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舞蹈的发展

合集下载

论原生态民间舞蹈的保护性发展以云南印象为例

论原生态民间舞蹈的保护性发展以云南印象为例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引言 (1)一、原生态民间舞蹈的概念 (1)二、《云南印象》案例剖析 (2)三、《云南印象》对原生态民间舞蹈保护性发展的启示 (3)(一)尊重民族审美习惯是原生态民间舞蹈发展的基础 (3)(二)真实的最原生的乡土歌舞是原生态民间舞蹈创作的源泉 (4)(三)原始艺术与现代审美追求相结合是原生态民间舞蹈发展的方向 (4)四、原生态民间舞蹈保护性发展的措施 (4)(一)坚持创新,进行可持续发展 (4)(二)建立法律保障体系 (5)(三)面向跨文化传播市场,学习国外“标准餐”模式 (5)(四)原生态演员们的活性保护 (5)(五)打造地域性原生态民间舞蹈品牌 (6)(六)专业人士参与保护与开发是保持原生态的技术保证 (6)结语 (7)致谢 (7)参考文献 (7)论原生态民间舞蹈的保护性发展——以《云南印象》为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丁亦莎指导教师曾艳艳摘要:原生态舞蹈作为我国舞蹈文化宝库的精髓。

它是我们民族的根、民族的魂,它积淀了人类原始的自然特性和人类进化的印迹。

在现代社会这个大环境下,原生态民间舞蹈的保护性发展尤为重要。

而《云南印象》的成功在中国大地刮起一场民族文化风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展示了原生态的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特点,以此唤起了人们对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关注。

本文将对原生态民间舞蹈的概念进行界定,结合《云南印象》进行案例剖析,得出对原生态民间舞蹈保护性发展的启示,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原生态民间舞蹈;《云南印象》;保护性发展On the Protection of Original Ecology Folk Dances Development ——Take the "Yunnan Impression" as an Example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DING YishaTutor ZENG Y anyanAbstract:China's original ecological dance as a cultural treasure-house of the essence.It is the root of our nation,the soul of our nation. It primitive accumulation of human and the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evolution blot.In modern society this great environment, Folk Dance of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protec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development. "Y unnan impression" of success in China storms blowing a national culture and become a cultural phenomenon, which displayed the original ecology of dance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Y unnan, to arouse the people to the original culture of ecological concern.This article defines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dance concepts, and analyze the case in conjunction with "Y unnan impression".Then get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original dance protection,finally propose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The original ecological folk dances;Y unnan Impression;Protective development随着社会的发展,东西方文化艺术的频繁交流及世界各式各样舞蹈的涌入,原生态舞蹈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艰难的选择。

从舞蹈种类的历史形成和发展中,论述舞蹈艺术发展规律

从舞蹈种类的历史形成和发展中,论述舞蹈艺术发展规律

从舞蹈种类的历史形成和发展中,论述舞蹈艺术发展规律一、引言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之久。

从起初的原始舞蹈到如今的芭蕾舞、现代舞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舞蹈,舞蹈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都有其特定的发展规律。

本文将从舞蹈种类的历史形成和发展出发,论述舞蹈艺术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二、舞蹈种类的历史形成1. 原始舞蹈:原始舞蹈是舞蹈艺术的起源,其形式简单、原始,往往与宗教仪式或社会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原始舞蹈通过肢体语言和动作表达情感、祈祷或者娱乐等目的。

这种舞蹈形式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类的情感和欲望,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的需要和发展。

2. 古代舞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舞蹈艺术也逐渐进化为古代舞蹈。

古代舞蹈更加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训练,展现了人们对美和完美的追求。

例如古希腊的古舞、中国的古代舞蹈等,都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3. 民间舞蹈:民间舞蹈是舞蹈艺术中最为广泛流传的形式之一,它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中,反映了人民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的表达。

民间舞蹈多样性和包容性是其最大的特点,不同地域、民族和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舞蹈表现形式。

4. 现代舞蹈:现代舞蹈作为舞蹈艺术的一种新兴形式,在20世纪初兴起,并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中。

现代舞蹈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创新,通过舞者的身体表现情感和思想。

它突破了传统舞蹈的限制和束缚,更多地关注舞蹈的内涵和表现力。

三、舞蹈艺术发展规律1. 多样性与包容性: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之一是多样性和包容性。

不同国家、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舞蹈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这种多样性和包容性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多元化和交流。

2. 技巧与创新:舞蹈艺术的发展需要舞者具备一定的技巧和训练,但同时也需要创新和突破。

在舞蹈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舞者通过创新和突破传统的形式和表达方式,来表达新的思维和情感。

3. 社会需求与传承:舞蹈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求和文化的传承。

舞蹈赏析论文 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舞蹈赏析论文 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相信民间舞蹈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无论是大众熟悉的春晚,还是各种晚会、比赛等,可以说,中国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民间舞蹈。

