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作业设计的思考[论文]
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

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作业设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围绕如何设计有效的作业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展开论述。
一、明确目标与要求作业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与要求,只有既有针对性又有挑战性的任务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潜能。
作业的目标应当与教学目标相呼应,既要注重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也要注重学生的思辨、批判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作业要明确要求学生充分独立思考,避免直接引用教材和其他资料,而是要鼓励学生自主查找、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
二、设定开放性问题合理设置开放性问题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开放性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作业设计中,可以通过提出让学生进行辩证分析、观点阐述、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开放性问题,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创新想法。
例如,对于文学作品的作业可以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而不是简单地回答书中的问题。
三、设计探究性任务探究性任务要求学生主动、探索性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吸收知识。
在作业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学生自主设计和实施的探究性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例如,对于科学课程的作业,可以要求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推理来得出结论。
四、鼓励多样化表达作业设计应当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多样化表达方式,既可以是书面作业、报告,也可以是口头演讲、绘画、设计等形式。
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使他们在表达过程中寻找新颖的方法和角度。
同时,评价作业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新点,而非仅仅关注结果。
五、提供适当支持与指导虽然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但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也要提供适当的支持与指导。
学生对于新的任务和知识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关于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论文

关于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论文一、引言语文作业设计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1.作业量大,重复性较高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成绩,布置大量作业,导致学生课业负担沉重。
同时,作业内容重复性较高,缺乏创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作业类型单一,缺乏针对性当前初中语文作业类型较为单一,多为书面作业,缺乏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此外,作业缺乏针对性,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在作业中提升自己。
3.作业评价方式简单,激励作用有限部分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过于关注答案的正确与否,忽视学生的思考过程。
评价方式简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改进措施1.合理控制作业量,提高作业质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作业量,避免重复性作业,注重作业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丰富作业类型,增强针对性教师应设计多样化、富有针对性的作业,涵盖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设计阅读分享、作文互评、小组讨论等形式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完善作业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建立健全作业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结论四、具体作业设计案例分析1. 阅读理解作业设计案例:在学习《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阅读理解作业:(1)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2)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阐述其对文章主题的烘托作用;(3)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如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4)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2. 写作训练作业设计案例:以“梦想”为题材,设计以下写作训练作业:(1)要求学生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自己梦想的作文;(2)作文中要包含对梦想的描述、实现梦想的途径以及自己在追求梦想过程中的感悟;(3)注重作文的结构安排和语言运用,提高作文的质量。
改进作业设计方案,提高作业有效性

改进作业设计,提高作业有效性-中学语文论文改进作业设计,提高作业有效性布置作业主要是为了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掌握并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教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案计划。
因此,作业的设计应讲求有效性。
那么怎样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我主要从作业的设计和批改两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课前预习作业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课前朗读文章,学习字词,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作者大概的写作意图是基本的预习要求,同时还要配合评价手册自主学习的内容了解作者、作品特点及写作背景。
很多学生和家长把此项作业看作是可有可无的,有些干脆不加理睬,而有的学生也只是匆匆将课文读了一遍就了事了,这些做法的后果是直接导致影响课堂听课效率。
为了避免使课前预习作业流于形式,我将此项课前作业要求具体细化,字词要提前标注音,朗读要家长签字,课后练习要提前思考并写下答案,对作者和背景的了解要作勾画。
总之,书上要留下预习的痕迹。
并且要填写家庭作业卡,作业卡上有家长的评价,这种细化的形式,慢慢不仅得到家长的认可,学生看到有形的成绩也逐渐提高了预习的兴趣。
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通过这个途径,学生课前预习作业完成质量高了,课堂上学生发言也积极了,效率提高不少。
二、课堂检测作业当堂作业是课堂教案的重要组成,是对学生听课效果的及时反馈,因此必须紧扣教案内容和目标,所布置的问题力求针对性强,有实效。
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布置作业。
结合课堂教案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学习差异,在对学生课堂作业的训练中,做到内容上分层次,要求上有差异。
规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完成基础题,中等学生除了完成基础题外,还可以再做一做提高题。
比如在学习古文时,积累常用文言词是基本要求。
通常学完一部分之后会有当堂练习的反馈时间。
此时,我会请基础较弱的同学回答反复强调的书本注释有的字词解释,请基础较好、听课效率高的同学回答复杂的翻译句子,同时再次强调翻译的重点和要求;开放性的题目不求统一答案,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道理就充分肯定,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当堂练习中都有收获,都能有成就感或发现不足之处并及时弥补。
