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码型变换实验
[信息与通信]通信原理实验AMIHDB3CMI码型变换波形图
1. 将KX01拔去,使CMI编码输入数据悬空(全0码)。测 量TPX05,输出数据为01码,说明具有丰富的时钟信息。 2. 测量CMI译码输出数据是否与发端一致。 3. 观测译码同步信号。
返回
CMI码编码规则测试
7位m序列
15位m序列
返回
1码状态记忆测量
7位m序列,1码是00/11编码,而0码 不编码跟在1码后保持1码的状态
7. 抗连0码性能测试
CMI码编码规则测试
实验步骤:
1. 观测TPX01和TPX05,用TPX01同步,分析编码 输出数据是否与编码理论一致。 2.将KX02设置在1_2位置,重复上一步骤测量。
返回
1码状态记忆测量
实验步骤:
1. 观测TPX01和1码状态记忆输出TPX03,用TPX01 同步,根据观测结果,分析是否符合相互关系。
第四部分 码型变换技术
实验一 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二 CMI码型变换实验
返回
实验一 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 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2.熟悉HDB3码的基本特征; 3.熟悉HDB3码的编译码器工作
原理和实现方法; 4.根据测量和分析结果,画出电
15位m序列,1码是00/11编码,而0码 不编码跟在1码后保持1码的状态
返回
CMI码解码波形测试
7位m序列,输入数据与解码数据除时延外一一对应
返回
CMI码编码加错波形观测
加错时的译码输出数据与不加错时不同
返回
CMI码检错功能测试
KX01放在Dt时,TPX06与TPY05
KX01设置在M位置,TPY05无错指示
实验-CMI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CMI码型变换实验实验CMI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在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码字都能在信道中传输。
例如,含有丰富直流和低频成分的基带信号就不适宜在信道中传输,因为它有可能造成信号严重畸变。
同时,一般基带传输系统都从接收到的基带信号流中提取收定时信号,而收定时信号却又依赖于传输的码型,如果码型出现长时间的连“0”或连“1”符号,则基带信号可能会长时间的出现0电位,从而使收定时恢复系统难以保证收定时信号的准确性。
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还可能提出其他要求,因而对基带信号也存在各种可能的要求。
归纳起来,对传输用的基带信号的主要要求有两点:1、对各种代码的要求,期望将原始信息符号编制成适合于传输用的码型;2、对所选码型的电波波形要求,期望电波波形适宜于在信道中传输。
前一问题称为传输码型的选择;后一问题称为基带脉冲的选择。
这是两个既有独立性又有互相联系的问题,也是基带传输原理中十分重要的两个问题。
传输码(传输码又称为线路码)的结构将取决于实际信道特性和系统工作的条件。
在较为复杂的基带传输系统中,传输码的结构应具有下列主要特性:1、能从其相应的基带信号中获取定时信息;2、相应的基带信号无直流成分和只有很小的低频成分;3、不受信息源统计特性的影响,即能适应于信息源的变化;4、尽可能地提高传输码型的传输效率;5、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等等。
满足或部分满足以上特性的传输码型种类繁多,主要有:CMI码、AMI、HDB3等等,下面将主要介绍CMI码。
根据CCITT建议,在程控数字交换机中CMI 码一般作为PCM四次群数字中继接口的码型。
在CMI码模块中,完成CMI的编码与解码功能。
CMI编码规则见表4.2.1所示:表4.2.1 CMI的编码规则输入码字编码结果0 011 00/11交替表示因而在CMI编码中,输入码字0直接输出01码型,较为简单。
对于输入为1的码字,其输出CMI码字存在两种结果00或11码,因而对输入1的状态必须记忆。
码型变换实验
通信原理实验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2.掌握常用数字基带传输码型的编码规则.3.掌握常用CPLD实现码型变换的方法.二、实验内容1.观察NRZ码、RZ码、BRZ码、BNRZ码、AMI码、CMI码、HDB2.观察全0码或全1码时各码型波形。
3.观察HDB3码、AMI码、BNRZ码正、负极性波形。
4.观察NRZ码、RZ码、BRZ码、BNRZ码、AMI码、CMI码、HDB3码、BPH码经过码型反变换后的输出波形。
5.自行设计码型变换电路,下载并观察输出波形。
三、实验器材1.信号源模块2.码型变换模块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4.频率计(可选)一台5.连接线若干四、实验步骤1.将信号源模块、码型变换模块小心地固定在主机箱中,确保电源接触良好。
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分别桉下两个模块中的开关POWER1、POWER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ED001、LED002、D900、D901发光,按一下信号源模块的复位键,两个模块均开始工作。
3.将信号源模块的拨码开关SW101、SW102设置为00000101 00000000,SW103、SW104 、SW105 设置为01110010 00110000 00101010。
按实验一的介绍,此时分频比千位、十位、个位均为0,百位为5,因此分频比为500,此时位同步信号频率应为4KHz。
