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圣才出品】

第六章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冲突与战争的界定(见表6-1)★★★
表6-1 冲突与战争的界定
考点二:冲突与战争的分类(见表6-2)★★★
表6-2 冲突与战争的分类
考点三:从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三个层面看战争的起因★★
讨论冲突的起因,国际学术界有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即层次分析法。
运用这种方法,人们的着眼点是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三个层面,具体见表6-3。
表6-3 从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三个层面看战争的起因
考点四:冲突解决与秩序建立★★★★
1.世界联邦主义的起源、观点和评价(见表6-4)
表6-4 世界联邦主义的起源、观点和评价
2.集体安全的含义和运作条件(见表6-5)
表6-5 集体安全的起源、含义和运作条件
3.第三方介入(见表6-6)
表6-6 第三方介入
4.功能主义与新功能主义的相关概念(见表6-7)
表6-7 功能主义与新功能主义的相关概念。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部分 国际政治学理论(下)【圣才出品】

第三章国际关系行为体3.1 复习笔记国际关系行为体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其中发挥影响和作用的政治实体。
这种政治实体可能是主权国家,也可能是非国家行为体。
一、国家行为体从国际关系的范畴来讲,作为国际行为体主角的是民族国家,或者说是主权国家。
它最先产生于17世纪三十年战争之后的欧洲。
1.主权国家(1)主权国家的四个基本特征①国家拥有主权,是主权行为体;②国家拥有一定的政权组织,特别是中央政府;③国家统治着一定的居民和一定的领土;④在国际范围内国家代表并保护着这些居民。
在国家的基本特征中,主权是国家所独有的属性。
就现代国家而言,人们认为国家辖下居民的共有认同与对国家的忠诚,也是国家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国家的构成要素国家作为一种政治实体,其构成包括三个要素:①思想观念,以人民的情感为代表,这种思想观念体现在文化、历史和意识形态之中;②自然要素,包括领土、人口和经济资源等;③制度因素,包括规制、法律、政府决策结构等,这些东西构成了国家的秩序。
(3)现代国家的构成要素现代国家的构成要素包括主权、领土、居民和政权组织,有时也包括居民的共有认同与对国家的忠诚。
(4)国家的作用从政治职能来说,国家所起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①在其统治区域内维持社会的稳定,控制暴力的发生;②自由和自主地分配国家的资源;③作为国家内部大多数人民认同的核心。
2.主权的概念(1)主权概念的提出主权概念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让·布丹在《国家论六卷》中提出的。
他把主权界定为“统治公民与臣民的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
其后,英国政治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从自然法理论出发,阐述了主权的产生。
(2)主权的概念主权具有双重含义:①对内主权,即国家对内享有最高的和最终的政治权威;②对外主权,即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是平等的一员,享有独立自主权。
它具有三方面的含义:a.它具有国际法的含义,即国家只有享有主权,才是国际法的一个主体;b.它具有政治含义,即在国际关系中,或者说在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它对其人民和领土享有不受外部干涉的独立的管辖权;c.它具有道德含义,即所有主权国家都应当尊重别国管理其内部事务的权利。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难民问题)【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难民问题13.1复习笔记“难民”正式成为一个明确的国际政治术语,成为国际社会关注和全力解决的问题,乃是现代的事情。
一直到20世纪,难民的地位才有了国际公约的明确规定,在国际范围才有了专门解决难民问题的常设机构。
一、难民问题的严重性20世纪是一个“难民的时代”。
两次世界大战及无数次局部战争,造成了十分严重的难民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到60年代末,尽管世界难民问题依然存在,但总的来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进入80年代,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由于世界不稳定地区不断增多,全球的难民人数也急剧增长。
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范围的难民数量似乎有所减少,但难民问题依然十分严重。
二、难民的理论界定1.难民的含义按照联合国的界定,难民是指那些有正当理由畏惧因种族、宗教、民族、参与某政治团体或政治见解等原因遭到迫害而离开了原籍国,并且因为这种畏惧而不愿接受该国的保护,或那些没有国籍,离开了他以前的居住国并因此畏惧而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人。
2.难民的分类当今国际关系中得到承认的难民,大体可分为两类:①离开了其原籍国,并受到已签署联合国或其他地区性难民公约的相关国家政府认可的难民;②联合国难民署根据相关公约认可为难民的人,也被称为“托管难民”。
然而,尽管“难民”有严格的界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社会保护难民的工作范围却在不断扩大。
后来,那些因战争、内乱、饥荒而在原籍国流离失所的人,尽管没有离开原来所属的国家,也取得了类似难民的待遇。
三、造成难民潮的根本原因造成难民潮的根本原因是人的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1.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国家领土的变更,政权的更迭,社会分裂、民族冲突所导致的动乱和战争,政治和宗教迫害等。
2.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会间接地导致政治和社会冲突,最终使人流离失所,产生难民问题。
当代难民潮发生最突出的原因之一是种族或民族因素,造成难民问题的突出原因还有经济方面的因素,生态原因同样对难民问题的产生有间接的影响。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1.1 复习笔记一、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产生于20世纪初,并且最早出现于英国和美国。
国际政治学产生于人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间政治的需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世界范围内错综复杂的国家间矛盾的第一次总爆发,使得学者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国际关系。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并为国际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尽管许多政治学领域的学者把国际政治学看作是政治学的子学科,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认为“国际政治学”还不能说已成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学科,但是国际政治研究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
