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教学案

合集下载

(完整)第十二章个人所得税的教案

(完整)第十二章个人所得税的教案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3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4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5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6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7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8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9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0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1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2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3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4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5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6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7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8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9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0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1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2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3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4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5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6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7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8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9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30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31页。

个税课程设计

个税课程设计

个税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包括税率、扣除标准、计算方法等,培养学生运用税收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税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扣除标准、计算方法。

3.了解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4.能够运用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计算不同收入水平的纳税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5.能够分析税收政策变化对个人所得税负担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遵守税收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意识。

2.培养学生运用税收知识分析和评价社会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扣除标准、计算方法。

3.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4.税收政策变化对个人所得税负担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税率、扣除标准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讨论法:教师学生就税收政策变化对个人所得税负担的影响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个人所得税相关章节的内容。

2.参考书:个人所得税政策法规、案例分析等。

3.多媒体资料:税收政策变化的相关新闻报道、讲座视频等。

4.实验设备:计算器、电脑等辅助教学设备。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个人所得税教学案(可打印修改)

个人所得税教学案(可打印修改)

五、个人所得税【学习要求与目的】1.了解个人所得税法概述、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等基本征收制度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3.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计算【学习重点】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基本计算【学习难点】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授课班级】2011秋会计电算化班【授课人】张士杰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明确了纳税人、税率及如何计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个人所得税。

同学们!想一想:你都知道哪些个人收入方面的所得?引出今天讲的题目——个人所得税(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即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征税对象不仅包括个人,还包括具有自然人性质的企业。

(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三)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和税率1.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1)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 (10)偶然所得; (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2.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的税率体系。

所得项目不同,规定不同。

详见课本P182-183(四)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重点介绍: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

1.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月收入额-35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3-8】某纳税人2011年11月工资为5600元,该纳税人不适用附加减除费用规定,计算其当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5600-3500=2100(元)应纳所得税额=2100×10%-105=105(元)引出速算扣除数(用数学方法计算出)例题:刘某2011年8月取得工资30000元,进取奖2000元,计算其当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教案范文

个人所得税教案范文

个人所得税教案范文【教案目标】1.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政策;2.理解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3.学会如何正确填报个人所得税申报表;4.掌握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一、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及其意义;2.个人所得税的分类: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

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1.个税计算表和个税税率表的使用方法;2.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税率的确定;3.免税额的确定;4.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步骤。

三、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填报方法1.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基本内容和填写要点;2.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填报步骤;3.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

四、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1.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政策和适用条件;2.个人所得税抵扣、减免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3.个人所得税特殊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2.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填写方法和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3.讨论互动法:通过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加深对个人所得税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通过举例引入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意义;2.针对学生的疑问,概述个人所得税的分类。

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30分钟)1.介绍个税计算表和个税税率表的使用方法;2.讲解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税率和免税额的确定;3.按照具体的案例,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三、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填报方法(30分钟)1.介绍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基本内容和填写要点;2.按照实际情况,演示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填写步骤;3.分析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并进行解答。

四、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40分钟)1.讲解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政策和适用条件;2.介绍个人所得税抵扣、减免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3.分析个人所得税特殊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4.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具体操作。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税收基础》(第三版),国家规划教材中的第四章《所得收益税制》第二节《个人所得税》的内容,该节课是中国现行税制中除流转税制外的又一重要内容之一;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环节。

2、学情分析:学生在充分掌握《企业所得税》计算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容易,但该节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因税率和计算方法的变化较多,故真正掌握也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的确定及应纳税额的计算难点:个人工资薪金中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算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将该节课的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知识传授目标:理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征税对象、税率及计税依据;掌握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以及所得税额的计算。

2、能力培养目标: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税收问题的素养。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税收服务意识,树立自觉纳税意识,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四、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案例教学法,启发—探究式—自主合作2、教学手段:税收图片、多媒体课件3、学法:(1)设置问题,完成观察—比较—归纳—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样性、深刻性、严谨性(3)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如何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五、说教学过程:展示图片、提出问题:教学导入:(情景展示,引入课题)教学导入:(情景展示,引入课题)教学导入:(情景展示,引入课题)这组图片,描绘的是什么场景?(抗震救灾、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各地捐款支援等);财政从何而来?其中就包括公民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

那么什么是工资薪金所得税呢?(引出课题)相关概念: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个人所得税教案1

个人所得税教案1

个人所得税教案1个人所得税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适用范围。

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的确定。

3.理解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经济活动的影响,并培养正确的纳税意识和财务规划能力。

