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生的常见问题
初中物理常见问题解答集锦
初中物理常见问题解答集锦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对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解答。
问题一:为什么物体会下落?这是由于地球对物体存在引力作用。
引力使得物体具有朝向地心的趋势。
这种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到地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当物体没有其他支撑或向上的力作用时,就会在引力的作用下下落。
问题二:为什么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滑倒?冰面比较光滑,摩擦力较小。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当我们行走时,需要摩擦力来提供足够的抓地力,使我们的脚能够稳定地向前移动。
而在冰面上,摩擦力不足,脚很容易向前滑动,导致失去平衡而滑倒。
问题三:平面镜成像为什么是等大、等距、正立的虚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由光的反射原理决定的。
物体发出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被平面镜反射。
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了像。
由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以像是虚像。
而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距离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且是正立的,这是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问题四:浮力的产生原因是什么?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
问题五:为什么灯泡用久了会变暗?灯泡使用久了,灯丝会因为升华而变细。
灯丝变细后,电阻会增大。
根据电功率的公式 P = U²/ R(其中 P 表示电功率,U 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阻增大,电功率减小,灯泡发光就会变暗。
问题六: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10^8米/秒,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米/秒。
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问题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初中物理实验常见问题解答与解析
初中物理实验常见问题解答与解析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和概念。
然而,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解答一些初中物理实验中常见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析。
问题一:为什么使用实验时需要佩戴实验衣、眼镜和实验手套?回答:佩戴实验衣、眼镜和实验手套是为了保护实验者的安全。
实验涉及到化学物品、电流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因素,如溅洒物品、碰触危险物品或受到电流刺激等。
佩戴实验衣可以减少皮肤直接接触危险物质的可能,佩戴眼镜可以防止物质溅入眼睛,佩戴实验手套可以减少对皮肤的直接刺激。
这些防护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实验过程中的意外伤害的风险。
问题二: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回答:使用实验器材时应遵循以下指导原则:1. 仔细阅读实验步骤和要求,确保清楚理解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
2. 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正常工作状态,如果发现损坏或故障,应及时报告。
3. 使用实验器材前,先进行必要的调整或校准。
4. 根据实验要求,选取适当的实验器材,如天平、尺子、电流表等。
5. 对于需要进行量的测量实验,应使用正确的测量器具,如滴管、量筒、千分尺等,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精确测量。
6. 在使用器材时,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尖锐物品刺伤手指、避免接触可能产生热量的器材等。
问题三:如何处理测量数据的不确定性?回答: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测量数据的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准确反映实验结果,需要正确处理不确定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1. 高精度测量器具:如果实验所用测量器具足够精确,不确定度相对较小,可以直接使用测量结果。
2. 间接测量不确定度:对于某些测量无法直接进行的情况,可以使用间接测量的方式,通过多个测量结果的关系推断出所需测量值,并计算其对应的不确定度。
3. 组合不确定度:如果实验中多个测量数据的不确定度需要合并时,可以使用组合不确定度的方法。
对应的计算公式可以在物理实验教材中找到。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思路(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思路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思路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物理学科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物理作为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关键阶段,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还要求他们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物理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以期对学生提高物理学习效果有所帮助。
一、初中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概念理解不透彻: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往往只记住表面的定义,而忽视了其内在的联系和本质特征。
2.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部分学生在这一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和应用物理规律。
3.实践操作能力差: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学生由于实践操作能力差,导致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影响学习兴趣和效果。
4.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老师,缺乏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习方法不当:部分学生仍然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忽略了理解性和应用性学习。
二、问题解决思路1.深化概念理解: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不仅要记住定义,还要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形成深入的理解。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逻辑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和解答,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应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提高实验课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优化学习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采用理解性、应用性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三、具体实施策略1.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策略指导: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3.家校合作: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校教师保持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错误剖析与纠正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错误剖析与纠正方法常见错误: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时,常常出现以下几类错误:
