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课堂情境及分析1.1 教学目标通过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了解重点复习内容;•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增强数学运算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及分析《总复习》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练习册,汇集了全册的各种题型,主要包括下面这些内容:•朗读小数;•认识面积;•用完整的分数表示;•学习加减法的运算步骤。
这些内容都是小学二年级数学的基础,而且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老师要通过讲解、实例演示和练习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灵活应用这些数学知识。
1.3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如板书、演讲、课件讲解、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既保证学生的主动性,也保证学生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2.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以《总复习》的内容为基础,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论小数:在小数的表示方法中,应讲解小数的定义、小数的读法和借位加法、借位减法等知识点;2.认识面积:在认识面积的概念中,应讲解面积的定义,常见物体的面积等;3.分数:分数是整数和分数两个数字组成的,需要讲解分数的定义,最简分数的概念,完全分数和假分数的转换等;4.加、减法: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之一,所以我们需要重点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如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算法等。
2.2 课堂步骤通过上述内容分析,以下是本次课堂的教学步骤:2.2.1 引入1.让学生回顾上一学期学习的内容,对小数、面积、分数和加减法等基础知识进行简单测试;2.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介绍本次课堂将详细讲解小数的概念和其运算法则,包括+、-、×、÷四种运算规则。
2.2.2 讲解1.介绍小数运算法则,从小数点后一位开始,将位数对齐,然后进行运算;2.小数的加减乘除变式都是小学二年级学习的基本操作,需要通过实例演练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共8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共8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本学期所学过的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分数等知识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和总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对于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在分数的计算和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他们的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分数等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分数等知识点。
2.难点:对于部分学生在分数的计算和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重点关注和辅导。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运用实例讲解、师生互动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点。
3.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教案、练习题等。
2.准备教学道具,如实物、图片等,以便进行实例讲解。
3.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数学谜语或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
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反应,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将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呈现出来,包括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分数等。
在此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每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3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3篇下面是收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最新3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最新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会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所学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分析各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熟练地解答。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1、练习第8、9题题组练习。
(观察比较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调解题时认真审题)。
2、练习10、11、12题,独立完成,逐题讲出思考过程,讲评。
3、练习第13题,明确题意,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答。
4、第14题是移多补少的逆向应用题。
师生共同探讨完成。
5、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应注意什么?6、作业《作业本》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最新2教学目的: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过程一、复习千米、吨1.第做109页的第7题.教师提问,学生口答:(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2)1千米是多少米?1吨是多少千克?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1吨=1000千克2.做第109页的第8题.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 )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接着,教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 )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它的推想过程.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1.做第109页的第9题.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个图形下面板书图形的名称.教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大家想一想,这几个图形各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图形分别说.最后使学生看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教师只说明题意,让学生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巡视,看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应给予表扬.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教师:什么叫一个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做第10题.要求量的时候,精确到整厘米.每量一边,在边的旁边注上该边的长度.算完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教师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让学生准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最新3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比较熟地进行计算。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整数加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统计五个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这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复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整数加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统计的知识,但在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会影响到复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统计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统计的方法。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整数加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统计的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游戏道具等。