观察BS、FS、2BS、NRZ各点波形。
4.分别将信号源模块和码型变换模块上以下四组输入/输出接点用连接线连接:BS与BS、FS与FS、2BS与2BS、NRZ与NRZ。
观察码型变换模块上其余各点波形。
5.任意改变信号源模块上的拨码开关SW103、SW104、SW105的设置,以信号源模块的NRZ码为内触发源,用双踪示波器观察码型变换模块各点波形。
6.将信号源模块上的拨码开关SW103、SW104、SW10全部拨为1或全部拨为0,观察码型变换模块各点波形。
CMI码型变换实验实验报告_图文
CMI码型变换实验实验报告_图文本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CMI码型变换实验课程名称,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地点,原理验证实验教师,综合设计实验类型, 学生姓名,自主创新学号/班级, 组号,学院, 同组搭档, 专业, 成绩,1. CMI码编码规则测试(1)用示波器同时观测CMI编码器输入数据,TPX01,和输出编码数据,TPX05,。
观测时用TPX01同步,仔细调整示波器同步。
找出并画下一个m序列周期输入数据和对应编码输出数据波形。
根据观测结果,分析编码输出数据是否与编码理论一致。
(实验结果如图,(2)(实验结果如图,2. 1码状态记忆测量(1) 用KX02设置输出周期为15位的序列,用示波器同时观测CMI编码器输入数据,TPX01,和1码状态记忆输出,TPX03,。
观测时用TPX01同步,仔细调整示波器同步。
画下一个m序列周期输入数据和对应1码状态记忆输出数据波形。
根据观测结果,分析是否符合相互关系。
(实验结果如图,(2)将KX02设置在其他位置,重复上述测量。
画下测量波形,分析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如图,3. CMI码解码波形测试用示波器同时观测CMI编码器输入数据,TPX01,和CMI解码器输出数据,TPY07,。
观测时用TPX01同步。
验证CMI译码器能否正常译码,两者波形除时延外应一一对应。
(实验结果如图,4. CMI码编码加错波形观测跳线开关KX03是加错控制开关,当KX03设置在E_EN位置时,左端,,将在输出编码数据流中每隔一定时间插入1个错码。
TPX06是发端加错指示测试点,用示波器同时观测加错指示点TPX06和输出编码数据TPX05的波形,观测时用TPX06同步。
画下有错码时的输出编码数据,并分析接收端CMI译码器可否检测出。
(实验结果如图,5. CMI码检错功能测试首先将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X01设置在Dt位置,左端,,将加错跳线开关KX03设置在E_EN位置,人为插入错码,模拟数据经信道传输误码。
通信原理AMI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二 AMI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
2、掌握AMI码的编译规则。
3、了解滤波法位同步在的码变换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1、主控&信号源、2号、8号、13号模块各一块2、双踪示波器一台3、连接线若干三、实验原理1、AMI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AMI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2、实验框图说明AMI编码规则是遇到0输出0,遇到1则交替输出+1和-1。
实验框图中编码过程是将信号源经程序处理后,得到AMI-A1和AMI-B1两路信号,再通过电平转换电路进行变换,从而得到AMI编码波形。
AMI译码只需将所有的±1变为1,0变为0即可。
实验框图中译码过程是将AMI码信号送入到电平逆变换电路,再通过译码处理,得到原始码元。
四、实验步骤实验项目一 AMI编译码(归零码实验)概述:本项目通过选择不同的数字信源,分别观测编码输入及时钟,译码输出及时钟,观察编译码延时以及验证AMI编译码规则。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目的端口连线说明信号源:PN 模块8:TH3(编码输入-数据) 基带信号输入信号源:CLK 模块8:TH4(编码输入-时钟) 提供编码位时钟模块8:TH11(AMI编码输出) 模块8:TH2(AMI译码输入) 将数据送入译码模块模块8:TH5(单极性码) 模块13:TH7(数字锁相环输入) 数字锁相环位同步提取模块13:TH5(BS2) 模块8:TH9(译码时钟输入) 提供译码位时钟213的开关S3分频设置拨为0011,即提取512K同步时钟。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编码输入信号为256K的PN序列。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用示波器分别观测编码输入的数据TH3和编码输出的数据TH11(AMI输出),观察记录波形,有数字示波器的可以观测编码输出信号频谱,验证AMI编码规则。
(2)保持示波器测量编码输入数据TH3的通道不变,另一通道测量中间测试点TP5 (AMI-A1),观察基带码元的奇数位的变换波形。
AMI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准备1:1.实验目的1)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与作用。
2)掌握AMI码的编译规则。
3)了解滤波法位同步在的码变换过程中的作用。
