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内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内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一门介绍对教育领域中出现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问题进行创造性的科研活动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的课程。

它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应用性的分支学科,其操作性比较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基本理论一、科学与教育科学1.科学:指特定范围内反映客观事物关系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具有客观性、规律性、可验证性、系统性、准确性的特点。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个方面。

某种意义上社会科学包含了人文学科,有时两个概念可以互相替用。

两者相对不同:社会科学侧重研究人类社会,而人文学科侧重研究人类自身的信仰、情感、道德伦理、审美意识等问题。

2.教育科学:属于科学范畴是一门探索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综合性科学,是一个门类齐全、分支众多的科学知识体系。

它包括教育学、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未来学等学科。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这个学科休系中的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二、科学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1.科学研究是要探讨前人所未知的知识,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过程。

它具有创造性和艰巨性两大根本特点。

此外,科学研究还具有如下几个一般性的特点:A.它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科学实践活动。

B.所有科学研究都是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进行。

C.科学研究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

D.现代科学研究多强调集体的活动。

2.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科学研究范围。

是适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创造和生产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体系的一种脑力劳动。

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地分析资料并得出客观的结论,力戒主观臆断、先入之见和片面性。

延要穷尽。

性认识。

系统性原则要求,一方面研究时要有中心概念、命题;另一方面要有理论框架。

表示,以保证同行专家能够依照研究报告的内容,了解整个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同时也便于同行交流并促进知识的积累与传授。

《教育研究方法》讲义

《教育研究方法》讲义

---------------------------------------------------------------最新资料推荐------------------------------------------------------《教育研究方法》讲义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大纲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一、教育研究方法的性质(一)教育研究方法的概念(二)教育研究方法的结构关于教育研究方法的结构,人们已有较多的研究,研究中出现的见解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程序工具说;二是纵横说;三是层次说;二、中小幼教育研究的特点(一)教育研究应具备的一般研究的特征(二)教育研究应具备的区别于一般研究的特点(三)中小幼教育研究的特殊性三、教育研究的意义第一,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第二,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

第三,教育研究是形成和发展教育理论的基本途径。

第四,教育研究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第五,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教育研究的类型(一)从研究目的、功能看(二)从教育研究的时序看(三)从研究对象的范围看(四)从使用的基本研究方法看五、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教育研究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它因时因地而异。

不过,我们可以从复杂的教育研究过程中概括出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般而言,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五个环节:1 / 12(一)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二)教育研究的设计(三)收集资料(四)分析处理资料(五)研究成果的表述第二章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与其他科学研究过程一样,教育研究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确定研究问题(或者说课题)。

确定研究问题,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者选择一个有待于解决、验证或回答的问题,并将之加以明确化和具体化。

一、确定研究问题的意义研究问题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教育研究始于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确定问题是教育研究的起点。

第二,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决定教育研究的水平。

第三,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反映研究者的研究能力。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doc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doc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教育研究领域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不同的研究方法,并能够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深度。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定量研究方法的设计和实施步骤。

3.掌握定性研究方法的设计和实施步骤。

4.能够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1.1 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1.2 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1.3 教育研究方法的意义和作用2. 定量研究方法2.1 研究设计2.2 数据收集2.3 数据分析2.4 结果解释与报告3. 定性研究方法3.1 研究设计3.2 数据收集3.3 数据分析3.4 结果解释与报告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不同的研究方法。

五、教材与参考书主教材:《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参考书:1.《定量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2.《定性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证》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占总评成绩的202. 期中论文:占总评成绩的303.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第3-4周:定量研究方法第5-6周:定性研究方法第7-8周:案例分析第9-10周:期中论文撰写和指导第11-14周:期末复习和考试以上就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希望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努力学习,掌握好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程,为将来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祝大家学习愉快!作为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延伸,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在教育研究领域,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合理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更是考验研究者的能力和智慧。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对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解析。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标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标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教育实践研究,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包括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以及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和流程,如选题、设计、实施、总结等。

2. 实践技能:包括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如何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等。

3. 具体内容包括:研究问题选择、研究设计、样本选择与收集、数据分析、研究报告撰写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将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期末考试等。

