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液提取生产工艺验证-

合集下载

注射液工艺验证方案

注射液工艺验证方案

注射液工艺验证方案1.引言注射液是一种常见的给药方式,广泛应用于医院、诊所和家庭等场合。

为了确保注射液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进行工艺验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注射液工艺验证方案,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一致性、可控性和有效性。

2.目的注射液工艺验证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注射液的工艺参数和相关设备的性能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以保证注射液的质量稳定和可控。

3.验证范围本工艺验证方案适用于所有注射液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料采购、生产操作、设备操作、质量控制和记录保存等环节。

4.验证计划4.1.验证目标本次注射液工艺验证的目标是验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参数和设备性能,确保注射液的质量稳定和可控。

4.2.验证方法本次注射液工艺验证采用以下方法:•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关键工艺参数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例如温度、压力、pH值等。

•设备验证:通过设备的性能验证,包括设备的稳定性、准确性、可靠性等。

•质量控制验证:通过检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记录和相关文件,确保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4.3.验证计划本次注射液工艺验证按照以下计划进行:1.准备工作:明确验证的目标、范围和方法,编制验证计划。

2.实验验证:准备相关样品和设备,进行实验验证关键工艺参数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设备验证:对相关设备进行性能验证,包括稳定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4.质量控制验证:检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记录和相关文件,确保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5.结果分析: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评估工艺参数和设备是否符合要求。

6.结论和建议:根据验证结果,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包括改进工艺参数、设备调整和质量控制改进等。

5.验证执行5.1.验证实验验证实验应按照验证计划进行,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实验条件控制:确保实验条件符合要求,例如温度、湿度、洁净度等。

•样品选择:选择代表性样品进行验证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数据收集: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工艺参数、设备性能和质量控制数据等。

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评价、质量控制评价和非临床研究评价的技术原则

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评价、质量控制评价和非临床研究评价的技术原则

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评价、质量控制评价和非临床研究评价的技术原则1. 引言1.1 概述中药注射剂作为中医药领域的重要药物剂型,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药物质量安全要求的提高,对于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评价、质量控制评价和非临床研究评价的技术原则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综合分析中药注射剂相关技术原则,并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方法来进行可靠的评估与控制。

1.2 文章结构本文包含五个主要部分:引言、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评价、质量控制评价、非临床研究评价的技术原则以及结论。

通过这些部分的详细阐述,可以全面了解并掌握中药注射剂的相关技术原则。

1.3 目的本文旨在梳理和总结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评价、质量控制评价和非临床研究评价方面的关键问题与技术原则,并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效且可行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对中药注射剂的评价与控制技术原则进行全面的解析和探讨,旨在推动中药注射剂产业的发展,并更好地维护公众健康与安全。

以上是“1. 引言”部分的内容,详细阐述了本文的概述、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将进入第二部分: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评价,请继续往下阅读。

2. 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评价:2.1 定义和背景:中药注射剂是指利用传统中药提取物或其有效成分,采用现代制药技术制备的注射剂。

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剂型,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评价则是对该类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

2.2 工艺评价方法: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原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 从传统中药提取物或其有效成分开始,需要对原材料进行选择和筛选。

这涉及到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生产。

2) 提取工艺评价: 中草药提取过程是生产工艺中一个关键环节,因此需要对提取工艺进行评价,包括溶剂、浓度、温度等因素进行研究与优化。

3) 精制过程评价: 在提取过程之后,还需要通过精细化处理来获得高纯度的有效成分,并对精制过程进行评价和优化。

【完整版】中药前处理及提取车间清洁验证方案(模板)

【完整版】中药前处理及提取车间清洁验证方案(模板)

中药前处理及提取车间清洁验证方案1. 介绍 (4)2.目的 (4)3. 范围 (4)3.1范围内 (4)3.2范围外 (4)4. 职责 (4)5. 缩略语 (5)6. 法规和指南 (6)6.1法规 (6)6.2指南 (6)7. 参考文件 (6)8. 系统描述 (6)8.1产品处方 (6)8.2工艺流程图 (7)8.3保留时间 (8)8.4设备的清洁结构设计与取样点描述 (8)8.5产品接触面积汇总 (13)9.风险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取样程序 (14)11.可接受标准 (15)12.微生物限度 (16)13.分析方法 (16)14.验证说明以及检验方法说明 (17)15.清洁验证过程中注意事项和责任分工 (17)16.清洁验证先决条件确认 (18)16.1人员确认 (18)16.2SoP确认 (18)16.3培训确认 (18)16.4仪器仪表校准确认 (19)16.5检验方法验证确认 (19)17.清洁验证执行 (20)17.1目视检查结果确认 (20)17.2棉签法化学取样及检测结果 (20)17.3棉签法微生物取样及检验结果 (21)17.4冲淋法化学取样及电导率检测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5冲淋法微生物取样及内毒素检测结果 (21)17.6干净设备保留时间确认 (22)18.偏差处理 (22)19. 变更控制 (22)20.清洁验证报告 (22)21.附件清单 (23)22.支持性附录清单 (23)23.测试报告目录 (23)24.测试报告 (23)1.介绍XXX,为一个以生产中药制剂为主的中型制药企业。

