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需求分析

合集下载

工作流需求分析范文

工作流需求分析范文

工作流需求分析范文工作流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顺序,将工作任务自动化地分配和处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在现代企业中,工作流已经成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

因此,需求分析工作流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对工作流需求分析的一些思考。

首先,需求分析需要考虑工作流的应用场景。

工作流可以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部门,包括采购、销售、生产等。

因此,在需求分析时需要明确工作流的具体应用场景,以确定所需的功能和流程。

其次,需求分析需要考虑工作流的基本功能。

工作流的基本功能包括任务分配、任务处理、流程控制等。

任务分配功能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条件将任务自动分配给相应的人员;任务处理功能可以将任务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方式通知给相应的人员,并监控任务的处理进度;流程控制功能可以根据工作流的规则和条件,自动调整任务的处理顺序和分配方式。

此外,需求分析还需要考虑工作流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工作流的扩展性是指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业务变化,灵活地调整工作流的规则和流程。

例如,可以根据不同的部门和岗位设置不同的任务分配规则;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类型设置不同的任务处理流程。

灵活性是指工作流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提供方便快捷的任务处理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处理任务;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支持工作流的扩展和升级。

最后,需求分析还需要考虑工作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工作流涉及到企业的重要数据和业务流程,因此安全性是非常关键的。

在需求分析时需要考虑工作流的权限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等功能,确保工作流系统的安全性。

同时,工作流的稳定性也是需求分析的关键点,需要考虑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容错性,以确保系统能够持续运行和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工作流需求分析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

需要考虑工作流的应用场景、基本功能、扩展性和灵活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需求,以确保工作流系统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工作流管理解决方案

工作流管理解决方案

工作流管理解决方案一、概述工作流管理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优化和自动化组织内部业务流程的系统。

它通过定义、执行和监控工作流程,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方式来协调和管理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作流管理解决方案的定义、特点、优势以及实施步骤。

二、定义工作流管理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软件系统的工具,用于定义、执行和监控组织内部的业务流程。

它将业务流程划分为一系列任务和活动,并自动化处理和传递任务,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工作流管理解决方案通常包括工作流设计、任务分配、通知和提醒、进度跟踪、审批流程等功能。

三、特点1. 自定义流程:工作流管理解决方案允许用户根据组织的具体需求自定义业务流程。

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拖拽和配置操作,定义不同的任务和活动,并设置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和执行顺序。

2. 自动化处理:工作流管理解决方案可以自动化处理和传递任务。

一旦一个任务完成,系统会自动将下一个任务分配给相应的人员,并发送通知和提醒。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人工干预和沟通成本。

3. 进度跟踪:工作流管理解决方案允许用户实时跟踪工作流程的进度。

用户可以查看每个任务的状态、执行时间和执行人员,以及整个工作流程的完成情况。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保证任务按时完成。

4. 审批流程:工作流管理解决方案可以集成审批流程,实现自动化的审批和授权。

用户可以定义不同的审批规则和权限,确保任务在经过相应的审批流程后才能继续执行。

这有助于提高工作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四、优势1. 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流管理解决方案可以自动化处理和传递任务,减少了人工干预和沟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任务可以按照预定的流程自动流转,节省了人员的等待时间和手动操作的复杂性。

2. 降低错误率:工作流管理解决方案可以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

通过定义明确的任务和活动,以及自动化的处理和传递机制,可以避免因人为疏忽或误操作而导致的错误。

这有助于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加强协同合作:工作流管理解决方案可以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

工作流平台需求架构分析

工作流平台需求架构分析

工作流平台需求架构分析作者:刘磊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年第30期摘要:工作流平台的需求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架构师及咨询师、对于需求两字实在感觉难以入手、目前由于各行各业的需求五花八门、种类各不相同,故想做到以点概面的需求是不大可能的。

