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新闻评论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评论的特点。
2.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感受这篇新闻评论的写作目的。
3.培养学生牢记历史,热爱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新闻评论的特点,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多万生灵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
”2017年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
80年过去,侵略者的枪声淹没在历史尘埃里,但中华门城墙上的弹孔依然清晰可见;南京城的不绝哀号已随风逝去,但“万人坑”的累累白骨还在。
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否认。
任何倒行逆施妄图篡改历史、否认暴行,为南京大屠杀惨案和侵略战争翻案的丑恶行径,不仅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也将受到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人民的谴责和唾弃。
唯有铭记历史,我们才能负重前行,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评论警醒世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主学习文体知识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阐述观点、发表议论、表达立场的评论性文章,它针对的往往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等。
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教案)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家公祭日的概念和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到纪念历史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情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国家公祭日的定义和背景。
讲述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公祭事件。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国家公祭日的了解。
1.4.2 讲解国家公祭日的概念和意义。
1.4.3 讲述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公祭事件。
1.4.4 引导学生思考纪念历史的重要性。
1.4.5 总结本节内容。
第二章:南京大屠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
培养学生对和平的渴望和珍视。
2.2 教学内容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发生背景。
描述南京大屠杀的惨状。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展示图片、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南京大屠杀。
2.4.2 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发生背景。
2.4.3 描述南京大屠杀的惨状。
2.4.4 展示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悲痛。
2.4.5 引导学生思考和平的珍贵,培养对和平的渴望和珍视。
2.4.6 总结本节内容。
第三章: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意义。
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敬意和珍视。
3.2 教学内容讲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背景。
介绍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设立。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3.4.2 讲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背景。
3.4.3 介绍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设立。
3.4.4 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敬意和珍视。
3.4.5 总结本节内容。
第四章:世界和平的重要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和维护意愿。
4.2 教学内容讲述世界和平的含义和重要性。
介绍世界各国维护和平的努力。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一单元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国家公祭的意义;了解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及要素,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重点)2.把握本文严谨缜密的语言特点,学习在评论中运用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难点)3.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历史观。
引导学生坚定信念、热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核心素养)【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随后在南京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在这次大屠杀中,我30万无辜同胞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公祭日,中国政府再次以隆重的国家公祭仪式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无辜死难者和日军侵华期间惨遭日军杀戮的死难同胞,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同一天,《人民日报》针对该事件,以钟声的笔名发表了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题解与作者这篇新闻评论的标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的含义是:国家举行公祭,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本文标题既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而且简明、醒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
文章的作者“钟声”并不是某人的姓名,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栏目”使用的笔名,是“中国之声”的谐音简称,有“警世钟声”的寓意,也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国际评论的谐音简称)之后创立的又一个评论栏目的谐音署名。
“钟声”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反应快速、评论尖锐见长。
“国际评论栏目”自2008年11月推出之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正面影响。
三、背景探寻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级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并主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主要参战国的政府纷纷推出国家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以增强国人对国家曾遭受战争灾难这一历史的记忆和表达对世界和平的祝愿。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消息的特点,进一步把握消息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回顾历史,勿忘国耻,增强青少年对民族、国家、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把握消息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2.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日本右翼分子受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影响,企图抹杀南京大屠杀这段不光彩的历史。
发生在1982年、1986年及2001年的审定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事件,都充分说明了他们不顾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感情,歪曲和篡改历史的丑恶嘴脸。
今天,我们就来通过一篇消息,翻开这段历史,看看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二、看1.观看南京大屠杀相关视频。
2.师小结:虽然南京大屠杀过去82年了,抗日战争胜利也74年了,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永远也不能忘记。
更令我们义愤的是当今的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竟然无视史实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并企图美化那场血腥的侵华战争。
同为炎黄子孙,我一起来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缅怀惨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之下的30多万同胞,以铭记南京大屠杀这一子子孙孙永不能忘的奇耻大辱。
三、读请大家翻开课本,认真阅读这一则消息。
下面我们就结合这一则消息来分析一下消息的结构。
分析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
2024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设计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南京大屠杀的深刻反思和祈愿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性认识。
3.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课文主题,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南京大屠杀的背景和影响。