作业设计论文(5篇)

作业设计论文(5篇)第一篇:新课程视角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当让教学模式的转变与革新体现在更多不同的方面。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在知识教学的形式上有一些积极转变,在作业的设计内容与形式上也应当有一些合理的变化。
教师要设计那些学生们喜爱的作业类型,要让学生怀着对于作业的好奇心与热情来进行练习。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积极情绪的伴随下更好地完成各种练习,并且在过程中实现对于知识掌握的有效巩固。
一、游戏性的作业设计首先,教师可以尝试设计一些游戏性的作业,可以将游戏的元素融入到作业的设计中,这往往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且消除学生对于作业的厌烦情绪。
比如,教师可以将一些故事性的元素引入到作业的框架中,透过趣味性的问题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以在一些具体的游戏实践中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真正的游戏过程中来巩固学过的理论知识。
小学阶段的数学作业设计时很有必要遵循的一个原则便是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才会更积极地参与到思考过程中来。
在这样的前提下,游戏性的作业设计往往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些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且能够为学生的知识巩固与深化带来积极推动。
把作业融入游戏中可以有很多方法与形式,如,教师可以设计采花蜜的游戏背景,每只蜜蜂身上写有数,每朵花上有算式;还可以设计摘苹果游戏,推算对了,就把苹果奖励给谁;还可以设计邮递员送信等等。
这些游戏学生很感兴趣,把作业穿插在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做作业的热情,而且计算的准确率也大大提升了,这也会很好地帮助学生在游戏作业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
游戏化的作业设计是一种很值得尝试的设计方式,这对于推动知识教学的整体成效,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并且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水准都有着极大的促进。
二、实践性的作业设计作业训练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在于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这一点也应当充分体现在作业的设计理念中。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浅谈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但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倚重习题集,片面提高作业量,作业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负担,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做作业,失去了作业对于数学教学的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真正做到布置作业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作业设计方面进行深刻反思。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面向教材、面向学生实际,遵循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实践性的设计原则,改革课内外作业形式和内容,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完成作业。
真正做到作业设计的高效,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内容设计结合生活以往教师布置作业时,作业内容单调,以机械式反复练习为主,形式古板,较少考虑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
学生总是在写、算,久而久之对数学失去兴趣,对作业产生逆反心理。
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遵循趣味性的原则,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
如在学完“轴对称图形”后可设计这样一个作业:请学生采用拍照或画图的方法收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尝试设计一些轴对称图形。
这样的作业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并互相交流收集过程以调动学生兴趣。
二、形式设计多样并存传统的作业设计,形式封闭,学生都是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为了作业而作业,有的时候学生遇到错题只是改个答案,并没有认真思考自己错在哪里。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作为教师,可以把这一理念运用到作业设计中来。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本着开放性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结合提高学生主动性。
1、让学生进行一对一互助,即让一个优秀的孩子和一个稍差的孩子结成对子。
这种方法意义在于:利用学生一对一互相督促,抓住课堂作业重点,及时发现自身不足。
论初中生物学课后作业有效设计的思考

论初中生物学课后作业有效设计的思考初中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知识的入门阶段,作为教师在设计生物学课后作业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探讨初中生物学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思路,以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为中学生的生物学学习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针对性强教师在设计生物学课后作业时,应该注意作业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
作业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比如可以设计有关植物生长的观察实验、动物行为的调查、身体结构的比较等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对生物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灵活多样生物学作业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作业。
可以设计绘画、手工制作、实验记录等多种形式的作业,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生物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生物学课后作业应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作业内容可以延伸到课堂教学的内容,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点。
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作业,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实地考察等形式,进一步了解生物学知识,丰富课外生活。
四、注意时间安排在设计生物学课后作业时,应该合理安排作业的时间,量力而行,不要过分给学生过多的作业,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
作业内容要能够在学生的课外时间内完成,不会占用过多的学生休息和娱乐时间,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五、鼓励交流互动在生物学课后作业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亲子作业或小组作业,鼓励学生与家长或同学一起完成,促进学生与家长、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加强家校合作,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生物学知识。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1. 引言1.1 初探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必要手段,更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了解途径。
