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结构和肝小叶结构

合集下载

正常肝脏解剖及组织结构

正常肝脏解剖及组织结构

正常肝脏解剖及组织结构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内脏器官之一,位于腹腔的右上部。

它的重量约
为1500克,占据了腹腔的大部分空间。

肝脏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如合成胆汁、代谢蛋白质和糖类、储存维生素和矿物质、解毒和排泄等。

一、肝脏的外部结构
肝脏呈橡皮筋形,由左、右两个叶组成。

右叶较大,位于心脏的下方,左叶较小,位于心脏的左上方。

肝脏的上表面呈现光滑的圆顶形,称为圆
顶面;下表面呈现凹陷的形状,称为凹陷面。

肝脏的前缘与腹壁相连,后
缘紧邻胃、十二指肠及胰腺。

二、肝脏的内部结构
1.肝叶
肝脏的两个叶之间有间叶隔分隔。

肝脏内部的组织结构由肝小叶组成,每个肝小叶都是由数百个肝细胞群组成的。

肝细胞是肝脏最基本的生物学
单位,具有多种功能。

它们分泌胆汁,将胆汁输送到肝小管中,最终汇集
成胆管。

2.血液供应
3.胆汁系统
肝细胞产生的胆汁通过肝小管排泄到胆管中,最终经过胆总管进入十
二指肠。

胆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胆盐、胆固醇、磷脂等,它在消化过程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淋巴系统
肝脏还有一套独立的淋巴系统。

它将排泄物和细菌从肝脏引流到周围的淋巴结,以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5.神经系统
总的来说,肝脏是一个复杂的器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合成、代谢、解毒、排泄等,对维持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肝脏的正常解剖和组织结构对于我们理解其功能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人体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人体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人体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分析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器官之一,位于腹腔内,属于消化系统的一部分。

它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重约1.2至1.5公斤,呈深红色。

肝脏的功能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代谢、解毒、合成、储物和排泄等多种作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器官之一、下面分别对肝脏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

一、肝脏的结构肝脏是由肝实质和肝门组成的。

其中,肝实质是肝脏的主要部分,由肝细胞组成,是功能单位,同时也是解剖学单位。

肝门是肝脏的入口处,通过肝门进入的冠状血管和门静脉分别在肝门周围分布,形成肝门三角。

肝脏还被包裹在一层纤维性包膜中,包膜外的组织叫做肝外叶,又叫做肝脏的胶囊。

肝脏内有许多小的结构单位,称为肝小叶。

每个肝小叶内包含有若干个肝细胞,它们由肝窦血管网所连接,是肝细胞供应养分和氧气的途径。

肝窦是与肝小叶中的肝细胞直接相接触的血管系统,肝细胞通过肝窦吸收和分泌有害物质。

肝小叶内有许多微细的胆汁小管,其终端汇集成二级胆管,再汇集成三级胆管,最终形成胆总管。

二、肝脏的功能1.代谢功能: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

在糖代谢过程中,肝脏能够合成糖原并将其储存,当身体需要能量时,可以释放糖原以供应体内细胞的能量需求。

在脂肪代谢方面,肝脏参与了脂肪的合成和代谢过程,通过合成和分解脂肪,维持体内脂肪平衡。

在蛋白质代谢方面,肝脏可以合成和分解蛋白质,维持体内蛋白质平衡。

2.解毒功能:肝脏具有强大的解毒功能,可以将体内多种有毒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然后排出体外。

肝脏中的微粒体和线粒体是解毒的主要场所,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和酶的作用,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水溶性废物,再通过肝管排出体外。

3.合成功能:肝脏在合成体内不可缺少的物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肝脏可以合成胆汁,胆汁是消化脂肪的必需物质,也是体内排泄代谢产物的重要途径。

此外,肝脏还可以合成多种蛋白质、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维持体内正常的生理功能。

正常肝脏解剖和组织结构(共44张PPT)

正常肝脏解剖和组织结构(共44张PPT)

