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民间舞蹈的灵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民族民间舞蹈的灵魂
【摘要】舞蹈艺术的灵魂存在于舞蹈本体,反映和表达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情感,构成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韵律,体现了民族民间舞蹈韵律之美的艺术形象特征。
【关键词】舞蹈;韵律;艺术形象
1舞蹈的灵魂——韵律
“音乐是舞蹈灵魂”作为形容音乐与舞蹈的亲密关系,这句话似乎无可厚非,自古以来乐舞即为一体,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确是十分密切。舞蹈艺术并不是没有“灵魂”的躯壳,音乐以声传情,舞蹈以形传情,其作用也是不能相互取代的。有许多民族民间舞蹈并不用音乐伴奏,而靠击鼓踏节起舞。像苗族的木鼓舞;壮族的扁担舞,这些舞蹈的感人力量丝毫不亚于有音乐伴奏的舞蹈。这种舞蹈不用任何器乐伴奏,也不歌唱,只凭舞蹈者内心的相互默契对脚而舞,节奏欢快气氛热烈。可见,民族民间舞蹈具有独立表达思想情感,决不只是充当传达、表现音乐的一种外在视觉形象。常见到在一种音乐的伴奏下,各民族同时跳起各自不同的舞蹈,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舞台上,更常见于各种不同的自娱性联欢活动之中,并没有因为所使用的音乐是其他民族或国家的,就会将舞跳成另一种样子。舞蹈艺术的灵魂存在于舞蹈本体,就在舞蹈之中。
人体各部位所能活动的范围都是有一定限度的,那么为什么在许多人体运动范围相同或相近的动作,这是因为舞蹈韵律不相同。如向前移动步伐,这几乎是每个民族舞蹈都有的动作。若孤立地、简单地看这一动作,似乎相差无几,但若仔细观察运动的具体方式就会发现各有不同。如“芦笙舞”中有一种顿挫分明的蹭地前进;“弦子舞”常出现脚掌在地面上拖着移动;当步伐移动时与之相应的身体、膝部、双臂等动作各不相同,节奏处理不同,着力轻重有别,舞蹈所反映与表达的民族内在精神状态和情感不同,这一切构成了不同的舞蹈韵律。因而民族民间舞蹈韵律才是民族民间舞蹈的灵魂。
2舞蹈韵律的外在形式特点
舞蹈韵律的外在形式中具有协调性、连贯性、节奏性的特点。
协调性:舞蹈动作是由人体运动的幅度、角度、速度、强度四因素所构成。它们是互相作用、互相联系,如动作幅度加大有时就与动作角度的放大有直接关系,在速度加快动作幅度与角度还须放大时,又会与强度的增加有直接关系。具备了四种因素。形成了舞蹈动作还不等于构成了舞蹈韵律,构成舞蹈韵律还在于身体各部位在运动过程之中相互配合。只有当身体各部位在一定民族审美观的制约下,有规律的依节奏做协调运动时才能构成舞蹈韵律。只有某一局部动作正确而没有全身协调配合,仍无舞蹈韵律可言。全身各部位参与协调而动作的部位越多,所产生的舞蹈韵律感就越强。即舞蹈韵律的产生在于全身各部位都被调动起来,处于积极的“投入”状态,参与协调而动,但绝不意味着全身在不停地动,关键在于“参与”,而且必须是全身协调的运动。舞蹈动作都是以身体某些部位作为主动,其他部位为附动的,身体某些部位的动作又必然会引动、牵制或影响其他部位的协调运动,于是在舞蹈时人体各部位间便会产生一系列的、微妙的关系。身体其他部位虽然没有什么明显的动作,但并不等于没有参与协调而动,腰部向上拔挺,眉心微微上挑等都是参与协调而动。因此,舞蹈韵律具有的协调性特点,是全身浑然一体的协调而动。因为离开了整体的协调性而不适当地夸张某一局部动作,往往会导致民族民间舞蹈韵律的改变,从而也就改变了整体形象。
