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 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新课程改革利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是课程与教学改革实施的主力军,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新课程改革才能落到实处。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在新时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重要是育好人。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关爱下一代身心健康的重任。
因此我们不但需要牢固的专业知识,更要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思想品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要矢志不渝,一心扑在教育事业发展上的奉献精神。
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要胸怀一颗仁爱之心,本着“以人为本”的高尚思想品德去教书育人。
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爱心施教,它是一种始终贯穿于德、智、体、美、劳五育过程的教育。
爱心施教没有明确目的指向性,只要求教师自觉的运用,以爱心作为教学内容的教育,在德育的一部分。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职业用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积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是“以人为本”的核心。
尊重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较差和不重视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绝不用讽刺的言语来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体罚学生,与此同时还要教育其他学生关心帮助他们。
2.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也就是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即“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安心本职工作的集中表现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的具体表现,是追求自身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和最可靠的途径。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挑战和要求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挑战和要求1、结合自身体会,?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三个挑战.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二是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三是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教师要有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心理教育能力就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发展个性的能力.教师具备了心理教育能力,就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塑造学生的灵魂;就能将自身的优秀素质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变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教师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会关心、会自我教育,有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2)教师应该具备一种反思的能力.过去教师工作往往被当作一种简单操作的技术工作来看待,先观摩别人的课,然后自己模仿.这种技能的训练是由外到内的过程,没有关注教师自身的经验与技能.因此,必须有一个肯定教师个性化发展的评价观:教师的成长是个性越来越鲜明的过程,要在发展中体现出每一个教师的个性,不能千篇一律.(3)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去.一个好的课件制作还得靠教师,因为他最熟悉学生,他创造出来的内容最适合学生,因而是最有价值的.(4)教师应具有健全的专业情意.对待职业的态度、情感、需要、创新精神、自主意识等都将影响教师的职业行为.专业情意健全的教师,往往善于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能够民主管理、公正处事、平等待人、尊重学生人格,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做到胸怀坦荡、宽容守信,善于遵循教育规律,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2、请结合实际分析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体现了自身的诸多特征:(1)综合性与开放性——探究学习的一个初衷是要消除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分科学习的弊端.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学习提供了综合学习的机会,通过围绕某个问题组织多方面跨学科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且,探究学习的许多内容是学校无法提供的,其涉及的面相当广泛,既使在同一主题下,研究的视角或切入口也有相当大的灵活度,因而教师和学生须要更多地发挥创造性.(2)主动性与自主性——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发现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从选题、组织课题组,到实施研究、撰写课题报告都是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只是承担指导者的角色.(3)探究性与创造性——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方式.广大中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的身心发展时期,探究学习也正适合他们的个性发展,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对未知的结论层层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结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学生创造性的发挥.(4)实践性与过程性——探究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探究学习的始终.学生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更多的是获得直接经验,并在探究的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相对于接受学习,探究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从中感受到探究的魅力所在.(5)互动性与灵活性——探究学习是一个多向互动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是学习主体和学习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生生间的交互学习来进行探究学习.同时,其学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交流和合作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灵活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6)层次性与超越性——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在专题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有的专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得较为紧密,有的专题更偏向学术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在强调层次性的同时,也强调要发挥超越性的一面,要让学生大胆地怀疑,大胆地猜测,从而创造性学习,不断地向自我挑战和超越自己.3、举例说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支持策略.答:对策一,需要进一步弄清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对策二,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位置;对策三,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对策四,选用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4、结合实际阐述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答:(1)依据教学目标:每个单元、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比如要使学生知道某个概念、明白某种原理,或掌握某项技能等等.