3.教学场地:安排宽敞的教室,以便进行游戏等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整数加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统计的知识点,引导学生逐一复习。
3.操练(15分钟)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
如:人民币换算游戏、长度单位竞赛等。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数字0~100内的数学运算;
2.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3.了解两位数的组成和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点
1.两位数的认识和运算;
2.加法和减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
1.掌握两位数的大小比较;
2.认识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1.数学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2.数学练习册;
3.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复习数字0~100的认识
1.让学生口头快速说出0~100的数字;
2.利用数轴或数表,让学生找出指定数字的位置。
第二节:两位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
1.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两位数的组成;
2.练习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引导学生掌握比较方法。
第三节:加法和进位运算
1.复习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
2.练习两位数的加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
第四节:减法和借位运算
1.复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
2.练习两位数的减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借位的概念。
六、教学延伸
1.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灵活运用进位和借位的方法;
2.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两位数的认识和运算,加深了对进位和借位的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多做练习,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八、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背诵数字0~100的读法。
以上就是本节课《总复习》的教学计划,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主要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能估测或实际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认识厘米: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可以用“cm”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量物体时从尺子的其他刻度开始时,就用大刻度去减小刻度,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学会画一条线段,画完线段后要标上线段的长度。
5、解决问题:能用熟悉的长度为标准来判断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单位。
避免产生“一张床长2厘米”的错误。
记住一些生活常识如: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小朋友1拃的长度大约是14厘米;小学生一步长大约40厘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8厘米;从地面到小朋友胸口的位置大约是1米;一张双人桌的长大约是1米;门高大约2米;跳绳大约2--3米;单人桌长60厘米,一层楼高约3米,一张床长约2米。
6、平时多与孩子讨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并会估测物体大概的长度或高度。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摆竖式计算)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和进位加。
重点是进位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用小1作标记),十位加的时候别忘加小1。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退位减。
重点是退位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用小圆点作标记),十位减的时候别忘推掉1。
3、解决问题:(1)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注意:不能看“多”就加,看“少”就减,应先判断出哪个是大数,哪个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2)连续两问。
根据数学问题选取题目中相应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弄清两个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可直接用于第二个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整体规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整体规划一、引言在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第九单元是总复习单元。
本单元主要旨在巩固学生对前几个单元内容的掌握,帮助学生回顾、总结并进一步提高数学能力。
二、总体目标本单元通过总复习,旨在帮助学生:1.复习第一至第八单元的知识点;2.熟练掌握数学上册内容;3.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加减法综合练习:回顾加法和减法,进行综合运算练习,包括进位、退位等情况;2.乘法口诀复习:复习乘法口诀表,通过口诀歌、口算等方式加深记忆;3.时钟读数:复习时钟的读法及时间的表示,包括整点、半点、一刻等;4.长度单位:复习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5.图形绘制:复习各种基本图形的绘制方法,如矩形、三角形等;6.综合运算练习:综合应用前面学过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2.操练: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操练,巩固学生的基本能力;3.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思维能力;4.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5.课堂反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
五、评估1.作业评估:通过书面作业,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包括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3.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六、结语通过本单元的总复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加扎实地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在继续学习数学的道路上能够更加自信、坚定,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以上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整体规划的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总复习本单元复习的内容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表内乘法,米和厘米,角和直角、锐角、钝角,观察物体,认识时间。
总复习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如把表内乘法集中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乘法口诀,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目的。
))第1课时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第101、103页的相关内容。
1.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2.通过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计算方法的复习与整理,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整理和复习,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