(2)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了解其意义。
2.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讨论课文主题,明确作者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祈愿世界和平的愿望。
4.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分享学生对国家公祭日的认识。
2.分析课文(1)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感受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提高理性认识。
3.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从课文出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2)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国家公祭日的感悟。
第三课时1.作业展示(1)展示学生关于国家公祭日的感悟文章。
(2)学生互相评价,交流心得。
(2)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课时1.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2)分享自己的观点,互相学习。
2.案例分析(1)分析现实中的和平问题,如战争、恐怖主义等。
(2)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本课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2.掌握新闻评论的特点,了解其写法的特点;3.培养学生铭记历史,热爱珍惜和平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了解本课教学目标,便于学生在学习时有的放矢,在复习总结时有路可循。
操作建议:齐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每年的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国政府坚持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呢?铭记历史,捍卫和平。
“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全世界的正义之士始终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
南京不再是一座城市,不再是一个国家的记忆,它成为了人类的记忆。
行人莫问当年事,时移世换,85年前的“恐怖之城”已被历史的黄沙掩埋,成为“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以证明和平是何等珍贵。
如今的中国早已成为能够保护人民安全,保证人民安定生活的伟大国家。
关于南京,关于国家公祭日,我们有太多的故事要讲,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捍卫和平!播放视频补充知识:南京大屠杀(Nanjing Massacre),是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 )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设计意图:渲染氛围,提醒学生铭刻历史记忆。
引入课堂。
操作建议:此处教师应用严肃、深沉的语气朗读导入词。
【背景链接】本文选自2017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略有改动。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随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时间达六星期之久,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国行追思-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国行追思-为佑世界和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国行追思-为佑世界和平》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2. 激发学生对和平的思考,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课文《国行追思-为佑世界和平》的教材。
2. 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3. 学生的课前阅读作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和平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国行追思-为佑世界和平》。
2. 学生进行课文的基本理解,并做相关的阅读题。
3. 进行课文的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作者用词和修辞手法等。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写作练1. 针对《国行追思-为佑世界和平》的主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并写下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以逻辑清晰、语言生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3. 学生互相交流、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4. 总结和反思1. 回顾课堂研究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进行总结。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所传达的价值和意义。
3. 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和平的理解和对作文写作的感悟。
四、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讨论、个人写作等形式,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互动,评估他们对和平主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外了解更多关于和平的信息和故事,并进行分享。
2. 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社区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精品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精品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精品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和尊重也越来越重视。
而公祭活动正是一种体现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的形式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份标题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的精品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为大家详细分析其内容。
一、背景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重视历史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其中,公祭活动就是一种集中体现历史文化教育和传承的形式之一。
公祭活动一般是在重要历史节点上,通过细致入微的仪式和表达,向前人祭奠过去的历史和人物,表达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同时,公祭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教育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案分析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分析《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让学生了解公祭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了解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2.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知识,对于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和传承保护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公祭活动和它的意义和目的可能并不十分清晰。
因此,本节课将注重对公祭活动的介绍和分析,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公祭活动对于历史文化教育和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性。
3. 教学内容(1)公祭活动的定义和意义通过简单的介绍和视频资料的播放,让学生了解公祭活动的基本含义和意义,探索公祭活动在历史文化教育和民族自信心方面的作用。
(2)佑世界和平的背景和意义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佑世界和平的背景和意义。
探讨世界和平对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了解公祭活动和佑世界和平的内在联系和重要性。
(3)国行公祭仪式的遵循和仪式流程通过对国行公祭仪式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公祭活动的基本流程和仪式遵循。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五课。
本课文通过讲述201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并引发学生对和平的思考。
课文选材严谨,语言精炼,情感深沉,富有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同时,他们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南京大屠杀等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理解课文的主题。
二、语文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学生能够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探究和讨论,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品味和感悟文本,学生能够欣赏文本的语言美和思想美,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学习文本,学生能够了解历史,尊重历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
