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聚焦初中音乐教学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论文:聚焦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要从听、感、赏三个方面去提高,由于初中生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比较少,对事物分辨能力有限,对音乐的美丑和审美情趣还没有系统地形成。
笔者通过研究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在培养审美能力方面的问题,指出解决方案,希望对初中音乐教学有所帮助。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存在的问题(一)审美教学过于被动,学生兴趣一般音乐课在教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并不高,因此,音乐课教学变成了消遣娱乐的一种方式,课堂模式一般是教师选择乐谱试唱、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哼曲调、教师提问学生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并不严谨,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学习,学习兴趣一般,学生很少能系统掌握不同形式的乐谱,无法展示音乐的魅力,身心健康得不到发展。
(二)教师不能充分理解课程标准审美是音乐教学的灵魂,学生很容易被音乐的美感打动,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欣赏音乐的能力。
当前,音乐教师对什么是审美并不了解,只是通过一些音乐作品让学生感悟其中的道理,阻碍了学生的审美发展。
教师没有理解教学大纲,在教学中无法将音乐的各种要素和各种手段进行有效的结合,学生在欣赏时没有做出相应的反应,无法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旋律美,更像是在听一首没有意义的歌曲,无法将自己带入情感意境中。
(三)非审美教学充斥音乐课堂音乐作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民歌、民间歌舞音乐、流行歌曲、戏曲音乐等,这些音乐都有自己独特的演奏方法,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释放,真实地将自己的想法通过音乐表达出来,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
但是,当前初中音乐教学非艺术化的教学理念充斥在课堂中,音乐课变成与语文、数学等课程相似的灌输性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记住歌词和乐谱成了教学重点,忽视对学生审美的理解,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音乐,在音乐欣赏中无法与别人达成情感共鸣,课堂效率不高。
(四)音乐教育题材的内容较少互联网技术发展得如此迅速,随之兴起的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并且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12篇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初中音乐教学论文(一):音乐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一、前言初中作为我国中学教育的初级阶段,标志着小学生向中学生身份的转变,但是思想和小学阶段相比,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学习性心理较强,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初中音乐课程的开设,既是国家提倡“音体美”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同时初中音乐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灵感思维,陶冶情操,优化知识结构,缓解学习疲劳等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我国初中音乐教学的效果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既有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学策略方面的因素等等,针对此种状况,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已经把音乐有效教学作为一项重要课题进行研究,那么初中音乐有效教学如何实施,涉及到的具体教学策略又有哪些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者深思。
二、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观念狭隘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导致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初中音乐教师观念狭隘,认为音乐又不是升学考试科目,没有必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进行教学,就是自己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也不会受到表扬或奖励,只要按照正常的教学任务授课即可,至于学生是否学到知识,学的多或少,掌握音乐知识的深浅程度,一概与教师无关,这样的教学心态,教学观念,又怎会到达有效教学的目标,实施有效教学,转变教师观念才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基础所在。
2.教学方法单一传统教学方法的表现形式为,教师台上精彩的讲解,照本宣科,学生台下被迫的机械的听讲,记笔记,课堂气氛沉闷无比,枯燥无味,整节课结束,老师教学任务完成,学生似乎从“苦海”中解脱出来,下课后反而变得活泼好动,这种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目前有很多老师依然在采用,久而久之,学生们在严肃而紧张的教学氛围就会产生对音乐的厌烦心理,进一步在课堂上表现出抵触行为,如打瞌睡,无精打采,分神等等,在这种教学状况下,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精选5篇.doc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精选5篇【篇一】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切实把音乐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进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能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摘要: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而感受美、创造美则是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为古今中外教育家所公认。
许多研究表明,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如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列宁也认为:“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音乐教学;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是提高人的总体素质的重要形式,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
把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当代音乐工作者的责任。
也是教育工作者积极尝试的教育模式。
因此,在青少年教育中,积极发展音乐教育,使其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切实体现学生的教育素质不仅包括培养学生扎实的文化知识功底,更包括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诸如思维的能力,联想、想像的能力,识别的能力,欣赏的能力,自控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
也包括开发学生智力的教育目的。
推行素质教育以来的科学研究发现,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与发展学生的智能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所以当今的中小学教学中,教师们都在把音乐引进到课堂教学,构建一种多元素,主体式的教学模式。
事实正是这样,一首优美的曲子,能把人带到理想的世界,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中,能更有利于想像力学生的培养。
如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其音乐活泼、轻快,形象的描绘了天鹅在湖畔嬉戏的情景。
通过对这首乐曲的听、想、说等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充分的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欣赏能力。
正因为如此,中小学教师往往在教学中,让学生边听相关的乐曲,边想象教学内容,在脑海中幻想教学画面,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按着记忆想象的情景表达出来。
