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教案
名著导读之《论语》教学设计《论语》作为高中名著导读之开篇,讲好它颇有必要。
一者,孔子说他“十五志于学”,这与高一学生在年龄上大体相当。
因此,通过导读引导学生像孔子一样“志于学”显得必要。
二者,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学过《论语(十则)》,有一定的基础,对孔子和《论语》不存在生疏之感,有利于教学。
三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论语》堪称经典,了解经典,学习经典,传承经典,义不容辞。
教学中虽有有利的一面,但也有不利的地方。
其一,《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儒家经典,而学生普遍存在文言基础较差的状况,这样在阅读时会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降低学习积极性。
其二,因年代久远,《论语》中所体现的政治理想、道德修养、教育思想、民间习俗等不一定符合当代“90后”学生的胃口,学生或许存在个性化的现代式解读,值得鼓励也需要引导。
基于以上认识,在设计本导读课的时候,我进行了如下处理。
在内容上,一是将孔子不作为教学重点。
虽然讲《论语》离不开孔子,但毕竟是《论语》导读,不是“孔子”导读,多了有喧宾夺主之嫌。
二是以课本中出现的句子作为讲解重点。
高一学生鲜有读完《论语》全本的,对课本之外的句子不是很熟悉。
课文中出现的句子都是经典句子,将其作为讲解重点,因利就便,有利于帮助学生疏通文意,了解经典。
在教法上,主要学生课外自学和教师课内引导相结合。
对于孔子及《论语》相关的背景资料,课本上有一些,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浏览补充,这部分让学生课外自学解决,课堂上展示一下就可以。
对于课文文本中所辑录的重要句子,通过查阅工具书,教师讲解引导,以疏通文意,帮助学生进行解读。
通过课堂探讨,让学生明晓如何纵读和横读《论语》。
总之,期望通过课内导读之“一发”,而牵动课外阅读之“全身”,真正达到“悦读”的目的。
《论语》导读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共分两个部分,一是“背景介绍”,二是“作品导读”。
“背景介绍”部分共五段。
首段说的是读《论语》的必要性,即了解中国文化的需要。
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 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 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 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 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 者也不会服从的。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 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 种。结交正直诚信的朋友,恕人大度的朋友,知 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 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 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便辟是指谄媚逢迎之人 善柔是指表面奉承而 背后诽谤人之人 便佞是指善于花言巧语之人
教学目标:
1.读《论语》知儒家思想。引导学生了解 并走入《论语》, 通过诵读文言经典,积 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 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 阅读能力。 3.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体验并追求理 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用法律去约束人的行为合乎规范只是 在外力作用下的强制结果,不如用礼仪、 道德去约束人们的 行为规范,它是发自于 心的,属于内在的自我要求,这样既可以 使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和谐有序,更可以 完成人们内在心灵的自我升华。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论语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二、温故知新:回顾初中 ^课本中^课文《论语十则》教师引导回顾:1、试着背诵《论语十则》2、《论语十则》中哪句话你印象最深,为什么?3、请说说说说你所了解到的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师明确新知识:1、了解孔子的生平:好学不倦,知识渊博――游说列国、百无一售一一整理古籍、致力教育。
孔子早年生活贫苦,处于生活的最底层,但他好学不倦,努力完善自己,百折不挠、坚持追求理想人生,终究千古留芳。
孔子的人生经历能带给我们启发,孔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明确《论语》的结构:《论语》全书共分20篇,篇名为后人所起,多用每篇首句中的两个字做篇名,每一篇又分为若干章,每章长短不一。
短的只有一句话,长的也不过数百字。
前后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联系,有些章还有重出现象,可见它是一个片段的集合体,并非出自一人之手。
《论语》的形式: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
1、学生背诵回顾所学《论语十则》及由此了解到的孔子。
2、了解孔子的人生经历,感受孔子的精神。
3、了解《论语》的结构和形式。
切入对《论语》魅力的体会,消除学生对这本经典文化名著的陌生感;补充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论语》,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基础。