错误一:死记硬背,不理解概念。
错误原因:学生缺乏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记忆阶段,无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纠正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例题等方式探究物理规律,培养逻辑思维,理解物理概念的本质和实际应用。
错误二:概念混淆,难以区分相似概念。
错误原因:学生对物理概念不够清晰,容易将相似的概念混淆,导致答题错误。
纠正方法: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物理概念的异同,加深对各概念的理解,并强调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错误三:过于迷信公式,忽略逻辑思考。
错误原因:学生缺乏深入思考,过分依赖公式记忆,而不是理解背后的物理原理。
纠正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含义,培养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
错误四:不注重实践,无法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
错误原因: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忽略实验实践,无法将所学理论
知识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
纠正方法:强调物理学习的实践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模拟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加深理解。
通过以上对常见错误的剖析与纠正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在初中
物理学习中避免这些错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
理解能力。
初中物理学习中常见的困惑及解决方法
初中物理学习中常见的困惑及解决方法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常常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
在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如何解决这些困惑是我们学好物理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初中物理学习中常见的困惑,并提供解决方法。
一、物理概念理解困难1.1 概念抽象化初中物理概念多为抽象的概念,如力、功、能等。
很多同学由于对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学习中产生困难。
解决方法:首先,可以通过多读教材、参考书或相关科普读物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此外,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概念,并通过实验或探究活动来更直观地感受概念的含义。
1.2 公式运用困难物理学习离不开公式,但是初学者常常会对公式的运用产生困惑,不知道何时使用何种公式,如何变形等。
解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建议重点理解公式的物理含义,从物理模型方面理解公式推导过程。
在实际计算中,要多做题、多练习,通过运算实践,熟悉不同公式的使用场景。
同时,掌握常见公式变换的基本方法,遇到问题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寻找合适的公式来解决。
二、物理题目解答困难2.1 题目理解不准确初中物理题目通常较长,题干中可能存在一些关键信息被忽略或理解错误,导致无法正确解答问题。
解决方法:阅读题目时要仔细分析每个字句的含义,理解各种关键概念的关系。
可以通过标注、扣图等方式帮助理解,将问题拆解为更小的部分,并使用排除法逐步缩小答案范围。
2.2 计算错误物理题目中往往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计算中注意细节和正确运用公式,避免无谓的计算错误。
解决方法:做题时要注重细节,注意运算符的运用、单位的转换等。
可以适当使用辅助图线、列式计算,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避免疏忽导致计算错误。
三、实验操作困难3.1 实验设备操作不熟练在物理学习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但是初中生常常会遇到实验设备操作不熟练的问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解决方法:在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每个步骤的操作规范。
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物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问题一: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涉及到很多抽象的概念。
例如,力、能量、电流等概念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相对较难理解。
这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产生障碍,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
解决方案:1. 强调实际应用:将抽象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其用途和作用。
比如讲解力学原理时可以以人的运动或者运动器械为例进行说明。
2. 概念澄清:在引入新概念之前,先向学生解释清楚相关背景知识和基本概念,使学生对新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基础,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后续的抽象概念。
3. 实验操作: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实际操作来让学生亲身体验抽象概念,从而提升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问题二:实验操作难以展示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实验探究,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实验操作不当、现象不明显等问题,导致实验结果无法得到准确展示。
解决方案:1. 提前演示:在实验课前,老师可以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实验步骤、操作技巧和预期结果。
通过直观的展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实验过程。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成员分担不同的任务,互相协作。
这可以促进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减少实验操作困难所带来的压力。
3. 注意实验设计:确保实验设计合理,会出现明显的现象,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和分析材料。
当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结果时,他们更容易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
问题三:数学运算困难影响物理学习物理学习中经常需要进行数学运算,而有些学生可能对数学不够熟练,导致物理学习进展缓慢。
解决方案:1. 数学物理结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强调物理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将数学知识贯穿于物理知识中。
通过数学运算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物理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愿。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常常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学习进程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
问题一:理解力不足物理学习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和复杂,他们可能很难理解物理概念、定律和公式。
这导致他们在解题和应用物理知识时遇到困难。