这样,听、想、说有机结合,进而发展学生的能力与智力。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优秀范文推荐(共6篇)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优秀范文推荐(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论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教学方法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
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
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
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
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
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
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
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
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一)合理导入教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
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
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
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
中学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中学音乐的欣赏教学初探摘要: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展开时,可以从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韵律感,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实践等多方面来进行来进行关键词:中学音乐欣赏教学探讨音乐教育是学校中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其对于学生感受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学音乐课中,其主要的内容有音乐理论知识、唱歌以及音乐技能的培训,同时还包括对音乐的鉴赏和感受,其中最后一部分是较为重要的,它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美好的情感。
一、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技巧第一,让学生自己通过音乐鉴赏工具书的查阅,来选择有用的材料,这样可以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加强对乐曲的基本内容以及主题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其主要的思想思路,并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第二,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实践探索。
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中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且很容易转移注意力,因此在欣赏教学中需要全身心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其通过实践,也就是利用演奏、唱歌以及表演、动作等方式来融入音乐中,例如,可以让学生演唱某首曲子中的一个片段,尽量融入自己的感情和表情。
也可以让学生采用乐器或者跟着音乐的步伐采用随兴的方式,拍掌附和等。
在一些歌曲教学中,还能让学生扮演男女主角,并采用各种活泼清新的动作,让学生跟着歌曲情节以及具体的节拍,来参与到表演中去,这时候可以活跃整个教室的气氛,形成一种具有开放性的音乐教学情景,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在进行音乐鉴赏的学习过程中,在接受音乐熏陶时,加入舞蹈等动作,展示出优美的肢体语言,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抽象的音乐转换成具象的舞蹈的整个变化过程,对这种转化的内在联系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学生很自然就会思考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就有能力并且很愿意去思考如何将动作和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完美融合起来,从而培养其一种深层的音乐欣赏理念。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学音乐教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现代流行音乐影响下的中学音乐教学策略分析.《音乐时空》.2015年6期.丁芒.[2].现代流行音乐影响下的中学音乐教学策略分析.《音乐时空》.2014年17期.石蓓.[3].新课改形势下中学音乐教学的问题及解决方式.《音乐时空》.2014年2期.孔霞.[4].浅谈中学音乐教学的评价与思考.《音乐天地》.2011年12期.丁杰.[5].多元评价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的研究.《音乐时空》.2015年9期.陆荷容.[6].论以人为本在中学音乐教学的实施途径之一——合理运用流行歌曲对于提升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大众文艺》.2012年3期.于丽.[7].流行音乐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学.《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5期.林颖.孔群.周岳燕.[8].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都市家教《音乐时空》.2012年8期.任赫.[10].中学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可行性研究.《音乐时空》.2015年20期.石淑菊.二、中学音乐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多媒体技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次数:10作者:何湘华.音乐学湖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2].本土音乐资源开发在西宁市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次数:4 作者:鱼彬.课程与教学论宁夏大学2013(学位年度)[3].通俗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的碰撞与交流.被引次数:7作者:赵少英.音乐教育西北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4].学习迁移理论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作者:李君宁.学科教学湖南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5].流行歌曲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曹海旦.学科教学·音乐四川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6].流行音乐进中学音乐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被引次数:10作者:张雪芳.音乐学河南大学2009(学位年度)[7].中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被引次数:7作者:吴晓杰.学科教学·音乐山东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8].动漫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学为例.作者:蔺鹏.声乐贵州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9].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被引次数:6作者:李丽.课程与教学论(音乐)辽宁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10].多元音乐文化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以无锡市区高中为例.被引次数:1作者:徐滔.学科教学(音乐)南京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三、中学音乐教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浅谈新课程下中学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樊丽娟,2011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南六省区)第九届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2]浅谈中学音乐的视唱教学.王统,2007中华创新教育论坛[3]众人划桨开大船浅谈中学合唱队的组织与建设.罗懿恒,2011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南六省区)第九届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4]音乐教学中美术因素的融入与延伸.