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试探中学物理教学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价值感,倡导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激励能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探讨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优化初中物理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关键之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投入的状态。
通过提出生动有趣的物理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引进引人入胜的物理故事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互动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成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得到刺激,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只有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愿意主动地去学习,才会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物理学科中,学生往往面临着复杂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他们很容易就会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肯定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错误中学会成长,在失败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关于作业和考试的积极反馈,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规划和学习方法,让他们慢慢体会到付出努力就会有回报的快乐。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增强自信心。
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对物理学科的自信心。
三、激发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一种重要心理素质。
在物理学科中,学生经常会面临着很多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果缺乏自我激励能力,他们就很容易就会选择放弃。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幸福、积极心理状态和积极个人特质的学科。
它关注人的优点、资源和幸福感,与传统心理学相比,更注重人的积极面而非消极面。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心理素质。
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可以改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看法和态度。
传统上,很多学生对物理学习都持消极态度,觉得物理很难、枯燥乏味。
但实际上,物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和实用的学科。
教师可以利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来向学生解释物理理论,让学生亲身参与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容易遇到挫折,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无法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从而导致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和坚持来克服困难。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成功的案例,让他们知道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获得好的成绩。
积极心理学的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物理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优势,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目标制定、时间管理和压力调节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积极心理学的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物理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需要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交流。
在物理实验和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支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1. 引言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关注人类幸福、尊重个体优点和发掘潜力的心理学流派。
在教育领域中,积极心理学被广泛运用于提高教育效果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以期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
2.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理论基础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论是人的潜在力量和积极心态。
人们拥有各种天赋和优点,每个个体都有潜能去成长和发展。
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心态的培养和激发个体的自主性。
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心理学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运用:2.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积极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保持学习动力和逐步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等方法,激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可以通过展示一些鲜为人知的物理现象或有趣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物理原理,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2.2 赋予学生自主性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即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索,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讨论、团体活动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在实践中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2.3 发掘学生的潜能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优点和潜能,教师的任务是发现和发掘学生的潜能,并引导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评价方式和个性化的辅导,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对于对实践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实验机会和展示平台,激发其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3.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具体的措施来实施:3.1 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舒适和安全。
从心理学角度试探物理教学第一期
』U题课堂从心理学角度试探物理教不少学生常感到物理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科本身的内容研究方法等学科特点的原因,也有教材内容安排和教师教学上的原因。
但究其根本都是在某些主客观条件下,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某个环节上出现障碍,造成物理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心理活动和思维规律入手,对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趣一、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对物理的求知欲、求成欲和对未知物理知识的追求欲,有意而持续地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