公司计划按照中国GMP2010版标准,对新建中药前处理及提取车间、中药前处理提取车间和仓库进行认证。

本清洁验证方案主要针对中药前处理及提取车间生产的产品所进行。

注射剂制备工艺及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注射剂制备工艺及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品的包装材料的最终处理。 ▪ 十万级:注射剂的浓配或采用密闭系统的稀配 ▪ (2)非最终灭菌药品 ▪ 百级或万级背景下的局部百级:灌装前不需除菌滤过药液配制;注射剂
的灌封、分装和压塞;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最终处理后的暴露环境。 ▪ 万级:灌装前需除菌滤过的药液的配制 ▪ 十万级:轧盖,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最后一次精洗的最低要求。
▪ 3、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 物的滋生和污染。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无毒、耐腐 蚀。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盲管。储罐和管道要 规定清洗、灭菌周期。注射用水储罐的通气口应安装不脱 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注射用水的储存可采用80℃以 上保温、65℃以上保温循环或4℃以下存放。
▪ 避免措施:定期测量高效过滤器的风速,风速过大,高效过滤器穿 孔,风速小于标准的70%,高效过滤器堵塞,应更换。
内包装材料--安瓿的介绍
▪ 内包装材料直接与药品相接触,它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药品的 质量及保质期。 1、安瓿:主要用于水针剂产品的包装。目前基本为含氧化硼6~7 %的材质,国内生产的安瓿有两种,一种是色点安瓿,另一种是 色环安瓿,以色点安瓿居多。国际同类产品为国际中性玻璃材质, 其耐水性能、耐强酸、强碱性能优于国内同类产品。目前已经有 聚烯烃制成的安瓿(俗称塑料安瓿)出现,部分地替代玻璃安瓿。
▪ 6、渗透压:原则上要求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或接近, 但由于机体本身有一定的耐受性及血液的稀释作用, 可根据情况适当放宽。
GMP对注射剂的基本要求
注射剂的GMP认证检查项目
▪ 大容量注射液认证检查项目共138项、关键项目(条款 前加*)27项,一般项目111项。
▪ 小容量注射液认证检查项目共141项,关键项目(条款 前加*)30项,一般项目111项。

注射液工艺验证方案

注射液工艺验证方案

1.目旳:此工艺验证是建立在厂房, 空气洁净度, 工艺用水及设备和设备清洁已验证并合格旳基础上展开旳, 拟通过持续三批生产来验证该产品旳工艺规程, 对维生素C注射液生产中也许影响产品质量旳多种生产系统条件和生产工艺变化原因控制在工艺规程规定旳原则范围内, 保证产品旳可靠性和稳定性, 生产出符合企业内控原则旳--注射液。

2、合用范围:合用于维生素C注射液旳工艺验证。

3.责任者:参与维生素C注射液工艺验证旳人员。

4、方案4.1.验证措施:本产品工艺验证方案计划在水针新车间生产前三批旳生产过程中进行验证。

4.2.有关文献《验证SMP》《----注射液工艺规程》YBSTP-SC027-034.3.方案概要4.3.1重要工艺内容及生产条件如下:-洗瓶、杀菌干燥 -配液 -灭菌检漏 -灌封-灯检-印包4.3.2验证过程详细分为六个生产工艺过程:⑴ 洗瓶、杀菌干燥 ⑵ 配液 ⑶ 灌封 ⑷ 灭菌 ⑸ 灯检 ⑹ 印包4.3.3每个生产工艺过程验证旳每一项内容中均包括描述与生产过程有关旳规程, 文献和有关旳设备, 并论述生产系统多种元素旳评价措施及生产过程中多种也许影响产品质量旳原因提供变量旳评价措施。