三、感受领悟(一)教师出示课件: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1、克己复礼为仁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共之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
《季氏》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为政》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教师明确:1-3表达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仁”,《论语》中的阐述的“仁” 是全方位的,既直指个人修养,又关注人与人的相处之道,更体现了治国之道。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导读教学目标:1. 了解孔子的生平及《论语》创作的相关背景;2. 感受孔子思想的光辉魅力,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3. 大体把握全书内容,能够诵读、理解、运用书中的一些名言警句;4. 联系自身的实际,借鉴其治学、修身养性及交友之道等方面的正确思想主张。
5. 理性看待儒家传统文化,学会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教学重难点1. 正确地理解、把握和运用《论语》中名言警句;2. 深层理解《论语》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过程:1. 导入:(ppt展示孔子图像)同学们知道图片上的人物是谁吗?(孔子)那你们对他的了解有多少呢?谁来说说你眼中的孔子是怎样一个人?大家说的都非常正确,而且都很有自己的想法,这个非常不错,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专门记载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经典书籍《论语》,了解这位巨人的思想精髓。
2、孔子生平及《论语》背景的简单介绍(在讲论语之前,我还是再给大家全面的介绍一下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的一生中做了三件大事:一件是周游列国,宣扬自己“仁政”的政治主张,关于他周游列国的经历,教材上已有详细叙述,大家可以看到教材,我就不再多加说明。
但是,我们都知道处于春秋战国这样的战乱纷争的年代,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根本没有施展的空间,所以注定是要失败的,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伟大政治家。
他的政治主张在中国过去的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一直历朝历代的皇帝、大臣所推崇,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到今天,也依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做的第二件大事是整理书籍,他晚年回到鲁国,整理《诗》《书》《礼》《义》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第三件大事就是聚众讲学。
他首开私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有力地冲击世袭制度,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文化经典导读——《论语》【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
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
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1、基本概况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爱新觉罗·弘历谒孔庙时被少年衍圣公教训的故事:弘历是乾隆皇帝的名字,他小时候去拜孔庙,拜完后访问孔府,看见孔府不如皇宫壮丽,就很轻蔑地对陪同参观的孔子后人衍圣公说:“孔府也不过如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论语》导读教学设计
《论语》导读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有关背景资料。
2 了解孔子身世、经历、思想及影响。
3 理解孔子“仁”的内容4 理解孔子的孝道观念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有关背景资料2 学生推荐论语名言以及讲述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3 通过幻灯、视频引发学生对“仁”和孝道的探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了解论语的经典内涵。
2 重视孝道。
教学重点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基本情况2 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教学难点1理解孔子“仁”的内容4 理解孔子的孝道观念教学设想《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
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
学生会有一定畏难情绪,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
故本课通过多种形式,如推荐名言、讲故事等方式,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他就是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二、孔子身世及生平1出生(引起学生兴趣)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
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tiáo)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
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