其中,实践操作和期末考试将占较大比重,以检验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五、课程实施建议1.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3.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以提高其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如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等,以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本课程可选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相关教材,也可参考《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专著。

同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推荐相关网站、论文等资源,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七、课程评估与反馈本课程将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罗润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章节知识梳理

罗润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章节知识梳理

罗润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章节知识梳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方法论,是教育科学的基础和核心。

罗润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书是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通过对该书章节的知识梳理,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

该书共分为十个章节,主要涵盖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解释等内容。

下面对每个章节进行详细的梳理,以便更好地理解罗润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内容。

第一章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目的和任务,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等。

第三章介绍了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研究问题的确立和选择、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确定、研究过程的安排和实施、研究结果的验证和解释等。

第四章介绍了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术,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测试和实验等。

此外,还介绍了数据质量的保证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第五章介绍了数据分析与解释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描写性统计分析、推理性统计分析和质性分析等。

此外,还介绍了数据解释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论证技巧。

第六章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的论文写作和学术报告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论文的结构和格式、论文的撰写和修改、学术报告的准备和展示等。

第七章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包括研究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和应对策略等。

第八章介绍了案例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案例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案例选择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第九章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的综述和评价方法,包括文献综述的方法和技巧、综述结果的评价和解读等。

第十章是对整本书的总结和展望,主要回顾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同时提出了未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指导大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与指导(72学时)参考教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徐红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学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的文件精神,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学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应当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应当具备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课程基础学习本课程应具备教育学原理等相关专业知识。

三、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1、基本要求: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概念和条件2、重点与难点: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4、教学内容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概述一、研究包含的三个基本要素:目的性、过程性、方法性。

二、研究的本质就是创新。

三、构成方法的要素:目的性要素、合于规律性的活动要素、工具要素、对象要素。

四、中小学教师不同于其他群体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研究目的具有针对性(二)研究内容具有微观性(三)研究场所既有自然性(四)研究范式具有平民性(五)研究成果具有实效性第二节教育研究的条件一、开展教育研究的主观条件(一)科研体质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前提(二)科研知识使指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理论和方法(三)科研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活动的关键。

科研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文献检索的能力,研究设计的能力,搜索资料的能力,整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的能力,文字表达的能力。

(四)科研品性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活动的保证。

二、开展教育研究的客观条件三、教育科学研究的未来趋势(一)注重综合化(二)注重现代化(三)注重生态化(四)注重跨文化(五)注重运用数学(六)注重运用系统科学(七)注重开展教育实验思考题1、中小学教师不同于其他群体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2、教育科学研究的未来趋势。

3. 开展教育研究的主观条件。

第二章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1、基本要求: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如何选题、进行研究假设和制定研究计划。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大纲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门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在学前教育科研领域的能力和素质,为学生今后从事学前教育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教育科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明确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目标。

2.掌握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科研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要求。

3.培养学生运用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分析能力,以及利用统计方法和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4.培养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包括论文的格式、写作结构、论证逻辑等方面的要求。

5.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1.学前教育科研概述(2学时)-科研概念和特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目标2.科研设计与方法(8学时)-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科研方法的分类与选择-科研变量的选择与操作-问卷设计与实施-采样与调查方法3.科研过程与要求(8学时)-科研计划与进度安排-有效的文献检索与分析-数据收集与处理-数据分析与结果解释4.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8学时)-论文的格式与结构-论文写作规范与程序-论文的撰写要点与技巧-学术规范与引用方法5.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培养(6学时)-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科研团队的合作与沟通-学术交流与学术会议-学术道德与伦理要求四、教学方法1.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的学习。

2.组织学生实际进行科研设计与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的技巧,鼓励学生积极互动和参与讨论。

五、学时分配和评分标准1.学时分配:-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2.评分标准:-平时表现:20%-期末考试:30%。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类别:教师教育选修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实践学时:8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工作、教育改革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研究范式各自的优势与局限,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动态;掌握教育研究过程各阶段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实验法、观察法、问卷法、定性研究、行动研究等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方式、方法的理论、方法、操作技术,初步形成教育研究能力;掌握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研究方法意识,初步形成教育研究能力。

本课程通过学习教育研究的哲学基础、研究范式、量化和质化等研究方法,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合理、恰当的研究方法,开展教育研究。

