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2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上)中考题同步试卷:1.3 物质的溶解性(02)

鲁教五四新版九年级(上)中考题同步试卷:1.3 物质的溶解性(02)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15•黄石)KCl的部分溶解度数值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溶解度(g)20℃3430℃37A.常温下,KCl微溶于水B.20℃时,100g饱和溶液含有34g溶质C.将30℃的饱和KCl溶液降温至20℃,会有KCl晶体析出D.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KCl,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同2.(2015•呼和浩特)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B.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C.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D.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3.(2015•鄂州)取四份20℃时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A.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硝酸钾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C.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D.降温至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4.(2015•河南)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温度/℃20 30 40 50溶解度/g KCl 34.0 37.0 40.0 42.6KNO331.6 45.8 63.9 85.5A.20℃时,KCl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C.40℃时,5g KCl加10g水可得到33.3%的溶液D.50℃时,10g 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5.(2013•湖州)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序号温度/℃水的质量/克所加硝酸钾的质量/克所得溶液的质量/克①28 10 4 14②28 10 6 14③60 10 8 18A.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B.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6.(2013•枣庄)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过一段时间又回到持平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A.食盐和水 B.锌和硫酸C.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D.硝酸铵和水7.(2013•威海)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B.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C.溶解度能够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D.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8.(2015•盐城)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B.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向一定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9.(2015•沈阳)下表是KCl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温度/℃0 20 40 60 80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51.1A.KCl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80℃时,KCl固体的溶解度是51.1gC.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D.2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0%10.(2015•甘南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一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蔗糖水属于溶液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D.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有关11.(2014•青岛)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12.(2013•莆田)下列所用试剂或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A.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水B.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的硬度﹣﹣互相刻画C.判断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观察颜色D.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13.(2013•保山)在20℃时,刘冰同学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NaCl固体,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B.图②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40gD.图③和图④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4.(2014•沈阳)如图是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将110gM配置成饱和溶液,将其降温至t1℃时,理论上所得溶液的质量为()A.31.6g B.110g C.131.6g D.210g15.(2013•成都)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二、填空题(共10小题)16.(2015•益阳)下表为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KCl 27.6 34.0 40.0 45.5 51.1 56.7KNO313.3 31.6 63.9 110 169 246请回答:(1)60℃时,KCl的溶解度是g;(2)40℃时,将30g KCl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溶液(填写“饱和”或“不饱和”);(3)将20℃时KNO3和KCl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60℃,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KNO3KCl(填写“>”、“<”或“=”).17.(2015•资阳)KCl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溶解度/g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56.7 (1)6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 g.(2)90℃时,100g饱和KCl溶液冷却到30℃时,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100g.(3)4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该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属于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18.(2015•上海)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①下表是KNO3、NaCI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温度(℃)0 20 40 60 80 100KNO313.3 31.6 63.9 110 169 246NaCI 35.7 36.0 36.6 37.3 38.4 39.8Ⅰ.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要求计算).Ⅱ.请写出一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Ⅲ.20℃时,将20g 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Ⅳ.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②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19.(2015•益阳)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中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注入适量浓硫酸.请回答:(1)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2)U形管中a、b液面变化情况是(选填序号).A.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B.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20.(2015•广东)下表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 10 20 30 40 50NH4Cl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NaCl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2)20℃时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NaCl g,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之间.(3)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50.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为g.21.(2013•绵阳)(1)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是吸热还是放热,仪器a的名称是.若出现导管中红墨水液面左管降低右管升高,则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填序号).A.NH4N03固体;B.浓硫酸;C.NaOH固体;D.CaC03固体.(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要从充分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中分离出氯化钾晶体,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有.(3)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得知,金属钠着火不能用C02灭火.他们想知道,Na 与C02反应究寓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提出猜想】Ⅰ.4Na+C022Na2O+CⅡ.4Na+3C022Na2C03+CIII.2Na+2C02Na2O+2CO溶液检验:PdCl2+CO+H20═Pd(黑色)↓+2HCl+C02【实验操究】该小组成员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分析讨论】①装置A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备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使制备C02的反应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所选装置应是图3中的.②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装置C的作用是.③经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装好药品使A中产生C02,必须待装置E中出现现象时再点燃酒精灯,其目的是.