沿着学生兴趣形成与发展规律的途径,不断的顺水推舟,就一定可以培养出学生对物理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出主动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真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地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初学物理时。
学习热情的培养对今后的学习具有深远意义。
我们可以有意地针对学生乐闻故事的心理特征,精心选择一些具有感染力的生动事例。
如原子能的应用、电子技术在宇航、导弹、、计算机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在征服自然和战争中的巨大威力等。
通过绪论和章节引言的叙述去说明物理科学的广泛应用和神气威力。
再结合介绍一些科学家在物理科学中的重要贡献及其在探索知识征途中的艰难历史,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践证明,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意义的认识,从而激发出学习热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效果远远大与教9币一般的机械的重复强调。
2.在教学过程中。
调动学生积极性至关重要。
我们要充分利用青少年好胜..陋技风教育观察12∞9,4—18二■赞皇镇中学。
∑当犁J王晓贞的特点,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发现和肯定他们的哪怕是点滴的优点。
这样做可使学生享受到胜利与进步的特有乐趣,从而在心理上建立信心和决心,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保持稳定的兴趣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学生能有稳定的学习动力,保持学习上的持续进步,是以稳定的兴趣为前提的。
初中物理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物理教育心理学是研究物理教育过程中学生认知、情感、动机等心理活动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初中物理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知识的组织和呈现1. 引发学生兴趣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生动的实验、有趣的故事等来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
2. 从易到难的教学顺序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教师可以合理安排知识的呈现顺序,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物理知识。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早遇到挫折,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3. 建立知识框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知识框架,将零散的物理知识进行整合和归纳。
通过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物理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二、情感态度的培养1.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物理学习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语言和行为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对于情绪低落的学生,可以采取一些鼓励和安慰的措施,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三、学习策略的指导1.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物理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他们能够更好地独立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2.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和总结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整理笔记、利用思维导图等。
试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物理教学[论文]
试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物理教学很多学生升入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后,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物理难学。
教师也普遍感到学生难教。
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物理学科来讲,有其学科本身难度大,内容深,方法灵活等原因,也有教材内容安排不妥当和教师方面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升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教师在讲课时学生的思维往往出现障碍,致使教学的内容不能正常进行下去。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入手,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兴趣,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规律着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刚刚接触物理时,对物理有着极大的兴趣,因为物理知识中有着对未来的探究,对现今世界的研究,处处充满着新奇,充满着智慧。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应保护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保护他们对未知的物理知识追求的兴趣,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他们年龄的特点,找到学生兴趣点。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心理因素,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物理知识的内在动力,切实地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物理时,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求知的欲望对今后的学习影响极大。
我们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和乐闻故事的心理特征,精心讲解一些具有感染力量的生动事例,如原子能在发电方面的应用、电子技术在航空航天、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应用,在与自然的斗争和战争中物理也显示着巨大威力等。
在各个章节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物理科学的应用范围之广和威力之大,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无处不有物理,无处不需要物理。
教师还可以结合科学家在物理科学中的重要发现向学生介绍物理科学的重要发明和创造,介绍这些发明和创造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与欲望。
实践证明,有效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认识,培养他们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学习的兴趣与教学的效果密切关联,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所具有的特性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心理学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应用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变革,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重要。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为中学物理教育提供了深入的思考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应用。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兴趣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于学科的兴趣程度和情感体验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业发展。
因此,在物理教育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教学内容。
