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学1章合成氨.ppt

合集下载

化工工艺学 课件

化工工艺学 课件
c
2
c
3
C4 烃 系 统 产 品
芳 烃 系 统 产 品
炔 烃 系 统 产 品
第一篇 合成氨
要求:了解合成氨性质用途以及其发展历程; 掌握合成氨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基本工艺条 件选择、设备的结构特点以及典型的工艺流程。
内容:第一讲 绪论 第二讲 粗原料气的制取 第三讲 一氧化碳变换 第四讲 硫化物的脱除 第五讲 二氧化碳的脱除 第六讲 原料气的最终净化 第七讲 氨合成
(2)
KP1
PCO PCH4
P3 H2
PH2O
KP1=f(T)
KP2
PCO2 PH2 PCO PH2O
KP2=f(T)
c
33
第二讲 粗原料气制取
平衡组成的计算
设原料气中: 水碳比为m;系统压力为P(Mpa);系统温度为t(℃)。 以1mol甲烷为计算基准,设无炭黑析出,(1)式转化甲烷 xmol,(2)式转 化一氧化碳ymol,则平衡时各组分mol量为:
为原料的小型氨厂。
c
29
第二讲 粗原料气制取
传统蒸汽转化法制得的粗原料气应满足下述要求: A、残余甲烷含量的体积分数﹤0.5%。 B、(H2+CO)/N2(摩尔比)在2.8-3.1。 转化分两段进行: 一段转化:大部分烃在此转化成H2、CO 、CO2。 二段转化:加入空气,燃烧一部分H2,放出的热量供甲烷继 续转化,出口温度可达950~1000℃。
c
9
第一讲 引言
1.1 氨的性质与用途
1、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纯状无腐蚀, 易溶于水,水溶液中易挥发,且对银、锌腐蚀严重。 化学性质:可分解、可燃、与许多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2、用途: 农业:化学肥料如碳铵、硫铵、磷铵、硝铵、尿素等; 工业:炸药、纤维、塑料、制冷剂、药等。

化工工艺学 第一章PPT课件

化工工艺学 第一章PPT课件
32
10
原料
反应
分离
11
12
13
工艺流程图
各个生产单元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有机地组合在 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工艺过程,并用图形描绘出 来。
14
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 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是用文字或框图形式来 表明物料、设备的名称,并以箭头方式表明 物料的流向。它只是定性地标出由原料转化 成产品的路线、流向顺序以及生产中采用的 工艺过程和设备。
第一章 概 论
化学工业的发展简史
1
2
3
4
5
纯碱工业
近 代
硫酸工业


煤化工


染料
……
6
合成氨及化肥工业
现 代
农药工业


塑料工业


橡胶工业
……
7
化学工业的分类
无机化工
有机化工
高分子材料化工
精细化工 生物化工
8
化工装置的操作方式 连续操作 间歇操作 半连续操作
9
化工工艺设计 一、化工工艺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二、产品生产的反应工艺研究和设计 三、工艺流程设计方案
20
21
22
物料代号
代 号
物料名称
A 空气
AM 氨
BD 排污
BF 锅炉给水
BR 盐水
CS 化学污水
CW
循环冷却 水上水
DM 脱盐水
DR
排液、排 水
DW 饮用水

物料

名称
F 火炬排放气 FG 燃料气 FO 燃料油 FS 熔盐
G 填料油 O H氢
H 载热体 M HS 高压蒸汽 H 循环冷却水 W 回水 IA 仪表空气

第1章 合成氨1

第1章 合成氨1

化学与化工系
西安文理学院
1.2.4 气态烃类蒸气转化催化剂
选择原则:高强度、高活性、抗析碳、抗中毒 高空隙率
组成:
主催化剂:
NiO(4-30%)
促进剂 : Al2O3、MgO、CaO、TiO2、K2O
载体: 铝酸钙连接型和氧化铝烧结型 装填:过筛、均匀、下降落差不能太大。 化学与化工系
还原后才能使用,卸出前必须钝化
log k p 2
备注: 此公式属经验公式,来源于试验, 化学与化工系
2.平衡常数的应用(计算平衡组成)
Nm,nw分别为进气中甲烷和水蒸气的量,kmol; x为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甲烷转化量, kmol; y为变换反应转化的一氧化碳的量, kmol;
预计转化气组成
已知温度
求平衡常数
求平衡组成
选择工艺条件 判断工况
化学与化工系
西安文理学院
1.1.2 生产方法简介
主要包括3个步骤 (1)造气:即制备含有氢、氮的原料气; (2) 净化:不论采用何种原料和何种方法造气,原 料气中都含有对合成氨反应过程有害的各种杂质, 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除去这些杂质; (3) 压缩和合成:将合格的氮、氢混合气压缩到高 压,在铁催化剂的存在下合成氨。
化学与化工系
西安文理学院
胺.磺胺
氨 的 用 途