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2)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也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务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也有不同要求.如在语文学科中讲读那些带有文艺性的记叙文,最好配合再造形象,应该通过提供某些情景的媒体,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唤起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景象和情节的想象,为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提供条件,使之加深理解和体会.又如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概念、法则和公式都比较抽象,要经过分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应该提供生动、形象、富于变化的媒体教材,才能帮助学生理解.(3)根据学生变量,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比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要比逻辑抽象的思维和记忆发达,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对他们可以较多地使用电影、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要生动形象,重点突出,色彩鲜艳,最好多配以动画,每节课使用的次数不宜过多,解释要细致一些;使用录像和电影也宜选用短片,动画镜头可以多一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概括和抽象的能力发展起来,感知的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延长,为他们选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广泛一些,传递的内容则增多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增加了理性认识的分量,重点应该放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上,同一种媒体连续使用的时间也可以长一些.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1.进取心理与挫折心理的碰撞进取心强是青年教师心理状态的主流.但是,对于多数青年教师来说,由于他们主观上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心理准备不足,对教师工作的困难和复杂程度认识不深,加之缺乏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素养,又初涉教育工作,缺乏实践经验,教学业务能力较弱,一时难以适应教师角色,因而存有挫折心理,情绪波动和情感变化较大.再加上教师待遇偏低,校外高收入的诱惑,更增强了他们进取心理与挫折心理的碰撞强度,进而阻碍了他们迅速进入教师角色.2.师表要求与青年心理的矛盾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广大青年教师追求的心理目标.他们处于青年时期,情感丰富,才思敏捷,富有朝气,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师表,热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但是,由于他们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内涵认识不深,对为人师表要求的艰巨性复杂性的心理准备也不足,往往呈现出心顺了大干一场,心不顺就对付一阵的心理状态,缺乏对学生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的循循善诱精神.这种师表要求与青年心理的矛盾,使他们在初涉教师角色中,表现出情绪不稳,情感起伏较大的特征.3.竞争心理与压抑心理的冲突勇于竞争是当代青年教师显著的心理特征.他们渴望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参与平等竞争,施展才华学识.但是,由于他们一方面初涉社会,人生阅历浅,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力较弱,往往过高估计了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在初级阶段既想尽快胜任教育工作,参加讲师评聘,又考虑必须认真处好上下级和同事间的关系,加之客观上职称评聘、奖金分配、分房等“论资排辈”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影响,使他们既渴望参与平等竞争,脱颖而出,又苦于成家立业的奔波和部分政策制度措施有待完善的困扰,时常发生竞争心理与压抑心理的激烈冲突,往往出现过度紧张、焦虑、烦恼、忧郁的心理失衡状态,个别的导致神经官能症或心理变态的发生.(二)成熟阶段的心理冲突及其形成因素青年教师在走向成熟阶段中,集中表现为完善教师人格的心理冲突.据调查分析,此阶段青年教师大体有三类设计方案,其心理冲突具体表现及其形成因素为:1.加紧完善教师人格型他们大多是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他们较早地确立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志向,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较为融洽,进而在教学或科研工作中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因此,他们下定决心,再接再厉,加紧完善教师人格,力争再上一层楼.他们的心理状态,集中表现为进取心理与焦虑心理的矛盾,有时因某种挫折或困惑,表现出过度紧张和急躁不安的情绪.2.先紧后松完善教师人格型他们晋升为讲师,表明自己在初级阶段努力的成功,成功之余何不松弛一下!可见他们的心理特征,集中为甘居中游与不甘落后的心理冲突,突出表现在自以为不如自己的某青年教师做出了突出贡献或教学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时,会产生一些情感振荡和情绪起伏.3.放慢完善教师人格型在初级阶段中,有少数教师较长时间陷入不切实际的旋涡之中,他们迟迟进入不了教师角色.后几经挣脱,方减轻些心理冲突,终于评上了讲师,自以为大功告成,可以转移兴趣中心,热衷于家庭生活,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至于完善教师人格就慢慢来吧.以人生一回何必那么苦自己为宗旨,进取意志重又消退.因此,他们的心理特征是追求安逸与害怕落伍的冲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适当的心理调节对于缓解青年教师的心理冲突,解决青年教师的心理矛盾,完善教师人格,进而提高青年教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简述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新要求
简述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新要求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自我更新、自我反思、加强与同伴合作。
标签:课程改革更新反思合作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也改变了我们原有的经验和习惯。
新的理念不断涌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去面对,去反思,去探索,去解决。
特别在语文的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要善于自我更新、自我反思、加强与同伴合作。
一、自我更新,在更新中重塑知识新素养魏书生说:“同样是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
同样一篇文章,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
换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索然寡味,忽而闭目养神,忽而惊觉欠伸,上课简直成了受罪。
课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异。
”语文课程涉及的面极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丰富自己的阅历,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勉的切入点。
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
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
在对新知识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夯实你的文化知识基础,才能使你在语文课堂上信手拈来,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那么如何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呢?阅读专业书籍当然必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语文专业知识,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艺理论、写作学等,是评价一个语文教师功底如何的基本标准。
其次还应该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必然与其他学科发生联系,教师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有益于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要提高文学素养,要拓宽文化视野,还得听从鲁迅教导“读书要像蜜蜂采蜜一样杂采众家”,多看“闲书”,除了经典名著外,语文老师还应该读精的、新的、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凡是学生应该读的、适合学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教师都必须读。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是指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突出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自主发展。