例如,可以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通过多媒体和实验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二、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在物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尤为重要。
心理学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由认知发展水平决定的。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实验设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和相互联系,提高学习效果。
三、重视学习环境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提高学习成绩。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环境密切相关。
在物理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学习环境的营造和管理。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开放式、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由表达和交流。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四、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因此,个性化教学是中学物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心理学的个体差异理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个体化的教学服务。
例如,对于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可以结合物理学科和艺术形式,开展创意性物理实验和艺术创作活动;对于视觉型学习者,可以通过图像和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正向情感、积极行为和积极机制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以下将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力”和“促进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角度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积极心理学强调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将其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导向。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的应用和意义;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培养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可以引导学生做问题导向的学习,培养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感受到物理知识的趣味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
培养学习动力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进行至关重要。
积极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是建立正向的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立具体、可实现和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成就欲望和努力动力。
二是提供积极的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赞扬、鼓励和奖励等方式,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三是创设合作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互助学习,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学习动力。
促进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积极心理学认为,自我管理能力是人们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自我调控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
一是教导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总结归纳知识等,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规划和管理学习。
二是教导情绪管理技巧。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觉性差等。
引入积极心理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积极心理学强调正面心理状态和积极行为,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通过积极心理学,教师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物理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未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学生奠定基础。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改革措施,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积极心理学、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自觉性、积极思考、探究、应用、展望未来。
1. 引言1.1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缺乏理解和兴趣,容易感到枯燥无味,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2.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态度消极,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自觉性,容易出现依赖性较强的倾向。
4. 学生思维能力不够积极: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缺乏积极的思维方式,容易陷入被动学习状态,影响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觉性不强和思维能力不够积极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为后续论述做准备。
1.2 积极心理学的介绍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积极心理活动和积极行为的学科,多从正面的心理学视角探讨人类的优点、精神品质和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优点、长处和潜力,同时提倡培养积极心态、正面情绪和健康心理状态。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内在有追求幸福、自我实现和成长的动机,每个个体都有发挥自己潜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人生态度,注重个体的主动性和自我激励。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水平,为他们设定具体、可实现的学习目标,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努力的方向。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有目标感和成就感。
2. 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积极心理学认为,环境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有趣的学习环境,如实验室实践、科普课堂、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3. 鼓励学生参与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互动教学方法,如提问、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 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物理学科是一门关于自然界规律的学科,可以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生活中的现象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联系,深化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探索和思考。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形式。