【实验结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D中的硬质玻璃管内残留白色固体,装置F中产生黑色沉淀,则猜想是正确的.22.(2015•铜仁市)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温度/℃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KCl 34.0 40.0 45.6 51.1 56.7KNO331.6 63.9 110 169 246 (1)20℃时KCl的溶解度是;(2)20℃时将20g KCl与50g水混合,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3)上表两种物质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23.(2013•贵港)已知氯化钾(KCl)20℃时的溶解度是34g,50℃时的溶解度是42.6g.通过如图的实验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20℃时100g水中①②③④⑤(1)所得溶液中;为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2)溶液④的质量为;该实验中把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24.(2013•常州)硝酸钾和硝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溶解度/g 硝酸钾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硝酸钠73 80 87 95 103 114 125 136 150 163 170(1)20℃时,向l00g水中加入35g硝酸钾,要使其完全溶解,应溶液温度;(2)现有8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250g,要使其析出晶体70g,应降温至℃;(3)硝酸钾和硝酸钠在t℃时的溶解度均为W,分析上表可推知,W的数值所在的最小范围是;将溶剂质量相同的硝酸钾和硝酸钠的饱和溶液从t1℃降温至t2℃,前者析出的晶体比后者多,则t1、t2的取值范围正确的是(填字母).A.仅0≤t2<t1≤tB.仅t≤t2<t1≤100C.0≤t2<t1≤100.25.(2013•南平)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药品器材】水、NH4Cl、CaCl2、NaCl;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实验探究】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实验水的体积所加物质测量液体温度(℃)实验1 50mL NH4Cl 15实验2 50mL CaCl228实验3 X NaCl 21实验4 50mL 无22【数据分析】(1)表中X为mL.(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是.(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反思提升】(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填选项,可多选).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三、解答题(共5小题)26.(2015•福州)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1)如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温度/℃10 20 30 40溶解度/g 氯化钠35.8 36.0 36.3 36.6碳酸钠12.2 21.8 39.7 53.2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填标号).27.(2015•武汉)NaOH、Na2CO3、NaCl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表1 NaOH、Na2CO3、NaCl分别在水中的溶解度(S/g)t/℃NaOH Na2CO3NaCl0 42 7.1 35.710 51 12.2 35.820 109 21.8 36.030 119 39.7 36.3表2 常温下,NaOH、Na2CO3、NaCl分别在乙醇中的溶解度(S/g)NaOH Na2CO3NaCl17.3 <0.01 0.1根据表1和表2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2)20℃时,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3)为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将CO2通入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中.请推测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推测依据是.28.(2015•菏泽)下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N 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KNO313.3 31.6 63.9 110 169 246(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NaCl和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2)若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为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其方法为(填一种).若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提纯的方法是(填一种).(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4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B.KNO3饱和溶液中一定不能再溶解NaCl固体C.从表中数据可以判断NaCl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40℃之间.29.(2013•自贡)爱探究的聪聪做了一个家庭小实验:将盛有部分雪碧(碳酸饮料)的饮料瓶的瓶盖上插入一根长吸管,吸管的另一端伸入装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杯子里,将饮料瓶放在一装有NaOH 固体的容器内,然后向容器内缓缓注入一定量的水,如右图所示:请回答:(1)杯子中的现象是,其反应方程式为;(2)说明:NaOH固体溶解时(填“吸”或“放”)热,C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30.(2013•嘉兴)如图是某同学在厨房里看到的食用纯碱(主要成分是Na2CO3)包装袋信息,他带了一包食用纯碱到学校实验室.(1)为测定室温下Na2CO3的溶解度,在编号为A、B、C、D的四个烧杯中各加入室温下的水100g,并分别加入取自实验室的Na2CO3固体,搅拌至充分溶解,实验数据记录如表:烧杯编号 A B C D水的质量/克100 100 100 100加入Na2CO3的质量/克30 35 40 50溶液的质量/克130 135 140 140分析上述数据,烧杯编号为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室温下,Na2CO3的溶解度是.(2)为确定食用纯碱的纯度,称取自带的食用纯碱5.4g放入烧杯中,再滴加盐酸至刚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盐酸25g,得溶液质量为28.2g(杂质溶于水且与盐酸不反应),通过计算判断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袋信息相符.(计算结果精确到0.1%)鲁教五四新版九年级(上)中考题同步试卷:1.3 物质的溶解性(0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15•黄石)KCl的部分溶解度数值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溶解度(g)20℃3430℃37A.常温下,KCl微溶于水B.20℃时,100g饱和溶液含有34g溶质C.将30℃的饱和KCl溶液降温至20℃,会有KCl晶体析出D.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KCl,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同【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的概念以及题干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解答.【解答】解:A、常温下,KCl的溶解度是34g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A错误;B、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有34g溶质,B错误;C、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30℃的饱和KCl溶液降温至20℃,会有KCl晶体析出,C正确;D、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KCl,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若是都在同一温度下形成的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相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的概念以及和溶解性的关系进行.2.(2015•呼和浩特)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B.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C.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D.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质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分析解答;B、根据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解答;C、根据根据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时,有催化剂时放出氧气速度比不加催化快,但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进行解答;D、根据胃酸呈酸性,氢氧化铝呈碱性解答.【解答】解: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质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质量较小,故错;B、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故对;C、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时,有催化剂时放出氧气速度比不加催化快,但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故错;D、胃酸呈酸性,用氢氧化铝来治疗胃酸过多,应从pH<7开始,故错.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3.(2015•鄂州)取四份20℃时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A.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硝酸钾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C.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D.降温至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减少溶剂,会析出晶体分析;B、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C、根据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分析;D、根据硝酸钾的容积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解答】解:A、饱和硝酸钾溶液减少溶剂,会析出晶体,仍为该温度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结论不正确;B、饱和硝酸钾溶液加入硝酸钾不再溶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B结论不正确;C、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与溶剂的多少无关.故C结论不正确;D、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降低至10℃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故D结论正确.故选D.