罗雄岩教授在《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中曾经提到:“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在这个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聚居、杂居、交错居住的情况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民族一词习惯上多指少数民族。

”因此,民族舞蹈也常指的是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

一、民间舞蹈的现状和特征近几年来,不论是在各类大型舞蹈比赛还是全国舞蹈汇演中,都涌现出许多题材多样、形式繁多的舞蹈作品,其中也有较为成熟的民族民间舞,它们以其新颖的视角、全新的编排、深厚的韵味、浓郁的民族舞风,通过重新审视、深入挖掘本民族文化内核形成的佳作,如《酥油飘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行者》、《邵多丽》《红河谷•序》等等。

同时,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也已突破了传统思维模式,在其原有艺术形式上进行再创造,既是对某些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更是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弘扬。

在纷繁多变,多姿多彩的舞蹈中,民族民间舞蹈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特征:1)传承性。

人类舞蹈文化经久不衰,其奥妙就在于保存了人类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质。

无论经历过多少次历史的变迁与民族融合,民间舞蹈始终是民间文化的载体,这个特性体现在各个历史阶段。

2)群众性。

民间舞蹈产生于民间,是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它风格鲜明,韵律优雅,朴实无华,饱含真情实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劳动和生活,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3)自娱性。

民间舞蹈的突出特点是自娱性。

它源于人们的“本能冲动”和“自我表现”意识,将精神上的自由看作是核心,在舞者愉悦、观者快慰的艺术交流中,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4)民族性。

这是民族民间舞蹈最为重要的一个特性。

从文化审美的角度来讲,民族性,首先体现在民族的内容和民族的文化精神上,其中包括民族的文化审美心理、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的性格、气质特征等等。

论民间舞蹈的发展

论民间舞蹈的发展

论民间舞蹈的发展民间舞蹈是源自民间生活和民众文化的一种舞蹈形式。

它代表着各个地区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娱乐性。

在现代社会,民间舞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探讨民间舞蹈的发展,并分析其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专业舞者,但是每个人都能参与民间舞蹈的活动。

它不受时间、地域、年龄和性别的限制,更加民主和包容。

民间舞蹈是人们进行身体表达和自我展示的良好平台,它鼓励人们热爱生活、热爱舞蹈,并且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的民间舞蹈也面临着更新和变革的挑战。

人们对于舞蹈的审美观念和需求发生了改变,因此民间舞蹈也需要有所创新和发展。

许多舞蹈团体和舞蹈爱好者开始将传统舞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时代感的作品。

民间舞蹈在社会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舞蹈形式,人们可以了解和感受到不同地区的传统习俗、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这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至关重要。

其次,民间舞蹈在社会交流和互动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人们通过参与舞蹈活动,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联系。

无论是在节日庆典还是社区聚会中,民间舞蹈都成为人们互动和交流的桥梁,促进了社会和谐和精神文化的繁荣。

此外,民间舞蹈还对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舞蹈既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也是一种释放情感的方式。

通过舞蹈,人们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力和柔韧性,同时也可以舒缓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然而,民间舞蹈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传统的民间舞蹈技艺需要传承和保护。

许多传统舞蹈技艺因为缺乏继承人和培训机构而逐渐失传。

因此,需要加强对传统舞蹈技艺的保护和培养,建立相关的传承机构和培训项目。

其次,民间舞蹈的发展需要得到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注。

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发展及风格特征-舞蹈论文-艺术论文

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发展及风格特征-舞蹈论文-艺术论文

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发展及风格特征-舞蹈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舞蹈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融合音乐、戏曲等艺术的综合性艺术。

研究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能够帮助人们加深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和理解,并对推动民族民间舞蹈在新时代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民族民间舞最早起源于巫,巫是对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心理和思想有着深厚影响的一种民俗,通常需要伴随着某种舞蹈以完成仪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舞蹈逐渐演变成深受大众喜爱的民间舞,如汉族祈祷丰收的秧歌,维吾尔族祭祀的麦西热甫,藏族跳丧的锅庄,北方少数民族治病的萨满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人们已经不再为某种特殊目的而跳舞,而是发展为生活舞蹈,在喜庆的节日中自娱自乐,具有普遍性和大众性。

一、民族民间舞的特点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审美风格。

我国疆土面积广阔、民族众多,受到地域、历史、自然、风俗和文化等因素影响,形成了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舞蹈种类超过700种。

但是从总体上看,民族民间舞蹈是区别于现代舞的艺术种类,具备形象和典型的艺术特征。

(一)载歌载舞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载歌载舞的特点,如北方地区的秧歌,沧州东方高跷,山东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洋秧歌以及南方的花灯等。

北方的秧歌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表现出粗犷、热情与奔放的情绪;南方的花灯伴随着温婉、优美的旋律,表现出秀丽、别致的风格特征。