三、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教育科学研究选题及进行课题论证的基本方法;(2) 实验法、观察法、问卷法、教师行动研究等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方式、方法的理论、方法、操作技术;(3)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与撰写。

教学难点:(1) 实验设计模式;(2) 问卷设计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理论讲授与讨论、实践练习等方法,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练习中形成初步的教育研究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2学时)1.教学内容(1) 教育研究的意义(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3) 教育研究的过程与研究过程中的活动2.重、难点提示(1) 教育研究的意义;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概念;(2) 教育研究的过程与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2学时)1.教学内容(1) 研究问题的选择(2) 选择研究问题应遵循的原则(3) 研究问题的来源(4) 研究问题的陈述2.重、难点提示(1) 选择研究问题应遵循的原则;研究问题的陈述方法;建立研究假设的方法;(2) 撰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全国在职中小学教育管理人员进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管理专业专科学历教育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的任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教育科学原理, 对中小学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揭示中小学教育的客观规律,以指导中小学教育的实践和改革。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员进一步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他们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 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三、本大纲的结构本大纲除绪论外, 共12章, 大体上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 1-3章 ): 着重阐明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目标,以及中小学生的特点与教育问题。

第二部分( 第4章 ): 阐述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的中小学课程现状与改革。

第三部分( 5-8章 ): 着重探讨实现中小学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问题,包括教学, 思想品德教育, 课外教育等。

第四部分( 第9-10章 ): 论述班主任工作、教师劳动的特点与意义,着重论述教师的素养问题。

第五部分(第11章—12章):论述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合力的意义、作用和教育科研方法。

四、本课程的教学建议(一)明确《教育学》教学的目的要求, 包括总的目的要求和各章的基本要求;帮助学员正确理解和掌握各章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 并引导学员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总结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二)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启发式教学。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标准适应专业:师范专业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类型:师范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学分:36 学时/2 学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师范专业教师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二)基本理念。

本课程内容体系立足教育研究方法前沿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动态,以教育研究方法的最基本的理论和实践素养为核心,充分反映教育研究方法理论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需求,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注重教育教学研究的实践能力。

(三)设计思路。

本课程知识模块包括原理讲授、案例分析、实践作业、实地研究几个模块。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实践性与理论性并重的专业课程,课程目标是通过1 / 16探讨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一般步骤及主要方法,明确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与规范,提高应用教育科学理论开展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教育研究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主要研究方法;结合课程论文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联系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使学生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正确选题、撰写研究综述、设计研究方案、设计与处理调查问卷、课堂观察、行动研究以及撰写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基本技巧,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敏锐的研究意识和严谨认真的研究态度,形成运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提高其应用教育理论研究及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的原理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一)课程教学内容 1. 1 基础内容。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原理的学科,通过对教育度量、教育评估和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为培养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将全面介绍教育学的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旨在为学生提供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

2. 掌握教育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 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教育领域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教学内容1. 教育学的定义和发展1.1 教育学的含义和特点1.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2.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2.1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2.2 发展心理学教育理论2.3 联系主义教育理论2.4 思维导图教育理论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3.1 问卷调查法3.2 访谈法3.3 实验法3.4 文献研究法4. 教育改革与教育政策4.1 教育改革的动机和目标4.2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4.3 教育改革的评估与调整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教授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展示教育学的应用。

3. 课堂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促进思考和理解。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占40%: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小组报告等。

2. 期中考试占30%:主要考察对教育学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论文占30%:要求学生针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六、参考教材1. 《教育学导论》(第四版),李晓明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2. 《教育学原理》(第八版),李凤岐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七、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能会进行适当调整。

学生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及时与教师沟通。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原理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畴,是按照某种途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和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获得教育规律的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经验总结、新闻报导不同。

如果说经验总结、新闻报导只是事后总结的话,那正式的研究是事先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育现象的探索和研究。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发展1、从古希腊到16世纪的直觉观察时期;2、17世纪至于9世纪末的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3、20世纪到达20世纪50年代的形成独立学科时期;4、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变革时期.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1、提高教师的教研的理论程度。

2、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统一性的特点。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性。

4、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结构一、分类和体系结构(一)按研究的目的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预测研究。