【点评】准确地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2015•河南)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温度/℃20 30 40 50溶解度/g KCl 34.0 37.0 40.0 42.6KNO331.6 45.8 63.9 85.5A.20℃时,KCl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C.40℃时,5g KCl加10g水可得到33.3%的溶液D.50℃时,10g 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溶解度的意义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溶质质量分数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据此解答.【解答】解:A、由溶解度数据表可知:20℃时,KCl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正确;B、根据表格可以看出,KCl与KNO3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正确;C、在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10g水中最多溶解4g,溶液的最大浓度可达到100%≈28.6%,不是33.3%,错误;D、在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在50℃时,将10g KNO3中加20g水,全部溶解,在30℃时,20g水中最多溶解9.16g,故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的有关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5.(2013•湖州)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序号温度/℃水的质量/克所加硝酸钾的质量/克所得溶液的质量/克①28 10 4 14②28 10 6 14③60 10 8 18A.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B.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对比①②即可得出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B、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即可,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而60℃时10克水中能溶解硝酸钾8克;C、根据质量分数公式分析即可;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60℃时10克水中溶解了8克硝酸钾,是否还能在溶解无法得知;【解答】解:A、对比①②可以看出,28℃时10克水中溶解了硝酸钾4克时,再向其中加入硝酸钾不再溶解,因此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故说法正确;B、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60℃时10克水中能溶解硝酸钾8克,因此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故说法正确;C、①②中水的质量相同,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相同,因此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说法正确;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60℃时10克水中溶解了8克硝酸钾,是否还能在溶解无法得知,因此不能判断③所得溶液是否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利用溶解度的有关知识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6.(2013•枣庄)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过一段时间又回到持平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A.食盐和水 B.锌和硫酸C.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D.硝酸铵和水【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过一段时间又回到持平说明是因为温度的变化造成的,先由于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出现液面a比液面b高现象,冷却到室温后又恢复到原状;不能产生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因为产生气体后不能恢复到原状.【解答】解: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压强基本不变,不会出现液面a比液面b高现象,故错.B、锌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压强增大,出现液面a比液面b高现象,但不能恢复到原状,故错;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出现液面a比液面b高现象,冷却到室温后又恢复到原状,故正确;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压强减小,出现液面b比液面a高现象,故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有的同学忽略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状这一点,产生难溶性气体是不行的.7.(2013•威海)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B.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C.溶解度能够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D.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强弱的程度;B、溶解度能够表示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大小;C、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就是指在一定质量的溶剂中溶解溶质的最大量;D、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有关.【解答】解:A、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是用溶解度来表示的,故A说法正确;B、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有两种情况:饱和和不饱和,而溶解度必须是在饱和状态下溶解的质量,故B说法错误;C、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就是溶解的最大程度,即已达到饱和状态,故C说法正确;D、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所以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溶解度就大,故D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8.(2015•盐城)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B.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向一定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根据氧化钙能够和水反应分析;B、根据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多少分析;C、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分析;D、根据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立即产生硫酸钡分析.【解答】解:A、生石灰和饱和石灰水中的水反应,因此会使饱和溶液中的水减少,则会析出部分溶质,因此溶质的质量会减少,故坐标错误;B、横坐标代表稀盐酸,相等质量的酸提供的氢元素质量相等,则产生的氢气相等,因此是同一条斜率;向等质量的铁和锌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则铁和锌全部参加反应,Fe+2HCl═FeCl2+H2↑56 2Zn+2HCl═ZnCl2+H2↑65 2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可以看出,铁生成的氢气大于锌,故坐标正确;C、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会减少但不会减少为0,故坐标错误;D、硫酸应该和氯化钡立即产生硫酸钡沉淀,因此起点应该是0,故坐标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结合图象分析问题,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帮助.9.(2015•沈阳)下表是KCl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温度/℃0 20 40 60 80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51.1A.KCl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80℃时,KCl固体的溶解度是51.1g。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教案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的第2课时,主要学习固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以及混合物分离方法。
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和应用,并为以后学习溶液的浓度、酸碱盐的相关知识作了铺垫。
溶解度的教学主要涉及概念教学、定量分析方法教学、物质分离方法教学等,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关系。
本节内容属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素养,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必需知识,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知道一些简单的转化方法,但是因为大多数的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导致学生定量分析溶液的能力的是有欠缺的。
这一阶段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不能很好的联系化学知识,需要得到适当的引导。
他们对化学实验现象、未知领域以及与前认知相冲突的情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情境教学活动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和气体溶解度的含义,利用溶解性表格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掌握溶解度曲线中点、线、面的含义,能利用溶解度的知识分离混合物、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通过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实验活动掌握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而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通过描绘溶解度曲线,提升数据处理和图形分析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特征分析出物质提纯的方法。
3、通过对溶解度的学习,感知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对实际生活、生产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的认识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探究的精神在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评价目标】1、通过对固体和气体溶解度的学习,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认知水平(认知结构水平)。
2、通过溶解度表格和曲线的形式定量分析物质的溶解度,诊断并发展学生定量分析的科学探究能力(定量的探究发现水平)。
物质的溶解性 (第2课时 溶解度)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课件 沪教版(全国)