又如蒙古族的民间舞蹈,伴随着高昂的音乐,展现出彪悍、强壮的民族特征。

音乐增强了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力,展现出各民族人民的典型特征与性格。

(二)利用道具民族民间舞通常都会运用音乐、服装、布景等素材,并使用道具以准确定位角色、提示环境与场景,如蒲扇、手帕、船桨等,揭示舞者的身份与地位,同时展现场景与环境。

比如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中,用一条红绸带表明了舞者的身份--一位扭秧歌的老艺人,绸带的轻抖、甩动展现出一个深爱舞蹈的艺人形象。

传承与发展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路径【论文】

传承与发展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路径【论文】

传承与发展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路径摘要: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是我们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出发,对当前民族民间舞蹈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舞蹈文化;传承;发展措施;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产生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它们深植于广大人民群众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中,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

但是从当前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情况来看,我们发现受外来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冲击与影响,我们的民间舞蹈文化得不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更为严重的是有些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正逐步变得边缘化最终走向消亡。

对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意义舞蹈艺术是时间与空间共存的艺术,通过一系列系统的、柔美的、多变的肢体语言,我们就能够有力地感受一个民族的物质、精神、情感和思想。

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历来被视为“民族文化的灵魂”, 舞蹈作为一种最佳的传播载体,通过不同种类、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相互碰撞与借鉴,能够有效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成为各民族人民交流和沟通的纽带。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对于保护和延续我们的民族文化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最原始的舞蹈素材,保持着舞蹈文化的原生态状态,从而使各民族得以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作为民族文化的综合载体,在民族民间舞蹈当中,还蕴含着各民族的历史、宗教、哲学、理论与习俗等各个方面,是不可多得也不可替代的民族史料。

在有些地方还与时俱进、别出心裁的将自己的民族舞蹈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活力。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当前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过程当中,总是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与困境,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会导致其传承和发展的效果不佳。

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发展现状的研究

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发展现状的研究

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发展现状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情感和文化传承的责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逐渐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不仅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重视,也在社会各界推广和传承。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健康发展,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2 研究意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正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或受到冲击,而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通过研究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为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保护传统文化、推动艺术教育以及促进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希望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构建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通过研究,旨在为提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建议,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促进民间舞蹈教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试论藏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试论藏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试论藏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一、藏族的历史发展背景古代的藏族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先民们的生活作息沿袭了石器时代的古老传统,经历了群居采集、狩猎等恶劣的生存阶段。

在和自然的漫长相处中,逐渐学会了耕作和饲养。

六牦牛部诸部落,是在雅鲁藏布江南岸雅隆地区生活的藏族先民,在繁衍生息中划分出的六个部落。

藏族先民进入奴隶制社会可追溯至公元6世纪这一重大的历史转折点,从雅隆部落首领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王(藏语音译为“赞普”),自称为“博”的统治时期开始。

与此同时,另外一部分号称“悉补野”部的首领和邻部达成合作协议并尊其为盟主。

这种奴隶统治在经历约一百年后土崩瓦解。

公元7世纪初,中国进入了辉煌灿烂的唐朝盛世,拥有强大的政权,终结了300多年来中原地区动荡分割、民不聊生的局面。

举世闻名的英雄松赞干布问世,领军征战,一统青藏高原,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逻娑(即今拉萨)。

公元9世纪末,藏族内部矛盾却愈演愈烈,一度陷入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

直至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才将西藏划分为地方行政区域之一。

此后又经历了明清时期,鸦片战争的肆虐和辛亥革命时外敌的侵略。

在这种状态下,饱受苦难的藏族人民终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迎来了和平的曙光。

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于1951年5月23日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達成协议,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藏族人民终得“翻身农奴把歌唱”。

二、藏族民间舞蹈种类和风格“谐”和“卓”是藏族民间舞蹈的主要类别,每个类别还包含其他舞种的分支。

“谐”是最喜闻乐见、流传甚广的自娱性舞蹈,在藏语中取“舞蹈”、“歌舞”之意。

有“堆谐”、“果谐”、“囊玛”等。

”谐”也可称之为“弦子舞”,其得名于一种伴奏的拉弦乐器。

表演时间一般在藏历的大年初三和赛马会。

边舞边奏、围圆而歌的表演形式充分展现了人民其乐融融的和谐气氛,也侧面抒发了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浅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继承与发展

浅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继承与发展

浅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继承与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融合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代表着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这些舞蹈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我们的情感、信仰和价值观。

本文将就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继承与发展进行简要探讨。

一、继承方面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继承是通过一代一代的民间传承实现的。

在中国传统社会,舞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形式。

它通过口头传统以及实际示范的方式进行传承。

在农村地区,人们通常会在传统节日或重要场合中展示各种各样的民间舞蹈。

这些舞蹈从一代传给下一代,保持了其原始的形式和特色。

二、发展方面中国民族民间舞不仅在传承方面有所发展,而且在创新和现代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现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一直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许多舞蹈家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传统舞蹈的优美和独特性,又注入了现代审美和表现手法。