陈丽蓉,2011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南六省区)第九届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5]音乐教学中的多元文化.郑燕莉,2006北京101中学2005年教科研年会[6]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音乐兴趣.张晓青,2008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议暨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7]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音乐兴趣.张晓青,2008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议暨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8]浅析音乐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兴趣的培养.高晓霞,2015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9]我与新疆班的孩子们说说新疆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施瑾瑜,2012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10]关于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兴趣培养.张卉,2007中华创新教育论坛。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4篇)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4篇)第一篇: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思考一、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1.不适宜的教学模式,不能提高学生的自身教学素养现代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大多数都不太合理,使得学生的自身素质不能提升。
音乐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注重教学的质量,没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魅力,减少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这种现象无论是在农村或者城市都有。
只有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让学生能体会到快乐。
2.音乐课上课缺乏创新力,教学只是突出教授课本知识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的创新能力不足,一些老师讲课都只是注重书本知识,缺乏新的创造力,这些原因造成老师教学方式的不合理。
音乐教学主要给人以精神方面愉悦为主,但是书本知识是死的,老师上课的教学模式应该是灵活多变的。
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知识性的讲解,这样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忽视了上课的艺术,这不利于学生学习。
如何调整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根据音乐课教学规律来设置教学方法,音乐课以活动课形式为主,例如在教学模式上,一个单元为一个主题。
把这个主题表现出来,可以采取戏剧教学法,把要学的几首歌,串联成一个音乐戏剧,把这几首歌插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学效果活灵活现。
二、改变中小音乐教学现状的措施1.参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调整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要求弱化音乐专业性、书本知识性,重视对音乐学习的赏析,让同学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里正确认识审美的趣味性。
新课改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要调动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才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2.老师教学的同时还要提升自我知识能力中小学音乐老师教学上老师主体,老师自身素质决定教学成败关键,直接影响到整个音乐教学课堂质量,所以老师自身加强专业素养十分重要。
这方面学校方面可以组织音乐老师进行集中培训,加强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音乐专业能力。
老师们之间也可以吸收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心得,互相指出不足之处,为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打下基础。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5篇(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5篇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摘要: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要从原来的主角转变成配角,学生则成为主角,以此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美好的音乐教学环境。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破除学生对音乐的神秘感,使学生进行音乐的学习和创造。
教学要选取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的音乐材料,使学生在富有自觉性和自主性的学习中感受音乐,逐渐培养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审美和情感内涵的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音乐论文音乐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摘要:音乐创作教学是音乐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崭新的领域。
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中应注意破除音乐创作神秘感,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体验到音乐创作的快乐,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创作教学方法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次把“音乐创造”作为四个内容标准之一,这样的拓展表明新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破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作都是作曲家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
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作曲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超出了普通中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范围。
然而,中小学生并非没有音乐创作的愿望和能力。
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能写作文、会自由绘画的儿童,不能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和节奏。
中小学音乐教学不以培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能通过创作实践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从个体成长发育角度看,音乐创造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
婴儿的咿呀之声不仅仅是说话的前奏,也是歌唱和无拘无束作曲的开始。
我国学者许卓娅研究发现:婴儿在3个月左右时就会开始进行嗓音游戏,2岁前后许多儿童开始进入近似歌唱的阶段,3岁的儿童能够为短小、重复的歌曲填写新的歌词,4岁的儿童已经初步意识到创作应该与别人不同,4—6岁的儿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能独立地即兴哼唱出相对完整的新曲调……中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
教学中学生音乐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教学中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这段表述实际上强调了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课堂应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呢?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的独立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应该以欣赏音乐为主,以讨论讲解为辅。