窦内皮细胞:为有孔内皮,细胞扁而薄,腔面可见少量微 绒毛,局部细胞因有窗孔而成筛状
肝内巨噬细胞〔枯否细胞,kupffer 细胞〕:是定居肝内的 巨噬细胞,位于血窦内或血窦璧上,来源于
血液单核细胞 肝内的大颗粒淋巴细胞:曾被认为是肝内散在的内分泌细
胞,称为“pit〞细胞,证实具有NK细胞活性和
外表标记的大颗粒淋巴细胞
黄疸
中央静脉
• 位于肝小叶长轴的中央,周围成放射状排列的肝血窦汇入其中,
• 直径45μm,由内皮细胞围成,内皮外少量结缔组织,无平滑肌
• 肝血窦开口于中央静脉,开口处的内皮细胞具有收缩功能 • 假设干个小叶中央静脉集合成小叶下静脉
门管区
• 相邻肝小叶的三角形或不规那么性的结缔组织小区,
• 有三种管道分支: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

不易鉴别。电镜下胞质内含许多大脂滴。

功能:贮存维生素A、合成胶原
胆小管
相邻肝细胞间局部质膜凹陷形成槽并相互对接、封闭而成的微 细的小管,在肝板内连接成网状管道。胆管直径0.5~1μm。
胆小管(ATP酶染色)
胆小管〔EM〕
胆小管壁之肝细胞膜形成微绒毛突入管腔, 形成胆小管的相邻肝细胞之间紧密连接、桥粒, 以防止胆汁通过肝细胞间溢入窦周间隙。当胆小 管正常结构破坏——胆汁溢入窦周间隙——入血——
•特点:最大的消化腺〔最大腺体〕
肝脏位置
• 肝大局部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小局部达左季肋区 • 肝大局部被肋所掩盖,仅在腹上区 的左、右肋弓之间有小局部露于剑突 下
• 在呼吸时肝可随膈肌上下移动, 平静呼吸时肝的上下移动范围为 2~3cm
肝脏形态
• 肝脏由于血液丰富,固活体肝 呈现棕红色,质地柔软而脆弱

消化系统—肝(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消化系统—肝(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消化系统
肝的微细结构
肝的微细结构
– 肝表面为结缔组织被膜。 – 肝门处的结缔组织随血管、肝管的分支伸入肝实
质,将实质分隔成许多肝小叶。 – 成人肝有50万~100万个肝小叶,肝小叶常连成一
片,分界不清。 – 肝小叶之间各种管道密集的部位为门管区。
(一)肝小叶
– 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 能单位。
肝右叶
方叶
肝左叶
尾状叶
四缘:
前缘 后缘 左缘 右缘
➢ 第二肝门
小结:
辨识相关名词 掌握肝门定义 掌握肝的形态
消化系统
肝外胆道
组成
胆囊 输胆管道
肝左、右管 肝总管 胆囊管
胆总管
肝右管 胆囊管
胆囊
肝左管 肝总管
胆总管
1.胆囊
胆囊
➢ 位置: 肝脏的胆囊窝内
➢ 形态: 梨形
➢ 容积: 40-60ml
- 窦周隙是肝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 交换的场所。
5.胆小管
- 胆小管为相邻两个肝细胞之间局 部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在 肝板内连接成网状管道。
- 胆小管周围的肝细胞膜形成紧密 连接、桥粒等连接复合体封闭胆 小管以防止胆汁外溢 ,否则将 导致黄疸。
胆小管简化模式图

胆小管



(二)肝门管区
- 肝门管区指肝小叶 之间的含有小叶间 动脉、小叶间静脉 和小叶间胆管的结 缔组织区域。
分布:肝板之间
结构: 内皮不连续,有孔无隔膜,吞饮小泡,无基膜
功能: 通透性大, 有利于肝细胞与血液间物质交换
内有肝巨噬细胞
消化系统 肝小叶 窦周隙
窦周隙(Disse 隙)模式图
消化系统 肝小叶 窦周隙