2. 强调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让学生具备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3. 倡导多元评价。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不再局限于老师的单一评价,而是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学科知识、学习方法、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
4. 实施个性化教育。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 推行终身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注重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
以上就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是为了让我国的基础教育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更多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 1 -。
新课程改革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新课程改革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新课程改革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啊!你说要是一门课的课时太少,那学生学得不就不够扎实吗?可是要是一门课的课时太多,那学生的负担也太大了吧!所以说,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好解决呢!我们来看看这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它要求我们在整体上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让他们在不同的阶段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哦!因为我们需要考虑到每个阶段的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才能为他们量身定制最适合他们的课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设置这些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呢?其实,这个问题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因为每个学校、每个地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
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参考一些经验教训,来为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比如说,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置课程门类。
如果一个学生对科学特别感兴趣,那么我们就可以为他设置更多的科学课程;如果一个学生对文学特别感兴趣,那么我们就可以为他设置更多的文学课程。
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发挥出更大的潜力了。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
所以说,在我们设置课程门类的时候,也要适当地安排一些基础课程,让学生打好基础。
这样一来,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了。
除了课程门类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到课时的设置。
有些家长可能会担心,如果课时太多的话,会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压力呢?其实,这个问题也不用太担心。
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减轻学生的负担。
比如说,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一些讨论和交流,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了。
当然了,我们在设置课时的时候,也要注意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有些学生可能比较内向,不喜欢在人前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有些学生可能比较外向,喜欢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下:
1. 注重素质教育。
应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社会、艺术、体育等方面的能力。
2. 强化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促进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一种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方式,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5. 推进多元化教育。
教育应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推进多元化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途径和选择。
6. 重视评价和反思。
评价和反思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发展。
7. 重视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应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实践和创新教育,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推进多元化教育,重视评价和反思,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
- 1 -。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教育文档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新课程改革利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是课程与教学改革实施的主力军,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新课程改革才能落到实处。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在新时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重要是育好人。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关爱下一代身心健康的重任。
因此我们不但需要牢固的专业知识,更要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思想品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要矢志不渝,一心扑在教育事业发展上的奉献精神。
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要胸怀一颗仁爱之心,本着“以人为本”的高尚思想品德去教书育人。
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爱心施教,它是一种始终贯穿于德、智、体、美、劳五育过程的教育。
爱心施教没有明确目的指向性,只要求教师自觉的运用,以爱心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在德育的一部分。
作为教学内容的教育,德的核心,教师职业用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积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是“以人为本”的核心。
尊重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较差和不重视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绝不用讽刺的言语来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体罚学生,与此同时还要教育其他学生关心帮助他们。
2.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也就是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即“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安心本职工作的集中表现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的具体表现,是追求自身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和最可靠的途径。
新课改体育课的要求
新课改体育课的要求
1. 新课改体育课要更加注重趣味性呀!就像踢足球,不能只是枯燥地练习传球射门,得设计些有趣的比赛或游戏呀,让大家玩得不亦乐乎的同时又能进步,这样学生们才会更积极嘛!
