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来主义》教案
班级:对口专业二班时间:2016年10月27日执教者:田然
教学目的:
(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现代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本文的表达的技巧,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及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把握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一、导入新课:大家对鲁迅先生应该并不陌生吧。最早的的有《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你们学完了有谁在桌子上刻了早字?这可是破坏公物哦,当然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警醒,提醒自己要:时时早,事事早。从这里也可见到,鲁迅先生不仅影响了当时社会文化,还深深地影响了我们。之后呢?我们还学过《社戏》、《藤野先生》、《孔乙己》,这里面的一个个人物仿佛也还历历在目,性格鲜明的生活在我们的脑海里。那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先生的一篇杂文《拿来主义》。
二、作者简介:鲁迅(l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参任《新青年》编辑,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等。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对民主革命和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终因积劳成疾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病逝。一生著译近千万字,现有《鲁迅译文集》10 卷、《鲁迅全集》16卷。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 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影响广泛。
三、写作背景简介。
文为时而作。
本文写于上世纪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在政治上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在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后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
四、研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生字词
礼尚往来(shàng;崇尚,重视。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自诩(xǔ;夸耀,说大话;自我夸耀。)
残羹(gēng)冷炙(zhì):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guān miǎn)古代帝王、高官的礼帽,引申为体面。
玄(xuán)虚: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蹩( bié) 进:躲躲闪闪在走进。孱(càn)头:懦弱无能的人。
譬(pì) 如阿剌(lā)伯
(二)、分析课文
本文中作者提到了几个“主义”?对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①闭关主义②送去主义③送来主义④来拿主义。
1.分析“闭关主义”
问: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对待它的?
明确:“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
清政府以“天朝上邦”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背后透漏的是盲目自大。
那么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呢?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进行了总结。所以看起来并没有起到什么好的结果。
2.分析“送去主义”
问:那在这之后呢,又成了“送去主义”。“送去主义”又是什么样子的,它和“闭关主义”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那么作者对它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文章中这样提到“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这里面提到了几个词“发扬国光”、“到欧洲传道”,所以这背后的实质却是与“闭关主义”并无区别,都是以文明古国自居,自夸自大。
“送去”固然可以显示自己的“丰富”、“大度”,但无论怎样的地大物博,底蕴丰富,也是要愈送愈穷、愈送愈弱的。这里,作者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来进行论述。(类比: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尼采:自诩是太阳中国:——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煤矿丰富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只送去,不拿来
他发疯而死——沦为乞丐
作者并不完全否定“送出”,“我只想鼓吹我们在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3. 分析“送来”和“拿来”的区别
“送来”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问:“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明确:送来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问: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明确: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这些东西是白送的吗?(不是。他们从中国换取了市场,白银,军队战斗力,国民的精神状态)。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个表示因果的关联系“所以”承上启下,即说明了“拿来”与“送来”区别,又为进一步阐释的“拿来主义”确立了基本原则。同时这一段,也是整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问:那么“拿来”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拿来”是主动的,有目的,有思考的。
那么前面的这些部分,大家可以看到,都是在进行反面论证的。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以及“送来”的不可行,所以,我们才需要“拿来主义”。从而,引出作者提倡的观点。
4.总结
闭关主义——盲目排外,抱残守缺(破)
送去主义——有来无往,沦为乞丐(破)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送来——嗟来之食,经济侵略(破)(立)
前二个主义是“破”,是铺垫,是蓄势;而后一段是“立”。论述自己主张的时候,也是破在前头,先把一些不正确的态度加以分析批判,然后再论证自己的主张。这样,观点明确,中心突出。“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
5.分析”拿来主义“
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具体在做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呢?请大家来看第八段。
(1).“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
明确:⑴“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⑵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
①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
②昏蛋——放一把火烧光
③废物——欣欣然接受一切
④拿来主义——占有,挑选
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十足的懦夫)
浑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左得出奇)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右倾投降主义者)
三种人想法行动实质共同点
孱头怕给污染徘徊不敢走进拒绝继承(逃避主义)不
混蛋保存清白放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加
废物羡慕欣欣然蹩进全盘接受(投降主义)挑
选
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2).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
“占有,挑选”。先占有,后挑选。占有是为了挑选。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怎样挑选?),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完成表格
喻体事物态度本体事物态度
鱼翅吃掉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完全吸收
鸦片送药房供治病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批判地吸收
烟展览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
如八股文等无用的历史垃圾
姨太太请他们各自走散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坚决抛弃
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