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形态与舞蹈文化

舞蹈形态与舞蹈文化
舞蹈形态与舞蹈文化

舞蹈形态与舞蹈文化

一、舞蹈形态与舞蹈文化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舞蹈与人类的生存现实

一直存有着本质性的关联,舞蹈与人类学也有着漫长的、相互联系的

历史。闻一多先生很早就使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舞蹈“是什么”作出了精辟的阐解:“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这个著名的论断,从实质来说是闻

一多先生在客观的人类学视野中,通过舞蹈形态来解析、透视舞蹈的

本质内涵。他的思维角度是从较为广阔的意义上来阐释“舞蹈是什么”这样一个哲学命题。他在《说舞》中根据澳洲风行的科罗泼利舞,进

一步推论出世界各国的原始舞蹈都具有“生命机能总动员”的特点。

应该说,闻一多先生的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对我们理解舞蹈的文化

原理是有很大协助的,我们看到的是与生命本能最贴近的文化。毫无

疑问,舞蹈是文化的一种表述形式,人类借助了手舞足蹈的形式,把

想象的、观点的、整合着多种文化因素的东西化为形象性的、象征性

的舞蹈形态来转述我们对生命及自然规律的理解。由此看来,任何形

态的舞蹈,都是由它的文化因素所决定的,我们了解和分析这些舞蹈

形态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和最困难的是理解这些形态背后的东西。

几年前,我曾和日本的几位文化人类学者赴西藏考察萨迦教派的喇嘛

跳神。平心而论,如果仅从舞蹈形态上来欣赏萨迦跳神,它可能是一

种低消耗的艺术审美,很难从形态上找出动律特征。举手投足极其缓慢,结构与情节全部仪式化了,一尊又一尊的佛神我行我素地表演法

事仪轨,“局内”观众是那样地虔诚和顶礼膜拜,而“局外”人要从

头到尾看完全部的跳神,还真需要耐性。不过,文化人类学者看到的

是巫术与艺术、神学与美学、神格与人格的关联,看到的是一种文化

模式,一种可印证的历史、社会、宗教、民俗的文化观点。也许萨迦

人并不认为他们在跳舞或从事什么舞蹈活动,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

明了生死之念的虚幻,体悟生时救度的征兆。在这里,跳神不是艺术

形式而是心灵的表述。舞情、舞律、构图在这里没有更多的价值和意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他们必须跳神,跳神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

分。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中舞蹈是一种文化象征,它包括两个层面的

内容,一是外显媒介和载体,它可能是最为民族化,最具地方色彩,

最具有民俗意味,最受当地人认可的文化形态。另一层面是这种文化

形态所包涵和体现的内隐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在这里,形态和文化是

不可分隔的,这是因为文化因素形成了特定的形态,反过来形态又在

很大水准上反映了文化。文化人类学的结论是:一定的文化意义是以

一定的艺术元素为传播媒介的,艺术形式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行为和社

会结构。并进一步回答艺术形式的文化特质是什么,它体现和负载了

何种文化意义,为什么会制造和使用这种艺术形式,等等。

二、采风与田野调查文化人类学的舞蹈研究有其独特的立场,它与舞

蹈艺术家的角度有其不同的地方。一般来说,舞蹈艺术家注重艺术的、美学的意义,而文化人类学者注重其文化意义的探讨。但是在两个不

同的领域却也有其共同的地方,他们都是深入到民间去采风和搜集资料,不过艺术家到民间去采风其注重点往往是舞蹈本身。诸如表现形式、语言符号、象征意义以及风格、韵味、形态等,较少地研究和观

察舞蹈以外的其他文化现象。而文化人类学者的田野调查的概念范围

相当广泛,他也探讨艺术家所注重的问题,但是他对艺术的注重是全

方位的,他研究的对象不但是作为艺术的舞蹈,而是整个社区的各种

文化现象与舞蹈的相互交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文化人类学

在描述和分析一个文化现象时,强调将研究对象置于整体文化中来观

察理解,要求在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中集中精力分析这个文化行为的

结构与功能,以及整体文化与部分文化的关系。文化人类学认为社会

文化每一个部分(制度、观点、生存方式、生态环境等)都是紧密地关

联在一起的。当前散存有中国各民族的形态各异的民族民间舞蹈除了

自己的一些独立形态和表现方式之外,它世世代代沉淀在人们意识深

层和社会心理机制中,它的文化包容量非常复杂而又博大精深,仅从

舞蹈这个学科去研究可能会显得贫乏和单薄。所以研究的方法应该是

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的、交叉性的、边缘性的多学科研究。文化人类

学的研究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深入田野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因为

田野调查能提供人类学家由内部去理解人们在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所

从事的特殊文化行为,通过深入的观察和访谈来记录、收集第一手资料。作者曾去过傩乡采风,从民间傩舞中发现了几个可舞性的舞蹈动机,作为素材发展成一个艺术舞蹈作品。为了记录整理民间舞蹈,因

为方法不同,收获自然也就不一样。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实行一些思考,把这种思考转变成学术思维,就会发现它还是不够深入,多有遗漏,以至造成了对民间傩舞的评价不充分。这种遗漏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1.对一些俚俗性的文化现象缺乏深入的挖掘。这实际上是

一个怎么理解野蛮与文明、精华与糟粕的问题。说明我们在学术观上

还没有摆脱旧的体系,习惯于将民间舞蹈纳入精华与糟粕的框架,简

单地扬弃。主观上将俚俗性排除在学术视野之外,而事实上俚俗性是

民间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割裂了也就丧失了互相依存的基础。重要的是这些看似俚俗的东西,往往是蕴涵着极大的文化含量,

它直接关系到文化价值的表现。比如,举行跳傩仪式时有很多俚语唱诗,以往总觉得“粗俗不堪”而不屑一顾,后来学会了用俚语访谈后,发现这些俚语唱诗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括当地人的生活习俗、信仰