正常肝脏解剖及组织结构

正常肝脏解剖及组织结构
肝细胞变性
病毒侵入肝脏后,肝细胞发生水肿、气球样变等病理改变。
炎症细胞浸润
大量炎症细胞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浸润肝组织,导致肝组织炎 症反应。
肝细胞坏死
严重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可发生坏死,包括点状坏死、碎片状坏 死等。
脂肪肝对组织结构影响
肝细胞脂肪变性
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滴,导致肝细胞体积增大、功能受损。
结构组成。
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接 受来自肝血窦的血液,并将其
汇入下腔静脉。
肝板是由单层肝细胞排列而成 的板状结构,围绕中央静脉呈 放射状排列。
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是血液 在肝脏内流动的通道,内有 Kupffer细胞和肝星状细胞等。
汇管区结构特点
01
汇管区是相邻几个肝小叶之间的区域,内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 和小叶间胆管等结构穿行。
脂肪代谢
02
03
碳水化分解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进 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
肝脏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 或在需要时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 血糖平衡。
能量代谢过程及意义
ATP生成
通过细胞呼吸作用,将营养物质氧化分解产生ATP ,为细胞提供能量。
热能调节
肝脏通过调节代谢速率和热量产生来维持体温恒 定。
肝硬化时,肝内血管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如肝动脉和门静脉之间形成异
常吻合支等。
03
汇管区改变
肝硬化时,汇管区因纤维组织增生而显著增宽,其中可见增生的胆管和
淋巴细胞等。
07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正常肝脏解剖及组织结构重要性
维持生命活动
肝脏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代谢、解毒、合成及储存等功能,是维 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器官。

肝的组织结构

肝的组织结构

肝的组织结构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肝的组织结构1.肝小叶(hepatic lobule)肝小叶是肝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呈多面棱柱体,大小不均,平均长约2mm,宽约1mm,成人肝约有50—100万个肝小叶。

每个肝小叶中央都贯穿一条静脉,称中央静脉(central vein),是肝静脉的属支。

在小叶的横断面,可见肝细胞排列成索状,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

肝细胞索有分支,彼此吻合成网。

从立体结构上看,肝细胞排列成不规则的、相互连接的板状结构,称肝板(hepatic plate),相邻肝板互相吻合连接,血窦位于肝板之间,并经肝板上的孔互相通连。

肝细胞相对面的细胞膜局部凹陷,形成微细的小管,称胆小管。

胆小管互相连接成网(图5-27)。

1)肝细胞(hepatocyte)肝细胞是构成肝小叶的主要成分。

是多角形的腺细胞,直径约20—30μm。

每个肝细胞有1—2个核,位于细胞中央,有核仁。

细胞质丰富,含有各种细胞器。

电镜观察,肝细胞内的线粒体很多,遍布细胞质内。

许多研究指出,肝小叶内不同部位肝细胞内的线粒体数量、大小、形态、酶的含量和性质都不同,这说明各部肝细胞的功能和代谢有差异。

线粒体是肝细胞进行功能活动的能量供应站,肝细胞内含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肝细胞的许多重要功能活动与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有密切关系。

如粗面内质网对肝细胞蛋白质合成有关,滑面内质网对肝细胞的糖原合成及解毒作用有关。

每个肝细胞有三种不同接触面,即相邻肝细胞的接触,肝细胞与肝血窦的邻接,肝细胞与胆小管的邻接(图5-28)。

肝细胞这三种接触面的表面结构有所不同,相邻肝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使接触比较紧密,而肝细胞的胆小管面和肝血窦面则有许多微绒毛,这些结构都有利于肝细胞功能的进行。

2)肝血窦(hepatic sinusoid)位于肝板与肝板之间,并通过肝板上的孔彼此沟通成网窦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

人体解剖:内脏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人体解剖:内脏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人体解剖:内脏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导言人体解剖学是对人体结构进行研究的科学领域。

了解人体的结构对于理解其功能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人体内脏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工作原理。

内脏器官的分类内脏器官是指位于胸腹腔内的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脏、胃等多个器官。

根据其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内脏器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心脏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位于胸腔内,充当泵血的功能。

它由四个腔室、四个瓣膜和心脏血管组成。

左右两个心房负责接受血液,而左右两个心室则负责将血液通过动脉送到全身各处。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构成了心脏的工作周期,使得血液在体内循环,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

肺肺是呼吸系统的中心器官,位于胸腔内。

肺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新鲜的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肺由左右两个肺叶组成,每个肺叶下分支成多个肺小叶,内部有大量的气管和气管分支,形成呼吸树状结构。