三、影响和意义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并且向世界传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同时,民族民间舞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通过舞蹈艺术的表演和交流,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加深了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然而,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影响,一些传统的舞蹈形式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很多民间舞蹈传承人年纪较大,没有合适的后继者。

其次,随着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的传播,一些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在年轻人中的受欢迎程度下降,不能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加强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和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和参与到民族民间舞的表演中来。

学校和社区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蹈培训机会,并组织各类活动和比赛来展示他们的才华。

同时,传统的舞蹈团体也应该不断创新,吸引更多年轻观众,以保持其活力与发展。

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舞蹈是一种经过提炼、加工、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表演艺术,它能够表现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在舞蹈的众多组成部分当中, 民间舞蹈是最具典型性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以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 丰富淳朴的表现内容, 活跃在人民的生产生活当中,是世界各民族的祖先们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百科全书”,是一种可视的、运动着的、非物质的“活的文物”,是一种“人类活态文化财产”。

当今,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舞蹈传统文化,已成为了世界各国政府与文化艺术界的共识。

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遗产,合理的拓展和创新,才能推动民间舞蹈文化的全面发展和更大繁荣。

在远古时期,舞蹈便作为一种肢体语言存在。

随着历史的发展,民间舞蹈已不仅仅局限于巫术活动和对神崇敬的表达。

而在内涵里,民间舞蹈作为文化积淀的传承手段,其自身的层面有了本质的飞跃。

因此,民间舞的传承性成为中国民间舞蹈发展基本特征之一。

民间舞是在一种群体化的自我审美中来完成传承文化的过程。

它从最初的个体感情抒发,演绎成群众集体创作的成果,又从最初的田间地头式的劳动讴歌发展成为一种自我娱乐,并在娱乐中接受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的陶冶,因此群众性和娱乐性就必然构成了民间舞蹈发展的另一基本特征。

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植根于民族,昌盛于时代。

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性。

下面我们一起深入研究如何传承民族民间舞蹈这个问题。

舞蹈教学是舞蹈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

舞蹈教学是一种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它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动作的统一,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

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掌握民间舞蹈的形态非常重要,但更重要和最困难的是认识和理解这些形态背后的文化内涵,应在教学中不断尝试从民间舞蹈文化切入,找到其深邃的内涵,这是支撑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最主要的源泉。

因此,给学生一个立体的知识结构,使民间舞蹈教学的传承不仅停留在肢体语言表达的层面上,而且要从文化的深层次上进行文化背景的拓展,来增加学生的舞蹈文化底蕴,来更深层次的认识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让她们了解民族文化、民族背景、民族信仰、民族习惯,使学生整体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精华,让学生不仅知道动作怎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体现一种什么寓意。

浅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继承与发展

浅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继承与发展

浅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继承与发展作者:索昂久美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8期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民间舞蹈也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富含着文化底蕴。

民族民间舞蹈属于古老的艺术形式,能够将这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本文主要对民间舞蹈这一艺术形式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对其进行发展和传承的价值。

关键词:中国民间舞;传承;发展;策略1 我国民族民间舞的特征概述从民间舞蹈的名词意义上来看,就是指民间流传的民族舞蹈。

民族舞蹈主要起源于各个民族的生活,属于具有地方色彩的历史文化,还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

在我国一共有56个民族,而每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都是不同的,精神面貌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艺术的表现形式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表现精神面貌时,大部分都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情感表达,将生活中的向往表达出来。

1.1 民族民间舞的象征性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民间民族舞蹈还具有象征性。

首先,在古时各族人民主要依靠狩猎和打渔为生,在生活中很少与其他民族进行交流,过着悠闭的原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民间舞蹈会更加具有象征性。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在许多节目表演和典礼活动当中都会看到民族民间舞蹈的身影,从这些舞蹈表演中能够看出各个民族对具有象征意义的服饰和图腾的崇拜。

例如:在藏族的大鼓舞中,能够体现出这一民间舞蹈表达了人们在丰收时的喜悦。

1.2 民族民间舞的地域性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都是不同的,所以不同民族的舞蹈形式和舞蹈意义也是各有差异的,从民族民间舞蹈中表达出来的精神风貌、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也独具特色,有着不同的表现内容和形式,从而在韵律和舞姿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性。

1.3 民族民间舞的传承性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所反映出来的生活状态,也是各不相同的。

从历史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民族民间舞蹈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经历了5000多年的传承,极具代表意义。

从民族民间舞中,能够体现出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经历了代代相传,至今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论民间舞蹈的当代价值与传承策略

论民间舞蹈的当代价值与传承策略

论民间舞蹈的当代价值与传承策略民间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间舞蹈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然而它依然具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和传承策略。