教学重点:1.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适用范围。

2.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的确定。

教学难点:1.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经济活动的影响的讨论和分析。

教学准备:1.个人所得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2.案例分析材料和计算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引入个人所得税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影响。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即个人从各种经营与劳务所得中按一定比例缴纳的税款。

2.教师介绍个人所得税的适用范围,包括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人劳务报酬等。

三、税率和计算方法(20分钟)1.教师介绍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和计算方法,包括起征点、阶段性递增税率和综合计算方法等。

2.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演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税率和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案例分析(30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个人所得税的案例分析材料。

2.学生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3.教师带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汇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教师布置拓展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政策和国际比较。

六、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练习,加深对税率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分析自己家庭的个人所得税情况,并制定合理的财务规划。

教学反思:个人所得税是一个复杂而且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将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个人所得税的知识,培养正确的纳税意识和财务规划能力。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电子教案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电子教案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电子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政策法规,掌握计税依据、税率、扣除项目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纳税意识,培养学生依法纳税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2. 掌握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税率、扣除项目等。

3. 学会计算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

4. 提高纳税意识,培养依法纳税的观念。

三、教学内容1.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2.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3.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4.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项目。

5.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计税依据、税率、扣除项目等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参与计算实例,加深对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提高纳税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基本知识的掌握。

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探讨纳税问题时的参与程度及观点阐述。

4.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税收基础知识》、《个人所得税实务》等。

2. 课件: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相关法律法规、计算示例等。

3. 案例材料:涉及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实际案例。

4. 网络资源:税务局官方网站、税收相关政策解读等。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引入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3. 阐述计税依据:介绍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4. 讲解税率:阐述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5. 说明扣除项目:讲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项目。

6. 演示计算方法:示例讲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教师税务教案教授税收基础知识

教师税务教案教授税收基础知识

教师税务教案教授税收基础知识教师税务教案——教授税收基础知识教案一:个人所得税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范围和纳税义务;3.理解个人所得税税率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和特点;2.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范围;3.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4.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和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1.导入简要介绍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定义、特点和纳税人范围,帮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内容。

3.案例分析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4.概念澄清解释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包括税款的申报和缴纳义务,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5.税率和计算方法解析介绍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表和计算方法,以便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的具体计算过程。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个人所得税的重要性和应缴税款的义务。

教案二:增值税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掌握增值税纳税人范围和纳税义务;3.理解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和税率。

教学内容:1.增值税的定义和特点;2.增值税的纳税人范围;3.增值税的纳税义务;4.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和税率。

教学步骤:1.导入引出增值税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增值税的定义、特点和纳税人范围,帮助学生对增值税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增值税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计算应缴纳的增值税。

4.概念解释解释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包括纳税申报和缴纳义务,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5.计税方法和税率介绍详细介绍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和税率表,以便学生理解增值税的具体计算过程。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增值税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纳税义务的履行。

教案三:企业所得税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企业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掌握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范围和纳税义务;3.理解企业所得税的计税方法和税率。

个人所得税电子教案

个人所得税电子教案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其中,福利费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提留的福利费或者从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助费;救济金是指国家民政部门支付给个人的生活困难补助费。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安置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其中,退职费是指符合《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的退职条件,并按该办法规定的退职费标准所领取的退职费。
练习:3某公司职员朱先生2011年10月14日取得工资、薪金所得4500元,计算郑某2011年10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答案】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4500-3500)×3%=30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
通过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
举例讲解
举例讲解
巡堂指导,启发学生的思路,解决学生做题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A.非独立个人劳动(雇佣):“工资、薪金所得”
B.独立个人劳动(非雇佣):“劳务报酬所得”
(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最低3%,最高45%
个人所得税新税率表
(适用工资、薪金)
级数
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元的
3
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241.18
第二课时
(四)、税收优惠的规定
为了鼓励科学发明,支持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和照顾某些纳税人的实际困难,个人所得税法对有关所得项目给予了免税、减税的优惠规定。

个税计算教学设计

个税计算教学设计

个税计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个税计算教学目标:1.理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3.能够根据个人工资收入,计算个人所得税。

教学重难点:1.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2.税率和税额的计算。

教学准备:1.教材: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2.教具:计算器、白板和黑板刷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个人所得税的概念,通过问题导入,例如:你们是否知道工资收入超过一定额度后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你们是否知道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2.激发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讲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5分钟)1.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和作用,即个人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向国家纳税,用于国家的建设和社会事业。

2.介绍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即根据个人的工资收入,按照不同的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

三、讲解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15分钟)1.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详细介绍计算公式中的各个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四、示范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20分钟)1.随机选择一位学生的工资收入作为示范案例,逐步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