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
怎么与众不同?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圆口器具。
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
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hé)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名著导读《论语》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论语》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其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经典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论语》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其重要性;2. 《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和理念;3.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
教学流程:第一课:介绍《论语》的作者和时代背景1. 导入:通过一个短视频或图片展示,介绍《论语》的作者孔子和他的时代背景。
2. 继续介绍:讲解孔子的生平和主要贡献,以及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3. 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孔子的思想能够对后世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第二课:介绍《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和理念1. 导入:提供一段《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意义和思想。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提供的经典语录进行讨论,了解其中的道德准则、教育理念等。
3. 小组展示:让学生在小组中汇报其讨论结果,让全班共同学习。
第三课:阅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录1. 导入:学生自主阅读《论语》中的一段经典语录,在阅读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课堂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并回答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 整理总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整理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第四课:学习《论语》的应用与实践1. 导入:学生选取一段经典语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讨论如何将《论语》的思想应用到实际中。
2.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根据选定的经典语录进行小组活动,讨论和总结如何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课堂反馈与总结:1. 总结归纳:总结课堂上学习到的《论语》的重点内容和思想。
2. 学生反馈:学生表达自己学习《论语》的收获和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
3. 思考问题: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论语》中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导读课”教学设计
经典著作《论语》导读教学目标:《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
教师从《论语》中概括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读《论语》知儒家思想。
教学方法:清楚名著导读的结构安排:背景介绍、作品导读、思考与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老师补充介绍孔子生平和《论语》。
教师补充介绍孔子的十大贡献第一、文化上的贡献我国公元前841年前没有文字史料,是孔子编修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把上古文化和文明传承下来的。
在孔子时代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中,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线。
孔子是中华上古文化的传承人以及5000年中华文化的奠基人。
第二、观念上的贡献在历史上夏代尊“天命”,商代信“鬼神”,到了西周周公开始“制礼作乐”,“明德慎罚”,转向注重“礼乐文明”。
这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一大飞跃。
孔子不言所谓有意志有灵验的“天命”和“鬼神”,而对西周的礼乐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孔子是引导中国从“有神论”向“无神论”观念转变的第一人。
第三、文学上的贡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据《史记》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经过孔子整理删定形成了流传至今的《诗经》版本,又叫《诗三百》,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新篇章,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创新篇章的第一人。
第四、哲学上的贡献《易》原本是一部筮(shì)占之书。