本文将从当代价值和传承策略两个方面来探讨民间舞蹈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当代价值1.文化传承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面临着被外来文化冲击的挑战,而民间舞蹈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促进社会交流民间舞蹈是一种具有强烈社交属性的文化表现形式,它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在社交场合和文化活动中,民间舞蹈可以帮助人们打破沉闷和尴尬,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社会交流和融合,因此在当代社会中,提倡发展民间舞蹈有益于促进社会和谐。

二、传承策略1. 强调教育传承民间舞蹈传承的关键在于教育传承,要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培养和发展舞蹈师资,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民间舞蹈的学习和传承。

同时注重舞蹈作品的创作和演出,提高舞蹈的艺术水平和观赏度。

2. 创新传承在传承过程中,要引导舞蹈创作作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与艺术表现手法,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通过创新传承,使民间舞蹈更具时代感和表现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

3. 多元进取传承是永恒的主题,为了更好地传承民间舞蹈,需要充分挖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将其融入现代的表现形式中,建立多元化的传承体系。

开展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世界的民间舞蹈传承。

民间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传承策略。

在当代社会,要充分认识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通过教育传承、创新传承、多元传承等策略推动民间舞蹈的传承发展,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繁荣和文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赏析与传承

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赏析与传承

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赏析与传承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凝聚着56个民族的精神,并紧密地牵连在一起,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在世界上奏响了华美的乐章。

经过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与沉淀,我国形成了璀璨的民族文化,民间舞作为其中重要组成,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传达了丰富的思想情感,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尤为必要。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鉴赏中华民族艺术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舞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每个民族的民间舞蹈不尽相同,并由此代表不同程度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通过形体变化带给人美的享受。

(一)形态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人体艺术,通过手势、舞姿、造型等动作变化来表达思想,其本身是对美的一种体现。

在具体的舞蹈演绎中,舞者有意识地把握身体线条,在节奏韵律的带动下,使身体线条在一定时空内随着动作的延伸做出各种姿态。

不同地区的民族民间舞受地方文化以及人民生活习惯的影响,展现出独特的形态美,如东北热情洋溢的大秧歌、内蒙古豪迈的摔跤舞、皖南婉约的采茶舞等,都代表了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艺术精髓,更是上千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

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鉴赏,可透过十个字体味其形态美,即轻、稳、准、洁、敏、柔、健、韵、美、情。

中国民族民间舞素来不拘一格,更多地强调一种含蓄的表达,在追求写实的同时,又加注了丰富想象,是感情的凝聚、概括和集中表现。

中国民族民间舞形神兼备,以形为基础,将情感融于其中,进而将内心深处的想法和优美的意境表现出来。

正是这种不拘一格的艺术,才造就了中国民族民间舞千姿百态的形态展现,时刻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意蕴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国家,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迥然不同,并缘于此,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舞蹈艺术。

例如,同作为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蒙古族、塔吉克族、藏族等都十分崇尚鹰的英雄形态,并通过差异化的形象、形态、气质表达了自身情感。

论民间舞蹈的当代价值与传承策略

论民间舞蹈的当代价值与传承策略

论民间舞蹈的当代价值与传承策略民间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民间舞蹈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从当代价值和传承策略两个方面探讨民间舞蹈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当代民间舞蹈的价值1. 传承历史文化民间舞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和传承民间舞蹈,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体现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民间舞蹈各具特色,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通过学习和表演民间舞蹈,可以更好地体现地域特色,增进人们对各地文化的了解和体验,促进地方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3. 增进身体素质民间舞蹈是一项需要较高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的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和表演民间舞蹈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民间舞蹈的传承策略1. 学校教育的开展在当代社会,学校教育是广泛传播和传承民间舞蹈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民间舞蹈课程,组织舞蹈比赛等形式来培养学生对民间舞蹈的兴趣和热爱,推动民间舞蹈的传承。

2. 社会机构的支持社会机构如文化馆、艺术团体等可以通过举办民间舞蹈比赛、培训班、演出等形式来推动民间舞蹈的传承。

政府也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经费支持,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参与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3. 多种途径进行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如电视、网络等形式进行民间舞蹈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民间舞蹈,增强人们对民间舞蹈的认同和热爱,在社会上形成有利于民间舞蹈传承的良好氛围。

4. 加强师资培训民间舞蹈的传承需要专业的师资力量,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民间舞蹈专业人才,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民间舞蹈,推动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也要支持和鼓励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素养的老艺术家参与教学和传承工作。

5. 强化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和学习民间舞蹈的地方,家长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家庭的教育,提高家长对民间舞蹈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让家长积极支持孩子学习和传承民间舞蹈,加强家庭对孩子的艺术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民间舞蹈文化发展态势论文

民间舞蹈文化发展态势论文

民间舞蹈文化发展态势论文一、引言民间舞蹈作为民间文化艺术的一种,是人们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真实反映了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习俗传统和文化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旨在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态势进行分析。