二、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界定1.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界定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既要看到国家行为体,也要看到非国家行为体。
由此我们可以把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三类关系:(1)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既包括合作的关系,也包括冲突的关系;既包括双边关系,也包括多边关系。
(2)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既包括主权国家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亦包括主权国家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3)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各国际组织间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问的关系等。
此外,国际关系的整体的运动规律也是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2.国际关系学科的界定国际关系学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
学界将国际政治学等同于国际关系学,是因为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政治关系等诸多关系中,政治关系最为突出,研究得也最多。
国际政治中,以国家为主要国际行为体,其间的主要互动方式为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三、怎样进行国际政治学科的专业学习?国际政治专业学生需要进行两种学习,一是知识的学习,二是方法的学习。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一、概念题1.国际政治(河北大学2010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0、2006年研)答: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按照这一定义,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是:①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的多个行为主体之间,这其中,它主要发生于国家这一行为主体之间,同时,它也发生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②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③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政治关系体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学答: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包括国际社会、行为主体、政治关系和一般规律,其中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战略学、国际经济学、国际法学、外交学等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这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此外,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
3.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答:①国际政治的行为体传统上可以分为国家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体两类。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是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国家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领土、人口、资源和完整的主权(最主要因素)之后,才能独立的参与国际事务,并通过在国际体系中发挥作用和影响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②非国家行为体是与国家行为体相对的概念。
它是指国家以外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的实体,它是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国际关系基础上产生的,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4.全球治理答:全球治理理论是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而提出的旨在对全球政治事务进行共同管理的理论。
该理论最初由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于1990年在德国提出。
强调的不是权力和中央权威,而是力图通过某种全球规范和影响的网络来管理全球性事务。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难民问题)【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难民问题1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难民问题的严重性★★自20世纪以来,世界难民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20世纪是一个“难民的时代”。
两次世界大战及无数次局部战争,造成了十分严重的难民问题;(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到60年代末,尽管世界难民问题依然存在,但总的来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3)进入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的难民人数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主要是1971年的南亚剧变导致了大规模的难民潮;(4)进入80年代,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由于世界不稳定地区不断增多,全球的难民人数也急剧增长;(5)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范围的难民数量似乎有所减少,但难民问题依然十分严重。
考点二:难民的理论界定(见表13-1)★★表13-1 难民的理论界定考点三:造成难民潮的根本原因★★造成难民潮的根本原因是人的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1.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国家领土的变更,政权的更迭,社会分裂、民族冲突所导致的动乱和战争,政治和宗教迫害等。
(1)国家版图的变更会造成难民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因版图变更而发生的难民潮规模更大了。
(2)种族或民族因素也造成难民问题,几乎每一起难民潮,都有民族因素的影响。
(3)除了民族冲突以外,在当代,造成难民问题的突出原因还有经济方面的因素。
全球两极分化和绝对贫困人口的增加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难民问题。
2.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会间接地导致政治和社会冲突,最终使人流离失所,产生难民问题。
总之,造成当代难民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是一种原因比较突出,有时是几种原因共同起作用。