所以定制则被重点突出、用以解决这些不同的需求、可视化的定制既满足了广大需求调研者及开发者,大大降低了其工作的强度。

再加上移动事业的日新月异,移动化办公也可以加入工作流平台的需求里面。

关键词:需求;工作流;可视化;定制;移动办公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0-6789-09工作流技术作为解决业务流问题的主要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应用逻辑与业务逻辑分离,可以不修改具体的功能实现而只修改业务过程模型改变系统功能,从而能够快四应对市场需求。

本文章为工作流平台的业务需求架构剖析及提出解决方案,阅读对象主要针对设计、及研发、测试、及相关业务人员。

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流平台所涉及的业务需求。

1 术语及缩写词业务流:是针对业务需求,按照一定的业务规则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可视化建模。

定义业务流主要包括:活动、关系、转移信息、组织结构、角色模型、异常、配置以及周期。

通过提供界面定义工具支持用户进行业务流定义。

2 工作流概述及规范2.1 工作流概述工作流现在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了实现某些业务目标,在单个或者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计算机,按某种预先订下的规则自动传递文档、数据、信息或者任务。

简单一点的说,工作流就是一条相互衔接、自动流转的任务圈。

我们可以将整个过程看做是一个流水作业线,其中作业线上的任务就是需要审核的表单。

与工作流相关的概念特别多,下面几个是比较常见的:2.1.1 Workflow就是指“业务流程的部分或整体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WorkFlow就是工作流程的计算模型,即将工作流中的工作如何前后组织在一起的逻辑和规则再加算计中以恰当的模型进行标示对其实施计算。

基于工作流的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需求分析

基于工作流的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需求分析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1 0 2年第 2期
C m u e DS f w r n p l c to s o p t rC o ta ea dA p ia in
信 息技 术应 用研 究
基于工作流的企业办公 自动化系统的需求分析
曾腊 容
( 肇庆 市工业 贸易学校 ,广 东肇庆
56 6 ) 2 r f w; n ep ie ; f c u o t n s se ; e s n lss y r sWo k o E r r sOf e t ma i y tmsNe d ay i l t s i a o a


引言
( )手 工操 作 ( n a c i i y 五 N u lA tv t) a
中图分类号:T 37 P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59( 02 2 00— 2 07 99 21 )0— 0 9 0
De a m nd a y i o r o a e An l ssf rCo p r t
Of c t ma i n S se Ba e n W o k o i f eAu o t y t m s d o r f w o l
Z n ao g e gL rn
(h o i d sr& rd o ain l c o l h o ig 5 6 6 , ia Z a qn I ut Ta eV ct a S h o, a q 2 0 0Ch ) gn y o Z n n
Ab t a t i e c a gn fc mmu i ain c n l g n e It r c p d d v l p n n o p rt f c u i e s sr c : t t h n ig o o W hh n c t s e h oo y a dt e t a i e eo me t d c r o aeo eb sn s o t h n a r a i

一种基于工作流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一种基于工作流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1 引 言
数 据 流 分 析 ( a Fo n yi, F 是 建 立 系 统 模 型 的 D t lw A a s D A) a l s

它 涉 及 群 件 、 作 组 、 像 、 档 管 理 、 目管 理 等 多种 软 件 技 工 图 文 项
术 1 核 心 思 想 是 预 先 定 义 业 务 过 程 执 行 规 则 ( r es d f i 4 1 , po s e n— c i
分 析 方 法 , 细 论 述 了该 方 法 的 理 论 基 础 、 关 定 义 、 作 流 图的 描 述 方 法 等 内容 , 给 出 了在 信 息 系统 开 发 中 的 应 用 详 相 工 并
实例 。
关 键 词 需求 分析 工 作 流
数 据 流 工作 流 图
文 章 编 号 10 — 3 1 (0 2 1 — 16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0 2 8 3 一 2 0 )7 0 0 - 4 中 图 分 类 号 T 3 P1分 析方法
张志 勇 田启 家 史 忠 植
( 中国科技 大学研 究 生院计 算 机 学部 , 京 10 3 ) 北 0 0 9 z中 国科 学 院计 算技 术研 究所 , 京 10 8 ) ( 北 0 00
摘 要 文 章 针 对 软 件 工程 中数 据 流 分 析 技 术 的 局 限性 ,提 出 了一 种 基 于 工 作 流 的 新 的 软 件 需 求 分析 方 法— — 工作 流
种 主 要 需 求 分 析 方 法 ,来 源 于 Y ud n在 1 7 oro 9 8年 提 出 的 结
t n 和 参 与 者 (n ~ sr , 统 处 理 时 , 档 、 息 、 据 或 任 i ) o ed ue) 系 文 信 数 务 按 规 则 自动 在 参 与 者 中传 递 或 执 行 ,最 终 实 现 既 定 业 务 目 标 。 经 过 多 年 的 研 究 实 践 和 工 作 流 管理 协 会 ( rf w M — W0kl a o n ae n o io , MC 一 系列 标 准 的 制 定 , 作 流 技 术 已发 gmetC a t n Wf ) l i 工