肺部还有气囊样的结构,可以增加表面积,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位于腹腔内,主要功能是进行代谢和排毒。

肝脏不仅可以合成和分解各种物质,还能储存和分解营养物质。

此外,肝脏还具有解毒和排泄功能,能够清除体内有害物质和代谢废物。

胃胃是位于腹腔内的消化器官,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消化食物。

胃被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具有高度酸性的胃酸和消化酶,可以分解食物并杀灭病原体。

胃还有肌肉层,能够进行翻搅和搅拌,使得食物充分与消化液混合,形成食糜。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的结构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肉器官,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心房和心室。

心房是上部,负责接受血液,而心室是下部,负责将血液泵送出去。

心房和心室之间由瓣膜相连,以防止血液逆流。

心脏内还有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

动脉将富含氧气的血液从心脏泵送到全身各部位,而静脉则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全身各部位带回心脏,经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心脏的功能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处,同时将含有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排出体外。

简述肝小叶的组织结构

简述肝小叶的组织结构

简述肝小叶的组织结构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内脏,它担负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其组织结构也非常复杂。

下面就就来介绍下肝小叶的组织结构。

肝小叶是指肝脏的微小部位,是肝脏主要结构单位,每个小叶像一片薄薄的小草,横向螺旋状排列在肝脏上。

肝小叶由叶表皮细胞、窦细胞和网状细胞三种细胞组成,这三种细胞互相联系紧密,形成一种自我调节的复杂机制。

叶表皮细胞主要由两种细胞组成。

其中一种细胞是接触网膜细胞,它们以膜片
状出现在肝内外,负责小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另一种细胞是泡泡细胞,形成囊泡,具有清除体内外毒素的作用。

窦细胞主要注入胆汁,用于消化排除残留物;网状细胞具有吸收、调节细胞水平、处理日常毒素的特点,它们在肝小叶中占有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肝小叶结构复杂,由叶表皮细胞、窦细胞和网状细胞三大部分组成,处理胆汁及体内外毒素,负责免疫功能,是肝脏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肝的组织结构和功能PPT38页

肝的组织结构和功能PPT38页

01
01
02
肝 liver
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肝呈不规则的楔形,呈红褐色,质软而脆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01
01
03
实质性器官,实质被分成许多肝小叶。 被膜大部分为浆膜。 门管区:位于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内,其中有肝的重要伴行管道。
肝的结构
01
01
04
小叶下静脉
中央静脉
09
肝小叶---肝血窦
窦壁由一层扁而薄的内皮细胞构成。 内皮细胞连接松散,且内皮外无基膜。 较大的通透性有利于物质交换。
肝血窦及内皮细胞
01
01
10
肝小叶---窦周隙
窦周隙:肝血窦内皮与肝板之间的狭小间隙。充满来自血窦的血浆。 肝细胞血窦面大量微绒毛浸于血浆 是肝细胞和血浆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肝小叶--- 肝细胞(过氧化物酶体)
AMP GMP
次黄嘌呤 鸟嘌呤
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
尿酸
黄嘌呤氧化酶
别嘌呤醇
01
31
30
包括糖原、脂滴、色素等物质,其含量随机体所处的不同生理和病理状况而变化。
肝小叶--- 肝细胞(内含物)
进食后糖原增多,饥饿时糖原减少 脂褐素可随机体年龄的增长而增多,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
01
01
08
肝巨噬细胞(Kuffer细胞):体型巨大不规则,有较强的变形运动和吞饮、吞噬能力。 清除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 吞噬清除衰老和损伤的血细胞 杀伤肿瘤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参与免疫应答
大颗粒淋巴细胞抵御病毒感染,防止肿瘤发生
肝小叶---肝血窦
肝索
肝血窦
肝巨噬细胞
胆小管

肝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肝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肝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位于腹腔中央,由肝叶、肝尖、肝门、肝窦等多个部分组成。

肝脏在人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合成胆汁、代谢、储存营养物质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一、肝脏的解剖结构肝脏的解剖结构非常复杂,由许多细小的肝小叶组成。

每个肝小叶都由中央静脉、门静脉和肝动脉组成,这三个管道分别承担责任:中央静脉是肝小叶内部的排水管道,负责排出肝细胞产生的废物和胆汁;门静脉负责将从肠道进入体内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肝脏进行代谢;而肝动脉则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肝脏中,以满足肝细胞的需求。

