量优秀2、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理解,对课程内容思路清晰,重点明确,学习质量良好3、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基本理解,对课程内容基本掌握,但可能不太全面,其学习质量中等。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可编辑范本《新能源汽车运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必修课程。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目前的能源结构有初步的了解,了解了世界各国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的真实理由及新性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

该门课程从现代汽车发展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当前能源危机、环保危机形势下现代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对新能源在汽车上的运用进行剖析,及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原理的论述,帮助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结构,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进一步达到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和掌握一定的技能要求。

(三)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汽车电子技术1》、《汽车电子技术2》、《汽车电器》、《汽车构造》、《汽车的电控技术》等基础。

二、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新能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掌握了一些现代汽车用的新能源的形势及相关知识。

提升了学生在新能源方面的知识素养和专业运用能力。

通过学习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在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课程内容可编辑范本可编辑范本(二)课程内容设计各章次(模块)划分节次或学习任务的设计思路,对所有各章次(模块)的学习目标进行描述并说明各个章次(模块)的教学建议。

建议表述中,更多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具有可操作性,减少使用“了解”、“熟悉”之类对知识掌握要求的动词。

可编辑范本可编辑范本可编辑范本可编辑范本可编辑范本四、课程实施(一)教学条件(此处相应教学条件的描述可以简写)1、软硬件条件校内有100平方米的实训基地,具有BYD E6纯电动汽车实习车辆。

2、师资条件具有新能源汽车检测诊断的职业能力和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结构。

专任教师为“双师型”教师,具有汽车电工高级技师资格证。

(二)教学方法建议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完整版)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完整版)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完整版)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大专和五年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关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教高〔2000〕2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5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2课时,实践课时为20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3学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三、内容标准第一章绪论1。

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4.教学内容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2。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1.石油短缺2。

环境污染3.气候变暖第三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1.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2。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3。

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第二章新能源汽车类型1。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1、前言1.1 课程性质《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5个学习模块。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1.新能源汽车概述1.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简要说明我国的能源紧缺●说出汽车尾气排放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与分类●了解能源的概念与特点●掌握能源的分类23.新能源汽车的分类与结构特点●说出新能源汽车的分类●掌握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特点●掌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结构●了解其他新能源汽车42.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1.电能存储装置●说出电能储存装置的种类●了解电能储存装置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能储存装置的性能指标42. 动力电池的分类和充电●列举动力电池的分类●掌握电动汽车的充电23.动力电池●说出三种动力电池的区别●掌握动力锂电池的特点43.新能源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1.纯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掌握蓄电池的管理系统●掌握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了解电源转换装置2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源管理系统●掌握串并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源管理系统23.公交车能源管理系统●描述公交车能源管理系统●掌握客车的能源管理系统的分布44.新能源汽车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1. 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说明电动机的分类及各部件的名称●掌握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特点●了解轮毂电动机42.电动机驱动模块常见故障及排除●了解普锐斯的驱动电机的检查项目复述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25.纯电动汽车1、纯电动汽车的组成与结构原理●了解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组成●描述其电动汽车的组成部件●掌握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22.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了解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掌握电动机控制技术●掌握能量管理技术46.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与特点●掌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掌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42. 典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介绍●了解雪佛兰沃蓝达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描述比亚迪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3.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串联式的结构与工作原理4●掌握并联式结构与工作原理●描述混联式结构与工作原理4.丰田普锐斯的动力组成●了解普锐斯的动力组12成●掌握普锐斯的驱动电机总课时604、教学活动参考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做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适用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时:32学分:2一、课程性质及作用《新能源汽车技术》面向汽车维修企业机电维修岗位,是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它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强化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燃料特性,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汽车发展的方向,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项目任务的工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典型产品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三、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种类;(2)掌握新能源汽车燃料的特性;(3)掌握动力电池与能量存储的工作原理;(4)掌握新能源汽车的驱动技术;(5)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检测方法。

2.能力目标(1)能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2)具有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4)具有小组团结、协作能力;3.素质目标1页(1)能够从个案中找到共性,总结规律,积累经验;(2)能够举一反三,检修不同车辆;(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相关专业授课系部**系开设学期2~3 学时/学分48/2.5编写执笔人审定负责人编写日期审定(修订)日期一、课程性质该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或汽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考试)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传统汽车专业基础课程如《汽车构造》、《汽车电器》等课程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为主要任务,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纯电动汽车认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认知、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认知、电动汽车充电认知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具备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和售后服务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以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服务。