解决方法:1. 多使用图表和实例:物理理论可以通过图表和实例来解释,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各种图表和实例来讲解,学生也可以自己搜索相关的图表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2. 多进行实践操作: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实验和观察现象来理解物理理论。
学校实验室的物理实验、参观科技馆等活动都能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3. 寻求辅导:如果学生对物理概念难以理解,可以寻求老师或同学的辅导。
老师可以在课后给予学生额外帮助,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
问题二:数学基础薄弱物理学习中,数学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如果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可能会影响他们理解物理概念和进行相关计算。
解决方法:1. 补充数学知识:学生可以主动学习数学,尤其是与物理相关的数学知识,如代数、几何和三角函数等。
可以通过课外学习、参加数学辅导班等方式来提高数学水平。
2. 将数学与物理结合:学生可以在物理学习中将数学知识与物理理论结合起来应用,这样可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
3. 提问和讨论:如果学生遇到物理计算上的困难,可以主动提问和与同学讨论。
通过和同学的讨论,学生可以在解答问题中学到更多关于数学和物理的知识。
问题三:习题难以解答物理学习中,习题是一个重要的练习和巩固知识的方式。
然而,一些学生可能在解答习题时遇到困难,尤其是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
解决方法:1. 刻意练习:学生应该多做各种类型的习题,包括基础和难度较大的题目。
通过不断练习,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和熟悉物理知识点的应用。
2. 寻求帮助:如果遇到难以解答的题目,学生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物理实验在初中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更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然而,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以下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 实验器材不全或损坏在物理实验课上,学生可能会遇到实验器材不全或损坏的情况。
这会对实验的顺利进行产生影响。
解决方法:- 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应确认所需的实验器材齐全,并在需要时及时补充或修理。
- 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应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并向教师反映任何问题。
如果有器材短缺或损坏,学生可以与教师一起找到替代方案或改变实验设计。
2. 测量误差较大测量是物理实验中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学生常常会遇到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
解决方法:- 在测量之前,学生应熟悉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并遵循正确的测量方法。
例如,对于长度的测量,学生应将目光垂直对齐并保持水平位置。
- 进行多次测量以获取更准确的结果,并计算平均值。
这样能够减少由于个别测量误差而导致的不准确结果。
- 如果学生的测量值与预期结果相差较大,应再次检查仪器的设置和读数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物理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理论,但有时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这可能会让学生感到迷惑。
解决方法:- 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实验的背景知识和理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和理论的关系。
- 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不一致,学生应重新检查实验的步骤和测量的准确性。
他们还可以观察是否存在实验条件变化或系统误差,并尝试找出问题所在。
-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学生可以与教师一起讨论可能的解释,并寻求更深入的解释。
4. 危险操作和安全意识不足物理实验通常涉及使用一些可能对学生的安全造成潜在威胁的仪器或材料。
学生的危险操作和安全意识不足可能会导致意外发生。
解决方法:- 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教师应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并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实验操作不规范等。
本文将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不牢固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模糊、公式的应用能力不足等方面。
解决方法:1. 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解物理基础知识,如力、速度、功等概念的本质和相互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物理知识框架。
2.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操作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经常会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如实验步骤不清晰、数据记录不准确等。
解决方法:1. 强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在课堂中,教师应当强调实验操作对于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2. 编写详细的实验操作指南。
教师应当编写详细的实验操作指南,清晰地列出实验步骤,并且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何记录数据和观察现象,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讨论与反思。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反思经验,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实验操作的效果。
三、学生对物理实验原理的理解不清晰物理实验原理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清晰。
解决方法:1.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报告撰写。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并将实验结果和实验原理相结合,从而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初中物理常见问题解答集锦
初中物理常见问题解答集锦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对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解答。
问题一:为什么物体会下落?这涉及到重力的概念。
地球对物体有吸引的作用,这个吸引力就叫做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物体会下落。
打个比方,就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把物体往地面上拉。
而且,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就越大。
比如,一个篮球和一个铅球,铅球的质量大,所以它受到的重力也就更大。
问题二:浮力是怎么产生的?浮力的产生是因为液体(或者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想象一下,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小,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大,这两个压力的差值就是浮力。
比如,一艘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就是因为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
问题三:为什么镜子能成像?镜子能成像,是因为光的反射。
当光线照射到镜子上时,会被镜子反射回来。
我们看到的像,其实就是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眼睛所形成的。
就好像我们对着镜子扔一个球,球的光线被镜子反弹回来,我们的眼睛接收到这些反弹的光线,就看到了球的像。