民俗以及跳傩的功能、目的。这个现象在民间舞蹈中很有普遍性,像

土家族的《毛古斯》、瑶族的《跳盘王》、纳西族的《东巴舞》、苗

族的《芦笙舞》、彝族的《铜鼓舞》、壮族的《蚂@①舞》等,它们或

多或少地带着不同水准的俚俗因素。如何准确理解民间舞蹈的俚俗性,需要我们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来克服舞蹈研究中的片面性。文化人类学

认为,文化模式无高低之分,“文明”与“野蛮”,“精华”与“糟粕”都是相对存有的,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是对待异文化所需要的客

观公正的态度。2.对非艺术化的行为动作缺乏学术上的关怀。长期以来,我们对舞蹈的研究,仅仅单纯地对纯舞蹈本身的研究,比较注重

舞蹈的精致、典雅、工整和纯艺术的审美咀嚼,而往往忽略非艺术化

的行为动作,像傩舞仪式中的行傩、民俗宗教舞蹈中的形象以及秧歌

中的队舞等。在传统的学术模式中,停下来跳才是舞蹈,而行进中的

行为动作则不在舞蹈之列。但是在古代文献中我们能够看到,印度古

代置佛陀偶像于车舆曳之而行的佛教形象和中国帝王出行仪仗的壮观

场面。深入研究下去,我们发现非艺术化的行为动作的文化属性非常

具体和真实,它是观点的外化,人们借以这种行为动作达成美好的愿

望,来表达一种心理情结。民间也许并不以审美的态度来看待这些行

为动作,他们注重的是信仰的作用,在这些行为动作后面蕴藏着一种

感性的文化氛围。从传统的舞蹈观来审视,它也许算不上通常意义上

的舞蹈,不规范,太生活化,但它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联系他

们生活与精神、现实与理想的纽带。理清了学术思路,视野自然也就

开阔多了。更为重要的是,文化人类学从个别到一般,从微观到宏观,从实证到思辨的运思模式,在细微之处解构了舞蹈研究的某些传统理

论和固有范式。由此可见,研究视点和方法论的重大意义。中国是文

明古国,也是舞蹈资源大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有代表自己民族特征的

民族民间舞蹈。我们之所以称之为资源是因为它几乎囊括和保留了人

类所有发展阶段的各种文化类型。而这些被涉及的内容,需要我们从

多种学科角度来加以发掘,作出理论阐发。这方面前辈已经做了很多

的工作,为我们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世界化的深入,

传统的文化和艺术势必要受到冲击。所谓世界化不但是政治经济学的

概念,同时也意味着它已经开始介入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形成一

种国际间不同文化的融合。现在一些西方的学者开始对中国文化,特

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绝迹的文化类型加以异乎寻常的注重,力图作

出学术上的概括。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如

何在艺术学的基础理论上广泛地吸收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变传统的单项研究为整体的全面研究、跨学科的

研究。在学术层面建立适合国际间平等对话的语境体系,用中国经验

的学术话语来阐发中国文化舞蹈资源,让它走向世界,在国际大格局

中增添中华文化的份额。字库未存字注释:@①原字左虫右另DvNews

舞蹈形态与舞蹈文化

浅谈少儿舞蹈的创作(1).

浅谈少儿舞蹈的创作(1) 人类任何有意识的动作,都产生于心灵内在的启示。舞蹈动作是心灵深处之情感世界的形象表白;如古语所谓“心声”、“心华”,佛语所谓“心水”、“心波”所构成的心貌、心境,传介于艺术化了的形体动作,便成之为人类艺术思想及其情感内涵的载体——舞蹈。少年儿童成长发育日日更新的生理特征,以及其五色斑斓梦幻叠彩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他们对舞蹈独特的表现特征。作为一名少儿舞蹈的教育及创作工作者,笔者认为:儿童舞蹈从创作规律和创作技法上与成人舞蹈创作有相通之处,但它却更难于成人舞蹈的创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因此,受生理、心理、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使成人与儿童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何缩短这一差距,这就需要儿童舞蹈创作者熟悉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儿童情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必须从“童心”出发并以舞蹈的艺术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凝炼生活,直至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儿童特点,受孩子们欢迎的好作品,达到教育儿童,并陶冶其情操的目的。一、童心纯真,富于幻想唐代刘长卿有诗句云:“心镜万象生”;即人的思维与感情皆附丽于大千世界、万象自然;而生存游戏于这万象自然中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更有着丰富多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天生的好奇会使他们看到原来空无所有的地方有某种美妙的图象出现,更喜欢模仿自己在某地方看到的景物。儿童清新烂漫,天真活泼,对世界充满清莹、甜柔的爱,爱野地上的小草,花,爱天上的月亮星星,爱天空中游弋飞翔的小鸟、白云,爱江河上跳跃闪映的小鱼、帆影,他们用心灵去拥抱自己喜爱的对象,他们具有求知欲强喜欢模仿,好奇好问,兴趣广泛等等特点。因此儿童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和特点是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不开的。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是创作儿童舞蹈的基本要素,只有努力把握儿童认识客观世界和反映客观世界的特点,洞析儿童微妙的心灵内涵,儿童舞蹈创作者便会得到无竭的启示,便会从在成人看来无足为奇的事物中,产生出无穷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并从中捕捉到能用舞蹈形式来表达儿童情趣的舞蹈形象来。二、夸张与变形的舞蹈语言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启迪,但它所提供的艺术图景却远比生活更突出,更鲜明、更感人。美学家朱彤说:“只有通过虚构进行夸张,才能创造艺术美。”在生活基础上的虚构与夸张,正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基于这一特征,儿童舞蹈的创作,应该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显现出更美好、更浪漫的艺术境界。“夸张是创作的基本法则”(高尔基语)。只有创作者真正走进孩子们那极富感染力的内心世界,才会凝炼成在美好生活基础上夸张变形的属于少年儿童心花吐绽的少儿舞蹈语言。但夸张与变形不能忽略形象的准确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所要达到的艺术形象。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演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是适应舞台表演和没有语言作为媒介交流的表演形式,只有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才能让观众从视觉中获得清晰的表情信息。夸张是从生活中提炼与升华,将生活中形体感觉反应扩大化。如喜、惊、冷、痛、看等都需要夸大形体的动态感并予以停顿或强烈的夸张,有的则要将作扩大延伸,如哭笑都要将形体的某个部位动作放大,延长动作线,使形体表情更明确。变形,从对逻辑规定的质实的超越达到形象神