2.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现实,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阅读法: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
2. 探究法:学生通过探究和讨论,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4. 多媒体教学法: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有关国家公祭日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公祭日,进而引出课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教学设计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八年级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全体成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的一篇新闻评论。
文章主要讲述了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以及这一仪式的重大意义。
新闻评论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了解时事动态的重要渠道,这篇文章不仅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和我国在公祭方面的举措,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国家公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1.概括新闻内容,比较新闻体裁异同,认识新闻评论的特点。
2.把握作者观点,理清文章思路,探究新闻评论的基本结构。
3.感受文章严正立场,培养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情感。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基本理解新闻评论的写作特点和语言风格。
同时,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观点。
但是,学生对国家公祭仪式的了解程度可能存在差异,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补充。
1.讲解法:通过讲解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
2.示范法:通过示范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分析和评价新闻事件。
3.互动法: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让学生参与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图片和国家公祭仪式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历史事件。
(含确定的依据)教学重点:(1)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和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
(2)掌握新闻评论的写作特点和语言风格。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
(2)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同学们,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我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黑暗的一页。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教案)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家公祭日的背景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国家公祭日的重要性和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对和平的珍视和维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国家公祭日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表达对和平的珍视和维护。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国家公祭日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家公祭日的了解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和参考资料,自主学习国家公祭日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和讨论。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国家公祭日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和意义。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公祭日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和平的理解和表达对和平的珍视和维护的意愿。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国家公祭日的重要性和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2. 学生反思自己对国家公祭日的认识和态度,提出自己在珍视和维护和平方面的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或参与相关的纪念活动,加深对国家公祭日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国家公祭日的认识和态度。
六、深入探讨历史事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国家公祭日所纪念的历史事件,了解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七、珍视和平的责任(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如何珍视和平、维护和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共同探讨如何承担起珍视和平的责任。
八年级语文新教材上册:第6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新教案
6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掌握生字生词,积累词汇,掌握反映生活的工具。
2.朗读课文,探究我国设立南京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原因和目的,教育学生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增强学生对民族、国家、人类的责任感。
3.学习新闻评论的特点,学习作者列举大量典型事例评论时事,发表正确观点的写法,并迁移运用学写新闻评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4.学习、品味语言,运用逻辑严密的准确语言表达生活道理。
教学重点:探究我国设立南京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原因和目的,教育学生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增强学生对民族、国家、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列举大量典型事例评论时事,发表正确观点的写法,并迁移运用学写新闻评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捕鱼教学法:学习课文和学习生活同步,学习课文的同时学习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在阅读课堂完成写作全程指导,然后迁移运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并进一步理解课文,以写促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日本右翼分子受狭隘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影响,企图抹杀南京大屠杀这段不光彩的历史。
日本1982年、1986年及2001年审定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充分说明了他们歪曲和篡改历史的丑恶嘴脸。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时事评论,翻开这段历史,看看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二通读课文,领会课文反映的生活,理解课文主题。
学习方法:探究预习提问“这篇课文评论的是什么重大事情?”后小组交流,老师总结:《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阐述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大意义。
此举是为了铭记历史、维护世界和平。
世界各国人民都在纪念南京大屠杀,铭记历史,维护世界和平。
三对应生活学习字词。
学习方法:边读、边看、边写字词,看谁又对又快又好,每个词五遍。
理解词语要驰骋想象再现词语反映的事物和情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一样,有些词语表现的动作和神态可模拟表演,摒弃死记硬背词语解释的方法。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教案)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珍视和维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
教学内容:第一章: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1.1 导言: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1.2 南京大屠杀的起因:让学生了解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伤害。
1.3 南京大屠杀的经过:让学生了解大屠杀中的暴行和残忍。
第二章: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2.1 遇难者的数量和身份:让学生了解大屠杀中的遇难者情况。
2.2 遇难者的遭遇:让学生了解大屠杀中的暴行和残忍。
2.3 纪念遇难者的意义:让学生了解纪念活动的重要性和对和平的呼吁。
第三章:南京大屠杀的见证者和幸存者3.1 见证者和幸存者的经历:让学生了解大屠杀中的见证者和幸存者的故事。
3.2 见证者和幸存者的心声:让学生了解见证者和幸存者的感受和呼吁。
3.3 见证者和幸存者的意义:让学生了解见证者和幸存者对历史的传承和警醒。
第四章: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和意义4.1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让学生了解国家公祭日的来历和设立过程。
4.2 国家公祭日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国家公祭日的重要性和对和平的呼吁。