(二)按研究方法分: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历史研究等。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1、观察分析教育对象,用归纳法得出结论(归纳法:特殊到一般、形象具体思维)。

2、推论验证的演绎法(演绎法:一般到特殊,抽象思维畴)。

三、教育研究的认识层次和水平两个层次:1、经验层次;2、理论层次。

四种水平:1、直觉观察水平:这一水平的研究主要是为了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应不应该发生,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等。

2、探究原因水平: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种现象?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改变这种状态?等。

3、迁移推广水平: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同样的现象吗?4、理论研究水平: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的原则?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确定研究课题2、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3、分析总结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以及方法论原则一、作用1、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的基础。

课程教学设计(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课程教学设计(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教育科学研究概述》课程教学设计一、专题名称、课时安排及授课教师1)专题名称教育科学研究概述2)课时安排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类型与基本过程2课时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及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意义2课时3)授课教师南纪稳副教授二、专题导学1)专题简介对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进行界定。

分析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对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进行了重点分析。

概括地介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对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如效度、信度等进行讨论。

并分析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1.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2.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3.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需要4.有利于教育理论的自身的丰富和发展。

2)专题学习目标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类型,能够辨识教育科学研究案例的类型;了解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区别;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理解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基本概念,能够分析教育研究案例的效度和信度。

了解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树立积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信念,立志成为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

3)专题重点(难点)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三、学习内容分专题一名称: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类型与基本过程1)知识点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所谓教育科学研究,是指研究人员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遵循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以教育现象、教育存在为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寻求有效教育教学方式和途径为目的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是人类科学研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要正确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涵义,还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自觉的科学认识活动。

2.教育科学研究既是一种发现,也是一种创造。

2)知识点二: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复杂的科学探究活动。

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教育问题的多样性,因而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也是复杂的、多样的。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教育学原理课程是为教师培养教育教学能力,提供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课程。

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阐述教育学原理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等方面,为教师培养提供指导。

一、课程目标:1.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2.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3.培养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4.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

二、课程内容:1.教育学基本概念与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与特征;(2)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3)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流派。

2.教育学原理与实践:(1)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观;(2)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3)教育评价与反馈机制。

3.学习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1)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及其运用;(2)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及其应用;(3)社会学派的学习理论及其实践。

4.教育评价与课程设计:(1)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2)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3)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

5.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2)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授课,向学生传授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教育学原理。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4.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5.教学辅助工具: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增强教学效果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1)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积极参与、提问回答等;(2)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报告等。

2.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实践评价:评估学生的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本教学大纲着重培养学生的教育学原理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大纲

《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大纲

《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大纲(themethodofeducationscienceresearch)一、说明部分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课堂教学总学时)36(19/17)、周学时2、学分2、开学学期第2学期。

其中,理论教学19课时,课堂教学教学17课时。

1.课程性质地位《教育科研方法》就是研究生教育中一门关键的学位基础课,就是培育研究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熟练地运用教育科研方法展开教育科学研究的核心课程。

这门课程不仅具有单一制的逻辑框架和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同时还具备较强的方法指导价值和课堂教学操作方式意义,就是一门集知识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课堂教学应用型课程。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系统自学和课堂教学训练,并使学生精确掌控有关教育科研和理论,逐渐践行恰当的科研态度,掌控一定的科研程序、方法与技能,构成主动参予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科研意识和科学素养,具有专门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3.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章节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教学内容教育科研和教育科研方法详述教育科研课题的选取文献的以获取与整理教育科研设计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其他研究方法教育科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教育科研成果的定义与评价合计学时分配理论222213122219课堂教学/实验21136417大计23421612863614.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采用教材温忠麟主编,《教育研究方法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2)辅助教材①侯怀银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②邱小捷主编,《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③韩延伦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3)主要参考书①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②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③杨小微主编:《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④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5.教学非政府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1)本课程采取课程组的方式进行授课,即由教学、科研经验较丰富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课程组成员结合各自的教学任务担任主讲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科学方法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地位:《教育研究方法》在顺应时代要求、形成学生合理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能力结构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至为重要。

本课程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的同时,能较深入地了解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了解国外教育研究方法的动态,养成研究的意识和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反思的态度,切实地掌握教育研究的常用基本方法与操作技能,为形成和增进教育研究的素质和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力求做到理论性、系统性、应用性与操作性的有机结合。