二、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民间舞蹈是古老而纯朴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我国的民间舞蹈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较为曲折的历程。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民间舞蹈是贫苦农民为了感谢神明庆丰收、祈求五谷丰登和平安幸福而创造出来的,这种古老的舞蹈被传承了下来至今。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民间舞蹈因为现代舞艺术的风靡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来是在农村中传承的民间舞蹈却因为现代技艺的传授而得到了创新,形成了新的舞蹈风格。

随着社会的变迁,加之舞蹈艺术的演进,中国的民间舞蹈有了更多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

现如今,各大城市都有自己的民间舞蹈团体,而昆曲、京剧、豫剧等传统民族舞蹈也在不断发扬光大。

三、民间舞蹈文化的现状近年来,中国民间舞蹈艺术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演出市场需求增加在过去,民间舞蹈主要在农村地区流传,在城市中的传播较少,观众群体也主要局限于当地居民。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文化交流的增加,民间舞蹈进入了城市舞台。

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中,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文化消费方式正在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2. 舞蹈公司数量增多目前,中国许多地区的民间舞蹈都成立了专业的舞蹈团体,比如如山西天鹰民间舞蹈团、云南勐库民间舞蹈团、广东珠海民间舞蹈团等。

这些团体不仅推动了当地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也为民间文化创作和交流提供了机会。

3. 传承机制完善中国的民间舞蹈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由于缺少有效的机制和方法,许多优秀的民间舞蹈作品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推广和传承。

而现在,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加强了对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视,建立了完善的传承机制,加强了民间舞蹈的保护、创作和传播,从而更好地推动了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

论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农乐舞

论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农乐舞

论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农乐舞摘要:朝鲜族是一个以农乐生产为主的民族,反映农乐生产和农民生活及情感的民间舞蹈也比较多,其中“农乐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

农乐舞起源于朝鲜祖先的原始崇拜与宗教祭祀及原始狩猎舞蹈。

朝鲜族丰富多彩的民间舞文化是农乐舞,小锣舞、小鼓舞、叠罗汉、扁鼓舞、长鼓舞、乞粒舞、面具舞、象帽舞等农乐舞舞蹈形式。

“农乐舞”不仅是深受朝鲜族喜爱的传统民俗舞蹈,还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性特点,这一舞蹈形式是由古代庆祝丰收的舞蹈发展演变而来,是朝鲜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形式。

关键词:继承;朝鲜族“农乐舞”;文化发展首先,我们可以先聊聊“我”从哪里来。

舞蹈界的寻根得出了:“舞蹈源于巫俗”、“舞蹈源于劳动”、“舞蹈源于人类性爱”、“舞蹈源于游戏”等等之说。

其中“舞蹈源于劳动”的劳动论是倾向性颇大的。

笔者支持舞蹈来源于劳动的这一观点。

但实际上我们所说的舞蹈劳动范围是很广泛的。

就“朝鲜族”舞蹈来说,不仅仅是有本民族舞蹈家的插足,而且,雀跃相应的还有他民族的有心之士。

综其观点亮点,一种,认为朝鲜族舞蹈是来源于水田劳动;第二种,则认为是源于仿鹤[1]。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各具千秋。

首先,从水田劳动发生说而言,朝鲜族很早以前便开始了水田劳作,而且,的确有很多与水田劳动相关的舞蹈。

朝鲜族人主要从事农乐生产劳动,尤其擅长这种种水稻,可以说朝鲜族是东北三省水稻生产的开拓者。

从朝鲜半岛迁徙来的朝鲜人一定居下来便开荒种稻,在开发水田的同时还大兴农田水利建设他们用勤劳的双拦河坝、挖水渠、引水种稻、采运石头、割柳条、打草帘子用于修整河坝,当河坝的水顺利流入灌溉稻田的水渠时,朝鲜族农民高兴的欢声笑语、手舞足蹈跳起舞来。

所以,“农乐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但是,不可以说所有的朝鲜族舞蹈都是始源于水田劳动,有很多代表性的舞蹈,比如假面舞、长鼓舞、巫舞虽然说是与劳动有一定的关联,但并非是由水田劳动产生。

朝鲜族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歌舞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内容。

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研究

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研究

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环境下,经历了不同的演变和发展。

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是研究民族文化和民族历史的重要载体。

本文旨在探讨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和发展现状,以及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古老的文化艺术形式,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民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信息。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环境下,民族民间舞蹈经历了不同的演变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古老的传统舞蹈得以保持和传承,新的舞蹈形式也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1.传统舞蹈的传承传统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记忆。

传统舞蹈的传承,一方面需要通过口耳相传、师徒相传等方式传播,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书籍资料、文艺表演等形式来加以保存和传承。