2.实验器材1、主控&信号源、2号、8号、13号模块各一块2、双踪示波器一台3、连接线若干3.实验原理1)、AMI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AMI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2)、实验框图说明AMI编码规则就是遇到0输出0,遇到1则交替输出+1与-1。
实验框图中编码过程就是将信号源经程序后,得到AMI-A1与AMI-B1两路信号,再通过电平转换电路进行变换,从而得到AMI编码波形。
AMI译码只需将所有的±1变为1,0变为0即可。
实验框图中译码过程就是将AMI码信号送入到电平逆变换电路,再通过译码处理,得到原始码元。
4.实验步骤实验项目一AMI编译码(归零码实验)概述:本项目通过选择不同的数字信源,分别观测编码输入及时钟,译码输出及时钟,观察编译码延时以及验证AMI编译码规则。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1注:1、实验准备部分包括实验环境准备与实验所需知识点准备。
2、若就是单人单组实验,同组成员填无。
码,就是否能观察到恢复的位时钟信号,为什么?实验项目二AMI编译码(非归零码实验)概述:本项目通过观测AMI非归零码编译码相关测试点,了解AMI编译码规则。
1、保持实验项目一的连线不变。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AMI编译码】→【非归零码实验】。
将模块13的开关S3分频设置拨为0100,即提取256K同步时钟。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编码输入信号为256KHz的PN序列。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参照项目一的256KHz归零码实验项目的步骤,进行相关测试。
一、实验过程记录2:非归零码实验基带信号+AMI输出基带信号+AMI_A12注:实验过程记录要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页码不够可自行添加。
基带信号+AMI_B1基带信号+译码输出译码输出坏了基带信号+TH5编码输入时钟+译码输出时钟译码输出坏了归零码实验基带信号+AMI输出基带信号+AMI_A1基带信号+AMI_B1基带信号+译码输出译码输出坏了基带信号+TH5编码输入时钟+译码输出时钟译码输出坏了三、实验小结:实验报告成绩(百分制)__________ 实验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
实验二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二码型变换实验【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双极性不归零码、单极性归零码、双极性归零码以及曼彻斯特码的编码原理;能够通过matlab产生相应的编码;比较四种编码之间的区别。
【实验器材】装有matlab软件的计算机一台【实验原理】1.使用matlab函数wave_gen来产生代表二进制序列的波形,函数wave_gen的格式是: wave_gen(二进制码元,‘码型’,rb)此处二进制码元指的是打算编码的序列;码型可以通过helpwave_gen命令进行查看;rb是二进制码元速率,单位为比特/秒(bps)。
2.命令helpwave_gen可以查看码型的种类。
'unipolar_nrz''unipolar_rz''polar_nrz''polar_rz''bipolar_nrz''bipolar_rz''manc hester''triangle''nyquist''duobinary''mod_duobinary'其中'unipolar_nrz'为单极性不归零码;'unipolar_rz'为单极性归零码;'polar_nrz'和'polar_rz'分别为双极性不失效码点和双极性失效码;'manchester'为曼彻斯特编码;3.waveplot(x)为波形产生函数,表明编码后的波形;【实验内容与步骤】>>b=[101011];采用rb=1000bps的单极性不失效码产生代表b的波形且表明波形x,核对图2-1:>>x=wave_gen(b,‘unipolar_nrz’,1000);>>waveplot(x)(2)用如下码型重复步骤(1)(提示信息:可以键入“helpwave_gen”去以获取协助),并作出适当的记录:a双极性不归零码b单极性归零码c双极性失效码d曼彻斯特码(manchester)【实验现象记录】1)输出命令:x=wave_gen(b,‘unipolar_nrz’,1000);waveplot(x);产生的单极性不失效码的波形,并记录;2)输出命令:x=wave_gen(b,‘unipolar_rz’,1000);waveplot(x);产生的单极性失效码点的波形,并记录;3)输出命令:x=wave_gen(b,‘polar_nrz’,1000);waveplot(x);产生的双极性不失效码点的波形,并记录;4)输出命令:x=wave_gen(b,‘polar_rz’,1000);waveplot(x);产生的双极性失效码点的波形,并记录;5)输出命令:x=wave_gen(b,‘unipolar_nrz’,1000);waveplot(x);产生的曼彻斯特编码的波形,并记录。
AMI码型变换实验报告
实验一AMI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与作用。
2、掌握AMI码的编译规则。
3、了解滤波法位同步在的码变换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1、主控&信号源、2号、8号、13号模块各一块2、双踪示波器一台3、连接线若干三、实验原理1、AMI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AMI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2、实验框图说明AMI编码规则就是遇到0输出0,遇到1则交替输出+1与-1。