物理学科内容广泛,形式丰富,可以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内容设计,如科普讲座、实验课、动画展示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激励和自我实现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1.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物理学科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策略。
初中物理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教育者们开始意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在物理教育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初中物理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基础。
在物理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引入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观察和探索现象,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看到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加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在物理教育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有些学生可能对物理学习感兴趣,学习能力较强,而有些学生可能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学习能力较弱。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战性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差异化教学,通过细致的辅导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物理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物理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参观物理实验室或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的情感需求是他们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物理教育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赞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学习效果。
心理学与物理学结合的教学尝试
心理学与物理学结合的教学尝试【摘要】本文探讨了心理学与物理学结合的教学尝试。
在背景介绍了心理学和物理学的重要性,研究意义在于探讨如何结合两者进行教学。
在分析了心理学与物理学之间的联系,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实例分析。
讨论了教学效果评估和可能遇到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在结论中强调了结合心理学与物理学的教学尝试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结了心理学和物理学的结合对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促进跨学科教学的发展和实践。
【关键词】心理学、物理学、教学、结合、实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挑战、解决方案、重要性、未来发展、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理学与物理学结合的教学尝试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新兴趋势。
随着学科交叉的日益普遍,心理学和物理学作为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学科,却在教学中展现出了强大的联合力量。
心理学关注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等方面,而物理学则关注物质的运动和性质。
将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学科相结合,可以在教学中呈现出更加立体、全面的视角,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学习体验。
通过将心理学的思维方式和原理运用到物理学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物理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也可以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来源。
这种跨学科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启示和可能性。
结合心理学与物理学的教学尝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能力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
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意义心理学与物理学结合的教学尝试意义重大。
心理学与物理学本身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学科,它们的结合可以为教学带来新的视角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学与物理学相互融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策略探究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策略探究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获得和提升积极心理状态的学科。
它强调关注个体的优点和优势,鼓励积极思考和行为,以提高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积极心理学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借助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信念。
初中物理可能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门较为抽象和理论性较强的科学课程,很多学生可能会对物理学产生困惑和抵触情绪。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以及丰富的物理实验和现象,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物理学是一门需要积极探索和思考的科学课程,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积极心理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收集和整理学习资料,利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工具进行学习,及时反思和调整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学习困难,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积极心理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我肯定感的培养。
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和挑战,容易产生挫败感和自我怀疑情绪。
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强调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增强他们面对困难时的自信心和毅力。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分享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积极心理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初中是学生个性形成和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而物理教学是一个培养整体素质的过程。
教师可以在物理教学中加入一些与学生个人发展相关的主题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信念,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我肯定感,提升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学与物理教学
心理学与物理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理教学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不仅老师们已经将物理教学作为一门学科课程,还有许多家长和学生把物理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探索目标。
本文将讨论物理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物理的概念及其影响物理是一门研究宇宙物质结构和运动的自然科学,是世界自然界的客观结构。