工作流是什么意思

工作流是什么意思

工作流是什么意思工作流是指工作或任务在组织或个人内部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流程进行的过程。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工作流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实现组织的快速响应和灵活调整。

下面将从工作流的定义、特点、作用、类型和实施步骤等方面来详细介绍工作流的意义和重要性。

首先,工作流是指在一个组织或个人内部,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流程进行的工作或任务过程。

它可以包括信息、文档或任务的传递、处理和管理等环节。

工作流的目的是通过规范和自动化的流程,实现工作的高效、有序和协调进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其次,工作流的特点主要包括规范性、自动化、透明化和可控性。

规范性是指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则和标准,员工可以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工作,确保工作的规范和一致性。

自动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传递、处理和管理,减少人为干预,提高工作效率。

透明化是指工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被监控和追踪,管理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工作的进展和情况。

可控性是指管理者可以对工作流程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优化和改进。

再次,工作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实现组织的快速响应和灵活调整等方面。

通过工作流的规范和自动化管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预,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工作流程的合理设计和调整,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

提高工作质量是指通过工作流程的规范和透明化管理,可以减少错误和失误,提高工作质量和准确性。

实现组织的快速响应和灵活调整是指通过工作流程的可控性和透明化管理,可以实现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响应和灵活调整,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最后,工作流的类型主要包括串行工作流、并行工作流和混合工作流等。

串行工作流是指工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按照顺序依次进行,前一个环节的结果是下一个环节的输入。

面向业务流程的工作流引擎设计和实现

面向业务流程的工作流引擎设计和实现

面向业务流程的工作流引擎设计和实现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地探索如何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

其中,面向业务流程的工作流引擎设计和实现成为了不少企业关注的焦点。

那么,如何设计和实现一个高效、稳定且灵活的工作流引擎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需求分析在设计工作流引擎之前,必须先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明确使用场景和所需功能。

需求分析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流引擎的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还能够为引擎开发过程中提供详尽的参考。

1. 使用场景在进行需求分析时,必须清楚工作流引擎的使用场景,即它将应用在哪些业务流程中。

不同的业务流程可能需要不同的工作流引擎,因此在需求分析阶段必须对不同的使用场景进行充分的了解,以确保工作流引擎的设计符合实际需要。

2. 功能需求在明确了使用场景之后,就可以开始分析所需的功能。

工作流引擎的功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标准功能,即工作流引擎必不可少的功能,如流程设计、流程执行、任务分配、权限控制等;另一种是特殊功能,即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制的功能,如邮件通知、短信提醒、自定义报表等。

因此,在需求分析阶段必须对这两种功能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3. 系统集成工作流引擎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以便于实现数据共享和协作。

在需求分析阶段,必须对所需的系统集成进行分析,以确保工作流引擎能够与其他系统进行良好的协作和数据交换,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人工干预。

二、架构设计在进行需求分析后,就可以开始设计工作流引擎的架构。

一个好的工作流引擎架构能够为引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同时也能够提高工作流引擎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1. 数据库设计工作流引擎的数据库设计是架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数据库设计必须能够满足工作流引擎的需求,并且必须设计出可扩展的数据库结构。