实验框图中编码过程就是将信号源经程序处理后,得到AMI-A1与AMI-B1两路信号,再通过电平转换电路进行变换,从而得到AMI编码波形。
AMI译码只需将所有的±1变为1,0变为0即可。
实验框图中译码过程就是将AMI码信号送入到电平逆变换电路,再通过译码处理,得到原始码元。
四、实验步骤实验项目一AMI编译码(256KHz归零码实验)概述:本项目通过选择不同的数字信源,分别观测编码输入及时钟,译码输出及时钟,观察编译码延时以及验证AMI编译码规则。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目的端口连线说明信号源:PN 模块8:TH3(编码输入-数据) 基带信号输入信号源:CLK 模块8:TH4(编码输入-时钟) 提供编码位时钟模块8:TH11(AMI编码输出) 模块8:TH2(AMI译码输入) 将数据送入译码模块模块8:TH5(单极性码) 模块13:TH7(数字锁相环输入) 数字锁相环位同步提取模块13:TH5(BS2) 模块8:TH9(译码时钟输入) 提供译码位时钟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AMI编译码】→【256K 归零码实验】。
将模块13的开关S3分频设置拨为0011,即提取512K同步时钟。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编码输入信号为256K的PN序列。
(1)用示波器分别观测编码输入的数据TH3与编码输出的数据TH11(AMI输出),观察记录波形,有数字示波器的可以观测编码输出信号频谱,验证AMI编码规则。
光纤通信实验
二、准备工作
将解复接模块内的开关K501、 四、实验报告 K502分别设置与Dt和CLKT位置, 1.分析总结实验测试结果。 复接模块和解复接模块构成自环; 将复接模块内的开关K403中的m序 2.分析:将复接模块内开关信号跳线 列选择开关m_Sel0、m_Sel1拔下, 开关K401中状态位置设置为11100100 使m序列产生全0码,将加错码选择 码型,使其与帧定位信号一致,对解 跳线开关E_Sel0、E_Sel1拔下,不 复接模块可能会造成什么影响? 在传输帧中插入误码。
结果
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
3.帧内话音数据观察
上半部分为TP405的波形,下半部分为TP402的波形。中间 第十八路为话音信号,也可自己改变。
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
4.帧内开关信号观测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帧复接模块的同步指示测试点TP405 与复接数据TP402的波形,观测时用TP405同步。调整示波 器同步,找到并读出帧内开关信号码格式。调整跳线开关 K401上短路器改变开关信号格式,观测帧内开关信号码格 式是否随之完全一致变化,记录测试结果。 思考:当调整跳线开关K401中的设置位置为11100100 码型时(与帧定位信号一致),系统会出现什么情况?
结果
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
7.解复接帧同步信号指示观测
上半部分为TP405的波形,下半部分为TP504的波形。从以上 图形可以看出,两信号完全同步。
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
8.解复接开关信号输出指示观测
在解复接器同步时,观察解复接模块的开关信号指示 发光二极管指示灯(DB01~DB08)。随意改变复接模块内 跳线开关K401中短路器状态,观测接收端发光二极管指示 灯(DB01~DB08)是否对应一致,记录测试结果。
基带信号的常见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二基带信号的常见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原理在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中,传输码的结构应具有下列主要特性:1)相应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量,且低频分量少;2)便于从信号中提取定时信息;3)信号中高频分量尽量少,以节省传输频带并减少码间串扰;4)不受信息源统计特性的影响,即能适应于信息源的变化;5)编译码设备要尽可能简单1.1单极性不归零码(NRZ码)单极性不归零码中,二进制代码“1”用幅度为E的正电平表示,“0”用零电平表示,单极性码中含有直流成分,而且不能直接提取同步信号。
1.2双极性不归零码(BNRZ码)二进制代码“1”、“0”分别用幅度相等的正负电平表示,当二进制代码“1”和“0”等概出现时无直流分量。
1.3单极性归零码(RZ码)单极性归零码与单极性不归零码的区别是码元宽度小于码元间隔,每个码元脉冲在下一个码元到来之前回到零电平。
单极性码可以直接提取定时信息,仍然含有直流成分。
1.4双极性归零码(BRZ码)它是双极性码的归零形式,每个码元脉冲在下一个码元到来之前回到零电平。
1.5曼彻斯特码曼彻斯特码又称为数字双相码,它用一个周期的正负对称方波表示“0”,而用其反相波形表示“1”。
编码规则之一是:“0”码用“01”两位码表示,“1”码用“10”两位码表示。
曼彻斯特码只有极性相反的两个电平,因为曼彻斯特码在每个码元中期的中心点都存在电平跳变,所以含有位定时信息,又因为正、负电平各一半,所以无直流分量。
1.6CMI码CMI码是传号反转码的简称,与曼彻斯特码类似,也是一种双极性二电平码,其编码规则:6)“1”码交替的用“11“和”“00”两位码表示;7)“0”码固定的用“01”两位码表示。