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舞蹈是一种经过提炼、加工、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表演艺术,它能够表现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在舞蹈的众多组成部分当中, 民间舞蹈是最具典型性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以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 丰 富淳朴的表现内容, 活跃在人民的生产生活当中,是世界各民族的祖先们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百科全书”,是一种可视的、运动着的、非物质的“活的文物”,是一种“人类活态文化财产”。当今,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舞蹈传统文化,已成为了世界各国政府与文化艺术界 的共识。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遗产,合理的拓展和创新,才能推动民间舞蹈文化的全面发展和更大繁荣。 在远古时期,舞蹈便作为一种肢体语言存在。随着历史的发展,民间舞蹈已不仅仅局限于巫术活动和对神崇敬的表达。而在内涵里,民间舞蹈作为文化积淀的传承手段,其自身的层面有了本质的飞跃。因此,民间舞的传承性成为中国民间舞蹈发展基本特征之一。民间舞是在一种群体化的自我审美中来完成传承文化的过程。它从最初的个体感情抒发,演绎成群众集体创作的成果,又从最初的田间地头式的劳动讴歌发展成为一种自我娱乐,并在娱乐中接受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的陶冶,因此群众性和娱乐性就必然构成了民间舞蹈发展的另一基本特征。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植根于民族,昌盛于时代。 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性。下面我们一起深入研究如何传承民族民间舞蹈这个问题。 舞蹈教学是舞蹈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舞蹈教学是一种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它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动作的统一,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掌握民间舞蹈的形态非常重要,但更重要和最困难的是认识和理解这些形态背后的文化内涵,应在教学中不断尝试从民间舞蹈文化切入,找到其深邃的内涵,这是支撑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最主要的源泉。因此,给学生一个立体的知识结构,使民间舞蹈教学的传承不仅停留在肢体语言表达的层面上,而且要从文化的深层次上进行文化背景的拓展,来增加学生的舞蹈文化底蕴,来更深层次的认识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让她们了解民族文化、民族背景、民族信仰、民族习惯,使学生整体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精华,让学生不仅知道动作怎样做,

浅谈广告词中的文化底蕴

浅谈广告词中的文化底蕴

浅谈广告词中的文化底蕴 摘要:广告无所不在,它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承载着宣传文化的重任。一则好的广告词,应该既能体现商品特性,更能体现文化底蕴,这样,才能让受众接受它、认可它,并成为它的忠实消费者。广告词的文化底蕴,有多种形态的体现,主要从它的文化精神定位以及广告词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剖析了广告词与文化底蕴之间的联系,希望广告词不是让人厌烦,而是让人感觉卓尔不凡。 关键词:广告词;文化精神;语言特色 美国广告界的知名人士迪诺·贝蒂·范德努特曾说:“如果没有人做广告,谁能创造今天的文化?你又能从哪儿为文化活动找到比一种广告媒介更生动的宣传方式呢?……”的确,在广告如空气一样无所不在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广告不仅是一种商业性的推销,要传达商品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承载着传播和创造文化的重任。而广告词,作为一则广告的灵魂,要想能深得人心、百读不厌、经久传世,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广告词中的文化底蕴的体现,有多种形态,大到对文化环境的解读,小到某个道具的选用,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笔者这里主要剖析两种具体形态,一是广告词里的文化精神定位,二是广告词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 一、广告词为什么要选择文化精神定位

一则广告词,首先要为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大脑中确定一个合适的位置,即定位。美国著名营销学者菲力普·科特勒认为:“定位是勾画企业的形象和所提供的价值的行为,它需要向顾客说明本企业的产品与现有的竞争者和潜在的竞争者的产品有什么区别。”一般人皆以为,一则好的广告词,把产品的功效和作用宣传出来,就算成功。而纵观那些优秀的广告宣传,几乎无一例外地定位在“文化精神”。 以运动品牌为例,世界名牌的耐克和阿斯达斯的广告词分别为“想做就做”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中国品牌的李宁和安踏的广告词也分别为“一切皆有可能”和“永不止步”,它们的主打广告词都不是宣传产品的实体功能,而是贯穿了一种文化精神,当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不仅仅是一种购买行为,更是一种精神的愉悦和文化的体现。 台湾有一句有名的句子,叫“认真的女人最美丽”,这句话是很多女人的座右铭,也是她们的人生坐标,而这句话,其实原本是一种玫瑰卡的广告词,这种卡专门为有身份有气质有追求的都市女性量身定做,一句“认真的女人最美丽”的广告词,既为她们孜孜不倦的奋斗提供了最好的诠释,也让她们在某个无奈彷徨的瞬间找到了支撑下去的勇气和动力,于是,台湾有品位的女性几乎人手一张玫瑰卡,而这句广告词,也因其文化精神,被口口相传,流传后世。 可见,一句广告词,有了好的文化的定位,其与受众和整个社

