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计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个税课程设计

个税课程设计

个税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包括税率、扣除标准、计算方法等,培养学生运用税收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税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扣除标准、计算方法。

3.了解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4.能够运用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计算不同收入水平的纳税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5.能够分析税收政策变化对个人所得税负担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遵守税收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意识。

2.培养学生运用税收知识分析和评价社会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扣除标准、计算方法。

3.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4.税收政策变化对个人所得税负担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税率、扣除标准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讨论法:教师学生就税收政策变化对个人所得税负担的影响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个人所得税相关章节的内容。

2.参考书:个人所得税政策法规、案例分析等。

3.多媒体资料:税收政策变化的相关新闻报道、讲座视频等。

4.实验设备:计算器、电脑等辅助教学设备。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微课教学方案设计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微课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题目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课程名称《税法》课程学科财经大类适用专业会计适用对象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二年级学生二0一八年九月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简况(一)教学思想行动导向,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用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案例教学法。

(三)教学内容1.课程:税法。

2.章节:第八章其他税法,专题讲座:个人买卖住房要交哪些税。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掌握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步骤。

2.能力目标:会计算计算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

(五)时间安排表1 教学时间安排表二、教学课堂设计(一)微课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本节课主要内容,引入新课(二)教学内容1.工资薪金所得的征税范围(1)、征税收入工资薪金所得征税收入主要包括个人任职或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奖金、年终加薪”所得以及收到的“劳动分红、津贴、补贴及其他收入”。

(2)、不征税收入独生子女补贴、托儿补助费、差旅费津贴以公务员特殊津贴。

(3)、收入扣除项目(4)、起征点1980年9月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个税800元为起征点。

2005年10月,个税起征点调整到1600元。

2007年12月,起征点提高到2000元。

2011年9月,起征点调整为3500元。

2018年10月,起征点调整为5000元。

【教学关注】注意工资薪金所得征税范围里哪些需要征收个人所得税,哪些属于不征税收入。

2.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3.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1)、定依据即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收入金额,(征收收入-不征税收入)。

(2)、扣费用可起征点5000元、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

(3)、查税率根据应纳税所得额=“1定依据”-“2扣费用”后的差额(应纳税所得额),查找对应的税率、速算扣除数。

(4)、算税额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4、工资薪金所得计算实例A公司财务部经理李丽本月工资收入10000元,另外收到公司发放的部门经理交通补助费1800元,本月缴纳个人三险1100元,个人住房公积金1200元。

个人所得税教案范文

个人所得税教案范文

个人所得税教案范文【教案目标】1.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政策;2.理解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3.学会如何正确填报个人所得税申报表;4.掌握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一、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及其意义;2.个人所得税的分类: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

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1.个税计算表和个税税率表的使用方法;2.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税率的确定;3.免税额的确定;4.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步骤。

三、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填报方法1.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基本内容和填写要点;2.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填报步骤;3.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

四、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1.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政策和适用条件;2.个人所得税抵扣、减免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3.个人所得税特殊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2.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填写方法和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3.讨论互动法:通过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加深对个人所得税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通过举例引入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意义;2.针对学生的疑问,概述个人所得税的分类。

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30分钟)1.介绍个税计算表和个税税率表的使用方法;2.讲解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税率和免税额的确定;3.按照具体的案例,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三、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填报方法(30分钟)1.介绍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基本内容和填写要点;2.按照实际情况,演示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填写步骤;3.分析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并进行解答。

四、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40分钟)1.讲解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政策和适用条件;2.介绍个人所得税抵扣、减免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3.分析个人所得税特殊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4.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具体操作。

怎样计算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

怎样计算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

怎样计算个人所得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昌松小学卞正荣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6页练习二第4题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理解题意、寻找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掌握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税率(百分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第6页练习二第4题:怎样计算个人所得税。

二、讲解习题1.出示习题2005年我国公布了新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标准。

个人月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

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不超过500元的5%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10%超过2000元~5000元的部分15%……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爸爸月收入2500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2.理解题意⑴理解“个人月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

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也就是指题目中列出的征税标准都是针对“超过1600元”的部分而言的。

