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 生物理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理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作为教师都知道,考试是在考学生也是在考老师,每次在批阅试卷时,看着学生漏洞百出,啼笑皆非的答案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总是有太多的不甘心,为什么平时强调的东西学生似乎充耳不闻?为什么平时学习态度挺不错的孩子,考试成绩却不那么理想?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呢?太多的为什么让我们反思,盘点学生学习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无法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相应的物理模型

由于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最为密切,考试题目也是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把具体的物理知识渗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考察。遇到此类题目学生往往看不透题目本身在考什么物理知识,他们不能对题意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无法在头脑中抽象出正确的物理模型,不会利用物理模型进行思维,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从而确定题目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并找出已知和未知的函数关系,而是凭空假设,用潜意识中的直觉作为判断基础,或用过去局限的经验作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依据,这种从想当然出发得出的结论,往往经不起推敲。

对策:(1)养成根据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结合题目描述的现象、给出的条件,确定问题的本质,同时抓住现象的特征寻找因果关系。(2)在分析问题时要养成比较、取舍的习惯。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近似的处理实际问题。(3)加强练习,透彻掌握典型物理模型的本质特征、不断积累典型模型,并灵活运用他们。

二、忽略物理规律成立的条件死套公式造成错误

很多学生错误地以为物理学就是一些演算,学习物理就是记住一些公式、然后用这些公式去推演问题的结果。在和学生交流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还没有对物理现象或过程做足够的分析,就根据问题的表面情形决定套用什么定律或公式,匆忙进入了

演算过程,他们往往是通过反复的符号推演来确定问题的答案,较少通过琢磨物理现象或过程去找到其中的规律及条件,尤其是隐含条件。事实上,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在这个条件下规律成立,条件发生变化规律也不再成立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有关知识一知半解,对基本概念等理解不透彻,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忽视成立条件,强硬地机械地把某些规律性结论加以套用造成错误。如学生在做浮力问题时,习惯性地认为浮力等于重力,而忽略物体漂浮这个条件,再如解决摩擦力问题时,总是马上想到平时强调比较多的拉力等于摩擦力,而不自觉地把“水平匀速拉动”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错解。

对策:(1)多关注概念规律建立的过程,抓注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基本要素和基本条件(2)解决问题时认真分析现象背后的条件,更要善于挖掘隐含条件。

三、对相近概念缺乏对比总结

在物理学中有很多相似的概念、规律、公式等,但它们内涵是有很大区别的,但由于主观或客观上得原因,使学生记忆中的这些知识不加区别,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按理说初中学生应能较好的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学生大多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不善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如压力和压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械效率,多次实验在不同实验中的不同作用等,遇到此类问题常似是而非,模梭两可,处于一种混沌状态。

对策: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勤于梳理、归纳、精简,对比。例如: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进行归纳对比,就会发现这两者的相同点是压力的大小,而不同点前者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后者是受力面积的大小。多进行相近概念的对比总结进一步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少出错。

四、已有的错误观念潜伏过深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物理现象,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观念,这些“日常经验”先入为主,常常干扰正确概念的形成。在学习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后,学生们感慨的说,打破一个旧思想比建立一个新思想更难,我比较同意这种说法。学生在获取知识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先天概念或不正确的习惯来理解问题、处理事物,不能建立后天的科学概念,或者后科学概念总受先天概念的冲击,总以自己的习惯为出发点构建新的科学概念。从物体要运动必须施加力,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会停止运动这一日常认识中,产生“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的“日常经验”,从而对力的概念的建立形成思维障碍;另外,从日常的习惯用语中也可形成思维障碍。如烧水时,把壶嘴喷出的“白气”叫水蒸气,为正确解释这一现象形成思维障碍;日常生活中常把“质量”说成“重量”,为物理中“质量”概念的建立形成思维障碍;物理现象的再认识、即纠正原有错误观念和错误前概念往往要花很大气力,甚至在已经学过了科学的概念和规律之后,许多学生的错误观念和错误前概念仍然潜伏得很深,在做题时总是不经意按错误的观念进行思维,自己完全没有察觉。

对策:(1)在理解概念时,应展开充分的分析、讨论,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明确概念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概念内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2)加强知识训练环节,反复矫正反复巩固,加深理解。(3)认真观察实验和现象,以便形成强烈地刺激,突出鲜明的对比,分析清原有观念的错误所在,使原有观念发生动摇,直至清除。

五、数学及相关学科对物理学科的负面影响。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工具,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一项重要能力。但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经常撇开公式的物理意义,忘记公式所表达的物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因而造成了运用公式分析物理问题的思维偏差。如欧姆定

律公式I=U/R,在数学计算上存在着电压和电阻一定的比例关系,而在物理概念上电阻大小是同所加电压无关的。受数学学科的影响,学生在解决物理题的过程中往往重视数据的得出,而对单位的意义和作用比较淡化。例如:学生常常错误认为1千克=9.8牛,而不能真正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自身质量的关系。另外象化学等相关学科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说法和不同要求造成学生的学习障碍。例如:化学上的称量是先放砝码移动游码确定好质量后再放物体,而物理上正好相反。

对策:(1)要强调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公式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物理实事之间的因果关系、决定关系。(2)要明确公式的来龙去脉,增强公式的物理色彩,突出对问题的物理意义的分析,减少盲目纯公式数值代入计算的练习。善于運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描述物理问题,真正建立起物理上的数量关系,增强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3)加强对物理量单位含义的理解,记住所学每个物理量的单位,特别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强调运算一定带上单位,弄清单位之间的关系。(4)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和沟通。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的确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应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不应在考试之后再亡羊补牢。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排除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克服心理定势的消极影响,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当今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