问题四: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比如,在地面上推动一个很重的箱子比推动一个轻的箱子要费力,这是因为重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摩擦力也就大。
同样,在粗糙的地面上推箱子比在光滑的地面上推更费力,这是因为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
问题五: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例如,在水中能听到岸上的声音,这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我们能听到隔壁房间的声音,是因为声音能通过墙壁(固体)传播;平时我们说话交流,声音是通过空气(气体)传播的。
而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问题六: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什么?这就要提到欧姆定律,即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初中物理:常见距离计算题类型
初中物理:常见距离计算题类型
一、速度问题
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行的距离的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
在初中物理中,常见的速度问题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平均速度计算:通过求取物体总共行驶的距离除以总共所花费的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
2. 瞬时速度计算:通过求取物体运动过程中某一瞬间的位移除以瞬间所花费的时间来计算瞬时速度。
3. 速度比较:比较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可以通过比较两者的平均速度或瞬时速度来判断。
二、位移问题
位移是描述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量的物理量。
在初中物理中,常见的位移问题有以下几种类型:
1. 位移计算:通过求取物体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来计算位移。
2. 平均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通过求取物体总共行驶的距离除以
总共所花费的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并将平均速度乘以所花费的时
间来计算位移。
3. 多次位移叠加:当物体先做一个位移,然后再做第二个位移,可以通过将两个位移相加来计算最终的总位移。
三、时间问题
时间是描述物体运动所花费的时长的物理量。
在初中物理中,
常见的时间问题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总时间计算:通过求取物体起点到终点所花费的时间来计算
总时间。
2. 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通过将位移除以平均速度来计算所
花费的时间。
3. 时间比较:比较两个物体到达终点所花费的时间大小。
以上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距离计算题类型,通过掌握这些类型的题目和解题思路,可以更好地应对物理研究中的距离计算问题。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一、问题的存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一直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问题。
1. 设备不足:学校实验室设备的匮乏是制约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个常见问题。
有的学校实验设备老化,已经不能正常使用,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相应的实验设备。
2. 实验操作复杂:在物理实验中,有些实验操作比较复杂,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学生往往难以正确操作,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
3. 安全隐患: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一些意外事故,例如火灾、电击等。
学生对安全意识的重视不足,也是导致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4. 实验设计不合理:有些物理实验设计不合理,无法很好地展现出物理原理,也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
以上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那么,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我们要思考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二、应对策略1. 提高实验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为了解决设备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投入,及时更新老化的设备。
学校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制度,对实验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学校可以通过采购新设备,拓宽渠道,争取政府、企业等多方支持,来增加实验设备的更新和维护资金。
2. 简化实验操作流程对于实验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的实验,老师可以通过简化操作流程,减少实验步骤,使操作更加容易上手。
老师也可以在实验课前,提前布置实验,让学生提前进行实验操作,以提前熟悉实验步骤,避免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
3. 提高安全意识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学校要建立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火、防电击等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老师也要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定,确保学生的安全。
4. 合理设置实验内容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学校和老师应该合理设置实验内容,保证实验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并且能够很好地展示出物理原理,吸引学生的兴趣。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问题一: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薄弱解决对策:1. 通过生动的实验和案例来讲解物理概念,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习惯,让他们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
3. 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通过互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困惑,及时解答疑惑。
问题二:学生对物理公式和计算方法掌握不牢固解决对策:1. 引导学生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而不仅仅是机械记忆公式。
通过物理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公式的应用背景和解释。
2. 给予学生大量练习的机会,以帮助他们掌握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技能。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
3. 强调计算过程的重要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而不仅仅依赖公式和计算步骤。
问题三: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较差解决对策:1. 在实验课上加强对实验操作的指导和讲解。
在实验前,详细介绍实验目的、仪器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特别是在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分析。
2. 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设计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
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实验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设计实验方案。
