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教案)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珍视和维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
教学内容:第一章: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1.1 导言: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1.2 南京大屠杀的起因:让学生了解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伤害。
1.3 南京大屠杀的经过:让学生了解大屠杀中的暴行和残忍。
第二章: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2.1 遇难者的数量和身份:让学生了解大屠杀中的遇难者情况。
2.2 遇难者的遭遇:让学生了解大屠杀中的暴行和残忍。
2.3 纪念遇难者的意义:让学生了解纪念活动的重要性和对和平的呼吁。
第三章:南京大屠杀的见证者和幸存者3.1 见证者和幸存者的经历:让学生了解大屠杀中的见证者和幸存者的故事。
3.2 见证者和幸存者的心声:让学生了解见证者和幸存者的感受和呼吁。
3.3 见证者和幸存者的意义:让学生了解见证者和幸存者对历史的传承和警醒。
第四章: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和意义4.1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让学生了解国家公祭日的来历和设立过程。
4.2 国家公祭日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国家公祭日的重要性和对和平的呼吁。
4.3 国家公祭日的纪念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家公祭日的纪念活动和仪式。
第五章: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和使命5.1 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和平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5.2 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有关心和平、维护和平的责任和使命。
5.3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怎么做:让学生了解青少年如何积极参与维护和平的行动。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纪念活动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和意义。
2. 采用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遇难者、见证者和幸存者的经历和呼吁,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注和平的意识。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和平的理解和维护和平的行动。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教案)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家公祭日的概念和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到纪念历史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情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国家公祭日的定义和背景。
讲述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公祭事件。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国家公祭日的了解。
1.4.2 讲解国家公祭日的概念和意义。
1.4.3 讲述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公祭事件。
1.4.4 引导学生思考纪念历史的重要性。
1.4.5 总结本节内容。
第二章:南京大屠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
培养学生对和平的渴望和珍视。
2.2 教学内容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发生背景。
描述南京大屠杀的惨状。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展示图片、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南京大屠杀。
2.4.2 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发生背景。
2.4.3 描述南京大屠杀的惨状。
2.4.4 展示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悲痛。
2.4.5 引导学生思考和平的珍贵,培养对和平的渴望和珍视。
2.4.6 总结本节内容。
第三章: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意义。
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敬意和珍视。
3.2 教学内容讲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背景。
介绍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设立。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3.4.2 讲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背景。
3.4.3 介绍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设立。
3.4.4 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敬意和珍视。
3.4.5 总结本节内容。
第四章:世界和平的重要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和维护意愿。
4.2 教学内容讲述世界和平的含义和重要性。
介绍世界各国维护和平的努力。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一单元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国家公祭的意义;了解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及要素,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重点)2.把握本文严谨缜密的语言特点,学习在评论中运用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难点)3.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历史观。
引导学生坚定信念、热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核心素养)【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随后在南京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在这次大屠杀中,我30万无辜同胞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公祭日,中国政府再次以隆重的国家公祭仪式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无辜死难者和日军侵华期间惨遭日军杀戮的死难同胞,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同一天,《人民日报》针对该事件,以钟声的笔名发表了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题解与作者这篇新闻评论的标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的含义是:国家举行公祭,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本文标题既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而且简明、醒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
文章的作者“钟声”并不是某人的姓名,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栏目”使用的笔名,是“中国之声”的谐音简称,有“警世钟声”的寓意,也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国际评论的谐音简称)之后创立的又一个评论栏目的谐音署名。
“钟声”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反应快速、评论尖锐见长。
“国际评论栏目”自2008年11月推出之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正面影响。
三、背景探寻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级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并主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主要参战国的政府纷纷推出国家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以增强国人对国家曾遭受战争灾难这一历史的记忆和表达对世界和平的祝愿。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品析新闻评论语言,梳理结构,把握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把握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提高新闻的阅读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味作者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了解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及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教学重点把握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提高新闻评论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教学方法朗诵法、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的一种文体。
它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包括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
一、写作背景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1937年,侵华日军侵入南京,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通过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当年的遇难同胞,体现了对这段历史史实的尊重,能更好地教育青少年了解认识历史、传承历史,充分激发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二、作者介绍“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
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