炸药 医药
化学与化工系
西安文理学院
氨的发展概况
氨(Ammonia),分子式NH3,是1754年由普里斯特 里(Priestiy) 加热氯化铵和石灰石时发现的。1784年,伯 托里(C.L.Berthollet) 确定氨是由氮和氢组成的。其后,人 们便开始进行化学合成氨的研究.经过100多年的漫长岁月。 1901年,法国化学家吕查德里开创性地提出氨合成的条件 是高温、高压,并有催化剂存在。 终于在1913年实现了由氮和氢直接合成氨的工业化。 这是由哈伯 (Frite Haber) 与伯希 (Carl Bosch) 一起开发 的日产30t的工业化装置,在德国奥堡 (Oppau) 投入生产, 采用高温高压和铁系催化剂工艺,这就是著名的Haber— Bosch 法。因为保密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关系, 除了德国和BASF公司外,该技术并未被很好利用。 化学与化工系

第一章_合成氨

第一章_合成氨


O2(N2)


H2O(g)
H2O(g)

CO+H2
CO+H2


的 工
H2O(g)

CO+H2
CO+H2
循 环
O2(N2)
6、间歇式制取半水煤气的工艺条件
气化效力:指制得半水煤气所具有的热值与制 气投入的热量(消耗燃料+蒸汽潜热)之比。
– 温度:
操作温度:指氧化层温度,简称炉温。 通常炉温比灰熔点低50℃。 工业上采用炉温范围1000~1200℃。
甲烷蒸汽二段转化影响因素
高温、低压、高水碳比有利于二段转化
⑵、甲烷蒸气转化工艺条件
影响因素
– 温度、压力 – 水碳比 – 催化剂 – 空速
压力
– 压力升高不利于甲烷蒸气转化, 但生产上 采用压 力为3~4MPa,原因:
① 节省压缩功 ② 有利于回收余热 ③ 有利于减少反应器体积 ④ 有利于减少后续设备体积
– 催化剂使用
开车前--还原 停车前--预氧化(钝化)
4、析碳及处理 – 析碳
甲烷副反应生成炭黑。
– 析碳危害
覆盖催化剂表面,堵塞微孔,甲烷转化率下降; 催化剂粉碎而增大床层阻力; 局部反应区过热而缩短反应管寿命。
– 预防措施
适当提高水碳比; 使用适宜催化剂,并保持高活性; 原料烃预热温度不能过高。
温度
– 第一段转化炉:700~800℃ – 第二段转化炉出口:1000℃左右
水碳比
– 过大:增大气流总量、热负荷,不经济 – 过小:易析碳 – 适宜水碳比:3~4
空速
– 催化剂处理原料气能力。

合成氨PPT课件

合成氨PPT课件

反应特点 :
主要副反应
主反应总体上是吸热,体积增大的反应
C4 = H 2 H 2 C 7.9 4 k.m J 1ol 2 C O C2 O C 1.7 4 k2 .m J 1ol C H O 2 = H 2 O C 1.3 3 k 6 1 .m J 1o
16
1.2.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鉴于合成氨工业生产的实现和它的研究对化学 理论发展的推动,1918年,哈伯获得了诺贝 尔化学奖。
哈伯及其实验装置
合成氨发展的三个典型特点: 1. 生产规模大型化。 1000~1500T/日 2. 能量的合理利用。 用过程余热自产蒸汽推动蒸汽机供动力,基本不用电能。 3. 高度自动化。 自动操作、自动控制的典型现代化工厂。
第1章 合 成 氨 Synthesis of Ammonia
授课教师:蔡永伟
1
主要内容
1 1.1 概 述 2 1.2 原料气的制取 3 1.3 原料气的净化 4 1.4 氨的合成
2
1.1 概述 (Preface)
• 空气中含有游离氮(N2:78.03%),但是只有豆科等能 够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游离氮。
1908年7月,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在实验 室用N2和H2在600℃、200个大气压,以锇 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了氨,虽然产率仅有 8%,却也是一项重大突破。并成功地设计了 原料气的循环工艺,这就是合成氨的哈伯法。
1913年,德国当时最大的化工企业——巴登 苯胺和纯碱制造公司,组织了以化工专家波施 为首的工程技术人员将哈伯的设计付诸实施, 进行了多达6500次试验,测试了2500种不 同配方的催化剂后,最后选定了含铅镁促进剂 的铁催化剂,将哈伯的合成氨设想变为现实, 一个日产30吨的合成氨工厂建成并投产。