2.通过黑板和白板演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五、练习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25分钟)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练习。

2.监督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选取部分同学的练习结果进行讲解和讨论。

六、总结与讲评(10分钟)1.总结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2.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给予鼓励和认可。

教学延伸:1.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对于国家建设和社会事业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情节紧凑,学生能够通过问题导入充分参与讨论,激发了学习兴趣;2.讲解过程中结合案例演示,使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3.练习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能力;4.教学延伸和反思能够增强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理解和认知。

个人所得税法培训教案

个人所得税法培训教案

个人所得税法培训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法定税种;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计税基数确定方法;3.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减除和减免政策;4.熟悉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程序。

二、教学内容1.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法定税种1.1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和性质1.2个人所得税的法定税种及适用税率1.3稳定个体经济组织自然人的个人所得税2.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计税基数确定方法2.1累计计税方法和年度汇算清缴2.2税前所得额的确定及计税工资薪金所得2.3计税工资薪金所得的预扣预缴和年终汇算3.个人所得税的减除和减免政策3.1个人所得税的减除项目3.2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4.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程序4.1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方式及时间要求4.2个人所得税的缴纳责任和程序4.3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演示的方式,传授个人所得税法相关知识;2.学生参与法: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群体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发学生对个人所得税法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理论讲解对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法定税种进行详细讲解,并介绍个税的计算方法和计税基数确定方法。

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常见的个人所得税案例,进行实例分析和计算演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熟悉个税的计算过程。

4.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分析和讨论个人所得税的减除和减免政策,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5.操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操作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个税的申报和缴纳程序。

6.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反思自身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布置和实操操作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问题,确保教学效果。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征收范围。

2. 使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3. 培养学生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1.1 个人所得税的定义1.2 个人所得税的性质和作用2. 个人所得税的分类2.1 工资、薪金所得2.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2.3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2.4 稿酬所得2.5 劳务报酬所得2.6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2.7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2.8 财产租赁所得2.9 财产转让所得2.10 偶然所得3.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3.1 居民纳税人的征税范围3.2 非居民纳税人的征税范围4.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4.1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算方法4.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算方法4.3 其他各类所得的计算方法5.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5.1 免税项目5.2 减免税项目5.3 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分类、征收范围、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2. 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分类、征收范围、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个人所得税的具体计算和优惠政策适用。

3. 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案例和教学课件。

2. 收集最新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和法规。

3. 准备税收calculator 或相关软件,以便进行个人所得税计算演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个人所得税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定义、性质和作用,使学生明确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含义。

3. 分类讲解:分别讲解各种个人所得税的分类,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稿酬所得等,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所得的征税规定。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税率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3.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4.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5.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征收范围、税率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征收范围、税率和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3. 采用讨论法,探讨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税收的概念和作用,引出个人所得税的话题。

2.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情况。

3.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使学生明确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和范围。

4.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让学生掌握不同收入层次的税率标准。

5.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

6.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引导学生了解税收政策对个人的关怀。

8.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堂反馈:课后收集学生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讲解个人所得税与其他税种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税收体系。

2. 介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税收政策的演变。

3. 分析国内外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差异,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解答学生关于个人所得税的疑问。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税务人员、纳税人等角色,模拟实际纳税过程,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024年度税收教案个人所得税

2024年度税收教案个人所得税
税收减免
针对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等特定人群,以及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实行税收减免政策。
2024/2/3
16
实际操作中注意事项
纳税人应遵守税收法律法规,不 得采取虚假申报、逃避缴纳税款 等违法行为。
纳税人应关注税收政策变化,及 时调整自己的税务筹划方案,以 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 。
2024/2/3
在跨境投资前,深入了解投资目的地的税收政策 ,包括个人所得税税率、税收协定等,为合理避 税提供依据。
合理规划资金出入境时间
通过合理规划资金出入境时间,避免在税收高峰 期进行大额资金转移,降低跨境投资涉税风险。
3
利用双边税收协定
充分利用我国与投资目的地国家签订的双边税收 协定,避免双重征税,降低跨境投资税负。
国外发展历程
西方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相对完善,历史悠久。以美国为例,其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源于19世纪末期,经过一个 多世纪的发展和完善,现已成为全球最复杂、最完善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之一。在征收管理、税率设计、费用扣除 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2024/2/3
7
02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与调整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 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 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 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 从其规定9。
各项收入计算规则详解
工资、薪金所得
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024/2/3
2024/2/3
25
企业高管个人所得税优化方案设计
股权激励税收筹划
针对企业高管获得的股权激励, 通过合理规划行权时间、持股方 式等,降低股权激励所得应纳税