试述应从哪几个方面评析一部幼儿舞蹈作品

试述应从哪几个方面评析一部幼儿舞蹈作品(豆庄幼儿园郑小花)答:幼儿舞蹈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幼儿舞蹈,艺术性较高,又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结合具体教学实践经历,在这里浅谈一下我对幼儿舞蹈评析的几点认识。 一、幼儿的舞蹈服装造型,包括款式、色彩和幼儿本身的发型搭配,等等。 1、舞蹈服装通过造型手段,以不同的形式和色调去渲染角色的意想和情绪,烘托出不同舞蹈的不同感情色彩。必须最大限度地适应舞蹈表演的需要,即轻便合体,舒展自如,能够适用于幼儿各种幅度的动作。 2、根据舞蹈表现方法上的虚拟、夸张、浓缩以及抒情优美的特色,舞蹈服装的设计必须运用装饰风格,避免与日常生活服装雷同,即在服装的结构和用色上也要给予变化或强调,使之达到与舞蹈表演协调,从而提高其审美价值。 3、每个民族的民族舞蹈虽然各不相同,但各民族的民族舞蹈都是通过舞蹈来反映它们本民族不同程度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居住环境、经济基础等文化现象。 二、幼儿的基本舞蹈动作,跳、转等是否好。 1、选定的舞蹈内容要适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幼儿舞蹈必须是幼儿的,亦即幼儿天性的写照,不要让幼儿舞蹈带上成人的痕迹,要表现出幼儿的天真稚气、纯洁可爱。 2、选材要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表演素质。就像歌手选择适合自己演唱的歌曲一样,要适合自己的声音条件和风格特点,量身定做,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比如说,你编排或选择的内容构思很美,难度很大,超过了孩子们的能力,也会弄巧成拙。 3、幼儿的选材要活泼可爱,突出他的动作、表情的天真稚气;而少儿的选材从心理和生理的角度来看,表演内涵要丰富一些,动作表演技巧要大一些,简单的“比划”就不会可爱,也不适合这个阶段幼儿的审美需求。 4、另外,总体上要选材要新颖,具有时代气息,从体裁到表演形式都要有所创新,包括对舞蹈语汇、动作的创编都必须独巨匠心,不能成人化、呆板。 5、另外我认为3岁幼儿应以律动为主,简单的舞步、舞蹈游戏和简单的基训为辅。4岁的幼儿舞步可多一些,增加一些训练的运动量,舞蹈游戏与小品相结合。而5岁的幼儿则可以进行地面训练、步伐组合和表演性小舞蹈。 三、幼儿的表情。 表情在舞蹈中很重要,是情感流露的源泉。舞蹈表演是用无声的肢体语汇来表达一种情景状态,通过面部情绪、肢体情绪结合音乐来完整地表达一个内容,传递给人们美的视觉效果。少儿舞蹈表情训练,使每个孩子都学会拥有自己独立专属的表演模样,让孩子们学会用眼睛说话,通过自

浅谈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

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论文题目:浅谈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 中文摘要:舞蹈艺术是一门最擅长抒情的艺术,舞蹈演员在表演中的情感是通过表情、动作、以及情绪等手段展现给观众的,让观众通过演员的表情来洞察角色的内在情绪和思想活动。由此可见,情感的表达是舞蹈艺术生命的源泉。我们在舞蹈表演中需要利用想象进入情感状态,然后运用气息和表情来传递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把技巧情感化和艺术化,赋予技巧生命力。只有这种发自内心体现真情实感的又有技巧融合的舞蹈作品才会深深地打动着观众的心灵深处,使人们永远都铭记于心。 关键词:舞蹈表演情感表达

本科生毕业论文英文摘要 Title: Discusses in the dance performance shallowly the emotion expression Supervisor: Jiang Jinxiu Anthor: Cai Wenqi Major: Musicology Class: 200405 Abstract:Dance art is art which most excels to express feelings, dancer's in performance emotion is through the expression, the movement, as well as method developments and so on mood for the audience, lets the audience see clearly the role through actor's expression the intrinsic mood and the thought activity.Thus it can be seen, the emotion expression is dances the artistic life the fountainhead. We need to enter the emotion condition in the dance performance using the imagination, then transmits the emotion using the breath and the expression which the innermost feelings must express, the skillful sentiment influence and art, entrusts with the skillful vitality.Only then this kind is from heart manifests the true feelings true feelings also to have the dance work which the skill fuses only then to be able deeply to move audience's heart's core deeply, causes the people forever all to engrave on one's memory. Key words:.Dance concert Expression of feeling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篇一: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因此,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其传统文化素质如何,影响着未来我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只有先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具有的发展创新性、融合性、凝聚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两面性等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特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强大和团结的源泉,是国人心灵的活水,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华传统文化历经艰辛,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已深深地融入全体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要想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不仅是指“文化”,而是强调“文化”与“传统”的结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

指人区别于动物,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是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的“文化”,则是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部分,即只包括精神创造及其成果,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一般而言,我们通常使用和研究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涵盖古今。所以,这里我们又要突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 “传统”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时间上的历史性、延续性以及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将“传统”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的,影响着民族发展进程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从纵向分析主要指我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到清朝晚期之前的文化。横向来看主要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外,还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如艺术、法律、哲学、道德等以及历史、地理、文物、书法、服饰、陵墓、医学、天文、农学等古籍文书。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可概括为“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1]传统文化中有精华有糟粕,

民族舞之藏族舞蹈特点分析

星海音乐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民族舞蹈之藏族舞蹈特点分析 课题类型:论文■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全称):舞蹈教育与舞蹈理论 系别:舞蹈系 指导教师:吴芳 2011年2月20日

论文提纲 摘要 藏族自古以来就是喜歌善舞的民族,大自然造就了藏族人民优美的歌喉,矫健的体魄,悠久灿烂的高原农牧文化和劳动生活则是他们即兴歌舞创作的源泉。整个西藏西部的民间歌舞5光10色,风格各异,品种繁多,呈现出明显的多风格特征。本文从介绍藏族的基本概况开始,从中引出藏族舞的历史渊源与藏族舞蹈的分类及发展情况,接着介绍了藏族舞舞蹈特点,包括审美、形态、步伐与信仰的特点分析,然后藏族舞中的舞蹈代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最后总结了藏族舞蹈的总体风格特征与藏族舞的训练价值,说明了藏族舞不但有观赏性,而且对人体的下肢灵巧性的训练具有很好的价值。正文提纲 一、藏族舞的概述 (一)、藏族概况 (二)、藏族舞的渊源 (三)、藏族舞的分类 (四)、藏族舞的发展情况 二、藏族舞的舞蹈特点分析 (一)、藏族舞审美特点分析 (二)、藏族舞形态美的分析 (三)、藏族舞的步伐分析 (四)、藏族舞的技巧分析 (五)、藏族舞信仰特点突出 三、藏族舞中的舞蹈代表特点分析 (一)、藏族激动人心的“谐”与“卓” (二)、“歌舞海洋”中的《果谐》与《果卓》