这三个管道相互配合,维持着肝脏正常的代谢功能。

肝脏的组织结构也非常独特。

每个肝小叶都由许多六边形形状的肝细胞排列组成,肝细胞间相互连接,形成肝细胞板。

肝细胞板内富含肝窦,肝细胞板沿窦壁形成肝细胞突出,形状呈多边形,称为肝细胞芯片。

肝细胞芯片和窦壁之间形成肝窦。

肝窦是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液从肝动脉和门静脉进入肝脏,形成富含氧气和富含营养物质的血液。

这些血液通过肝窦进入肝细胞板内,肝细胞板内的肝细胞利用这些营养物质,执行代谢功能,将其转化为能够被身体吸收利用的物质。

处理后的血液通过中央静脉从肝细胞板中央进入门静脉和肝静脉,返回循环系统,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和功能。

二、肝脏的功能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具有广泛的功能。

下面分别介绍肝脏的各种功能。

1、代谢功能肝脏对体内物质的代谢功能十分强大。

它能够将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转化为能够被身体吸收利用的物质。

肝脏还能够分解氨基酸,产生能够耐心身体的尿素,将多余的氨排出体外。

2、合成胆汁功能肝脏能够合成胆汁。

胆汁中富含胆固醇和胆酸,它们能够促进肠道对脂肪的吸收和消化,同时也能促进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3、储存功能肝脏还能够储存大量营养物质和其他物质。

例如,肝脏能够储存葡萄糖,以供身体在需要时使用。

此外,肝脏还能够储存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以帮助身体在需要时获得这些物质。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
副胰管引流钩突的胰液,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胆囊分部:
胆囊底 胆囊体 胆囊颈 胆囊管
一、 肝脏
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物质代谢的重要 器官
(一)肝小叶
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肝小叶模式图
(一)肝小叶
组成:
肝板(肝索) 肝血窦 中央静脉 胆小管
肝切片 HE
肝血窦
小叶间 结缔组织
中央静脉 门管区
(二)门管区(portal canal area)
相邻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中,含三种伴行管道
小叶间 结缔组织
门管区
组成:
小叶间胆管:单层立方上皮 是肝管分支
小叶间动脉:小动脉,是肝 动脉左管和肝右管 3、肝总管 4、胆总管
肝胰壶腹 ( Vater 壶
腹)
肝胰壶腹括约肌 ( Oddi 括
约肌)
胰管在胰实质内自胰尾沿胰的长轴向右行,开口于十二指 肠大乳头。

肝小叶结构

肝小叶结构

肝小叶(hepatic lobule)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呈多角棱柱体,长约2nm,宽约1mm ,成人肝约有50万~100万个肝小叶(图13-9)。

小叶之间以少量结缔组织分隔,有的动物(如猪)的肝小叶分界明显,而人的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很少,相邻肝小叶常连成一片,分界不清(图13-10)。

肝小叶中央有一条沿其长轴走行的中央静脉(central vein),中央静脉周围是大致呈放射状排列的肝细胞和肝血窦。

正常肝内的结缔组织仅占肝体积的4%左右,主要分布在肝小叶之间,肝小叶则占肝体积96%。

肝细胞是构成肝小叶的主要成分,约占肝小叶体积的75%。

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单行排列成板状,称为肝板(hepatic plate)。

肝板凹凸不平,大致呈放射状,相邻肝板吻合连接,形成迷路样结构。

肝板之羊为肝血窦,血窦经肝板上的孔互相通连,形成网状管道(图13-11)。

在切片中,肝板的断面呈索状,称肝索(hepatic cord)(图13-12)。

肝细胞相邻面的质膜局部凹陷,形成微细的小管,称胆小管,胆小管在肝板内也相互连接成网(图13-11)。

1.肝细胞肝细胞(hepatocyte)体积较大,直径20~30μm,呈多面体形。

肝细胞有三种不同的功能面:血窦面、细胞连接面和胆小管面。

血窦面和胆小管面有发达的微绒毛,使细胞表面积增大。

相邻肝细胞之间的连接面有紧密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等结构(图13-13)。

肝细胞核大而圆,居中央,常染色质丰富丰色浅,核膜清楚,核仁1至数个。

部分肝细胞(约25%)有双核,有的肝细胞的核体积较大,为多倍体核。

肝细胞核DNA含量分析,正常成体肝细胞以四倍体核占多数,约占肝细胞总数的70%左右,还有少量八倍体肝细胞。

一般认为,双核肝细胞和多倍体肝细胞的功能比较活跃。

肝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并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胞质内各种细胞器丰富而发达,并含有糖原,脂滴等内涵物(图13-14)。