要消除难民潮发生的原因,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发展问题。
考点四:国际社会对难民的保护(见表13-2)★★★表13-2 国际社会对难民的保护13.2 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是难民?答:“难民”正式成为一个明确的国际政治术语,成为国际社会关注和全力解决的问题,乃是现代的事情。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国际政治学科)【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1.国际政治学是如何产生的?它是一个怎样的学科?答:(1)国际政治学的产生过程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国际政治学产生于人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间政治的需求。
面对纷繁的国际关系现象,特别是国家间不断发生的各种冲突与战争,人们迫切需要找出认识国际行为模式的工具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确立一种国际秩序,维护各自国家的利益,实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产生于20世纪初,并且最早出现于英国和美国。
国际政治学产生于人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间政治的需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世界范围内错综复杂的国家间矛盾的第一次总爆发,使得学者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国际关系。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并为国际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尽管许多政治学领域的学者把国际政治学看作是政治学的子学科,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认为“国际政治学”还不能说已成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学科,但是国际政治研究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
(2)国际政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国际政治学从产生到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经历了一个较长过程。
与外交史、国际法、政治学这样的学科相比,国际政治学在20世纪上半叶还不能说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磨难,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实践,以及冷战和各种国际冲突的检验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它才有了比较像样的可称为一门学科的轮廓。
①国际政治学迟迟未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跨学科特点。
这门学科在形成的过程中结合并吸收了其他许多学科的体系、框架与方法,而这些学科都是各具特色的。
由于涉及历史学、法学、经济学、哲学、伦理学、统计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生态学等众多学科,因此它的发展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十分庞杂的。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学派)【圣才出品】

第二章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学派1.怎样从整体上把握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学派和非主流学派的关系?各种不同的国际系理论可做怎样的划分?答:(1)从整体上把握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学派和非主流学派的关系在以西方学界为主导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先后出现过许多不同的学派,诸如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新现实主义、建构主义、批判理论、规范理论、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和历史社会学等。
从总体上来看,国际关系理论学派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三派:一派是强调国家间权力斗争的现实主义;另一派是强调多元行为体、跨国互动、国际制度与规范的自由主义;还有一派是强调观念建构与文化因素的建构主义。
这三派被称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学派。
反思主义诸学派,影响还比较小,所以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非主流学派。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这两种学派所阐述的不同学说与理论,反映了人们思考与解释国际关系时所遵循的不同“范式”:①由于不同的理论学派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方法不同,视角不同,因此对问题的阐述不同,所得结论也不同。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理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并提出不同的对策和解决办法。
②但也有些理论由于研究途径迥然不同,相互间甚至不存在对等的讨论,例如在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这样的理性主义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规范理论、批判理论等反思主义学派之间就存在这样的情况。
(2)各种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可做以下几种划分①现实主义学派在现实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个学派和分支的理论阐释是有相当多的差异和争论的。
了解现实主义,就应该历史地了解这个学说的发展,并了解这个学说的主要分支在不同阶段的强调重点。
现实主义又是国际关系学科中较复杂的一个范式,因为它从来不是一个严整的单一理论体系,而是许许多多不同分支的一个集合。
在现实主义的旗号下,先后出现过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进攻现实主义以及防御现实主义等。
②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的早期阶段被称为古典自由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的特点是强调个人自由,认为个体理性的力量通过“看不见的手”可以使社会的共同的善得到实现。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民族主义)【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民族主义1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界定(见表11-1)★★★表11-1 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界定考点二:民族主义与地区冲突★★1.当代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见表11-2)表11-2 当代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2.民族主义与战争危险民族主义不但会引起局部战争,而且会造成世界性的动荡。