通过合理设计数学作业,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初探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势在必行。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但同时也缺乏独立思考和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避免过于复杂和抽象的题目,让学生逐步建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也应注重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结合,通过适当设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应考虑任务的难易度和形式的多样性,既要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有适量的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只有通过合理设计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
2. 正文2.1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这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因此设计数学作业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注意力持久性较低,容易分心和累积,因此作业设计应该简洁明了,题目不宜过多过难,避免让学生感到焦虑和压力。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成年人不同,他们更倾向于形象思维而非抽象思维,所以作业设计可以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来辅助学生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有趣的事物,所以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可以融入游戏元素或趣味性题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要考虑到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只有这样,作业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作用,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2.2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注重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注重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的结合是至关重要的。
精心作业设计 提高作业实效论文

精心作业设计提高作业实效摘要: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又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要积极思考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力求为小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作业设计;课型;教学效率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又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
好的作业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了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执行省“五严”规定,实践轻负高效的原则,特对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做了一番思考。
一、有效作业设计要有据可依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基本语文思想和积累语文基本活动经验。
但是作业不应当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应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需要。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的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探索创新的园地。
二、有效作业设计要有规可循作业设计,我们有必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作业内容精选重点关注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温故知新、迁移拓展能力。
要设置听说读写书全面,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实践的作业。
2.作业形式多样书面作业、口头作业、操作作业、课外阅读等要相得益彰,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个人独立作业与小组合作作业、统一要求作业和学生自主作业等要相互补充,充分体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3.作业难易适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选取作业题,合理搭配,由易到难,难易适度。
对作业规范、完成时间等要提出明确要求,对作业中的难点和疑点要进行必要的提示,提倡多层作业。
4.作业总量适当课堂作业当堂完成,课外作业要严格按照省规定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小时。
三、有效作业设计要有门可入作业的设计,可以设计哪些类型,有哪些要求,有必要做个明确规定。
1.作业内容与总要求:基础题、提高题(1)基础型:这是为巩固课本重要知识而精心选择的代表性练习。
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 . Q H!△ 蠢I I Q 垒
嬲——■■ 黼■—■
关 键 词 :作 业
进行多层次作业精选 , 精选中确保 突出重点 ,
对 于 难 点 则 强 化 以 大 化 小 , 别 突破 。 分 2 .充 分 发 挥 集 体
作业观
作 业 设 计
作 业 是 教 学 过
肋
之舰
素 质教 育
教 学反 思
程 的重 要 环 节 , 课 是
堂 教 学 效 果 的 主 要
≯吉 林省长 岭县东 岭中心校 宋洪海
关键词 : 自主 教研
反 馈 渠 道 , 实 现 教 是 学 有 效 性 的 必 要 手
智 慧 。 破 “ 人 主备 、 打 一 他 人 参 与 ” 的 传 统 方 式 。明确 要求 每位 教 师
对 教 研 学 校 重 视 程 度 不 尽 相 同 , 对 老 师 也 没 “ 质 教 育 决 不 素 有 什 么 具 体 要 求 ,使 得 教 师 不 自觉 地 进 入 一 种 放 是 不 要 考 核 , 是 要 而 松状态 , 对教研工作没 耐性 , 虎头蛇尾 , 收效甚微 。 求 考 核 具 有 综 合 性 、
形 式 上 限 ,转 变 到 质 量 上 的保 证 、
全 体 。遵 循 学 生的 心 理发 展 及 生理
发展 规 律
学理 论 不 能离 开 实 践 , 践 出真 知 , 践 是教 研 效率 上的提高 ,坚持减负不减 质 , 实 实 的基 础 。我 们 必 须 知 道 教 研 是 为 教 学 服 务 的 , 教 牢 固 树 立 科 学 的 符 合 新 课 程 理 念 而
学 又不 能 脱 离 课 堂 , 以 我们 的教 研 又不 同于 专 业 所 人 士 的 研 究 。因而 在 教研 实 践 活 动 中一 定 切记 适 应
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作业设计的思考

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作业设计的思考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的讨论方兴未艾,作业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必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但目前不少教师不重视作业的有效设计,故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的思考,浅谈作业的有效设计的策略,从而为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抛砖引玉。
关键词作业设计有效教学初中数学一、当前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一)重“量”轻“质”。
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习题外,还被大量形形色色的课外习题所困,身陷”题海”不能自拔,同一层次的练习重复过多。
严重削弱了学习积极性。
(二)重“面”轻“点”。
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采用“一刀切”的形式,没有层次性,全班学生做同一类型、同一层次、同一答案的作业,这样一方面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不适合学生个体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数学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重“布置”轻“反馈”。
表现在有的教师作业布置多,检查少;反馈不及时,补偿不到位,侵占了学生的休息时间。
(四)重“情绪”轻“计划”。
作业安排缺乏计划性,作业安排有很大的随意性,节奏不合理。