在设计数据库时,必须考虑到数据表的规范化和冗余情况,以提高数据的查询效率和存储空间利用率。

同时,也要注意数据库的性能问题和可扩展性问题,以确保工作流引擎的性能和扩展性。

工作流详细设计范文

工作流详细设计范文

工作流详细设计范文工作流是指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任务组织起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处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它可以帮助组织将复杂的业务流程合理化、规范化,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下面,将对工作流的详细设计进行阐述。

1.工作流模型设计:在进行工作流详细设计之前,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对工作流模型进行设计。

工作流模型主要包括:业务流程图、流程节点、流程路径和任务职责等。

业务流程图是对工作流程的可视化展示,通过它可以清晰地描述整个流程的执行过程。

流程节点是指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它包括开始节点、中间节点和结束节点。

流程路径是指流程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它描述了任务的流向和先后顺序。

任务职责是指每个节点对应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执行者。

2.工作流引擎选择:工作流引擎是实现工作流的核心技术,它负责流程的调度和执行。

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技术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工作流引擎,如Activiti、JBPM等。

在选择引擎时,需要考虑其对标准工作流规范的支持程度、性能、扩展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3.工作流活动设计:根据业务需求和流程模型,对每个流程节点进行详细的设计。

具体包括:任务类型、任务输入和输出、工作表单、任务流转条件等。

任务类型可以分为人工任务和系统任务,人工任务需要人员参与,系统任务由系统自动执行。

任务输入和输出是描述任务的输入参数和输出结果。

工作表单是任务执行过程中需要填写的表单,可以采用HTML、XML或其它格式。

任务流转条件是指任务流向下一个节点的触发条件,可以根据业务规则设置。

4.工作流路由设计:工作流的路由决定了任务的流向和流转顺序。

可以采用条件路由、并行路由、顺序路由等方式进行设计。

条件路由是根据条件判断来选择下一个节点,例如根据一些字段的值来判断流向的下一个节点。

并行路由是指任务在多个节点间同时进行,例如多个审批人同时进行审批。

顺序路由是指任务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例如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执行。

5.工作流异常处理设计:工作流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需要进行异常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流系统需求分析业务过程描述:工作流是一种反映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的、实现经营过程集成与经营过程自动化而建立的可由工作流管理系统执行的业务模型。

工作流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其目的是将现有工作分解,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并监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下图是用户使用工作流系统的业务过程:业务模型描述:系统组成:工作流管理系统由客户端、流程定制工具、流程监控与管理和工作流运行服务四个部分组成,下图是系统构件图:系统功能划分:工作流管理系统是指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的软件上用于定义、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从用户建模的过程来看在建立阶段功能主要是工作流过程和相关活动的定义和建模,在运行阶段包括运行流程的监控、管理以及执行过程中的人机交互等。

工作流管理系统由流程定制工具、流程监控与管理、工作流运行服务和客户端交互四个部分组成,整个系统的使用者可以分为四种:系统管理员、流程设计人员、流程管理人员、普通用户。

下图是整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顶层用例:第一部分流程定制工具本部分主要完成企业信息流中业务过程的图形化建模,定制工具提供丰富的图形化元素、简单易懂的建模方法以及完善的模型管理方式。

流程定制用例图:打开流程模型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流程定制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被选择的流程模型中的内容被展开。

步骤序列:1.打开流程模型列表或新建流程模型文件。

2.选择流程模型文件名称。

3.展开流程模型中的设计内容。

保存流程模型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某个流程模型已经被打开,并且被修改。

后置条件:修改过的流程模型存到了物理文件中。

步骤序列:1.保存流程模型到物理文件中。

删除流程模型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拥有可被删除的流程模型。

后置条件:选中的流程模型被删除。

步骤序列:1.用户打开流程模型列表。

2.用户选择想要删除的流程模型。

3.系统删除选中的流程模型。

导入导出流程模型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拥有可被导入的文件或导出的流程模型。

后置条件:流程模型被导出成文件或模型文件被导入到设计系统成为流程模型。

步骤序列:1.用户打开可被导入文件列表或设计工具中的流程模型列表。

2.用户选择将被导入的流程文件或选择将被导出的流程模型。

3.系统把导入文件生成流程模型或把导出流程模型生成流程文件。

流程发布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拥有设计完成并可供发布的流程模型。

后置条件:流程模型被发布并可通过客户工具执行。

步骤序列:1.用户打开流程模型列表。

2.用户选择发布的包或流程。

3.用户选择发布的运行服务器。

4.用户形成发布版本。

5.用户发布流程。

流程卸载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运行服务器上拥有发布的流程,并且卸载的流程当前没有运行实例。