1.7 AMI/HDB3码AMI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
这是一种将消息代码0(空号)和1(传号)按如下规则进行编码的码:代码的0仍变换为传输码的0,而把代码中的1交替地变换为传输码的+1、-1、+1、-1…HDB3码是三阶高密度码的简称。
通信原理实验_CMI码型变换_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班级:第周星期第大节实验名称:CMI码型变换一、实验目的1.掌握CMI编码规则。
2.掌握CMI编码和解码原理。
3.了解CMI同步原理和检错原理。
二、实验仪器1.ZH5001A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2.20MHz双踪示波器三、实验内容1.CMI码编码规则测试(1)7位m序列输入,无加错,CMI输出。
用示波器观测如下数据:♦CMI编码输入数据(TPX01),输出编码数据(TPX05)示波器中下面的波形是输入数据。
2.“1”码状态记忆测试(2)7位m序列输入。
用示波器观测如下数据:♦CMI编码输入数据(TPX01),1码状态记忆输出(TPX03)编码输入(从第6位开始) 1 1 1 0 0 1 03.CMI码编解码波形测试用示波器观测如下数据:CMI编码输入数据(TPX01),CMI解码器输出数据(TPY07)4.CMI码编码加错波形观测用示波器观测4个加错点加错时和不加错时的输出波形从11变为了10(图上看不清,当时从做看的)加错无错从11变为了10从11变为了10加错无错从11变为了105.CMI码检错功能测试(1)输入数据为Dt,人为加入错码。
用示波器观测如下波形♦加错指示点(TPX06),检测错码检测点(TPY05)加错点对应的检错点闪动,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检查出来。
(2)输入数据为M,人为加入错码。
用示波器观测如下波形♦加错指示点(TPX06),检测错码检测点(TPY05)有些加错点对应的检错点都没有影响,说明输入M序列有些加错点没有6.CMI译码同步观测(1)输入Dt,不经过CMI编码。
错码。
用示波器观测如下波形♦检测错码检测点(TPY05)(2)输入Dt,经过CMI编码。
错码。
用示波器观测如下波形♦检测错码检测点(TPY05)经过CMI编码后处在同步状态,因为周期的输入加错,所以示波器中出7.抗连0码性能测试(1)输入全0。
用示波器观测如下波形♦输出编码数据(TPX05)(2)看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是否相同。
实验2 码型变换实验报告
现代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通信原理实验室实验日期:年月日
学院
班级、组号
d、HDB3码的优缺点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输入:信号源的拨码开关SW04、SW05设置为00000101 00000000,500分频;
SW01、SW02、SW03设置为01110010 00110000 00101011
1、数字基带波形编码实验
NRZ码输入波形:
RZ码输出波形:
BNRZ码输出波形:
BRZ码输出波形:
2、数字基带波形解码实验(与NRZ码输入波形双踪)
NRZ码输入波形:
RZ码解码输出波形:
BNRZ码解码输出波形:
BRZ码解码输出波形:
3、传输码编码实验(与NRZ码输入波形双踪)
NRZ码输入波形:
AMI码编码输出波形:
HDB3码编码输出波形:
4、传输码解码实验(与NRZ码输入波形双踪)
姓名
实验项目名称
码型变换实验
指导
教师
成绩
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仪器
四、实验原理(参考实验指导书P47实验九)
1、几种常见的数字基带波形(NRZ码、RZ码、BNRZ码、BRZ码)
2、两种常见的基带传输码(AMI码、HDB3码)
a、AMI码的编码规则
b、A
NRZ码输入波形:
AMI码解码输出波形:
实验二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应用
实验二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应用一.实验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电路。
掌握编码器、译码器、BCD七段译码器、数码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译码器及其应用, 学会测试其逻辑功能。
二.实验仪器及器件:1. TPE—D6Ⅲ型数字电路实验箱 1台2.数字万用表 1块3.器件:74LS20 二4输入与非门 1片74LS04 六反相器 1片74LS147 10线—4线优先编码器 1片74LS138 3线—8线译码器 1片74LS139 双2线—4线译码器 1片74LS47 七段显示译码器 1片三.实验预习:1.复习编码器、译码器、BCD七段译码器、数码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2.熟悉编码器74LS147及译码器74LS138、74LS139各引脚功能和使用方法,列出74LS138、74LS139的真值表,画出所要求的具体实验线路图。
四.实验原理:在数字系统中,常常需要将某一信息变换为特定的代码,有时又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将代码翻译出来作为控制信号,这分别由编码器和译码器来实现。
1.编码:用一定位数的二进制数来表示十进制数码、字母、符号等信息的过程。
编码器:实现编码功能的电路。
编码器功能:从m个输入中选中一个,编成一组n位二进制代码并行输出。
编码器特点:(1)多输入、多输出组合逻辑电路。