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民族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民族利己主义。
(1)民族主义与战争危险的关系民族主义在什么情况下有可能导致战争,埃弗拉提出了一系列很值得人们思考的假说:①不是独立国家的民族对建立独立国家的要求越强烈,就越有可能爆发战争;②散居的民族追求统一的愿望越强烈,战争的危险就越大;③民族关系中追求霸权的因素越大,战争的危险性就越大;④少数民族所受的压迫越大,战争的危险性就越大;⑤新出现的民族国家越缺少安全性和可防卫性,边界的国际合法性越小,这些政治边界与民族边界越不一致,战争的危险性就越大;⑥民族间在过去相互犯下的罪行越大,战争的危险性就越大;⑦民族有关它们相互间的历史以及它们现今行为特性的信念分歧越大,战争的危险性就越大。
(2)影响因素埃弗拉认为,民族主义导致暴力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四个决定性因素:①运动的政治现状;②运动对于民族分散状况(如果存在这种状况的话)的态度;③运动对其他民族的态度;④运动对待它自己的少数民族的态度。
3.建立独立国家问题(1)从总体来看,以建立独立国家为目标的民族主义运动具有最大的战争危险性。
因为这样的运动所引发的民族冲突是谋求一种带有很大破坏性的变化,而且很难实现和解。
(2)一旦要求建立国家的民族有了获得国家地位的可能,危险的情况就会发生,就有可能发生分离战争。
如果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分离的转化,那就有可能使一般的冲突变成大规模的战争。
4.实现民族统一问题埃弗拉认为,通过领土扩张来实现民族统一的民族主义是最危险的,因为它们目标和手段会导致与它们其他民族激烈对抗。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复习答案资料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复习答案资料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网>免费在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目录隐藏第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与专业学习路径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典型题详解第二章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学派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典型题详解第三章国际关系行为体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典型题详解第四章国际体系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典型题详解第二部分国际安全第五章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典型题详解第六章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典型题详解第七章对外政策与外交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典型题详解第八章经济发展与国际安全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典型题详解第三部分当代全球问题第九章环境问题与世界政治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典型题详解第十章恐怖主义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10.3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民族主义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11.3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核武器问题与核军控体制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12.3典型题详解第十三章难民问题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13.3典型题详解第四部分中国与世界第十四章从文明的发展看中国与世界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14.3典型题详解内容简介隐藏本书是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4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部分 国际政治学理论(中)【圣才出品】

①他们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它们的相对物质力量;
②他们自身对国家间相对权力的判断;
③国家相对社会而言的力量与结构;
④对国家外交政策的轮廓和方向起决定性影响的系统压力。
(2)新古典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联系与区别
①联系
新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在理论上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a.新现实主义从结构的视角观察国际关系,最明显的弱点就是无法预测个别国家的对
外政策行为。
4 / 3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新古典现实主义作为对现实主义的一种发展,强调了内部变量与外部变量、系统变 量与单位变量的结合,它力图解决新现实主义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c.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弱点也是明显的,即它不适于说明国际结构,不能对单个国家间 的战略互动的总体结果进行预测。
1 / 3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马基雅维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哲学家,代表作是《君主论》。马基雅维里在 这本书中提出了古典现实主义的一个中心命题,即人性恶。
②主要思想 马基雅维利特别强调力量,特别是军事力量的重要性。马基雅维里的论述奠定了现实主 义的一些基本原则。直到 20 世纪,这个学说才成为真正的理论体系。 (2)卡尔 ①代表作 1939 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英国学者卡尔出版了《二十年危机》。 ②主要思想 a.现代的国际危机实际上意味着建立在利益一致概念上的空想主义大厦已经土崩瓦 解。 b.既有理想主义的因素,又有现实主义的因素,既有权力,又有道德原则,是健全的 政治理论赖以存在的基础。 (3)摩根索 古典现实主义的真正集大成者是摩根索。 ①代表作 《国家间政治》,1948 出版,标志着现实主义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说。 ②主要思想 摩根索所创立的现实主义学说的前提,就是国际关系的无政府特性。 a.国际社会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而主权国家在各自领土范围内都是至高无上的法律 机构。在国际社会,不存在一个制定法律和强制实施法律的中央权力机构。 b.在国际关系中,政治的思想和行动都是从被界定为权力的利益出发的。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从文明的发展看中国与世界)【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从文明的发展看中国与世界1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千年兴衰——中国文明的再崛起★中国文明的千年兴衰包括:(1)中国封建王朝由盛及衰的历史;(2)近现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革命的奋起;(3)中华文明在20世纪末令世界震惊的腾飞。