后置条件:选中的流程被卸载。

步骤序列:1.用户打开运行服务器中发布并且当前没有运行实例的流程列表。

2.用户选择要被卸载的流程。

3.卸载流程。

定制包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设计工具中有包图形元素,流程模型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在流程模型中定义了包。

步骤序列:1.打开已有包或新建一个包。

2.用户添写包基本属性,包括名称、描述、创建者、创建时间等。

3.用户添写包版本信息。

4.完成包的定制。

定制流程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设计工具中有流程元素,流程模型、包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在流程模型中的包中定义了流程。

步骤序列:1.打开已有包中的已有流程或在包中新建一个流程。

2.用户添写流程基本属性,包括流程名称、描述、创建者、创建时间、是否为子流程等。

3.用户设计流程中工作流相关信息,包括流程数据定义、流程输入输出参数定义、流程操作时限设置、流程事件定义、流程模型验证等。

4.完成流程的定制。

定制任务(活动)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设计工具中有各种活动结点、转移等图形元素,流程模型、包、流程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在流程模型中的包的流程中定义了活动结点。

步骤序列:1.用户打开已有包中流程的已有活动结点或新建活动结点。

2.用户添写活动结点基本属性,包括活动名称、描述等。

3.用户设计活动中的工作流相关信息,包括活动数据定义、活动优先级别设置、路由信息、子流程调用、表单关联、任务通知设置、活动时限设置、参与者定义等。

4.用户设计活动结点间的转移信息,包括转移名称、描述、转移类型及转移条件。

5.完成活动的定制。

第二部分流程监控与管理本部分对工作流在整个组织内的流动状况进行监视,并提供一系列的管理功能,实现安全性、过程控制和授权操作等方面的管理,同时还提供工作流相关的各类指标统计等。

流程监控与管理用例图:监查已启动流程实例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拥有表现流程运行状况的所有图形元素,包括不同状态下的流程、活动、转移等。

后置条件:监查到启动流程的实例运行情况。

步骤序列:1.进入监查界面。

2.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启动流程运行实例列表。

3.用户选择想要监查的流程运行实例。

4.系统展开选中的流程运行实例。

5.关闭流程实例并退出监查界面。

查询历史流程实例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拥有表现流程运行状况的所有图形元素,包括不同状态下的流程、活动、转移等。

后置条件:查询到历史流程实例的运行情况。

步骤序列:1.进入历史流程查询界面。

2.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历史流程实例列表。

3.用户选择想要查询的历史流程实例。

4.系统展开选中流程获得实例详细信息。

5.关闭流程实例并退出查询界面。

各项指标统计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拥有表现统计信息的各种图形元素,包括直方图、曲线图、列表等。

后置条件:获得了指标统计信息。

步骤序列:1.进入指标统计界面。

2.用户输入指标及统计选项。

指标有流程实例相关统计、活动实例相关统计、工作项统计、超时统计、系统负载统计等。

3.用户获得相应统计信息。

4.退出指标统计界面。

设置系统权限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参与者拥有设置系统权限的权限。

后置条件:对系统权限进行了增删改操作。

步骤序列:1.进入系统权限设置界面。

2.用户选择要进行的系统工作内容,包括组织机构维护、角色维护、子系统权限设置等。

3.用户设置选中的系统管理内容。

4.退出系统权限设置界面。

设置流程权限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参与者拥有设置流程权限的权限。

后置条件:对流程权限进行了增删改操作。

步骤序列:1.进入流程权限设置界面,并获得了流程列表。

2.用户选择要进行权限设置的流程。

3.用户设置选中的流程权限。

4.退出流程权限设置界面。

查询流程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用户获取到的流程基本信息。

步骤序列:1.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流程列表。

启动流程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用户启动了一个流程。

步骤序列:1.进入流程启动界面。

2.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可被启动的流程列表。

3.用户从列表中选择要启动的流程。

4.系统启动用户选中的流程,并分配好工作项。

5.退出流程启动界面。

挂起流程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用户挂起了一个流程实例,使用其不能被普通用户使用。