3. 提供实验报告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书面表达对实验的理解和总结,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物理实验的理解。
问题四:学生对物理与生活、科技的联系认识不足解决对策:1. 通过介绍物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案例,引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物理的存在,并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学习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初中物理学习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是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然而,只要有合适的方法和技巧,解决物理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并取得好成绩就不再是难题了。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物理学习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物理公式的记忆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难以记住大量的物理公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 理解物理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理解公式的推导原理,可以帮助记忆和应用物理公式。
2. 制作记忆卡片:将物理公式写在小卡片上,反复阅读记忆以加深印象。
3. 联想记忆法:将物理公式与生活经验或形象进行联系,帮助记忆和理解。
二、解题方法与技巧解题方法与技巧是学习物理的重要一环,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解题能力:1. 精读题目:在解题前,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给条件和要求。
2. 分析解题关键点:确定解题的关键点和目标,搞清楚需要利用哪些公式和方法。
3. 单元划分:将题目按照不同的物理知识点进行分类,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与巩固。
4. 多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培养解题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三、实验技巧物理学习中,实验是为了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实验技巧:1. 实验预习:在进行实验前先进行预习,了解实验原理和预期结果,提前安排好实验步骤和仪器材料。
2. 注意观察与记录: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
3. 实验复述与总结:实验结束后,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复述实验过程,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四、合作学习与交流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与同学或老师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是十分有效的方法:1. 组建学习小组:与同学组建学习小组,互相切磋、讨论问题,共同进步。
2. 请教老师: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请教,借助老师的指导解决问题。
3. 参加物理学习社群:参加物理学习相关的社群活动,与更多的同学进行交流与互动,拓宽视野。
五、充分理解概念与原理物理学习的关键在于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下面是一些帮助提高理解力的方法:1. 反复阅读教材:多次阅读教材,逐渐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记忆。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学生们通常会面临一些常见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以便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问题一: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模糊。
解决方法:1.使用具体的生活案例来介绍物理概念,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力。
例如,在讲解力的概念时,可以引用摩托车的例子来说明速度、距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际实践,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比如,在教授热膨胀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观察和测量不同温度下物体的膨胀情况。
问题二:学生对物理公式的记忆困难。
解决方法:1.引导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不仅仅停留在记忆公式本身。
通过推导公式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和运用范围。
2.使用多媒体工具,例如幻灯片和示意图,图文并茂地展示公式的来龙去脉。
通过视觉和文字的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公式。
问题三: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解决方法:1.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鼓励学生参与物理竞赛和科学展览等活动,激发他们对实践性物理的兴趣。
通过参赛和展览,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问题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不足。
解决方法:1.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物理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激发思维,提高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2.提供真实世界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讲解电路的时候,可以引用电灯的开关原理,让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家用电器的合理用电。
问题五:学生对物理实验中的仪器操作不熟悉。
解决方法:1.组织实验前的仪器操作培训课程,让学生对常用的物理实验仪器有所了解和掌握。
通过仪器操作培训,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效果。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初中阶段是学习物理的起点。
然而,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难题。
本文将介绍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公式记不住、应用不灵活物理学学习离不开公式的应用,但很多学生常常遇到公式记不住或者应用不灵活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公式的来源和意义。
不仅要了解公式的含义,还要知道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一旦掌握了公式的来源和推导过程,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公式的用途和限制条件,从而更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反复练习进行记忆和应用公式。
在课后复习时,可以选择做一些与公式应用相关的练习题,不断训练自己的公式应用能力。
同时,可以尝试将公式与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公式的应用技巧。
问题二:概念理解模糊物理学中常常涉及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力、能量等。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往往是模糊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和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教材、参考物理学相关书籍或者借助互联网资源来学习理论知识,弄清楚每个概念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运用具体的实例和图像来辅助理解。
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验来增加对概念的实际感知。