孔子使《易》这部筮占之书成为大道之源,成为中国哲学之源。
孔子作的《易传》由《易》的“筮占”功能转变到《易》的“德义”层面上来,其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观念已成为人类“求变向上”的思想基础和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
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教案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意图: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阅读古诗文名著名篇。
但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可以说是儒家学说,包括《论语》这部经典。
《论语》等书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体制、民间习俗等方面的思想。
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必要读一读《论语》。
教学设计: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
可由教师从《论语》中概括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读《论语》知儒家思想。
教学方法:讲解启发、探究梳理、拓展延伸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畅所欲言学生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老师补充介绍孔子生平和《论语》。
二、文本阅读,合作学习1、学生阅读课本中“名著导读--《论语》”内容,并圈点批注。
2、划出有关孔子的言论,并作简要分析(翻译)。
3、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及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三、创设氛围,探究梳理1、学生介绍合作研究成果,解读孔子的言论,尤其是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其他同学补充。
2、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1)《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希望建设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2)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
从治学角度,主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规律;从教育的角度,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育。
(3)格言警句极富哲理性和启发性。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诚实,讲信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提倡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突出要向贤人学习,不断自我反省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吴泓一、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提出问题1.师生互动:了解学生阅读的版本、读法(具体怎么读?读了之后有些什么感受?)。
2.教师总结:随便翻翻书,或者是从头到尾,只是读过,这样阅读经典或阅读《论语》,虽有印象,但基本是无用、无效的。
有用、有效的阅读,最好是“专业”阅读,而且是“专业”加上“有趣”(好玩)的阅读。
这里,先说说目前流行的《论语》的两种读法:①第一种读法:从头到尾,依序而读。
这种读法会让人感到“杂乱无章”,枯燥乏味,读着读着就没兴趣,没信心了。
当然,《论语》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章可循”的。
如北大李零教授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的“自序”中,他说过自己早年读《论语》的感受:当年读《论语》,我的感受是,此书杂乱无章……看到后边,前边就忘了,还有很多地方,没头没尾,不知所云,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训,论哲理,论文采,论幽默,论机智,都没什么过人之处。
②第二种读法:以孔子或者《论语》的思想主题或者概念为主线来读。
这个难度很大。
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思想是有源头,有继承,还有自己观察社会、看到社会问题总结获得的。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思想繁盛,哪些是孔子学习继承来的,哪些是孔子原创的,不容易梳理,得弄清楚才是。
这种读法也是北大李零教授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的“自序”中提到的:以概念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横读《论语》。
我把全书,归纳为若干主题,每个主题下分若干细目,按主题摘录,看这本书里,孔子的思想是什么样,与《墨子》、《老子》有什么区别。
如今,这种读法比较盛行!放到一般人的手里,容易流入以今逆古、古为今用的味道。
说白了会流入“误读”。
那么,有没有既专业又有趣(好玩)的更好的阅读方法呢?阅读一本经典,最主要或者首先要弄清楚哪些问题呢?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和我学生一起读书的心得。
我认为,阅读一本书一般要读出“这本书”的两种结构形态,特别是后一种结构形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导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导读课”教学设计经典著作《论语》导读教学目标:《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