教学方法以讲授式和案例分析为主,辅以讨论与研究方法的实际操作。

本课程任务:1.使学生切实地掌握教育研究的常用基本方法与操作技能;2.让学生养成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反思的态度。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以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原理为基础,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多角度的观察学前教育中的现象,解决其中的问题;同时,本课程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意义、类型和原则;2.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与方法重点: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难点:教育研究的类型和原则。

教学内容:第一节教育研究的内涵和意义(一)教育研究的内涵(二)教育研究的意义第二节教育研究的类型与原则(一)教育研究的类型(二)教育研究的原则第三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与方法(一)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性(二)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二章教育研究设计教学要求:1.了解研究课题的意义与类型、来源及选择的基本要求;2.掌握如何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及制定研究方案。

重点:如何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及制定研究方案。

难点:制定研究方案。

教学内容:第一节选择课题研究(一)研究课题的意义与类型(二)研究课题的来源(三)选择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第二节提出研究假设(一)研究假设的含义与作用(二)研究假设的类型(三)研究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第三节确定研究对象(一)明确研究对象的总体和分析单位(二)确定抽样方法第四节制定研究方案与课题论证(一)制定研究方案(二)研究课题论证第三章文献研究法教学要求:1.了解文献研究法的含义与特点;2.掌握文献资料的搜集方法、整理、分析及运用,并会撰写文献综述。

重点:文献资料的搜集方法、整理、分析及运用,并会撰写文献综述。

难点:撰写文献综述。

教学内容:第一节文献研究法概述(一)文献研究法的含义与特点(二)文献研究法的意义(三)文献研究法的一般过程第二节搜集文献资料(一)文献研究的类型与来源(二)搜集文献资料的步骤(三)搜集文献资料的方法(四)搜集文献资料的基本要求第三节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与运用(一)文献资料的整理(二)文献资料的分析(三)文献资料的运用第四章观察研究法教学要求:1.了解观察研究法的概念与适用范围;2.掌握观察研究法的实施及运用。

重点:几种观察研究法的实施及运用。

难点:观察研究法的实施及运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观察研究法概述(一)观察研究法的概念与适用范围(二)观察研究法的特征(三)观察研究法的类型(四)观察研究法的优缺点第二节观察研究法的实施(一)观察研究法的准备(二)学前观察研究法的实施第三节取样观察法及其运用(一)时间取样观察法及其运用(二)事件取样观察法及其运用第四节叙述性观察法及其运用(一)日记描述法(二)轶事描述法(三)实例描述法第五章调查研究法教学要求:1.了解调查研究法的含义与特点;2.掌握调查研究法的类型和一般步骤;3.掌握问卷调查等几种具体方法的步骤。

重点: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的具体方法。

难点:测验调查的步骤。

教学内容:第一节调查研究法概述(一)调查研究法的含义和特点(二)调查研究法的类型(三)调查研究法的一般步骤第二节问卷调查(一)问卷调查概述(二)问卷的基本结构(三)问卷设计的步骤(四)问题的排列(五)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第三节访谈调查(一)访谈调查的含义与优缺点(二)访谈调查的一般类型(三)访谈调查的一般步骤(四)访谈中的常用技巧第四节测验调查(一)测验调查的概述(二)测验调查的类型(三)测验调查的步骤第六章实验研究法教学要求:1.了解实验研究法的含义与意义;2.掌握实验研究法设计及评价。

重点:实验研究法的类型及设计方法。

难点:实验研究法的评价。

教学内容:第一节实验研究法概述(一)实验研究法的含义(二)实验研究法的意义(三)实验研究法的类型(四)实验研究的基本阶段第二节实验研究法设计(一)实验研究设计中的被试选择与分配(二)实验研究设计中的变量控制(三)实验研究设计中的实验模式设计第三节实验研究的质量评价(一)实验研究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二)实验研究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第七章实物研究法教学要求:1.了解实物研究法的含义、特点及价值;2.掌握实物研究法的分析方法;3.了解学前儿童成长档案的建立方法。