90
60
●
30●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从饱和和不饱和角度 比较三个点
A点: 60 ℃时,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点: 60℃时, 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点: 60℃时,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并且有固体剩余
即为70℃时, 硝酸钾的过饱和溶液
溶 300
解 270
在2O℃下, 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均为36克
比较溶解度注意点: 温度、溶质都不同,不能比较溶解度。
溶 190 解 180 度 170
/
克
160 150
140
130
硝酸钾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氯化钠
20
10
23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S 溶解度(固体)
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溶剂是水) 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一定温度
100克溶剂
饱和状态
单位为克
试说出下列这句话的含义: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
“溶解之王”争霸赛——初步较量
问题:2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能力谁强? 20℃时氯化钠的溶解能力更强
物质名称
溶解度/克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常温20℃)
氯化钠 氢氧化钙 蔗糖 氯酸钾 氯化铵
36.0
0.165 203.9 7.4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2、3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九年级化学 下册

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第2、3课时)(分层练习)知识清单:1.固体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四要素:①一定温度下;②100g溶剂;③达到饱和状态;④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单位为g。
(3)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②外因:温度。
a.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如NaCl;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4)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溶解度/g<0.010.01~11~10>10一般称为难溶微溶可溶易溶2.气体溶解度(1)定义:通常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内因:气体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②外因:温度、压强。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3.固体溶解度曲线(1)意义图1图2内容意义曲线(如图1曲线甲)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曲线上方的点(如图1点C )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未溶解的固体曲线下方的点(如图1点A )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如图1点B )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曲线交点(如图2点d )表示几种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相等(2)应用①判断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③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④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
⑤判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⑥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
4.结晶蒸发结晶(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固体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固体(1)对于所有固体溶质的溶液,都可用“蒸发溶剂法”;(2)对于形如的溶质的溶液,还可用“降温结晶法”;(3)对于形如的溶质的溶液,一般只采用“蒸发溶剂法”;(4)对于形如的溶质的溶液,还可用“升温结晶法”。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溶解度》-课件

4、“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 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 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 确? 错误
问:“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 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
质多”这句话对不对? 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
间可相互转化
D、在提到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 温度
二、溶解度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 思考:如何判断糖和食盐的溶解性?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较大吗? 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较小吗?
5、浓溶液与稀溶液
在同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溶液——浓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稀溶液 不同的溶质: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 溶液。
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 溶液浓。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3)影响因素
(2)
四
一定温度 100g溶剂(一般指水)
温度
要 素
达到饱和
溶质、溶剂 本身的性质
单位: 克
讨论:
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 的含义
温度 溶质的 质量
溶剂的 饱和溶液
质量
的质量
200c 31.6g
100g
131.6g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9-1
【思考】P36的列表法所表示溶解度还不是很直观, 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 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能否寻找另一种表 示方法?
是10克。
(X)未指明是否饱和
(4) 20℃时, 100克水最多可溶解36克氯化钠, 则20℃时氯化钠的溶
解度为36。
(X) 没有单位:克
(5) 20℃时, NaCl的溶解度为36g.在20℃时,将40gNaCl固体,放 入100g水中,充分搅动,只溶解了36g.
正确
3、固体溶解度的意义:例:氯化钠在20℃是的溶解度是 36g。
40
50
60
温度/0C
氯化钠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37.5 37
36.5 36
35.5 35
34.5
0
10
20
30
40
50
60
只有在温度确定、溶剂的量也确定的条件下才能作出
比较。
比较的标准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 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说明: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二、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 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用符号S表示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注: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的尺度。
难(不)溶 微溶 可溶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1单元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鲁