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参与“钟声”文章写作的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的编辑和记者,每篇文章都经过多人讨论修改,因此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读读写写1.初衷【chū zhōng】2.杀戮【shā lù】3.篡改【cuàn gǎi】4.抵赖【dǐ lài】5.妄图【wàng tú】6.辱没【rǔ mò】7.呓语【yì yǔ】 8.遁形【dùn xíng】9.铭记【míng jì】 10.彰显【zhāng xiǎn】11.惨绝人寰【cǎn jué rén huán】:形容痛达到了极点。
2024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设计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南京大屠杀的深刻反思和祈愿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性认识。
3.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课文主题,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南京大屠杀的背景和影响。
(2)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了解其意义。
2.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讨论课文主题,明确作者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祈愿世界和平的愿望。
4.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分享学生对国家公祭日的认识。
2.分析课文(1)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感受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提高理性认识。
3.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从课文出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2)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国家公祭日的感悟。
第三课时1.作业展示(1)展示学生关于国家公祭日的感悟文章。
(2)学生互相评价,交流心得。
(2)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课时1.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2)分享自己的观点,互相学习。
2.案例分析(1)分析现实中的和平问题,如战争、恐怖主义等。
(2)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本课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2.掌握新闻评论的特点,了解其写法的特点;3.培养学生铭记历史,热爱珍惜和平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了解本课教学目标,便于学生在学习时有的放矢,在复习总结时有路可循。
操作建议:齐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每年的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国政府坚持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呢?铭记历史,捍卫和平。
“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全世界的正义之士始终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
南京不再是一座城市,不再是一个国家的记忆,它成为了人类的记忆。
行人莫问当年事,时移世换,85年前的“恐怖之城”已被历史的黄沙掩埋,成为“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以证明和平是何等珍贵。
如今的中国早已成为能够保护人民安全,保证人民安定生活的伟大国家。
关于南京,关于国家公祭日,我们有太多的故事要讲,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捍卫和平!播放视频补充知识:南京大屠杀(Nanjing Massacre),是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 )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设计意图:渲染氛围,提醒学生铭刻历史记忆。
引入课堂。
操作建议:此处教师应用严肃、深沉的语气朗读导入词。
【背景链接】本文选自2017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略有改动。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随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时间达六星期之久,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教案)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家公祭日的背景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国家公祭日的重要性和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对和平的珍视和维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国家公祭日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表达对和平的珍视和维护。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国家公祭日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家公祭日的了解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和参考资料,自主学习国家公祭日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和讨论。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国家公祭日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和意义。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公祭日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和平的理解和表达对和平的珍视和维护的意愿。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国家公祭日的重要性和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2. 学生反思自己对国家公祭日的认识和态度,提出自己在珍视和维护和平方面的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或参与相关的纪念活动,加深对国家公祭日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国家公祭日的认识和态度。
六、深入探讨历史事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国家公祭日所纪念的历史事件,了解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七、珍视和平的责任(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如何珍视和平、维护和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共同探讨如何承担起珍视和平的责任。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国行公祭,为巩固世界和平 》教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国行公祭,为巩固世界和平》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国行公祭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理解文章中所传达的和平理念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有关和平与和谐的话题教学步骤导入- 通过引导讨论,激发学生对和平话题的兴趣,引发思考:你认为和平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是什么?预- 学生在课前阅读文章《国行公祭,为巩固世界和平》-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标记出关键词和难点阅读与理解- 学生交流阅读体验,分享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和疑惑-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解答文学鉴赏与思考-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学生讨论文章所传达的和平理念是否与现实社会的现状相符合,为什么?创作与表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文章内容和所传达的情感,设计并表演一场小剧场-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表达对和平的理解和期望总结与展示- 学生总结本课的研究内容和收获- 学生展示小组创作成果,并进行互动交流教学评价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创作表演等环节文字表达- 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和总结中的文字表达能力,包括表达清晰度和逻辑性创作表演- 评估学生创作表演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包括创新性、表演技巧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理解与思考- 观察学生对文章所传达的和平理念和情感的理解和思考程度,包括评论和提问等表现参考资料-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国行公祭,为巩固世界和平》教材原文- 相关参考资料,如课外阅读材料或在线资源以上教案旨在通过阅读与表演,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引导他们思考和探讨和平与和谐的话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和平的重要性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国际视野。
同时,这样的教学过程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公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2.探究“和平”在世界上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国际视野;3.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风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能力目标:1.掌握阅读理解、文章写作等基本语言能力;2.了解国际安全形势及影响和解决冲突的重要性;3.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