(见上右图)⑵理解“征税标准”为了使同学们准确理解“征税标准”,我们把上图中1600元以下不征税的部分隐去,只出示超过1600元的征税部分。

(见左图)结合线段图可以看出:图中的红色部分应该按5%征税,蓝色部分应该按10%征税,褐色部分按照15%的税率征税,如果超过1600元的部分不止5000元,还有更高的税率。

我们结合题目讲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解答习题⑴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李明妈妈的月收入中超过1600元的部分有“1800-1600=200元”,这部分应按照5%征税,也就是“500×5%=10元”。

⑵李明的爸爸月收入25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李明爸爸的月收入中超过1600元的部分有“2500-1600=900元”,但900元并不是都按10%征税,而是超过部分的900元中,不超过500元的部分也就是有500元按5%征税,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在这里也就是400元按10%征税。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税收基础》(第三版),国家规划教材中的第四章《所得收益税制》第二节《个人所得税》的内容,该节课是中国现行税制中除流转税制外的又一重要内容之一;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环节。

2、学情分析:学生在充分掌握《企业所得税》计算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容易,但该节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因税率和计算方法的变化较多,故真正掌握也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的确定及应纳税额的计算难点:个人工资薪金中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算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将该节课的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知识传授目标:理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征税对象、税率及计税依据;掌握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以及所得税额的计算。

2、能力培养目标: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税收问题的素养。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税收服务意识,树立自觉纳税意识,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四、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案例教学法,启发—探究式—自主合作2、教学手段:税收图片、多媒体课件3、学法:(1)设置问题,完成观察—比较—归纳—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样性、深刻性、严谨性(3)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如何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五、说教学过程:展示图片、提出问题:教学导入:(情景展示,引入课题)教学导入:(情景展示,引入课题)教学导入:(情景展示,引入课题)这组图片,描绘的是什么场景?(抗震救灾、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各地捐款支援等);财政从何而来?其中就包括公民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

那么什么是工资薪金所得税呢?(引出课题)相关概念: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

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

个人所得税作者:admin发表时间:2009-11-2517:55:29《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所用教材、版本:《财政与税务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蔡少优主编一、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理解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纳税人、征税对象及税率,掌握个人所得税中偶然所得的计税方法。

2、技能目标:能判断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对生活中的各种偶然所得情形知道该不该纳税,应纳多少税。

3、情感目标:激发对个人所得税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分析:个人所得税是税务基础部分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个人所得税概述和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教材从中等财经类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本着“懂原理、会应用”的原则,设计了案例分析、课堂练习、自测题和一些扩展的知识点,将抽象的理论附着生动的载体,实用性较强,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个人所得税全部内容计划用4课时。

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个人所得税的概念、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和偶然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其中纳税人及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这两部分内容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因为个人所得税的概念浅显易懂,不需深入讲解,而征税对象和税率这两部分的内容不适合单独学习,把每一种征税对象和与它对应的税率及计算方法放在一起学习,内容会显得生动些。

本节课只讲一种征税对象,所以征税对象和税率不是本节课的重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特点(1)在此之前,学生对个人所得税都有所了解,但主要集中于工资薪酬的所得税,对其他所得税知道一点,却不知道如何纳税。

所以偶然所得的计税方法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

(2)由于税务课程既不属于高考科目,也不属于考证科目,所以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

(3)该年龄段的学生开始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追求新颖活泼的内容。

所以要求教学方法多样化,并且不能拘泥于形式。

个人所得税教案1

个人所得税教案1

个人所得税教案1个人所得税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适用范围。

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的确定。

3.理解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经济活动的影响,并培养正确的纳税意识和财务规划能力。

教学重点:1.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适用范围。

2.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的确定。

教学难点:1.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经济活动的影响的讨论和分析。

教学准备:1.个人所得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2.案例分析材料和计算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引入个人所得税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影响。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即个人从各种经营与劳务所得中按一定比例缴纳的税款。

2.教师介绍个人所得税的适用范围,包括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人劳务报酬等。

三、税率和计算方法(20分钟)1.教师介绍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和计算方法,包括起征点、阶段性递增税率和综合计算方法等。