连贯性:舞蹈韵律在舞蹈中起着连贯的作用,舞蹈动作纵然千变万化,但总是受制于舞蹈韵律的。舞蹈韵律与舞蹈动作的关系好比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韵律若是树干,动作就是枝叶,又如一串珍珠虽美,却离不开串连珍珠的金钱。在民族民间舞蹈中舞蹈韵律是连贯于舞蹈始终。舞蹈韵律不仅表现在舞动之时,同时也表现在相对静止的舞姿造型之中。相对静止的舞姿既是前面舞蹈动作的延伸、停顿或收尾,同时也是将要进行的动作的前奏与发端,通常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舞蹈韵律必需连贯其中,即使是舞蹈节目结束之前的最后“亮相”,也应当是统一于完整的舞蹈形象之中的,其舞蹈韵律是一致的。优秀的演员无论是急促地舞动之时还是优美的造型之中,总是连贯着舞蹈韵律的。
节奏性:世界上大约不存在没有节奏的舞蹈,民族民间舞蹈也必需沿着节奏的轨道前进。这里相说明的是,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节奏安排方法,它在舞蹈韵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节奏不能仅仅理解为是2/4、4/4、3/8等节拍,民族民间舞蹈中动作与节奏的配合,有时并不一定循着音乐节拍的一般规律。即不一定在音乐上第一拍是重拍,舞蹈就必定重踏,遇到轻拍就会轻踩。如藏族“踢踏舞”,第一拍本是重音,但脚步非但不重踏,反而轻快地向上提起,待到后半拍时才落地,这种舞蹈动作与节奏配合的特殊规律使得膝部的屈伸、手臂的摆动与上身轻快的晃动协调地统一,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韵律。如4/4拍节奏,但多郎舞的节奏并不是按照强、弱、次强、弱处理的。当轻快健壮的舞步进行到第二小节最后一拍,在习惯上本为弱拍,而舞步正做重踏。显得有力而潇洒。在朝鲜族舞蹈中随着长鼓敲击出“古戈里”的节奏,时而会出现某种舞姿上短暂的静止、稍屏气,紧接着迅速地勾脚抬腿,这种节奏处理及气息的运用给人以稳中含俏的感觉。这种节奏进行的特点形成层层波浪起伏的气势。因此,对于民族民间舞蹈节奏的特点只能从舞蹈韵律中分析。单从乐谱的一般规律去认识是不够的,即使是从记录准确的节奏中,也难体验到其中的奥妙。
3舞蹈韵律的内在依据
一个民族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舞蹈,而不是另外的样子呢?民族民间舞蹈产生于本民族生活的沃土之中。该民族的历史发展、生产状况、生活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等,均与他们的舞蹈、舞蹈韵律的形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傣族民间舞蹈中很少有连续快速而激烈的翻腾跳转,而是在下肢不停地起伏运动中,着重于双臂与手势的变化,定于造型性,舞蹈风格稳重而雅致。这与他们温和的性格、火热的气候条件、笃信小乘佛教的宗教信仰、重信守礼的观念都是分不开的。因此对于本民族人民来说,他们的舞蹈与生活状况、民族情感、性格、要求是合拍的。共同的生活与环境,对舞蹈熟悉的程度有别却能跳得那样自如,舞蹈韵律意会出奇一致的原因。一致的舞蹈韵律所产生强烈感染力。使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他们内心跳荡的节奏,进一步理解到民族的精神气质。
各民族用不同的舞蹈充分抒发内心真挚的情感,寄托着希望、祈求。民族民间舞蹈之所以能够做彻夜而舞,其奥秘并不在于外形动作的华丽,正在于舞者借舞传情中所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以舞寄情。所以民族民间舞蹈韵律必然也是包含民族之情感,传达民族之精神。鲜明的民族性及强烈的感情色彩,并依靠民族舞蹈形象的准确体现,是舞蹈韵律的内在依据。
参考文献
[1]罗宏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