第二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教材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在学习了溶液之后进一步研究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情况。
学好饱和溶液才能真正理解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溶解度的理解,同时也为下面学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混合物的分离提供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溶液的定义,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由于饱和溶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忽略概念定义的三个条件,所以我精心设计了几个连贯且逐渐深入的实验,通过不断的探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二者的转化2、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浓”、“稀”的关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实验和数据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四、重难点重点: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2、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
难点: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理解。
五、教学流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实验探究一、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实验探究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知识拓展——————浓稀溶液及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总结巩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溶液饱和与否跟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课堂检测——————检测反馈六、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饱和、不饱和概念通过实验与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后学生理解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两者之间的转化关系用实验也能很好的接受,但它们与浓、稀溶液之间的关系部分用实验解释时间有点太长,最好用微视频解决。
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的溶解性(二)(解析版)

6.3.2物质的溶解性(二)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2.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3.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溶解度、比溶解度大小、看溶解度变化趋势;4.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学会解释身边常见的相关现象;5.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
一、固体的溶解度1.概念:固体物质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饱和状态④单位:g 3.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因素:内因溶剂种类、溶质种类;外因是温度。
4.溶解度(S)和溶解性5.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成不同物质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1“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如KNO 3;2“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如NaCl ;3“下降型”: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二、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气体物质在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一体积水最多溶解气体的体积分数来表示。
2.影响气体的溶解度因素:内因溶剂种类、溶质种类;外因是温度、压强。
3.在一定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溶解性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难溶物质20℃溶解度(g)S≥10g1g≤S<10g0.01g≤S<1gS<0.01g►问题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典例1】(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2-2023上学期期末)下列对于“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的认识正确的是A.20℃时,100g 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 氯化钠B.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6%C.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9:25D.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下部溶液的浓度要更大一些【答案】C【详解】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含义是:20℃时,100g 水中溶解36g 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即136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6g 的氯化钠,错误;B、根据溶解度的含义,20℃时,136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6g 氯化钠,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g100%36%36g+100g⨯<,错误;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含义是:20℃时,100g 水中溶解36g 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36g:100g=9:25,正确;D、溶液具有均一性,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各部分溶液的浓度相同,错误。
【人教初中化学九年级下期】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一、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重点和难点三、课时安排 2课时本结课我们探究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了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
最后我们还学习了结晶的两种方法。
板书设计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的概念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的条件3、确定某种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4、结晶结晶的概念结晶的方法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D、对同种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2、现有下列方法: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水⑥蒸发水。
能用来将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①③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⑥3、可以证实某种硝酸钾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C、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酸钾晶体不再溶解D、加热到30℃后,再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4、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不增加溶液质量的前提下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一、教学目标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初中化学_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解度的意义,会初步解释溶解度。
(2)学会阅读溶解度曲线,会解读溶解度曲线上的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或者溶解度表格,解释一些常规的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解度的学习,把日常生活和化学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2.溶解度曲线。
难点:1.溶解度概念的建立。
2.溶解度曲线以及相关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式【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媒体】多媒体【授课教案】学生先进行自行思考,再进行小作业布置:导学案上的课后作业学情分析基于溶液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只定性地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是不够的,还应定量的认识溶液。
本课题以溶解度为核心,展开对溶液的定量研究。
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识内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
在本课题学习中所需要的有关直角坐标系中的曲线等数学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一般不会造成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会出现一些这样的问题:1、对运用溶解度概念时忽视条件,如温度或是溶剂的量不确定时运用溶解度概念。
2、对问题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而产生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
例如,认为增加(或减少)溶剂的量,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会随之增大(或减少);认为搅拌能使固态物质的溶解加快,也会使其溶解度增大。
3、将一般规律绝对化。
例如,认为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忽略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特例。
4、对列表法和作图法的数据处理方法理解很浅,造成从表和图中正确提取信息困难。
例如,从溶解度曲线图读取的溶解度数据不正确。
效果分析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
如“溶解度”概念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
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总结出溶解度的四要素,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九年级化学《6.2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及应用》复习学案 沪教版

第六章溶解现象复习第2课时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及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2.了解结晶现象以及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3.认识溶解度曲线及会应用溶解度曲线【学习重点】认识溶解度曲线及会应用溶解度曲线【学习难点】认识溶解度曲线及会应用溶解度曲线【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一)、物质的溶解性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说明)2.饱和溶液:在一定______下,在一定量的_____里,____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_____下,在一定量的_____里,____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变成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成饱和溶液。
注意:将C a(O H)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不能通过降温方法,因为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2_______。
4.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1)饱和溶液__________是浓溶液,如________饱和溶液却是稀溶液。
(2)不饱和溶液_________是稀溶液(3)在一定温度时,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________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二)、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溶解度的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解度含义:如“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4.溶解度曲线:(1)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三个趋势,三种代表性物质)(2)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3)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4)同一温度,不同物质不同溶解度比较;(5)溶解度曲线上交点的含义;(6)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曲线外点的含义。
第九单元 课题2 第2课时 溶解度(2)-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师讲课稿(人教版)