合成氨工艺PPT教学课件

合成氨工艺PPT教学课件
01R002B
03B002E01 原料蒸汽过热器
10C001 NH3吸收塔
03B0020E4 原料气预热器
3 气态烃蒸汽转化
1、工序任务(一段转化)
对烷烃:
n1
3n1
n1
Cn H 2 n2 2 H 2O 4 CH 4 4 CO 2
Cn H 2n2 nH2O CO (2n 1)H 2
对烯烃:
Cn H2n2 2nH 2O nCO 2 (3n 1)H 2
n
3
n
Cn H2n2 2 H2O 4 CH 4 4 CO2
Cn H2n nH2O nCO 2nH 2
Cn H2n 2nH 2O nCO 2 3nH 2
琵 琶 行
-白居易
音乐导入






张 若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自幼聪慧、苦学文,有 “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 曾任左拾遗,作谏官,46岁上疏获 罪,被贬为江州司马,写下《琵琶 行》,其后升任忠州刺史、杭州太守 等,官至刑部尚书。晚年政治热情减 退,“独善其身”,少有佳作。
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 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 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傲来峰 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做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 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 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 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 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 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 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实习目的—建立工程观念
1. 掌握UHDE-ICIAMV合成氨工艺 和SNAMPROGETTI 氨气提尿素工艺 (综合)

化工工艺学合成氨幻灯片PPT

化工工艺学合成氨幻灯片PPT
(1)原料的预热温度:其高低应根据原料烃的 组成及催化剂的性能而定。 (2)对流段内各加热盘管的布置
(3) 转化系统的余热回收
现代大型氨最重要的特点是充分回收生产过程的余热, 产生高压蒸气作为动力。
29 合成氨工业
(四)、烃类蒸气转化主要设备
顶部烧嘴炉(图)
炉型 侧壁烧嘴炉
1、一段转化炉
梯台炉 冷底式(图)
1、外部供热的蒸汽转化法
2、内部蓄热的间歇操作法
3、自热反应的部分氧化法
11 合成氨工业
二、煤气化原理
(一)、化学平衡
1、以空气为气化剂时,碳与氧之间的反应为: C+O2= CO2; △H0298=-393.77kJ/mol C+1/2O2=CO; △H0298=-110.59kJ/mol C+CO2=2CO; △H0298=-172.284kJ/mol CO+1/2O2=CO2;△H0298=-283.183kJ/mol 设CO2平衡转化率为α,总压为P 则
在制冰、空调、冷藏等系统的致冷剂。
5 合成氨工业
三、生产方法
(一)氰化法
CaO 3C 2 0 0oC 0 Ca2 CCO Ca2 CN2 1 0 0oC 0 CaC 2C N
CaC 23 NH2O CaC 32 O NH 3
(二)直接法
此法是在高压、高温和有催化剂时,氮气和氢 气直接合成为氨的一种生产方法。目前工业上合成 氨基本上都用此法。
烷烃:

C n H 2 n 2 n 2 1 H 2 O 3 n 4 1 C 4 n 4 H 1 C 2
C C n H n H 2 n 2 n 2 2 n n 2 2 O O H H n n2 C C ( ( 2 3 n n 1 1 ) ) O H H O 2 2