教师从《论语》中概括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读《论语》知儒家思想。
教学方法:清楚名著导读的结构安排:背景介绍、作品导读、思考与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老师补充介绍孔子生平和《论语》。
教师补充介绍孔子的十大贡献第一、文化上的贡献我国公元前841年前没有文字史料,是孔子编修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把上古文化和文明传承下来的。
在孔子时代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中,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线。
孔子是中华上古文化的传承人以及5000年中华文化的奠基人。
第二、观念上的贡献在历史上夏代尊“天命”,商代信“鬼神”,到了西周周公开始“制礼作乐”,“明德慎罚”,转向注重“礼乐文明”。
这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一大飞跃。
孔子不言所谓有意志有灵验的“天命”和“鬼神”,而对西周的礼乐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孔子是引导中国从“有神论”向“无神论”观念转变的第一人。
第三、文学上的贡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据《史记》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经过孔子整理删定形成了流传至今的《诗经》版本,又叫《诗三百》,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新篇章,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文学史上智、信、忠、孝、勤、公、省”为内容的伦理道德观念。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道德先师。
第八、体育上的贡献孔子一向重视体育锻炼。
“射”和“御”是孔子开设的六门课程中的两门必修课。
“射”是射箭,“御”是驾车。
论语整本书导读课教学设计
论语整本书导读课教学设计引言《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论语》通过对话的形式,传达了孔子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论语》整本书的导读课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论语》的内涵。
一、课程目标1. 通过导读《论语》的全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其中的经典思想和价值观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 通过对话和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质。
二、课堂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10分钟):a. 介绍《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
b. 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2. 阅读导引(20分钟):a. 分发《论语》全书导读材料,简要介绍《论语》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b. 引导学生了解《论语》的出土历史和对古代文化的影响。
3. 逐章导读(60分钟):a. 将《论语》分为若干个章节,每节选取几篇经典篇章进行导读。
b. 每节导读前,引导学生预测篇章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c. 结合篇章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其中的思想和道德问题。
d. 组织学生角色扮演,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论语》中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4. 问题解答和讨论(30分钟):a. 针对学生在导读过程中的疑问和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b.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论语》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a.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
b. 鼓励学生对《论语》的思想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和工具1. 对话和讨论:a. 在学生中引导对话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b. 利用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论语》中的思想和行为。
2. 写作练习:a. 要求学生完成与《论语》相关的写作练习,如感悟文、读后感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论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感受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文章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导学过程:一、本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同学们可以先看注释,掌握重要词语。
1、为以下加红词语注音。
莒父____________ 輗____________ 軏____________ 彫____________ 2、解释以下加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智也:____________。
〔3〕更也:____________。