物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从而帮助我们探究自然界的规律。
物理教学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方式,加深对物理规律和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拓展学生的世界观,深化学生对客观现象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未来科学研究的探索态度。
二、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在物理教学中,心理学是一门重要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动机,以及物理学知识的认知、感知和态度,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首先,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从而制定适当的学习策略,积极激励学生,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技能的培养;最后,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及时纠正或调整学习方式,以期达到最高的学习效果。
三、面向未来的建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实践结果通常优于假设结果。
因此,未来教师在物理教学时应该把心理学作为重要的工具,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首先,应该注重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合理调整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经验确定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其次,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利用实践活动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根据实践结果提出改进意见;最后,可以利用组织方法,激发学生交流优化科学知识,形成积极共同学习的氛围。
总之,心理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是逐渐开发的课程必不可少的学科,也是未来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利器。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策略探究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策略探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变革。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通常采用严谨、严肃的教学方式,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
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是至关重要的。
积极心理学逐渐被引入到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积极心理学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本文将就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二、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1. 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积极心理学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设置课堂氛围、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物理知识。
2.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初中物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涉及许多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现象。
许多学生对物理学科缺乏兴趣,甚至产生畏惧的心理。
而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实例、有趣的讲解方式、亲切的教学态度等方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地去学习物理知识。
1.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3. 提供合适的学习支持四、结语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是一项广阔的课题,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实践。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应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积极探索适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积极心理学应用策略,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做出更多的努力。
通过这些努力,相信必将能够为初中物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运用心理学指导物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物理水平
运用心理学指导物理教育的策略探索黄凯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物理课者除了须精通物理知识与物理实验技能外,还必须懂得教学方法。
他要了解如何把学科内容教给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而且还要了解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学生更愿意努力学习。
实际上,这“教学”二字代表了师生双方“如何教”和“如何学”的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
因此在物理教育中研究心理学方面的因素,将对我们新环境下的教学提供有效地帮助。
一、物理教育中渗透心理学知识的理论基础物理教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学习心理学和物理学理论。
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主要包括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等,在这里我主要以皮亚杰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主要理论基础。
二、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现状通过12年的教学,我发现不同类型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表现有明显的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用概念、规律解释现象的能力不同。
例如,在研究碰撞时,具体运算型和过渡型的学生至多能够理解碰撞结构的物理意义,或死记硬背地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而形式运算型的学生可以使用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描述新的碰撞现象,还能够用质心参照系来研究碰撞。
(2)设计实验的能力不同。
如在研究单摆周期的有关因素时,具体运算型的学生通常做一些任意实验,不一定能够得出“长度是唯一起作用的变量”这一结论;而形式运算型的学生会考虑一切起作用的因素,然后做一系列一次只有一个变量变化的实验,有的学生就独立地发现了周期与长度的平方根的关系。
(3)简化假设的能力不同。
例如,在推导确定两点源干涉的波节线的位置公式时,我们认为在远处相交于一点的线是平行的。
许多具体运算型的和过渡型的学生始终不愿接受这种假设的精神实质,并感觉有人企图愚弄他们;而形式运算型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看来是反直观的假说。
(4)用数学来分析物理现象的能力不同。
“动能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这样的陈述对于具体运算型的学生并不一定具有定量的意义,他们往往认为如果一个变量使另一个变量增加,则在这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有线性关系;而这样的陈述对形式运算型的学生则有明确的定量意义,他们能够把握变量间的各种函数关系。
试探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试探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品质和的主观情绪体验以及的社会生态,其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定位。