2. 得强调个性化培养呢!每个人的体育特长和兴趣都不一样呀,不能像大杂烩一样教,比如有的同学擅长跑步,那就多给他些针对性训练呀,这难道不是更好的方式吗?
3. 新课改体育课要增加多样性啦!不能老是那几样运动呀,像体操、武术这些也得带大家体验体验呀,让孩子们的体育世界丰富多彩起来呀,多有意思!
4. 实践操作得大大加强呀!不能光嘴上说怎么做,得让学生真正去做呀,就好比学投篮,得让他们一次次去投,才能找到感觉嘛,不然怎么能学会呢?
5. 团队合作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哟!体育活动中有很多是需要团队配合的呀,像篮球比赛,大家得学会互相协作呀,这样才能赢呀,这道理多浅显呀!
6. 安全问题绝对不能忽视哇!就像爬山,如果不注意安全那可不得了哇,所以要做好各种保护措施呀,让孩子们开开心心锻炼,平平安安回家呀!
7. 评价方式也要改变呀!不能只看最后的成绩呀,平时的努力和进步也要算进去嘛,就像一个同学虽然暂时跑不快,但一直很努力在提高,这不也应该得到肯定嘛!
8. 教师的引导作用很关键哇!老师就像领路人呀,得带着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走哇,比如怎么避免受伤呀,怎么提高技能呀,得教到位呀,不然学生怎么知道怎么做呢?
9. 家长的支持也少不了哇!家长不能觉得学习重要就不让孩子上体育课呀,体育好对学习和生活都有帮助呀,家长们要明白这点呀!
结论:新课改体育课真的太重要啦,需要各方面都重视起来,一起努力,让孩子们的体育课变得更有趣、更有效,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建立新的课程结构,注重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制定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制定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
3. 改善课程实施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提倡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4. 规范教程的开发与管理:制定教程开发与管理的规范,建立完善的教程审查和更新机制,确保教程的科学性、系统性、连贯性和适应性。
5. 建立新的课程评估体系:建立新的课程评估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完善学生评价机制,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鼓励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创新。
此外,新课程改革还包括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改革,旨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新课改要求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误;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分等级,而是激发前进;不把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当作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导学案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
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
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一、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
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
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新课改对体育教学要求
新课改对体育教学要求
1. 新课改要求体育教学得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呀!就像我们不能要求一棵杨树长得跟柳树一样,每个学生身体素质和兴趣都不一样呢!比如在篮球课上,有的同学擅长投篮,有的同学更喜欢防守,那老师就得根据他们不同特点来教嘛。
2. 新课改不是强调要让体育教学更有趣味性吗?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好比上课就像一场好玩的游戏,得吸引同学们积极参与呀。
像组织一些趣味运动会,大家玩得开心,也锻炼身体了。
3. 新课改下体育教学得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啊!这就好比一群狼合作狩猎一样重要呢。
比如踢足球比赛,大家就得互相配合,不能各顾各的呀。
4. 新课改说体育教学要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呢,这太对了吧!就像我们平时走路、爬楼梯也是一种运动呀。
在教学中多设置一些生活场景的活动,多有趣。
5. 新课改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己呀,不然怎么教好学生呢!就像将军得有本事才能带好兵一样嘛。
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就是很有必要的嘛。
6. 新课改强调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呢,这多重要啊!好比身体是硬件,心理就是软件呀。
比如学生比赛输了,老师得及时疏导,让他们重振信心呀。
7. 新课改下体育教学不只是教会技能,还得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呢!这就好像种下一颗热爱运动的种子呀。
想想看,以后他们都会自觉运动,多好。
8. 新课改的体育教学得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呀!这就如同在一个温暖的家里大家都很放松一样。
老师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大胆去尝试。
9. 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这些要求真的太有必要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健康、活泼、全面发展的学生呀!。
新课改对英语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改对英语教师的新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迅速推进,教育改革成为多个国家的重要议题。
对于教师来说,改革的洪流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改作为一项重大教育改革举措,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英语教师的职责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挑战。
一、深入理解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使其成为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英语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要求,转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拥抱多元化的教育资源新课改倡导教育资源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英语教师应积极拥抱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资源,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互联网资源和在线教育平台等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习资源。
三、注重跨学科的教学实践新课改强调知识的互联互通,要求学科之间实现有效的融合。
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通过创设相关的场景和情境,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意愿。
例如,可以将英语与科学、地理等学科相结合,开展相关主题的英语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课外拓展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专业发展新课改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包括对其自身素养和专业发展的要求。