2.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演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税率和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案例分析(30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个人所得税的案例分析材料。

2.学生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3.教师带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汇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教师布置拓展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政策和国际比较。

六、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练习,加深对税率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分析自己家庭的个人所得税情况,并制定合理的财务规划。

教学反思:个人所得税是一个复杂而且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将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个人所得税的知识,培养正确的纳税意识和财务规划能力。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教案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教案

公开课学科: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授课班级:中二(5)班课题: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一)地点:中二(5)班授课教师:时间:2017年5月27日指导老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并识记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掌握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确定。

能力目标:能正确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培养动手计算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认真参与、积极交流、主动学习的能力;强化爱国,守法意识和爱岗敬业、依法纳税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工资、薪金所得,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教学难点:工资、薪金所得,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偶然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PPT教学讲授法、归纳总结法、比较法【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小张2011年11月取得薪金3000元,那他要交税吗?2012年11月,由于小张表现好,工资涨到6000元,那他要交税吗?交多少税?讲授新课一个人所得税税率——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补充: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及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3)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故实际税率为14% ;(4)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2008年3月1日,个人出租住房减按10%的税率征收。

二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1.工资、薪金所得——按月(1)费用扣除: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2)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月收入额-35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计算题】小张2012年11月取得薪金6000元,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

个税计算教学设计

个税计算教学设计

个税计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个税计算教学目标:1.理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3.能够根据个人工资收入,计算个人所得税。

教学重难点:1.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2.税率和税额的计算。

教学准备:1.教材: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2.教具:计算器、白板和黑板刷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个人所得税的概念,通过问题导入,例如:你们是否知道工资收入超过一定额度后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你们是否知道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2.激发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讲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5分钟)1.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和作用,即个人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向国家纳税,用于国家的建设和社会事业。

2.介绍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即根据个人的工资收入,按照不同的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

三、讲解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15分钟)1.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详细介绍计算公式中的各个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四、示范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20分钟)1.随机选择一位学生的工资收入作为示范案例,逐步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

2.通过黑板和白板演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五、练习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25分钟)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练习。

2.监督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选取部分同学的练习结果进行讲解和讨论。

六、总结与讲评(10分钟)1.总结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2.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给予鼓励和认可。

教学延伸:1.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对于国家建设和社会事业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情节紧凑,学生能够通过问题导入充分参与讨论,激发了学习兴趣;2.讲解过程中结合案例演示,使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3.练习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能力;4.教学延伸和反思能够增强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理解和认知。

个人所得税讲课教案共页课件 (一)

个人所得税讲课教案共页课件 (一)

个人所得税讲课教案共页课件 (一)随着中国财经国际化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因此,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规避经济风险,也可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带您了解一份完整的“个人所得税讲课教案共页课件”。

一、导入部分1.1、PPT首页该部分需要在PPT首页的设计上,体现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内容。

1.2、自我介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需要在该部分介绍自己的背景信息和个人所得税相关知识。

二、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基本概念2.1、个人所得税的概念本部分需要详细介绍个人所得税的定义、目的、征税基准、纳税人的范围等相关概念,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个人所得税税制本部分需要介绍个人所得税的税制原理、分类、计征方法、征收机构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要注重强调个人所得税税制的相互关系,以及征收标准的相互影响。

三、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3.1、税前扣除的概念本部分需要介绍税前扣除的概念、原则、范围、方式、适用对象等信息,帮助学生掌握税前扣除的基本理论。

3.2、创业和就业补贴本部分介绍了创业和就业补贴的定义、目的、范围、标准、申报方式等相关知识。

3.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费用对于挖掘潜力、提高素质的个人来说,继续教育和培训费用可以扣除个人所得税,具体内容有定义、目的、标准、范围、申报方式等。

四、个人所得税税前所得额计算及税率4.1、个人所得税税前所得额的计算方法本部分介绍个人所得税税前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包括累进税率计算方法和综合所得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税前所得额的基本概念。