表现在作业安排有时多、有时少、有时无,导致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走,学习被动,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有效教学作业设计的原则(一)作业设计的目标化原则。
教学中,改善基础性训练,强化作业题目的典型性和示范性,拓展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功效,做到训练一道题,让学生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能举一反三,以一推十。
(二)作业布置的个性化原则。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的主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学习能力弱、学习能力中等和学习能力强三个不同层次的组。
(三)作业数量的规范化原则。
布置作业要严格控制作业的总量,要根据初中数学的特点,对不同类型的作业,提出作业书写格式的规定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设计论文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发挥着巩固知识、训练技巧、发展能力、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 笔者结合日常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谈谈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尝试.一、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分析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而忽视对作业的系统筹划. 有的只图“量”,不求“质”,一味地搞题海战术,导致学生思维活动空间减小,不利于能力发展;有的作业内涵与知识点不够系统,片面注重难题、怪题训练,忽视基本知识的巩固;有的作业内容设计不科学,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层次不明,重点不突出;有的作业形式单一枯燥,让学生找不到作业的乐趣,自然对作业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作业的效果、学习的效率,致使教学低效,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作业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科学地设计作业布置这一教学环节,作业的作用未能够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学生因为缺乏合适、有针对性的作业,而产生了应付、抄袭、少做、不做等情形,有的学生甚至因为老师的题海战术而对作业、学习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部分学生形成严重的学习障碍.二、初中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几个要点《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这一环节中也必须遵循这一要求,必须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业模式,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1. 作业设计系统性在作业设计时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数学内容,把握知识的连贯性,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首先要加强“双基”训练,特别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数学学科的基础,是培养思维、提高能力的根本. 在作业设计中,要求学生首先完成的就是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基础知识的基本运用能力的培养. 其次要注重学习内容重难点的把握,充分利用学生作业的完成促使学生牢固掌握重点知识,同时把学习中的难点分解于作业中,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另外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一方面注意复习巩固已有知识,与旧知识衔接起来,另一方面为后续知识做好准备,把后面的内容或方法渗透到前面的知识中形成良好的知识链,保持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系统性.2. 作业内容精练性将不在勇而在谋,兵不在多而在精. 同样,学生的作业不是多多益善,而在于精练.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和全面性. 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 教师要切忌不加深入思考信手拈来的作业布置方式,也忌不切合学生实际好高骛远或刁钻怪偏的作业布置,注意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能效.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 作业量的确定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教具体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 应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练习,精心选择,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典型性的作业题,以达到练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3. 作业形式多样性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数学学习的先导,是推动数学学习的一种意志力量. 而初中数学中布置的作业大都为笔答题型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不但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积极性,也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 因此,在作业的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及对数学的兴趣. 如设计观察作业、调查作业、实验操作、课题探究作业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增强了应用数学的能力,让学生融入社会,实现数学学科的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全面提高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4. 作业布置层次性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素质、智力、能力、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自然差异,对他们提出同样的标准、同样的要求,显然有些不合理,需要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创设具有层次性的数学作业,能让各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事实上,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没有足够的多样性,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蓬勃生机.设计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根据教学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习题,按照不同能力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让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 作业分层化处理,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在备课中,教师可以在作业中设置必答题与选做题,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将定量作业改为弹性作业.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在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地的调控,可以使学困生缓解过重的心理压力,又使优等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对同一问题还可以尽可能多角度设问. 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 设问的多梯度性可以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达到深层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随着素质教育问题的深入探讨和不断实践,“作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还有待我们更多教师的创造性工作,加强研究,不断完善,真正落实,使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双减”政策下的合理有效作业设计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双减”政策下的有效作业设计学习心得体会今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真正做到缓解教育焦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而本次陈特的《“双减”政策下有效作业的设计》给我们带来了数学作业布置的方向。