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而对音乐作品作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得好:“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的价值……因为伟大的音乐作品总会给人以深刻印象的。
”因此,我们强调要以欣赏音乐为主。
但是,这样说不等于排斥讨论和讲解。
因为在教学中讨论和讲解终归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们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摆正聆听与讨论讲解的关系,即:这种关系应该是“以欣赏音乐为主、以讨论和讲解为辅”。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需要认真地培养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例如:学生在聆听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时,欣赏时,教师配合提出问题:“歌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小乌鸦为什么不去玩?……它急急忙忙赶回家做什么?”等。
通过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引发学生深入联想。
进而通过这种联想,想象到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引发学生对母爱感受的延伸与发展。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需要引导学生收集、掌握必要的相关材料。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精选3篇)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精选3篇)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乐器进课堂”是深化音乐改革的一大举措。
然而有些教师认为:乐器进课堂占用了本来就为数不多的音乐课时,学生在一节音乐课上要歌唱、要欣赏、要创造,还要学习音乐知识,如果再学习乐器的演奏方法,一节课下来一定什么都不能掌握。
在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里,演奏属于表现的范畴,并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而且还能全面提高学生协调能力,识谱能力和合作精神,开拓音乐视野,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沿着乐器的阶梯走向神奇多彩的音乐殿堂。
一、乐器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
小学低年级要求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中高年级则要求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
但由于每周只有两节音乐课,再加上使用循环课本,学生平时接触的乐谱的机会很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
于是通过乐器演奏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的作用就凸现出来。
学生学习五线谱的时间不长,每个音的位置还不是很熟悉,如果让学生一味的重复认唱,一定很枯燥而且音也很难唱不准。
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口风琴、竖笛等乐器进行辅助教学。
让学生一小节一小节的进行练习。
先认出唱名,然后用乐器帮助找音高,再唱一唱,直至把音唱准,这样“一认一吹一唱”,不仅巩固学生对五线谱的识别能力,而且能把音唱准、唱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的全面提高和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音乐教育教学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提高全民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范文一:中学民族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导读::中学民族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学音乐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学民族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民族音乐在新课程形式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民族音乐是民族传承的一个很重要载体,孔夫子就非常重视“乐”的教化作用。
民族音乐承载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时间是检验事物价值的标尺,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足以证明民族音乐的价值。
虽然,新课程教材比起旧教材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不可避免的存有其局限性。
同时,由于社会和历史的种种原因,中学民族音乐教育教学又存在着诸多不利的因素:(一)教材导向与学生审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主要原因是现行的中学音乐教材,选择的乐曲大部分以中外经典乐曲为选编对象,几乎很难找到较通俗的音乐作品。
改革的深入不仅促进了经济的不断交流,也加速了各种形态的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渗透,林林总总的各种形态的流行音乐大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导致学生对一些民族音乐不理解也就不愿接受,因而他们也就更愿意欣赏那些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
这也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对音乐功能的认识缺乏科学性、全面性虽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音乐的功能认识比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甚至部分老师对音乐的美育、德育、智育以及许多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功能并没有形成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
其实,音乐教学首先表现为一种美育教育,它的可感知性是其它美育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
同时,它还会起到辅助德育、智育的作用,对于青少年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丰富而高尚的情感、想象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其它学科不可取代的。
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一言堂”,课堂气氛僵化呆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结果,束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行之有效的音乐教学方式,应体现“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学方式的活用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运用有效的方法拓展教学空间,拓宽活动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断体验音乐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在好奇中学,在探索中学,在自主中学。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其为指导,运用了灵活的教学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整体提高。
本文将立足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有效音乐教学方式。
一、创新方式,激发兴趣1.兴趣来源于生活。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对音乐的感情,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终身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最好体现。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音乐上来,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想法,才能创新。
从学生生活入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2.想像力高于生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也是有所不同的。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像力和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像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
”尤其在音乐欣赏时,更需要对作品的意境、描述的音乐内容、传达的情感进行想象。
音乐不只是课本上的符号,它无时不在我们的身边。