4.2、个人所得税税率的计算方法本部分介绍个人所得税税率的计算方法和政策的特点、调整;同时,对各类纳税人税率的变化,加强实例的分析和练习。

五、个人所得税的申报缴纳5.1、个人所得税申报缴纳的基本流程本部分介绍个人所得税申报缴纳的基本流程、申报方式、缴纳时间、缴纳渠道等信息,方便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

最新个税计算教学设计

最新个税计算教学设计

个税计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科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题:工资薪金所得的个税的计算教学目标:1、掌握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2、了解工资薪金的概念与征收范围重点难点: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复习引入】 1、个人所得税概念。

2、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3、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新课讲授】第三节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一、工资、薪金所得的概念:1、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项目包括:(1)独生子女补贴;(2)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补贴;(3)托儿补助费;(4)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按月计征二、应纳个人所得额税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薪收入总额—3500元/4800元—三险一金应纳所得税=月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三、举例例1:某大学教授月应发工资4800元,5月份交纳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128元,失业保险16元,医疗保险120元,单位代扣水电费200元,该教授本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多少?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4800—3500—128—16—120)*3%=31.08(元)例2:某公司职员朱先生2011年12月14日取得工资、薪金所得4500元,当月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30000元。

计算宋先生12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个人所得税=(4500-2000)×15%-125=250例3:某单位财务总监年薪200000元,每月发放5000元,年底一次性发放140000元。

①年薪每月计算所得税=(5000—3500)×3%=45②一年共计所得税=45 ×12=540③一次性奖金应交个人所得税=140000 ×25%—1005=33995④全年共应交个人所得税=33995+540=34535【课堂练习】《法规练习题6》第4、5题(学生上黑板写出答案,教师讲评)【课堂小结】 1、工资薪金所得的概念及界定2、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课后作业】《法规练习题6》。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征收范围。

2. 使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3. 培养学生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1.1 个人所得税的定义1.2 个人所得税的性质和作用2. 个人所得税的分类2.1 工资、薪金所得2.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2.3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2.4 稿酬所得2.5 劳务报酬所得2.6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2.7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2.8 财产租赁所得2.9 财产转让所得2.10 偶然所得3.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3.1 居民纳税人的征税范围3.2 非居民纳税人的征税范围4.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4.1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算方法4.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算方法4.3 其他各类所得的计算方法5.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5.1 免税项目5.2 减免税项目5.3 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分类、征收范围、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2. 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分类、征收范围、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个人所得税的具体计算和优惠政策适用。

3. 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案例和教学课件。

2. 收集最新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和法规。

3. 准备税收calculator 或相关软件,以便进行个人所得税计算演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个人所得税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定义、性质和作用,使学生明确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含义。

3. 分类讲解:分别讲解各种个人所得税的分类,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稿酬所得等,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所得的征税规定。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电子教案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电子教案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规定。

2. 培养学生正确计算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税收法律法规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工资薪金所得的定义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税率表2.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税前扣除项目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税款的计算3.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免税项目减免税项目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4.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申报与缴纳申报期限申报方式缴纳税款的方式5.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监管与处罚税务机关的监管措施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处罚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优惠政策、申报与缴纳以及监管与处罚等内容。

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参与具体案例的计算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视频、动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案例材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 准备计算器等辅助教学工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基本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计算和分析,检查学生对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生活中的工资薪金所得案例,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模拟申报:让学生模拟进行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申报,了解申报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税率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3.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4.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5.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征收范围、税率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征收范围、税率和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3. 采用讨论法,探讨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税收的概念和作用,引出个人所得税的话题。

2.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情况。

3.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使学生明确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和范围。

4.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让学生掌握不同收入层次的税率标准。

5.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

6.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引导学生了解税收政策对个人的关怀。

8.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堂反馈:课后收集学生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讲解个人所得税与其他税种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税收体系。