重点:实物研究法的分析方法。

难点:实物研究法的程序。

教学内容:第一节实物研究法概述(一)实物研究法的含义(二)实物研究法的特点(三)实物研究法的价值(四)实物研究法的程序(五)实物资料的类别第二节实物研究的基本要求(一)实物收集的基本要求(二)实物整理的基本要求(三)实物分析的基本要求第三节实物资料的分析方法(一)文字资料的分析方法(二)绘画作品的分析方法第四节学前儿童成长档案的建立(一)学前儿童成长档案的含义(二)学前儿童成长档案的创建意义(三)学前儿童成长档案的创建内容(四)学前儿童成长档案的创建步骤与要求(五)学前儿童成长档案袋的创建方法第八章个案研究法教学要求:1.了解个案研究法的含义、特点及类别;2.掌握个案研究法的原则、步骤及记录。

3.熟悉几种个案研究法。

重点:个案研究法的原则、步骤及记录。

难点:几种具体的个案研究的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个案研究法概述(一)个案研究法的含义与特点(二)个案研究法的目的与意义(三)个案研究法的类别(四)个案研究资料的来源及获取途径第二节个案研究法的原则、步骤及资料记录(一)个案研究法的原则(二)个案研究法的步骤(三)个案研究资料的记录第三节几种常用的个案研究法(一)个案追踪法(二)个案追因法(三)谈话法(四)作品分析法(五)教育会诊法第九章质的研究教学要求:1.了解质的研究的含义与特点;2.掌握质的研究的基本程序以及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重点:质的研究的基本程序以及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难点:质的研究中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教学内容:第一节质的研究概述(一)质的研究的起源与发展(二)质的研究的含义与特点(三)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第二节质的研究的基本程序(一)研究问题的确定(二)研究的背景知识(三)研究对象的选择(四)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五)研究报告的撰写第三节质的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法(一)访谈(二)观察(三)实物收集与分析第四节质的研究中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质的研究资料分析的一般过程(二)质的研究资料分析的具体方法第十章行动研究法教学要求:1.了解行动研究法的定义与特点;2.掌握两种模式、实施方法及要求;重点:两种模式、实施方法及要求。

难点:行动研究法的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行动研究法的界定(一)行动研究法的定义与发展历程(二)行动研究法的特点第二节行动研究法的类型与适用范围(一)行动研究法的类型(二)行动研究法的适用范围第三节行动研究法的模式(一)四环节模式(二)六步骤模式第四节行动研究法实施的方法与要求(一)计划(二)行动(三)考察(四)反思第十一章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教学要求:1.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应注意的问题;2.文字、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重点:文字、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难点:SPSS的实际操作。

教学内容:第一节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概述(一)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在科研中的意义(二)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时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文字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文字资料的整理(二)文字资料的分析第三节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数据资料的整理(二)数据资料的分析--描述统计(三)数据资料的分析--假设检验第四节教育研究中SPSS的运用(一)SPSS操作基本过程(二)SPSS应用第十二章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评价和推广应用教学要求:1.了解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的含义、特点及基本规范;2.掌握学前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一般步骤、形式及评价。

重点:学前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一般步骤、形式及评价。

难点: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界定(一)学前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含义(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特点(三)学前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意义第二节学前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一般步骤(一)确定主题(二)整理资料(三)编写提纲(四)起草初稿(五)修改定稿第三节学前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形式(一)教育研究报告(二)学术论文(三)经验总结(四)教育日至(五)教育案例(六)教育课题(七)教育反思(八)著作第四节学前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规范(一)题名、署名、摘要和关键词(二)引文、注释、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三)名词术语、数字、符号和缩略词(四)图、表(五)数字、物理和化学式、计量单位第五节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一)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内容(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三)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方法(四)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过程第六节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一)学前教育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内涵(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意义(三)学前教育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内容和类型(四)学前教育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步骤四、教学安排及方式本门课共72课时,其中理论课72课时,实践课0课时。

五、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包括出勤、课堂提问、作业等;期中成绩占20%。

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60%六、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1.推荐教材:[1]张景焕,陈月茹,郭玉峰.《教育科学方法论》.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2.参考资料:[1]杨晓微.《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郑金洲.《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郑慧琦.《教师成为研究者》.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编写人:审核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