应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创新中学习,使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真正主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增强音乐学习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使音乐教学焕发无限生机。
二、创设情境,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该理念要求知识的引入和情感体验等问题的提出、解决都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
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篇一:初中音乐教学论文音乐论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探究【关键词】音乐教学发现法情绪目标方法1.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益。
音乐知识的传授,学生对音乐由不知到知,对识谱、唱歌、奏乐、欣赏,由不会到会,并逐步形成技能技巧,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
优良的、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能正确地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教师同样花了很大的精力却收获甚微,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学生的音乐能力得不到发展。
我们在听课中会发现,有些音乐教师个人的音乐素质很好,论音乐水平在一般音乐教师之上,但由于他不研究音乐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而有些音乐教师个人的唱歌、弹奏技能、技巧可能不很突出,但他注重研究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活动充满着乐感,其教学质量一定是良好的。
因此,掌握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一个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它不仅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有利发展。
2.音乐教学方法是随着音乐教学活动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的目的除了要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智力发展,以便使学生成为自主且主动的思想家,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而反对把人当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发现学习的方法。
布鲁纳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习,不仅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而且还学会探索研究的方法,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即兴创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创造音乐。
3.音乐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时采取的手段。
它即包括教师教音乐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音乐的方法。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学音乐教学论文选题参考1、谈乡土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2、网络信息时代中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究3、论以人为本在中学音乐教学的实施途径之一——合理运用流行歌曲对于提升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4、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5、将流行音乐引入中学音乐教学的思考6、关于对音乐学(师)专业中学音乐教学法课程现状的思考7、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与中学音乐教学不对口原因及对策思考8、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审美教育9、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加强中学音乐教学探究10、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索11、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2、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的碰撞13、浅析中学音乐教学改革中的继承与创新14、如何发挥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最大功能15、中学音乐教学的思考与认识16、新课改形势下中学音乐教学的问题及解决方式17、中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途径18、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19、浅淡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20、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强化音乐教学效应——中学音乐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二、中学音乐教学论文题目大全1、中学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之探析2、如何看待通俗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3、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之我见4、情感教育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5、论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6、中学音乐教学设计理论探讨7、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8、浅谈中学音乐教学评价9、多元音乐文化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运用10、对职业中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浅见11、中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12、浅谈如何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中学音乐教学模式13、浅谈中学音乐教学的评价与反馈14、试论中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15、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与德育的相互渗透16、对中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思考17、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18、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19、论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20、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三、热门中学音乐教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学音乐教学中审美功能的实施2、浅谈中学音乐教学的素质教育3、中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变革4、中学音乐教学与学生心理的关系5、中学音乐教学的一点体会6、艺术化的教学——中学音乐教学课程改革体会7、论素质教育下的中学音乐教学8、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策略与效果研究9、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器乐教学10、"音乐智能"理论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11、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12、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13、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14、本土音乐资源开发在西宁市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5、中学音乐教学中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入16、当前中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17、多媒体音乐教学系统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8、信息技术对中学音乐教学的影响19、钢琴伴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