(2)在任何时候m个输入中只有一个输入端有效(高电平或低电平)对应有一组二进制代码输出。
编码器分类:二进制、二─十进制、优先编码器。
2.译码:是编码的反过程,是将给定的二进制代码翻译成编码时赋予的原意。
译码器:实现译码功能的电路。
译码器特点:(1)多输入、多输出组合逻辑电路。
(2)输入是以n位二进制代码形式出现,输出是与之对应的电位信息。
译码器分类:通用译码器:二进制、二─十进制译码器。
显示译码器:TTL共阴显示译码器(用高电平点燃共阴显示器)、TTL共阳显示译码器(用低电平点燃共阳显示器)、CMOS显示译码器。
译码器应用:用于代码的转换、终端的数字显示、数据分配、存贮器寻址组合信号控制等。
码型变换实验报告
码型变换实验报告
码型变换实验报告是描述使用码型变换所获得的结果的一种实验报告,码型变换实验报告中包含了码型变换的具体步骤、新码的性能分析以及使用码型变换的目的等内容。
码型变换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已有的码信号进行改变,使其适应新的传输或接收系统等要求,并能够较好地传输数据信号。
为了使码型变换有效,必须先理解该码的特性,然后根据码的特性和新系统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变换。
一般情况下,码型变换实验报告将提供一下内容:
第一,码型变换的目的:码型变换的目的是根据新的系统要求,对原有的码型进行变换,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第二,码型变换的步骤:码型变换的具体步骤一般有以下几步:(1)研究原有码制,弄清其特性;(2)根据新的系统要求,挑选最佳的码型;(3)对原有码信号进行码型变换;(4)测试新的码的性能,比较原有码的性能,以确定新码的性能提升情况;(5)将新码应用到新系统中。
第三,新码的性能分析:新码的性能比原码的性能有所提升,但具体提升情况应根据新码的特性和新系统的要求进行分析,以确定新码的性能提升情况。
第四,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码型变换能够有效改善系统的性能,而且能够满足新系统的要求。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码型变换实验报告主要用于描述使用码型变换所获得的结果,包括码型变换的具体步骤、新码的性能分析以及使用码型变换的目的等内容。
码型变换实验报告的作用在于帮助研究者清楚地了解码型变换的效果,为采用码型变换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信原理实验,码型变换,移相键控调制与解调,眼图,抽样定理,.
实验一码型变换实验一、基本原理在数字通信中, 不使用载波调制装置而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的系统, 我们称它为基带传输系统,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干扰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基带信号是代码的一种电表示形式。
在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中, 并不是所有的基带电波形都能在信道中传输。
对传输用的基带信号的主要要求有两点:(1对各种代码的要求,期望将原始信息符号编制成适合于传输用的码型; (2 对所选码型的电波形要求, 期望电波形适宜于在信道中传输。
AMI :AMI 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
这是一种将信息代码 0(空号和 1(传号按如下方式进行编码的码:代码的 0仍变换为传输码的 0, 而把代码中的 1交替地变换为传输码的 +1, -1, +1, -1,……。
HDB3:HDB 3码是对 AMI 码的一种改进码,它的全称是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其编码规则如下:先检察消息代码(二进制的连 0情况,当没有 4个或 4个以上连 0串时,按照 AMI 码的编码规则对信息代码进行编码; 当出现 4个或 4个以上连 0串时, 则将每 4个连 0小段的第 4个 0变换成与前一非 0符号 (+1或 -1 同极性的符号, 用V 表示 (即 +1记为 +V, -1记为 -V ,为使附加 V 符号后的序列不破坏“极性交替反转”造成的无直流特性,还必须保证相邻 V 符号也应极性交替。
当两个相邻 V 符号之间有奇数个非 0符号时,用取代节“ 000V ” 取代 4连 0信息码; 当两个相邻 V 符号间有偶数个非 0符号时, 用取代节“ B00V ” 取代 4连 0信息码。
CMI :CMI 码是传号反转码的简称,其编码规则为:“ 1”码交替用“ 11”和“ 00”表示; “ 0”码用“ 01”表示。
BPH :BPH 码的全称是数字双相码,又称 Manchester 码,即曼彻斯特码。
它是对每个二进制码分别利用两个具有 2个不同相位的二进制新码去取代的码,编码规则之一是: 0→ 01(零相位的一个周期的方波1→ 10(π相位的一个周期的方波二、实验结果CMIBPHHDB3 AMI三、结果分析各码型波形如上所示, 我们发现许多波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畸变, 表现是幅值不是单一的水平线, 而成了曲线。
码型变换实验报告
码型变换实验报告码型变换实验报告摘要:码型变换是一种将数字信号转换为不同码型的技术,可以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本实验通过使用不同的码型进行传输,比较它们的性能差异,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实验结果表明,码型变换在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引言: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码型变换成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的重要手段。