生产系统多种元素旳评价措施中论述了在生产前、生产过程中及生产过程结束后对生产系统多种元素特性旳检查内容及评价原则。

每项检查评价结束后, 评价及检查成果应记录于本方案中设计旳登记表中, 并附于验证汇报中。

生产过程中多种也许影响产品质量旳工艺变量旳评价措施, 论述了生产过程中应进行旳一系列有关工艺变量旳评价措施及评价原则。

评价成果应记录于本方案设计旳登记表中并附于验证汇报中。

4.3.4工艺流程图:4.3.5质量原则及文献《质量原则》《中国药典》2023版二部《--注射液中间体质量原则》《YBSTP-QA209-00》《--注射液成品质量原则》《YBSTP-QA300-00 》维生素C注射液质量原则4.3.6生产系统要素旳评价:目旳:提供文字根据证明生产系统要素符合维生素注射液生产准备和工艺条件.从而保证用此系统生产旳多种物料符合质量原则,最终身产出符合质量林求旳合格旳产品.⑴项目:有关文献洗瓶、杀菌干燥SOP YBSOP-WS214-00YBSOP-WS201-00 YBSOP-WS202-00YBSOP-SC260-00 YBSOP-SC261-00配液 YBSOP-WS213-00YBSOP-SC262-00 YBSOP-WS203-00灌封 YBSOP-WS215-00YBSOP-SC264-00 YBSOP-WS204-00灭菌 YBSOP-WS216-00YBSOP-SC269-00 YBSOP-WS209-00灯检 YBSOP-WS217-00印字 YBSOP-WS218-00YBSOP-SC270-00 YBSOP-WS207-00评价措施检查所有文献旳完备状况。

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要求

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要求

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要求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要求中药注射剂是一种通过静脉注射给药的中药制剂,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为了保证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其疗效,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从原材料、制备过程、质量标准等方面介绍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要求。

首先,中药注射剂的原材料应符合药典标准。

中药注射剂的原材料主要包括中草药和辅料。

中草药应按照药典标准进行鉴定,确保其质量和纯度达到要求。

辅料应符合药典对纯度、溶解度等方面的要求,并且需要经过合适的处理和检测,保证其质量稳定和安全可靠。

其次,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过程需要符合规范。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工艺进行,包括提取、浓缩、过滤、灭菌等过程。

每个工艺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确保原材料的有效成分得到充分提取和保留,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和损害。

制备过程中还需要支付注意耐心,严格检查各个工艺环节的操作和结果,确保每一批产品的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

再次,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需要明确。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包括理化指标和生物活性指标。

理化指标包括外观、溶解度、pH值、含量、细菌检查等,生物活性指标包括药效和毒性指标。

这些指标需要根据中药注射剂的药理学特性和临床需求来确定,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疗效可靠。

最后,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还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包括原材料的鉴定和分析、成品的质量评价和稳定性研究等。

原材料的鉴定和分析应包括对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色谱指纹图谱的分析等,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有效性。

成品的质量评价包括对理化指标和生物活性指标的测定,以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

稳定性研究则需要对产品进行长期保存,并定期进行检测,确定其质量和有效期。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对原材料、制备过程、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的严格要求。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了科学的控制和制约,才能确保中药注射剂具有良好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其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药物选择。

关于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

法规准则关于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9]3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全面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国家局下发了 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 (国食药监办 2009 28号)。

为进一步控制中药注射剂安全风险、做好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全面开展生产及质量控制环节的风险排查,切实控制中药注射剂安全隐患为提高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及质量控制水平,国家局组织制定了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质量控制要点 (附件1)(以下简称 质量控制要点 )。

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必须对照 质量控制要点 要求,全面排查本企业在药品生产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风险,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控制安全风险,提高产品质量。

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要强化对原辅料供应商的审计,加强对制剂稳定性、产品批间一致性的研究工作,要特别注意对热原、无菌和无效高分子物质控制的自我检查,并开展关键工艺的验证工作,保证产品质量。

企业经自查不能控制产品质量风险的,应立即主动停产,或主动注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自查结束后,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应将自查整改结果报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应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对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和质量投诉,要及时分析调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应主动召回,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应当按照 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 (局令第24号)的要求,结合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中医药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 (卫医政发 2008 71号),尽快完善药品说明书的用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配伍禁忌等项内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临床使用风险。

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积极组织本辖区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做好生产及质量控制环节的风险排查工作。