其中陈特指出“设计作业具有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做学习的成功者”。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尊重学生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和成果的体验。
这更加考验教师,要求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完成分层作业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本次讲座中,陈特还对教师的作业布置提出6点建议。
其中布置“多解题“作业和布置"题组练习“作业等都体现出教师不能再让学生做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体现分层作业的重要性。
不仅在数学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主动建构能力,在作业中也要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主动建构能力有所体现。
陈特的本次讲座,如同一场及时雨,为“双减"政策下的数学教师如何布置作业指明了方向,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也让我对小学教育工作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双减"背景下的有效作业设计学习心得体会近期,国家出台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这对我们教师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正当我迷惑,茫然不知时,本周六有幸在“温州市小学数学每月名师公益讲坛"中聆听了陈加仓特级教师的一一《双减政策下有效作业的设计》,这真是一场及时雨,一块敲门砖。
陈特首先带着我们重温了《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指导意见》,明确了作业功能。
紧接着又把自己在温州实验小学做过的作业研究呈现给大家参考学习。
整个过程陈特围绕自己的课堂让我们知道作业的布置因人而异;作业要分层,包括作业量的分层、作业难度的分层、作业的自主选择、评价的分层。
但是并不是说老师作业分层,一切就顺利了,要知道我们的对象是小学生,作业设计还要经历三个阶段:自主选择、硬性规定、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
创新作业设计,实现有效练习论文

创新作业设计,实现有效练习内容提要:当前,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可是面临考试的压力,学生的作业依然沉重,呆板、重复、单一的现象依然存在。
作业的改革关系到学生素养的提升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为此,必须不断优化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品德作业设计在我们初中思品课追求“有效课堂”的今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大大增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所学习的知识点。
而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本人就提高初中思品课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创新作业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论被异化为只有教而无学的“教论”。
基于“教论”的作业变成了“教的补充”、“教的强化”。
作业目的与内容注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重重复与模仿。
作业方式由学生单独完成,学生很少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并且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把作业等同于考试,学生压力很大。
作业的评价完全由教师做主,在形式上多是以对错和分数来评价,缺乏人文关怀,缺少学生与教师之间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遭到冷落,作业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新的作业观。
新课程的作业不能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应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
作业将变成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
作业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每一次作业都应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
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
可见,作业将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
新课程改革教学中有效作业设计几点尝试论文

新课程改革教学中有效作业设计的几点尝试在省“五严”、市“六严”规范办学的前提下,学生在校时间大大缩短,而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出台和落实、“三案六环节”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教师、学生角色地位转变,也促进了学生身心地发展,学校的素质教育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
然而,在应试教育制度的模式下,学生的成绩仍是学习任务的重中之重。
在怕“吃不饱、教不好”的心理影响下,不少教师还采用传统的作业处理方式,学生作业过重、过滥,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产生课后作业所用时间过多但收效甚微,作业经常出现抄袭、马虎应付、不能按时完成的现象。
久而久之对学习从心理上产生厌恶和反感,影响了学习效率。
教师平时布置的作业,无外乎以下几种现象:重作业巩固,轻实践应用。
重作业题量,轻练习情趣。
重统一训练,轻分层练习。
重现成内容,轻自编内容。
重练习结果,轻思考过程。
重等级评价,轻鼓励性评价。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记每个学生轻松愉快地取得学习和能力的双收获,我认为,关键的途径在于作业的设计要具备有效性。
有效的作业设计,就其内涵而言,它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学习目标的协调发展。
作业的有效性,是根据教育课改的要求,改变过去重复单一的作业布置模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智力、提高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及交际能力主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作业适应不同基础、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的个体,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
怎样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呢?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浅谈几点体会:一、精心选题,注重举一反三老是听到一些教师这样说:这道题我在课上讲了好几遍了,学生还是做错了;今年的中考××题,在复习中我都让学生练到了,可还有那么多学生没有做出来,这些学生真笨……这些都说明了作业布置的无效性:学生练得累,教师改得累,一点效果都没有。
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精挑细选,坚持少而精。
课后作业合理性、有效性研究论文

课后作业的合理性、有效性研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似春雷,打破了教育固守的沉默,课改的新理念就是突显有效性,我们在课堂上也在践行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上的40分钟得到充分利用,不浪费一分一秒,打造高效课堂。
然而,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检测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要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快乐,人生观得以树立。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掌握并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教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教育界中早就流传着这样一些话:“要让孩子跳一跳摘到桃”,其实说到底,就是要让孩子能通过努力完成这件事,从而获得“跳一跳”之后的成功。