〔4〕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________。
〔5〕人能弘道:____________。
〔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那么远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
3、找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1〕诲女知之乎______通______。
〔2〕如日月之食焉_______通________。
〔3〕无欲速_______通_______〔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______通_____。
4、指出以下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其何以行之哉?5、指出以下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为____________子夏为莒父宰为____________〔2〕过而不改而____________人而无信而____________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三、问题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吴泓一、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提出问题1.师生互动:了解学生阅读的版本、读法(具体怎么读?读了之后有些什么感受?)。
2.教师总结:随便翻翻书,或者是从头到尾,只是读过,这样阅读经典或阅读《论语》,虽有印象,但基本是无用、无效的。
有用、有效的阅读,最好是“专业”阅读,而且是“专业”加上“有趣”(好玩)的阅读。
这里,先说说目前流行的《论语》的两种读法:①第一种读法:从头到尾,依序而读。
这种读法会让人感到“杂乱无章”,枯燥乏味,读着读着就没兴趣,没信心了。
当然,《论语》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章可循”的。
如北大李零教授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的“自序”中,他说过自己早年读《论语》的感受:当年读《论语》,我的感受是,此书杂乱无章……看到后边,前边就忘了,还有很多地方,没头没尾,不知所云,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训,论哲理,论文采,论幽默,论机智,都没什么过人之处。
②第二种读法:以孔子或者《论语》的思想主题或者概念为主线来读。
这个难度很大。
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思想是有源头,有继承,还有自己观察社会、看到社会问题总结获得的。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思想繁盛,哪些是孔子学习继承来的,哪些是孔子原创的,不容易梳理,得弄清楚才是。
这种读法也是北大李零教授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的“自序”中提到的:以概念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横读《论语》。
我把全书,归纳为若干主题,每个主题下分若干细目,按主题摘录,看这本书里,孔子的思想是什么样,与《墨子》、《老子》有什么区别。
如今,这种读法比较盛行!放到一般人的手里,容易流入以今逆古、古为今用的味道。
说白了会流入“误读”。
那么,有没有既专业又有趣(好玩)的更好的阅读方法呢?阅读一本经典,最主要或者首先要弄清楚哪些问题呢?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和我学生一起读书的心得。
我认为,阅读一本书一般要读出“这本书”的两种结构形态,特别是后一种结构形态。
二、要“专业”而“有趣”的阅读,首先要弄清楚这本书的结构形态1.第一种是表现为显性的、静态的结构形态,我称之为一本书的“外结构”。
①拿到《论语》一书,我们只要读一下书前面的“导言”或者“导读”,还有书的“目录”和每一篇开头下面的说明文字,就可以知道的。
如有人说,“《论语》二十篇五百章”,“《论语》一共20篇……共539章。
”我自己也拿计算器计算过《论语》的章数,五百多章(人们一般这样说,《论语》是篇长为章,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篇短为则,如初中语文过去的教科书称《论语》六则,现在改过来了)。
②如今,网络很方便,在上网输入“论语”“结构”等词,查查,还可以知道:如有专家说,“《论语》前十篇为上论,后十篇为下论。
上、下两论各有主题:上论十篇以孔子之理念、教人、为人为中心,下论十篇以孔子行道以重建秩序之构想、实践、心态为中心。
”简单地说,上论十篇主要讨论、展示孔子的理念,以及孔子如何用这些理念来教导他的弟子。
下论十篇主要讨论孔子的行道方案、行道实践,以及行道失败以后他的心态。
所以,我们大致可以讲,前十篇大体是在介绍、呈现孔子之道,而后十篇主要在讨论行道以及行道的结果。
阅读《论语》,要弄明白它的这种“外结构”,这样,才基本称得上是“专业”阅读。
2.第一种是表现为隐性的、动态的结构形态,我称之为一本书的“内结构”。
这种“内结构”不容易察觉。
因为时代不同,年代久远,《论语》一书所表现出来的“内结构”就显得非常特殊。
有学者就认为《论语》是一本“纪念册”,如著名学者王学泰说:孔子不仅是历史上第一位名师,他也把教育学生视为头等大事。
他的一生大部分精力都献给了学生,与学生情同父子。
试想,他的离去在弟子心底会形成何等的波澜?一些弟子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让外貌像孔子的弟子有若扮演老师。
可见弟子对老师思慕之深。
后来他们找到了追念老师的最好办法,就是编一本纪念册,把孔子与他们的谈话、对他们的教导记录下来。
这就是《论语》的雏形。
也就是说,《论语》一书尽管有点“杂乱”,但隐藏着一条孔子与弟子、与时人(当时的国君、大夫、权臣、隐者等)互动交集的、动态发展的内在线索。
在书中,他们彼此一体,不可分割。
弄清楚这种“内结构”,或者说内在线索,或许我们就能够做到“有趣”(好玩)的阅读。
弄清楚这两种结构形态,指导学生读《论语》就可以从如下关系或顺序入手:如参照年表、分期等,基本上以时间为主线。
一是,孔子与孔门弟子,主要在上论十篇,从孔门十哲入手;二是,孔子与时人,主要在下论十篇,从孔子与鲁昭公、鲁定公、鲁哀公、季平子(名意如)、季桓子(名斯)、季康子(名肥)、阳货、公山弗扰、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和楚狂接舆等人入手。