化工工艺学课件合成氨

化工工艺学课件合成氨
反应器
采用特殊设计的反应器,使氢气和氮气在高 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
压缩机
用于压缩气体,以满足合成氨反应所需的高 压条件。
分离设备
用于将合成的氨从反应气体中分离出来,并 进行回收。
04 合成氨的能效和环保
CHAPTER
能效分析
合成氨的能效
合成氨是化工行业中耗能较高的过程之一,能效分析对于降低生产 成本和减少能源浪费至关重要。
合成氨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市场需求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对粮食和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合成 氨的市场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发展趋势
合成氨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提高合成 氨的效率和降低能耗,同时减少对环 境的污染。
合成氨技术的未来展望和研究方向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合成氨技术将朝着更加高效、环保、经济的方向发展, 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化工产品。
合成氨的重要性
合成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化工生产过程之一,它提供了大量的氮肥和尿素等农业生产所需的肥料,对提高全球粮 食产量、解决人类温饱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合成氨也是其他含氮化学品的重要原料,如硝化纤维、 炸药、染料等。
合成氨的基本原理
合成氨反应方程式
N2 + 3H2 → 2NH3
反应条件
CHAPTER
工艺流程概述
原料气的制备
将煤、天然气或石油等原料转 化为含有氢和氮的合成气。
原料气的净化
通过脱硫、一氧化碳变换和气 体精制等过程,除去合成气中 的杂质。
氨的合成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利用铁催 化剂将氢气和氮气合成为氨。
氨的分离与回收
将合成的氨从反应气体中分离 出来,并进行回收。

化工工艺学合成氨课件

化工工艺学合成氨课件

化工工艺学合成氨课件
图3-34 以重油为原料合成氨流程
第13页
3.2.2 原料气制备

合成氨中原料气中氢氢气碳比是:由表含示碳某种燃原料料转与化水
得到。
蒸气反应时释放氢比从水中

现在工业上采取天然释放气氢(轻包易含程度油。田气)、
炼厂气、焦炉气、石脑油、重油、焦炭和煤生
产合成氨。这些原料均可看做是有不一样氢碳
我国合成氨装置是大、中、小规模并存格局, 总生产能力为4260万t/a。
大型合成氨装置有30套,设计能力为900万
t/a,实际生产能力为1000万t/a;
中型合成氨装置有55套,生产能力为460万
t/a;
小型合成氨装置有700多套,生产能力为
2800万t/a。
❖我国产量为4222万吨,居世界第一。
化工工艺学合成氨课件
化工工艺学合成氨课件
第18页
一、烃类蒸气转化法
• ①催化剂活性组分、助催化剂和载体
• a活性组分:从性能和经济方面考虑,活 性组分,镍为最正确,含量在4%~30%较 为适宜。
• b助催化剂:提升镍活性、延长寿命和 增加抗析碳能力。可加入MgO作助催化剂。
• c镍催化剂载体:使镍高度分散、晶料变 细、抗老化和抗析碳等作用。惯用有氧化 铝、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铬、 氧化钛和氧化钡等。
化工工艺学合成氨课件
第33页
二、重油部分氧化法
• 2、反应条件 • 反应温度:1200~1370℃ • 反应压力:3.2~8.37MPa • 催化剂:无 • 水蒸气用量:每吨原料加水蒸气400~500kg • 水蒸气作用: • (1)起气化剂作用。 • (2)能够缓冲炉温及抑制析碳反应。

化工工艺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化工工艺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4)由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低级烯烃、芳烃、 乙炔、甲醇和合成气。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 发电厂 纯凝式 汽轮发 电机组 和供热 汽轮发 电机组 的技术 经济指 标的统 计和评 价。燃 机机组 、余热 锅炉以 及联合 循环机 组可参 照本标 准执行 ,并增 补指标 。
1.2 由原料到化工产品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 发电厂 纯凝式 汽轮发 电机组 和供热 汽轮发 电机组 的技术 经济指 标的统 计和评 价。燃 机机组 、余热 锅炉以 及联合 循环机 组可参 照本标 准执行 ,并增 补指标 。
1.1 化工工艺学的定义和范畴
例如: (1)矿石冶炼成金属(如铜、铁、锌、铝等)或非金属(如硅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 发电厂 纯凝式 汽轮发 电机组 和供热 汽轮发 电机组 的技术 经济指 标的统 计和评 价。燃 机机组 、余热 锅炉以 及联合 循环机 组可参 照本标 准执行 ,并增 补指标 。
1.1 化工工艺学的定义和范畴
如果把化学工业定义为利用化学反应 和化学工程的方法,改变物质结构、成分、 形态而生产化学产品的工业部门,那范围 就更宽广。因此,我们只能根据历史上形 成化学工业的概念和人们的习惯来大体界 定它的范畴。
空气 焦炭等