码型是指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编码方式,常见的码型包括非归零码(NRZ)、归零码(RZ)、曼彻斯特码等。
不同的码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因此研究码型变换对于优化数字通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设计:本实验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实验。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个基本的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包括信源、信道和接收器。
然后,我们分别使用NRZ、RZ和曼彻斯特码进行传输,并比较它们的误码率、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实验结果与分析:1. NRZ码的特点是简单、直观,但是它的传输效率较低,容易受到噪声的干扰。
实验结果显示,NRZ码的误码率较高,且在高噪声环境下容易发生误码。
2. RZ码通过在每个位周期的中间位置加入一个归零点,使得接收器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每个位的开始和结束。
实验结果显示,RZ码相比于NRZ码具有更低的误码率和较高的传输效率,但是在高噪声环境下仍然存在一定的误码问题。
3. 曼彻斯特码将每个位周期分为两个时段,通过信号的上升和下降沿来表示位的取值。
实验结果显示,曼彻斯特码具有较低的误码率和较高的抗干扰能力,但是由于每个位周期需要传输两个信号,因此其传输效率相对较低。
结论: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码型变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2. 不同的码型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3. 码型变换是数字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对于优化系统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望: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码型变换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多的码型变换技术,并结合其他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码型变换实验
码型变换目录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工作原理 (2)1.码型变换原则 (2)2.常见码型变换类型 (2)3.码型变换原理 (5)4.实验框图及功能说明 (6)5.框图中各个测量点说明 (6)三、实验任务 (6)四、实验步骤 (7)1.实验准备 (7)2.单极性不归零码(NRZ 码) (7)3.双极性不归零码(BNRZ 码) (9)4.单极性归零码(RZ 码) (11)5.双极性归零码(BRZ 码) (13)6.曼彻斯特码 (15)7.密勒码 (17)8.成对选择三进码(PST 码) (18)9.关机拆线 (20)五、实验报告分析 (20)一、实验目的1. 熟悉 RZ、BNRZ、BRZ、CMI、曼彻斯特、密勒、PST 码型变换原理及工作过程;2. 观察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变换测量点波形。
二、实验工作原理1.码型变换原则在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中,在选择传输码型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原则:(1).不含直流,且低频分量尽量少;(2).应含有丰富的定时信息,以便于从接收码流中提取定时信号;(3).功率谱主瓣宽度窄,以节省传输频带;(4).不受信息源统计特性的影响,即能适应于信息源的变化;(5).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即码型具有一定规律性,以便利用这一规律性进行宏观检测;(6).编译码简单,以降低通信延时和成本。
2.常见码型变换类型(1) 单极性不归零码(NRZ 码)单极性不归零码中,二进制代码“1”用幅度为E 的正电平表示,“0”用零电平表示,如下图所示。
单极性码中含有直流成分,而且不能直接提取同步信号。
图2-1 单极性不归零码示意图(2) 双极性不归零码(BNRZ 码)二进制代码“1”、“0”分别用幅度相等的正负电平表示,如下图所示,当二进制代码“1”和“0”等概出现时无直流分量。
图2-2 双极性不归零码示意图(3) 单极性归零码(RZ 码)单极性归零码与单极性不归零码的区别是码元宽度小于码元间隔,每个码元脉冲在下一个码元到来之前回到零电平,如下图所示。
通信原理实验(1-8)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学号:6姓名:李瑞鹏实验一 带通信道模拟及眼图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眼图与信噪比、码间干扰之间的关系及其实际意义;2、 掌握眼图观测的方法并记录研究。