中药制剂生产和验证

中药制剂生产和验证

② 规范的工艺流程图 ④ 适用的内控标准 ⑥ 准确的处方配比量 ⑧ 合理的工序收率
(2)工艺规程(提示)
《1》批准的药品标准----编制工艺规程的技术基础和依据。
药品批准标准
工艺规程(岗位SOP) 批生产记录 《2》 规范的工艺流程图
物料---工艺流程的主体,圆形图示;


需一一对应。
工序---工艺流程中必经的加工步骤,长方形图示;
工艺 卫生
2、生产过程监控 (3)物料传递监控 审核依据 签发 证 书
(1)检验报告书 或检查报告书
(2)现场(过程) 监控记录
(1) 许可(使用、 传递、放行)证
(2)合格证(检 验批件数)
( 4)
标签、使用说明书全过程监控
监控要点 监控依据
管理程序
设计
制版 印刷 入库 储存
审核
QS评估 校对、批准 检查、验收 监控
中药制剂 生产和验证
* * * * * * * * * * *
中药制剂生产和验证内容
一、中药制剂生产概述----剂型、工段、生产管理要点。 二、中药制剂生产验证-----要求、相关性、内容、方式、 数据分析。
三、前处理工段----要求、炮制、粉碎、毒性药材、工 艺验证。
四、提取工段----特点、影响因素、出膏量、工艺验证。 五、制剂工段----常见问题、验证项目、验证示例。 六、包装工段----常见问题、验证示例。
原则 内容
要求
指标值高于或等于法定标准
指标值经验证或稳定性试验确定
增加检测项目,提高控制指标值
全面性,适用性
(2)工艺规程(提示)
《5》 适宜的储存条件


面积和空间----与生产规模相适应;

注射剂无菌工艺验证

注射剂无菌工艺验证

注射剂的无菌保证工艺无菌制剂包括直接注入体内的注射剂或直接用于创面及黏膜的非胃肠给药制剂。

由于这类制剂的特殊给药部位,无菌制剂的质量及安全风险显著高于其他类别制剂,必须保证最终产品的无菌性。

一、注射剂的无菌保证工艺分类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是指为实现规定的无菌保证水平所采取的经过充分验证后的灭菌(无菌)生产工艺。

目前,注射剂的无菌保证工艺主要有两种1、终端灭菌工艺(terminal sterilization process) 在控制微生物污染量的基础上,在药品灌封后,通过湿热灭菌方式除菌。

一般来说,本方法成本低,无菌保证水平高,适宜于大容量注射剂的灭菌。

2、无菌生产工艺(aseptic processing) 是指以防止污染为目的,在无菌系统环境下,通过除菌过滤法或无菌操作法,消除导致污染的各种可能性来保证无菌水平。

无菌生产工艺和终端灭菌工艺具有不同的系统要求、不同的除菌方法和不同的无菌保证结果,这是由于无菌生产工艺对环境系统的要求高,且影响无菌操作的因素多而使得无菌保证水平比终端灭菌工艺低。

无菌生产工艺一般适宜于粉针剂,亦可适宜于临床需要,但不能进行终端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

目前评价无菌生产工艺是否有效,多注重无菌生产工艺的设计是否合理,所用的设备与工艺是否经过充分的验证,在此基础上,切实按照验证后的工艺进行生产,以保证灭菌(无菌)工艺的可靠性。

“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为产品经灭菌( 除菌)后微生物残存的概率。

SAL是评价灭菌(无菌)工艺的效果的重要指标。

该值越小,表明产品中微生物存在的概率越小。

为了保证注射剂的无菌安全性,国际上一致规定,采用湿热灭菌法的SAL,不得大于10的(-6次方),即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得大于百万分之一;而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产品,其SAL一般只能达到10的(-3次方),可见非终端灭菌制剂存在微生物的概率远远高于终端灭菌制剂,故仅限于临床必须注射给药而确实无法耐受终端灭菌的产品。

中药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工艺_(NXPowerLite)