个人所得税的教案

个人所得税的教案

个人所得税的教案教案标题:个人所得税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表。

3. 理解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表。

教学难点:1. 税率表的理解和运用。

2. 运用个人所得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讲义或教材:包括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税率表。

2.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和标记工具。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与学生讨论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2. 解释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表,包括不同收入水平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3. 通过示例演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个人所得税。

2. 引导学生讨论个人所得税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和作用。

3. 鼓励学生提出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规划个人收入,以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五、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总结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税率表。

2.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 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税收制度的相关知识。

教学方式:1. 教师讲解和示范。

2. 学生练习和讨论。

3. 小组合作和个人思考。

教学评估:1.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

2. 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思考。

3. 学生在拓展应用环节中的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税种和税收制度。

2. 组织学生参观税务机关或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深入了解税收实践和政策。

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教案

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教案

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教案一、课题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的项目类别。

- 理解各项专项扣除的具体含义、扣除范围和标准。

- 能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包含专项扣除后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纳税意识,理解税收政策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的六大项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及其具体扣除标准。

- 能够正确运用专项扣除知识计算个人所得税。

2. 教学难点- 理解大病医疗专项扣除中的自负费用的界定以及扣除限额的计算。

- 在实际计算中,综合考虑多种专项扣除项目的叠加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专项扣除的概念和应用。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模拟计算法:让学生模拟计算个人所得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工资条,上面列有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项目,以及代扣的个人所得税金额。

- 教师讲解:“同学们,大家看这张工资条,上面有一项是代扣的个人所得税。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个人所得税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涉及到的税种。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项非常利民的政策——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一下。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设置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吗?这对我们个人和国家有什么意义呢?”- 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初步想法,教师不做评价,只做记录。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发放资料-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份关于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的资料,资料上详细列出了六项专项扣除项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的基本内容。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教案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教案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个人所得税及其作用;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3.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4.认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

二、教学重点1.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2.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

三、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和问题解决法。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从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情况,如工资收入、奖金收入、投资收益等。

步骤二:概念解释通过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依法支付的,对其取得的各种收入按规定比例缴纳的一种税收。

步骤三: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1.先容税法的适用范围,即哪些人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2.介绍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主要是综合法与分类法。

3.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速算扣除数)×税率-速算扣除数。

4.示范演算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的计算过程。

步骤四: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解释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赡养老人等支出可享受相应的减免政策。

步骤五: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1.介绍纳税人的义务,如按时足额缴纳个人所得税、申报个人所得税等。

2.讲解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流程和注意事项。

步骤六: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步骤七:小结与反思对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指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六、教学资源课件、教材、练习题、实例分析。

七、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估。

八、教学拓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所得税的实际计算练习,以增强他们对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的掌握。

同时,可以就实际纳税人的案例展开讨论,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具体应用。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3. 培养学生正确纳税的意识和法律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3.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4. 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5.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3.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特点、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优惠政策,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课后自主探究个人所得税的相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税收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

2.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阐述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分类、税率等。

3.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详细介绍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等计算方法。

4.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介绍免征、减征、抵免等优惠政策。

5.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个人所得税知识的理解程度。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优惠政策,分享学习心得。

8. 任务驱动: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个人所得税的相关问题。

9.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10.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个人所得税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记录: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电子教案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电子教案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法规。

2. 使学生掌握计算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正确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a. 个人所得税的定义b. 工资薪金的含义c.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2. 个人所得税的法律法规a.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制定和修订b.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和税率c.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法规b. 计算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方法和步骤2. 教学难点:a.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b. 各种扣除项目的理解和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和课件。

2. 计算器、表格等教学工具。

3. 相关案例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的定义,解释纳税义务人的概念。

3. 讲解法律法规:阐述个人所得税法的制定和修订过程,解读征收范围和税率。

4. 计算方法讲解:介绍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解释各种扣除项目的含义和应用。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和缴纳方式。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疑问。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扣除项目,分享心得体会。

3. 问答游戏:设计问答游戏,测试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设计有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个人所得税【学习要求与目的】1.了解个人所得税法概述、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等基本征收制度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3.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计算【学习重点】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基本计算【学习难点】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授课班级】2011秋会计电算化班【授课人】张士杰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明确了纳税人、税率及如何计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个人所得税。

同学们!想一想:你都知道哪些个人收入方面的所得引出今天讲的题目——个人所得税(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即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征税对象不仅包括个人,还包括具有自然人性质的企业。

(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三)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和税率1.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2.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的税率体系。

所得项目不同,规定不同。

详见课本P182-183(四)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重点介绍: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