二、实验器材1、 主控&信号源、9号、13号、17号模块 各一块2、 双踪示波器 一台3、 连接线 若干三、实验原理1、实验原理框图带通信道模拟框图2、实验原理框图带通信道是将直接调制的PSK 信号和经过升余弦滤波后调制的PSK 信号送入带通信道,比较两种状况的眼图。
然后,改变带通信道的带宽重复观测。
四、实验步骤概述:该项目是通过分别改变噪声幅度和带通信道频率范围,观测信道的眼图输出变化情况,了解和分析信道输出原因.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2PSK 调制信号加升余弦滤波的带通信道模拟【250KHz~262KHz带通信道】。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PN15为8K。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以CLK时钟信号为触发源对比观测LPF-BPSK观测点,观察输出眼图波形。
(2)调节17号板W1噪声幅度调节,调节噪声幅度,观察眼图波形变化。
17号模块测试点TP4可以观察添加的白噪声。
(3)在主控菜单中改变带通信道频率范围,观察输出眼图变化,并分析原因。
五、实验报告1、完成实验并思考实验中提出来的问题。
2、分析实验电路工作原理,简述其工作过程。
3、整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各点波形。
实验二 HDB3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
2、掌握HDB3码的编译规则。
3、了解滤波法位同步在的码变换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1、主控&信号源、2号、8号、13号模块各一块2、双踪示波器一台3、连接线若干三、实验原理1、HDB3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HDB3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2、实验框图说明我们知道AMI编码规则是遇到0输出0,遇到1则交替输出+1和-1。
而HDB3编码由于需要插入破坏位B,因此,在编码时需要缓存3bit的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双极性不归零码、单极性归零码、双极性归零码以及曼彻斯特码的编码原理;能够通过MATLAB产生相应的编码;比较四种编码之间的区别。
【实验器材】装有MATLAB软件的计算机一台
【实验原理】
1. 使用MATLAB 函数wave_gen 来产生代表二进制序列的波形,函数wave_gen 的格式
是:
wave_gen(二进制码元,‘码型’,Rb)
此处二进制码元指的是打算编码的序列;码型可以通过help wave_gen命令进行查看;
Rb 是二进制码元速率,单位为比特/秒(bps)。
2.命令help wave_gen可以查看码型的种类。
'unipolar_nrz' 'unipolar_rz' 'polar_nrz'
'polar_rz' 'bipolar_nrz' 'bipolar_rz'
'manchester' 'triangle' 'nyquist'
'duobinary' 'mod_duobinary'
其中'unipolar_nrz'为单极性不归零码;'unipolar_rz'为单极性归零码;'polar_nrz'和
'polar_rz'分别为双极性不归零码和双极性归零码;'manchester'为曼彻斯特编码;
3.waveplot(x)为波形产生函数,显示编码后的波形;
【实验内容与步骤】
1、路径设置成指向comm2文件夹;
2、产生如下的二进制序列:
>> b = [1 0 1 0 1 1];
使用Rb=1000bps 的单极性不归零码产生代表b的波形且显示波形x,填写图2-1:
>> x = wave_gen(b,‘unipolar_nrz’,1000);
>> waveplot(x)
(2)用如下码型重复步骤(1)(提示:可以键入“help wave_gen”来获取帮助),
并做出相应的记录:
a 双极性不归零码
b 单极性归零码
c 双极性归零码
d 曼彻斯特码(manchester)
【实验现象记录】
1)输入命令:x = wave_gen(b,‘unipolar_nrz’,1000);waveplot(x); 产生的单极性不归零码
的波形,并记录;
2)输入命令:x = wave_gen(b,‘unipolar_rz’,1000); waveplot(x); 产生的单极性归零码的
波形,并记录;
3)输入命令:x = wave_gen(b,‘polar_n rz’,1000);waveplot(x); 产生的双极性不归零码的
波形,并记录;
4)输入命令:x = wave_gen(b,‘polar_rz’,1000);waveplot(x); 产生的双极性归零码的波
形,并记录;
5)输入命令:x = wave_gen(b,‘unipolar_nrz’,1000);waveplot(x); 产生的曼彻斯特编码的
波形,并记录。
【现象分析】
通过实验,对比单极性归零信号、单极性不归零信号、双极性归零信号、双极性不归零信号
和曼彻斯特信号的编码规则。
单极性和双极性的区别,以及归零和不归零信号的区别,特别是曼彻斯特编码,编码值取决于当前的波形和前一个时刻的波形之间的关系。
(叙述几种波形之间的区别)
【实验结果】
通过设置不同的编码方式,分别产生单极性归零信号、单极性不归零信号、双极性归零信号、双极性不归零信号和曼彻斯特信号,并采用waveplot( )函数将编码后的信号生成波形显示出来。
【实验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