(三)、充满神奇色彩的藏族《羌姆》 (四)、西藏司马旺堆的《大鼓舞》分析 四、总结 (一)、藏族民族舞蹈的总体风格 (二)、藏族民族舞蹈的训练价值 参考文献 [1] 毕研洁主编,体育视角下的藏族[M]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8年08月,版, [2] 桂迎,赵丹丹编著,舞蹈欣赏与创作[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年12月, [3] 彭永春,房磊,吴丹等kitty is民族舞健身操-民歌串烧跳不停(VCD) /VCD [4] 马云霞,民族舞蹈技术技巧[D],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9-10-01版

浅谈儿童舞蹈的创作

浅谈儿童舞蹈的创作 人类任何有意识的动作,都产生于心灵内在的启示。舞蹈动作是 心灵深处之情感世界的形象表白;如古语所谓“心声”、“心华”, 佛语所谓“心水”、“心波”所构成的心貌、心境,传介于艺术化了 的形体动作,便成之为人类艺术思想及其情感内涵的载体——舞蹈。 少年儿童成长发育日日更新的生理特征,以及其五色斑斓梦幻叠彩的 心理状态,决定了他们对舞蹈独特的表现特征。作为一名少儿舞蹈的 教育及创作工作者,作者认为:儿童舞蹈从创作规律和创作技法上与 成人舞蹈创作有相通之处,但它却更难于成人舞蹈的创作,其主要原 因在于儿童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所以,受生理、心理、文化水准 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使成人与儿童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差别,如何缩短这个差别,这就需要儿童舞蹈创作者熟悉儿童生理、心 理特点,以及儿童情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必须从“童心”出发并 以舞蹈的艺术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凝炼生活,直至完成自己 的艺术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儿童特点,受孩子们欢迎的好 作品,达到教育儿童,并陶冶其情操的目的。 一、童心纯真,富于幻想唐代刘长卿有诗句云:“心镜万象生”;即人的思维与感情皆附丽于大千世界、万象自然;而生存游戏于这万 象自然中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更有着丰富多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天生的好奇会使他们看到原来空无所有的地方有某种美妙的图象出现,更喜欢模仿自己在某地方看到的景物。儿童清新烂漫,天真活泼,对 世界充满清莹、甜柔的爱,爱野地上的小草,花,爱天上的月亮星星,爱天空中游弋飞翔的小鸟、白云,爱江河上跳跃闪映的小鱼、帆影, 他们用心灵去拥抱自己喜爱的对象,他们具有求知欲强喜欢模仿,好 奇好问,兴趣广泛等等特点。所以儿童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和特点是 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不开的。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是创 作儿童舞蹈的基本要素,只有努力把握儿童理解客观世界和反映客观 世界的特点,洞析儿童微妙的心灵内涵,儿童舞蹈创作者便会得到无 竭的启示,便会从在成人看来无足为奇的事物中,产生出无穷的情趣

浅谈舞蹈创作灵感

舞蹈创作的灵感,需要编导深入生活中去实践、采撷素材、酝酿情感来培养灵感,并运用科学辨证的思维方法对灵感进行再加工创造从而为自己服务。通过探讨舞蹈灵感产生的过程,以及人的情感思维、生活实践对灵感产生所起的作用,反映出灵感的产生是要以一定的生活素材为基础的,也是舞蹈编导受客观事物的启发后在大脑思维中产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反应,更是人的大脑思维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提升,它的产生遵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关键词: 灵感,编导,生活实践,思维,认知,感性,理性 灵感(inspiration)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而且还带有一丝神秘的色彩,它也是艺术家时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词典上对于灵感的解释是: 在教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由此可见灵感与人的勤奋努力和自身的修养是密不可分的,它会伴随着人们出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的各个方面。 舞蹈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是社会生活、社会思想、社会风尚的一种反映。它既有抒发情怀、交流情感的作用,也有陶冶情操、团结鼓劲的社会功能。灵感总是不规律地出现在每个人的脑中,对于艺术家来说能否瞬间抓住“灵感”是至关重要的,更决定着作品的成败。舞蹈编导在谈创作时都会提到“灵感爆发”,每个人对灵感的感受和看法也尽不相同,那么灵感是怎么来的呢?它不会凭空产生,灵感的产生也需要一个过程。 一、灵感的酝酿 灵感的酝酿是舞蹈灵感产生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在这期间人往往是意识不到的,可以说是一种无意识的反映,它要经过一段时间甚至是好几年时间的酝酿,灵感才会突然在人的脑中被内省,在人的意识中出现。这就要求舞蹈编导具备丰富生活素材的积累,生活素材的积累可以保证舞蹈创造者的青春活力,可以使编导的才思不断涌现。同时编导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洞察和体验生活

浅谈广告词中的文化底蕴

浅谈广告词中的文化底蕴 摘要:广告无所不在,它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承载着宣传文化的重任。一则好的广告词,应该既能体现商品特性,更能体现文化底蕴,这样,才能让受众接受它、认可它,并成为它的忠实消费者。广告词的文化底蕴,有多种形态的体现,主要从它的文化精神定位以及广告词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剖析了广告词与文化底蕴之间的联系,希望广告词不是让人厌烦,而是让人感觉卓尔不凡。 关键词:广告词;文化精神;语言特色 美国广告界的知名人士迪诺·贝蒂·范德努特曾说:“如果没有人做广告,谁能创造今天的文化?你又能从哪儿为文化活动找到比一种广告媒介更生动的宣传方式呢?……”的确,在广告如空气一样无所不在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广告不仅是一种商业性的推销,要传达商品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承载着传播和创造文化的重任。而广告词,作为一则广告的灵魂,要想能深得人心、百读不厌、经久传世,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广告词中的文化底蕴的体现,有多种形态,大到对文化环境的解读,小到某个道具的选用,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笔者这里主要剖析两种具体形态,一是广告词里的文化精神定位,二是广告词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 一、广告词为什么要选择文化精神定位 一则广告词,首先要为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大脑中确定一个合适的