20、情理交融,情感体验,情满课堂——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四、关于中学音乐教学毕业论文题目1、新课改视阈下中学音乐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2、中学音乐教学评价内容和方法探析3、浅谈中学音乐教学的评价与思考4、中学音乐教学的德育渗透5、流行音乐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学6、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7、新课程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的对策探讨8、多元化教学评价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9、中学音乐教学改革初探10、论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发挥中学音乐教学的实效性11、浅谈中学音乐教学兴趣的培养12、中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13、多元音乐文化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运用14、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15、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探讨16、通俗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的碰撞与交流17、素质教育·审美教育·音乐教育——未来发展战略——兼论《中学音乐教学法》课程改革18、新课程中学音乐教学的师生互动19、微格教学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20、流行歌曲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五、比较好写的中学音乐教学论文题目1、中学音乐教学初探2、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音乐教学调适3、中学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探索4、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5、中学音乐教学感悟6、浅析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功能及其实现途径7、新课改农村中学音乐教学探索8、关于中学音乐教学的策略探讨9、中学音乐教学的最优化控制10、浅析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1、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12、中学音乐教学中的练声问题13、关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4、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学音乐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5、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6、对中学音乐教学发展的思考17、论中学音乐教学18、中学音乐教学现状及其对策19、流行歌曲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20、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途径论文
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音乐学科的有效教学是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学会唱歌、听赏、演奏、表演的方法和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等。
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一、现状分析(一)优势1.根据笔者近年来的随访、听课,我们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总体感觉是合格的。
从课堂教学情况看,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大多数教师教学目标都能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三个纬度整体考虑目标的设计与实现,符合教材要求。
2.教师能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给课堂较大的信息量及较强的视觉刺激。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实践。
充分利用广阔的音乐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把学生的智力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3.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课堂气氛的改善,对培养学生互助性、社会性情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同学之间的友情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了解、接受、信任、鼓励和帮助,学生的情感在活动中得以培养和释放。
(二)存在问题1.教师在对教材的钻研和音乐情感内涵的挖掘还不够,不善于利用音乐作品的内涵升华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对艺术体验与实践要求方面缺乏足够的关注;在音乐基本技能、音乐人文与音乐创作活动的开展方面,还不够紧密;音乐知识拓展方面尚嫌不足,有时缺乏音乐性和艺术性;在对音乐情景、欣赏材料的分析过程中,教师还缺乏深入、全面的归纳与提炼。
2.教师音乐教学基本功缺乏。
教师不能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伴奏、范唱、形体表演启发学生审美,以至于有的音乐课音乐性不强,学生没有在教师示范下活动,因此学生的情绪体验十分苍白。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论文
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创新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渠道。
因此,如何培养和打造学生的创新素质,是音乐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创造型的一代,要善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强化学生心理图式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最能穿透感性、理性的重重壁垒,直接震撼人的心灵,因此,它更应是情感的艺术。
优美的旋律通过歌词的直接引导,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增强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审美素质,形成正确的心理情感和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创新意识潜于每个人的头脑之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在于激发他们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创新思维不断地在脑海中闪现。
那么,怎样做才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看书时,要求学生对课本中所述事物问三个问题:第一,事物为什么处于这种状态?第二,事物这种状态有缺陷吗?第三,事物的这种缺陷怎样弥补?有了问题学生才会去思考,也才会去多思考。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懂得创造,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是独创新颖,不可重复。
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可随机应变,思维开阔,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其创新意识。
三、鼓励学生善于动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实践包括创作、表演、欣赏三大环节。
在创作中,创作者主动寻求和创作符合自己审美意愿的音乐,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从乐谱变为生动的音响,必须通过演唱者、演奏者的表演活动。
在音乐表演活动中融汇了表演者的心血和对音乐的再创造,即音乐的“二度创造”。
因此,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演出,学生通过不同舞台的锻炼,并经过教师点评、学生互评与自评等快速反应方式,让学生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
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只有发奋学习,才能充实自己;只有善于动手参与,才能改进和完善实际能力;只有不断改进,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中学音乐教学特点论文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的特点音乐是一门综合艺术,音乐教学不能脱离音乐教学的任务、规律,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及中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等。