选择一些与概念相关的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实际操作和观测,帮助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问题三:题目求解思路不清晰物理学习中的问题求解往往需要一定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对于初学者来说,问题求解往往让人感到困惑。
解决问题求解过程中思路不清晰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1. 理清题目要求:仔细阅读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和条件限制;2. 提取关键信息: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理清楚问题的核心所在;3. 分析解题思路:根据题目要求和已有知识,思考合适的解题思路和方法;4. 展开解题过程:根据分析的思路,展开解题的步骤和计算过程;5. 检查结果:在解题过程中,要经常检查中间结果和最终答案是否符合物理学规律和常识。
掌握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与答案
掌握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与答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问题与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初中物理知识。
1. 问题:什么是力?答案: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或形态。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问题:什么是速度和加速度?答案: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它的单位是米每秒(m/s)。
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它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m/s²)。
3. 问题:什么是重力?答案: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是由于物体的质量而产生的。
地球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米每二次方秒(m/s²)。
4. 问题:什么是摩擦力?答案:摩擦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物体在未运动之前的阻碍力,动摩擦力是物体正在运动时的阻碍力。
5. 问题:什么是功?答案: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它表示力在物体上所做的能量转化。
功的单位是焦耳(J)。
6. 问题:什么是简单机械?答案:简单机械是由一个或多个简单的物体构成的机械装置,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大小或作用点。
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轮轴、斜面和滑轮等。
7. 问题:什么是浮力?答案: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它是由于物体的排斥作用而产生的。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8. 问题:什么是光的折射?答案:光的折射是指光线在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它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而导致的。
9. 问题:什么是电流和电压?答案: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量,它的单位是安培(A)。
电压是电流对单位电荷所做的功,它的单位是伏特(V)。
10. 问题:什么是电阻?答案: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它的大小与导体的物质和几何形状有关。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掌握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与答案
掌握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与答案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初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许多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常常感到困惑,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物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物理知识。
问题一:为什么物体会下落?答案:物体下落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
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引力会使物体向地面加速下落。
根据牛顿的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因此,质量越大的物体下落时受到的引力越大,加速度也就越大。
问题二:为什么物体在空中会停下来?答案:物体在空中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了空气阻力的作用。
当物体下落时,空气会与物体发生摩擦,产生一个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
随着速度的增加,阻力也会增大,最终与物体的重力平衡,使物体停止下落。
问题三: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会有重量?答案:地球上的物体有重量是因为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引力。
地球是一个质量很大的物体,它的引力会使物体受到向下的作用力,即重力。
物体的重量是由其质量和地球引力的大小决定的。
在地球上,物体的重量可以用公式W = mg来计算,其中W表示重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问题四:为什么物体在斜面上会滑下来?答案:物体在斜面上滑下来是因为斜面上的重力分解成了两个分力:一个与斜面垂直的分力,称为法向力;一个沿斜面方向的分力,称为平行力。
当斜面的角度增加时,平行力的分量增大,使物体向下滑动的趋势增强。
问题五:为什么物体在水中会浮起来?答案:物体在水中浮起来是因为它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浸的一种力,它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时,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就会浮起来。
问题六:为什么物体在水中会看起来变形?答案:物体在水中看起来变形是由于光的折射。
当光从一种介质(如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如水)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由于水的折射率比空气大,光线在进入水中时会发生偏折,使物体看起来变形。
初中物理常见问题汇总
初中物理常见问题汇总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物质的性质、能量与运动规律等。
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下面,我将对一些常见的初中物理问题进行汇总并进行解答。
1. 什么是物理?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运动的科学。
它探索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如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
2. 什么是力?力是一种能使物体发生形状或状态改变的作用。
它可以使物体加速或减速,改变物体的方向或形状。
3. 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间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积。
4. 什么是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作用越大。
5. 什么是电流?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流动的量度。
它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截面的电荷量,单位是安培(A)。
6. 什么是电压?电压是电路中电势差的度量,它表示单位正电荷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所需的能量。
单位是伏特(V)。
7. 什么是电阻?电阻是导体通过电流时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特性。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和形状,单位是欧姆(Ω)。