考点二:中西文明对比——两种不同的世界主义★1.源于西方的世界主义(1)以哥伦布发现美洲为起点,资本主义向全世界的发展最终导致了全球化。
(2)西方世界主义的发端,即“地理大发现”,而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则扮演了第一批殖民者的角色。
新航路的发现使得欧洲人开始走向世界各地,世界范围的殖民主义时代开始了。
(3)18世纪在欧洲发生的工业革命,更进一步推动了这样一个世界主义的过程。
(4)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使得中西文明开始了历史性的大碰撞和大对抗。
被西方世界主义打败的中国文明,其实也是世界主义的,但是,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世界主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主义。
2.以“天下”观为特征的中国的世界主义中国文明的历史发展具有一种世界主义的模式,这种模式又是以道德文明的传播和各民族的大融合为特点。
(1)天下观①从地域的角度来看,“天下”是由“家”和“国”构成的,家是大夫统治的地方,国是诸侯统治的地方。
②从文化与文明的发展来看,“天下”又有“中国”与“四方”之分。
③按照世界主义的“天下”观,“中国”与周边部族的关系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地缘关系,而主要是一种文化关系。
④文化主义天下观,使得中国古代政治家特别重视统一的制度、统一的文化,而且特别重视伦理道德。
文化主义的天下观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a.从华夏中央王朝这一方面看,基本上沿袭的是一种“恩威并行”和以“恩”为本的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的模式。
b.从与华夏民族形成密切互动关系的少数民族的发展来看,则基本上沿袭了一条接受、学习中华文明并最终融入中华民族的道路。
c.这样两个方面总和起来,构成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即以和平主义为主要模式的民族融合。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关系行为体)【圣才出品】

第三章国际关系行为体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关系行为主体(见表3-1)★★★表3-1 国际关系行为主体考点二:主权国家(见表3-2)★★★表3-2 主权国家考点三:主权的概念(见表3-3)★★★★表3-3 主权的概念考点四:主权受到的影响与制约★★(1)国家的主权受到国际互动网络的影响①在主权国家体系中,每一个主权国家的存在都表现为与其他主权国家的互动,这种互动,可能是国家间的合作、结盟,也可能是国家间的竞争、对抗甚至战争。
国家间的互动,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国家的主观愿望的产物。
②国家在国际互动中可以说权力既受到了削弱,又得到了扩大;它们失去了一些传统的职能,又得到了一些新的职能。
(2)全球性的国际互动对国家主权的影响全球性的国际互动对民族国家的主权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几乎是不可回避的。
这里面包括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影响,联合国等世界性组织的影响,各种国际法、国际体制的影响,亦包括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的影响。
①经济影响在经济上,生产、市场营销和分配的国际化,使得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无一例外地成了全球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
国家执行“独立自主”经济政策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对经济计划的控制越来越困难。
这种情况至少说明国家的经济自主权在缩小。
②政治影响国家在政治上受到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赫尔德把这种影响概括为五个方面:a.伴随着全球相互联系的增多,政府可用的政治手段效用明显下降;b.由于跨国力量和相互联系的扩大,减少和限制了国家政府对公民行为的影响;c.在具有高度相互联系的全球体系范围,在国家行为的许多传统领域,不采取国际合作的形式就无法实现国家的目标;d.国家不得不增进与其他国家的整合程度;e.国际机构、组织和制度的大发展,为全球治理奠定了基础。
③民族国家影响在全球政治体系的作用下,民族国家所受影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国家自主权的缩小。
自主权受到全球政治体系的影响越大,与主权的分离就越大。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学派)【圣才出品】

第二章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学派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现实主义学派的观点(见表2-1)★★★★★表2-1 现实主义学派的观点考点二:摩根索政治现实主义六原则★★★★摩根索在《国家间政治》一书中,提出了政治现实主义的六原则:(1)政治受到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的支配。
(2)权力界定利益。
(3)以权力界定利益的原则是普遍适用的客观概念。
(4)普遍的道义原则在抽象的形式下是无法适用于国家行为的,必须在具体时间和地点的环境中加以贯彻。
(5)不能把特定国家的道义愿望与普天下适用的道义法则等同起来。
(6)强调政治学的独立性。
考点三:新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比较(见表2-2)★★★★★表2-2 新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比较考点四:进攻现实主义和防御现实主义的比较(见表2-3)★★★★★表2-3 进攻现实主义和防御现实主义的比较考点五:现实主义各个分支的异同点总结(见表2-4)★★★★★表2-4 现实主义各分支的异同点总结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国际关系范式,有明显的长处和短处。
(1)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现实主义提供了一组简单、明确、直接的原则,这些原则对国际政治的现实描述可以得到历史事实的证明。
正如制度主义者所指出的,现实主义过于重视冲突,而低估了国际制度在促进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2)批评意见认为,这些新的“现实主义者”的概念体系已经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理论框架,这些对现实主义的扩展已越来越多地混同于自由主义、理想主义、道德主义和制度主义理论,而失掉了现实主义的特有属性。
(3)有关现实主义的发展的争论,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更一般的问题,即一种理论发展得越来越不像原来的自己。
在这个意义上,发展才是一种理论有生命力的体现。
考点六:自由主义(见表2-5)★★★★表2-5 自由主义考点七:理想主义的主要观点(见表2-6)★★★★★表2-6 理想主义的主要观点。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圣才出品】

第五章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安全概念的产生与安全研究的发展1.关于安全的概念和安全威胁的分类(见表5-1)★★表5-1 关于安全的概念和安全威胁的分类2.安全研究的发展(见表5-2)★★表5-2 安全研究的发展历程3.安全研究的对象与体系多数学者认为,安全研究的对象是综合的与多层面的。
它的框架与结构可以分为横向与纵向两个体系。