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新要求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新要求一、新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改革主要体现于以下“六改变”:(1)改变过去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去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积极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在学科课标中,提出了“三维目标”,不仅强调知识和能力,更强调过程和方法,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的心灵,关注人的素养。
知识层面:知识与技能思维层面:过程与方法育人层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应包含三个层面:知识、思维、育人。
任何一门学科功能都是以育人为旨归。
让学生学会求知,又要学会做人,应成为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
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学生是学校、课堂、学习的主人。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中指出:“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成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
国家对新课改的政策
国家对新课改的政策一、制定课程方案和标准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新的课程方案和标准,以确保教育内容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新方案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科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均衡发展。
二、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新课改政策下,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得到了更新。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推进素质教育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应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拓展课程和社团组织等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政策下,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国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方法。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研讨等活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和实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六、完善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课改,国家完善了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
在评价方面,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表现。
在考核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同时,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七、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国家积极推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确保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通过加强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同时,关注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如贫困地区学生、残疾学生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八、加强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为了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国家加强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新课改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新课改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我们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当我们走进新课程的时候,如果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种改革的必要性,那么就难以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增强投身改革的自觉性。
众所周知,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就是要为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人才。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教育就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实际上就把教育的社会功能定位在“传承文明”,而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传承文明”,更需要“开拓创新”。
正如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造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传道、授业、解惑”这种传统的教育功能,基本没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功能,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而,基础教育课程应当进行改革。
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能力要做相应的调整。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
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新课改新的要求
新课改新的要求政治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杜绝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
新课程改革,使教材更加条理化、生活化,知识的容量也更大、更新。
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1.注重资料积累,增强教学趣味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不仅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讲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在当今的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从课堂以外的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这就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建立“教学资料库”,并随时充电,需要时从中提取,方便快捷;在教学中利用资料,使教学做到有理、有据、有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学习、主动探求而获取知识的乐趣。
2.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吸引力。
缺乏吸引力是政治课教学历来存在的问题之一,这一局面不扭转,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将无从谈起。
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在教学中始终把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新的课程标准》高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备受学生青睐的,分组讨论、自由辩论收到了以往课堂预想不到的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3.教学手段多样化,激发学生求知欲。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