细胞器和内涵物的含量与分布常因细胞的功能状况或饮食变化而变动。

肝小叶分区名词解释

肝小叶分区名词解释

肝小叶分区名词解释
肝小叶分区是指肝脏中的微小解剖单位,由多个肝细胞组成的结构。

肝小叶的分区是通过血管和胆管的排列方式来确定的。

肝小叶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类充血性小叶和类胆管性小叶。

在类充血性小叶中,血管位于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周围是肝细胞。

而在类胆管性小叶中,胆管位于中心,同样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环绕在周围。

肝小叶的结构是由由中央静脉和周围的门脉、动脉、胆管组成。

血液从门静脉和肝动脉进入肝小叶,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给肝细胞,同时胆汁从肝细胞中产生并经过胆管排出。

肝小叶分区的概念对于理解肝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以及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肝小叶名词解释

肝小叶名词解释

肝小叶名词解释
肝小叶是肝脏合成、分解、转化、贮存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整个肝脏约有50万-100万个,呈多角棱柱体,正常的肝小叶主要由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等组成。

1、中央静脉: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周围分布着放射状的肝细胞和肝血窦,是肝脏与其他器官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血管;
2、肝板:肝细胞在中央静脉周围排列成板状,其上分布有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肝板,肝板是肝脏进行合成、分解、转化的重要场所;
3、肝血窦:肝血窦位于肝板上,肝板间的血液流通通路,血液经肝血窦流向中央静脉,并且肝血窦中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具有清除肝脏、血液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4、胆小管:胆小管是相邻肝细胞局部凹陷形成的管道,正常情况下,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经胆小管排入肝总管,参与胆汁的运输。

因此,若肝小叶出现问题可导致肝功能异常,如肝硬化、急性肝炎、肝癌等都可导致肝小叶结构被破坏,需要及时处理,以防肝小叶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影响肝功能的恢复。

【内脏与疼痛】肝小叶的组成

【内脏与疼痛】肝小叶的组成

【内脏与疼痛】肝小叶的组成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呈多角棱柱体,长约2 mm,宽约1 mm,成人肝有50 万~100 万个肝小叶。

有的动物(如猪)的肝小叶间因结缔组织较多而分界明显。

人的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很少,相邻肝小叶常连成一片,分界不清。

肝小叶中央有一条沿其长轴走行的中央静脉,肝板和肝血窦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

肝小叶由肝细胞、肝血窦、窦周隙和胆小管等组成肝细胞肝细胞占肝小叶体积的79.3%。

肝细胞呈多面体形,直径为小管15~30 μm。

肝细胞有三种不同的功能面,即血窦面、细胞连接面和胆小管面。

血窦面和胆小管面有发达的微绒毛,使细胞表面积增大,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相邻肝细胞的连接面有紧密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等结构,有的肝细胞之间还有贯通的细胞间通道。

肝细胞(组织切片)肝的特点之一是多倍体肝细胞数量大,成人肝的四倍体肝细胞占60%以上,这可能与肝细胞长期保持活跃的多种功能,以及肝潜在的强大再生能力相关。

1.粗面内质网呈板层状排列成群,是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合成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脂蛋白和补体等多种血浆蛋白。

2.滑面内质网为散在的小管和小泡,其膜上有多种酶规律地分布,如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转移酶及合成酶等。

肝细胞摄取的有机物在滑面内质网进行连续的合成、分解、结合和转化等反应,包括胆汁合成、脂类代谢、糖代谢和激素代谢,以及由肠道吸收的有机异物(如药物、腐败产物等)的生物转化。