本专业是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和服务一线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管理、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二)课程设置的依据该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符合学生专业素质的能力培养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课程学习任务。

随着汽车向电动化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传统汽车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教学任务差异较大,而且其技术在不断发展之中。

本课程的确定是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 年-2035 年)》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结合新能源汽车“1+X”证书制度中的相关要求,对岗位能力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之后设置的。

(三)课程任务确定的依据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因此课程的任务要把这些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如对于新能源汽车认识能力的培养,课程的任务就应该倾向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认知等;对于学生的合作意思的培养,课程的就应该多安排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任务。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先修课程:电工电子基础,汽车构造,底盘机械系统检修、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后续课程: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总学时:144学分:二、课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知识点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汽车新技术。

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系统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重点介绍额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

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进行了介绍。

本课程授予学生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等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原理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对于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时数分配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新能源汽车概述(一)新能源定义与分类主要内容: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重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难点:新能源汽车的分类方法。

基本要求: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分类方法。

3.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主要内容:1.全球背景下的能源危机。

2.大气环流与环境污染。

3.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4.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重点:能源危机。

环境污染。

难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基本要求:1.了解全球背景下的能源危机。

2.了解大气环流与环境污染。

3.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4.掌握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第三章电动汽车基础(一)电动汽车蓄电池主要内容:1.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分类。

2.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

3.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

【2024版】《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2024版】《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动车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动车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对新能源汽车的机械构造和电子控制系统的构造和性能进行了解和掌握,并掌握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柴油机车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区别。

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和维修的一般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初步学会动手检测、调试、和维修纯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针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习原理、掌握基本操作程序、完成整车故障诊断和检测的程序来进行,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完成对新能源汽车故障的诊断和检测能力的培养。

主要任务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各部件功用与工作原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柴油机车、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区别、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类型及其故障原因、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的检测和维修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结构与相关部件的工作原理。

(2)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3)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4)掌握新能源汽车能量传递路线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5)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2.能力目标(1)挑选和使用所需工具,独立拆装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部件:电池、电机、控制电脑、发电机、动力和控制线束等。

(2)能够说明电池和电机等部件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其各自的性能影响参数和各自的影响结果。

(3)清晰梳理电动汽车的动力线路和控制线路,并能单独完成线束的拆卸、清理、检查和重新安装。

(4)根据新能源汽车不同工况下的动力传输路线,能对其中能量的转换过程进行测试,完成对新能源汽车正确充电操作。

(5)能对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常见故障进行测试与维修。

(6)独立完成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故障检测与维修。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运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必修课程。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目前的能源结构有初步的了解,了解了世界各国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的真实理由及新性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

该门课程从现代汽车发展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当前能源危机、环保危机形势下现代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对新能源在汽车上的运用进行剖析,及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原理的论述,帮助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结构,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进一步达到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和掌握一定的技能要求。

(三)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汽车电子技术1》、《汽车电子技术2》、《汽车电器》、《汽车构造》、《汽车的电控技术》等基础。

二、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新能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掌握了一些现代汽车用的新能源的形势及相关知识。

提升了学生在新能源方面的知识素养和专业运用能力。

通过学习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在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课程内容各章次(模块)划分节次或学习任务的设计思路,对所有各章次(模块)的学习目标进行描述并说明各个章次(模块)的教学建议。

建议表述中,更多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具有可操作性,减少使用“了解”、“熟悉”之类对知识掌握要求的动词。

四、课程实施(一)教学条件(此处相应教学条件的描述可以简写)1、软硬件条件校内有100平方米的实训基地,具有BYD E6纯电动汽车实习车辆。

2、师资条件具有新能源汽车检测诊断的职业能力和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结构。

专任教师为“双师型”教师,具有汽车电工高级技师资格证。

(二)教学方法建议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五、课程考核1.考核方式期末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课堂问答)占30%。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附件《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403002课程承担单位(部门):教务处合作单位(部门):广州华维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制定人:制定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批准人:批准日期:一、适用对象中职二年级二、适用专业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汽车营销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汽车新技术》(1401004),。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对于汽车电子专业的学生,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汽车电类课程的延伸课程,要求在学习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新能源纯电动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会新能源汽车电子故障分级与诊断;具有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