三、例说《论语》一书的“有趣”阅读法(略)四、结束:总结两个方面(略)说明:以上文字引用请注明出处。
《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wbr>吴泓附:《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学习资料“导读课”授课要求:1.本次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
2.课前:打印以下三篇文字,学生人手一份,须认真阅读,读不准的字音或不理解的字义,可借助网络查询。
3.课上:学生须带上人手一份的三篇学习资料,带上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徐志刚译注的《论语通译》一书。
一、孔子年表钱穆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孔子年表”出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出版《论语新解》一书。
鲁襄公二十二年(西历纪元前五五一年)孔子生。
鲁襄公二十四年孔子年三岁。
父叔梁纥[hé和]卒。
鲁昭公七年孔子年十七岁。
母颜征[zhēng争]在卒在前。
鲁昭公九年孔子年十九岁。
娶宋幵[jiān坚]官氏。
鲁昭公十年孔子年二十岁。
生子鲤,字伯鱼。
鲁昭公十七年孔子年二十七岁。
郯[tán谈]子来朝,孔子见之,学古官名。
其为鲁之委吏乘田当在前。
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年三十岁。
孔子初入鲁太庙当在前。
琴张从游,当在此时,或稍前。
孔子至是始授徒设教。
颜无繇[yóu由]、仲由、曾点、冉伯牛、闵损、冉求、仲弓、颜回、高柴、公西赤诸人先后从学。
鲁昭公二十四年孔子年三十四岁。
鲁孟厘[应作“釐”,音xī(西),古同“僖”,用作谥号;此人为鲁国大夫]子卒,遣命其二子孟懿子及南宫敬叔师事孔子学礼。
时二子年十三,其正式从学当在后。
鲁昭公二十五年孔子年三十五岁。
鲁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奔于齐,孔子亦以是年适齐,在齐闻韶乐。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鲁昭公二十六年孔子年三十六岁。
当以是年反鲁。
鲁昭公二十七年孔子年三十七岁。
吴季札适齐反,其长子卒,葬嬴博间,孔子自鲁往观其葬礼。
鲁定公五年孔子年四十七岁。
鲁阳货执季桓子。
阳货欲见孔子,当在此后。
鲁定公八年孔子年五十岁。
鲁三家攻阳货,阳货奔阳关。
是年,公山弗扰召孔子。
鲁定公九年孔子年五十一岁。
鲁阳货奔齐。
孔子始出仕,为鲁中都宰。
鲁定公十年孔子年五十二岁。
由中都宰为司空,又为大司寇。
相定公与齐会夹谷。
鲁定公十二年孔子年五十四岁。
鲁听孔子主张堕[ huī辉,古同“隳”,毁坏]三都。
堕郈[hòu后],堕费,又堕成,弗克。
孔子堕三都之主张遂陷停顿。
鲁定公十三年孔子年五十五岁。
去鲁适卫。
卫人端木赐从游。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岁。
去卫过匡。
晋佛肸[bì xī碧溪,春秋末年晋卿赵鞅的家臣,为中牟的县宰,但投靠范氏、中行氏]来召,孔子欲往,不果,重反卫。
鲁定公十五年孔子年五十七岁。
始见卫灵公,出仕卫,见卫灵公夫人南子。
鲁哀公元年孔子年五十八岁。
卫灵公问陈[“陈”即“阵”,行兵布阵之意],当在今年或明年,孔子遂辞卫仕。
其去卫,当在明年。
鲁哀公二年孔子年五十九岁。
卫灵公卒,孔子在其卒之前或后去卫。
鲁哀公三年孔子年六十岁。
孔子由卫适曹又适宋,宋司马桓魋[tuí颓]欲杀之,孔子微服去,适陈。
遂仕于陈。
鲁哀公六年孔子年六十三岁。
吴伐陈,孔子去陈。
绝粮于陈、蔡之间,遂适蔡,见楚叶公。
又自叶反陈,自陈反卫。
鲁哀公七年孔子年六十四岁。
再仕于卫,时为卫出公之四年。
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年六十八岁。
鲁季康子召孔子,孔子反鲁。
自其去鲁适卫,先后凡十四年而重反鲁。
此下乃开始其晚年期的教育生活,有若、曾参、言偃、卜商、颛[zhuān 专]孙师诸人皆先后从学。
鲁哀公十二年孔子年六十九岁。
子孔鲤卒。
鲁哀公十四年孔子年七十一岁。
颜回卒。
齐陈恒弒其君,孔子请讨之,鲁君臣不从。
是年,鲁西狩获麟,孔子《春秋》绝笔。
《春秋》始笔在何年,则不可考。
鲁哀公十五年孔子年七十二岁。
仲由死于卫。
鲁哀公十六年(西历纪元前四七九年)孔子年七十三岁,卒。
二、孔子一生李零李零,男,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先秦考古研究及中国古汉语研究。
其主要著作有《孙子古本研究》《李零自选集》等。
“孔子一生”“孔门弟子”两文出自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
孔子一生,很不得志。
他活了73岁(或74岁),现在很一般,过去,算是活得很长。
《春秋》十二公,最后四公,襄、昭、定、哀,他都赶上了。
10岁以前,襄公还在。
10岁以后,是昭、定、哀,正好在春秋晚期这一段。
孔子是个苦孩子,小时候,“贫且贱”(《孔子世家》)。
传说孔子出生时,爸爸70岁,妈妈20岁,他是老阳少阴所生。
有人说,这种孩子特别聪明,不知有没有遗传学的道理。
司马迁说,小时候的孔子就不同一般,他玩游戏,都是表演行礼,“常陈俎豆[zǔ dòu祖逗],设礼容”;父母死了,都是他一人发送,合葬于防山(在今曲阜东),真是大孝子;服丧期间,他去参加季氏的宴会,被阳货轰了出来,很受刺激(《孔子世家》)。
司马迁讲孔子生平,有些细节不太清楚,前人有很多考证。
钱穆写过一本《孔子传》(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大家可以参考。
我把孔子的一生粗分为六段,列其主要事迹于下:(一)1-33岁,孔子居鲁(前551-前519年)。
这一段,有几件事比较清楚,即他出生后,3岁丧父,17岁丧母,19岁娶妻,20岁生子。
他的学历不太清楚。
孔子自己说,他是“十有五而志于学”(《为政》2.4),可能是在阙[ què雀 ]里的乡校学习过吧。
但更高的学问从哪里来?是他自学的结果,还是有名师传授,大家很想知道。
孔子死后,卫公孙朝曾问子贡,你老师,他是跟谁学的?子贡说,“文武之道”散落民间,他是跟很多人学,没有固定的老师。
孔子自己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7.22),要说老师,可以说一个没有,也可以说很多。
我们只知道,孔子27岁,曾向郯国的国君请教。
还有,他学鼓瑟击磬[qìng庆],据说是跟师襄子学的(《孔子家语·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