中药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工艺_(NXPowerLite)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大孔树脂柱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五、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原理
吸附性原理
吸附力是范德华力或氢键作用的结果
筛选性原理
树脂为多孔性结构,具有分子筛的作用
有机化合物根据吸附力的不同及分子 量的大小,在树脂的吸附机理和筛分原理 作用下实现分离。
二、超声提取技术——原理(空化效应)
介质内部溶解的微气泡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增大, 形成共振腔,然后瞬间闭合,即超声波的空化效 应。
超声波
微气泡 增大
共振腔
瞬间闭合 微激波
形成
植物细胞
破裂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二、超声提取技术——原理(热效应)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能不断被介质所吸收, 并全部或大部分转化成热能,导致介质本身和药 材组织温度升高,促使有效成分的溶解,这就是 超声波的热效应。
流体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SCF, SF)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应用超临界流体 作为萃取溶剂,利用程序升压对不同
成分进行分步萃取的技术。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原理
A-Tp线 气固平衡升华曲线
B-Tp线 液固平衡熔融曲线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一、超微粉碎技术——概述
超微粉碎技术是指用特殊器械将中药粉碎成超细 粉末的技术。
不同药材有不同的低温脆 性范围 羚羊角 最佳低温粉碎 温度为-70℃~-60℃ 杏仁 最佳低温粉碎 温度为-160℃~-150℃ 熟 地 最佳低温粉碎 温度为-105℃~-95℃

注射液工艺验证方案

注射液工艺验证方案

06
附录
验证报告模板
验证方案编号
记录验证活动的唯一识别码 。
验证日期
验证活动的执行日期。
验证对象
待验证的注射液工艺流程或 设备。
验证报告模板
01
验证目的
明确验证活动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
验证项目
02
03
验证标准
列出验证活动中执行的具体项目 和步骤。
列出用于评估验证结果的标准和 合格条件。
验证报告模板
准备资源
制定验证计划
根据验证目标,制定详细的验证计划,包括 验证方案、实施时间、人员分工等。
安排必要的设备和人力资源,确保验证过程 中的物资和场地准备就绪。
02
01
培训人员
对参与验证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 验证的目的、方案和操作流程。
04
03
实施阶段
安装设备
根据验证计划,安装相 应的设备和仪器,确保 其正常运行。
验证时间表
制定时间表
01
根据验证计划和活动,制定合理的验证时间表,明确各项任务
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执行时间表
02
按照时间表的要求,严格执行各项任务,确保验证活动的顺利
进行。
调整时间表
03
在验证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时间表进行调整,以确保
验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03
验证实施
准备阶段
确定验证目标
明确工艺验证的具体目标,如确保工艺的稳 定性、符合质量标准等。
评估。
形成报告
撰写工艺验证报告,总结验 证过程和结果,并提出改进 建议。
报告审核与发布
组织相关人员审核报告,确 认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后发布 。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生产工艺评价技术原则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生产工艺评价技术原则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生产工艺评价技术原则2.安全性再评价应基于国家相关法规和药品监管部门制定的指导原则进行。

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药品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规范,确保中药注射剂的生产符合标准和要求。

3.安全性再评价应综合考虑临床实际情况进行。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适应症和用法用量的要求,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

4.安全性再评价技术应包括体内外实验和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通过体内外实验可以评估中药注射剂的毒性、药动学、代谢过程等特征,而临床研究可以评估其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情况。

5.安全性再评价技术应包括多个方面的评价指标。

除了评价中药注射剂的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外,还应考虑中药注射剂的溶解度、稳定性、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评价。

1.生产工艺评价应基于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

必须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过程符合标准和规范。

3.生产工艺评价技术应综合考虑中药注射剂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

中药注射剂的特点包括溶解度低、不稳定等,因此需要特殊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4.生产工艺评价的结果应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质量分析。

必须对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包括药物成分的含量、溶解度、稳定性等方面的分析。

5.生产工艺评价的结果应定期进行验证和更新。

由于生产工艺和设备可能发生变化,因此生产工艺评价的结果应定期进行验证和更新,以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和生产工艺评价是确保中药注射剂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进行评价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综合考虑中药注射剂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和方法,定期进行更新和验证,以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注射液工艺验证方案

注射液工艺验证方案

注射液工艺验证方案一、引言注射液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形式,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中。

为确保注射液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工艺验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方案旨在建立一套可靠的注射液工艺验证方案,以确保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二、目的通过注射液工艺验证,验证并确认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关键步骤、操作方法、设备参数和环境要求的有效性,保证注射液的质量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三、验证范围1.生产设备的验证:验证各生产设备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包括自动清洗、灭菌、灌装等设备。

2.工艺参数的验证:验证注射液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工艺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包括温度、压力、时间、pH值等参数。

3.环境要求的验证:验证注射液生产过程中的洁净室环境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包括空气洁净度、微生物控制等。

四、验证步骤1.确定验证计划: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详细的验证计划,包括验证的目的、范围、时间安排、人员分配等内容。