重点: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口算卡片、课件。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从今天起,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板书课题。
)1.复习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1题。
)(指名读题。
)笔算加、减法应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退1。
指名上台笔算,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2.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课件出示:30+24+28=75-26-35=45+27-59=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怎样可以使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简便。
小结:为了简便可以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1.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第1题。
要求学生看清运算符号,认真审题,再独立完成。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复习二年级数学上册所学知识,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
一、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总复习二、教学重点:复习加法、减法、整数、分数、图形等概念和运算。
三、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解、互动问答、游戏练习等。
五、教学准备:教具、习题、练习册、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1. 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
- 通过课件或板书,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进行相应的计算练习。
2. 复习整数的概念和运算。
- 回顾整数的概念,了解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区别。
- 指导学生进行整数的加减法计算,加强对整数运算法则的掌握。
3. 复习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 复习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 引导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复习图形的认识和性质。
- 引导学生回顾直线、曲线、封闭曲线的特点,区分不同的图形。
- 给学生出示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命名图形的名称。
5.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
-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能够巩固二年级数学上册所学知识,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八、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
2. 整理笔记,复习本单元的概念和运算。
3. 自主选择和解决一道数学问题。
九、板书设计:- 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整数的概念和运算- 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图形的认识和性质。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资料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一、米和厘米1、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3、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4、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5、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6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看单位是否相同,不同则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的单位再加减。
1米 =100厘米 1米-40厘米 =60厘米 1-40100厘米 -40厘米=60厘米40厘米 ?厘米7、在带单位加减法中,先看单位是否一样。
单位不同要先把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再加减。
单位相同则直接相加减。
96厘米<1米解析:做这种比较大小的题时不能单单比较数的大小,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先转换成相同单位后在比较数的大小。
二、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题目要求的数字那里。
比如:要求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就从0开始,画到5结束。
例题:(1)从刻度0到7是( 7 )厘米,就直接用7-0=7厘米。
括号就填7厘米。
(2)2到8是(6 )厘米。
就直接用8-2=6厘米。
括号就填6厘米。
3、画一条比6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就是求比6厘米短3厘米是多少?6-3=3厘米。
所以题目要求就是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4、例题:任意画一个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就是要求画一个三角形。
三、角、直角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边)(顶点)(边)2、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
3、三角板上有3个角,其中只有1个角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部教案(共8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部教案(共8课时)课时一:复习数学中的进位与退位教学目标: 1. 复习十以内的进位数和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掌握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进位与退位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复习十以内的加法进位运算; 2. 复习十以内的减法退位运算; 3.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进位与退位的方法。
教学步骤:1.,通过例题带领学生做练习;2.,通过例题带领学生做练习;3.,引导学生应用进位与退位的方法进行计算; 4.。
课时二:复习数学中的多位数加法教学目标: 1. 复习多位数的加法运算; 2. 强化学生对进位与退位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复习多位数相加时的进位操作; 2. 实际应用中的多位数加法计算。
教学步骤: 1.; 2.,并加强实际问题的训练; 3.。
课时三:数学中的多位数减法教学目标: 1. 复习多位数的减法运算; 2. 学会合理运用退位操作。
教学内容: 1. 复习多位数相减时的退位操作; 2. 实际问题中的多位数减法计算。
教学步骤: 1.; 2.,并进行实际问题的练习; 3.。
课时四:数学中的乘法概念复习教学目标: 1. 复习乘法的基本概念; 2. 强化对乘法运算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复习乘法的乘数、被乘数、积的含义; 2. 实际问题中的简单乘法运算。
教学步骤: 1.,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乘法的理解; 2.,引导学生根据所给信息进行简单乘法计算; 3.。
课时五:数学中的乘法口诀复习教学目标: 1. 复习乘法口诀; 2. 提高学生的乘法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内容: 1. 复习乘法口诀表; 2. 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让学生背诵熟记; 2.; 3.。
课时六:数学中的除法概念复习教学目标: 1. 复习除法的基本概念; 2. 强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复习除法的被除数、除数、商的含义; 2. 实际问题中的简单除法计算。
教学步骤: 1.,通过例题巩固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2.,引导学生进行简单除法运算; 3.。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洁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洁推理的经历,造就学生的推理实力,造就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今日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xx最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xx最新1一、特点分析总复习是分两局部支配的,一局部是对学问的整理,另一局部是供练习用的习题。
新教材与旧教材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一样的特点:1.复习的内容集中本单元的复习包括了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相识图形,相识钟表,用数学。