2. 介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税收政策的演变。

3. 分析国内外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差异,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解答学生关于个人所得税的疑问。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税务人员、纳税人等角色,模拟实际纳税过程,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第一章:个人所得税概述1.1 个人所得税的定义解释个人所得税的含义和作用强调个人所得税是国家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2 个人所得税的分类介绍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稿酬所得等不同类型的个人所得税解释各种所得的计算方法和税率1.3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说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范围和条件强调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义务和责任第二章: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2.1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算方法介绍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算公式和扣除项目解释基本免税额、专项扣除等概念2.2 个体工商户所得的计算方法介绍个体工商户所得的计算公式和扣除项目解释成本、费用、损失等在个体工商户所得计算中的作用2.3 其他所得的计算方法介绍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其他所得的计算方法解释相关税率和扣除项目的规定第三章: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3.1 基本免税额和专项扣除解释基本免税额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介绍专项扣除的种类和申请流程3.2 税收优惠政策说明税收优惠政策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强调税收优惠政策的重要性和作用3.3 其他减免税项目介绍其他减免税项目的具体规定和申请条件解释减免税项目对个人所得税的影响第四章: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4.1 个人所得税申报流程介绍个人所得税申报的时间、方式和渠道强调申报个人所得税的重要性和截止日期4.2 个人所得税缴纳方式解释个人所得税缴纳的方式和规定强调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义务和责任4.3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介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机构和相关规定强调个人所得税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第五章: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发展5.1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背景和目标解释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强调改革的目标和方向5.2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主要内容介绍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政策调整解释改革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和国家税收体系的影响5.3 个人所得税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个人所得税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强调个人所得税在国家税收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第六章:个人所得税的国际比较6.1 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国际差异比较不同国家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制度和特点强调不同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法的差异6.2 个人所得税税率和扣除项目的国际比较分析不同国家个人所得税税率和扣除项目的差异解释不同国家税收政策对个人所得税的影响6.3 个人所得税对国际投资和人才流动的影响探讨个人所得税对国际投资和人才流动的影响和作用强调税收政策对国际经济和人才流动的影响第七章:个人所得税与社会公平7.1 个人所得税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探讨个人所得税与社会公平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强调个人所得税制度在实现社会公平中的重要性7.2 个人所得税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分析个人所得税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和作用强调税收政策在缩小贫富差距中的作用7.3 个人所得税与社会公平政策的完善提出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和社会公平政策的建议强调政策调整和改进的重要性第八章: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关联8.1 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关系解释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强调两者在税收体系中的相互影响8.2 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差异和互补分析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差异和互补关系强调税收政策对企业和个人收入的调节作用8.3 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协调探讨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强调政策调整和改进的重要性第九章:个人所得税的教育与宣传9.1 个人所得税教育的意义和目标解释个人所得税教育的意义和目标强调提高纳税人意识和知识的重要性9.2 个人所得税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介绍个人所得税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强调宣传和教育的有效性9.3 个人所得税宣传的效果评估与改进评估个人所得税宣传的效果和改进措施强调宣传和教育的持续性和更新第十章:个人所得税的未来挑战与应对10.1 个人所得税面临的挑战分析个人所得税面临的国际和国内挑战强调税收政策调整和改进的必要性10.2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策略和方向提出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策略和方向强调改革的目标和预期效果10.3 个人所得税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应对展望个人所得税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强调个人所得税在国家税收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重点解析个人所得税是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具有重要作用。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教案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教案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个人所得税及其作用;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3.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4.认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

二、教学重点1.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2.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

三、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和问题解决法。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从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情况,如工资收入、奖金收入、投资收益等。

步骤二:概念解释通过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依法支付的,对其取得的各种收入按规定比例缴纳的一种税收。

步骤三: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1.先容税法的适用范围,即哪些人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2.介绍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主要是综合法与分类法。

3.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速算扣除数)×税率-速算扣除数。

4.示范演算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的计算过程。

步骤四: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解释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赡养老人等支出可享受相应的减免政策。

步骤五: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1.介绍纳税人的义务,如按时足额缴纳个人所得税、申报个人所得税等。

2.讲解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流程和注意事项。

步骤六: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步骤七:小结与反思对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指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六、教学资源课件、教材、练习题、实例分析。

七、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估。

八、教学拓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所得税的实际计算练习,以增强他们对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的掌握。

同时,可以就实际纳税人的案例展开讨论,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具体应用。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3. 培养学生正确纳税的意识和法律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3.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4. 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5.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3.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特点、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优惠政策,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课后自主探究个人所得税的相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税收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