4.3 国家公祭日的纪念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家公祭日的纪念活动和仪式。
第五章: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和使命5.1 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和平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5.2 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有关心和平、维护和平的责任和使命。
5.3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怎么做:让学生了解青少年如何积极参与维护和平的行动。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纪念活动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和意义。
2. 采用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遇难者、见证者和幸存者的经历和呼吁,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注和平的意识。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和平的理解和维护和平的行动。
《国行公祭_为佑世界和平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
《国行公祭_为佑世界和平》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在人类历史上,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而世界和平是每个人都渴望的。
为了留念那些为了世界和平而殉国的人们,我们举办了“国行公祭_为佑世界和平”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一起进修、思考、祈祷,为实现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战争对世界和人类的影响,引导他们珍惜和平;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认识;3. 增强学生的历史认识和文化自大,传承和宏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活动内容1. 观看纪录片《国行公祭_为佑世界和平》,了解二战期间中国人民的抗战历程和殉国情况;2. 举行祭奠仪式,为为世界和平献花、默哀,并祈祷和平;3. 进行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表达对世界和平的思考和欲望;4. 举办展览,展示抗战时期的文物和图片,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沧桑。
四、活动安排1. 时间:XX年XX月XX日2. 地点:学校礼堂3. 参与对象:全校师生4. 活动流程:- 上午:观看纪录片《国行公祭_为佑世界和平》- 中午:自由活动- 下午:祭奠仪式、主题演讲比赛、展览五、活动评判1. 学生的反馈:通过活动,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增强了对和平的倾慕和珍惜;2. 教师的评判: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3. 效果评估:通过活动,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增强,对和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活动总结通过“国行公祭_为佑世界和平”活动,我们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历史,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珍惜和平、热爱和平,为实现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能够激发更多人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贡献力量。
愿世界和平,愿国家昌盛!。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6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6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真阅读课文,积累并掌握本课生字词,把握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时评的结构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听读、自由读、默读、大声读、齐读等朗读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对和平的热爱。
教学重点:认真阅读课文,积累并掌握本课生字词,把握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时评的结构和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多媒体播放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图片):同学们刚才看到的这些令人发指的图片,是拍摄于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时候。
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20XX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中的无辜死难者,并警示世人铭记历史,勿忘伤痛,共同捍卫世界和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1.文体知识时评是新闻评论文体的一种,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或者观点。
简单地说,就是针对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
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
2.字词学习(1)注音公祭(jì) 国殇(shāng) 杀戮(lù)篡改(cuàn)呓语(y ì)遁形(dùn)抵赖(lài)初衷(zhōnɡ)悼念(dào)缅怀(miǎn)彰显(zhānɡ)惨绝人寰(huán)振聋发聩(kuì)学生先做,老师检查反馈。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参考教案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史实,把握本文观点。
2.掌握新闻评论这一文学体裁的基础知识,理解其价值。
3.分析本文论证思路,感受作者坚定的信念和立场,培养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品质。
教学重点1.了解历史史实,把握本文观点。
2. 分析本文论证思路,感受作者坚定的信念和立场,培养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品质。
教学难点掌握新闻评论这一文学体裁的基础知识,理解其价值。
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我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黑暗的一页。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牢记南京大屠杀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勿忘国耻!二、夯实基础1.背景简介2017年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80周年祭。
本文就是在这一天发表的。
2.作者简介“钟声”即“中国之声”的简称,将“中”改为“钟”暗含“警世钟声”的寓意。
这是《人民日报》国际部自2008年11月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参与“钟声”文章写作的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的编辑和记者。
3.文体知识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三、自我研学1.正字音宝鼎(dǐnɡ)国殇(shāng)初衷(zhōnɡ)杀戮(lù)篡(cuàn)改呓(yì)语遁(dùn)形矢(shǐ)志铭(mínɡ)记缅(miǎn)怀彰(zhānɡ)显磅礴(pánɡbó)惨绝人寰(huán)振聋发聩(kuì)2.明词义国殇:为国牺牲的人。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一、引言世界和平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而公祭活动作为纪念和悼念过去战争牺牲者的一种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
本文将以“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为标题,探讨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公祭活动传承历史,促进世界和平的实现。
二、背景介绍公祭活动是一个重要的国家仪式,通过对战争牺牲者的悼念和纪念,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和警示,提醒人们珍惜和平、防止战争的重要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战争的破坏和悲剧,培养他们的和平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培养和平意识的教学设计1. 讲授世界和平的意义和重要性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世界和平的意义和重要性来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例如,可以从历史中选取一些战争事件,通过故事和图片向学生展示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悲惨,并引导他们思考和平的价值和意义。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表达对和平的理解和看法。
2. 传承历史,警示未来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战争的悲惨和破坏,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事件来加深他们对战争的认识。
例如,可以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战争事件,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包括原因、过程以及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恶果,并从中得到警示,珍惜和平。
3. 组织公祭活动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公祭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或举办公祭活动。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纪念馆或公祭场所,带领学生参观并进行讲解,让他们亲身体验公祭活动的庄重和肃穆。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自行策划和举办公祭活动,例如通过朗诵、合唱等形式,表达对牺牲者的敬意和纪念。