并且在编排时留意突出学问间的内在联系,把数的概念、计算和用数学分别集中起来进展复习,这样便于学生进展整理和比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学问的相识,造就了学生敏捷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2.复习的线索清楚本单元的复习用醒目的黑体字,以标题的形式,明确指出了复习的五局部内容。
这样以标题作为整理学问的线索,一方面学生依据这些线索全面再现所学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依据这些线索将分散的学问综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对学问的理解和驾驭水平。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不同:1.复习的导向不同复习的导向关系全局,只有把路引对,才能幸免总复习的盲目性。
原教材中有一个标题是“应用题”(小华买了一颗纽扣用了6角钱,买了一根针用了3角钱,他买东西用了几角钱?),它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
新教材将“应用题”改为“用数学”,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联系亲密的详细实际问题,作为“用数学”的问题,是以现实情境图示的方式呈现的。
如121页12题,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呈现的,知道了他昨天看了9页,今日看了8页,一共看了多少页?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学问是为了解决问题,进一步造就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
2.复习的目标不同原教材的总复习是稳固所学的学问。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整数加减法、认识人民币、空间与图形、统计四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认识空间图形,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人民币、空间图形和统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能够正确进行人民币的计算。
3.认识空间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
4.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四. 教学重难点1.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2.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及计算。
3.空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4.统计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案、学案。
2.练习题、游戏道具、图形模型等教学用品。
3.教学场地、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比谁的钱多,需要用到加减法、人民币的知识。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讲解运算规则,让学生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呈现人民币的图片,讲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人民币的计算。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和人民币的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如“商店购物”游戏,学生扮演顾客和店员,进行人民币的计算和交易。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和人民币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1.厘米和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1米=100厘米。
2.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时用米做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物体的左端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物体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4.数学书的厚和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张开手臂和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
5.线段是直的并有两个端点。
6.数图形有几条线段就数有几条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笔算加法和减法要注意什么?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4.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退一当十),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要注意看清楚运算符号。
三、加减估算估算方法:1.读题,弄懂题意,有“大约”要估算。
2.把每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
3.口算整十数,得出估算结果,记着得数前面写约等于号。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角的画法:先点一个点,从这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画直角:先画一个顶点,再从一个点出发画一条线,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再从这个点出发沿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画一条线,最后画出直角标志。
4.判断直角的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
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角度越小,角就越小。
6.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用放大镜看角,角的大小不变。
7.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8.数角:先数单个小的再数组合成大的,最后全部加。
.数角窍门:如右图:数出单个的角有4个,然后从4开始依次递减相加:4+3+2+1=10(个)第四单元表内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但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总复习-练习二十五
7×9= 63 6×7=42 5×4=20 3×6=18 4×6=24 4×9= 36 6×8= 48 5×9= 45 5+8=13 9-6=3
5.在 里填上“+”“-”“×”或“>” “<”“=”。
4 × 6=24 2×6 = 12 30 - 6=24 5×7 > 32
Hale Waihona Puke 25+8 < 35 4×9 > 34 34-20 < 15 8×9 < 73
)里。
(1)下面可以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是( ① )。
①米
②角 ③分 ④时
(2)教学楼大约高15( ① )。
①米
②厘米 ③分 ④元
(3)一节课40( ② )。
①米
②分 ③元 ④时
10.先估计下面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实 际长多少厘米,填在括号里。
4cm 8cm
11.以下边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53-9-37= 7
75-46+31=60 48+26-39=35 53-(9+37)=7
3.海洋馆里有13条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比黄金 神仙鱼多9条。透红小丑鱼比黄金神仙鱼少8条。
(1)花面神仙鱼有多少条?两种神仙鱼共有多少条? 13+9=22(条) 13+22=35(条)
答:花面神仙鱼有22条,两种神仙鱼共有35条。
发现:第几个图形,小棒的根数就是几乘3。
(说法合理即可)
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9
总复习
练习二十五
1. 78+16=94 54+29=83 36+58=94 62+31= 93 47-29=18 61-34=27 73-43=30 90-27= 63 40-17=23 52+34=86 93-46=47 38+47= 85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课件
600厘米
6000厘米
6厘米
60厘米
300厘米
6米
60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米2厘米 30米 2米3厘米 230厘米 3米20厘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知识大草原
数学广角
观察物体
表内乘法
角的初步认识
百以内的加减法(
长度单位
认识时分
长度单位
知识大草原
厘米、米
长度单位
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
1 米 = 100厘米
判断
量物体的长度时,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 ) 我家的床长约200厘米。( ) 1米和10厘米是一样长的。( ) 体育课跑步跑了78厘米。( ) 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尺子要短。( )
6米 90厘米
<
<
=
>
8厘米 8米
2米 40厘米
800厘米
<
200厘米
>
75厘米+7厘米=( ) 38米- 9米=( )
25厘米-10厘米=( ) 32厘米+20厘米=( )
- 6 7
3 3
你是怎样解 答的?
读题你知道了 什么?
四、解决问题
(2)校园里有33棵杨树,松树比杨树少17棵。 松树有多少棵?
(1)校园里有33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棵。 柳树有多少棵?