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在班级、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关注国际安全和发展问题;2.引导学生感悟和平、珍惜和平,发扬中华民族的和平传统和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和掌握“公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及其价值;2.分析文章,理解结构和语言风格,加强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难点:1.引导学生拓展视野,理解“和平”在世界上的重要性和作用;2.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小组活动法、阅读分析法、写作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热身(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过去一周,思考自己生活中是否出现过一些不和谐、不公正的问题。
引导他们倡议自己和身边的人互相关爱、和谐相处,和平共处。
二、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解释“公祭”的含义和作用。
公祭,一般是指为纪念、祭奠某位历史上的名人或事件而举行的祭祀礼仪。
公祭的目的是为了缅怀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后人铭记历史,不忘历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公祭是重申历史的重要方式,植根于民间,传承于家庭,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介绍“和平”的意义和价值。
和平是人类最重要的追求之一,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和保障。
和平至上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缘由之一,可以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和平更是人们实现自己的理想愿望、追求幸福生活的前提。
三、阅读分析(20分钟)1.让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文章所描写的公祭仪式是什么?3)纪念活动的目的是什么?4)公祭活动为世界和平带来了什么启示?2.让学生自主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你认为为什么要纪念南京大屠杀?2)你认为公祭对于世界和平有哪些启示?3)除了南京大屠杀,还有哪些事件应该被记忆?3.让学生讨论他们的看法和想法,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期望。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教学设计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八年级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全体成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的一篇新闻评论。
文章主要讲述了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以及这一仪式的重大意义。
新闻评论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了解时事动态的重要渠道,这篇文章不仅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和我国在公祭方面的举措,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国家公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1.概括新闻内容,比较新闻体裁异同,认识新闻评论的特点。
2.把握作者观点,理清文章思路,探究新闻评论的基本结构。
3.感受文章严正立场,培养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情感。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基本理解新闻评论的写作特点和语言风格。
同时,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观点。
但是,学生对国家公祭仪式的了解程度可能存在差异,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补充。
1.讲解法:通过讲解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
2.示范法:通过示范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分析和评价新闻事件。
3.互动法: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让学生参与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图片和国家公祭仪式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历史事件。
(含确定的依据)教学重点:(1)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和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
(2)掌握新闻评论的写作特点和语言风格。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
(2)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同学们,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我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黑暗的一页。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1.语言运用:正确理解并积累本课重点字词。
2.思维发展: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3.审美鉴赏:理解文章观点,感受文章体现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
4.文化传承: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坚定信念与立场,培养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1.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的,体会其开阔的视野和运用事实的技巧。
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回顾历史,勿忘国耻,增强青少年对民族、国家、人类的责任感。
诵读法、探究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相关图片)同学们,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1.文学常识新闻评论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作者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
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
新闻评论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
2.生难字词(1)字音国殇.(shānɡ)杀戮.(lù)初衷.(zhōnɡ)篡.改(cuàn)呓.语(yì) 妄.图(wànɡ) 遁.形(dùn) 磅.礴(pánɡ)铭.记(mínɡ) 彰.显(zhānɡ) 矢.志(shǐ) 振聋发聩.(kuì)惨绝人寰.(huán)(2)词义【国殇】为国牺牲的人。
文中指死难的军民。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一等奖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一等奖教案: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概述:本教案以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为主题,透过学生的参与,让他们深刻了解国行公祭的意义和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性。
该教案适用于中学高年级学生,预计耗时2个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国行公祭的背景和意义,认识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2.知道如何正确纪念和祭奠国际和平日。
3.加强学生对国际和平日的关注,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准备:1.班级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2.相关视频、图片和文章,用于开展课堂活动。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国际和平日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世界和平的关注和思考。
2.观看国行公祭的相关视频(10分钟)播放视频《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或其他相关视频),引导学生理解国行公祭的意义和影响。
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国行公祭的目的和意义。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4.学习案例分析(15分钟)选择一些国际和平日的相关案例,例如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等,让学生了解一些推动世界和平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5.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国行公祭对于和平的重要贡献,并触发学生对自己能做些什么的思考。
第二课时:1.回顾(10分钟)教师回顾上节课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再次思考和分享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
2.文章朗读(15分钟)教师朗读相关文章,介绍一些国际和平日的纪念活动,引导学生对如何正确纪念和祭奠国际和平日进行思考。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再次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组织一次纪念活动,以向世界传递和平的重要信息。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活动设计。
4.活动设计展示和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活动设计,并和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和讨论。
5.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正确纪念和祭奠国际和平日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案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学习目标】1.学习新闻评论的有关知识,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
(重点)2.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了解作者的观点。
(重点)3.引导学生不忘历史,牢记使命,践行时代赋予青少年的责任。