(1)纵向的分层①国际体系,这是最高的层次,包含整个星球;②国际子系统,指国际体系中单元的组合,即国际组织,包括地区性组织,如东盟、美洲国家组织等,也包括其他性质的国际组织,如经合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等;③单元,指由各种不同的子群体、组织、共同体以及个人所构成的行为体,诸如国家、民族、跨国公司等;④子单元,单元之内由个人组成的群体,它们能够影响单元的行为,如官僚机构、院外集团等;⑤个人,这是大多数社会科学研究中分析的底线。
(2)横向的划分布赞等人主张划分横向的扇区,即把安全研究划分为经济、环境、社会、军事、政治等五个方面。
其涉及的是安全的内容。
布赞等人指出,军事扇区涉及的是强制性关系;政治扇区关系到权力、统治地位与承认;经济扇区涉及贸易、生产与金融关系;社会扇区涉及集体的认同关系;环境扇区涉及的是人类活动与生物圈的关系。
考点二:各大理论流派的安全观(见表5-3)★★★★表5-3 各大理论流派的安全观考点三:安全战略分析★★从安全研究的范畴来讲,战略所涉及的行为体主要是指主权国家,而所涉及的内容则包括国家维护安全的出发点、国家面对的主要安全问题以及国家维护安全的途径与手段等要素。
1.国家利益的定义及相关流派的论述(见表5-4)表5-4 国家利益的定义及相关流派的论述2.国家面对的安全问题: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1)安全问题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国际形势中出现的变化,国家面对的威胁和维护安全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①先是东西方关系中出现了缓和的气氛,随后则发生了苏联和东欧诸国的剧变。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复习答案资料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网>免费在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目录隐藏第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与专业学习路径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典型题详解第二章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学派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典型题详解第三章国际关系行为体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典型题详解第四章国际体系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典型题详解第二部分国际安全第五章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典型题详解第六章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典型题详解第七章对外政策与外交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典型题详解第八章经济发展与国际安全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典型题详解第三部分当代全球问题第九章环境问题与世界政治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典型题详解第十章恐怖主义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10.3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民族主义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11.3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核武器问题与核军控体制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12.3典型题详解第十三章难民问题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13.3典型题详解第四部分中国与世界第十四章从文明的发展看中国与世界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14.3典型题详解内容简介隐藏本书是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4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了该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考研笔记第一二章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李少军第三版,200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第一节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发展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形成,是一战前后的事情。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并为国际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这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界定一.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1.国家与国家的关系。
包括合作与冲突、双边与多边关系。
2.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
包括主权国家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
3.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包括国际组织间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
二.国际关系学科的界定国际关系学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
学界将国际政治学等同于国际关系学,是因为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政治关系等诸多关系中,政治关系最为突出,研究得也最多。
国际政治中,以国家为主要国际行为体,其间的主要互动方式为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第三节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途径的基本概念及其争论1.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1)核心概念:如权力、无政府、国际行为体、主权国家、相互依存、国际体系等(2)范式:如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新自由主义等(3)主要理论:(如权力平衡、集体安全、社会建构等)2.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争论3.传统主义与行为主义(科学主义)的争论二.方法论概述层次分析法(最早由肯尼思·沃尔兹提出)1.系统层次。
在系统层次上主要研究国际行为体所构成的国际体系的影响,即研究国际环境,并且研究这种环境是怎样影响国家间互动的模式的。
2.国家层次。
国家层次研究的是国家和其他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检查他们怎样制定对外政策。
3.个人层次。
个人层次所所检查的是政治领导人和政府官员在界定和追求国家的对外政策目标时所起的作用,关注的中心是领导者的个人背景、历史经验、价值选择和领导风格对决策的影响。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三部分 当代全球问题(上)【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当代全球问题第九章环境问题与世界政治9.1 复习笔记一、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生态与环境问题所涉及的主要概念是生态与环境。