但是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就必须学习一定的抽象理论知识,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要使他们理解并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并非易事。
生活化的素材有时是简单的语言很难再现出来的,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
新课改、新变化、新要求
新课改、新变化、新要求首先改革给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求:把握方向,实施科学管理。
高中的课程改革大大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增长的共鸣,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活动的意识明显增强、活动的能力也不断的提高。
学校所有的体育教师共同在这个过程当中去学习、去研究、去交流教学经验,来提升自己的水平。
体育教师主动构建课程能力在明显增强,创造能力也不断地在激发,所以尽管课程给体育教师带来压力,但同时看到更多是带来动力。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教学能力在不断的提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感受改革的变化:“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选项教学通过自己的兴趣去学习,教学更有目的性,体验的时间更多,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加发挥你的积极性,更好地配合老师去完成每一项任务和工作,不断增加自己的适应能力。
新的课程目标引领内容,给我们的高中学生带来了比较深刻的、全面的,且非常有益的变化。
作为高中三年的体育课,就是希望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知到知,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参与到参与,从不太会合作到很善于合作,激发运动兴趣,培养运动技能。
二、新课改对体育老师提出更高要求第一体育老师课程实施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发挥。
第二一些有体育专长的体育老师,他们的专长、他们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但在新的课程标准背景条件下他们的专长得到了更进一步地发挥,所以他们觉得学有所长、长有所用。
第三个就是通过新课程的实施,体育老师对某一专项的技能知识、理论知识必须有比较深的理解和把握,所以明显地促进了体育老师们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
三、改革带来学校的变化:求实、继承、创新与发展鲜明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体育课程改革发挥了体育专业人才的优势,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专业发展,丰富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学校体育和社会的社区体育变化融为一体。
体育课程改革对于学校的管理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课程资源的配置,尤其是体育资源的配置,困难也是比较大的。
学校要把加强体育资源的配置、加强对体育设备的投入,作为学生自己需要的课程改革的一种能力来体现,保证资金到位、满足基本需求;同时学校也要从各方面的来整合现有的资源,为体育课程改革来服务。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改革, 旨在推动教育现代化, 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要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心地位,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机会,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二、强调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艺术素质和实践能力等。
教育者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竞争的能力。
三、推崇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要推崇探究式学习,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活动,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
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
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四、注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要注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即教育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教育者应该关注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注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推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五、强调教育的国际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要强调教育的国际化, 即教育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国际化。
教育者应该关注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 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教育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 积极推进教育改革, 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做出贡献。
新课改 新理念 新要求
新课改新理念新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适应农村中学新课程改革政治教学的几点经验和体会。
树立信心,从农村中学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就一定能适应新课改要求。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给农村中学的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农村中学由于缺少政治新课程的教学经验,许多老师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或多或少产生了不适感。
如何尽快适应农村中学政治教学新课改的需要?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对新课程教学要充满信心新课程的全新内容和结构对每一位农村初中政治老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只要每一位相关教师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积极钻研新教材,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不断给自己“充电”,积极探讨、研究新问题,大胆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就一定会在探索教育教学新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
”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每学期我都会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依据新课程的要求,指导学生课前如何预习,如何提前准备和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应如何听讲、思考,如何活动、讨论和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后如何做练习题,如何复习及如何进行记忆……另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班中选出一些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让他们总结出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课堂上让他们介绍给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经验,使学生掌握比较贴近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有时甚至直接让好生与“差生”结成互帮互助的“对子”,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三、要强制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倒不难,但要把这些方法应用到学习中,还需要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政治的教学变得輕松自然,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比如:我所教的农村中学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刚开始上新课程的时候,根本无法实现学习的自主性。