为学生今后顶岗实习,完成各种常见电路的设计和维修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学习和训练,并能达到中级汽车维修电工和汽车装配工水平。

1.知识目标(1)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2)熟悉新能源纯电动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3)熟练掌握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4)新能源汽车电子故障分级与诊断知识;(5)熟练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维修知识。

2.技能目标(1)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2)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3)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与管理岗位。

3.素质养成目标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基本政策;具有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公德与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体魄和人文素养;爱岗敬业,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新能源汽车技术是现代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构造、设计、制造、测试等方面的知识,具备新能源汽车的维护、调试、维修和改进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构造,能够进行基本的车辆诊断和维修;2.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和最新发展,具备行业前瞻能力;3.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和测试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生产操作;4. 具备新能源汽车的改进和优化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技术创新。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技术、混合动力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等关键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工艺、测试方法、安全性能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要求如下:1. 电动化技术: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构造,了解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的技术特点和性能指标,能够进行基本的车辆维护和维修;2. 混合动力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各种混合动力系统的优缺点,能够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维修;3. 氢燃料电池技术:要求学生了解氢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掌握氢气储存、燃料电池发电等关键技术,能够进行安全操作和简单的维护保养;4. 其他新能源汽车技术:如太阳能汽车、智能汽车等,要求学生了解其基本原理和特点,能够进行基本的评价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企业实习等。

同时,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

四、课程评估与考核本课程的评估与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成绩主要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表现评定;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察学生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非传统燃料或驱动能源的汽车,如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因此,为了培养具备新能源汽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必须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以确保培养出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

一、课程介绍新能源汽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有深入了解,掌握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制造和维修技能,具备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前瞻性思维。

课程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知识、动力系统、储能系统、控制系统、安全技术与标准、维修与保养等。

二、课程目标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和前景。

2.熟悉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包括电池、电动机、整车控制系统等,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3.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储能系统,包括电池的充电和放电管理、能量回收等技术。

4.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技术与标准,包括电池的安全性能、碰撞安全等。

5.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与保养技术,包括故障诊断、维修工具的使用等。

三、课程设置1.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特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和前景-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和标准2.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电池技术与管理系统-电动机与变速器技术-整车控制系统3.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电池充电管理技术-电池放电管理技术-能量回收技术4.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与标准-电池安全性能-碰撞安全技术-火灾与爆炸防护技术5.新能源汽车维修与保养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维修工具的使用-维修与保养流程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课堂作业、实践操作、期末考试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程实施保障1.确保教师具备相应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可以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原理
4.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
5.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
6.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技术和基础设施
7.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技术
8.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9.新能源汽车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10.新能源汽车政策和市场前景
三、教学方法
1.讲授环节:通过教师讲授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概念,介绍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实验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实验,如电池性能测试、模拟驾驶实验等,以增加学生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实践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加深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和应用的理解。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研究,共同解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问题和挑战。

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企业、研究机构和展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和前景。

四、考核评价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讨论贡献和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

2.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于基本原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1、前言
1.1 课程性质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5个学习模块。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构成;掌握新能源的种类及特性;知道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并达到以下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掌握新燃料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
●工作原理能认识到燃气安全的重要性
●掌握它们常见故障、日常维护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教学活动参考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做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下面列举两个教学活动设计供参考:
5、实施建议
5.1 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以任务引领型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项目活动组织编写内容。

项目活动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教材应图文并茂,循序渐进,讲解清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城市燃气概况的认识。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在本标准基础上有所拓展,将城市燃气的新发展、新成果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在教材编写中要突出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以适应燃气行业发展的需要。

(6)教材中专业技术的专用英文名词应提供中文注释。

5.2 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2)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实例,理论结合实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4)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思考、实践、讨论、交流、评价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独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5.3 教学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等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3)应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技术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给与特别鼓励,要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5.4 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
(1)注重实训指导手册的开发、应用。

(2)开发适合教师与学生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同时,建议加强该课程常用教学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教学资源数据库,努力实现学校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共享,以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构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企业资源,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5)建议设立本课程实训室,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