(1)概念环境,广义地讲是指人生存的物质环境,即人的生存场所和赖以生存的资源。
而生态则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2)人类生存环境的分类就人类的生存环境而言,大体可分为两类:①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人周围的一切原生的自然要素,诸如地球周围的大气,地表的水体、土壤,地下的各种矿产资源以及多样化的生物物种。
②人为环境人为环境是指人类为了提高物质享受而创造出来的环境,即通过农业、工业、建筑、交通、通讯等工程造就出来的物质设施。
(3)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分类人类在生态与环境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既有原生的自然环境问题,也有人为的次生环境问题。
地震和气候异常所造成的损害就是原生环境问题,而各种污染问题,诸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等,以及土地荒漠化、臭氧层耗竭、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则属于人为的次生环境问题。
(4)特点地球环境日益恶化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①它的积累可能有一个较长的过程;②生态威胁不仅是对当代人的威胁,更重要的在于它是对下一代乃至下几代人的威胁;③生态威胁,特别是地球原生自然环境的破坏往往是不可逆转的;④生态问题很少是单独一个国家的问题,是没有国界的,是全球性的。
(5)涉及层面同生态与环境有关的问题涉及不同的层面,大致包括三种情况:①国内问题国内问题是指一个国家自然环境的破坏只是给本国人民的生存造成威胁,诸如内湖、内河受到污染,森林被滥砍滥伐,生物物种濒危等。
②国际问题国际问题是指一个国家破坏环境的行为所造成的连带影响给别国的环境造成损害,诸如流经多国河流的水污染问题和水资源短缺问题,跨国空气污染和酸雨问题等。
③全球性问题全球性问题是指世界性的环境变化的影响,诸如气温升高,臭氧层变薄出现空洞等。
这三种情况的划分只能是大致的,因为生态与环境问题具有最显著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任何生态与环境问题从长远来说对整个地球都是有影响的。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体系)【圣才出品】

第四章国际体系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体系及其社会意义(见表4-1)★★表4-1 国际体系及其形成考点二:权力政治与世界格局按照现实主义理论,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政治是以国家为主角的权力政治。
为体的这种互动会使整个世界形成一种权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大国的权力分布决定着国际秩序的形态与走势。
对于这样的权力体系,人们通常称之为世界格局。
1.权力及相关概念的定义(见表4-2)★★★表4-2 权力的定义及相关概念的定义2.权力的分类(见表4-3)★★表4-3 权力的分类3.影响权力的因素(见表4-4)★★表4-4 影响权力的因素4.国际权力结构国际权力结构所涉及的是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权力的分布。
由于世界上的国家大小不一,强弱不等,因此权力体系的构成呈某种金字塔的形状。
位于权力结构顶端的是超级大国,其次是大国,再下面是中等国家和小国。
(1)“极”的含义“极”是指国际权力结构中起主导作用的大国。
(2)国际权力结构的类型从以往的权力结构看,大国所构成的国际权力结构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种情况:单极、两极和多极。
单极是指权力集中于一个国家,两极指权力集中于两个国家,多极则是指权力集中于三个以上的国家。
5.国际权力的模式(见表4-5)★★表4-5 国际权力的模式6.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源于国家权力的不同的增长率。
(1)吉尔平的假定罗伯特·吉尔平在研究国际体系中的国家行为时,提出了如下假定:①如果没有一个国家相信改变一种国际体系是有利可图的,那么这种体系就是稳定的(即处于一种均衡状态)。
②如果预期利益大于预期成本(即可能获得纯收益),那么一个国家就可能力图改变这种国际体系。
③一个国家通过领土、政治和经济扩张的方式谋求国际体系变革的过程,只有到付出的成本大于收益时才会停止。
④当变革和扩张的成本与所得收益达到平衡状态之后,维持现状的经济成本的增长就会快于维持现状所得到的经济能力的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
1.1复习笔记
一、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产生于20世纪初,并且最早出现于英国和美国。
国际政治学产生于人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间政治的需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世界范围内错综复杂的国家间矛盾的第一次总爆发,使得学者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国际关系。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并为国际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尽管许多政治学领域的学者把国际政治学看作是政治学的子学科,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认为“国际政治学”还不能说已成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学科,但是国际政治研究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
二、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界定
1.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
界定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既要看到国家行为体,也要看到非国家行为体。
由此我们可以把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三类关系:
(1)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既包括合作的关系,也包括冲突的关系;既包括双边关系,也包括多边关系。
(2)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既包括主权国家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亦包括主权国家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3)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各国际组织间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问的关系等。
此外,国际关系的整体的运动规律也是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2.国际关系学科的界定
国际关系学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
学界将国际政治学等同于国际关系学,是因为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政治关系等诸多关系中,政治关系最为突出,研究得也最多。
国际政治中,以国家为主要国际行为体,其间的主要互动方式为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三、怎样进行国际政治学科的专业学习?