中学音乐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综合性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教学、器乐教学等诸放在方面。
一般来说,这些内容总以综合的形式交织在一起进行,即使是单一内容的教学,在具体实施中也要涉及综合性的问题。
例如:歌唱教学,学习歌唱及演唱歌曲的过程,就是欣赏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就是学习乐理知识、识谱的过程;就是学习用歌唱手段感染、教育自己、感染、教育他人的过程。
综合并不意味着杂乱无章,综合应该体现充实性,体现条理性。
要体现充实性,必须深入开掘教材的内涵。
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小学生高许多,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或美感的期望值也远远高于小学生。
因此,课堂教学的内容和难度要得当,不可过少,过易。
教师要调动各种教学手段,使单一素材在众多方面发挥“效益”,更充分体现综合性并满足学生的需要。
要体现条理性,就要求教学设计必须注意结构布局合理,环节衔接紧凑。
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重要的问题是兼顾到不同内容的轻重缓急,先后顺序,不同环节之间的过渡与穿插安排。
如果能用前一环节的内容为后一环节作好铺,让后一环节的内容在前面的基础上作出新的发展,那么就使新内容的显示不会显得生僻和突然,旧内容的再现也不会显得乏味和重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动口、动手复,就能保证既充实丰富又井然有序。
二、感受性音乐通过有组织的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抒发情感,并以此感染听众,教育听众。
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感性的参与,强调感受、体验。
音乐教学的目标就是要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体验到音乐作品抒发的情感、体验到美。
因此,感情活动一定要重视,学生感受得越全面、越深刻,体验得越充分、越准确,教学就越成功。
音乐教学的每一活动,都要有学生的感性参与,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中学音乐论文:不容忽视的二声部教学
不容忽视的二声部教学初中音乐教材从十三册到十七册每一册都有二声部的合唱歌曲,可见,合唱教学在整个初中音乐教学中有相当的分量,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更多的是很多教师把二声部歌曲省略成了单声部交给学生,还有一些谓的优秀的公开课,几乎难得听到一节与二声部训练或合唱教学有关的。
难道二声部教学仅仅是高师或专业院校才应该学习的吗?其实,二声部视唱教学不仅与学唱歌曲有关,它与节奏练习、音乐欣赏都密不可分,只要在教学中细心观察、琢磨就不难发现。
下面,针对二声部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怎样建立二声部概念。
案例记得第一届用新教材的初一学生,在介绍十三册第六单元——荧屏乐声,学习歌曲《雪绒花》时,我把学生分成高、低声部各一组,分声部识谱,学生非常认真,单声部视唱完成的也很好,但两个声部合唱时却怎么也唱不好,这是为什么呢?根据以往的经验,我问学生,你们小学学过什么合唱歌曲?“没学过”、“我们只学高声部的旋律”,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说着。
原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二声部的概念模糊不清,有些甚至是初次接触二声部,显然,他们对演唱形式的区分也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通过让学生听一些歌曲来区分独唱、齐唱、轮唱和合唱。
帮助学生建立二声部的声部概念,我是通过以下这条练声曲入手的。
第一步,先通过听钢琴弹奏旋律音程1—5、和声音程来感觉和声效果,然后让甲组学生唱1的旋律,若干拍后,乙组学生再叠加5的旋律,延长若干拍后后收掉。
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切记几点:1、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2、学会边听边唱。
(听自己的声部也听另外的声部)3、演唱过程中的“若干拍”没有固定的节拍规定,由指挥根据学生的演唱情况而定。
第二部,两组同时唱,延长若干拍后收掉。
(延长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调整好自己的音准、音量、音色。
)第三部,建议用u母音来代替唱名。
(对于初学者这个母音最容易达到和谐的音色)第四步,能力好的同学可根据老师的指挥做渐强和渐弱的力度变化。
学习歌曲建议初次先接触轮唱歌曲,如:《保卫黄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一、教师的教材简析要详略得当,不要不讲或多讲音乐教师在备课时,在理解欣赏教材透彻的基础上已产生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通过教师的神态、表情、语言、动作等内容表达出来,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进入兴高采烈或伤感深重等情感状态。
这样,便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欣赏活动。
教师要注意通过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和愿望,激起情感共鸣,而教材简述是学习课文内容的开端,学生一般是通过听教师口述看教师“表演”,听音乐旋律来感受感化的。
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乐(曲)的作者,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曲的曲式结构等有必要对学生作以介绍,但这种纯知识型或理论性的介绍尽量删繁就简。
要抓住乐(歌)曲的重点和特点用简洁的语言点到为止,绝对不可以过多地讲解。
我以前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总以为应该把乐曲所涵盖的内容要讲深讲透,唯恐学生不理解,结果讲得多听的少,学生无兴趣,无形中扼杀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
后来,通过阅读音乐欣赏教参,方晓得自己教学中的弊端。
但同样也存在着另一种现象,有的教师在欣赏教学中不讲或者很少讲解,只让学生自己去听。
学生,尤其是我们的中小学生,毕竟音乐知识了解甚少,文学艺术修养还不够深厚,对音乐的理解只能是处在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和肤浅的认识上,教师如果不进行必要的介绍和提示,欣赏教学则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了。
那么教师在简短的介绍中应向学生讲些什么呢?最首要的两点:一是音乐的形式因素,二是音乐的背景因素。
如这部作品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如是声乐曲,那么它是那种演唱形式的歌曲,如:女高音独唱、童声表演唱、混声四部合唱等;如是器乐曲,那么它是哪种类型的器乐曲,是独奏、重奏、是西洋交响乐还是民族管弦乐。
这些内容一般在音乐欣赏教材中都会提到。
但是对于演唱、演奏者和词作者及作曲家的介绍,教材中有的介绍,有的则需要靠教师去查资料了。
另外,声乐曲的演唱特点和风格,以及器乐曲各种器乐知识性的介绍和演奏方法、乐队的配器等知识,就要看每位教师自身对这些技术性知识了解和掌握多少了。
背景因素,即围绕乐(歌)曲的产生而折射出的社会历史状况。
一般来讲,一部优秀的作品都会在当时社会中产生过激昂振奋的社会涟漪,它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感化受到教育和鼓舞,能引起人们对某种事物和社会意识的导向性思维。
另外,这些作品都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
如伴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而产生的《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我们在了解了香港和澳门及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之后,再来听听唱唱这些感人的歌曲,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音乐欣赏教学要从感受音乐的要素入手。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并了解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中的作用。
这样,学生们就渐渐学会了如何去欣赏音乐。
教师主要教学目的就是教给学生欣赏音乐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之耳”,对于不懂音乐的人再美的音乐对他都没意义。
在欣赏音乐教学中切忌过多的’作曲式理论分析,学生最讨厌听这些。
教师对作品的和各种体裁用简单的A、B、C提示即可,不可过于专业化。
尤其是中国古典的音乐作品,句、段、章法并不那么规整,无法用我们在学校所学的作曲理论去生搬硬套,这是不切合实际的。
中国的音乐作品大都是表现的一种精神,注重音乐的意境和精神意味,讲究的景外之景、韵外之致,思与景谐,就如同印度音乐的“拉格”精神。
音乐不象文学,它没有具体形象的描写,大都为抽象的理念(旋律美)。
因此,我们不能误导学生现在音乐是在讲(描写)什么。
音乐的可感形象就每位欣赏者而言是不尽相同的,这也是音乐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种类的最主要特征。
二、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音乐,教师不要框架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音乐作品,这是不正确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音乐,而不是去框架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将教师的偏爱强加于学生。