在安排回家作业时,老师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学习了一天的孩子,他们能够承受的作业时间有多长,能认真完成的作业量是多少。
因此,教师在安排作业时,要做到少而精。
国家教育部曾多次发文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从我们教师来说,所布置的作业应减掉“题海战术”,减掉“机械重复的抄写”等。
“减负”并不等于学生不要做作业,而是给学生设置少而精的作业,在轻负荷的状态下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让作业减负而又不失它的有效性。
于是,增强作业的合理性、有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希望通过探讨,真正的让有效作业能提升学生学业幸福指数。
我对增强作业的合理性、有效性有以下几点认识:一、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的催化剂。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心理学家洛克通过实验证实:受欢迎的作业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所以作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好奇、求新、求趣的心理特征,要善于挖掘教学中的“趣”,努力提高作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牵动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需要。
《2024年有效作业何以成为可能——义务教育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策略研究》范文

《有效作业何以成为可能——义务教育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的教育领域,有效作业已成为提升学生知识水平、锻炼其能力的重要途径。
尤其是在义务教育新课标下,作业设计策略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论文将围绕义务教育新课标下作业设计的现状、挑战和策略展开研究,以探究如何让有效作业成为可能。
二、义务教育新课标下作业设计的现状与挑战(一)现状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们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然而,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仍然存在,这种作业设计往往注重题量而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导致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不理想。
(二)挑战在义务教育新课标下,作业设计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作业;二是如何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三是如何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一)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设计在义务教育新课标下,作业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从而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作业。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作业设计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有效的作业评价方式是提高作业质量的重要保障。
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价的过程中。
同时,评价标准应多元化,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关于作业设计的论述

关于作业设计的论述
1. 明确作业目标:作业的设计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考虑学生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因此作业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满足优秀学生的需求,也要照顾到学习困难的学生。
3. 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如书面作业、实践作业、合作作业等。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
4. 合理控制作业量:作业量过多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导致学生疲劳和学习效率下降。
因此,教师应该合理控制作业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作业。
5. 及时反馈与评价:教师应该及时批改作业并给予学生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总之,一个好的作业设计应该是有明确的目标、考虑学生的差异、形式多样、量适中,并能够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与评价。
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反思设计作业设计激发学生思考

反思设计作业设计激发学生思考反思设计作业:设计激发学生思考设计作业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设计作业,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然而,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反思并确保作业的设计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思考。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反思设计作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设计作业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
不同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应该在设计作业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于初学者,作业应该相对简单,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概念和技能;对于高年级学生或高级课程,作业则可以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设计作业时需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
传统的作业设计往往注重答案的准确性,要求学生按照固定的步骤或公式进行计算。
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设计作业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进行实践和创新。
第三,设计作业时可以引入实际情境或案例。
学生往往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和应用。
通过引入实际情境或案例,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内容。
例如,在数学作业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实际的测量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面积或体积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设计作业时还可以加入合作学习的元素。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作业。
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相互探讨和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最后,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需要反思自己的角色和作用。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布置作业的人。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以及如何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总之,设计作业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设计作业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入实际情境或案例,加入合作学习的元素,并反思教师的角色和作用。
如何设计有效的作业任务?(有效作业设计的方法策略)

如何设计有效的作业任务?