位置,即定位。美国著名营销学者菲力普·科特勒认为:“定位是勾画企业的形象和所提供的价值的行为,它需要向顾客说明本企业的产品与现有的竞争者和潜在的竞争者的产品有什么区别。”一般人皆以为,一则好的广告词,把产品的功效和作用宣传出来,就算成功。而纵观那些优秀的广告宣传,几乎无一例外地定位在“文化精神”。 以运动品牌为例,世界名牌的耐克和阿斯达斯的广告词分别为“想做就做”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中国品牌的李宁和安踏的广告词也分别为“一切皆有可能”和“永不止步”,它们的主打广告词都不是宣传产品的实体功能,而是贯穿了一种文化精神,当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不仅仅是一种购买行为,更是一种精神的愉悦和文化的体现。 台湾有一句有名的句子,叫“认真的女人最美丽”,这句话是很多女人的座右铭,也是她们的人生坐标,而这句话,其实原本是一种玫瑰卡的广告词,这种卡专门为有身份有气质有追求的都市女性量身定做,一句“认真的女人最美丽”的广告词,既为她们孜孜不倦的奋斗提供了最好的诠释,也让她们在某个无奈彷徨的瞬间找到了支撑下去的勇气和动力,于是,台湾有品位的女性几乎人手一张玫瑰卡,而这句广告词,也因其文化精神,被口口相传,流传后世。可见,一句广告词,有了好的文化的定位,其与受众和整个社会的关系立马发生质的飞跃。因为只有文化,才能对人进行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教养,只有文化,才能体现出一种深层的价值和魅力,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论文(最新篇)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论文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论文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歌舞剧是: 往事如同语言一样,用形态表达各种语言的歌舞剧,它主要靠舞蹈者手、头的各种变化,如卷羊毛时手的动作反复多次后形成优美、迷人的舞,可见,双手的动作在藏族舞蹈中尤为重要。从对双手的基本要求看,除灵活多变外,手势还要如同莲花印,即双手要像盛开的莲花瓣,要有层次地旋转,在旋转中产生优美的想象。我们在观看藏族不同风格的舞蹈时会发现其双手的动作是非常丰富的,极富有活力。双手动作在藏舞包括藏戏舞蹈中已经演化成千姿百态的舞蹈语汇,如藏戏舞蹈中的手势与戏剧语汇融为一体成为藏戏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法。同样,在羌姆舞蹈中不少舞全靠手势动作来展示内容;热巴舞中的颤肩舞果谐中的双手前后甩动和胸前划摆,至于手镯舞中海螺手镯舞的手势动作就更加丰富。藏戏舞和羌姆舞中很多手势动作直接反映生活,随着剧情、节奏的变化,手势动作也跟着变化,双手始终随舞蹈内容的变化而舞动,并为升华情感需要而创新、发展,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审美特征。 民谣和古籍中还提到双脚是锅庄的滚球、双脚是舞轮、脚下没有刺、脚步脚尖要灵活,脚是舞蹈跳动、踏节的关键。要求舞者的脚像轮子、滚球般灵活多变,如果说手势动作是噶尔歌舞,脚部动作则是卓舞蹈,手舞足蹈就形成了舞蹈。舞蹈时要如同脚下无刺,踏着强有力的节奏舞起来。藏族舞蹈的双脚动作灵活轻巧,节奏鲜明,脚步热烈而整齐,如,踢踏舞步活泼、清爽,踏出的节奏热

烈、坚强有力而轻重分明;果谐舞步是典型的集体舞步,舞蹈充满了劳动气息,在粗犷昂扬的歌声中步伐整齐而富有生命力;昌都果卓的亚巴舞步,虽没有音乐,但音乐产生在双脚有力的跺踏声中,一种振天的声响回荡在舞场上空。此外,民谣和古籍中还谈到头部动作,头是舞的摇晃处、做右手势动作和向右行进时头向左看,左动作要反姿,做下面动作时向前看。从中不难看出不少藏舞的规范程度和形体和谐运用的美学特征。藏舞中的头部动作也是非常丰富的,有绕头舞、甩头鞭舞、前后甩动舞、左右甩动舞等,这些都是舞蹈内容与形体变化紧密结合具有独特头部动作的舞蹈。 以上分别针对舞蹈者各种形体部位在舞蹈中的舞姿运用作了简要论述,至于舞蹈者的全身要求在民谣和古籍中的论述也较多,如女性全身姿态要柔软、体态轻捷如身上无肉,舞姿柔软如腰上无骨,从背影看好像没有臂部,从前面看好像无腹肚,男性普遍要求英姿雄壮。这些形体要求在当时可能属于理想化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审美愿望符合舞蹈艺术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先人们讲究匀称的美学思想。形体是舞蹈艺术的表现工具,那么怎样的形体才算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要求。那么,在藏文古籍和歌谣中反映出来的舞者的形体要求就体现着藏民族的审美意识,同样也是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之一。 除了以上舞蹈形态动作的审美特征外,用比喻的手法来创作舞蹈也是藏族舞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藏文舞谱。)就有一条用比喻的方法创造舞姿的论述,认为用比喻的方法可以丰富人的想象,从而产生新的联想,如雄狮抖搂绿鬃在火中燃烧,大鹏展翅飞翔。正如昌都果卓中所唱:

浅谈少儿舞蹈的编创

浅谈少儿舞蹈的编创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谈少儿舞蹈的编创

目录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一个人的终身培养以及全面培养。儿童教育是启蒙教育中的重要阶段,随着儿童艺术教育地位的逐步上升,儿童舞蹈教育开始规范化、系统化。本文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着手,结合儿童舞蹈创作的艺术特性,初步尝试总结出有效进行儿童舞蹈创编的步骤跟方法。 关键词:儿童舞蹈;编创;艺术特征