1.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月收入额-35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3-8】某纳税人2011年11月工资为5600元,该纳税人不适用附加减除费用规定,计算其当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5600-3500=2100(元)应纳所得税额=2100×10%-105=105(元)引出速算扣除数(用数学方法计算出)例题:刘某2011年8月取得工资30000元,进取奖2000元,计算其当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解法一:应纳税所得额=30000+2000-3500=285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额=28500×25%-1005=6120(元解法二:应纳个人所得税额=1500×3%+3000×10%+4500×20%+(28500-9000)×25% =45+300+900+4875=6120(元)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题:某个体工商户,全年生产经营收入总额为100000元,成本为40000元,费用为7500元,损失为2500元。

计算该个体工商户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7500-2500=500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额=50000×20%-3750=6250(元)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减除必要费用,是指按月减除3500元。

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纳税年度收入总额-必要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3-9】2011年10月,张三与某单位签订承包合同经营该单位招待所,承包期5年。

2011年实现承包经营利润50000元,合同规定承包人每年上缴其营业利润的20%作为承包费。

计算张三2011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2011年张三应纳税所得额=50000×(1-20%)-(3500×3)=29500(元)2011年张三应纳个人所得税额=29500×10%-750=2200(元)4.劳务报酬所得(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2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 20% )×20%(3)每次收入超过20000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 20%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3-10】某歌星一次性取得表演收入40000元,扣除20%的费用后,应纳税所得额为32000元,计算其应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40000×(1-20%)×30%-2000=7600(元)5.稿酬所得:按次纳税,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收入为一次(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元)×20%×(1-3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 20% ×(1-30%)【例3-11】某作家一次性取得未扣除个人所得税的稿酬收入20000元。

计算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20000×(1-20%)×20%×(1-30%)=2240(元)6.利息、股息、红利、偶然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备注:自2008年10月9日起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的个人所得税。

(五)注意几点1.外籍人员和在境外工作的中国公民(包括华侨、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的工资、薪金所得,增加了附加减除费用的照顾——在扣除35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减除1300元。

2.免征个人所得税的规定(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5)保险赔款;(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10)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3.不属于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1)独生子女补贴;(2)托儿补助费;(3)差旅费津贴;(4)误餐补助;(5)三险一金(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六)课堂练习张某是我国一位医学专家,每月工资薪金收入7000元,其中包括政府特殊津贴600元。

2011年,张某与李某合作出书取得稿酬20000元,两人按5:5分成;张某购买某生物制药公司股票,年终分红取得4000元现金股利收入;张某为某医学院校做报告2次,每次取得收入2500元,全年共取得报告收入5000元。

根据以上情况,请回答如下问题:1.张某全年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元元元元2.张某个人工资薪金收入中的政府特殊津贴600元()A.属于减征收入B.属于免征个人所得税收入C.属于正常应税收入D.属于扣除费用3.下列张某稿酬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额计算正确的是()×50%×20%=2000元×50%×20%×(1-30%)=1400元C.(20000×50%-800元)×20%×(1-30%)=1288元×50%×(1-20%)×20%×(1-30%)=1120元4.张某年终取得4000元现金股利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元元元元5.为某医学院校做报告的收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某医学院校做报告的收入为张某取得的劳务报酬收入B.为某医学院校做报告的收入,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840元C.为某医学院校做报告的收入,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800元D.为某医学院校做报告的收入,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680元答案:(七)课后作业李教授系中国公民,现在国内某大学任职,2011年12月份取得收入情况如下:(1)当月工资收入3400元,奖金收入3000元。

(2)受科普出版社委托,为其编写《心理咨询》一书。

按照协议约定,出版社于12月20日支付给李教授稿酬19000元。

(3)12月25日,受科技公司培训部邀请,为该公司员工进行心理咨询讲座,科技公司支付给李教授讲课报酬3900元。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我国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征税项目包括()A.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B.保险赔款所得C.股息、红利所得D.特许权使用费所得2.关于12月份李教授取得的工资和奖金收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月李教授取得的工资和奖金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为185元月李教授取得的工资和奖金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为505元月李教授取得的工资和奖金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本人于年末缴纳月李教授取得的工资和奖金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本单位代扣代缴3.关于稿酬和讲课报酬,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劳务报酬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B.李教授稿酬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由科普出版社代扣代缴C.李教授讲课报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由科技公司代扣代缴D.稿酬所得和讲课报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由李教授自行缴纳4.关于李教授取得的稿酬和讲课报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稿酬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2128元B.讲课报酬应缴纳个人所得税780元C.稿酬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3040元D.讲课报酬应缴纳个人所得税620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