课堂小结
二、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气体物质溶解度
定义 四要素 影响因素 表示方法
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除去混在甲中的乙物质 D.只有甲能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
度
/ g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71.3
7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38 169 202 246
(2)溶解度曲线
探究
a.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 示温度,根据表9-1所提供的数据, 在图9-11的坐标纸上绘制几种物质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溶 解度曲线
200
溶 190 解 180 度 170
( 160
克 )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硝酸铵 硝酸钾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硝酸钠
氯化铵
氯化钠 硼酸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例如:硝酸钠、氯 化铵等。 ②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氯化钠。
温度( ℃ )
“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情况

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情况单质1、【金属单质....】:所有金属几乎难溶于水〔但一些金属由于很活泼,在常温下能够和水发生反响:例如K、Ca、Na等〕。
2、【非金属单质.....】:①〔固态〕C、S、P等难溶于水;②(气态) N2、H2 等难溶于水,O2 不易溶于水。
化合物1、【酸的溶解性.....】【大局部酸及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局部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2、【碱的溶解性.....】▲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氨水。
▲其他的碱大局部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
▲其中AgOH 为白色固体,属于碱,常温下AgOH极不稳定,易分解为棕褐色难溶于水的氧化银固体.低温下可制得氢氧化银在水中的白色沉淀,Ca(OH)2为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3、【盐的溶解性.....】★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含Cl- 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Ag2SO4、CaSO4微溶于水, 其他都溶于水;★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绝大局部不溶于水,一些微溶于水或者遇到水发生水解。
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
如:Mg(OH)2、CaCO3、BaCO3、Ag2 CO3等】4、【氧化物的溶解性.......】▲金属氧化物一般都不溶解,例如:CuO, Fe2O3, Fe3O4 ,MgO, Al2O3 ,MnO2等, 其中CaO能与水反响。
▲非金属氧化物:①难溶于水,例如:CO、NO等。
②可溶于水,例如:CO2〔其中CO2 溶于水后又能与水反响〕。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物质的溶解性》课件

物质的溶解性(一)
1. 下列因素中,与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有关的是( B ) ① 溶质的性质 ② 溶剂的性质 ③ 溶剂的量 ④ 温度 ⑤ 固体溶质的 形状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2. 要使硝酸钾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量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D )
A. 增大硝酸钾的量 C. 降低水的温度
(2) 由此可知,碘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汽油中 弱 (填“强”或
“弱”)。
7. 20℃时,向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有部分 晶体未溶解,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 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2) 在第一组、第三组、第四组的实验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状的冰糖,而 不使用块状冰糖的优点在于 粉末状冰糖比块状冰糖的溶解速率大,节 约实验时间 。
(3) 你认为第四组实验的设计是否会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请简述理 由: 不会影响,第四组可以与第二组或第三组中的冰糖(粉末状)溶解情 况进行比较 。
第11题 (1) 小科认为,A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他的判断依据是 A烧 杯底部有不溶解的固体 。
(2) 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B> C 。
物质的溶解性(二)
1. 下列因素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 )
A. 溶质和溶剂的多少 B. 温度的高低
C. 溶剂的种类
10. 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第10题
湘教版化学九上单元2《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

家庭厨房中的下列物质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食盐、醋、胡椒粉、植物油、白砂糖
食盐、醋、白砂糖
生活掠影:
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 称为溶解性。
能力
一、物质的溶解性
称取食盐、粉笔灰各1g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用量筒各量取5ml水加入,振荡片刻,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溶质 溶剂温度
二、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
在 下,某固体物质在 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的质量。
一定温度
100g溶剂
饱和
条件:
一定温度
标准:
100g溶剂(一般指水)
状态:
饱和
单位:
克
例:判断正误: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3.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 )4.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
60
70
808
50
10
20
100
硼酸
硝酸铵
硝酸钠
硝酸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

解在1体积水里达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溶解度五要素
五
①压强为101 kPa ;
要
②指明一定温度;
素
③溶剂一定:1体积;
缺
一
④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不
⑤单位为体积。
可
讨论与交流
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归纳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和影响规律。
(1)打开汽水瓶盖后,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溶 200
解 190
度 180
( 170
克 )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硝酸铵 硝酸钾
. .d
b
硝酸钠.a
.c
氯化铵
氯化钠
硼酸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温度(t)
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 溶解度。
食盐、硝酸钾都能溶于水;常温下谁的溶解能力更强呢?
食盐
硝酸钾
讨论交流
下列方法能否比较食盐和硝酸钾在水中溶解能力呢?
食盐10g
硝酸钾20g
食盐10g
硝酸钾20g
应该控制哪些条件? 定温度
10℃ 100g水
40℃ 100g水
温度不同
食盐36g
硝酸钾20g
饱和
20℃ 100g水
不饱和
20℃ 100g水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降温至t2℃时,甲溶液和乙溶液均饱和 C.降温至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相等 D.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2 溶解度》优质教学课件