浅谈少儿舞蹈的编创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儿童教育的形式、内容日趋丰富化。儿童艺术学习开始受到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儿童舞蹈成为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即将成为舞蹈老师的我们来说,掌握好儿童舞蹈的创编,了解儿童舞蹈创编的重要性,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完善和丰富,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考验,更是为以后我们工作打下基础。通过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在校外的实践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儿童舞蹈的创编技法和创编规律,认识到由于受生理和心理还有社会因素的影响,儿童舞蹈的创编和成人舞蹈创编是不同的,因此在创编儿童舞蹈时我们必须熟悉儿童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正确把握好儿童舞蹈创编的技术、要领跟注意事项,这样才能保证少儿舞蹈教育能行之有效地进行,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充分作用。 1 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儿童的生理特点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0-14岁定义为我们常说的儿童时期。此时的儿童身体素质特点是骨的弹性较大,韧性较好,可塑性强,但是坚固性差,承受压力和张力的能力较弱,易发生弯曲跟变形;肌肉较柔软,富有弹性,但是肌肉收缩性小,力量较弱,耐力及协调性差,并且易疲劳;另外,由于此时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占优势而抑制过程相对薄弱,做动作时,不够协调精准,且活泼好动,灵活性高,精力充沛,但注意力难以集中。此时进行科学适当的儿童舞蹈训练,能在锻炼身体的同时纠正不良姿态,起到塑造儿童良好的形体的基础作用。

浅谈舞蹈创作中文化修养的影响作用

浅谈舞蹈创作中文化修养的影响作用 第一章文化与文化修养的定义 1.1文化的定义 文化从广义讲就是是指所有的物质与精神产品。狭义上讲就是指精神精神层面的东西。文化具有五要素:精神文化、语言和符号、规范体系、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及物质产品。相对应的文化具有五大特征:一、文化是衍化或创造来的。不是自然存在的。二、后天习得性。即文化需学习。三、共有性。人类可共享,不共享的文化,不是文化。四、动态性。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会依时代更新。五、阶级性。因阶级不同,文化会有差异。 1.2文化修养的定义 文化修养指的是个人对文化的了解与总结,进而得出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能力。只修不养,则呆。只养不修,则狂。提升文化修养需实践,且好的文化修养是创意的根基。要从书中汲取养分,提高自我修养。艺术修养的高低决定创作作品艺术能力的高低。 第二章舞蹈创作与文化修养的联系 2.1文化与音乐 多样的音乐文化是音乐文化的动力。由于地域、传统及价值观的不同使得文化思想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们性格、风俗习惯、欣赏水平、玩了爱好等等会因其所处的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各时期的文化思想对文化生活影响较深,再加之重大的历史变革、历史事件等对文化的改革与融合,都会使得音乐风格发生改变。音乐可以说是无国界的,但是在音乐创作、舞蹈创作的时候,应当以自己的语言文化及民族文化为根本,离开本族语言与本族文化的音乐会失去文化内涵上的根本,没有文化做支撑,音乐的发展、舞蹈的发展将进入歧途,最终走向衰亡。比如美国,其发展历史虽短,但是由于其是多民族的国家,其对各文化的包容态度,使得多种文化能够融合在一起,发展了原有音乐的基础上,音乐也有了很大的创新。这就说明,在音乐上,本民族的文化需要坚守,本民族的音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因此,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栋梁,其传统文化素质如何,影响着未来我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之一的中学,只有先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具有的发展创新性、融合性、凝聚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两面性等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特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强大和团结的源泉,是国人心灵的活水,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华传统文化历经艰辛,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已深深地融入全体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中学,要想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不仅是指“文化”,而是强调“文化”与“传统”的结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区别于动物,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是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的“文化”,则是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部分,即只包括精神创造及其成果,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一般而言,我们通常使用和研究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涵盖古今。所以,这里我们又要突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传统”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时间上的历史性、延续性以及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将“传统”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的,影响着民族发展进程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从纵向分析主要指我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到清朝晚期之前的文化。横向来看主要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外,还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如艺术、法律、哲学、道德等以及历史、地理、文物、书法、服饰、陵墓、医学、天文、农学等古籍文书。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可概括为“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传统文化中有精华有糟粕,我们应正确分析其精华和糟粕,在现实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用科学的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旧赋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居中心地位的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一种以扬善抑恶、以真善美相统一,以文化教化为目的的伦理政治型文化。“如果把西方的文化视为‘智性文化’,那么中国文化则可以称为‘德性文化’”。它是一种德智统一、以德摄政的文化,是带有一种民族的、独特的、重伦理价值取向的特色。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思想,不仅决定了中国古代人的文化人格,而且决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除了伦理政治型文化这一总的特征之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创新性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的文化系统。它不像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化那样无以后

浅谈少儿舞蹈创作

浅谈少儿舞蹈创作中的“真善美” 摘要:少儿舞蹈是当代舞苑中的一朵鲜嫩的玫瑰, 真善美是其魂, 也是其永恒主题和最高境界。少儿舞蹈的内容、语汇、构思如何创新、民族风格、主题思想如何体现, 都要围绕着这一点去思考。少儿舞蹈不仅应有纯真的童趣, 同时要将民族的审美观和现代少年儿童的审美观融在一起,创作出既有民族风格而又有时代特点的少儿舞蹈。 关键词:少儿舞蹈;创作;童真;童趣;真善美; 正文: 舞蹈在少年儿童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模仿性以及好玩儿、好活动等特性, 往往体现在他们的娱乐活动包括舞蹈活动之中。如何为儿童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是我们少儿舞蹈工作者长期共同关心的问题。 众所周知, 在舞蹈创作中, 既吃力又不易讨好的就是编创少儿舞蹈, 而创作少儿舞蹈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 不是几位同行、几篇文章就能说清楚、道明白的。 本文仅就少儿舞蹈编创中有关真善美及其相关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 请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一、少儿舞蹈创作的特征及动作的创作来源 少儿舞蹈是儿童人体动作的艺术。在创编动作时,需要开阔视野,尽可能多地寻觅动作的来源,掌握多种风格,多种色调,多种情致的动作元素,以达到丰富少儿舞蹈语言,发展少儿舞蹈事业的目的。少儿舞蹈的动作来源,可在以下几方面做文章: (一)、少儿生活自然形态的归纳与升华。孩子们各种游乐活动的自然形态,是少儿舞蹈动作的主要渠道与基础原型。当我们身历孩子之中时,孩子那千姿百态、嬉笑跳闹的景象,几乎就是一座不受时空制约的活动舞台。他们游乐到哪里,舞台就移位到哪里,随时都在上演自行编创的最纯真的少儿舞蹈。少儿舞蹈编导者不仅可以从这座舞台中提取某些动作形态,而且可以加以创新变形,这便是少儿舞蹈创作最为珍贵的动作来源。 (二)、少儿情感撞击的外在演变。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招之即来,