我先画图表示题目的 意思,再列出算式。 33+17=50(棵)
82厘米
29米
15厘米
52厘米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
期末总复习4一、我会填。
(每空2分,共36分)1.估一估,填一填。
2.3.4.()是直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小。
5.下面的图形中分别能找出几条线段?6.二、动动手,动动脑。
(共24分)1.画一条比5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4分)2.你知道下面各种面上分别是几时吗?画一画。
(10分)3.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直角。
(每题5分,共10分)(1)用给出的点作顶点画直角。
(2)用给出的点和边画直角。
三、动动手。
(每题10分,共40分)1.量一量。
2.如图有四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多少条线段?3.下面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分别是什么角?4.早餐时稀饭和主食各取一种,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用线连一连。
答案一、1.242.323.6[点拨] 3+2+1=6(个)。
524.②④③①5.46776.6:258:2011:305:15二、1.略。
2.[点拨] 有上午9时说法,没有下午9时说法;有下午3时说法,没有上午3时说法。
3.略。
(答案不唯一)三、1.62.6(画图略)3.钝直锐钝4.2×3=6(种)题目要精选精做对于深陷“题海战术”而不能自拔的同学来说,要记住一句话:题贵在精而不在多,没有质量做再多的题也没用。
也就是说,做题要善于精选、精做。
学霸支招我在学习中,采取精选、精做的原则,附以题后思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精选,是指在众多的习题册中选出最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一两本。
细心做完。
精做,是指细心做完所选的练习册后,用心体会练习册内的知识体系,了解作者的侧重点以作参考。
所谓题后思,就是在每次做完一道题后,花一定的时间用于回顾刚才做题时的思考方式,思路的形式,以及思维为何在某处出现障碍,之后是如何解决的。
刚开始做题后思的时候,可能会很慢,但随着不断重复使得速度不断加快,最后每次只需花费10到20秒的时间而已。
将该同学的经验具体来说,就是在做题时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想一想,该题考查什么知识点?(2)回忆一下,以前是否碰到过类似的题?(3)此类题通常采用哪种可行方法?基本思路如何?思考如何寻找其突破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总复习极速提分法第1招 巧数线段
(2)
6
技 巧 2 用算式法数出线段
2. 你能用算式法数出下面每幅图中有几条线段吗
(1)
先数出基础线段有多少
( 2 )+( 1 )=( 3 )(条) 条,然后加数逐渐少1,
(2)
一直加到1为止。
( 3 )+( 2 )+( 1 )=( 6 )(条)
(3) 6+5+4+3+2+1=21(条)
方法二:端点确定法。 以A为左端点: 以B为左端点: 以C为左端点: 以D为左端点:
规范解答:
4+3+2+1=10(条) 口答:一共有10条线段。
1 画出思路,数出线段
提示:点击 进入题组训练
2 用算式法数出线段 3 数图形有变化的线段条数 4 连点数出线段
技 巧 1 画出思路,数出线段
1.画一画,数一数共有几条线段。(画出你有序思考 的思路)
第1招 巧数线段
学习第1单元后使用
R 二年级上册
数一幅图中一共有多少条线段, 一要做到有顺序地数,二要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总 结方法(算式法)。以后遇到同类题目,就可以采用算 式法快速方便地解决问题。
经典例题
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几条线段?
方法一:按顺序从基本线段数起。 基本线段: 2条基本线段组成的线段: 3条基本线段组成的线段: 4条基本线段组成的线段:
技 巧 3 数图形有变化的线段条数
3.数一数有几条线段。
(1)
(2)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
横向和斜向的线段要分别数
技 巧 4 连点数出线段
4.连接下面每两个点。
可以画( 10 )条线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草数学工作室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长度单位
厘米和米
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 厘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 单位。
食指宽大约1厘米,一庹长大约1米。 1厘米可以用cm表示,1米可以用m表示。
1 米 = 100厘米
长度单位
80厘米 > 20厘米
填一填
1米=( )厘米 1米40厘米=( )厘米
78厘米+22厘米=(100)厘米=( 1 )米
1米=(100 )厘米
1米40厘米=(140 )厘米
100厘米=( 1 )米; 45米+5米=( 50 )米; 83厘米-46厘米=(37 )厘米; 26厘米+74厘米= (100 )厘米=( 1 )米。
床长约2( 米 )
铅笔长约16( 厘米 )
跑道一圈长400( 米 )
小明高1( 米 )40(厘米)
填一填
在 里填上“>”“<”或“=”
4米 < 5米
300厘米 = 3米
28厘米 < 82厘米
6米 ﹥ 16厘米
100厘米 = 1米
4米35厘米 < 5米
6米 > 90厘米
8厘米 < 8米 2米 > 40厘米
4.小红身高1米43厘米,小明身高1米27厘 米,小明比小②红( )
①高 ②矮 ③一样高
5.4个1元硬币摞起来大约厚( ①) ①1厘米 ②1米 ③一拃
选一选
6.明明的身高是( ①)。 ①130厘米 ②130米 ③30厘米
7.54厘米-19厘米(② )22米。 ① ﹥ ② ﹤ ③=
8.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 ②) ①1米 ②2米26厘米 ③3米10厘米
操场跑道长400( 米 ),小拇指大约长6(厘米 ) 1( 米 )=100( 厘米 ),3米40厘米=( 340 )厘米
1米-20厘米=( 80 )厘米
填一填
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 米 )做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 可以用( 厘米 )做单位。 3米4厘米=( 304 )厘米 1米-12厘米=( 88 )厘米 74厘米+26厘米=( 1 )米 在直尺上,从刻度“8”到刻度“12”是( 4 )厘米。
25厘米-10厘米=( 15厘米 )
32厘米+20厘米=( 52厘米 )
填一填
3米-200厘米=( 100 )厘米
一块黑板大约长4( 米 )。
小丽的身高约120(厘米 )。
旗杆的高约8( 米 ),一支铅笔长约18( 厘米 )。
( 100 )厘米=1米
56米-30米 =( 26 )米
阿姨的高跟鞋高8( 厘米 ),两棵树之间距离5( 米 )
比一比
3.把1米5厘米、 1米50厘米、 1米15厘米、2米按从大到小的 顺序排列是:
(1米5厘米 )< (1米15厘米 )< (1米50厘米 )< ( 2米 )
做一做
1.琪琪家离学校有100米,有一次,他从家出发去学校, 走了30米后又返回家拿一本书,然后再去学校,他一共走 了多少米? 2.小红今年的身高是1米32厘米,比小丽的身高矮5厘米, 小丽的身高是多少?