在活动时,往往不知所措,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对讨论也不习惯,课堂发言消极,甚至一言不发,课堂气氛沉闷,预备好的教学方案无法顺利实施。
新课程、新要求、新对策
新课程、新要求、新对策新课程将给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
如何认识和应对即将到来的高中新课程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高中新课改改了些什么?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以前,我们的基础教育是精英教育,一种淘汰和选拔的教育(当然在特定的阶段有他存在的理由)。
现在,我们的教育价值观向大众主义转变,强调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不同领域的人才。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你需要什么,我给你什么。
”而不是“我给你什么,你接受什么。
”如高中新增的选修课,占总课程的30%多。
这也就意味着,整个高中阶段有一年多的时间,学校不再硬性要求学生学习教材的内容了,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选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2、扩大选修课的比重根据方案,对现行的高中课程做了大规模调整,改变传统的语文、数学、外语等分科,新的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新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每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涉及到12-13个科目。
其中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择。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为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校将建立校内选课指导制度。
高一年级主要学习必修课,高二、高三则可学选修课。
同时,对学生来说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性,可跨年级、跨学科选课、真正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新课程实行学分管理更值得一提的是,实行新课程改革,高中学生的修习课程通过学分制来管理。
每个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经过规定的学时、规定的方式学习,达到质量要求后,就可以获得一定学分。
学生3年内必须获得必修学分116分(包括综合实践活动23学分),选修学分在28分以上(其中学校课程至少获得6学分),总分达到144分方可毕业。
学分制管理让学生可以更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过程;大比例可跨班级“走课”的选修课真正敲响了兴趣特长的大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燕荣新课改新要求自远古教育兴起开始,教育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从各式各样的教育:最原始的模仿到现在的班级制都经历过一个漫长的时期,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时代的教育必须迎合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应运而生,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也要迎合高速发展的经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在稳定的社会背景下,进行改革。
新课改就是其产物,新课改,新发展,新要求。
它是及时应对传统教育的诸多漏洞而产生的,它是一把犀利剑刺破应试教育的面纱,它是走向素质教育的门票,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式。
新课改是在强烈抨击传统教育下产生的,它针对性的对传统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
由此,新课改以改革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改变传统教育中高分低能的现象为目的,新时代的课改,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校要积极组织课改,为课改的进行做好铺垫;教师要大力实施新课改,使课改的施行得以保障;学生更要尽快接受新课改,使自己更好适应新课改;家长要积极配合新课改,以至新课改又好又快地实施下去。
我们要了解新课改的要求,就必须要先了传统教育的弊端,下面由我作为一个物理准教师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吧。
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种种弊端。
1、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不能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发展要求;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强调课程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程管理过于集中。
要求所有学生必须用同样时间、同样进度学习同样内容,达到同样的要求。
2、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
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
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被动地学习,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发展。
它是求升学率,基础教育出现畸形发展现象,高等教育接纳的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存在重智育、轻索质的倾向,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人格索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3、热衷于书本知识的追求,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厌学情绪不断加重,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如果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应试教育”。
面对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茫然不知何物。
当前,我国高师课程改革与中小学课程改革都正在进行,都各有成就,但却是各行其是,缺少沟通,很难同步进行。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除了几所直接承担教育部任务的重点师范院校外,其他地方师范院校参与的力度不大,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也没有在相关的高校和院系得到应有的宣传。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例,很多大学的中文系教授甚至都不知道所谓何物。
教师不了解的必然后果就是,即将走进课堂的准教师也无法了解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关注和期盼下,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努力,实验工作正在全国逐步展开,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也是前几次改革不能比拟的。