浅谈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

浅谈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 摘要:舞蹈美,原因之一是包含并体现了情感世界,只有将情感融入到每个动 作中,才能赋予舞蹈以生命。舞蹈艺术是运用人体动作的舞动来传情达意的,“情”是赋予舞蹈作品以勃勃生机的魂。舞蹈演员只有将真挚的感情融入每一个舞蹈动 作之中,以心造舞、以舞传情,才能创造出一个情感世界,才能创造真正的舞蹈 艺术。 关键词:情感世界舞蹈表演舞蹈美感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7-189-01 一、舞蹈表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舞蹈和其他艺术形式,既有共同的规律,又有各异的特质;既有关系,又有 区别。舞蹈艺术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 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深层的情感世界,包括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从而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说到底,舞蹈是人体反映心 灵动态的艺术,而心灵动态又是社会动态的真实写照。 表演则包括“表”和“演”两层意思。按照我国传统的解释,表,即“情感之表现 于外貌者也”;演,“模仿其事曰演”。这两句话直接明确地道出了“表演”二字的含义。表演艺术可分为舞台表演艺术和镜头前的表演艺术(电影和电视)两大类。 舞台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剧场性和假定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观众在剧 场里欣赏,这是所有舞台表演进行中的共同现象。在舞台框框之内假定环境之中 进行表演,是戏剧表演和舞剧(舞蹈)表演的共同现象。在这个领域内,如何对 待观众,追求什么样的创作状态,以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进行表演,形成了不同的 表演观念和表演理论。目前,我国关于表演理论方面的专著和文章,专家谈论比 较多的有三大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中国传统戏曲表演 体系(国内外有些专家又称为梅兰芳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观念是在 观众和演员之间建立起“第四堵墙”,追求“当中孤独”的创作状态。布莱希特则强 调创造过程中的理性因素,提出“推倒第四堵墙”,以“间离效果”来破坏舞台上的 生活幻觉。而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体系,认为演员心理上根本没有“第四堵墙”这个 观念。演员在舞台上对待观众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面对面当场表演给观众看。 中国戏曲就是“当众表演”。 那么,舞蹈表演追求的是什么样的创作状态,到底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表演观 念呢?是“当中孤独”还是“当众表演”?抑或是追求“间离效果”,还是别的什么创 作状态?笔者认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品种,应从大量的表演实践中抽象出自己的 表演理论。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中国舞蹈表演虽然在实践上有一 段悠久的历史,在理论上却还处于一个“童年”时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舞蹈 艺术的发展。 二、舞蹈表演与情感世界 1.舞蹈是情感世界的“极致”体现 舞蹈艺术是美的艺术,是善于抒情的艺术,是人们内心情感世界最动荡不安 的时刻出现的一种形体活动,是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的艺术样式,是情感世界到 达“极致”的表现。舞蹈艺术是通过寻求和抓住人的思想感情最集中、最凝练、最

浅谈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内容摘要】民间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是各族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内心世界的外在反映,它生动直观地表现出各民族人民的性格、气质、生活方式、物质文化、生存状态乃至宗教信仰。因此,研究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永葆这一文化载体的生生不息、灿烂美丽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一名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在此我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浅谈一下对民族舞蹈艺术传承与发展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民间舞蹈特征传承发展方向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孕育了五千年的艺术文明,流淌着无数优秀的璀璨文化,其中舞蹈就是一颗闪亮的明珠,闪耀着与众不同的光芒。人们在辛勤的劳动过程中,创作出许多绚丽多彩的民间舞蹈。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各种传播媒介给中国民间舞蹈艺术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展现自己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体裁形式多样、风格色彩各异、表现手段灵活的民间舞蹈。 中国民间舞蹈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它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民间舞蹈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演进轨迹和表演系统,它是我国人民拥有的文化财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尊重和保护,并健康地沿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演进。但应该看到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民间舞蹈这种古老而高雅的艺术,没有走进大众的视野,尤其在电视、网络等新媒介不太发达的年代,即使当 今,民间舞蹈的受众也还是局限在了相对固定的一小片人群中。所以,民族舞蹈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任重而道远。 3 一、民间舞蹈艺术的特征 1、民间舞蹈发展的继承性、群众性、娱乐性 在远古时期,舞蹈便作为一种肢体语言存在。而在内涵里,民间舞蹈作为文化积淀的传承手段,其自身的层面有了本质的飞跃。因此,民间舞的继承性成为中国民间舞蹈发展基本特征之一。民间舞是在一种群体化的自我审美中来完成继承文化的过程。它从最初的个体感情抒发,演绎成群众集体创作的成果,又从最初的田间地头式的劳动讴歌发展成为一种自我娱乐,并在娱乐中接受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的陶冶,因此群众性和娱乐性就必然构成了中国民间舞蹈发展的另一基本特征。这一点在传媒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尤为明显,观看舞蹈表演早已成一些社会阶层陶冶情操、娱乐欣赏的一种方法。 2、民间舞蹈的民族性 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特点的舞蹈艺术。因此,继承与发展民间舞蹈艺术,必须树立突出民间舞蹈的民族性这一基本思想。在继承中批判,在批判中创新。根据各个民族的个性,思想观念,风格习惯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保持与发扬广大群众所喜爱的舞蹈表现手法(如生动活泼,载歌载舞等)和舞蹈表演的动律、姿态神韵和节奏等特点,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