8. 什么是热量?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
温度高的物体会向温度较低的物体传递热量,直到两者热平衡。
9. 什么是功?功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夫。
功的大小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单位是焦耳(J)。
10. 什么是能量?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
它包括动能、势能和内能等形式,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
11. 什么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改变而改变方向的现象。
12. 什么是声音?声音是物体振动时导致周围空气颤动的波动现象。
声音需要媒质(如空气、水或固体)传播。
13. 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是中间薄边厚的透镜,它可以使光线聚焦,用于放大物体或观察细微的细节。
14. 什么是静电?静电是由于物体带有过多或过少的电荷而产生的电现象。
初中物理常见问题
初中物理常见问题
初中物理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
其中,常见问题包括:
1.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深刻:物理学习的基础是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如果对概念的理解不深刻,很难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取得好的成绩。
2.对物理公式的掌握不牢固:物理学习的重要部分是运用物理公式解决问题,如果对公式的掌握不牢固,很难在解题时取得好的成绩。
3.实验操作困难:物理学习中的实验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实验操作困难,很难对物理知识有深刻的理解。
4.解题思路困难:物理学习中的解题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解题思路困难,很难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解决:
1.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深刻:我们可以通过多看书,多做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对物理公式的掌握不牢固:我们可以通过多练习,多做题来提高对公式的掌握能力。
3.实验操作困难:我们可以通过多做实验,多看教程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解题思路困难:我们可以通过多做题,多思考来提高解题思路能力。
总之,初中物理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和总结来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不断练习和总结,我们才能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因此,学习初中物理需要我们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和总结来解决问题。
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学生的常见问题一、二力平衡(一)主要是不理解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所以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主要就是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并且相互作用力肯定不是平衡力,因为它们不在同一个物体上。
(请你完成(二)学生要注意:要深刻理解力的概念对于力的概念的理解,要紧紧抓住两点:一是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离开了物体去谈力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二是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同时性;两个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的时候,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并且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同时消失的,无先后之分。
二、密度(一)很多学生不理解密度的概念要全面理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因此密度既不是质量,也不是体积,而是不同物质单位体积质量的大小。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就是说密度与物质的形状、体积、质量等都无关。
它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变;二是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
要注意同种物质的密度常常随物质所处的状态改变而改变,如水的密度和冰虽然是同种物质,但由于所处的状态不同,密度也是不同的。
(一)没有深刻理解力的概念对于力的概念的理解,要紧紧抓住两点:一是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离开了物体去谈力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二是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同时性;两个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的时候,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并且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无先后之分。
(二)没有注意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要注意理解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所以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主要就是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并且相互作用力肯定不是平衡力,因为它们不在同一个物体上。
五、摩擦力(一)不会画力的示意图如要画出在斜面上静止的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应该是受三个力,即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如图2所示。
注意:力的示意图是初中力学中重要的知识点,是必考的内容,要注意复习好。
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是学好力学的重要基础,通常采用画出受力示意图这一简洁有效的方法。
但是:压力的作用点,摩擦力的作用点,阻力的方向,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有时混淆在一起,是进行分析受力的难点。
关于力的示意图画法:一般为了研究问题简便,在考虑物体静止或直线运动时(不考虑转动),把物体受的所有力都可以画到重心上。
其步骤是:A)确定研究对象,隔离受力物体;B)分析物体是处于下列哪种状态(静止、匀速直线或其他状态);C)可按重力、支持力(或拉力、弹力等)、摩擦力顺序分析,不能想当然地增加或减少力;D)再按照受力示意图的要求,分别画出每一个力的示意图。
(二)不会运用力的平衡来答题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静止的木箱,李明同学用200牛的水平拉力拉木箱没拉动,他又请来吴力同学他一起拉。
若王力用350牛的水平拉力和李明一起沿同一水平方向拉木箱,此时恰好将木箱匀速地拉动。
求先后两次拉木箱时所受摩擦力各是多大?第一次拉木箱,f1=200牛;第二次拉木箱,f2=550牛。
要学会应用力的平衡的知识解答问题。
六、压强(一)最大的难关就是没有成知识系统(二)想起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一题多解,受益良多)如图4所示,两个正方体金属块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金属块B对地面的压强为p1,若取走金属块A,金属块B对地面的压强为p2,已知p1:p2=3:2,金属块A、B的边长之比l A:l B=2:3,则金属块A与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ρA:ρB=________。
答案:27:16七、浮力关于浮力,举几个例子什么都明白了例题里面什么都会讲明白,这个没有例题是不行的,很空洞。
例题1、如图7所示,有两个小球M和N,密度分别为ρM和ρN。
图7甲中,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杯底,另一端拴住小球M使其浸没在水中静止;图7乙中,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杯底,另一端拴住小球N使其浸没在油中静止。
小球M所受重力为G M,体积是V M;小球N所受重力为G N,体积是V N。
小球M和N所受细线的拉力大小相等。