在设计有效的作业任务时,我们需要像设计一场精心策划的冒险一样,为学生们铺设一条充满启发和挑战的道路。
首先,我们要确保每个作业都是有意义的,就像是给学生们一串谜题,不仅引发他们的思考,还能展示他们已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作业应该像指南针一样,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而不是让他们迷失方向。
其次,作业要具有启发性,就像点燃一把熊熊烈火,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挑战性的任务,我们可以像一位启发者那样,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自发地探索和学习。
作业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任务,而是一次与知识对话的机会,让学生的思想如热气球般升腾。
第三,作业需要是切实可行的,就像为学生们准备一场远足一样,确保他们有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良好设计的作业应当平衡学术挑战与学生能力,像一位引路人那样,确保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至于迷失。
我们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背景和需求,确保作业既能促进个人成长,又能培养团队精神。
最后,作业的评价应当是公正的,就像为一场比赛打分一样,客观而公正。
通过清晰的标准和有针对性的反馈,我们可以像一位导航员那样,为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并为他们的成长画上路线图。
评价不仅应关注结果,更应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和挑战。
综上所述,设计有效的作业任务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教育的智慧。
我们要像设计者一样精心策划每一个作业,确保它们既能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只有这样,作业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伙伴和引路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有效作业设计的思考[摘要] 充分的预设、扎实的训练、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内容延续和知识巩固的重要手段;是需要我们英语教师积极探索、不断思考、尝试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也是有效教学的真实反应。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教师所忽视。
或者作业设计无法对课堂教学形成有益的补充。
下面就如何设计有效的作业进行阐述。
[关键词] 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有效性一、问题的提出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合理高效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
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商的重要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广大英语教师要能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开创将英语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与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从作业中不断品尝到创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使其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因此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不仅能使学生在作业中喜欢上英语,学到学习英语的方法,还能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另外,对于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调整教学方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作业设计却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许多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与新课程理念相悖的现象并不少见。
经过观察与分析,主要表现在作业设计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作业结构单一,形式单调;内容缺乏创造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显然这种传统的作业观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我们必须跳出原有的桎梏,为作业设计找寻一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
二、有效作业观什么是有效作业?有效作业是由有效教学引申出来的概念。
在若干种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中,有一种观点(刘立明,2002)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从这个角度来看有效作业就应当是对作业效果、作业效率与作业效益的综合统一。
有效的作业观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要考虑到知识和技能的维度,也要考虑到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作业中的渗透与体现,使课外作业由过去以知识为本的单维目标向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多维目标转移。
同时也要求教师对作业也要进行系统的科学设计和方法策略上的指导,布置作业要有明确的目的、精选的内容、适宜的难度和数量及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要求,最后教师也要有整体和长远的作业效益意识,使作业不仅对学生当前有益,而且也能促进其未来的发展。
因此课外作业不只是单纯的智力活动,更是学生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交融过程。
作为教师,如何设计作业、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及时进行评估、变被动为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三、构建新的作业模式1树立正确的作业观要想新的作业模式能顺利实施,就要改变学生传统的作业观念。
树立学生正确的作业观。
学生学习较为被动,他们通常把各学科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也就是所谓的“要上交批改的作业”视为作业。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除了书面作业,学生常常不把教师布置的听力练习与口语朗读视为作业。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学科的作业应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操练。
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只有在对这四个方面进行充分操练时,学生才能发现一个个新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达到做作业的目的。
2、把握好布置作业的原则(1)作业要有针对性。
我们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保持主动,集中精神和提高效率,进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有效的作业,在提供课堂经验和知识的扩展内容的同时,也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受用终生的个人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调控后继的教学工作。
如都英丽老师课前布置给学生的duty report,每天课前用五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所写的与本周所学课题相关的写作练笔,读完后老师或学生针对所听到的内容提出问题,听懂的学生再进行解答。
每天简短的时间里,既让学生们复习了课堂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听力。
(2)作业要有趣味性。
心理学家洛克通过实验证实:受欢迎的作业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所以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