3.高尔基复合体从粗面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和脂蛋白中,一部分转移至高尔基复合体内贮存加工,再经分泌小泡由肝细胞血窦面排出。

近胆小管处的高尔基复合体尤为发达,参与胆汁分泌。

此外,肝细胞内的线粒体为肝细胞的功能活动提供能量;溶酶体参与肝细胞结构更新及其功能的维持,还参与胆色素代谢转运和铁储存;过氧化物酶体可消除过氧化氢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

肝细胞的内含物包括糖原、脂滴和色素等,其数量因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况不同而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小 结
一、肝脏损伤的生理学与形态学 肝小叶和肝腺泡 二、肝损伤的类型 肝细胞死亡(凋亡);脂肪肝;胆汁淤积;胆 道损害;肝硬化;血管损伤;肿瘤等 肝细胞死亡的生化机制(对乙酰氨基酚的肝 毒性机制) 三、肝损伤的评价 血清酶指标( )
肝内细胞
肝细胞:毒性化学物的主要靶点 内皮细胞 库普弗细胞( ) 细胞(星形细胞)

肝血窦细胞简图
二、肝损伤类型

肝损伤类型 肝细胞死亡 脂肪肝 胆汁淤积 胆道损伤 肝硬化 血管损伤 肿瘤
药物引起肝损伤的类型
典型药物或毒物 对乙酰氨基酚、二甲基甲酰胺、 乙醇 四氯化碳、乙醇、丙戊酸钠 氯丙嗪、环孢素 、乙醇 阿莫西林、二苯氨基甲烷 乙醇、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维生素 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雄激素、黄曲霉素
原因:
胆管系统完整性受损;胆汁形成与分 泌障碍 药物: 如氯丙嗪、雌激素、阿米替林、氨苄 西林、巴比妥类、卡马西平等
(四)血管损伤 • 肝静脉闭塞病变:双苄基异喹啉类 生物碱、达卡巴嗪、口服避孕药

肝紫癜:同化激素
(五)肝硬化 概念 慢性肝损伤晚期,纤维组织逐渐增 多,肝脏微循环变形引起细胞缺氧 并重建,最终肝脏结构由纤维组织 壁包绕互连成为重建肝细胞结节。
(一)肝细胞死亡 (
死亡模式

)凋亡( )坏死

凋亡
概念: 机体用于清除不再需要或不再有正常 功能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 形态学标志(与“坏死细胞”区 别): 细胞萎缩、核染色质密集、质膜保持 完整、形成凋亡小体及无炎症反应。

坏死
形态学标志: 细胞肿胀、核解离、质膜碎裂及炎 症细胞迁入。 血清酶的测化: 如乙醇、四氯化碳、可卡因 ( )不可逆地与大分子结合: 如对乙酰氨基酚、可卡因
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机制(图
) 细胞色素 将其活化为 乙 酰 对苯醌( ),后者可耗 竭谷胱甘肽或与肝蛋白结合, 最终导致肝细胞死亡。

对乙酰氨基酚生物活化和肝毒性发生

肝小叶模式 图

肝小叶微细结构
肝小叶 三区 肝腺泡 三带
门周 区 带中 区 小叶中心 区
门管区
中央静脉

肝小叶和肝腺泡简图
腺泡分带现象
)肝细胞各组分水平沿腺泡分带呈 浓度梯度分布 肝细胞中氧浓度: 带 带 带; 胆盐浓度: 带 带 带
)肝细胞蛋白质水平沿腺泡分带呈 异质性分布。 带谷胱甘肽含量高,该区主要作用 是脂肪酸氧化、糖原异生以及胆汁 分泌; 带细胞色素 蛋白含量高,该区 具有很强的脱氧化作用,是肝中毒 的主要靶位。
例子 葡萄糖合成与储存 胆固醇摄取 肠道细菌产物,如内毒素 凝血因子 白蛋白 转运蛋白 胆红素和氨 类固醇激素 外源性化学物 胆汁酸依赖性食物脂质和维 生素摄取 胆红素与胆固醇 金属如铜、锰 外源化学物 功能损害的后果 低血糖、意识模糊 高胆固醇血症 内毒素血症 出血 低蛋白血症、腹水 脂肪肝 黄疸、高血氨肝昏迷 男性第二性征丧失 药物代谢减低 脂肪泻、营养不良、维 生素缺乏 黄疸、高胆固醇血症 金属诱发的神经毒性 药物清除迟缓
生物转化与 解毒 胆汁形成与 排泄
(三)胆汁形成
肝细胞 胆小管 肝管 总肝管 管 小叶间胆管 总胆管
(四)肝脏的组织结构 肝小叶三区(图 ) 小叶中心区:毒性化学物的主要靶位 带中区 门周区 肝腺泡三带(图 ) 带( 带:与血液入口相邻(≈门周区) 带 带:与中央静脉相邻(≈小叶中心区)