步骤序列:1.进入流程挂起界面。

2.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运行服务中的运行流程实例列表。

3.用户从列表中选择要挂起的流程实例。

4.系统挂起用户选中的流程实例。

5.退出流程挂起界面。

恢复流程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用户恢复了一个挂起的流程。

步骤序列:1.进入流程恢复界面。

2.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运行服务中挂起的流程实例列表。

3.用户从列表中选择要恢复的流程实例。

4.系统恢复用户选中的流程实例。

5.退出流程恢复界面。

终止流程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用户终止了一个运行中的流程实例。

步骤序列:1.进入流程终止界面。

2.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运行服务中的流程实例列表。

3.用户从列表中选择要终止的流程实例。

4.系统终止用户选中的流程实例。

5.退出流程终止界面。

回收垃圾工作项参与者:流程管理者。

前置条件: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用户回收了垃圾工作项。

步骤序列:1.进入回收垃圾工作项界面。

2.用户输入垃圾工作项条件。

包括超时、异常等条件。

3.系统根据条件检索出垃圾工作项并生成列表信息。

4.用户选择要回收的垃圾工作项。

5.系统回收工作项。

6.退出回收垃圾工作项界面。

第三部分客户端交互本部分主要完成工作流过程实例与客户之间的交互,也包括一些与工作流相关的信息的处理,如用户信息修改。

客户端交互用例图:查询流程参与者:普通用户前置条件:客户端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用户获取到待启动流程信息。

步骤序列:1.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待启动流程基本信息列表。

启动流程参与者:普通用户前置条件:客户端工具已经打开,运行服务中有待运行的流程。

后置条件:用户启动了一个流程。

步骤序列:1.进入启动流程界面。

2.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待启动流程基本信息列表。

3.用户选择想要启动的流程。

4.系统启动选中的流程,并分配好工作项。

5.退出启动流程界面。

中止流程参与者:普通用户前置条件:客户端工具已经打开,运行服务中有运行的流程实例。

步骤序列:1.进入中止流程界面。

2.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运行的流程实例。

3.用户选择想要中止的流程实例。

4.系统中止选中的流程实例。

5.退出中止流程界面。

查询工作项内容参与者:普通用户前置条件:客户端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用户获取到工作项内容信息。

步骤序列:1.用户输入复杂查询条件获得工作项内容列表。

选取并执行工作项参与者:普通用户前置条件:客户端工具已经打开,用户拥有可执行的工作项内容。

后置条件:用户执行了工作项内容。

步骤序列:1.进入工作项待办界面。

2.用户选取想要执行的工作项内容。

3.系统初始化选中的工作项内容。

4.用户与系统交互,完成工作项的执行。

5.退出工作项待办界面。

挂起工作项参与者:普通用户前置条件:客户端工具已经打开,用户拥有可执行的工作项内容。

后置条件:用户挂起了工作项内容。

步骤序列:1.进入工作项挂起界面。

2.用户选取想要挂起的工作项内容。

3.系统挂起选中的工作项内容。

4.退出工作项挂起界面。

恢复工作项参与者:普通用户前置条件:客户端工具已经打开,用户拥有被挂起的工作项内容。

步骤序列:1.进入工作项恢复界面。

2.用户选取要恢复的工作项内容。

3.系统恢复选中的工作项内容。

4.退出工作项恢复界面。

重定向工作项参与者:普通用户前置条件:客户端工具已经打开,用户拥有可执行的工作项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