空分
气化
O2
N2 H2
H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NH3
石灰石 煅烧
CO2 Na2CO3 CaO
NaCl 电解
磷石灰 分解
NaOH Cl2
磷酸盐
黄铁矿


煅烧



SO2
Fe2O3
的 重

H2SO4


合成氨工艺与设备ppt课件

合成氨工艺与设备ppt课件

化剂催化活性。为防止反硫化,进低变的反应气体中H2S不能过低,H2S
含量有一个最低值。从化学平衡来看,汽气比越低,最低H2S含量越低,
催化剂越不易反硫化。
31
4
1、基本概念-合成氨
什么是合成氨?
发展简史:
世界上第一个合成氨厂于1913年在德国噢 堡建成,实现了工业化生产(30吨/天) 。
我国第一个合成氨厂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永
利公司(就是现在的吉化公司)建成,到194
9年我国合成氨年产量为0.6万吨,2008年产
量达到了45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3.为世
成NaHS和NaHCO3,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碱的溶解(Na2CO3+H2O→NaHCO3+NaOH/NaHCO3+H2O→N aOH+H2O+CO2 ) Na2CO3+H2S→NaHS+NaHCO3 /H2S+NaOH→NaHS+H2O NH3+H2S→NH4HS(氨水脱硫) 2)再生:溶液中的HS-被氧化析出硫(催化剂作用下):
24
3、各工段工艺及设备-压缩工段
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根据气体状态方程:P·V=n·R·T
(n——物质的量;R——常量) 当气体的温度(T)保持不变时,我们
可以通过压缩气体的体积(V)来提高气体的压 力(P)。利用气体的可压缩性,通过压缩机各 段活塞的往复动作而达到提高气体压力的目的。
25
3、各工段工艺及设备-压缩工段
合成氨工艺与设备
宜化化机 崔娟 2016年3月
1
❖目 录
1 基本概念
2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
3
各工段工艺与设备
4 结束语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烃类转化。其中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气态烃类转化过程 经济效益最高,因此本节重点介绍气态烃类蒸汽转化过 程。
• 天然气中主要成份为甲烷,还含有乙烷、丙烷及其他少
量烯烃等,其中也有极少量的S等对催化剂有害的元素。 一般以甲烷为代表来讨论气态烃类蒸汽转化的主要反应 及其控制条件。
工段一之化学原理
1 转化的化学原理 P3
一、 概述 Introduction
• 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游离氮,但是只有极少数农作物才能
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大多数作物只能吸收化合态氮来 供给生长所需主要养分。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氮化合物 的过程称为固定氮,它是化学化工研究中既古老又前沿 的课题。
• 目前已投入工业生产的主要固定氮方法:
1.合成氨法 2. 氰氨法 3.电弧法
• 本门课学习方法
✓ 化学原理
✓ 生产方法
✓ 工艺条件(T、P、catalyst……)
✓ 工艺流程
✓ 关键设备
①用什么原料?②用什么方法? ③具体如何实现?
(化学原理)
H2 NH3
N2 3H2+N2=2NH3
(生产方法) (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关键设备)
H2如何得? N2如何得? 如何合成NH3?
+Q
CO(g) + H2(g) = C(s) + H2O(g) + Q
(4) (5) (6)
工段一之工艺条件
2 转化的工艺条件
2.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P3
热力学解决的是:是否有推动力-△B,反应可 否进行的问题。(参见《物化上册》)
2.2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动力学分析 P5
动力学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反应速率,减少反应 阻力,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的问题。(参见 《物化下册》)
(2) 净化 将原料气中的杂质:CO、CO2、S等脱除到 ppm级。( ppm:百万分比浓度)
(3)压缩和合成 合成氨需要高温、高压,净化后的合 成气原料气必须经过压缩到15~30MPa、450°C左右,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顺利地在合成塔内反应生成氨。
• 其主要过程如图1和图2。
焦炭或煤 空气 蒸汽