影响因素 (温度)
溶解性
①一定温度
定
②100克溶剂
量
③溶液饱和
描
④单位是克
述
易溶 、可溶 、 微溶 、 难(不)溶
物质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 (温度、压强)
表示方法
固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
表示方法
小结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 收获呢?
归纳总结
学习了这节课你还有什 么困惑?与同学相互交流讨 论。
A.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 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练习2】如图是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D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乙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溶 200
解 190
图 象
/g
度
180 170
160
硝酸钾
法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g
溶 200
解 190
度
180 170
160
150 140
现象 固体全部溶解 部分固体不溶解 固体全部溶解
结论
(1)可溶性物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溶解; (2)溶质溶解的质量随着溶剂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实验9-6】探究溶质在定量溶剂中溶解的质量随温度的 变化情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 教案

课题2 溶解度(两课时)第二课时在什么前提条件下讨论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在课题1——溶液的学习中,我们就明白: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来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可投影展示以下内容)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2.向4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3.向10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液。
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定量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在等量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克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
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时,通常我们规定比较溶质的质量大小,单位用克。
结合上述总结及教师的补充,总结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四个要素。
通过大家的总结我们知道必须满足四个条件才能定量地描述溶解能力的大小,也就是溶解度。
请大家试着描述溶解度的概念。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大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
(投影展示)(指导学生完成)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食盐的溶解度是36℃B.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C.食盐的溶解度是100克D.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指明错误原因。
①把2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9.2 溶解度》课件(43张PPT)