坏死模式: 1)灶状 2)带状 1带 少 3带(小叶中心区) 多 对乙酰氨基酚特异性地损伤3带肝细胞 3)全腺泡状(全小叶状)

(二)脂肪肝( ) 概念 脂质积聚含量超过总重量 %的肝脏 特点 肝急性中毒的常见反应; 可逆; 不引起肝细胞坏死
分类
大泡脂肪变性:如乙醇等 微泡脂肪变性:如四环素、 丙戊酸钠等
有害因素:
长期饮酒;含砷的药物和甲氨蝶呤; 甲基多巴、呋喃妥因、异烟肼、双 氯芬酸(慢性活动性肝炎,如不及 时停药,也可导致肝硬化)
(六)肿瘤 有害因素: 亚硝酸盐、合成抗氧化剂、药酶诱导 剂如苯巴比妥等
肝损伤的有关机制 药物对肝细胞内细胞器的主要靶点:
( ( ( ( (
)线粒体 )质膜:质膜起泡;如对乙酰氨基酚 )内质网:如对乙酰氨基酚 )细胞核:如黄曲霉素 、半乳糖胺 )溶酶体
第五章 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一、肝脏损伤的生理学 与形态学基础
(一)肝脏的血液循环
门静脉 肝动脉
营养物质
小叶间静脉 血窦 肝静脉 下腔静脉
小叶间动脉
(二)肝脏的功能 )消化与吸收功能 )代谢功能 )清除功能 )解毒与排泄功能

肝功能种类 营养稳态 颗粒滤过 蛋白质合成
肝 脏的主要功能及功能障碍的后果
脂肪变性原因
)脂蛋白合成抑制 )甘油三酯与脂蛋白结合降低 )极低密度脂蛋白转运受干扰 )脂质氧化损害 )脂肪酸合成增加,如乙醇
脂肪变性部位
与药物引起坏死相似
磷脂变性
如胺碘酮、对氯苯丁胺等
(三)胆汁淤积( ) 概念: 胆汁生成量下降或胆汁中某一溶质分 泌障碍。 生化特征: 某些正常情况下在胆汁中浓缩的化合 物(尤其是胆盐和胆红素)的血清 含量升高。
(三)血液试验 血清白蛋白 凝血酶原时间 血清胆红素 染料廓清试验 药物廓清试验 血清肝脏酶测定(表


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碱性磷酸激酶 谷氨酰转肽酶 核苷酸酶 山梨醇脱氢酶 鸟氨酸氨甲基转移酶
肝 脏毒性的血清酶指标
英文缩写 意义 主要存在于肝脏,升高主要反 映肝细胞损伤 对肝脏特异性相对小,升高主 要反映肝细胞损伤 升高主要反映胆汁淤积等损伤 升高主要反映胆汁淤积等损伤 肝损伤也升高 升高主要反映胆汁淤积等损伤 对肝脏具有高度特异性,升高 主要反映肝细胞损伤 对肝脏具有高度特异性,升高 主要反映肝细胞损伤
( )钙内环境平衡失调 ( )免疫反应(图 ): 如氟烷、二氯芬酸; 共同特征:反复接触毒物(通常是药 物)形成了药物 蛋白质加合物

免疫介导型肝损伤
半乳糖胺对肝脏毒性机制已明确,
是通过耗竭膜蛋白合成必须的三磷 酸尿苷造成细胞死亡。
三、肝损伤评价 (一)肝毒性综合征 如阿司匹林(瑞夷综合征) (二)形态评价 肝组织切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