气态烃原料以甲烷为主要成分,在高温、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下述转 化反应:
✓ 转化反应 CH4(g) + H2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g) = CO(g) + 3H2(g) - Q ✓(主反应) CO(g) + H2O(g) = CO2(g) + H2(g) + Q
(1) (2)
气态原料烃一般是各种烃的混合物,在蒸汽转化过程中这些高级烷烃进行 如下反应,且因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其转化反应是完全的。反应如下:
工段一之工艺条件
2.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P3
• 平衡常数
跟压力的关系:
• 两个制气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
0 p1
pCO
p3 H2
p p CH 4 H2O p0
2
(2.1)
K
0 p
2
p p CO2 H 2 pCO pH2O
(2.2)
• 上式是将体系视为理想气体混合物的结论,通常转化过程 压力不是太高,用它来计算误差不大。利用热力学原理可 导出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③氮气也可在合成氨制造氢气的同时制得。(二段转化时 引入的空气中的O2与一段转化得到的H2燃烧,得到氮 气。
工段一
氢气的制取
• 因为氢气不能直接从其他混合物中取得,合成氨生产过
程中更为重要问题的是如何获取纯净的氢气而不是氮气。 可以说合成氨的绝大多数过程都是在制取氢气。
• 氢气的主要来源有:气态烃类转化、固体燃料气化和重
原料的制取 原料的净化
氨的合成 三废治理
• 前景
本门课是进行化工过程开发(开发 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设计、 化工厂建设的基础,是进入化工企 事业所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
• 要求
54学时3学分 必须上课听讲并做好笔记 闭卷考试
合成氨 Synthesis of Ammonia
• 1 概述
• 2 原料气的制取 • 3 原料气的净化 • 4 氨的合成
化工工艺学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ics
应用化学专业 54学时
前言
• 化工工艺学
是关于化工生产工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 论的学科。
化学加工
原料
产品
• 本门课内容
掌握几个典型的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
合成氨、氮肥(尿素、硝酸铵)、磷酸、 硫酸、硝酸、纯碱、乙烯等基本有机化 工产品的生产及石油炼制、煤化工。
【优点】热利用率高、自动化程度高、 生产成本低。
二、原料气的制取 Production of synthetic gases
工段一 “一段转化”及“二段转化”
氮气
+ 氢气
合成氨
氮气的制取
工段一
• 制备方法:
①深度冷冻将空气液化,使空气中O2、N2分开,得到纯 净的氮气。
②将H2在空气中燃烧,是空气中O2与H2化合成水,剩下 纯净的氮气。
• 目前最重要最经济的方法是合成氨法。 首例合成氨厂是
1912年在德国建立的日产30砘合成氨的工厂。目前先进 合成氨厂的规模已达到1000~1500T/日。
• 合成氨首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肥料,使农业生产
产量大大提高,为人类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作出了巨大 贡献。
• 氨除了主要用作化学肥料的原料外,还是生产染料、炸
n-1
3n+1
n-1
CnH2n+1(g) + ———H2O(g) =
CH —————
4
(g)
+
CO ———
2
(g)
2
4
4
(3)
但要完成这一工业过程,必须对可能发生的主要反应及副反应进行详细研 究。主要的副反应有:
✓ ✓ 析碳反应 ✓ (副反应)
CH4(g) = C (s) + 2H2(g)
-Q
2CO(g) = CO2(g) + C(s)
药、医药、有机合成、塑料、合成纤维、石油化工等的 重要原料。
• 合成氨发展的三个典型特点:
1. 生产规模大型化。 1000~1500T/日
2. 能量的合理利用。 用过程余热自产蒸汽推动蒸汽机 供动力,基本不用电能。
3. 高度自动化。自动操作、自动控制的典型现代化工厂。
• 目前的主要生产过程:
(1) 制气 用煤或原油、天然气作原料,制备含氮、氢气 的原料气。
造气
除尘
脱CO2 压缩
脱硫
CO变换
脱除少量 CO和CO2
合成
• 图1 以焦炭或煤为原料的合成氨流程

工段二
脱硫
蒸汽
工段一
一段转化 二段转化
工段三
高温CO变换
天然气 压缩
工段六
氨冷凝 合成
空气 压缩
低温CO变换
工段五
工段四
压缩 甲烷化 脱出CO2
氨分离 液氨
CO2
• 图2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