5.一间教室宽约8厘米。
(×)
6.一枝铅笔长约2米。
(×)
7.比1米短10厘米的线段是90厘米。 ( √ )
8.1米比80厘米短。
(×)
判一判
9.用尺子量长度可以从中间开始量。 (√ )
10.我家的床长约200厘米。
(√)
11.体育课上小明跑步跑了78厘米。 (× )
12. 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长的木条短。 (×)
比一比
1.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米
60厘米
60米
300厘米
6厘米
( 6厘米 )< (60厘米 )< (300厘米)< ( 6米 )< (60米 )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米2厘米 30米 2米3厘米
230厘米
3米20厘米
(30米)> (3米20厘米 )> (3米2厘米)>(230厘米)> (2米3厘米)
填一填
3米=( 300 )厘米
一本字典厚3( 厘米 )
200厘米=( 2 )米
一张床长2( 米 )
820厘米=( 8 )米( 20 )厘米
4米6厘米=( 406 )厘米
椅子高50(厘米 )
75厘米+7厘米=( 82厘米 ) 一把小刀长10( 厘米 )
38米- 9米=( 29米 ) 我的身高是1(米 )30(厘米 )
厘米和米
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 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如果物体的一端不 是对着尺的刻度0,而是对着其他刻度,用 物体两端所对着的两个刻度相减,得到的 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长度单位
线段
像 线段。
这样直直的,两端有端点的线就是
线段的两端都有点,这个点就是线段的端点。
一根绳子比1米短几厘米,估计这根绳子长在( 90 )厘 米至( 100 )厘米之间。
填一填 小刀长( 4 )厘米 蜡笔长( 5 )厘米
画一画 请画出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
画一画 请画出一条比5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5+3=8(厘米)
画一画 1.画一条比12厘米短8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4.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13.小军比小明高3米。
14.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15.
图中有3条线段。
16.100个1厘米就是1米。。
(×) (√) (√) (√ )
选一选
1。一辆汽车每分钟行100(② )
①厘米
②米
2.数学练习本长约28( ①)
பைடு நூலகம்
①厘米
②米
选一选
3.要知道学校的操场有多长,应该用( ③) ①三角尺 ②米尺 ③卷尺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画线段时,通常以尺子的0刻度为起点,是 几厘米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的地方; 也可以在对应长度处先点两个 端点,再连线。
判一判
1.小强身高大约是137厘米。 2.一棵大树高约15厘米。 3.100厘米和1米一样长。 4.椅子高约60厘米。
( √) (×) (√ ) ( √)
填一填
填上厘米或米。 小明身高132( 厘米 ) 小花身高1( 米 )32( 厘米) 一张课桌高60(厘米 ) 教室门高2( 米 )
一块黑板的长大约是3( 米 ) 一列火车长350( 米 ) 一把尺子长20( 厘米) 作业本的宽为12( 厘米)
填一填
1米=( )厘米
填上厘米或米。 教室的黑板长约4( 米 ) 一枝铅笔长约18( 厘米 ) 小丽的身高约112(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