2.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阐述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分类、税率等。

3.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详细介绍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等计算方法。

4.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介绍免征、减征、抵免等优惠政策。

5.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个人所得税知识的理解程度。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优惠政策,分享学习心得。

8. 任务驱动: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个人所得税的相关问题。

9.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10.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个人所得税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记录: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教学单元信息化教学设计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教学单元信息化教学设计

自由安 排

情景引入:《税收天地》
学生观看视
景 引
第 8 期——解析个人所 得税热点问题的节选片
引出话题,提问:什么 频并讨论对
是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多媒体辅助 教学
2 分钟


的理解

务 实
基础知识讲授

展示并讲授
每位同学思 考并分组选 代表与教师 互动
多媒体辅助 教学
3 分钟
任 务 实 施
纳税义务人的分类以及 判定标准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1、教学目标
1、理解个人所得税的含义
知 2、理解纳税义务人的分类
识 3、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目 标
4、掌握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算
1、熟练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工资、薪金及年终一次性奖金应纳税所得额与应纳税额 技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税收问题的素养 能 目 标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序号 1 2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案例教学法 练习法
3 多媒体辅助教学 4 分组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案例加深对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的理解及运用 通过练习,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掌握工资、薪金 应纳税额的计算 通过情景视频引入,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加深对个人所得税税率的记忆
1、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图文方式简要说明整体设计思路)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教学单元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单元名称
授课班级 所选教材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税收基础
授课时数
高二年级
授课时间
《税收基础》
1 课时 2017.10.10

个人所得税教学案

个人所得税教学案

五、个人所得税【学习要求与目的】1.了解个人所得税法概述、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等基本征收制度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3.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计算【学习重点】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基本计算【学习难点】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授课班级】2011秋会计电算化班【授课人】张士杰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明确了纳税人、税率及如何计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个人所得税。

同学们!想一想:你都知道哪些个人收入方面的所得?引出今天讲的题目——个人所得税(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即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征税对象不仅包括个人,还包括具有自然人性质的企业。

(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三)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和税率1.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2.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的税率体系。

所得项目不同,规定不同。

详见课本P182-183(四)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重点介绍: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

1.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月收入额-35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3-8】某纳税人2011年11月工资为5600元,该纳税人不适用附加减除费用规定,计算其当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5600-3500=2100(元)应纳所得税额=2100×10%-105=105(元)引出速算扣除数(用数学方法计算出)例题:刘某2011年8月取得工资30000元,进取奖2000元,计算其当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科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课题:工资薪金所得的个税的计算
教学目标:1、掌握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工资薪金的概念与征收范围
重点难点: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1、个人所得税概念。

2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3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新课讲授】第三节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一、工资、薪金所得的概念:
1、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
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项目包括:
(1)独生子女补贴;
(2)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补贴;
(3)托儿补助费;
(4)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一一按月计征
二、应纳个人所得额税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二月工薪收入总额一3500元/4800元一三险一金
应纳所得税=月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
工资、薪金适用的税率及速算扣除数表
级数含税级距税率
(%)
速算扣除数
1不超过1500元的30
2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10105 3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20555 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1005 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02755 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5505
7超过80,000元的部分4513505、举例例1:某大学教授月应发工资4800元,5 月份交纳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128 元, 失业保险16元,医疗保险120元, 单位代扣水电费200元, 该教授本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多少?
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4800—3500—128—16—120) *3%=31.08(元)
例2:某公司职员朱先生2011年12月14日取得工资、薪金所得4500元,当月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30000元。

计算宋先生12 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个人所得税=(4500-2000 )X 15%-125=250
例3:某单位财务总监年薪200000 元,每月发放5000元,年底一次性发放140000 元。

①年薪每月计算所得税=( 5000—3500) X 3%=45
②一年共计所得税=45 X 12=540
③一次性奖金应交个人所得税=140000 X 25%—1005=33995
④全年共应交个人所得税=33995+540=34535
课堂练习】《法规练习题6》第4、5 题 (学生上黑板写出答案,教师讲评) 课堂小结】1 、工资薪金所得的概念及界定2、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课后作业】《法规练习题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