所受浮力分别为F M和F N。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油的密度为ρ油,且ρ水>ρ油>ρN>ρM,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G M<G NB.V M>V NC.F N<F MD.F N>F M答案:AD例题2 质量为1kg的平底空水桶,底面积为700cm2。
水桶内装有30cm深的水,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8甲所示,水对水桶底的压强比水桶对地面的压强小2000Pa。
当小明用竖直向上的力F提水桶,但没有提起来时,如图8乙所示,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1800Pa(g取10N/ kg)。
求:1.水桶内水的质量为多大?2.F的大小为多大?答案:1.m=34kg;2.F=224N例题 3 某潜水艇从长江潜行(在水面下航行)到东海某地执行任务,若它悬浮在江面下所受的重力、浮力分别为G1、F1,悬浮在海面下所受重力、浮力分别为G2、F2,则G1 G2,F1 F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G1 > G2,F1 < F2例题4一个载有重物的气球在空中受到1000N的浮力时匀速竖直上升;若所载重物再增加100N后,载重气球就能匀速竖直下降,设气球上升和下降时受到的浮力和空气阻力大小均不变,气球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是____N。
上升时,重力和阻力的合力大小是____N,方向是____,气球受到的空气阻力是____N。
解析:本题是一个综合题。
解题中涉及到的知识主要有:力的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方法,阻力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以气球和所载重物为研究对象,因为气球和重物上升和下降时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气球和重物受到是平衡力,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需要注意的是:阻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分析相反。
气球竖直上升时,阻力方向竖直向下;气球竖直下降时,阻力方向竖直向上。
设:浮力F=1000N,气球竖直上升时,气球和所载物体重力用G表示,阻力用f表示。
下面降时,浮力、阻力大小不变,增加的载物重设为G1=100N。
画出气球上升和下降时,受力分析如图示。
列出气球和重物受力的平衡方程:(2)-(1)G1-f =fG1=100Nf = 50N因为:F=1000N,f = 50N,代入(1)式,求出G = 900N。
『正确答案』气球上升和下降时,都受平衡力,所以物体的合力为零;上升过程中,重力和阻力方向都向下,所以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G + f = 1000N,合力方向向下;气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为50N。
八、牛顿第一定律(一)不理解(不能区分)惯性和惯性定律(牛一)要正确理解惯性和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1)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静止的物体总是想“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总是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与物体的形状、速度、受力与否、都没有关系,一切物体也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有惯性,它的存在是无条件的。
(它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以后在高中就会学到)。
2)惯性定律是牛顿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高度概括、总结、推理,得出的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惯性定律是一条运动规律,它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会怎样运动”。
“不受外力作用时”是该定律成立的条件,由于我们周围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因此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不能用实验来验证。
但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总结出来的,并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
注意:“或”指物体不受外力时运动状态有两种可能:一是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是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会保持静止状态。
因此,定律中的“或”不能写成“和”。
正是由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个性质叫做惯性。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九(十)、功与功率、机械效率(一)无法区分功率、机械效率概念,导致解题错误要注意功率、机械效率两个概念的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性能的好坏,即机械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是有用的。
机械效率和功率是两个物理意义不同,也没有直接联系的物理量,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不一定大;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也不一定大。
十一、欧姆和欧姆定律(一)学生不能理解电阻的概念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大小只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接面积有关,还和外界的温度有关。
因此,虽然由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可以得到R=U/I,但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因为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中的电流的大小无关,如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V时,导体的电阻仍然存在。
公式R=U/I仅仅表示,当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之比。
(二)使用注公式意事项:一一对应、统一单位(三)不能比较两个重要探究(1)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通过实验探究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自身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还和外界的温度有关。
(2)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可知,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四)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不正确和全面欧姆定律反映了同一段导体上两端的电压U、导体中的电流I、和这段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
使用时应该注意三点:(1)同一性,即电压、电流、电阻是对应于同一段导体或同一段电路的;(2)同时性,即电压、电流、电阻是对应于同一段导体或同一段电路的在同一时间的三个物理量;(3)因果性,要明白,导体中的电流是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决定的,而电阻不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五)技巧总结:串联电路的基本模型通过前面的几个典型的有关串联电路计算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到当几个用电器串联时,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及分配特点,可以求解各个方面的问题。
以最基本的两个电阻R1、R2串联为例,串联后电流、电压、电阻共有九个物理量,知道其中的任意一个电阻上的两个物理量和其它电阻上的另外一个物理量,就可以求出另外的六个,具体情况见下表:(六)技巧总结:有关并联的有关的计算,要紧紧抓住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灵活应用欧姆定律。
1.求电流可以利用欧姆定律分别求出每一个支路的电流,再求总电流;也可以先求出总电流,再根据并联的电流特点,求出分电流;2.还可以根据并联电路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求出各个支路的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