2.设备验证:进行生产设备的验证,包括验证设备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等。

3.工艺参数验证:根据制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注射液的生产,收集样品并进行分析测试,以确认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环境要求验证:进行洁净室的环境监测,包括空气洁净度和微生物控制等,以验证洁净室的环境符合标准要求。

5.数据分析与评估:对验证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评估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6.编写验证报告:根据验证结果,编写验证报告,包括验证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五、验证依据1.相关法规和标准: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验证方案。

2.注射液生产工艺文件:根据生产工艺文件中的工艺参数,制定验证方案。

六、验证结果根据验证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如果验证结果符合要求,说明采用的工艺参数和环境要求是正确的,可以继续使用。

2.如果验证结果不符合要求,需要对工艺参数和环境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重新进行验证。

灯盏细辛注射液提取工艺研究

灯盏细辛注射液提取工艺研究

( 稿 E 期 :20 收 t 02年 5月 2 1日 )
经 中 枢 ,使 外 周 交 感 神 经 功 能
1 云 南 省 卫 生 厅 .云 南 省 药 品 标 准
灯 盏 细 辛 注 射 液 提 取 工 艺 研 究
唐丽萍 高运玲 饶高雄
60 0 ) 5 20 ( 云南 }医学 院 中药 系 ,云南 昆明
4 0目 )三 种 粒 度 进 行 对 比 试 验 。
分 别 加 入 相 同 量 的水 ,以 相 同 的 提 取 时 间 、相 同 的 提取 次 数 平 行
H n .一Maz ad z .的 种 子 。
斑蝥
为 芫 青 科 昆 虫 黄 黑 小
斑 蝥 ,6 c h r . f i oi L n c i 2 实 验 方 法 与 结 果
益脉 康 片 、灯 盏 花 素 注 射 液 、灯 盏 花素 片等 制剂 品 种供 I 使 用 。 临床 灯 盏 细 辛 注 射 液 制 备 工 艺 为 7 ~8 代 研 究 ,基本 沿用 至 今 , 0 0年 限于 当 时 的 技 术 水 平 和 要 求 ,很 多指 标 比较 粗 放 ,为进 一 步 改 进 、 规 范 制 备 工 艺 ,提 高 药 材 的 利 用 率 、产 品 质 量 的可 控 性 ,我 们 针
维普资讯
表 2 l D 对 毒 K 诱 发 豚 鼠 心 律 失 常 的 影 响 —
NS 卜 D
l 0 1 0
30 ~ 3 0 50 3 0o ~ 3 0 5
23 6± 68 8. 39 3 ± 91. 3. 2
3 2 ± 73 0 4 2. 6 1± 81
了灯盏 细 辛 注 射 液 、灯 盏 花 胶囊 、
材购 白邱 北 县 (0 1 1 ) 20 — 0 ,经

中药行业的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与评价

中药行业的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与评价

中药行业的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与评价中药注射剂是一种重要的中药制剂形式,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但其质量标准与评价相对较为复杂和严格。

本文将从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制定、评价方法及流程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制定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药材质量、生产工艺、药物稳定性等。

首先,药材质量是中药注射剂质量的基础,要求药材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相关标准;其次,生产工艺需要严格控制,确保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后,药物稳定性的评价是质量标准制定的重要环节,可通过物理化学性质、药效学和药动学等指标进行评估。

二、中药注射剂的质量评价指标中药注射剂的质量评价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检测。

常用的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外观特征、药材质量、理化性质、有效成分含量、微生物限度、有害物质残留等。

其中外观特征是对中药注射剂色泽、透明度等性状的观察和判断;药材质量是验证中药注射剂中所含药材是否达到标准的重要依据;理化性质包括溶解度、pH值、浊度等,能够直观反映中药注射剂的药理活性和药效;有效成分含量是评价中药注射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微生物限度和有害物质残留则是评价中药注射剂是否符合卫生标准的重要指标。

三、中药注射剂质量评价的方法与流程中药注射剂的质量评价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流程进行。

首先是样品的选择和采集,要从批量生产的中药注射剂样品中随机获取;其次是质量评价的实验室分析,包括理化性质、有效成分含量、微生物限度等检测;然后是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判定,根据相关标准来评估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最后是对评价结果的总结与报告,将实验数据和评价结论进行整理和呈现。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与评价是确保中药注射剂质量合格和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并结合准确可靠的评价方法和流程,能够保障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制剂研发与生产工艺优化实例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制剂研发与生产工艺优化实例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制剂研发与生产工艺优化实例中药制剂研发与生产工艺优化是中药行业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在中药制剂的研发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中药材,确定合理的制剂组合,并优化研发与生产工艺,是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

