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春意挂上了树梢》课件(共35张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以萧红为题材的两部电影
作 《萧红》(2011年)

相 《黄金时代》(2014年)

提起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坛, 萧红是不可忽略的一位,她的命 运与她的才情一样受到人们关注, 《呼兰河传》更是让北中国的人 文印记深深地烙在了我们脑海中。 本期感动中国的作家让我们来回 忆呼兰河畔那过早凋零的萧萧落 红。
梳理课文 明确对比手法
1、景物:春意盎然(抓住景物的变化和人们的变
化)—
—景暖(温暖欢愉)
人物:大部分人都处在饥寒交迫贫困悲惨的境
地—
—人冷(苦涩沉重)
2、汪林:衣食无忧的富家女 ——尽情享受春意
叫花子、瞎子:乞求帮助 ——人生没有春天
3、中央大街中段:外国人、中国人(少数人)——
享受春天(快乐)
—— 呼兰河畔永不褪色的萧萧 落红
感动中国的作家: 萧红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中夹叙夹议,对比强 烈的写作手法。
2、体验作者通过对自然和对社会 的观察所蕴涵的复杂情感。
• 请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 泥泞(nìng) 毡靴 (zhān) • 腋下(yè) 鬈发(quán)
初通文意,整体感知
初通文意1:自然景物描写
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 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 上的地位。《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 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 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
• 1938年萧红与端木蕻良结婚并于1940年与
他去香港。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

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 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
春 意 挂 上 了 树 萧梢

专题一:活生生的这一个——写人散文 专题二:难以忘怀的故事——记事散文 专题三:是什么让我们感动——抒情散文 专题四:文字绘出的图画——写景散文 专题五:人与物的对话——状物散文 专题六:感性与理性同样有力——说理散 文
专题三:是什么让我们感动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 《寒风吹彻》刘亮程 《绝地之音》马步升 《春意挂上了树梢》萧红 《大海和吹拂着的风》[美]埃尔文·怀特
时间
人物
人物 活动
汪林等 白天
打扮华美,逛街晒 太阳 ,谈情说爱
一类人:尽情享受春意,彻夜狂欢
乞丐们
街头乞讨,瞎人
一类人:感觉不到春卖意艺,,痛冻苦坏哀腿哭脚
少数人 夜晚
灯红酒绿,纸醉 金迷,狂歌疯舞
多数人
饥寒交迫,贫病 交加,哀号动地
作者 感情
批判 讽刺
同情 悲悯
批判 讽刺
同情 悲悯
梳理课文,明确手法
汪林是一位衣食无忧,心中只有自我,并 不关心底层人民冷暖的小姐形象。
作者从衣着、语言、活动等方面,寥寥数 笔勾勒出汪林的形象。
她代表了作者所刻画的社会众生相中的一 类人,揭示出三十年代日伪统治下社会的 冷酷,并且反衬出下层人民的辛酸和痛苦。
解读背景
本文写于1936年。作者通过对北方三月 景色的描写,表现了三十年代日伪统治下东 北城市(哈尔滨)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虽 然是春天来了,但不幸的人们仍然不幸,痛 苦的人们依然痛苦。萧红用细腻的文笔揭露 了日伪的黑暗统治,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 痛苦与不幸。

了ຫໍສະໝຸດ Baidu

的 春 意
瞎 子 摸




大奶奶, 帮帮忙吧
在墙角哀哭
我要去 跳舞
三个场景
白天的中央大街:①外国女人的脚从长筒套鞋里 显现出来 ②人们在街上笑着打招呼,逛街 ③马 车夫的脱下了大毡靴 ④冻伤腿的乞丐在乞讨 ⑤ 瞎人拉手风琴乞讨
院内:汪林又换了一身衣服,抽着烟
晚上的中央大街:①中央大街充满音乐:流浪人的, 日本舞场的,外国饭店的 ②在风雪中寂寞的大街 又号叫起来了 ③各色各样的人跑满了街 ④年 轻的人排在商店的窗子前跟着音乐唱歌,和姑娘们 一道说笑 ⑤街道的转角也是人,哀哭的,老人,孩 子,母亲们
中央大街南端:老头孩子母亲们(多数人)——
没有春天(哀哭)
作用:结构更紧凑、主题更鲜明、感情更浓烈。
合作探究,研读文本
合作探究一
文中汪林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 者从哪些方面勾勒汪林的形象?作者塑造 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春光融融的白日,她打扮得漂漂亮亮,逛 逛街,晒晒太阳,吸着烟卷,腋夹情书;晚 上,又来到中央大街与外国女人说说笑笑, 享受着热闹的都市夜生活。“天真暖”,“又 换一套衣裳”,她对天气的暖是敏感的,但她 对被人间遗弃的人们的“冷”和乞丐的求助 声、瞎人的琴声、角落的哀哭声是迟钝的。
课题是“春意挂上了树梢”,这告诉春天来到了大地, 那北方三月的景色有何特点?
➢三月的北方 (景色):①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 ②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了 ③天空有了朦胧的春 意的云彩 ④暖风如轻纱
初通文意2:社会环境描写
文章开头描写春天的景色,由此带出了人的活动。 按时间的先后,作者分别选取了那几个场景来描 写了人物的活动?分别有什么活动?作者感情怎 样?
者 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
相 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
关 月》等。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
作天才的女性命运悲凉,1942年1月22日
死在香港时,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不在
身边。
• 作为女人,她几乎承受了那个动荡时代的全部屈辱——父 亲的绝情绝义、未婚夫的始乱终弃、丈夫的背信弃义、爱 人的临阵逃离;她颠沛流离于哈尔滨、上海、日本、北京 重庆、香港之间,独自以柔弱之躯抵御着饥饿、寒冷、病 魔、战火。她的家早就对她关死了门,她的国正被片片蚕 食,她的爱要么被践踏,要么得不到回应,她的一生啊, 多的是凄苦、误解和嘲讽,少的是欢乐、安宁与温情。绕 树三匝,无枝可依,一只盘旋徘徊在20世纪初荆棘林里的 鸟儿!
• 作为作家,她却并未颓然倒下,反而顽强地挺立着,以其 柔韧持久的艺术生命力超拔于那个时代。《生死场》轰动 了文艺界,被誉为中国文学难得的收获,成为一个时代民 族精神的经典文本。《呼兰河传》以其深刻、独到、穿透 人性的思想内涵,超越了时限和地域,令一代代读者体验 到它对心灵的观照价值,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20世 纪中文小说百强中的第九名。
• 萧红 (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 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 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 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
作 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 者 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 相 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到上海, 关 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