(难点)【学法指导】1.朗读法;2.品读法;3.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导入新课: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城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在这里,他们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在这场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给整个中华民族都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为什么要设立公祭日?让我们走进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寻找答案。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知识卡片新闻评论1.定义: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阐述观点、发表议论、表达立场的评论性文章。
2.种类: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和专栏评论等。
3.特点:(1)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2)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3)广泛的公众性。
字词积累祀( sì )国殇( shāng ) 初衷( zhòng )抵赖( lài )辱没( mò )铭记( míng )杀戮(1ù)篡改( cuàn )吃语( yì )缅怀( miǎn ) 彰显( zhāng ) 磅礴( páng bo )惨绝人寰( huán )振聋发聩( kuì )无处遁形( dùn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
本文泛指死难的军民。
初衷:指最初的愿望或心意。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遁形:隐藏形体。
磅礴: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新闻评论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评论的特点。
2.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感受这篇新闻评论的写作目的。
3.培养学生牢记历史、热爱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评论的标题含义。
(2)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体会文章的思想深度和说理性。
(3)学习文章严谨的结构和准确的语言。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引用的史料和事例的作用。
(2)体会作者对南京大屠杀的深刻反思和对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沉重。
2.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明确:感受到南京大屠杀的残酷和悲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和平的珍惜之情。
)二、知识备查1.介绍新闻评论的概念和特点。
新闻评论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阐述观点、发表议论、表达立场的评论性文章,针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社会问题或公众关注的话题。
特点包括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备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靠独特见解吸引读者,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2. 简要介绍作者“钟声"的寓意和发表文章的意图。
三、字词学习1. 展示字词,学生朗读。
初衷(zhōng) 杀戮(lù) 篡改(cuàn) 抵赖(lài) 妄图(wàng) 辱没(rǔ) 呓语(yì) 遁形(dùn) 铭记(míng) 彰显(zhāng) 惨绝人寰(huán) 振聋发聩(kuì) 国殇(shāng)2.分组学习字词,每组4个,解释词义。
第一组:公祭、国殇、惨绝人寰、篡改公祭:公共团体或社会人士举行祭奠,向死者表示哀悼。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精品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精品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精品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和尊重也越来越重视。
而公祭活动正是一种体现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的形式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份标题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的精品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为大家详细分析其内容。
一、背景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重视历史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其中,公祭活动就是一种集中体现历史文化教育和传承的形式之一。
公祭活动一般是在重要历史节点上,通过细致入微的仪式和表达,向前人祭奠过去的历史和人物,表达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同时,公祭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教育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案分析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分析《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让学生了解公祭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了解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2.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知识,对于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和传承保护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公祭活动和它的意义和目的可能并不十分清晰。
因此,本节课将注重对公祭活动的介绍和分析,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公祭活动对于历史文化教育和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性。
3. 教学内容(1)公祭活动的定义和意义通过简单的介绍和视频资料的播放,让学生了解公祭活动的基本含义和意义,探索公祭活动在历史文化教育和民族自信心方面的作用。
(2)佑世界和平的背景和意义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佑世界和平的背景和意义。
探讨世界和平对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了解公祭活动和佑世界和平的内在联系和重要性。
(3)国行公祭仪式的遵循和仪式流程通过对国行公祭仪式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公祭活动的基本流程和仪式遵循。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五课。
本课文通过讲述201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并引发学生对和平的思考。
课文选材严谨,语言精炼,情感深沉,富有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同时,他们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南京大屠杀等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理解课文的主题。
二、语文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学生能够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探究和讨论,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品味和感悟文本,学生能够欣赏文本的语言美和思想美,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学习文本,学生能够了解历史,尊重历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
2.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现实,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阅读法: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
2. 探究法:学生通过探究和讨论,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4. 多媒体教学法: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有关国家公祭日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公祭日,进而引出课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
2.让学生掌握新闻评论的特点,了解其写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观点,把握文章的思路。
(2)体会文章中运用的事实论据的作用,感受文章的说服力。
2.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理解其在表达观点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铭记历史、维护和平的理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展示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图片,如屠杀场景、遇难者照片等。
2.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你们知道多少?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
4.教师总结: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段惨痛记忆,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今天,我们将学习《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篇文章,进一步了解南京大屠杀以及国家公祭的意义。