保护、传承、弘扬传统舞蹈,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责任,更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2.新型舞蹈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型舞蹈不断涌现,新颖的舞蹈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如现代舞蹈、拉丁舞、爵士舞等,这些新型舞蹈不仅博受欢迎,更让人们对传统舞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新型舞蹈的创新和发展需要舞蹈人才的创造力和艺术性的追求;同时,也需要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对民族特色的传承和发扬。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1.市场化程度不高民族民间舞蹈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广泛的市场场景和商业运作。

由于舞蹈表演的特殊性,其商业运作存在较大的风险,容易面临市场的困境,同时也存在维护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的监管和平衡问题。

2.节目质量不同由于人才培养、资源配置和文化氛围等原因,民族民间舞蹈的节目质量和表现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舞蹈团队和个人艺术家无论在编排和表演方面,还是在表现能力和创造力上都有着较大的进步和提高;另一些在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其表演水平较为低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间舞蹈的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的内容是我国古代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歌舞是人类与生俱来,本能的一种艺术形式。

并且简单讲述民间舞蹈的共同特点:1.自娱性;2.即兴性;3.稳定性。

综述了从上古时期出现的各种原始舞蹈形式到夏朝的“乐舞奴隶”,商朝时期“巫舞”、西周“文舞”与“武舞”、春秋战国“民间乐舞”、汉朝的“技术合一”、“舞自心出”的乐舞理论、唐代的“十部乐”,以及宋元明清时期戏曲的发展強盛。

关键词民间舞蹈时期成就升华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

漫长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今日生活在我国广大地域中的56个兄弟民族。

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我国众多的民族发展成为今日具有各自语言、习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独具特色的人文状况与景观,使我国成为“以汉民族为主体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国家”。

歌舞是人类与生俱来,本能的一种艺术形式。

这种用肢体姿态来抒发、表达情感、传达生产技能与信息的行为,没有地域、国界、种族和民族之分,是人类共通的形体语言与心灵感悟。

不同的民族,因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拥有着数以万计从内容到形式,从韵律到风格各显异彩、斑斓夺目的民间舞蹈。

一、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背景
中国民间舞蹈如果从功能上划分,大体可分为:祭祀(宗教)性舞蹈、自娱性舞蹈、礼仪舞蹈、民族历史(生产劳动)传衍舞蹈等种类。

随着人类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过去舞蹈中的迷信色彩与日俱减,一些古代传统的祭祀性舞蹈也在逐步变异,成为民间具有观赏性和自娱性的舞蹈,而倍受人们喜爱。

这些不同民族所流传下来的或雄浑刚健或阴柔婀娜,或源于祭祀仪式或为寻求终身伴侣的民间歌舞,无论是属于哪个民族或哪种类型的舞蹈,都会以不同角度充分地展示着东方民族所具有的久远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同时还能从中领略到各民族充满异域风情的方方面面。

民间舞蹈产生和流传于民间、风格鲜明、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它反映人民的劳动、斗争、交际和爱情生活。

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民间舞蹈受生活方式,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性格、宗教信仰甚至地理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而显现出风格特色的明显差异,仍然独立存在于自己原有的范围内,沿着自己的途径世代相传。

民间舞蹈是专业舞蹈创作主要素材来源。

各国封建社会的宫廷舞蹈、各国各民族的古典舞蹈、剧场歌舞和舞会舞蹈,都和民间舞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中国的戏曲舞蹈和新的创作舞蹈中,也大量地吸收了各种民间舞蹈。

同时,民间舞蹈中国各民族各地区都有各自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多样。

但其有共同的特点:1.自娱性,动作步法比较单纯精炼,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掌握。

在家族,村寨中以言传身授的独特方式继承流传,其表情性质常常和群众性的自娱活动紧密相连。

许多种类的民间舞蹈都可以形成成千上万人的
大型舞会;2.即兴性,民间舞蹈动作姿态的规范性较弱,可变性较强,在大体一致的步伐、动作、节奏、韵律下,不同舞蹈可做各种即兴的发挥;3.稳定性,由于其常在特定范围内流传,受外界影响其少,虽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但其风格特色相对比较稳定,改变缓慢。

二、各个朝代民间舞蹈出现的新的形式
上古时期人类为生存透过劳动,依照地势环境的差异,产生农业式舞蹈、畜牧式舞蹈、渔业式舞蹈、狩猎式舞蹈。

而爱情产生及繁衍的过程中产生“求偶舞”。

族群间为抵御外力的侵略而产生“战斗式舞蹈”。

在人类未开化时期,环境中产生的现象,如风雨、雷电、洪水等种种现象的不了解,而产生出“图腾式舞蹈”及“祭祀性舞蹈”。

舞蹈呈现出自发性、自娱性质较多。

时至夏朝舞蹈的发展,在劳动生产过剩,阶级社会情況下,低阶层人员为求生存产生“乐舞奴隶”,使舞蹈的功能是为僱主及贵族服务,舞蹈的发展较迎合僱主的意向及品味,使舞蹈首次往表演艺术方向开始发展。