尤其是对一些外国著名音乐家的作品,特别是一些近现代作品,决不能苟同于一些音乐作品的介绍文字。
就如同毕加索的现代化,有的人竭力推崇,但也有的人就是不喜欢。
教师不能用行政命令式的语言强加于学生,诸如“这是某某大师的杰作”、“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作品,多好听呀!”等等语言威慑诱导学生,这样的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
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见解。
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开头的引子,长笛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吹奏出恬淡而美妙的旋律,有的学生讲描绘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江南景色。
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描述的是夏天的原野上,鲜花盛开,小桥流水,蝴蝶飞舞的美丽景色。
他们认为春天蝴蝶还没生出来呢。
这些理解无可厚非谁对谁错,只要认为描写的是一种景色就可以了。
在介绍中国和外国的一些器乐体裁的内容、风格、演奏形式和作曲技法时,教师只可作简短介绍。
要让学生根据这些介绍自己去认识音乐和理解音乐。
在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时,可选一些较为简单明了的小型作品让学生分析,逐渐提高对音乐句、段、章的认识。
初中音乐教材和思考与练习音响资料中有简短介绍。
要复听音乐作品,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
如我在介绍音乐的主题、副题、呈示、展开、重复、对比;和中国的作曲技法,如:合头、合尾、鱼咬尾、句句双等时,我们可将乐谱抄于黑板或投影仪展示来进行简短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复调音乐作品。
就主调与复调而言,复调音乐是高于主调音乐一个层次的。
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大师级的作曲家的作品中,都会有一些复调因素在里面。
就是创作或改编的小品也会用复调的技法去修饰一下。
复调音乐更能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
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楼台相会”中,小提琴与大提琴如泣如诉哀怨缠绵的对比式复调,掐死倒好处地表达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情感。
三、要根据不同学生欣赏不同音乐,不要用高深音乐难为学生音乐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曲,人有“高雅”与“粗俗”之分(但这种粗俗通过教育是可以改变的)。
我国广大城乡不同区域经济、文化环境和发展水平存在着许多差异,客观上影响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和教学水平,基于这一现实,音乐欣赏课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音乐教育也是如此。
就拿※※市来讲吧,※※市与周围各县不一样,每个县的中心区与五郊四邻又不一样,中心各校区也不一样,音乐班与普通班不一样。
要根据学生具有的音乐素质的层次进行教学。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课本照顾到的是中层次学校的学生,而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则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材,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而且必须了解和懂得中外音乐文化知识。
但针对各地学校的情况,教学要有所不同,对具有较高音乐素质的音乐班学生,要进行深层次的教学,而对于一般的中学生,则要有选择的教学和简单地介绍了。
我曾经到过几个学校听课,课余时间做了一次调查,问学生:你们是喜欢中外古典音乐还是更喜欢现代流行音乐呢?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更喜欢流行音乐;问现代的流行音乐包括哪些内容时,有的回答未置可否,有的则认为就是流行歌曲呗。
可见现代的流行歌曲对音乐教育的冲击和在青少年的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的大呀!同时,也能反映出现代中学生认识和欣赏音乐的水平。
就流行音乐而言,早在《学校审美教育全书》中有这样的解释:流行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
流行音乐的种类很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概念,“在20世纪中,常有人把通俗易懂、轻快流畅、比较接近古典音乐的顺乐或音乐喜剧(例如施特劳斯的轻歌剧《蝙蝠》、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等)称为轻音乐,把时尚流行的歌舞,特别是通俗易懂的歌曲称之为通俗音乐或流行音乐。
”现代流行音乐包括各种形式、各种体裁的声乐曲和器乐曲(例如: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一些歌舞音乐、电视配乐以及世界流行的地方性音乐)。
就流行音乐的特征:“通常短小精练,器乐曲常作机械的反复和简单的变奏,而且多即兴演奏”。
并且认为流行音乐“多为此时此地的创作音乐,多数未得到公认的经典之作,因而其中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欣赏者具备较高的欣赏水平去正确认识它”。
但就目前中学生认识水平而言是达不到这个层次的。
我不赞成流行音乐进入课堂。
当前一些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教学一些大陆的、港澳台的以及国外的一些流行歌曲。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引起我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审美,在音乐课上,应该开发学生的审美与能动能力。
音乐教师更不能听之任之,学生说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教师就教学社会上流行的歌曲。
我们不能说流行歌曲都不好,但是现今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的流行歌曲,格调低下,歌词不伦不类,对学生起不到激发向上,积极进取,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
但我也不反对对流行歌曲加以疏导和介绍地去欣赏,因为他们毕竟是在社会上和青少年心目中影响面太大了,一定要改变学生认为的流行音乐只有流行歌曲的不正确认识。
对不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音乐教育。
对整体素质教育较高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体裁、题材、风格特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各个时期音乐的特征,以及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的的联系。
这时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大有裨益。
但对于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教育而言,则只能是一般知识性的讲解,教科书上所介绍的内容能掌握就足够了,而且教学参考书上也是这样要求的。
四、要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但不要盲目随意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鉴赏力和感受力。
一段乐曲或歌曲光听教师的弹奏或演唱远远达不到欣赏的效果。
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运用直观形象手段,通过放录音、幻灯片、影像资料等手段,能够将作品更准确形象的表现出来,同时较易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内涵的能力,并陶冶情操。
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先放一段录像,动静并置、远近呼应的画面。
同时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理解。
一群牧羊迈进朝霞,山村姑娘提着篮子走向村野——提示乐曲内容清晨放牧的情景,碧草青青,溪水潺潺;一群顽童们正在忘情地追逐嬉戏——暗示乐曲欢快的情绪和节奏;星星点点的茅屋农舍,家家户户的缕缕炊烟;小姑娘头上清新秀丽的野花,还有牛背上悠然吹笛的牧童——展示了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衬托着乐曲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再配上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曲调,这样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去理解作品、深情投入地欣赏乐曲。
但是电教手段的运用也要慎重选择,切勿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
教师在媒体选择及运用上要注重实效,从音乐教学实际的需要出发。
比如,欣赏音乐《天鹅湖》片断,虽然教材上写明了教学内容是了解什么是舞剧音乐,重点也是欣赏音乐,但在媒体运用上电视及DV就要比录音机的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