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道路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2010年3月30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说明及原则 (3)

1.1 编制依据 (3)

1.2 编制说明 (3)

1.3 编制原则 (3)

第二章工程概况 (4)

2.1 工程概况 (4)

2.2 边坡概况及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4)

2.3边坡结构设计 (6)

2.4边坡排水系统设计 (7)

2.5施工条件 (7)

2.6施工难点 (7)

第三章施工总部署 (8)

3.1施工部署 (8)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法 (9)

4.1施工测量 (9)

4.2土石方开挖 (9)

4.3脚手架的搭设 (9)

4.4抗滑桩施工 (9)

4.5预应力锚索及冠梁施工 (10)

4.6锚杆施工 (11)

4.7格构梁施工 (11)

4.8 喷混植生施工 (11)

4.9 喷锚施工 (12)

4.10 重力式浆砌挡土墙施工 (12)

4.11 排水系统 (13)

4.12 位移监测(由建设单位指定第三方进行监测) (13)

第五章成本及风险防范 (15)

5.1成本控制措施 (15)

5.2施工风险防范 (16)

第六章施工进度计划 (16)

6.1施工准备 (16)

6.2 边坡施工 (16)

6.3 退场 (16)

第七章、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6)

7.1 质量目标 (16)

7.2 质量控制原则 (16)

7.3 各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6)

7.4 成品、半成品的保护措施 (17)

第八章施工技术管理 (20)

8.1 计划管理 (20)

8.2 施工管理 (20)

8.3 材料及设备管理 (22)

第九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22)

9.1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22)

9.2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23)

第十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3)

10.1 安全生产目标 (23)

10.2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24)

10.3 安全防护措施 (25)

10.4 施工用电安全保证措施 (25)

10.5 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25)

10.6 电(气)焊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26)

10.7 其他安全保证措施 (26)

第十一章特殊季节及夜间施工保证措施 (27)

11.1 夜间施工保证措施 (27)

11.2 特殊季节施工保证措施 (27)

第一章编制依据说明及原则

1.1 编制依据

1.1.1、**设计的《**滑坡治理工程设计图纸》;

1.1.2、**提供的《**滑坡地质勘查报告》;

1.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450330-2002);

1.1.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DZT 0219-2006);

1.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1.6、《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2005);

1.1.7、国家、省、市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

1.1.8、国家强制性技术质量标准、施工验收规范、规程。

1.1.9、工艺标准及操作规程。

1.1.10、现场调查、踏勘情况。

1.2 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系根据**设计的《**滑坡治理工程设计图纸》及工程现场调查资料等,结合现行的建筑边坡施工技术规范和我公司以往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进行编制。

1.3 编制原则

1.3.1、以满足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等方面为原则。

1.3.2、以切实可行、详尽、具有可操作性、能指导施工为原则。

1.3.3、降低成本为原则。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交通要道,该路段山体严重变形,出现裂缝,下滑距离约1.0m。经**院进行地质勘查结果显示,该山体滑坡为岩土质混合(以土质为主)顺层滑坡,滑移面与残坡积粘性土和强风化岩的界面基本一致;属于仍在继续活动的小型(中层)滑坡,潜在的地质灾害险情属于中型,滑坡危害等级为二级。K9+430处曾发生土石滚落县道,阻塞交通、危及车辆及人员安全,经现场调查,初步确定为小型崩塌灾害。

本工程相关单位:建设单位为**,设计单位为**,勘察单位为**院。

2.2 边坡概况及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2.2.1.原始边坡概况

该边坡位于**,K9+220处边坡呈东西向,长约108m,坡高18.78~22.36 m,坡度29.6°~33.2°;K9+430处边坡呈南北向,长约33.5m,坡高12.2~16.0 m,坡度35.5°~36.6°。均系岩土质混合边坡,未进行过坡面防护,现坡面在近期雨水冲刷下局部已破坏,K9+220处岩土体产生滑塌。坡顶为山体,坡底为县道。边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需进行综合治理,潜在地质灾害类型为边坡岩土体的继续滑塌。

2.2.2.地层岩性

经现场踏勘、地质测绘和调查,坡体主要为上部第四系全新统残积层(Q4)土层,下伏基岩为侏罗系(J)凝灰质砂岩,现从上至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Q4)

(1)坡积粉质粘土层(Q4dl):褐红色,湿,硬塑状,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中等,中等韧性,岩芯遇水易崩解。层厚0.30~2.80m,平均厚度1.06m。

(2)残积粉质粘土层(Q4el):褐红色、褐黄色,湿,硬塑状,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中等,中等韧性,系由侏罗系凝灰质砂岩风化残积而成,残留较多的砂砾成分,层中往往夹全风化岩,局部夹强风化岩块,岩芯遇水易崩解。层厚1.80~7.70m,平均厚度5.20m。

第四系土层主要由坡残积土组成,普遍分布,但不均匀,厚度0.0m~7.70m,平均4.35m。其分布特征:山体的坡脚厚度较大,上部较薄,厚薄分布具有明显的带条状。

2、基岩(Jn)

根据地质调查及钻孔揭露,勘查区内基岩为侏罗系南山村组凝灰质砂岩,按风化程度可划分为强风化岩、破碎中风化岩、中风化岩三个岩带。

强风化凝灰质砂岩:褐红色、褐黄色,层状构造,泥质或铁锰质胶结,岩芯呈坚硬土柱状或半岩半土状,岩芯遇水易软化;该层风化不均,岩质软硬变化较大,局部夹中风化岩块,岩体结构类型为散体状结构。层厚17.50~30.60m,平均厚度24.13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