国际政治专业学生需要进行两种学习,一是知识的学习,二是方法的学习。
1.关于知识的学习
进行国际政治专业学习,必须掌握两类知识,一类是经验主义的知识,另一类是概念与理论知识。
(1)经验主义的知识
①含义
经验主义的知识主要指有关国际关系的各种具体事实,包括各种国际互动的历史事件与现实事件,也包括各种国际关系行为体以及国际制度的重要数据与信息等。
②内容
经验主义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国际体系的主要历史发展;
b.主权国家及其对外政策;
c.国际冲突与战争;
d.重要的跨国合作;
e.国际制度与国际组织的现状与作用;
f.国际经济互动关系的性质与作用。
(2)概念与理论知识
①含义
概念与理论知识主要指有关国际关系现实的概念抽象与理论解释。
②内容
概念与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a.核心概念;
b.研究范式;
c.主要理论。
2.关于方法的学习
(1)方法论的基本原理
①事实
事实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基点。
它包括四层含义:
a.真实存在的事情;
b.反映真实情况的信息;
c.通过相关信息被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d.被证实的观察、观念,即经过科学研究被证实的事情。
国际关系事实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
②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指对国际互动事实的系统解释,其形式是一组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命题。
无论是进行实证研究还是诠释研究,从学理角度讲,都需要上升到理论。
③途径
国际关系研究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的。
这种途径包括研究问题、分析视角、资料搜集、概念运用、方法选择等要素,可以为研究提供指导,为回答有关问题提供准则。
如果某一种“途径”得到广泛认可,取得支配地位,成为标准的研究和解释框架,那么它就变成了该领域的范式。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范式之争”主要包括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理性主义与建构主义等争论。
(2)学科方法与研究工具
国际关系研究的学科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案例法、定量法、形式模型和诠释法。
①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人们基于特定目的,选择单个或少数事例,联系其发生条件与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与解释的一种途径。
它包括非理论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
②定量研究法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测量、描述、分析和推论,首先需要对事实的种类、等级、程度、规模、范围进行测量和计算。
有了测量数据,研究者才可以进行统计分析。
③形式模型
形式模型作为一种方法,涉及对数学、图形和符号方法的使用。
其中博弈论运用最为普遍,这是一种以数学为基础,以研究对抗冲突中的最优对策为目标的方法。
运用形式模型,最基本的原理就是用形式语言代替自然语言。
运用形式模型进行国际关系研究,特别适于进行决策研究。
④诠释法
诠释方法作为一种理解与解释文本的途径,在国际关系研究中针对的是事实的不可观察的方面,功能是说明事实的社会(历史)意义。
除了上述几种学科方法之外,还需要运用各种具有工具性的具体方法。
例如归纳法与演绎法、分析法与综合法、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
(3)操作要点
运用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进行实际的研究,在操作上还需要注意几个重要方面,具体包括:
①研究领域与问题,始终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作为研究的方向指导;
②框架设计,要有具体化的假设或问题以构成合理的框架;
③文献综述,要有恰当的文献综述把自己的研究与学术界的已有研究紧密联系起来;
④方法选择,要根据研究问题进行适宜的方法选择。
1.2课后习题详解
思考题
1.国际政治学是如何产生的?它是一个怎样的学科?
答:(1)国际政治学的产生过程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国际政治学产生于人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间政治
的需求。
面对纷繁的国际关系现象,特别是国家间不断发生的各种冲突与战争,人们迫切需要找出认识国际行为模式的工具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确立一种国际秩序,维护各自国家的利益,实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产生于20世纪初,并且最早出现于英国和美国。
国际政治学产生于人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间政治的需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世界范围内错综复杂的国家间矛盾的第一次总爆发,使得学者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国际关系。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并为国际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尽管许多政治学领域的学者把国际政治学看作是政治学的子学科,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认为“国际政治学”还不能说已成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学科,但是国际政治研究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
(2)国际政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国际政治学从产生到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经历了一个较长过程。
与外交史、国际法、政治学这样的学科相比,国际政治学在20世纪上半叶还不能说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磨难,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实践,以及冷战和各种国际冲突的检验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它才有了比较像样的可称为一门学科的轮廓。
①国际政治学迟迟未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跨学科特点。
这门学科在形成的过程中结合并吸收了其他许多学科的体系、框架与方法,而这些学科都是各具特色的。
由于涉及历史学、法学、经济学、哲学、伦理学、统计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生态学等众多学科,因此它的发展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十分庞杂的。
把如此众多的学科融为一体,使之形成具有清晰的体系、概念与方法的学科,显然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②直至今天,仍然有人认为“国际政治学”还不能说已成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