这次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所以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长、广大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们,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改革潮流之中,要尽快的走进新课程、了解新课程、感受新变化。
同时为了达到课改的要求,对于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有新的要求。
学校对准教师进行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的思想教育,指导师范生上课,锻炼备课、上课的技能或充当教学助手,注重帮助师范生养成研究自己教学的习惯和能力,以及反思本身教学和研究教学情境的能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后备力量。
(1)改变教育实习观念,建立新的教育实习和教师教育观要建立以新型反思型教师为目的的教育实习观。
这种新的实习观就是要从领导到教师到学生自身都树立起把学习如何教学贯穿于教师的整个生涯的意识,并以反思作为教学的基本特点。
用温特的话说,无论教育实习工作做得多么好,我们至多只能把师范生培养成为能教学的人。
真正的教师除了致力于帮助师范生养成研究自己教学的习惯和能力以外,更为主要的是要帮助师范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承担起责任。
这样的教学实习才不是程式的、经验的,而是探索型的、研究型的。
而探索和研究型的教学实习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反思性。
(2)改革各科教学论教学,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的素质改革各科教学论的学习就包括:①将平时的基本素质训练与教学论结合起来。
比如教师的基本素质“三笔一话”都可以通过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得到锻炼。
另外鼓励学生开展“演讲与口才”活动或者增设此类课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基本智慧。
②除了要强化实习前基本技能训练以外,更为重要的是从教学形式方面,要重视师范生的直接体验与活动。
各科教学论学习必须给学生系统直观的课堂情形,让学生体验真正的课堂。
如看教学实录片、优质课和课件,提前分配实习学校等。
③加大学科教学论的课时数,确保学生素质到位。
学科教学论应开设基础理论和技能培训两个模块,等等。
(3)加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互利互惠科学指导专业发展学校打破了大学与中小学彼此隔绝的局面,不仅使中小学的问题能及时反应到大学及其教师教育的课程与计划中,大学也给中小学带去了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促进了双方课程与教学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同时又建立了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
通过合作又形成优化组合的合作指导小组,对实习生进行诊断型指导,保证了教育实习的有序性与高效性。
这种合作既为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电为在职教师提供了了解和学习新理论、新方法等专业发展机会。
(4)规范管理和评价,强化实习效果教育实习管理由高师院校负责,中小学对实习活动只是被动地接受的局面必须打破。
大中小学必须共同参与、组成资源优化配置的合作指导小组,加强对教育实习多位一体的联合指导,开展教育实习的科学计划、组织实施、以及规范科学的评价,确实保障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的专业化能力的发展。
比如建立中学指导教师档案管理制度,奖励优秀指导教师,等等师范院校对教育实习的评价应该以诊断性评价为主指导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要使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从而全面地、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实习和教师指导做出科学、公正的评估,比如形成指导记录档案、课堂听课和评课登记等。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三级课程管理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的权力部分地下放给了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
教师不再是课程产品的被动“用户”,而是课程产品的决策者、生产者、创造者、评价者和管理者。
教师专业化是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最直接要求。
在理念上,要求教师将教育的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相结合,改变以往过于强调灌输、教师主导和书本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师素质上,新一代教师必须具备;(一)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要建立以新型反思型教师为目的的教育实习观。
这种新的实习观就是要从领导到教师到学生自身都树立起把学习如何教学贯穿于教师的整个生涯的意识,并以反思作为教学的基本特点。
用温特的话说,无论教育实习工作做得多么好,我们至多只能把师范生培养成为能教学的人。
真正的教师除了致力于帮助师范生养成研究自己教学的习惯和能力以外,更为主要的是要帮助师范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承担起责任。
这样的教学实习才不是程式的、经验的,而是探索型的、研究型的。
而探索和研究型的教学实习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反思性。
(二)专业知识的修养首先明确科学课程的知识结构。
科学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及地理科学)。
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
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
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
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
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
最后,我认为对科学教师来说,也许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便是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
社会生产、生活知识是十分广泛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自我改进的迫切要求,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本地区的自然情况、生产情况、生活情况以及社会改革科学技术的应用情况。
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教学基本技能后现代知识观认为,教学“言语场域”的存在是以教师、学生的共时存在为前提的,场域的言语过程也应该是双向的动态的流变状态,课堂教学言语内容更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是关注言语者个体精神世界的相对自由的言语知识。
将平时的基本素质训练与教学论结合起来。
比如教师的基本素质“三笔一话”都可以通过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得到锻炼。
另外鼓励学生开展“演讲与口才”活动或者增设此类课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基本智慧。
除了要强化实习前基本技能训练以外,更为重要的是从教学形式方面,要重视师范生的直接体验与活动。
各科教学论学习必须给学生系统直观的课堂情形,让学生体验真正的课堂。
如看教学实录片、优质课和课件,提前分配实习学校等。
加大学科教学论的课时数,确保学生素质到位。
学科教学论应开设基础理论和技能培训两个模块,等等.在教学设计方面,叶澜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所以,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
”可见,教学设计要为动态生成而设计。
但我们的学生缺少实际经验,更不可能使教学在预设之内生成,所以也只能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不变,教学内容不变,教学重点不变,教学策略不变,教学流程不变。
但课堂是复杂的,老师却只能预设时,对于那些不可能穷尽也不必穷尽的课堂上可能的变化所谓的教育智慧、教育机智、预设目标都成了空谈。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所以角色的转变已成为新课程下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