3.要使接近饱和溶液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溶液,可采
取的措施是:(1)__蒸__发__水___分___;(2)__降__低__温___度____; (3)__增__加__硝__酸___钾___。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9.2 溶解度》课件(4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9.2 溶解度》课件(43张PPT)
2.某学生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溶解硝酸钾实验,记录
的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所用水的质量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
所得溶液的质量
1 100g 80g 180g
2 100g 100g 200g
3 100g 120g 210g
4
100g 140g
x
(1)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实验1得到的溶液是___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实验3得到的溶液
学习目标
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3.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9.2 溶解度》课件(43张PPT)
·…······…·…·…....
…··…·..
A
B
C
D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9.2 溶解度》课件(43张PPT)
1.欲将100g不饱和的KNO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9.2溶解度》课件(43张PPT)
3
方法是( )
①升温 ②降温 ③蒸发水分 ④增加溶质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9.2 溶解度》课件(4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9.2 溶解度》课件(43张PPT)
6、A、B、C、D四个烧杯里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 剂,向四个烧杯加入某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 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如下图所示)回答下 列各问(填序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单选]关于仲裁协议,说法正确的是:()A.仲裁协议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订立B.仲裁协议仅约定纠纷适用的仲裁规则的,以制作该仲裁规则的仲裁委员会为确定的仲裁委员会,仲裁协议有效C.仲裁协议未约定仲裁规则的,仲裁协议无效D.以口头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有效 [单选]《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适用范围是()。A、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女职工B、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C、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D、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单选,A1型题]功能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药物是()A.茯苓B.白术C.苍术D.萆薢E.威灵仙 [填空题]普拉提用来加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柔韧性和()、改善姿态以及促进整体健康的锻炼体系。 [单选]在挥杆击球过程中()决定了球的初始方向。A、球杆的角度B、球杆的长度C、挥杆速度D、杆头的运行方向。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心理测量工具好坏的最基本标志是()A.常模B.信度和效度C.代表性D.标准化E.以上都不是 [单选]下列各项业务中,可以确认收入的是。A.企业销售的商品在质量、品种、规格等方面不符合合同或协议的要求,又未根据正常的保证条款予以弥补B.企业尚未完成售出商品的安装或检验工作,且安装或检验工作是销售合同和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C.销售合同和协议中规定了买方由于特殊原因 [单选,A1型题]出现宫缩乏力,行人工破膜加速产程进展适用于()A.头先露,已衔接,宫口开3cmB.臀位,宫口开大3cm以上C.横位,宫口开大3cmD.胎头浮,跨耻征(+)E.头先露,宫口开1cm,胎心率170次/分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颈动脉听诊区位于()A.胸锁乳突肌外缘与甲状软骨连线的交点B.锁骨上窝C.胸锁乳突肌后缘上方2~3颈椎横突水平D.锁骨下窝E.胸锁乳突肌内缘与甲状软骨连线的交点 [单选]取消乡统筹费后,乡级道路建设资金由()负责。A.政府B.村集体C.农民D.乡镇企业 [单选,A1型题]Meta分析中如果包括重复数据则容易使效应的估计()A.变大B.变小C.无影响D.不确定E.变大还是变小与分析者有关 [单选]均衡价格是()。A.供应量与需求量相一致时的价格B.生产量与销售量相一致时的价格C.需求量与购买量相一致时的价格D.胡补品销量相一致时的价格 [单选]色彩的画面效果需要依靠色彩要素的对比协调处理来体现,那么,色彩的要素包括()。A、色相、纯度、冷暖、光感B、色相、对比度、冷暖、纯度C、色相、冷暖、纯度、明度D、对比度、光感强度、冷暖、纯度 [单选,A型题]白喉杆菌的毒力鉴定根据()A.菌体的异染颗粒特征B.吕氏血清培养基上快速生长特点C.亚碲酸钾平板上菌落特征D.Elek平板试验E.锡克试验 [单选]区别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基本要点是:().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斑疹隐隐D.吐血衄血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脑脊液标本抽出后,第2管通常用作何种检查()A.生化检查B.细胞计数C.细菌学检查D.物理检查E.以上均不对 [单选]关于离子导入的优缺点,以下哪项错误()A.透热较深但不损伤皮肤B.导入药物剂量少,不能代替口服或注射药C.导人药物在局部能保持较高的浓度D.导入机体起主要药理作用的是纯药物离子E.用直流电导入机体的药物,在体内保留的时间较长 [填空题]眼睑肌层包括_____肌、______肌、_______肌。 [单选]尺骨的构造是()。A、分为一体两端,上端称尺骨冰,下端称尺骨茎突B、分为一体两端,上端钩状突出的是鹰咀,下端称尺骨头C、分为一体两端,上端钩状突出的是鹰咀,下端有滑车切迹D、分为一体两端,上端粗大有滑车切迹,下端有尺骨鹰咀 [单选]IDN扩展为ISDN().A.较易B.很难C.很容易 [问答题,简答题]检修后的空压机,试车完毕后,你如何进行停车操作? [单选]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提示我们应注意贯彻的德育原则是()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单选]()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或第政府采购活动中,具备独立交易条件、可以独立作为合同内容的工作事项或事项的集合。A.最小工作单元B.最小合同单元C.招标合同单元D.最小分解单元 [问答题,简答题]定(减)径机如何进行变形分配(制定孔型减径系列)? [单选]19岁男性,自婴儿期皮肤上就有多数鳞屑斑,患者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有类似疾病,可能的诊断是()A.毛发红糠疹B.性联遗传性鱼鳞病C.寻常型鱼鳞病D.层板状鱼鳞病E.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 [判断题]制图综合程度的大小只受图解尺寸的影响。A.正确B.错误 [单选]当AP1和AP2末接通,FD1和FD2接通,自动油门工作时:()A、FMGC1控制1号发动机,FMGC2控制2号发动机B、FMGC1控制两台发动机C、FMGC2控制两台发动机D、飞行控制和发动机仅由一台FMGC控制 [单选]分层铺设的反滤材料的粒径或孔径顺渗流方向应()。A.大小不变B.由细到粗C.由粗到细D.越小越好 [单选,A1型题]下列需要急则治其标的病证是()A.突然神昏脉微B.大便干燥C.气虚乏力D.阴虚内热E.久咳虚喘 [单选,A1型题]首次产前检查的内容不包括()A.血、尿常规检查B.心肺检查C.测量基础血压D.常规妇科检查E.常规胸片检查 [单选]根据所有观测点在堤防上的平面位置和累计沉降量可绘制成()。A.堤防沉降量平面分布图B.堤防横断面图C.堤防平面图D.堤防纵断面图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继发性肺结核包括()A.血行播散性肺结核B.浸润型肺结核C.结核性胸膜炎D.其他肺外结核E.原发性肺结核 [单选]绒毛膜癌病人的处理原则为()A.进行放疗B.同位素治疗C.子宫切除D.以化疗为主E.子宫及附件切除 [单选]飞机在下滑终了时所容许获得的最大速压,称为()。A.强度限制速压B.使用限制速压C.最大使用速压D.刚度限制速压 [判断题]为了保证錾子具有良好的硬度,应对錾子进行热处理,即淬火。()A.正确B.错误 [单选]招标采购合同规划的主要目的是()。A.确定招标合同单元,完成招标方案的编制,从而指导整个招标采购实践活动B.将项目分成若干个最小合同单位进行招标,从而最大程度节约时间C.确定各个招标合同单元,完成招标方案的编制,从而计算出整个项目的资金预算D.约定合同有效期,以 [单选]信息经济核算法是由()经济学家马克卢普提出的。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 [填空题]为保证工程质量,现场监理人员对隐蔽工程进行(),并签证。 [单选]佝偻病性手足搐搦在幼儿及儿童发作的典型表现为()A.手足搐搦B.喉痉挛C.肋骨串珠D.枕秃E.惊厥 [单选]制图物体的形状概括通过合并、()和夸大来实现。A.选取B.删除C.修改