(二)检查预习1.教师出示以下词语,让学生朗读:宝鼎国殇初衷杀戮篡改呓语遁形矢志铭记缅怀彰显磅礴惨绝人寰振聋发聩2.提问: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以理解?3.明确:“国殇” 指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泛指死难的军民;“惨绝人寰” 形容悲惨到了极点;“振聋发聩” 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4.让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三)背景介绍1.介绍“国家公祭日” 的由来: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分别将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 12 月 13 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介绍“钟声”:“钟声” 是《人民日报》创办的国际新闻评论专栏,既是“中国之声” 简称的谐音,又暗含“警世钟声” 的寓意。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特点,进一步把握消息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了解“南京大”的史实,回顾历史,勿忘国耻,增强青少年对民族、国家、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把握消息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2.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自主研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介绍日本右翼分子企图抹杀南京大的历史事实,强调他们歪曲和篡改历史的丑恶嘴脸。
通过本篇文章,我们可以重温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二、看1.观看南京大相关视频。
2.讲解南京大的历史背景和日本右翼分子的错误言论。
强调不忘历史,铭记南京大的惨痛教训。
三、读请大家认真阅读这篇文章,并分析其结构。
文章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
标题和导语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主体对南京大进行了具体的叙述和展开,背景介绍了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结语强调了铭记历史的重要性。
四、悟通过听录音范读课文,思考本篇文章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重温历史,铭记罪行,增强责任感,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以上是本篇文章的教学过程,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今天是南京大惨案发生82周年,也是第六个南京大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在这个沉痛的日子里,我们要深切缅怀南京大的无辜死难者,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以及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本文真实、准确、时效,并注重文学性的写作,同时也具有政论性。
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南京大的照片,这些照片是日本人自己拍摄的,是实证。
但是,日本当局多次篡改教科书,企图抹去日本侵华的罪恶历史,歪曲历史,还诬告中国“虚构”南京大,这种行为令人义愤填膺。
国际法庭查证日军在南京大中所杀的中国人数,被查证的有34万人,还有许多无法查证和举证的,被焚尸和秘密活埋的人数是无法估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行公祭教学设计
课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备人执教者课型新授课时 2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掌握新闻评论这种文体。
过程与方法
掌握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和平人士表示赞赏,对日本右翼分子的罪恶行径进行谴
责。
呼吁人们只有牢记历史,不忘耻辱,才能在未来更好地捍卫和
平。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文中爱憎分明的语言,让学生牢记历史、警钟长鸣,并能
激发学生捍卫世界和平的意识。
教学难点掌握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
教学方法朗诵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937年,侵华日军侵入南京,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同胞
惨遭杀戮。
忘记那段历史,就是忘记属于这个民族最惨痛的教训,就是忘记了我们努
力奋斗的初衷,就是迷失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
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通过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当年的遇难同胞,体现了对这段历史史实
的尊重,能更好地教育青少年了解认识历史、传承历史,充分激发国人的爱国
主义情怀,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二、资料助读
1.国家公祭日来源,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当时的中国首
都南京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
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从1994年开始,江苏和南京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日举行哀悼仪式,包括
撞和平钟、敬献花圈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停留在地方层面。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
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决议的通过,使得对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
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014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了首个公祭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
南京全城默哀。
2.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
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
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
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
一种文体。
三、感知、研习课文
1.生字注音
国殇(shānɡ)惨绝人寰(huán)篡改(cuàn)
呓语(yì) 振聋发聩(kuì) 遁形(dùn)
2.生词注释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
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人寰:人间。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聩:聋。
3.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2)日本右翼分子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的顽固表现有
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后明确:
(1)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会以隆重的公祭仪
式悼念死难同胞。
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
义的人们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2)①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
②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
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
③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
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
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签阅松树镇九年制学校文科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备人陈兴祖执教者陈兴祖课型新授课时 2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掌握新闻评论这种文体。
过程与方法
掌握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和平人士表示赞赏,对日本右翼分子的罪恶行径进行谴
责。
呼吁人们只有牢记历史,不忘耻辱,才能在未来更好地捍卫和
平。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文中爱憎分明的语言,让学生牢记历史、警钟长鸣,并能
激发学生捍卫世界和平的意识。
教学难点掌握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
教学方法朗诵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顾复习什么是新闻评论。
二、课文研讨重点研读
学生默读课文,先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小组交流展示。
(1)阅读课文第一段,说说中国政府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的意
义。
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
维护和平。
(2)阅读课文第二段,说说文中列举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加拿大安大
略省议会、加利福尼亚州街头、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
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等事例有什么作用?
列举这些事例,有利地阐述了“历史,不可能被忘却”这一观点。
(3)怎样理解“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这句话的含义?
时代虽然在不断地变化,但历史就是历史,任何妄图辱没历史真相的做法,
都不会得逞的,因为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
(4)国际和平城市协会为什么要宣布南京为国际和平城市?这样做的目的是
什么?
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
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
历史。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不渴望复仇,却永远不能遗忘过去,设立国家公祭日就是要
在我们心中竖起一面历史的回音壁,构筑民族的记忆,捍卫和平,不让历史再
重蹈覆辙。
身为学生的我们,要立志成才,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
国家而努力。
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签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