以下是中药行业中进行中药制剂研发与生产工艺优化的实例,旨在帮助行业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实例一:川芎制剂的研发与工艺优化川芎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在中药制剂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川芎制剂的疗效,研发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首先,他们通过药典方法对川芎中有效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确认川芎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川芎内酯。

然后,他们利用水提醇沉和硅胶柱层析等技术,提取和纯化了川芎内酯。

接下来,他们设计了不同的制剂组合,如川芎内酯胶囊、川芎内酯注射液等,并进行了药效实验。

最后,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如提取温度、时间等,优化了川芎内酯的制备工艺。

这一系列的研发与工艺优化,使川芎制剂的疗效得到提高。

实例二:黄芪注射液的研发与工艺优化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功效,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为了提高黄芪制剂的疗效和稳定性,研发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首先,他们选取了优质的黄芪作为原料,并通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黄芪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分析。

然后,他们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了黄芪中的有效成分。

接下来,他们设计了黄芪注射液的配方,并通过动物实验和质量控制实验验证了其疗效和稳定性。

最后,通过调整注射液的pH值、浓度和温度等工艺参数,优化了黄芪注射液的制备工艺。

这一系列的研发与工艺优化,使黄芪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更好的效果。

实例三:川贝母颗粒的研发与工艺优化川贝母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咳嗽、哮喘等疾病的治疗。

为了提高川贝母制剂的药效和口感,研发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首先,他们通过药典方法对川贝母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确定川贝母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川贝母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注射液提取生产工艺
验证方案及报告
文件编号:
文件类别:验证
************药业XX
目录
验证立项申请表……………………………………………………………………验证方案批准………………………………………………………………………验证小组人员…………………………………………………………………
1.目的………………………………………………………………………………
2.职责……………………………………………………………………………
3.适用X围………………………………………………………………………
4.验证背景………………………………………………………………………
5.验证所需文件…………………………………………………………………
6.工艺风险分析…………………………………………………………………
7.验证程序…………………………………………………………………………
7.1***********中药注射液提取处方………………………………………
7.2 工艺流程……………………………………………………………………
7.3生产操作……………………………………………………………………
8. 工艺过程风险评估…………………………………………………………
9.工艺验证过程…………………………………………………………………9.1提取效果的确认……………………………………………………………9.2 65%含醇量冷沉时间的确认………………………………………………9.3 75%含醇量冷沉时间的确认……………………………………………
9.4收膏质量和数量的确认…………………………………………………
10.再验证周期…………………………………………………………………
11.验证中偏差/变更处理………………………………………………………
12.培训……………………………………………………………………………
***********药业XX 验证立项申请表
验证方案批准
验证小组人员
***********中药注射液提取工艺验证方案
1.目的:
通过***********中药注射液提取生产工艺的验证,确立生产工艺规程,证明该工艺规程的稳定性和各项工艺参数的可行性,证明现行工艺的可控性、重现性,确保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2.职责:
生产部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验证工作小组、生产部、质量部、设备部负责验证方案的执行,验证领导小组与质量部负责验证结果的评估。

车间操作人员负责按照工艺验证方案的要求执行验证,验证中观察到的实际工艺参数和变量记录在批记录中。

QC负责完成验证中规定的检验项,同时将检验过程和结果记录在相应的检验记录和工艺验证报告的记录表中。

QA负责验证现场执行的监控。

3.适用X围:适用于***********中药注射液提取生产工艺的验证。

4.验证背景:
4.1厂房设施、空调净化系统、纯化水、压缩空气、设备等系统、检验仪器的验证、计量器具的校验已完成了全面的验证,操作人员已得到培训,并培训考核合格。

4.2本次工艺验证采用与设备性能确认同步验证方法;
4.3利用风险评估工具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采用前瞻方式,对***********中药注射液工艺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出的风险大小,决定是否进行验证,通过验证证明,风险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

5.验证所需文件:
6.工艺风险分析:
6.1注射剂提取工艺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汇总表
9 / 32
7.验证程序
7.1***********中药注射液提取处方:
批量:相当于制剂40万支
7.2
水提
水提
75%
7.3生产操作:
7.3.1提取浓缩:
在QA监控下,将药材净料加入多能提取罐中,分别加10倍量、8倍量纯化水,提取2次,每次开启蒸汽加热,沸腾后计时提取,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