商朝时期“巫舞”特別盛行。

由于对环境的现象不了解,繁事进行必须透过“占卜”问神鬼,社会倾向神权统治的情況,此时期祭祀活动频繁,“巫”则为此活动的主祭者,“巫”以舞为祭祀的手段,使“巫”与“舞”有所联想。

而活动常有氏族首领率民以事的盛況,使巫舞盛行于商朝。

周武王建立西周,后有周公「制礼作乐」,利用层层节制以控制
诸侯等阶级,此时乐舞分类为「文舞」与「武舞」,依照不同年齡及季节的变化,选择适当的乐舞来教育国子,用乐舞教育来強化政治,牢固政权的手段,此时期宮廷雅乐较为发达。

东周时期(春秋战国)宮廷权力淡弱,诸侯势力抬头,在此「礼崩乐坏」的时期里,天子无力掌控诸侯势力的扩张,礼乐已失去约束力,各诸侯国除对雅乐的轻忽然之外,亦开始发展当地生动活泼、节奏性強,且頗具生命力的“民间乐舞”,使民间舞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盛況。

汉朝得到秦朝统一六国时,所集中整理的乐舞,加上国力强盛的时代,南北地区交通发达各族群间来往密切,使乐舞的发展呈現出多样化,而中原地区在张骞出使西域后,大开西域之门,在交通顺畅便利之下,经济发展快速,促成西方乐舞文化与中原文化有所交流与融合的机会,此时具竞争意味的广场表演艺术形式-“百戏”盛行,使汉朝舞蹈创新发展上,呈现出南北地区,中原与西域交流融合夹杂的现象,在深度与广度皆有多元的发展。

此时乐舞表现上也提倡“以舞相属”,是一种具交谊性、即兴分成高的礼仪舞蹈形式,在表现上也注重“技术合一”、“舞自心出”的乐舞理论。

奠定唐代舞蹈发展的良好基础。

唐代在我国古代史中是一个有较长时间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时代。

当时实行了许多开明的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内外交流频繁,这都有利于艺术上的广采博收和创造发展。

因此在中国古代舞蹈史上也写下了灿烂辉煌的篇章,作为发展的一个高峰,她有许多突出的
特征:一是表演性舞蹈空前发展,无论宫廷还是民间,无论是宴享游乐还是民俗节日,都有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舞蹈表演活动,像形式华丽规模宏大的宫廷“燕(宴)乐”;“九部伎”、“十部伎”、“坐部伎”、“立部伎”和各地进京献演的“四方乐舞”;内容丰富、技艺高超的“健舞”、“软舞”、“歌舞大曲”、“歌舞戏”等。

一是群众性舞蹈活动更为普及和繁茂。

还有就是出现了许多成就卓著的舞蹈家,见之于记载的就有杨贵妃、公孙大娘、张云容、谢阿蛮等等。

再就是出现了记录舞蹈的舞谱。

如后世在敦煌藏经洞所发现的“舞谱残卷”等。

在乐舞上继承隋朝“七部乐”、“九部乐”的盛況,于唐太宗时期制定“十部乐”,將中原乐舞与西方乐舞做更完美的归类。

将舞蹈依照风格与特质分成“健舞”与“软舞”。

再依表演的场所与形式,分成”坐部伎”与“立部伎”。

在创造作品上,唐玄宗时为情爱的延续及生命永生的前因,创造了《霓裳羽衣乐舞》,是以生命观出发、超自然力与艺术虛幻力的结合,是崇尚精神自由与拓展舞蹈时空和心理意念的表现,使中国乐舞发展的在此达到最高峰。

民间则有“歌舞戏曲”及“踏歌”的盛行。

此乐舞环境的澎湃发展,使唐代乐舞在中国舞蹈史上有黃金时期之称。

宋朝由于宮廷财力薄弱,无力支付庞大的乐舞人员在经费上的开销,而流入民间与地方上的民间组织结合发展出村歌社舞的表演形式。

地方上的“勾栏”与“游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民间中也流行一种载歌载舞的“队舞”表演(社火),反映出民间歌舞具生命力的表现。

此时宮廷只有維持一些用于祭祀、乡宴活动中的舞队
(小儿队、女弟子队)。

至元、明、清三朝,戏曲发展強盛,武术、杂技与乐舞发展转向
被戏曲表演中所吸收,舞蹈仅限于在民间细微的活动中发展着,“戏
曲式”舞蹈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亦成为中华民族古典舞的
基础。

而民间里农民工作闲暇的载歌载舞表现形式-秧歌也孕育而
生,且流行于民间各地。

到了近现代,民族舞蹈得到进一步发展,民间舞蹈成为中国当代
舞蹈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根,专业舞蹈
工作者在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我国五十六个民
族的舞蹈形式也在这里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于平.中国舞蹈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编辑王立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