文章将心理学理论整合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并形成了一些新的教学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心理学;物理教学;有效性心理学强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品质,充分挖掘学生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它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其“潜能、动机和能力”,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挖掘出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其实心理学的理念与新课改理念的以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地学、愉快地学习等是一致的,对于构建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性有着重要作用。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我认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应关注以下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
卡纳金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一切成功的教学都离不开调动学生的学习性,而激发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激发兴趣有很多方法,我在教学中常采用第一节课激趣、引入激趣、实验激趣、讨论激趣、竞赛激趣、榜样力量激趣、临时课堂资源激趣等方法。
例如,学习竞赛活动激趣——开展比一比、赛一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性。
例如,“伏安法测电阻”这节课,我分四人小组进行竞赛,仪器不限,比一比哪个小组测电阻方法最多(要求先设计出方案再实验得出电阻数据)。
任务刚布置完,学生们全忙活起来,你一言我一句,群策群力,有的小组竟然设计出五种实验方案,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设计好方案后进行实验,学生们有的画电路图,有的找器材,有的动手连接电路,有的记录数据,为了不落后于其他小组,大家分工协作,全体小组成员都参与,没有一人成为学习的旁观者。
竞赛结束后,我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不同的加分奖励,由此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物理素质。
二、创设教学情境,诱导情绪。
从心理学角度浅谈初中物理学习
从心理学角度浅谈初中物理学习源城区光明学校邹小伟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心理学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现代物理教师,也只有把握好学生学习物理学科时的一些特殊心理,才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既可为教师制订物理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程序提供依据,还能为学生学好物理课程提供指导,本文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中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心理特征。
首先,我们都知道,物理学科和生活联系紧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物质及它们的运动规律,在升入初二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生活经验,建立了很多关于自然界知识的图式,头脑中已形成了许多前科学概念,为物理学习提供了心理准备。
这是我们物理教学所占有的一个有利条件。
第二,物理学中的概念和规律,大多是建立在观察实验,了解现象,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的,如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等人的一系列实验基础上,建立了电磁场理论。
而中学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这正好符合中学生好动、好奇、好学的特点,教学中须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心理条件,加以适当引导,就能促使学生在发现新奇物理现象与已有知识存在矛盾时,去探索现象的因果关系,形成学习物理的直接动机。
第三,学生在学习物理,尤其是高中物理时,往往会有畏难惧怕心理,究其原因,不外乎三种:(1)物理概念过于抽象。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结构核心,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抽象,如果进行新课教学时,没有实验配合,不建立恰当的物理模型和选择正确的思维方法,学生对概念就很难建立。
同时,物理概念还有严格的内涵和外延,若不能区分本质因素和非本质因素也难以建立正确概念。
如,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直觉观念,就是受到学生直觉形成的前科学概念的负迁移影响而产生的。
此外物理概念多,知识信息量大,而知识信息向大脑的输入量与保持的百分率成反比,因此使诸多物理概念不易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痕迹,加上相近概念间的互相干扰,这些都易造成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心理学角度试探中学物理教学镇江市索普实验学校(镇江京口)212000 陆日成摘要:为了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本文从心理学规律首先分析了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然后紧密结合物理教学实践,通过对“培养学习兴趣”、“尽量强化首次感知的强度和准确度”、“尽量加强对易被忽视和易被混淆的弱知识成份的刺激程度”三方面的论述,得出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几个心理学方面的注意点。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质量,心理学规律,心理障碍,兴趣,强度和准确度,刺激程度。
1.引言:不少学生常感到物理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科本身的内容、研究方法等学科特点的原因,也有教材内容安排和教师教学上的原因。
但究其根本都是在某些主客观条件下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某个环节上出现了障碍,使思维无法继续下去,造成物理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心理活动和思维规律入手,对思维障碍及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达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2.结合心理学规律和教学实践,归纳起来,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有以下几方面的心理障碍。
2.1.先入为主,错误的生活经验在起作用。
由于物理现象的普遍性,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大量的由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所形成的各种观念。
生活观念先入为主的影响常常妨碍正确物理概念的建立,造成一种思维障碍,甚至导致错误的结论。
例如:纯粹问学生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回答出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可是让学生分析:一个人用100牛顿的力提着水桶在平地上走了10米,这时这个力做功多少?就有许多学生回答1000焦耳。
这说明他们虽然也知道物理学中的定义,但在分析解释具体问题时却又回到生活经验中去,不能根据物理概念进行正确的思维了。
2.2.隐蔽因素的忽视的干扰,造成思维混乱。
物理问题往往都是多因素的问题,在这些因素中,有的是显性因素,有的是隐蔽因素。
而隐蔽因素有时在问题中起指导作用,由于学生不具备正确对待隐蔽因素的心理适应能力,或者不够完善,以至该排除隐蔽因素干扰时,排除不了,该接受隐蔽因素时,接受不了。
如问:人造卫星里的物体(质量为m)视重为多少?许多学生会很快说出“零”。
这实际上是学生在“正常飞行的人造卫星”的干扰下,忽略了“正常飞行”这个隐蔽因素,因而得出错误的判断,而实际上这个题目的答案要由卫星的运动状态而定。
2.3.思维定势、心理隋性使思维受阻。
在建立物理概念的时候,定势的心理效应具有重要作用,但在需要创造性思维的时候,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往往会阻碍学生用变式来思考问题,成为一种心理障碍。
就拿上例来说,学生就是在“一看见人造卫星,就认为是在太空正常飞行”的思维定势下使思维受阻,判断错误的。
2.4.抓不住关键环节,形不成思维中心。
思维总是从一个中心问题起始的,再根据有关的物理概念、规律和逻辑关系不断向外展开的。
即从初始状态出发,经过一步步中间状态,在问题空间中搜索前进,达到目的状态,在中间状态的搜索环节中,必须抓住关键环节,问题的关键常常就是思维的中心,学生往往会抓不住关键,也就没有中心,思维就处在混乱无序状态,问题就难以解决,形成思维障碍。
象含有自感线圈的一段电路(如图),当合上开关K,线圈中电流是a到b还是b到a呢?初学时,部分学生会迷惑,因为电源提供电流是b到a,自感作用产生的电流是a到b,这样想,就没抓住关键,思维就会受阻,钻来钻去得不到正确的答案。