整个过程保持微沸状态,将提取液经滤过放入浓缩器中,将两次提取液合并浓缩;打开浓缩器的循环冷却水,开启真空泵,开启蒸汽,减压浓缩。

使真空控制在0.06MPa,蒸汽压力在0.1MPa以内,温度在80℃左右,将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2(80。

C测),放料、称重。

7.3.2醇沉:
开启气动隔膜泵,将料液打入已通乙二醇冷却剂的醇沉罐内,在搅拌状态下加入85℅的乙醇,使含醇量为65℅,冷沉48小时;真空抽料过滤,将滤液抽入单效浓缩器。

7.3.3收醇、浓缩:
将滤液抽入单效浓缩器,开启蒸发器冷却水系统,打开蒸汽加热阀,控制蒸汽压力在0.09MPa以内,回收乙醇至尽。

开启真空系统,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10±0.02(80。

C测);
7.3.4二次醇沉:
浓缩液打入已开启乙二醇冷却剂的醇沉罐中,在搅拌状态下加入95℅的乙醇,使含醇量为75℅,冷沉48小时;真空抽料过滤,将滤液抽入单效浓缩器;
7.3.5收醇:
将醇液抽入单效浓缩器,开启蒸发器冷却水系统,打开蒸汽加热阀,控制蒸汽压力在0.09MPa以内,回收乙醇至尽。

7.3.6三次醇沉:
浓缩液打入已开启乙二醇冷却剂的醇沉罐中,在搅拌状态下加入95℅的乙醇,使含醇量为80℅,冷沉48小时;真空抽料过滤,将滤液抽入单效浓缩器;
7.3.7收醇:
将醇液抽入单效浓缩器,开启蒸发器冷却水系统,打开蒸汽加热阀,控制蒸汽压力在0.09MPa以内,回收乙醇至尽。

7.3.8收膏:
开启真空系统,继续收膏至相对密度在1.06~1.08(80。

C测),料液用不锈钢快开式密封桶储存,称重,应在72±5kgX围内。

8.工艺过程风险评估:
9.工艺验证过程:
9.1提取效果的确认:
10.再验证周期:
10.1正常情况下3年。

10.2 生产设备、工艺发生变化随时验证。

10.3 主要原辅材料发生变更时随时验证。

11.验证中偏差/变更处理:
验证过程中如果出现偏差和变更,应立即通知质量部,启动偏差、变更程序,并对偏差和变更进行详细记录,分析偏差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所有偏差和变更得到有效处理后,并且已被质量部批准和关闭,验证方可进入下一步骤。

原始的偏差处理单和变更处理单经过批准后必须附在最终的验证报告中。

12.培训:
验证草案起草人在验证方案批准后对本次验证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该培训记录连同在验证中完成的其他相关培训记录一起附在最终的验证报告中。

***********中药注射液提取生产工艺
验证报告
文件编号:06VP12001-0
文件类别:验证
***********药业XX
目录
验证证书………………………………………………………………………验证报告批准…………………………………………………………………………验证结论及评价报告…………………………………………………………………
1.目的…………………………………………………………………………………
2.验证所需文件………………………………………………………………………
3.X围…………………………………………………………………………………
4.结果总结……………………………………………………………………………
4.1提取效果的确认…………………………………………………………………
4.2 65%含醇量冷沉效果的确认…………………………………………………
4.3 75%含醇量冷沉效果的确认……………………………………………………
4.480%含醇量冷沉效果的确认……………………………………………………45收膏数量和质量的确认…………………………………………………………
5.结论…………………………………………………………………………………
6.偏差和变更情况……………………………………………………………………
7.附件…………………………………………………………………………………
***********中药药业XX 验证证书
验证报告批准
验证结论及评价报告
工艺验证报告内容:
1.目的:
***********中药注射液通过风险评估,确立了提取工艺验证点,经过验证,用书面证据来证明按工艺正确运行操作,每一步都能达到可接受标准。

证明生产工艺的可行性、稳定性和质量可控性,确保用此工艺能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2.验证实施情况:
本验证小组按照已批准的验证方案****年****月****日至*****月****日对注射剂***********中药注射液生产工艺进行了验证。

2.验证所需文件:
3.X围:
4.结果总结:
4.1提取效果的确认:
4.5提取、醇沉的收率、收膏数量和质量的确认:
5.结论:
6.偏差和变更情况:
7.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