机械性的抄抄写写的作业应尽量少布置。
除基础知识的记忆外,应当重点布置一些能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实践性较强的作业。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实践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作业要有层次性。
分层次设计作业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
由于每个班学生的素质和水平并不均等,对每天所学内容的掌握也自然会有差异。
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内容与难度的作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完成作业中有所收获。
(4)作业要有综合性。
教师设计作业时,要精心选择,努力做到所布置的作业能够培养学生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注意加强作业的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力求做到难易适中,轻重适宜,恰到好处,让学生真正做到劳有所获,做有所得。
(5)作业要有实践性。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具有实践性的英语作业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认知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和改善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让学生享受家庭合作的温馨。
四、作业的类型那么如何将作业布置合理化,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呢?围绕布置作业的有效性我总结出以下几种布置作业类型:(一)、单词、句型方面的作业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较重,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受到限制等原因,学生对于单词、课文等记忆性的东西颇感头痛。
为了打消学生惧怕背诵的心理,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如:1. 在每堂课中给学生划出重点句型,减少他们的背诵量,精讲精读精炼。
2口脑并用,英汉互译。
即老师说汉语学生背英语。
3利用课堂剩余的几分钟让学生限时记忆,看谁记得准、记得快,并且当场给予表扬。
(二)、语法方面的作业在上课前先适量地做一些习题,然后有针对性的挑选些新颖的题目让学生们去做,并每次都将上次学生出现的错误穿插其中,以达到反复练习、深刻领会的教学目的。
在呈现课堂教学内容之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易混淆、相近的单词或短语及其他语法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举例句。
紧接着给出适量练习并当堂训练并讲解。
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并掌握所学的新知识点,复习巩固以前学过的内容。
如九年级的张玉梅主任、王海燕老师、黄立君老师要求学生在做练习题时,每题后均需简要附上相关的语法知识或短语,即解题思路。
孙娟老师要求学生每做一道阅读题,必须在原文找出解题的相应内容并标出题号、划线。
这些方法很好的巩固了学生们对于语法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帮助学生理清了学习思路。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阅读方面的作业学了英语就必须学以致用,就必须及时的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所以我每周去找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较有趣并有教育意义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限时阅读。
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比如当教学完travelling话题后帮助学生找一些有关最新旅游的文章来看。
学生非常感兴趣也很有效。
(四)、朗读方面的作业学习英语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是模仿磁带朗读与背诵以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每周可以让学生在早读或睡觉前听磁带并跟磁带大声朗读与背诵已学的重点会话和篇章。
并用录音机录下自己模仿的声音。
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朗读水平. 总之,作业的布置与设计,应充分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新概念,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应充分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这样的作业才能适应当今如火如荼的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进一步推进的要求,才能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遵循的原则(一)作业设计要有引导性与积累性传统的作业布置经常采取“做题海训练”,大多数英语教师每天晚上“三大样”作业必不可少——背诵、抄写和练习,这样的作业机械而缺乏新意,甚至有很多都是在做无用功,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认为作业设计的关键是作业必须有正确的引导性,即作业应是教学目标的强化,突出重点、难点,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尽可能的减少一些机械的抄写或是让学生陷入题海之中。
(二)作业设计要有独立性与合作性新课程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中要积极思考,能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经历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和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情感体验。
学生作业就是一种自主学习,它强调的是学习者探索、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这要求学生独立去完成。
然而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习得的过程,学生学习语言必须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通过一定的任务进行相应的语言交流,从而提高语言的能力。
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需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合作。
这种合作学习可以由小组合作,也可以由学生与家长、教师及社会进行合作。
把合作学习付助于实践,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及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能力。
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两个方面,(三)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与自主性一种美食反复食用会令人生厌。
同理,在教学中长期使用单一的作业形式也会使学生厌倦,因为这些作业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又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心理学家罗杰斯也强调:“各种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感兴趣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自我主动地学习。
”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好奇、求新、求趣的心理特征,善于挖掘语言教学中的“趣”,努力提高作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牵动学生的注意力,唤发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需要。
当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不会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而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完成,而且知识也掌握得迅速和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