2.5.错误地运用相似思维和类比思维,把思维引向歧途。
学生在处理不同问题时,常常进行相似思维和类比思维,但此时通病是不问实质,不看条件,形式地、机械地进行对比。
象比值定义式ρ=m/v,E=F/q等,学生会用数学中的比例知识,得出密度(电场强度) 与质量(电场力)成正比,与体积(检验电荷电量)成反比的结论,混淆了物理中比值定义公式与数学上比例式的区别,使思维陷入混乱。
3.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遵循心理学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几个注意点。
3.1.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这虽然是一个一直提的问题,但其作用是永恒的、巨大的。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学习物理的兴趣,不仅是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对物理实验操作的爱好,而且还是学生力图探求物理现象因果关系和物理世界普遍联系的认识倾向。
它具有两种无形而巨大的作用:一可使学生自身迸发出探求物理知识的力量,成为他逾越障碍、攻克难关的动力;二能引起学生对物理对象的注意,使他们的大脑信息输入通道处于导通状态,从而使大脑有可能接收到足够强度的信息,并留下深刻的痕迹,为取得良好的感知程度创造有利条件。
所以,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与技能必不可少的要素。
总的说来,学生在学习中感兴趣的往往是自己多少已知一些而又有能力加以充实与探明的知识内容、自己尚未见过的新鲜内容、自己还不了解而迫切想知道的知识以及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及其发展前景,特别是在自己运用科学知识得到成功时,就更加感兴趣,成为地道的物理爱好者。
所有这些情况,又是当今高考“3+X”所必须要求的。
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对物理的求知欲、求成欲和对未知物理知识的追求,有意而持续地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沿着学生兴趣形成与发展规律的途径,不断地顺水推舟,就一定可以培养出学生对物理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出主动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真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地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1.在学生初学物理时,学习热情的培养对今后的学习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我们可以有意地针对学生乐闻故事的心理特征,精心选择一些具有感染力的生动事例。
如原子能的应用、电子技术在宇航、导弹、计算机上的应用,以及它们在征服自然和战争中的巨大威力等。
通过“绪论”和章节引言的教学去说明物理科学的广泛应用和神奇威力。
再结合介绍一些科学家在物理科学中的重要贡献及其在探索知识征途中的艰难历史,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践证明,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意义的认识,从而迸发出学习热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效果远远大于教师一般的机械的重复强调。
3.1.2.在进行新课教学时,学生的兴趣程度将直接关系到授课效果。
我们可以根据兴趣的形成规律,即兴趣是由于心理上的某种需求而引起的,以及它的发展是来自需求的提高而导致的规律,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所具有的固有魅力,精心设计安排有趣的实验和活动,采取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的程序进行教学,借以促使学生沉浸于浓厚的兴趣之中,如电磁波这一章节的几节课的安排可以这样:先由LC电路产生振荡电流,让学生从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左右摆动产生兴趣,电磁振荡向外发射电磁波,所以接着利用电磁波发射、接收实验装置演示这个实验,让看不见的电磁波在实验中生动地体现出来,进而推动学生兴趣的发展,这时若介绍一些电视广播的制作、发射、接收知识,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高潮,最后再留一些生产、生活上的电磁波的实例供学生阅读、讨论,就能使兴趣得到保持。
实践证明,按兴趣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规律,去精心设计与安排教学活动,兴趣的火焰必将越烧越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1.3.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要充分利用青少年的好胜心的特点,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发现和肯定他们的哪怕是点滴的优点。
这样做的结果必将使学生享受到胜利与进步的特有乐趣,从而在心理上建立信心与决心,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实践证明,教学注重鼓励,就象“火上加油”,兴趣必将越来越浓,从而使学生自然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效果远比训斥为好。
3.1.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保持稳定的兴趣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学生能有稳定的学习动力,保持学习上的持续进步,是以稳定的兴趣为前提的。
我们应该采取各种灵活的教学手段,除了上面的几方面,还可以从教态上下功夫,从语言上下功夫,从兴趣培养中的因材施教上下功夫。
总之,兴趣的培养关系到教学胜败,应当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2.尽量强化首次感知的强度与准确度。
学习知识离不开记忆,而记忆乃人脑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其复现程度除与人的遗传素质有关外,决定因素应是首感强度,并且重现的可靠程度与首感准确度有密切关系。
因此,知识的教学中必须力争一次打准、打深烙印,即不做“夹生饭”。
具体做法,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3.2.1.尽量用完善而鲜明的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去替代抽象的讲述。
这对强化首次感知的强度和准确度很重要,同时,这一点道理又很好理解,且在3.1.2.中已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3.2.2.尽量重视首次感知的细嚼工作。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会犯及面而不及里的毛病,这是造成知识不牢和能力差的根本原因。
因此,引导学生对已感知事物进行深入精细的分化工作、力求对知识认得准是很重要的。
这样可促使学生在“物”的基础上掌握“理”,学好基本知识,从而为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教学,在学生从观察演示实验的感知和亲自推理得出I=ε/(R+r)之后,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讨论一下公式中四个量的特点(恒量还是变量),I、IR(端压)、Ir(内压降)与R的函数关系(并注意R 为零和无穷大的情况),最后再用有关实验去验证。
这样把多方面感知结合起来去理解、掌握一个新知识。
实践证明:对知识的强化作用,使学生一开始就深入到新知识的细节中去,从而获得确切而全面牢固的知识,是十分有效的。
<5>3.2.3.尽量把观察分析与归纳概括物理现象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如:对“ε=BLV sinα”的教学,可由学生从ε与B、L、V、α的定性关系讨论实验把其定性关系讨论出来,进而推导出“ε=BLVsinα”的公式(这过程中应有老师的组织、引导),要学生用语言描述Vsin α、LVsinα、BLVsinα的物理意义,最后老师作一个全面的总结。
如此一来,学生就成为真正的台前演员,教师成为台后导演,学生的各种感观得到充分的配合利用,多渠道地输入信息,并且是大强度的,因此在大脑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牢牢地掌握了知识,这一点是当今教育界十分重视的。
3.3.尽量加强对诸如易被忽视和易被混淆的知识成份的刺激程度。
物理学中有许多知识存在易被忽视的地方,许多知识有着相似的条件、形式、结论等。
对于这些知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刺激程度,并克服前摄抑制、后摄抑制的影响。
如左、右手定则,F=BILsinα、ε=BLVsinα等知识,学生常常忘记或张冠李戴。
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首先明确这此知识各自的“因果”关系,让学生亲自做类比、总结工作,并做好鲜明的标志,使学生一打开书就能注意到这此弱知识。
这样就加强了对弱知识成份的刺激程度,巩固了这些知识。
4.结束语。
物理尽管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但我们只要能从心理学规律,研究分析“难”的原因,从“因”中找准措施、找好措施,一定可以使学生有兴趣、有能力把物理学好、学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当今高考“3+X”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