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教学设计1. 学习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爱国主义教育来加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
可以从国家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内容入手,讲解和介绍中国的辉煌成就和伟大进步,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强大和美好。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1.语言运用:正确理解并积累本课重点字词。
2.思维发展: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3.审美鉴赏:理解文章观点,感受文章体现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
4.文化传承: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坚定信念与立场,培养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1.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的,体会其开阔的视野和运用事实的技巧。
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回顾历史,勿忘国耻,增强青少年对民族、国家、人类的责任感。
诵读法、探究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相关图片)同学们,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1.文学常识新闻评论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作者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
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
新闻评论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
2.生难字词(1)字音国殇.(shānɡ)杀戮.(lù)初衷.(zhōnɡ)篡.改(cuàn)呓.语(yì) 妄.图(wànɡ) 遁.形(dùn) 磅.礴(pánɡ)铭.记(mínɡ) 彰.显(zhānɡ) 矢.志(shǐ) 振聋发聩.(kuì)惨绝人寰.(huán)(2)词义【国殇】为国牺牲的人。
文中指死难的军民。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课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备人执教者课型新授课时 2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掌握新闻评论这种文体。
过程与方法
掌握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和平人士表示赞赏,对日本右翼分子的罪恶行径进行谴
责。
呼吁人们只有牢记历史,不忘耻辱,才能在未来更好地捍卫和
平。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文中爱憎分明的语言,让学生牢记历史、警钟长鸣,并能
激发学生捍卫世界和平的意识。
教学难点掌握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
教学方法朗诵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937年,侵华日军侵入南京,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同胞
惨遭杀戮。
忘记那段历史,就是忘记属于这个民族最惨痛的教训,就是忘记了我们努
力奋斗的初衷,就是迷失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
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通过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当年的遇难同胞,体现了对这段历史史实
的尊重,能更好地教育青少年了解认识历史、传承历史,充分激发国人的爱国
主义情怀,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二、资料助读
1.国家公祭日来源,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当时的中国首
都南京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
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从1994年开始,江苏和南京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日举行哀悼仪式,包括
撞和平钟、敬献花圈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停留在地方层面。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
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决议的通过,使得对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
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014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了首个公祭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
南京全城默哀。
2.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
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
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
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
一种文体。
三、感知、研习课文
1.生字注音
国殇(shānɡ)惨绝人寰(huán)篡改(cuàn)
呓语(yì) 振聋发聩(kuì) 遁形(dùn)
2.生词注释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
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人寰:人间。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聩:聋。
3.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2)日本右翼分子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的顽固表现有
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后明确:
(1)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会以隆重的公祭仪
式悼念死难同胞。
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
义的人们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2)①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
②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
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
③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
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
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签阅
九年制学校文科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课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备人执教者课型新授课时 2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掌握新闻评论这种文体。
过程与方法
掌握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和平人士表示赞赏,对日本右翼分子的罪恶行径进行谴
责。
呼吁人们只有牢记历史,不忘耻辱,才能在未来更好地捍卫和
平。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文中爱憎分明的语言,让学生牢记历史、警钟长鸣,并能
激发学生捍卫世界和平的意识。
教学难点掌握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
教学方法朗诵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顾复习什么是新闻评论。
二、课文研讨重点研读
学生默读课文,先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小组交流展示。
(1)阅读课文第一段,说说中国政府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的意
义。
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
维护和平。
(2)阅读课文第二段,说说文中列举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加拿大安大
略省议会、加利福尼亚州街头、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
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等事例有什么作用?
列举这些事例,有利地阐述了“历史,不可能被忘却”这一观点。
(3)怎样理解“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这句话的含义?
时代虽然在不断地变化,但历史就是历史,任何妄图辱没历史真相的做法,
都不会得逞的,因为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
(4)国际和平城市协会为什么要宣布南京为国际和平城市?这样做的目的是
什么?
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
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
历史。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不渴望复仇,却永远不能遗忘过去,设立国家公祭日就是要
在我们心中竖起一面历史的回音壁,构筑民族的记忆,捍卫和平,不让历史再
重蹈覆辙。
身为学生的我们,要立志成才,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
国家而努力。
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签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